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300000042

第42章 解蔽第二十一(1)

【原文】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治则复经,两疑则惑矣。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乱国之君,乱家之人,此其诚心莫不求正而以自为也,妒缪于道而人诱其所迨①也。私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是以与治虽走而是己不辍也。岂不蔽于一曲而失正求也哉?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况于使者乎!德道之人,乱国之君非之上,乱家之人非之下,岂不哀哉?

故为蔽?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

昔人君之蔽者,夏桀、殷纣是也。桀蔽于末喜、斯观而不知关龙逢,以惑其心而乱其行;纣蔽于妲己、飞廉而不知微子启,以惑其心而乱其行。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贤良退处而隐逃,此其所以丧九牧之地而虚②宗庙之国也。桀死于亭山,纣县于赤旆,身不先知,人又莫之谏,此蔽塞之祸也。

成汤鉴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伊尹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夏王而受九有也。文王鉴于殷纣,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吕望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远方莫不致其珍,故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口食备味,形居备宫,名受备号,生则天下歌,死则四海哭,夫是之谓至盛。《诗》曰:“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此不蔽之福也。

[注释]

①迨:通“怡”,喜爱。②虚:同“墟”,这里是毁灭的意思。

[译文]

全部的人最大的问题,是偏执于事物的一种观点而很难清楚真理。整治思想就要回去经书上,在偏见与真理之间拿不定主意就会产生迷惘。天下没有两样对立的真理,圣人不会有两样对立的观念。如今各诸侯国的政治措施各不一样,诸子百家的学说也各异其说。这样,这其中一定是有对有错,有安国之政,也有乱国之政。搞乱国家的君主,搞乱学派的学者,他们在内心深处没有不想找条正道的,不过因为他们的自以为是,别人就能利用他们自以为是的弱点,引导他们误入歧途。他们偏袒自己的学识,只怕听见反对自己的建议。他们依靠自己的偏好去考察别的学说,很怕听见对异己之学的赞美。所以,他们和真理早已背道而驰却仍然要偏执地一意孤行。这难道不是被事物的某一种观点所遮蔽而丧失了想要真理的机会吗?注意力不汇集到那一点上,黑白摆在面前也会视而不见,雷鼓之声大振也会充耳不闻,何况心里有了成见并偏执地一意孤行呢?于是乎手中有真理的人,反而弄得乱国之君在上做坏,乱学之人在下做坏,这难道不是很可悲的吗?

什么东西会造成遮蔽?爱好会造成遮蔽,憎恶也会造成遮蔽;只看见开始会造成遮蔽,只看见终了也会造成遮蔽;只看见远处会造成遮蔽,只看见近处也会造成遮蔽;知识广博会造成遮蔽,知识浅陋也会造成遮蔽;只了解古代会造成遮蔽,只晓得如今也会造成遮蔽。大凡事物有不同的对立面的,无不会交互造成遮蔽,这是思想方法上的一个通病。

先前君主被遮蔽的,有夏桀、商纣。夏桀被妹喜、斯观遮蔽而不知道关龙逢,弄得他思想迷乱而作为荒唐;商纣被妲己、飞廉遮蔽而不赏识微子启,也被弄得思想迷乱而作为荒唐。故而,群臣都不再效忠于他们而去谋求私利,民众们怨恨责备而不再为他们效劳,贤良的人才隐居在家,隐居避世,于是乎他们丧失了九州的土地而宗庙、都城也成了废墟。夏桀死在鬲山,商纣的头被挂在红旗的飘带上;他们自己没能预见,别人又劝阻不了,这便是受遮蔽的祸害啊。

商汤以夏桀为鉴,拿定主意要慎重管理国家,这才长期地使用伊尹而自己又不背离正道,这也使他代替夏桀而获得了九州。周文王以商纣王为鉴,拿定主意要慎重管理国家,这才长期地任命吕望而自己又不背离正道,这也使他代替商纣王而获得九州。于是乎远处的方国无不把珍贵的东西送过来。如此,他们就观赏着所有的美色,听见了全国各地的美妙音乐,嘴里吃上了全部的山珍海味,身居各种豪华的宫殿,名字前面加上了各种漂亮的称号;生存的时候天下都在歌颂,身死之后四海也为之流涕痛哭。这便是所说的隆盛之至呀!《诗经》上讲:“凤凰翩翩舞飞翔,翅膀就像战士的银枪,鸣叫的颂歌,洞箫般悠扬。又有凤来又有凰,乐得圣王喜洋洋。”这是不受遮蔽的幸福。

【原文】

昔人臣之蔽者,唐鞅、奚齐是也。唐鞅蔽于欲权而逐载子,奚齐蔽于欲国而罪申生,唐鞅戮于宋,奚齐戮于晋。逐贤相而罪孝兄,身为刑戮,然而不知,此蔽塞之祸也。故以贪鄙、背叛、争权而不危辱灭亡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之也。

鲍叔、宁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禄与管仲齐。召公、吕望仁知且不蔽,故能持周公而名利福禄与周公齐。传曰:“知贤之为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此之谓也。此不蔽之福也。

昔宾孟之蔽者,乱家是也。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故由用谓之道,尽利矣;由俗谓之道,尽嗛①矣;由法谓之道,尽数矣;由势谓之道,尽便矣;由辞谓之道,尽论矣;由天谓之道,尽因矣。此数具者,皆道之一隅也。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曲知之人,观于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识也,故以为足而饰之,内以自乱,外以惑人,上以蔽下,下以蔽上,此蔽塞之祸也。孔子仁知且不蔽,故学乱术足以为先王者也。一家得周道,举而用之,不蔽于成积也。故德与周公齐,名与三王并,此不蔽之福也。

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是故,众异不得相蔽以乱其伦②也。

何谓衡?曰:道。故心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人孰欲得恣而守其所不可以禁其所可?以其不可道之心取人,则必合于不道人,而不知合于道人。以其不可道之心,与不道人论道人,乱之本也。

夫何以知?曰:心知道然后可道,可道然后能守道以禁非道。以其可道之心取人,则合于道人而不合于不道之人矣。以其可道之心,与道人论非道,治之要也。何患不知?故治之要,在于知道。

[注释]

①嗛(qìe):通“慊”(qiè),满足,指欲望少而知足。②伦:秩序。

[译文]

以前大臣被遮蔽的,唐鞅、奚齐便是代表。唐鞅被自己对权力的欲望所遮蔽,驱赶了戴,奚齐被自己图谋篡国的欲望所遮蔽,从而使申生获罪。唐鞅被害死在宋国,奚齐被害于晋国。唐鞅驱赶了贤相,奚齐加罪于有孝名的哥哥申生。他们自己被害了,还不晓得自己哪里做错了,这便是被遮蔽所造成的祸患啊!

因为贪婪、背叛、争权而不危险、受辱和灭亡的人,从古到今,还没有如此的。鲍叔、宁戚、隰朋三个人仁德、智慧并且没有被自己的私欲所遮蔽,故而能支持管仲管理齐国,从而获得与管仲相同的名利福禄。召公、吕望两个人仁德、智慧而且没有被自己的私欲所遮蔽,故而能支持周公治理国家,故而获得与周公相等的名利福禄。古书上说:“明白贤能的人称为明,辅助贤能的人称为能,勤勉自强,必定福气长久。”说的便是这个道理。这便是没有被遮蔽的福气啊!

以前游说之士被遮蔽的,所说的杂家便是。这些学派中,墨子受遮蔽于只讲实用而不晓得礼仪制度,宋子受遮蔽于只知人有少欲而不晓得人还贪得,慎子受遮蔽于只看见法治而不晓得任命贤人,申子受遮蔽于只看见权势的重要而不晓得智慧的重要,惠子受遮蔽于只晓得能言善辩、口才取胜而不知道事物的实际情况,庄子受遮蔽于只讲求顺从自然、无所作为而不晓得人的力量和作用。故而只从实用的角度来论道,人们便都去追求功利了;只从欲望的观点来论道,人们便全去追求满足欲望了;只从法治的角度来论道,人们就全去硬搬法律条文了;只从权势的观点来论道,人们就全去追求权势的便利了;只从言辞的角度来论道,人们就全去追求不切实际的辩论了;只从顺从自然的观点来论道,人们就全去追求听天由命了。这几种讲法,全是道的一个方面。所说的道,它本身经久不变却又能穷尽事物的所以变化,一个方面是不能够用来概括它的。认识片面的人,只看见道的一个方面而并未可以认识它,故而把一个方面作为全面的道加以粉饰美化,对内扰乱了自己学派的思想,对外迷惑了别人,在上君主遮蔽百姓,在下百姓遮蔽了君主,这就是被遮蔽所造成的祸害。孔子仁爱智慧并且无所蔽,故而他的学术和管理天下之道,能够与先王媲美。孔子获得道的全体,依照它去做,就不会蔽于平时所累积的成见。故而道德与周公齐名,名声与三王共存,这便是不蔽的福气了。

圣人晓得人在思想方法上难免有问题,看见了遮蔽的祸害,故而他们不偏爱,不讨厌;既不只看见开端,也不只看见结果;既不只看近处,也不只看远处;既不贪求广博,也不安于浅陋;既不仅信传统,又不一味颂今。他们一直同时摆出天地万物中的各种要素,用必定的准则在其中进行权衡。故而,众多参差不齐的事理不会由于互相遮蔽而乱了关系、条理。

什么是权衡事物的准则呢?一言以蔽之:道。故而人心不可以不了解道。人心要是不了解道,就会否定道且觉得能够违背道。有谁希望自由自在地生活,却遵从自己否定的价值,且用它来禁止自己所肯定的价值呢?用他自己否定的价值观念去抉择,就必定会抉择出他所否定的人,而不会抉择出亲近于道的人。带着他否定的价值观念和依据这种观念抉择出来的人去议论遵从道的人,这便是社会秩序混乱的根本缘故。

那么,你是凭什么如此说的呢?能够如此说:人心了解了道,此后就会遵奉道。承认了道的存在,此后才能遵从道来禁止违背道的价值。用他承认道的价值观念去抉择人,抉择出来的就会是遵奉道的人,而不会抉择不遵奉道的人了。带着他认可道的价值观念和有道之人议论不承认道的人,这是管理国家的关键。这又有什么难以明白的呢?故而,处理好社会的根本,就在明白道。

【原文】

人何以知道?曰:心。

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壹而静,作之则。将须道者,之虚则人;将事道者,之壹则尽;将思道者,静则察。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恢恢广广,孰知其极?睪睪①广广,孰知其德?涫涫纷纷,孰知其形?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夫恶有蔽矣哉?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故口可劫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诎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则受,非之则辞。故曰:心容,其择也无禁,必自见;其物也杂博,其情之至也不贰。

《诗》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顷筐易满也,卷耳易得也,然而不可以贰周行。故曰:心枝则无知,倾②则不精,贰则疑惑。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身尽其故,则美。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

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市师,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于道者也,精于物者也。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故君子壹于道而以赞稽物。壹于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行察论,则万物官矣。

[注释]

①睪睪(hào):通“浩浩”,广大的样子。②倾:不专心的样子。

[译文]

人怎样明白道是什么呢?答复道:靠的是心。

同类推荐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热门推荐
  • 霸爱首席的赌约新娘

    霸爱首席的赌约新娘

    回国第一天就被那个邪魅的男人来了场时尚的ONS,还有更悲催的事情没有?有,因为再次遇见了这个腹黑的男人。一场赌约,展开了一段意外的情缘,一次绑架,毁灭了三个人的幸福生活,一个骗局,颠覆了所有的可能与不可能的发生……爱情,不是一场赌注,他是你追我赶的角逐,他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博弈。【沂羽谷原创社团出品】
  • 锦绣肥田:农家小地主

    锦绣肥田:农家小地主

    【正文已完结,请放心阅读】瞧一瞧,算一算啦,定吉凶祸福,看阴阳风水,成人八折,小孩半价,调戏者赠送断子绝孙脚一整套了啦!人家说寿终正寝是福,吃饱撑死的是神马?一朝穿越,不是灰姑娘变公主的戏码也就罢了,偏偏变成了农家女,神棍二叔,抠门婶婶,食古不化的爷爷,偏心的奶奶,包子爹妈,还有一不满五岁的弟弟。老天你还能再黑点吗?神马?没问题?你妹,生活刚刚有了起色,就被抠门婶子卖给了人家做媳妇。公婆倒是好人两枚,只是这相公怎么看起来傻乎乎的?且看吃货萌主,如何掐指定乾坤,发家致富斗极品。这位客官请自重,我只需掐一指即可让你断子绝孙……
  • 哈佛财商课

    哈佛财商课

    也许你坚信。财富观念先行。没有人注定一生贫穷。想要实现创富的梦想,财富和你其实并不遥远,也许你存了一些钱,除了要有远大的志向、强烈的创富欲望。,节约是对的,但借钱是一件可耻的事。也许你是个“卡奴”,还整天幻想着中彩票发大财。你是否想过,也许你与财富的距离只有那么几步的距离,你仅仅只是缺一点点财商?哈佛财商法则十二课,为你揭秘财富密码:钱放着不用,就等于“死钱”。你应该改变观念,合理负债,理智冒险,让“死钱”变成“活钱”。在这个金钱万能的时代,银行利息永远赶不上通货膨胀。要想致富,但离富人还很远
  • 心情好病就少

    心情好病就少

    《心情好病就少》从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全面而科学地阐述了情绪与健康的重要关系。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那些性格开朗、为人随和、豁达乐观、充满爱心的人,很少得流感、咽炎、伤风等疾病,即使得病后也很快痊愈,且不易复发。相反,那些自以为是、自怨自艾、刚愎自用、悲观多疑、心胸狭窄、缺乏自信、神经过敏的人,其身体免疫力相对低下,发生疾病的概率也远远高于心情好的人。健康与美丽,如若没有一份好心情,犹如沙上建塔、水中捞月,一切都无从谈起。
  • 你是我的天使

    你是我的天使

    黑白通吃的男人易峰对豪门千金一见钟情;却由于觉得自己沾满鲜血的人生没有资格得到天使般纯洁女人的爱。他们之间有着天堂与地狱的鸿沟。可是,为什么她会主动要求嫁给他?难道是上天对他的眷顾?
  • 傲世毒妃:凤弑天下

    傲世毒妃:凤弑天下

    一场阴谋,她断命悬崖,再次睁眼,她已不是原来的她!昔日的废物破茧而出,风云变色,威慑天下!她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天才神医,一朝穿越,竟成了废物!就算被测出是天赋值为0又如何,但凭一双妙手也能闯荡天涯,扬名立万。他是一个强大而冷酷的男人,身份尊贵,令人难以企及,可这样的他,却将一个世人认定的废物放在心上,成了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他立于山川五岳之巅,向世人宣告:席诺影是我至爱的妻!
  • 低调总裁二手妻

    低调总裁二手妻

    如果,可以选择,安然宁愿一辈子再也见不到齐御,她要把那些美好都深藏在心底,一个人偷偷回忆。可,缓缓转动的岁月车轮,仿佛偏离了正常轨道,竟然让两个像平行线似的人,再次相遇。初春,感冒的高发期。医院里,到处充斥着刺鼻的消毒水味儿。安然暗自庆幸来得早些,还捞着一把椅子。点滴已被扎上,滴答滴答的液体,规律的流淌进血管。“偷得浮生半日闲”,她笑了一下,乐在其中,心里暗想,这有病也不是坏……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网游萌恋:大神的小透明

    网游萌恋:大神的小透明

    网游悬赏巨资寻某游戏玩家。“100J找逝水名花方位,杀者截图赏500J。”身为游戏代言人,洛洁不得不去游戏中打打酱油,奈何玩个游戏被人当作人妖截杀,被踢出帮派,号被轮白了,最后又告诉她若是不甘的话可以借个大号去决斗,乖乖,等到她上大号的时候却惹了个竹马BOSS哥哥。腹黑的BOSS哥哥明明就是爱着她的,偏偏闷骚,不说爱她却以‘为了不和陌生人成亲’的理由和她完成千年情缘任务,一步一步的把她给弄进爱的陷阱中,可她却以为在攀豪门不敢见面、不敢多上线,哪知又引起了一连串的误会。
  •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6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6

    讲透一代商圣胡雪岩的天才与宿命,影响中国一代企业家的经典!马云读了两遍!胡雪岩传记小说至高经典,其他版本大多是这套书的删减版或改编版。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无可逾越,是商人必备的生存手册。胡雪岩从店伙计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8天!“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武侠小说有金庸,历史小说有高阳!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