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8000000003

第3章 刘宗周的生平(3)

说刘宗周是熊开元背后主使自然是冤枉的,崇祯对大臣的处理也太过轻率。然而姜、熊案背后的人际关系盘根错节,此二人,尤其是熊开元,实在是幕后权力斗争被推到前台的人物。由此可见当时政治的混乱。崇祯皇帝本人承受着前辈给他积攒下来的灾难,内忧外患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使他内心十分焦躁不安,处事偏激多疑。然而他本人对此并无意识,只投射为大臣们的偏。从表现上看,他对大臣们充满了敌意,这一方面是因为觉得大臣们无用,不能帮他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他本人已是一名焦虑症患者,他所承受的内外压力和挫败感需要用破坏来宣泄,大臣们无形中就成了他的移情对象。大臣们的直谏如果蕴涵了攻击性,很可能就会被心理已经十分脆弱和敏感的皇帝察觉并放大,引发他的自卫甚至攻击行为。如果大臣有了错误,就更难幸免。另外,处理大臣也是皇帝推卸责任的方法,他需要大臣去承担失败的责任和压力。这样就难免会恶化君臣关系,使得君臣之间的合作出现问题,而大臣之间又的确存在着因个人利害和意见不同形成的所谓“偏党”,相互拆台,其结果就是首辅像走马灯一样地因获罪而被换掉,可是换了谁都不管用。刘宗周自然早已洞察到了皇帝失去了定力,大臣们不能专心谋国,所以他曾经提醒皇帝要安心,不要轻易处理大臣,同时大臣们也要正心诚意。刘宗周的提醒不无道理,但是只这样说并不能缓解崇祯皇帝混乱的情绪,也很难使同僚摆脱已经深陷其中的政治漩涡。

对于刘宗周来说,被革职早已是习惯了的事情,认为自己是直道而行的他并不会因为离开了那个是非之地而感到过度沮丧。归野的刘宗周也自有乐地,他又可以投身学术了。在归家的途中,他收了曾极力申救自己的祝渊为弟子。祝渊,字开美,是刘宗周在世时最得意的弟子。从此直至殉国这一阶段是刘宗周学术发展的顶峰,宗旨明确而且日渐独立。此时的他完成了一系列重要著作,如《原旨》、《治念说》、《读易图说》、《易衍》、《古易钞义》、《大学诚意章章句》、《证学杂解》、《存疑杂著》、《中兴金鉴录》、《大学参疑》、写给董标的《心意筌蹄》等等。最能反映刘宗周本人,同时最系统地概括刘宗周哲学思想的《人谱》也最终修订完成。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是崇祯皇帝的最后时刻。灭亡他的不是离他最近的关外满洲八旗部队,而是李自成的农民军。是时,李自成的部队分兵两路,一路下真定,一路攻入了居庸关。

崇祯皇帝已经欲逃无路了。三月,李自成攻入了北京城,崇祯这个明朝最后的皇帝蓬发覆面,投缳于煤山的一棵古树下。大明朝灭亡了。

崇祯皇帝的自杀给了许多士大夫强烈的刺激,引起他们巨大的悲恸。崇祯在临死前说过“文臣个个可杀”这样的话,认为自己不是亡国之主,是自己“误听文官言,致失天下”,将亡国的责任推给了他们。这更引发了他们深深的自责。因此,那些一直认为自己忠心于社稷的文官们内心产生了很大的失调,在这种失调和亡国之悲的驱使下,许多士大夫选择了以死殉国。仅李自成进北京那天,便有倪元璐等13名(或许更多)高官自杀。在随后的几天里,人数增加到了40多人。当然这只是在京官员。消息传开后,自杀的官员和士人不断增加,其中一些人甚至同时杀害了自己的家眷。自崇祯皇帝开始,自杀就像推倒了的多米诺骨牌一样在全国扩散开来,激戾的晚明士气最后一次得到了猛烈的宣泄。一直以品节自高的刘宗周也是在这种氛围中以绝食的方式殉国的。

在崇祯皇帝自杀之后的一个半月,刘宗周才知道皇帝已经殉国。

此前,他只知道京师危急,还曾力劝浙江巡抚黄鸣俊出兵勤王,以为天下倡,但没有得到黄的响应。刘宗周遂大会乡绅,“痛言君父蒙难,臣子无坐视之理”,并为发义军勤王募款。五月初,门人董玚奔告北变。刘宗周得知后大哭不已,再次至杭州要求黄鸣俊一面发丧,一面提师北进,但北进之事还是没有得到响应。是时,绍兴知府于颖从南京来到杭州,与章正宸等公推刘宗周为盟主,又约总兵左良玉、刘泽清、郑芝龙等会师讨贼。几天后,南逃的福王起复刘宗周原官的诏书来了,举义兵之事则未果而罢。是时,刘宗周的声望极高,如陈子龙在给福王的奏疏中所言:

“宪臣刘宗周,老成清直,海内尽知”。他的被召也是福王拉拢一些士大夫必不可少的手段。但由于关于福王种种劣迹的传闻很多,加之迎立谁为崇祯的继任者似乎尚有其他可能,刘宗周并不愿意马上与福王合作。他拜疏请罪以辞征召,但福王不允,他便只好再次出仕。在去往南京的路上,他迁延了近三个月,仅在丹阳便待了差不多二十天。其间,刘宗周也给福王上了几封奏疏。一些是借病请辞的,另一些则探讨了明亡之因及福王应行之政。这反映了刘宗周进退维谷的心态。他谏言的奏疏既是对福王的试探,也是对福王的期望。他认为,崇祯朝的覆灭源于四种弊政:一是,治术坏于刑名;二是,人才消于党论;三是,武功丧于文法;四是,民命促于贿赂。

而为今之计,一要据形胜以规进取,二要重藩屏以资弹压,三要慎爵赏以肃军情,四要核旧官以立臣纪。此外,他还要福王诛杀内外不职诸臣。对于福王本人,刘宗周也有劝谏。他要福王“发明纲纪法度风俗人心之化”、“剖天理人欲之几”、亲贤臣君子、习万机庶务,如此则王道“自能通天下以推准动化”。刘宗周的不少建议得到了福王的嘉许。

然而南明小朝廷自身尚立足未稳,权力的争夺就已经不亚于晚明了,派系斗争十分激烈,反对党争的刘宗周也不免卷入其中。刘宗周尚未到京,便上疏参劾马士英、阮大铖等有所谓“定策之功”的人。是时,恰逢辅臣东林党人姜曰广和大学士马士英等有隙,阮大铖等便传言刘宗周的奏疏是受姜曰广的指使,也有人说此疏是刘宗周为在籍的礼部郎中周镳所激而成。可见,南明弘光一朝两党对立,互相拆台的局面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并且愈演愈烈。刘宗周疏入不久,恰逢浙江巡抚黄鸣俊提兵入觐,和京口防江兵冲突,于是又有传言说刘宗周欲协同黄鸣俊内除君侧,外讨诸镇。马士英震恐,急令黄鸣俊不得陛见。江北四镇之中的高杰、刘泽清甚至还企图刺杀尚未进京的刘宗周,结果因刺客为刘宗周气象所压而中止。

接下去就是双方唇枪舌剑的交锋。刘泽清和高杰、刘良佐等上疏说刘宗周自谓“草莽孤臣”,明示只承认崇祯皇帝,劝福王到凤阳是欲谋废立,同时也是要福王亲征的主谋。不仅如此,他们还指责刘宗周与姜曰广、吴甡等人同党谋逆,欲致他们于死地。刘宗周一面上疏请辞,一面进行反击。他首纠马士英“进无恢复之图,退鲜画江之计”,次参刘泽清以武臣而参文臣,对于其他指责皆出揭辩之。福王自然也不希望大臣相水火,对双方都出言慰解,但实际上还是偏向于马士英、刘泽清一方。不久,阮大铖拔用,刘宗周便再次请辞,并最终获得了福王的批准。不久,高弘图、姜曰广、陈子龙等人先后去位。此次政治斗争以马士英一方的胜利而告终,在任仅24天的刘宗周再次告归故里。至此,刘宗周“通籍四十五年,在仕版者六年有半,实际立朝仅四年,而被革职为民三次”。

弘光朝的党争可以说是晚明东林党和阉党斗争的延续。因为导致晚明党争的因素仍在,朝堂之上的不少高级官员都是两派人物,彼此又都抓住了对方的口实,所以从利益集团、政治力量等方面看,都具备了引发大规模政治斗争的条件,甚至连高弘图这样欲从中润滑的人在这场较量中都自身难保。这场党争表现为所谓的“逆案”和“顺案”。所谓“逆案”是指东林党攻击马士英、阮大铖等人为阉党余孽,自不必多说;而所谓“顺案”则是阮大铖等人攻击当时以复社领袖周钟为代表的不少东林、复社中所谓“正人君子”归顺大顺一事。相对而言,纠“顺案”一方形势更为有利。在一次祭奠崇祯皇帝的仪式上,阮大铖说:“致先帝殉社稷者,东林也,不尽杀东林,无以对先帝于地下。”而刘泽清更是在姜曰广面前扬言:“我先时为东林所卖,被弹无完肤,不尽杀此辈不止。”而对于像刘宗周这样倾向于东林一方的官员来说,最不利的可能还是福王的出身,毕竟福王的父亲就曾经是东林党的对头。这使得东林一系的士大夫和福王之间产生一层隔膜,彼此的潜意识里对对方都不信任,而这一点正被阮大铖等人抓住并利用了。

党争所及,不仅限于谁应该对大明朝的灭亡负有更多的罪责,以及谁的操守有问题等等,更牵涉到许多现实问题,比如当时关于应该北伐还是划江退守的问题双方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刘宗周、陈子龙等人坚决主张北进,收复失地,为崇祯皇帝报仇;而马士英、阮大铖等则主张参照南宋故事,划江退守。刘宗周所遵循的是东林一系士大夫道义先行的原则,他甚至不满史可法战于江北以守江南的策略,因为这种战略的着眼点仍在守江南。他甚至主张福王御驾亲征以唤起民间忠义之气。其实,当时混乱的南明政权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没有发动一场进攻的资本,要守住江南已经很困难了。刘宗周这样激进的主张虽很有感染力但无疑是十分危险和不明智的,而马、阮一系的毫无作为,甚至以笙歌犬马粉饰太平就更是坐以待毙了。

次年(公元1645年),即弘光元年,已经归家的刘宗周完成了他的《中兴金鉴》,可见他对福王尚抱有中兴的幻想。然而,此时已经焦头烂额的弘光皇帝是根本顾不上读书的。五月,清兵在攻下史可法把守的扬州后不久便顺势端了南明的老巢南京。落荒而逃的福王很快即被执杀,南明覆灭。

很难说南明的覆灭只是某几个人的责任。的确,福王绝非中兴之主,马士英、阮大铖之流虽也有些才干,但也不是什么守土能臣。

他们已经被无数史家所唾弃。但是作为倾向于东林一系和正直士大夫代表的刘宗周在此期间的一些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他的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策略和主张似乎只是一些好听的名目,多半激于意气,却不可行;他过于严厉的君子小人之辨,及对小人的苛严也加剧了党争的烈度。李清曾说:“马辅士英初亦有意为君子,实廷臣激之走险。”刘宗周的一些言论和主张的确也有些过激。比如,他认为逃跑的官员“逃则可诛”,甚至“凡属吏之迁家属者,皆可诛也”。

这种恐怖的做法无异于自戕。道义被滥用,就会有不道义的成分。

道德的确是一种社会资本。当刘宗周使用这种资本的时候,表现出十足的自信和力量,甚至还带些攻击性。这种自信与力量来自于自身,也来自于文化。刘宗周和许多传统思想家一样希望通过道德手段解决社会问题,这无疑是把道德视为社会的根本。然而,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在如此混乱的社会环境中提倡道德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福王被杀不久,杭州便告失守,监国的潞王随即请降。曾经意气鼓荡、劝于颖据险守越的刘宗周也开始感到绝望了。在这个悲愤的思想家的观念里,“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分义然也”。于是,他下了必死的决心。自弘光元年六月十九日起,刘宗周开始绝食,七天后更是于酷暑之际勺水不入口。期间,弟子张应鳌问他:“今日先生与高先生(攀龙)丙寅事相类。高先生曰:‘心如太虚,本无生死。’先生印合如何?”刘宗周回答说:“微不同!非本无生死,君亲之念重耳。”在他的思想里,忠孝的重要性是超过了生死的,死于忠孝更是尽道而死,而高攀龙的话未免还是掺杂了些佛家的意思。

闰六月初八戌时,绝食二十日,勺水不入口者十三日的一代大儒刘宗周停止了思想。他死后,鲁王给了他“忠端”的谥号,唐王给了他“忠正”的谥号,清乾隆皇帝也谥之以“忠介”。综观刘宗周的一生,他最大的成就还是在学术上。他的殉国是在以生命证道。牟宗三给了刘宗周宋明理学“殿军”的地位,并感慨道:“蕺山绝食而死,此学亦随而音歇响绝。”按照刘宗周的孙子刘士林的说法,刘宗周的学生很多,“执贽弟子者,海内不下千人”,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黄宗羲、祝渊、陈确、董玚、恽日初、张履祥等人。他们因着自身的倾向对师说作出不同的理解,蕺山学派也随之发生分化,最终随着理学的总体没落而渐趋消亡。在刘宗周绝食殉国近三百年后,为刘宗周重新编订《年谱》的姚名达认为:“传其道者,惟黄宗羲最正,邵廷采则其再传嫡派也,而恽日初、张履祥之流不与焉。”黄宗羲的确是中国思想史上卓尔不群的大师级人物,但其思想在继承师学的基础上别有开拓,已非蕺山学派所能范围。蕺山学派因黄宗羲而复振,也随黄宗羲学术路向的转变而衰落下去。

同类推荐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为唐代学者赵蕤所著述,为历代有政绩、有业绩的君臣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从国家兴衰上讲谋略的,《反经》是从长短利害上讲智术的。它从逆反的心理态势中谋求一种逆反的思维方式,不失为古代心理学的范本。《反经大全集》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译文,每篇前有导读,揭示《反经》的奥秘,是我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以及为官、经商、管理的必备参考书。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是范曾先生负笈欧洲、闲居巴黎时与老庄进行的心灵对话;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艺进行多学科的磨砺互证,对老庄最本原的思想命题展开了深度的阐释和解读。要言不烦,清新隽永;刹那神思,直抵灵府。
热门推荐
  • 负朱颜

    负朱颜

    原名为:《默妃》月不随人老。任霜刀、万年削磨,依然娇好。夜风起,疏香飘缈。一缕入怀魂不定,把残冬尘梦都惊扰.......她一名受了神佛点化而穿越来到这里的女子,为了了却一断曾经的孽缘。原因只因为她爱上不该爱上的亲哥哥。一把匕首,一身白衣,一缕青丝,她飘落至后宫之中,成了帝王众多女人中的一个。可是,她那来生的哥哥居然是恭亲王。一曲离别散,一滴红颜泪,造就了一场悲剧。可是最后究竟谁才是她的归宿?她说: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然却一去无踪,芳影难觅。她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然却将红豆洒落千和湖,了却了相思,结束了缘分。……香风拂尽花不知炙情焚过爱未识最是伤心不逢时钟情已成旧时事爱情当真只是在逝去之时才明白弥足珍贵......@@@@@@@@@@@@@@@@@@@@@@@@@@@@@@@@@@@@@@@@@@@@@@@@@@@@@@一场别样的穿越,一场别样的爱情故事,和一个别样的江湖。他说:乌云再怎么遮掩还是掩不住月的英华和美,既然乌云常蔽月,月儿又为什么总爱往乌云处钻,却与明日追逐。她漠然低首,回头相望,却无言相承诺。他说:人为何总是追逐天边云,却看不到身旁人......她黯然神伤,仰望天中浮云,道:为何明日一定要追逐月儿,为何月儿偏偏喜欢云......后宫,王府,江湖,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能容得下她的地方?@@@@@@@@@@@@@@@@@@@@@@@@@@@@@@@@@@@@@@@@@@@@@@@@@@@@@@@怜花应相陪,何忍空垂泪?他道:明日照芳菲,无须如影随......人物介绍:慕容若离:女主,江湖中传闻中的‘月魔’,江湖人称‘六指琴魔’云轩:帝王,江湖中的六大至尊之一的‘赛诸葛’,又名‘玉笛’欧阳无情:江湖神医‘赛华佗’,又名欧阳明日,是云轩最嫉妒的神般男子。弄月公子:公主的夫婿,时而哀伤至极,时而温润如玉,擅长抚琴与吹笛,曾以一曲《离别散》名震江湖。云延:恭亲王,长相极似若离来生的亲哥哥。云末:江湖中唯一的生辰纯阴男子,性格古怪,喜好不明,亦正亦邪,是云轩的亲弟弟。皇后:杜相之女,杜贞儿。.......不是NP,江湖与后宫之间的纷争,汇集天下奇才美人......女主也非善类,,从不吃亏,心机沉重......
  • 草原斗士

    草原斗士

    战争并非人间才有,动物界也充满了斗争与厮杀。在《草原斗士》中,看狼族斗士如何集群狩猎,看“短跑健将”猎豹如何短距离捕捉猎物,看与狮争锋的斑鬣狗如何对抗狮群……《草原斗士》生动揭示动物界鲜为人知的战斗场景,告诉小读者一个真实的大自然,并以高清晰图片从多个角度展现所选动物的风采,努力为孩子们奉献一道视觉上的美味大餐。
  • 陌生人经济学

    陌生人经济学

    我们在购物、就餐、休闲娱乐的时候少不了要跟陌生人打交道,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面带微笑,说一些让人内心烫贴的话,力所能及地给予别人帮助,让其成为我们的朋友,从而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同时我们也可能从陌生人那里得到不少类似优惠券、最低折扣、升职等好处。本书告诉读者:如果你有成功的念头,你就必须掌握这样十个要义:总是说好话、记住他人的名字、投他人所好、掌握人的从众心理、从不吝啬自己的微笑、真诚待人、善用言论效应、总是热情洋溢、将自己的付出最大化、让感动产生经济效益。
  • 聘你

    聘你

    本书对个大著名企业的面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供面试者参考。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血宋

    血宋

    宋朝,一个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的朝代,避战求和的皇帝,忠奸互斗的臣子,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被血侵染过的河山,愤怒与绝望并存,战斗与信念共进,还我河山!多少忠贞义士为此血染疆场!多少的等待多少的奋战,一切都将慢慢从历史的尘埃中重新浮出……
  • 极品皇后之恶女当道

    极品皇后之恶女当道

    她是生来就让母亲厌恶的,她是连阎王爷瞧见了都觉得晦气的抽风女子,她叫顾厌之。她是尊贵的皇后,却见不到自己丈夫几面,她是高高在上的后宫之主,却任凭小三爬到自己头上,她空有一身武艺却引而不发,沦落到被小三害死的地步。她叫顾温顺。当顾厌之变成顾温顺,当懦弱皇后变成黑道女王,一时间四国风云再起,恶女当道,她风流天下动荡世人,她是——顾厌之!【她曾经大闹过地府】初到地府,水土不服,她撕了阎王的生死簿,打破了他心爱的琉璃盏,偷吃了他舍不得吃的仙丹,抽了地府恶龙的龙筋做鞭子,最可恶的是她竟然怂恿阎王的十八房老婆跟他离婚。忍无可忍的阎王爷一脚将她踹进轮回,爱谁谁去。【她和小三一起弄死过小三】李小三:“弄死她,她那么恶毒。”顾厌之:“不干,杀人会折寿。”李小三:“祸害遗千年,你死不了。”顾厌之:“那也不干。”唐小三:“她冤枉我,她胡说。”顾厌之生气的瞪着说她胡说的女人:“杨俞桐你弄死她吧,我当没看见。”【她有个皇帝相公】“相公,我们那有个故事说一个皇帝为了一个很美很美的女人误国误事的故事,话说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从此君王不早朝,难道臣妾也是一顾倾城,再顾倾国,所以皇上舍不得臣妾,太爱臣妾连早朝都不去了么?”“建安。”“在。”“通知各大臣早朝照常。”【她还有个皇帝小斯】两人偷袭,顾厌之一脚踹他下去:“给老娘利索点!”一个大男人婆婆妈妈的。老子那叫谨慎!他被踹直接从房顶掉到屋里,弄出一大片动静,这下好了偷袭也免了,他笑着跟他们打招呼:“大家好啊。”“好你妈!”对方向他劈去,他抽出软剑犀利一剑,人倒未见血,他晦气的回骂:“让你问候老子的妈!”【她有个私人医生是神医】神医说:“我自小生活在药谷,师父说除非成婚才能离开药谷。”顾厌之面无表情的看着他:“让你师父去死!”她摔门离开,什么破规矩!男子见她离开耸耸肩,继续摆弄他的药草,半响门被踢开,他看了眼被踢坏的门,他不喜欢修门,那是件麻烦事。半响,顾厌之回头:“结婚是吧,赶紧!现在就结,立刻结,马上结。先说好不是我嫁,是你嫁。”【她还有对便宜儿子是双胞胎】铎儿,母后的姐姐是白痴吗,我们长的一摸一样一看就是双胞胎这还需要问的吗?傲傲,她怎么说都是我们的姨娘,我们不能这么鄙视她,你看她那么可怜,你给她一两银子去看病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山海经密码3

    山海经密码3

    本书故事主要是讲述桀的后代、成汤的孙子、伊尹的徒弟和他的伙伴们周游神州的经历。一统天下对主人公们来说只是他们展现自己个性的历史舞台。
  • 海外童话:范多尔瑟老奶奶和鹳鸟一家

    海外童话:范多尔瑟老奶奶和鹳鸟一家

    本书是刘兴诗爷爷在海外居留期间,根据所见所闻有感而发的一些文学童话作品。其中有的曾经用英文写作,翻译为荷兰文后,首先在海外发表,以后再自己翻译为中文出口转内销。每篇文末均注明写作地点和环境,有别于伪冒海外作品。其中:《谢谢您,施耐尔太太》获1998年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优秀作品奖,并列入《天使在人间》童话卷,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以及其他一些选集;《没法举行的宴会》是大陆作家的作品唯一选入台湾小学教材者;《圣诞老人之歌》选入王泉根主编《中国最美的童话》,重庆出版社;《泰莎和小金鱼》最早在荷兰发表,并加编者按,指出这是一位中国教授的作品;《星孩子》列入1983年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推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