登陆注册
1431400000020

第20章 “眼中” — “胸中” — “手中”(4)

“心象”是“胸中之竹”,与“物象”(即“眼中之竹”)有很大不同。“物象”当然不能说是完全客观的,在经过人的眼睛观照之后,多多少少渗入了人的感情,但大体上还是保持着外物的轮廓、面貌、形态,没有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程度,没有达到情景交融的程度,没有显现出诗情画意。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身即山川而取之”,大致上说的是“眼中之竹”,即还未经深入加工的“物象”:学画花者以一株花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瞰之,则花之四面得矣。学画竹者,取一株竹,因月夜照其影于素壁之上,则竹之真形出矣。学画山水者,何以异此?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参见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67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这里所说的“花”、“竹”、“山川”的“真形”和“意度”,大体上还在“眼中”,由于观看时所取的角度方法不同,会有观者主观的成分渗入,但花还是花,竹还是竹,山川还是山川,总之还是“物象”。

“心象”作为“胸中之竹”与作为“手中之竹”的作品“艺术形象”也不同。经过作家的语言文字组织过的隐含在作品文本中的艺术形象,对作家而言是经符号定型化了的,不能再更动再变化再发展,它可以供读者去理解,读者可以“以意逆志”(孟子),做出不同的解释,所谓“作者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王夫之),读者完全有权力进行再创造。但读者无权改动作者文本中定了型的符号。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确定了的。但是还在作者心中酝酿着的“心象”就完全不同。

(二)“心象”的特点宋代的文学家苏轼和画家文同等人提出了与“心象”概念相同的“胸有成竹”说,特别具有理论价值,值得加以解说。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述文同言称: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宋)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第二册,365页。)这里所说的“成竹于胸”,也就是心中视象,即“心象”。由苏轼转述的文同的这段话,和宋代另一些相关的论述,说明了“心象”的三个特点。

第一,不论是画家还是诗人,“神思”活动中所形成的“心象”,虽还在心中,却是完整的、可以内视的,“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因此“心象”不是“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的片段的东西。苏轼的学生晁补之也呼应他老师的观点,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经营似春雨,滋长地中绿。兴来雷出土,万箨起崖谷。”((宋)晁补之:《赠文潜甥扬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见《宋诗钞》,111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所谓“成竹”即完整的形象,非片断之物。宋代罗大经在《画马》一文中也说:“大概画马者,必先有全马在胸中。若能积精储神,赏其神骏,久久则胸中有全马矣。”((宋)罗大经:《鹤林玉露》,343页,北京,中华书局,1997。)这里所说的“全马”也是强调“心象”的完整性。

不但画画写诗的“心象”是完整的,就是写小说,其心象也是完整的,清代小说评点家金圣叹就有一段精彩的论说:一部书共计七十回,前后凡叙一百八人,而晁盖则其提纲挈领之人也。晁盖提纲挈领之人,则应下笔第一回便与先叙。

先叙晁盖已得停当,然后从而因事造景,次第叙出一百八个人来,此必然之事也。乃今上文已放去一十二回,到得晁盖出名,书已在第十三回。我因是而想,有有全书在胸而始下笔著书者,有无全书在胸而姑涉笔成书者。如以晁盖为一部提纲挈领之人,而欲第一回便先叙起,此所谓无全书在胸而姑涉笔成书者也。

若既已以晁盖为一部提纲挈领之人,而又不得不先放去一十二回,直至第十三回方与出名,此所谓有全书在胸而后下笔著书者也。夫欲有全书在胸而后下笔著书,此其以一部七十回一百有八人轮回拥叠于眉间心上,夫岂一朝一夕而已哉?观鸳鸯而知金针,读古今之书而能识其经营,予日欲得见斯人矣。((清)金圣叹批,曹方人、周锡山标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三回总批,213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此书笔力大过人处,每每在两篇相接连时,偏要写一样事,而又断断不使其间一笔相犯。如上文方写过何涛一番,入此回又接写黄安一番是也。看他前一番,翻江搅海,后一番,搅海翻江,真是一样才情,一样笔势。然而读者细细寻之,乃至曾无一句一字偶尔相似者,此无他,盖因其经营图度,先有成竹藏之胸中,夫而后随笔迅扫,极妍尽致,只觉干同是干,节同是节,叶同是叶,枝同是枝,而其间偃仰斜正,各入其妙,风痕露迹,变化无穷也。((清)金圣叹批,曹方人、周锡山标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九回总批,299页。)所谓“有全书在胸”,“有成竹藏之胸中”,就是有人物形象与人物形象体系在胸。小说构思中的“心象”无疑更为复杂曲折,但也更为重要。一般而言,“心象”的完整性是“神思”活动完全成熟所致。

但是,“心象”毕竟是“心中之象”,它虽然是完整的,可不是固定的,这中间还有或大或小的变化,具有可塑性。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唐)司空图:《诗品·缜密》,见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41页,北京,中华书局,1982。)刘熙载也说:“意象变化,不可胜穷。”((清)刘熙载:《艺概》,见陈文和点校:《刘熙载集》,182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因为这意象此时还处于“欲出”和“变化”之际,所以他们所讲的“意象”也是心中之象,处于将然未然、将收束未收束、将成功未成功的境地,因此最为活跃和具有变动性,处处皆可创造。

第二,“心象”不是僵死的板滞的,而是鲜活的有生命的,所以“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所谓“急起从之”、“追其所见”,就是作者把酝酿中的心象看成是一个有生命的对象,怕这个对象像兔和鹘一样瞬间逃逸,不能不十分珍惜这个短暂时刻。但是为什么“心象”会有生命呢?这一点苏轼作了有力的说明: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宋)苏轼著,(清)冯应榴点校:《苏轼诗集》,1522页。)所谓“见竹不见人”、“嗒然遗其身”,是指作者的精神状态。

“忘我”的精神,超越功利欲望的精神,导致连自己的生理存在也遗忘了。实际上,在这种凝神的精神状态中,人的生命移置、外射到作为对象物的“心象”上,使“心象”似乎获得了栩栩如生的生命活力。实际上这生命活力就是作者的生命活力,是作者的生命活力对象化。创作中的这种深入自己“心象”境界,西方称为“移情”。

立普斯说:“正如我感到活动并不是对着对象,而是就在对象里面,我感到欣喜,也不是对着我的活动,而是就在我的活动里面。我在我的活动里面感到欣喜或幸福。”又说:“我把自己‘感’到审美对象里去。”(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273、27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我”与“心象”的同一,或者说“我”的情感的对象化,是“心象”获得生命活力的原因。

第三,“心象”是内心的视象,是作家主观的艺术构思,必然融入作者审美的情感,具有浓郁诗意。把这个思想说得最为清楚的是宋代著名画家、画论家郭熙。郭熙在论绘画时,强调作者酝酿中的心象,应有一种审美的视点,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有一种“林泉之心”: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见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65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所谓“林泉之心”,也就是审美之心。用这审美之心去看周围的景物,所形成的“心象”,必然不是客观外物简单的复制,它往往具有人们预料不到的诗意特征。郭熙曾说: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尽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静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景象正矣。真山水之风雨,远望可得,而近者玩习,不能究错纵起止之势。真山水之阴晴,远看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隐见之迹。((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见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67页。)山,近看如此,远数里又如此,远数十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可得不悉乎?山,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所谓四时之景不同也。山,朝看如此,暮看又如此,阴晴看又如此,所谓朝暮之变态不同也。如此,则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可得不究乎?(同上书,67~68页。)这些话本身就很有诗意。本来,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山水本身是无感情的。但是,在郭熙看来,一个艺术家不能按山水的本来面貌去看山水,也不能受“斩刻之形”所限制。艺术家应以“林泉之心”去看山水,变化了观看的视点,而使山水“变态”。他们心中的真山水已渗入了诗情画意。这样山水也就有了诗意,所谓“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静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不同季节的山,其“意态”不同,但是都带有诗意。我们认为郭熙所言,已经不完全是对山水本身“物象”的观看,它已经进入到“心象”的范围,因此才能“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意态”者,必然是心中印象。中国古代诗人在酝酿心象时,不但不为物象的面貌所限制,而且都成为自己的审美情趣的反照。心象中一片风景,就是诗人的一种心情。“胸有成竹”,不仅仅是植物的“竹”,其中有酝酿“竹”时的心情。

总起来说,宋代成熟的“胸有成竹”说,乃是对魏晋时期的“意在笔先”说的补充与丰富,是一种“心象”理论。“心象”是“成竹”,又非“成竹”;是已然,又是未然;是完整的形象,又是未定型的形象。它像即将诞生的婴儿,可能顺利诞生,也可能躁动着而最终没有诞生出来。但不论怎么说,心象的未定性活跃性,使它成为文学艺术创作最具有创造性的时刻和环节。“胸有成竹”说,是对这个最具有创造性时刻的理论概括,也显示出中华文论的民族文化特色,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五、“出语惊人”与艺术表达诗歌言语表达要有惊人的效果,而且要创新,不能陈陈相因,落入窠臼。

文学创作过程,达到“胸有成竹”,形成了“心象”,并不等于创作的完成。这“成竹”能不能变成纸上鲜活而生动的“新绿”,“心象”能不能从作家“母胎”中顺利诞生,仍然是未知的事情。

(一)“文不逮意”与传达的艰难实际上,在心象形成之后,要把“胸中之竹”变成“手中之竹”,把心象实现为作品的形象,这里的困难是很大的。魏晋时期的陆机在《文赋》中早就提出: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晋)陆机著,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1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陆机认为,自己要是动手创作,就会领悟到创作的甘苦了。最重要的一点是,常怕自己的构思与所要表现的事物不相符,运用的文辞不能准确地表现自己酝酿好的心象,这种困难不是道理上不易理解,而是实践起来不容易。先秦时期,老庄说体道困难,而言道更难,所谓“言不尽意”就是对此而言的。陆机可能受道家学说的影响,加之自己创作的体验,也认识到文学创作中酝酿构思是一回事,而最后用言语传达又是一回事。酝酿构思好,心象鲜明,并不等于创作成功,困难还在于文辞的传达。这样他就提出了“文不逮意”说。

稍后于陆机的刘勰也在著名的《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指出: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南朝)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494页。)刘勰讲的无疑比陆机又进了一步。他的论述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肯定了“胸中成竹”不等同于“手中之竹”,不但不等同,而且有时距离很远,所谓“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在下笔之前,气势高涨,以为一定能把心中酝酿的心象充分地表现出来。等到把心中所想变成了言语文字,才发现表现出来的只有原来所想的一半。在魏晋六朝玄学讨论的言意之辩中,有“言不尽意”与“言能尽意”的争论。很显然,在这争论中,刘勰站在了“言不尽意”的学术立场上。第二,刘勰认为在文学创作中,“言不尽意”乃是心象的不确定性、活跃性所引起的。通过“神思”活动所形成的心象,“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意象(心象)凌空翻飞容易出奇,用言语的具体表达就难于精巧。心象来自构思,言语则要根据心象,结合得好,就能表现贴切,结合得不好,就差之千里。

有时道理就在方寸,而表现要求之于外域;有时意义就在咫尺,而表现起来,又像远隔山河。这就是说,由于心象的流动性易变性,心象与语言表现之间有很大距离。第三,为了达到语言对心象表现的贴切、精巧,要“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意思是说,要平时加强修养,不靠写作时的冥思苦想,掌握好艺术技巧,不靠写作时徒劳费神。实际上,这里仍是强调“虚静”精神状态的培养,平时静心凝神,勤学苦练,运用时精神放松,自然而然,那么就能像后来苏轼所说的“无意于嘉乃嘉”,“冲口而出”乃成好诗,达到语言表达与心象神情的一致与贴切。

(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理论意义尽管文学创作中常常是言不尽意,但是真正的文学家并没有在语言面前退却,相反他们对作品的言语表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产生无数优秀的诗篇和伟大作品。反映到文学理论上面,也提出了解决语言表达困境的思路。比较早的说法如前文已讨论过的孔子的“辞达而已”,孟子的“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战国)孟轲著,(清)焦循注:《孟子正义》,见《诸子集成》第一册,594页。),汉代王符提出“辞语者,以信顺为本,以诡丽为末”((汉)王符著,(清)汪继培笺:《潜夫论》,见《诸子集成》第八册,7页,上海,上海书店,1986。),六朝时期陆机的《文赋》提出语言创新问题,刘勰《文心雕龙》专门列了《章句》篇,对文学创作中的言语问题做出了不少有益的分析。司空图等的“言外之意”说十分重要,将在下章作品论中详加讨论。唐宋后,关于文学创作中语言的推敲的论述更是不计其数,无法一一列举。

同类推荐
  • 青春无泯(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青春无泯(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伊利亚随笔

    伊利亚随笔

    堪称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瑰宝。在这些随笔中,《伊利亚随笔》荟萃了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兰姆最出色的随笔作品,兰姆以“伊利亚”为笔名,从日常作息、家长里短切入,将平生感念娓娓道来;随笔主题既与兰姆本人的独特经历水乳交融,又浸淫于广阔深挚的人道主义氛围,纤毫毕现地展示了英式随笔的至高境界
  • 心海放歌

    心海放歌

    接触心灵,感悟生活。还原我们心中深处最真实的波动。心海荡漾,人海沉浮,我们的心需要在思索中得到解脱。《心海放歌》带心灵去感悟。
  • 妄言尘世

    妄言尘世

    《妄言尘世》是一本随笔集,按照余秋雨先生走出的路子,和评论家将之视为标杆的尺度丈量,有不少文章可以归结为历史文化散文。 汇总完该书,一向不愿算账的我居然拨拉了一回心中的算盘。入选进来的作品全是近15年写下的,而自以为还耐读的篇章多是近七八年的收获。算起来自己走进写作的天地已有30年了。可是其间有半数时光都没涉足这个领域。而进入这个领域后又有将近一半的时间近乎练笔。由此看出,历史文化散文还真不是轻易就能摆弄成的。我有些胆大了。
热门推荐
  • 异世妖道

    异世妖道

    不就是盗了你点丹药么?不就是盗了你点材料么?不就是偷看了嫦娥MM洗澡么?不就是杀了点天兵天将么?NND,屁大点小事,就把我打入轮回。。。若今日不死,他日必血洗凌霄殿!咦,咋不小心穿越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你离品味有多远

    你离品味有多远

    如果品味要靠别人的认同来实现,那你还有个屁品味。所以当问别人离品味还有多远时,那人自己离品味就已经很远了。做有品味的人,从本书开始。
  • 沙琪玛

    沙琪玛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商用诸葛亮智慧

    商用诸葛亮智慧

    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咨询天下大事,诸葛亮以《隆中对》折服刘备,从此,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开始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的辅佐,使刘备的境况 大为改观。刘备从最初的兵不过千,将只有关张到后来创建蜀国,与孙权、曹操共成鼎足之势,这一切诸葛亮功不可没。诸葛亮之所以能神机妙算,根本 原因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知识储藏相当丰富。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竞争最主要的是知识的竞争。知识丰富的人可以获得成功, 知识贫乏的人必然会一败涂地。博览群书对于经商也是必要的
  • 登月传真

    登月传真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妃贼逗:王爷泪奔了

    傻妃贼逗:王爷泪奔了

    萌萌一心求死,吃过药、割过脉,跳过楼、压过轨,爆笑连连却没死成;莫名穿越成为一名傻妃,看她如何逗趣王爷。“王爷,你叫我滚出去,怎么滚?您能不能先滚一个给我看看”!他的脸绿了;“王爷,你知道王姓排行第几吗?第八,所以叫王八”!他的脸青了;“王爷,你知道为何这茶壶看上去很怪吗?因为它其实是个尿壶!上面还有你的画像哦”!他的脸紫了;不仅如此,最可恶的是,他的傻王妃居然还给他留下一纸休书,与其护卫远走天涯!极品傻妃贼逗众生,看了保准笑掉你大牙!!!什么,你没牙???
  • 重生之傲世风华

    重生之傲世风华

    她一代天才魔法师因为遭到自己爱人背叛而意外的重生在豪门世家的刁蛮小姐身上,重生后的她不仅得到了特殊的异能还是全系的魔法体质。契约神兽、炼宝器、制丹药,看我们一代魔法天才如何玩转华夏国。“为何等到我放手了才发现你的好!”英俊帅气的前未婚夫失落的道;“我不要做你的哥哥,我要做你的男人?你怎么可以如此狠心?”温柔儒雅的异姓哥哥伤心的道;“我要的不多,只是希望可以站在你的身后默默的看着你。”阳光般的男孩深情的道;“我明明那么的恨你,可是为什么看见你受伤的时候我的心会那么的痛?”阴柔邪魅的敌对男人难过的道;“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佑你平安喜乐。”出尘如仙般的男子忧伤的道;“如果没有一千年的等候就不会有今生短暂的邂逅,也许还要一千年的相守才能换来今生的携手白头。”绝世无双的男子悲哀的道;还有他、他...到底谁才是她最后的归属,且看咱们天才魔法师如何在华夏国傲视风华...本文属于慢热型,女主很强大、冷血、腹黑,女主近乎万能,结局未定,不喜欢者请绕道。本书暂时每日一或二更,如特殊原因没有及时更新,稍后定会补上。片段一:金碧辉煌的赌场大厅内一位长得比女子还要美三分的万年小受慵懒的靠在沙发上,妖娆一笑看着对面绝代风华的天使少女问;“就是你要挑战我?可知道我不收俗物。”我了解的点点头冲身后的手下打个手势,不一会那边就提来一只活鸭递给到男子面前,顿时男子的嘴角不断抽搐。一场赌局,胜负已分。看见小受委屈的样子,天使少女无辜的笑笑走到小受身边俯下身子在他耳边暧昧的道;“要不人家委屈一点就连人带赌场一并接收了吧。”顿时晕倒了一大片人...片段二:当黑道众人带枪冲进墨家别墅,拿枪指着墨家众人时,一名英挺的老者漠视那些人的手枪,指着为首的老者气愤的说;“林天逸,你什么意思?真以为我们墨家没有人了吗?”一名杀气腾腾的黑衣老者冰冷的道;“墨毅刚今日我就要让你知道我林家才是这华夏国的龙头,你们墨家已经没人..”话还没有说完,一名风华绝代的绝色少女长发飘拂,从天而降,衬着悬在半空中的身影,胜似天神临世一般;“靠,你丫的真当老娘是hellokitty。白虎,把老娘从外国佬那边K来的战斗机推来...”话落,几门战斗机都对准了黑道众人。事情解决后,白虎狗腿的问道自己的主人;“主人,咱要把武器还回去吗?”我白了他一眼,一本正经的道;
  • 偏执狂:神秘首席专横爱

    偏执狂:神秘首席专横爱

    他少年时已成神话,打造了完美的帝国集团,将她奉若至宝眷养,溺宠得天怒人怨,最终遭天谴了。他顽劣轻狂,不折手段,毁了她的一切,也同样毁了自己。四年后她再次归来,闯进了另一个恶魔的世界,他霸道、邪佞,拥有病态的占有欲!“说,你到底有多爱他!”他眼睛里淬满了毒,恨不得将她掐死。“即使到死那天,我也只爱他!”她淡然凉薄的回答。“究竟要怎样你才会多看我一眼。”数年再见,他早就不是当年目空一切的黑道少主,褪去一身轻狂,穿着笔挺的西装,像极上流社会的贵公子,模仿那个人的神态惟妙惟肖,却深深的刺痛着她的心。“我真替你可怜,装得再像,你也不可能成为他。”我们都是偏执狂,因为太爱无法舍下,因为太恨所以无法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