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100000033

第33章 谋攻篇(1)

一、原典精读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①;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②。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③;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④。

[注释]

①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完整。国,春秋时,主要指都城,或者还包括外城及周围的地区。破,攻破,击破。此句言以实力为后盾,迫使敌方城邑完整地降服为上策,而通过战争交锋,攻破敌方城邑则稍差一些。②军、旅、卒、伍:春秋时军队编制单位。12500人为军,500人为旅,100人为卒,5人为伍。③非善之善者也:不是好中最好的。④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屈,屈服、降服。此句说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能说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原文]

故上兵伐谋①,其次伐交②,其次伐兵③,其下攻城。攻城之法④,为不得已⑤。修橹车贲辒⑥,具器械⑦,三月而后成,距⑧,又三月而后已⑨。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⑩,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注释]

①上兵伐谋:上兵,上乘用兵之法。伐,进攻、攻打。谋,谋略。伐谋,以谋略攻敌赢得胜利。此句意为:用兵的最高境界是用谋略战胜敌人。②其次伐交:交,交合,此处指外交。伐交,即进行外交斗争以争取主动。当时的外交斗争,主要表现为运用外交手段瓦解敌国的联盟,扩大、巩固自己的盟国,孤立敌人,迫使其屈服。③伐兵:通过军队间交锋一决胜负。兵,军队。④攻城之法:法,办法,做法。⑤为不得已:言实出无奈而为之。⑥修橹车贲辒:制造大盾和攻城的四轮大车。修,制作、建造。橹,藤革等材料制成的大盾牌。车贲辒,攻城用的四轮大车,用桃木制成,外蒙生牛皮,可以容纳兵士十余人。⑦具器械:具,准备。意为准备攻城用的各种器械。⑧距(yīn):距,通“具”,准备;,通“堙”(yīn),土山。为攻城作准备而堆积的土山。⑨又三月而后已:已,完成、竣工之意。⑩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胜,克制、制服。忿,忿懑、恼怒。蚁附之,指驱使士兵像蚂蚁一般爬梯攻城。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士,士卒,杀士三分之一,即使三分之一的士卒被杀。拔,攻占城邑或军事据点。攻:此处指攻城。

[原文]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①,拔人之城而非攻也②,毁人之国而非久也③,必以全争于天下④,故兵不顿而利可全⑤,此谋攻之法也⑥。

[注释]

①屈人之兵而非战:言不采用直接交战的办法而迫使敌人屈服。②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意为夺取敌人的城池而不靠硬攻的办法。③毁人之国而非久也:非久,不要旷日持久。指灭亡敌人之国毋需旷日持久。④必以全争于天下:全,即上言“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之“全”。此句意为一定要根据全胜的战略争胜于天下。⑤故兵不顿而利可全:顿,同“钝”,指疲惫、挫折。利,利益。全,保全、万全。⑥此谋攻之法也:这就是以谋略胜敌的最高标准。法,标准、准则。

[原文]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①,五则攻之,倍则分之②,敌则能战之③,少则能逃之④,不若则能避之⑤。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⑥。

夫将者,国之辅也⑦,辅周则国必强⑧,辅隙则国必弱⑧。

[注释]

①十则围之:兵力十倍于敌就包围敌人。②倍则分之:倍,加倍。分,分散。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敌人,造成局部上的更大优势。③敌则能战之:敌,指兵力相等,势均力敌。能,乃、则的意思。此处与则合用,以加重语气。此句言如果敌我力量相当,则当敢于抗击、对峙。④少则能逃之:少,兵力少。逃,逃跑躲避。⑤不若则能避之:不若,不如,指实际力量不如敌人。⑥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小敌,弱小的军队。之,助词。坚,坚定、强硬,此处指固守硬拼。大敌,强大的敌军。擒,捉拿,此处指俘虏。弱小的部队坚持硬拼,就会被强大的敌人所俘虏。⑦国之辅也:国,指国君。辅,原意为辅木,这里引申为辅助、助手。⑧辅周则国必强:言辅助周密、相依无间国家就强盛。周,周密。⑧辅隙则国必弱:辅助有缺陷则国家必弱。隙,缝隙,此处指有缺陷、不周全。

[原文]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①: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②,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③。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④,则军士惑矣⑤。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⑥,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⑦。

[注释]

①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君、国君。患,危害。意为国君危害军队行动的情况有三个方面。②谓之进:谓,使的意思,即“使(命令)之进。”③是谓縻军:这叫做束缚军队。縻,束缚、羁縻。④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不了解军事而干预军队的政令。三军:泛指军队。春秋时一些大的诸侯国设三军,有的为上、中、下三军,有的为左、中、右三军。同,此处是参与、干预的意思。政:政务,这里专指军队的行政事务。⑤军士惑矣:军士,指军队的吏卒。惑,迷惑、困惑。⑥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不知军队行动的权变灵活性质,而直接干预军队的指挥。权,权变,机动。任,指挥、统率。⑦是谓乱军引胜:乱军,扰乱军队。引,失去之意。此言自乱军队,失去了胜机。

[原文]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①;上下同欲者胜②;以虞待不虞者胜③;将能而君不御者胜④。此五者,知胜之道也⑤。

[注释]

①识众寡之用者胜:能善于根据双方兵力对比情况而采取正确战法,就能取胜。众寡,指兵力多少。②上下同欲者胜:上下同心协力的能够获胜。同欲,意愿一致,指齐心协力。③以虞待不虞者胜:自己有准备对付没有准备之敌则能得胜。虞,有准备。④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将帅有才能而国君不加掣肘的,能够获胜。能,有才能。御,原意为驾御,这里指牵制、制约。⑤知胜之道也:认识、把握胜利的规律。道,规律、方法。

[原文]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①;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②;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注释]

①殆:危险、失败。殆(daì)。②一胜一负:即胜负各半,指没有必胜的把握。

[译文]

孙子说:一般的战争指导法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为上策,而击破敌国就略逊一筹;使敌人全军完整地降服为上策,而击溃敌人的军队就略逊一筹;使敌人全旅完整地降服为上策,而打垮敌人的旅就略逊一筹;使敌人全卒完整地降服是上策,而用武力打垮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溃它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胜,并不就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这才算是最高明的。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联盟,再次就是直接与敌人交战,击败敌人的军队,下策就是攻打敌人的城池。选择攻城的做法实出于不得已。制造攻城的大盾和四轮大车,准备攻城的器械,费时数个月才能完成;而构筑用于攻城的土山,又要花费几个月才能完工。如果主将难以克制愤怒与焦躁的情绪而强迫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结果士卒损失了三分之一而城池却未能攻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交战,夺取敌人的城池而不是靠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是靠久战。一定要用全胜的战略争胜于天下,这样既不使自己的军队疲惫受挫,又能取得圆满的、全面的胜利。这就是以谋略胜敌的标准。

因此,用兵的原则是,拥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拥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拥有两倍于敌的兵力就设法分散敌人,兵力与敌相等就要努力抗击敌人,兵力少于敌人就要退却,兵力弱于敌人就要避免决战。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一直坚守硬拼,就势必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将帅是国君的助手,辅助周密,国家就一定强盛,辅助有缺陷,国家就一定衰弱。

国君危害军事行动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军队不能前进而硬使军队前进,不了解军队不能后退而硬使军队后退,这叫做束缚军队;不了解军队的内部事务,而去干预军队的行政,就会使得将士迷惑;不懂得军事上的权宜机变,而去干涉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得将士产生疑虑。军队既迷惑又心存疑虑,那么诸侯列国乘机进犯的灾难也就随之降临了。这叫做自乱其军,徒失胜机。

所以能把握胜利的情况有五种: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够胜利;了解多兵和少兵的不同用法的,能够胜利;全军上下意愿一致的,能够胜利;自己有准备来对付无准备的敌手的,能够胜利;将帅有才能而国君不加掣肘的,能够胜利。凡此五条,就是把握胜利的方法。

所以说: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任何危险;虽不了解敌人,但是了解自己,那么有时能胜利,有时会失败;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么每次用兵都会有危险。

[原典讲解]

《孙子兵法·谋攻篇》所讲的内容是军事谋略,又是政治和外交谋略。战争不单是财力、物力、兵力的较量,也是敌我双方能谋用计的较量。高明的军事家总是用奇谋妙计来进攻敌人,从而达到一举获胜的目的。“谋攻”的核心在“谋”,善于“谋”,就可以使作为具体军事行动的“攻”富于变化,无往不胜。孙子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军事家,但他并不认为战争是解决敌国间纠纷和争议的唯一手段,以战争解决问题,也不是最高明的。他说,百战百胜其实算不上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如果不通过交战就能够使敌国的军队屈服,这才是最高明的。孙子崇尚的是军事谋略而不是铁血杀伐,“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孙子在本篇里还提到“全胜”的计谋,使敌国的军队完全屈服而不靠作战;获取敌国的城邑不靠强攻;控制敌国不靠持久作战,不使自己疲惫而又可获取全胜,这些就要靠智谋。孙子把理想的进攻谋略用一个“全”字概括出来,可谓抓住了要害。

此外,孙子还提出国君与军队之间的关系,主张国君不宜干涉军队的具体指挥事务,否则将会自乱其军而使敌人胜利。判断胜利的方法有五种,掌握了这五种方法就可以做出军事行动的决策。本篇中明确提出有关谋攻的著名原则:“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是极富辩证法智慧的军事思想,完全符合战争的一般规律,为历代兵家所继承。“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仅在军事领域有着长久的生命力,在其他领域,甚至为人处世方面都给后人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借鉴。一直到今天,这一思想的价值依然被从事各行各业的人所理解、所运用,并且取得了成功。

二、要点精析

上下同欲者胜

知胜有五……上下同欲者胜。

《孙子兵法·谋攻篇》

孙子说,有五种情况可以预先知道战争的胜利:其中,能全国上下、全军上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会胜利。

“上下同欲者胜”是孙子《谋攻篇》提出的一条制胜原则。上下同欲,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中,曹操注云:“君臣同欲。”张预云:“百将一心,三军同力。”梅尧臣言:“心齐一也。”总结诸家之说,上下同欲即为人和,而人和是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将苑·人和》云:“夫用兵之道,在于人和,人和则不劝而自战矣。若将吏相猜,士卒不服,忠谋不用,群下谤议,谗慝互生,虽有汤、武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况众人乎?”道出了“上下同欲”即人和在战争中的作用。

怎样才能使上下同欲呢?一是目标一致。以信仰与正义使官兵同仇敌忾、全力以赴;或以利益使上下齐心协力。二是荣辱与共。君主、将帅要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才能激励士兵奋不顾身。

齐国名将田单在即墨之战中,曾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失地70余城。公元前279年,田单准备攻打狄邑。临行前,去向齐国谋士鲁仲连告别。鲁仲连却对田单说:“将军此次攻打狄邑,难以取胜。”田单听后,不悦道:“我在即墨作战时,曾以老弱残兵大破拥有兵车万乘的强大燕国,收复了齐国失地70余城。如今齐国兵强车盛,声名赫赫,难道连小小的狄邑之地都不能攻克吗?”说完后上车不辞而别。

田单发兵攻打狄邑,把狄邑围困得如铁桶一般。可却如鲁仲连所预料的,三个月都没有攻下来。齐国的童谣唱道:“大冠若箕,修剑柱颐。攻狄不能下,垒枯骨成丘。”

田单此时才醒悟过来,就去向鲁仲连请教。鲁仲连说:“将军在即墨虽贵为主帅,但坐下来就与士兵一起编织草袋,站起来同士兵一样拿锹干活。当时,将军有必死的决心,士兵也同样如此,听到你的命令没有不挥泪振臂纷纷请战的。上下同心,这是打败强敌燕军的原因。如今,将军以功封安平君,东有夜邑的租赋供奉,西有淄上可寻欢作乐;金带围腰,驱车跃马于淄、渑之间,已无昔日决死的雄心,所以就不能打胜仗了。”田单拜谢道:“谢谢先生的教诲。”回到部队后,如同换了一个人。他亲自巡视狄邑城防,站在石矢如雨之处,挥槌擂鼓,激励士气。士兵勇气大增,冲锋陷阵,很快就攻下了狄邑。

所以,要使军队能“上下同欲”,其要义在于将帅与士兵能共患难、同安危,以一人之心争取万人之心,这样全军上下才能团结一致,共同奋战。

事有同理。“上下同欲者胜”的谋略也被运用到企业管理。企业要在激烈的商场竞争中取胜,关键靠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而职工积极性能否调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目标、利益是否一致。

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家电器公司经营不善,濒临倒闭,董事会决定聘请日商管理。日本人走马上任,一连使出三招,使企业面貌焕然一新。第一招,日本经理将职工们召集在一起,请他们喝咖啡,还每人赠送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日本经理说:“你们看看这么脏乱的环境,怎么能搞生产呢?”于是大家一齐动手,清扫环境,粉刷厂房,工厂面貌大为改观。第二招,经理一反资方与工会对立的传统,主动拜访工会负责人,希望能“互相协作,多多关照”。此举使工人消除了戒备心理,在感情上与公司靠近了。第三招,工厂需要增加劳动力,经理没有招聘青壮劳动力,而是把以前该厂解雇的老职工全部请回来,重新雇用。这样一来,工人们对公司很信任,生产效率急转直上。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车贲,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孙子兵法·谋攻篇》

孙子说:“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胜敌,下策是攻城。攻城的办法是不得已的。修造大盾和四轮车,准备攻城的器械,三个月才能完成;构筑攻城用的土山,又要花费三个月才能竣工。将帅非常焦躁忿怒,指挥士兵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士兵伤亡三分之一,而城还是攻不下,这就是攻城的灾害。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是使敌人屈服而不靠直接交战;夺取敌人的城堡而不靠硬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须旷日久战。一定要用全胜的谋略争胜于天下,这样军队就不至于疲惫受挫,而胜利可以完满地获得,这就是以计谋胜敌的法则。

孙子在这里提出了制胜的四种手段:伐谋、伐交、伐兵、攻城,并对这四种手段进行了比较,认为伐谋最佳,伐交差一点,伐兵又差一点,而攻城是不得已的。他认为应首先争取以“伐谋”、“伐交”取胜,以达到全胜的目的。

同类推荐
  • 大决战:辽沈战役

    大决战:辽沈战役

    反映的是解放战争的主体——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情况。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在北平至沈阳的铁路线,即北宁线上打响,首要目标是切断国民党向东北地区运送军队和武器弹药的运输线,形成我东北野战军对国民党军队关门打狗的局面。结束的时间以1948年11月1日我东北野战军进驻沈阳为标志。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自南昌起义诞生以来所打的第一次大战役。它打出了规模,打出了威风,打出了信心,打出了经验,打出了为以后的两大战役服务的重要基地。该次战役,不仅战胜了国民党军队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消灭了当时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中的两大主力共47万军队,解放了整个东北,使得全中国战场上国共双方的军力对比发生了决定性变化。
  • 万箭千刀一夜杀

    万箭千刀一夜杀

    世界经典的闪击战:波兰战役,法国战役,不列颠空战,克里特岛空降战役,珍珠港事件,珊瑚海战役,等等,带你游走世界,观看闪击战。
  • 传世兵法

    传世兵法

    《传世兵法》共分三个部分:《五轮书》、《孙子兵法》、《罗马兵法》。这三部兵法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研究。其中《五轮书》重在提倡一种内外圆融、身心合璧、知行统一的制胜法则。《孙子兵法》则是强调战略战术,在军事对阵中如何运筹帷幄。《罗马兵法》是备受西方学术界推崇的一部古罗马时期的军事著作,包含作者对于军事管理的先进思想,是奠定西方军事理论的基础之作。
  • 特种兵王

    特种兵王

    崛起成为特种兵王。成就步兵巅峰,炊事班的兵,王牌利刃!
  • 正说孙子兵法(大众阅读系列)

    正说孙子兵法(大众阅读系列)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兵学的杰出代表,被誉为“百世谈兵之祖”。它所揭示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始终是我们在从事各项工作时所必须遵循的认识路线和指导原则。本书完整介绍《孙子兵法》的兵学理论体系,揭示《孙子兵法》的重大学术价值,同时考察《孙子兵法》的历史文化渊源,认识《孙子兵法》的辩证思维方法和卓越的领导艺术,并对《孙子兵法》在当今社会活动中的启迪潜鉴意义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兵家文化的成就和影响,理解和运用兵家领导艺术和管理智慧,在人生竞争中牢牢立于不败之地。
热门推荐
  • 我本妖孽:美人在侧

    我本妖孽:美人在侧

    她庄周梦蝶般而来,却已有了两个月的身孕,这是,谁的孩子?向晚:这位公子,若你要劫财,我没有,若你要劫色,我更没有,我们无怨无仇,为什么你要……西临锦:真啰嗦。向晚:你是不是有个胞胎兄弟?西绮玉:这又是你新的勾引手段?装疯卖傻,欲拒还迎?向晚:我想要的,不是被折断的羽翼。莲陌:你若敢飞,我便让这天下,都是我的!
  • 现代没女爱上古代侠客

    现代没女爱上古代侠客

    李雨涵一个现代没女,没财没貌没学历,在一次车祸中穿越到古代一个不知名的国家,变成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后来她被一个叫许子弘的男孩子所救,改名许紫嫣和他的家人一起生活。数年之后,许紫嫣成人了,两个人相爱了。正当两人情投意合准备成亲的时候,另一个国家的国王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把公主嫁给了许子弘。公主出于嫉妒陷害许紫嫣掉下悬崖,李雨涵又回到了现代。回到现代之后,李雨涵认识了一个跟子弘长的一模一样的男人,他就是鸿志集团的总经理——赫云鸿。只是他并不认识李雨涵,而且他已经有未婚妻了。面对这一切雨涵应该如何择抉呢?
  • 疑云

    疑云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重生:皇家杀手

    重生:皇家杀手

    别人穿越到古代都是泡美男的,她带着记忆投生到古代却专喜欢抢人!你说,没事的时候,开间鸭店,收购青楼,闲极无聊了杀杀人,放放火,多么惬意啊?有事的时候,好吧,专门调查贪官污吏以及那些容易造反的人,然后诛杀。谁叫她是皇家杀手呢?
  • 谁搞垮了美国

    谁搞垮了美国

    金融危机最危险的阶段刚刚过去,华尔街又开始了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美国的坠落仍将持续。最可怕的不是苦难,而是吃了苦头之后没有“吃一堑,长一智”。美国人不长记性,这不妨碍中国人反思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以避免自身的金融危机。
  • 绝世刀皇

    绝世刀皇

    逆转五行合一,凝炼圣兽之力。困境中的他横刀立马,走上至尊王座诸天之主,横斩八方宇宙,力劈诸天神魔,唯我绝世刀皇!,脚踩武道奇才、刀砍宗门大派,欢迎阅读 ———————— 资质平庸的家奴炮灰谢云。一步步踩着敌人的鲜血和尸骨,新书《剑域神王》,拥着不离不弃的惊世红颜,立志进入顶级宗门寻找自己从未谋面的神秘天才母亲!
  • 健康减肥食谱

    健康减肥食谱

    好吃不长胖,减肥不节食。《美食天下(第2辑):健康减肥食谱》根据减肥的三个阶段合理安排瘦身食谱,教您用最科学的方法轻轻松松健康减脂。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要安全长大

    我要安全长大

    孩子是最脆弱的人群,没有父母愿意看到孩子受到伤害,可是在这个地球上,每天都会上演让父母心碎的一幕幕。那些触目惊心的镜头,让父母震惊、心痛。2008年12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首次发表《世界预防儿童受伤报告》。报告说,全世界每年约10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各种疾病,死于意外伤害的孩子约是82.9万人,平均每天有2270个孩子死于意外事故。所以,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丰富他们的安全常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