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300000043

第43章 解蔽第二十一(2)

心又是靠什么来明白道的呢?答复道:靠的是虚心、专心和静心。心从来便是储存东西的,但又有所说的虚;心从来全是要权衡所有东西的,但又有所说的专;心从来全是不停运动着的,但又有所说的静。人天生就有智能,记忆也就因此产生;记忆便是将已有的信息进一步地存储起来;但又有所说的虚,指的便是不让那些已经存储的知识去影响将要接受的知识。心天生便是有智能的,智能的存在让人可以分别不同的事物,与此同时又可以把它们明白。这里指的明白,就是一种彼此兼顾。但又有所说的专,指的便是不让某种事物来妨害对这一事物的认识。心休息的时候便会做梦,疲劳的时候便会随意地遐想,在用它的时候就主动地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讲,心是一直处在运动状态的。但又有所说的静,指的是不让梦境和杂乱的想法扰乱了智慧。对那些还没有明白道却一直寻找道的人,要将虚心、专心和静心的道理告诉他们,作为他们的行动标准。想拥有道的人,在达到了虚心的时节就可以获得了;想施行道的人,在达到了专心的时节就能施行了;想明白道的人,在达到了静心的时节就可以明察了。得到道又能明察,晓得了道又能施行,这能够称之为是实践道的人。要是可以到达虚心、专心与静心的境界,就能称其为最大的明白清明。世间万物,只要有迹可寻,在他眼里就没有看不见的,全部看到的都能一一作出评判,并且全部的评判都很到位。他在屋里坐着就能看见整个天下,在现世就能评判远古,不仅通览万物,并且能看清它们的真相,不仅能评判社会的治乱,并且能参透它的法度,能处理天地进而掌握万物,能控制全局性的道理从而将宇宙掌握在手中。是这样的宽广啊,他智慧的尽头有谁可以清楚呢?是这样的广阔啊,他德行的深度有谁可以说得明白?变化万千、千头万绪,他思想的轮廓有谁可以明白?其光辉能与日月相提并论,广博一直通达到很远的地方,伟大的人便是如此的。如此的人难道还会有被遮蔽的时候吗?

心,是身体的君主和智慧的君主,只发出号令而不接受别的号令。自己限制,自己使用,自己争取,自己得到,自己行动,自己停止。故而嘴巴能够被迫讲话或沉默,身体能够被迫舒张或弯曲,心不能被迫改变自己的意思,对的就实行,不对的就拒绝。故而说,心有容量,它的抉择是没有界限的,一定要自主地显现,它认识的事物即使广博繁杂,它的本质是相同的,不会更改的。

《诗经》上说:“采呀采呀卷耳菜,还不满一小筐,想念我那心爱的人儿,索性把那竹筐放在大路上。”竹筐虽说很好装满,卷耳菜也是很好获得的,不过不能三心二意地站在大路旁。故而说,心思分散了就不能获得知识了,思想动摇了就不能精深,三心二意了就会出现疑惑。一个人竭尽全力地做到一心一意,万物全是能够被认识的,身体力行了就能达到完美。对任何一种事物都不能三心二意,故而明智的人抉择一个就一心一意地去探讨它。

农夫精通于种田而不能作为田师,商人精通于做生意而不能作为贾师,工匠精通于做器具而不能作为器师。有如此的人,他即使没有这三种技能,却能够用来管理这三种行业的官,这是由于他是精通于道的人,而不是精通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人。精通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人,能够让他来治理这一类事物,精通于道的人,却能够处理各种事物,故而君子专一于道,可以用道帮助观察万物。专心于道,心志就纯正不偏,用它来帮助观察万物,就能观察,用纯正的思想、观察的行为去对待万物,那么万物都能够获得管理了。

【原文】

昔者舜之治天下也,不以事诏而万物成。处壹危①之,其荣满侧;养壹之微,荣矣而未知。故《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故人心譬如槃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眉而察理矣。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于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心亦如是矣。故导之以理,养之以清,物莫之倾,则足以定是非,决嫌疑矣。小物引之则其正外易,其心内倾,则不足以决庶理矣。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传者,壹也;好乐者众矣,而夔独传者,壹也;好义者众矣,而舜独传者,壹也。倕作弓,浮游作矢,而羿精于射;奚仲作车,乘杜作乘马,而造父精于御。自古及今,未尝有两而能精者也。曾子曰:“是其庭可以搏鼠,恶能与我歌矣!”

空石之中有人焉,其名曰觙。其为人也,善射以好思。耳目之欲接,则败其思;蚊虻之声闻,则挫其精。是以辟耳目之欲,而远蚊虻之声,闲居静思,则通。思仁若是,可谓微乎?孟子恶败而出妻,可谓能自强矣。有子恶卧而焠掌,可谓能自忍矣,未及好也。辟耳目之欲,可谓能自强矣,未及思也。蚊虻之声闻则挫其精,可谓危矣,未可谓微也。夫微者,至人也。至人也,何强?何忍?何危?故浊明外景,清明内景。圣人纵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夫何强?何忍?何危?故仁者之行道也,无为也;圣人之行道也,无强也。仁者之思也,恭;圣人之思也,乐。此治心之道②也。

[注释]

①危:心存戒惧。②道:方法。

[译文]

以前舜管理天下的时候,并非事事都给予指点而全部的事情都做成了。专一于道而又居安思危,荣耀就会来到他的身边;培养专一于道的能力而又注重细节,荣耀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来到。故而《道经》上说:“人的思想在于居安思危,道的精要在于养心知微。”思危和知微之间的关系,只有君子才可以晓得。故而人的心好比盘子中的水,端正地放着不动摇,就会浑浊的在下面而清澈的在上面,能够从中观看到胡须眉毛的纹理了。一阵微风过来,浑浊的就在下面活动,清澈的就在上面活动,便是大概的形状也是看不出来的。心也是如此的。故而用理性来引导它,使它保持清醒的状态,外物不能使它倾倒,如此就能够判断是非解决疑难了。要是外界的小事物引诱它,那么外面不能保持端正,内心又倾倒,就连粗浅的道理都不知道了。故而欢喜写字的人很多,不过只有仓颉的流传下来了,这便是由于他专一。欢喜种庄稼的人很多,不过只有后稷的流传下来了,是因为他专一;欢喜音乐的人很多,不过只有夔的流传下来了,这是因为他专一;欢喜道义的人很多,不过只有舜的流传了下来,这是因为他专一。倕制造了弓,浮游制造了箭,而只有后羿精于射箭;奚仲制造了车,乘杜首先用马驾车,而只有造父精于驾车。从古至今,没有谁是因为一心两用而能事业专精的。曾子说:“看着打拍子的小棍,心里想着能够用它来打老鼠,如果能和我共同唱好歌呢?”

空石这个地方有个叫作觙的人,他为人善于射覆而又欢喜思虑。但只需他的耳朵一听见声音,眼睛一看见颜色,他的思路就会受到干扰,听见蚊虻的声音,他的聚精会神也会受到影响。故而,他避开耳目与声音颜色的接触,远离蚊虻的声音,单居独处,静静思考,于是就通达清楚了。对“仁”的思考也如此,能够说达到精微了吧。孟子由于厌恶干扰而将妻子休掉,能够称为可以自强的了,但还谈不上深思熟虑。有子怕睡着了误事而用火烧灼自己的手掌,能够称为可以自忍的了,但还谈不上欢喜思考。避开耳目与声音颜色的接触,远离蚊虻的声音,能够称为能自我警惕的了,但还谈不上精微。精微的,是圣人。是圣人,还想要什么自强、自忍与自我警惕呢?故而,对“道”认识肤浅的人,光色表现于外,而圣人清彻透明的是内部的光色。故而,圣人顺随人的欲念,尽有人的情感,而处置全部事情都合理,还有什么想要自强、自忍与自我警惕的呢?故而,仁者办事,往往并非有意为之;圣人办事,也常常无须勉强为之。仁者的思考,是谨慎的;圣人的思考,是轻松愉快的。这就是治心的方法。

【原文】

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见植林以为后人也,冥冥蔽其明也。醉者越百步之沟,以为跬步之浍也,俯而出城门,以为小之闺也,酒乱其神也。厌目而视者,视一以为两,掩耳而听者,听漠漠而以为哅哅,势乱其官也。故,从山上望牛者若羊,而求羊者不下牵也,远蔽其大也。从山下望木者,十仞之木若箸,而求箸者不上折也,高蔽其长也。水动而景摇,人不以定美恶,水势玄①也。瞽者仰视而不见星,人不以定有无,用精惑也。有人焉,以此时定物,则世之愚者也。彼愚者之定物,以疑决疑,决必不当。夫苟不当,安能无过乎?

夏首之南有人焉,曰涓蜀梁,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卬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岂不哀哉!凡人之有鬼也,必以其感忽②之间疑玄之时正之。此人之所以无有而有无之时也,而己以正事。故伤于湿而击鼓鼓痹,则必有敝鼓丧豚之费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故虽不在夏首之南,则无以异矣。

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以可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以浃③万物之变,与愚者若一。老身长子,而与愚者若一,犹不知错,夫是之谓妄人。故学也者,固学止之也。恶乎止之?曰:止诸至足。曷谓至足?曰:圣也。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故学者,以圣王为师,案以圣王之制为法,法其法以求其统类,以务象效其人。向是而务,士也;类是而几,君子也;知之,圣人也。

[注释]

①玄:通“眩”,动荡不定。②感忽:恍惚。③浃(jiá):持,掌握。

[译文]

但凡观看事物的迷惑有:内心不平静,那么外界的事物就想不清;自己的思想混乱,那就很难判断是非。黑暗中走路的人,发现卧石会认为是趴着老虎,看见树林会认为里面站着人,这是黑暗模糊了他的视力。喝醉酒的人跨大沟,会认为是在过小沟;低着头出城门,会认为是在过小门;这是酒迷醉了他的神志。揉了眼睛去看,会把一点看成两点;捂住耳朵去听,会把漠漠无声看作嗡嗡作响;这是外力障碍了他的感觉。从山上远望山下的牛就如同是羊,但获得羊的人是不会下山去牵的,这是远离掩盖了牛的高大。从山下眺望山上的树,七丈高的树木像筷子,但想要筷子的人是不会上山去折的,由于他晓得高远对长度制造了错觉。水波荡漾影子也晃动,人们不会以此来定美丑,这是由于他晓得是水波变乱了人的容貌。瞎子抬头观望而看不见星星,人们不会以他的感觉来定星星的有无,由于人们晓得他的眼睛没视力。要是有人在那儿以此来作出判断,那他必定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如此的蠢人判断事物,必定是用似是而非的标准来判断似是而非的事物,判断必定不妥当。要是判断欠妥当,又何能做事不做错呢?

夏首的南边有一个人,他的名字是涓蜀梁,他生性愚蠢而又十分胆小。在月光明亮的夜晚行走,低头看到自己的影子,认为是伏在地上的鬼;抬头看到自己的头发,认为是站在面前的鬼怪,于是转身便跑,等跑去自己家中时,就断气死去。这难道不可悲吗?凡人认为有鬼,那一定是他在精神恍惚之际或者疑惑迷乱之时作出的判断。这正是人们因此把无当有、把有当无的时节,而他们却在这个时节来判定事物。所以有人在得了风湿病时却打鼓以驱除疾病,烹猪以祭祀神灵,那一定会有打破鼓、送掉猪的破费了,但却没有治愈疾病的福气。此种人虽说不住在夏首的南边,却同那个涓蜀梁没有什么分别呀。

通常来说,可以认识事物,是人的本性;事物能够被认识,是事物的规则。凭借能够认识事物的人的本性,去探求能够被认识的事物的规律,要是对此没有一定的限制,那么过完了一辈子、享尽了天年也不能穷尽对万物的认识。人们效法贯通事理的办法即使有成亿上万条,但要是最终不能够用它们来知道万事万物的变化,如此一来,那就和蠢人没什么两样了。自己老了、子女长大了,仍然和蠢人似的,却还不晓得放弃这种无益的做法,这就称为无知妄人,故而,学习,本来就要有个学习的范围,有必定的限制与目的。把自己的学习范围限制在哪里呢?答复说:把它限制在最圆满的境界。什么称为最圆满的境界?答复说:就是通晓圣王之道。圣人,便是完全精通事物的道理的人;王者,便是完全精通治国的制度的人;这两个方面都精通的人,就完全能够成为天下最高的表率了。故而,学习的人,要以圣王为老师,要把圣王的制度成为自己的法度,效法圣王的法度而探求他们的纲领,并努力效法他们的为人。向往这种圣王之道而想要追求的,便是士人;效法此种圣王之道而想要接近它的,便是君子;知晓此种圣王之道的,便是圣人。

【原文】

故,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有勇非以持是,则谓之贼;察孰非以分是,则谓之篡;多能非以修荡是,则谓之知①;辩利非以言是,则谓之。传曰:“天下有二,非察是,是察非。”谓合王制与不合王制也。天下有不以是为隆正也,然而犹有能分是非、治曲直者邪?

若夫非分是非,非治曲直,非辨治乱,非治人道,虽能之无益于人,不能无损于人;案直将治怪说、玩奇辞,以相挠滑也;案强钳而利口,厚颜而忍诟,无正而恣睢,妄辨而几利,不好辞让,不敬礼节,而好相推挤,此乱世奸人之说也,则天下之治说者,方多然矣。传曰:“析辞而为察,言物而为辨,君子贱之;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此之谓也。

为之无益于成也,求之无益于得也,忧戚之无益于几②也,则广焉能弃之矣!不以自妨也,不少顷干之胸中。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

周而成,泄而败,明君无之有也;宣而成,隐而败,暗君无之有也。故君人者,周则谗言至矣,直言反矣,小人迩而君子远矣。《诗》云:“墨以为明,狐狸而苍。”此言上幽而下险也。君人者,宣则直言至矣,而谗言反矣,君子迩而小人远矣。《诗》云:“明明在下,赫赫在上。”此言上明而下化也。

[注释]

①知:这里是巧诈的意思。②几:就,成功,结果。

[译文]

故而,有智慧而不用来思考圣王之道的,就称为抢夺;有勇力而不用来维护圣王之道的,就称为贼害;观看问题仔细周详而不用来分析圣王之道的,就称为篡逆;多才多能而不用来学习并光大圣王之道的,就称为智巧;能说会道而不用来宣传圣王之道的,就称为废话。古书中说:“天下的事物有是和非两方面,一是通过非来考察是,一是通过是来思考非。”这所说的是和非,是指符合圣王法度和不符合圣王法度。天下要是有不用圣王的法度为最高准则的,那么还有可以分辨是非、处理曲直的东西吗?

至于那不分别是非、不处置曲直、不辨别治乱、不规范做人的道德,即使精通它,也无益于人,不精通它,也无损于人;这只不过是研究怪论邪说,玩弄奇异辞藻,用以互相扰乱而已。强行钳制别人而伶牙俐齿,厚着脸皮而忍着诟骂,不守正道而恣意胡为,妄施诡辩而希冀得利,不欢喜辞让,不尊重礼节,而善于相互排挤,这就是混乱时代奸邪的人的学说。而天下研讨思想学说的人,却多数是如此的。古书中说:“辨析言辞而自认为明察,空谈名物而自认为善辩,君子鄙贱此种人。见识广博,记忆力强,但不合于圣王的法则,君子鄙贱此种人。”便是说的此种情形。

做了无益于成功,追求无益于获得,担忧无益于如愿,那么全部这一切都统统能够抛弃;别让它影响自己,别让它片刻骚扰心灵。不追慕既往,不珍惜未来,没有忧患悲悯的心情,时机来了就行为,外物刺激就反应,一遇事情就评判;如此,天下是治是乱,道理是对是错,便是再清楚明白不过的了。

秘密商量就成功,事情公开就失败,英明的君主没此种事。袒露真情就成功,隐瞒真相就失败,昏暗的君主没此种事。故而,君主要是周密地谋划,这样,毁谤的话就会来,正直的话就会缩回去了;小人一接近,君子就远离。《诗经》上说:“你把黑的说成白,你说狐狸色苍黛。”这是说君主要是昏庸愚昧,臣民就会铤而走险。君主要是开诚布公,那么,正直的话就会说出来,毁谤的话就得缩回去了,君子一接近,小人就远离。《诗经》上说:“皎洁明亮在民间,光辉灿烂是君上。”这是讲君主光明正大,臣民就会被感动。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理想国

    理想国

    《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原书共分十卷,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热门推荐
  • 废柴逆天:魔帝戏邪妃

    废柴逆天:魔帝戏邪妃

    代号:邪刹。任职:中央机密情报处的特工。级别:SSS。任务:专门替BOSS处理那些棘手且见不得光的辛秘任务。性格:冷漠无情、头脑与体力都是一流、擅长将一场来势凶猛的危急,转化为自己的优势。死因:为保护OSS而死于一场精心策划的爆炸。姓名:辛姿筝。身份:辛家嫡小姐。性格:软弱无能,空有一身天赋,却不能为之所用。死因:被庶女的嫉妒所害。她们本该是两条平行线,却因为上帝之手的愚弄,有了不可思议的交集。不知道21世纪最精英的特工,来到这个以斗气为尊的大陆,会有怎样的机遇?总之,不管如何,总不会让人失望对吧?阴谋与爱情的交织,武力与智谋的对决。且看她如何从一个任人欺负的废柴,怎样步步为营,冠盖满京华!
  • 我当驴友的诡异经历

    我当驴友的诡异经历

    我是一个野外探险俱乐部的驴友,在俱乐部里的代号是“玄子”。那天,我在论坛灌水帖子里发现了一个叫做“中国第一鬼村封门纪实录”的帖子,粗粗的看了一下点击率,才两千多。好奇心驱使下,我点开了论坛的帖子。中国第一鬼村封门村到底埋藏了什么秘密?1963年到1981年期间封门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村民们为何集体迁出?被勾起好奇心的我背上背包去鬼村探险,九死一生才回到城市。为了分享这个经历,我决定将这个故事告诉所有人……
  • 一妃难驯:杠上多情皇帝

    一妃难驯:杠上多情皇帝

    现代杀手阮七七穿越了,穿越小说看多的她以为自己必又是血雨腥风,哪知此穿越非彼穿越,太平盛世的世界令她戒备莫明……什么情况?决心之下,七岁她计算精确为自己特制秘药,且看萝莉女怎样趣味以对多情皇帝妖孽太子。(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恶作剧之恋:别惹王子殿下

    恶作剧之恋:别惹王子殿下

    他眸子忽然闪过一丝玩味,一步一步地向她走来。“你是跟踪我来这里的粉丝?现在的女孩是越来越大胆了。”“哎,你要干嘛?”他离她太近了,近到让她的心脏嘭嘭地狂跳,脸上已绯红一片,背贴着树干,她有种困兽的无力感。“我想……”他眸子闪出煸情的火花,使他整个人像极了魅惑的花花公子。“你知道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单独在一起,该是要发生一些事情的……”
  • 重生豪门贵女

    重生豪门贵女

    她们是双生子,却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妹妹因为从小体弱,得到了所有宠爱和目光,而她却只能生活在那光环的阴影之下妹妹,漂亮高贵如同最纯洁的百合,她,平凡自卑譬如野草豪门之下,她永远是被放弃的那一个…【小片段】“爸,妈,求求你们,不要赶我走,我是你们的女儿。”“哼,你不是我们的女儿,从今以后你再不是我们安家的人,就算死了也和我们安家再无任何关系。”安爸坐在沙发上冷冷说着,仿佛那个跪在地上求他的人只是一个和自己毫不相关的人。“妹妹,求你跟爸妈说不要赶我走…”安然向自己的妹妹求着,爸妈最听妹妹的话,只要妹妹开口,一定会同意的。从来都是一副柔弱静美的妹妹,却凑着她耳朵,说出来的话比父亲的更冷,“安然,你怎么不去死!”★★★再次睁眼醒来,人生竟然重来一次,这次,她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绝不再任人践踏!!!★纯属虚构、禁止模仿
  • 让孩子成为“富一代”的教子圣经

    让孩子成为“富一代”的教子圣经

    要想让孩子成为富有的人,并不需要给他留下一大笔财产,而是应把他培养成一个可以创造财富的人!本书汇聚了多位成功父母的经验,讲述了如何让孩子拥有比金钱更重要的学习能力,如何与命运抗争。用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世界,以诚实的态度与人交往,如何对孩子的财商进行开发。有了这些,让孩子成为“富一代”将不再是梦想!
  • 卯上蛊惑妃:邪女戏悍夫

    卯上蛊惑妃:邪女戏悍夫

    她是黑白两道闻风丧胆的夺命修罗,生性妖娆且轻狂,一朝穿越成将军府惨遭灭门的小姐,被逼隐姓埋名,他是龙腾国的寒王,性情刁钻古怪,更是视女人为毒瘤,在他与她角逐的游戏里,一颗春心刚开始萌芽,蓦然发现她身边何时出现了众多追求者?额冒青筋,霸道扑倒她:“女人,你享占了我的身体,胆敢勾搭其他男人试试?”
  • 我的骑士精灵

    我的骑士精灵

    一个背负天命的精灵遗孤,一个被选中的人类少女,他清冷,为王国奉献着一切,她跳脱,执着的守护身边的人。
  • 每天读点金融史3

    每天读点金融史3

    《每天读点金融史3:影响世界经济的金融事件》为系列丛书的第三册,主要讲述影响世界经济的金融事件。《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以金融史为主线,把一百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格局演变的巨幅画卷为你徐徐拉开,是你理解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的理想读物。“金融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使用者的目的。”这句关于金融的著名论断写在这里与读者诸君分享。
  • 叶阳绾黛倚红楼

    叶阳绾黛倚红楼

    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让林妹妹枉送了性命;一个政治下的婚姻,让金玉良缘变成了笑话;一场有缘无份的相遇,让水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她是林黛玉,一个从小就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女。前世的她心念滴露之恩,今生却倔强的拿自己的心泪去偿还,最终落个泪尽人亡。但凤凰终将会浴火重生,再次来到人们的面前。当黛玉不再是以前那个体弱多病的林妹妹,她还会任人欺负吗?当爱情再次降临的时候,她还会敞开自己的心扉,容纳他人吗?当面对生与死的瞬间,她还会继续逃避自己的心吗?作者寄语:这是一个林妹妹重生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作者群号【50142736】,欢迎大家进群提意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