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8000000002

第2章 刘宗周的生平(2)

崇祯四年三月初三,返家的刘宗周约同道大会于石篑先生祠,并同陶石篑的弟弟陶石梁共同主持讲学,成立了证人社。“证人”就是这个学社的宗旨。“此理人人具足,而不加印证,终虞宝藏尘埋”,“此心人人有知,而不事扩充,难免电光沦没”,所谓“证人”,就是证“此理此心”,证人之所以为人者。刘宗周首次做会讲其实是天启五年在蕺山解吟轩进行的,但那次规模和影响较小,又因为党禁的原因不久就停止了。此次证人社的初集就有200余人,也有比较详细的条约规则,每月三日上午会讲,以“讲学明道”为务。从证人社的《会约》里,我们可以看出证人社的运作是非常细致和认真的。它不但对会期、会礼、会讲、会费、会录等都有详细明确的规定,而且对入会者的言行有更细致严格的要求,甚至还规定了对违反者的处罚条例。但是从组织上看,证人社却存在着一个最为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同一个社中有两个领袖,并且这两个领袖的学术路径并不完全相同,陶石梁重识本体,刘宗周重用工夫。证人社并没有产生一个能包容并驾驭这两种路径的人或者机制。社员们的激烈争论有时使得学社更像一个争夺话语权的战场,“证人”的动机难免杂驳。陶、刘二人并未直接论难,但双方门人却争执得十分厉害,故此二人还有意相互褒奖,这等于说他们都发现了学社分裂的危险。

然而二人的努力并未成功。崇祯五年,证人社在维持了一年多,举十余会之后发生了分裂。秦宏祐等数十人尊陶石梁之教,别会于白马岩居,而刘宗周则会讲于古小学、阳明二祠。证人社的分裂和刘宗周的单独讲学标志着蕺山学派的正式形成。期间,刘宗周一派的思想在和陶石梁一系思想辩论的过程中主旨日渐明白。此后的几年,刘宗周的几部重要学术著作如《第一义说》、《圣学宗要》、《证人小谱》(即《人谱》的前身)、《五子连珠》等先后完成,慎独等具有独特性的思想渐趋成型。

崇祯八年,明朝的危机进一步加深,张献忠已攻陷凤阳,并焚毁了皇陵,首辅温体仁因繁刑厚敛致使民穷盗起受到政治对手的攻击而借病请辞。崇祯皇帝欲重新起用旧人,刘宗周再次被召,同时起用的还有温体仁的其他政敌文震孟、黄道周等人。温体仁感到了威胁,为自保亟称病愈,欲重新出面总理朝政,刚上任不久的文震孟即受到他的排挤而被罢相。崇祯九年,刘宗周升工部左侍郎,受到崇祯皇帝的召见。当他和林到文华殿面圣时,崇祯劈面便问:“方今人才匮乏,粮饷不敷,流寇猖獗,二臣可奏来。”可见,皇帝希望二人能拿出马上可以解决眼前危机的方略。可是抱着以所学济天下目的的刘宗周并没有迎合崇祯皇帝的喜好,仍然直言进谏。他认为,“天下原未尝乏才,足以供一代之用,只因皇上求治太急,用法太严,布令太烦,进退天下士太轻,遂使在事诸臣相率以畏罪饰非为事,不肯尽心职业,所以有人而无人之用,有饷而无饷之用,有将而不能治兵,有兵而不能杀贼”,须“一一改前日之非,天下方有太平”。他要崇祯皇帝“以尧、舜之心行尧、舜之政”,下诏罪己,派人巡行郡国招抚流亡,并陈师险隘,坚壁清野。这样“四方知中国有圣人,将闻风慕义之恐后,而又奚烦于观兵乎哉?”崇祯皇帝虽然非常恼火,但还是认为刘宗周“素有清名,召来亦多直言”,只是要求他:“须体国度时,不当效小臣图占地步,尽咎朝廷。”此时的刘宗周心情很复杂,颇有不得已的苦衷。他在给儿子的信中说:

“(此次)勉强拜命,真如牵羊入屠肆耳。及既拜命,则不便再容易抽身,只得以老病之身许之君父,意欲得当以报君恩,以了生平耿耿之怀。”可见,他是早已不喜欢这个是非之地了。后来廷推阁员时刘宗周成为候选,但他同乡许瑚在温体仁的指使下上疏崇祯,说刘宗周“才谞不足而道学有余,主治未获经纶之益,甄士殊多砥砺之功”。崇祯皇帝便弃用了刘宗周。刘宗周便索性上疏称病请辞,崇祯帝要他“病痊起用”。在回家的路上,刘宗周上疏弹劾温体仁,结果被崇祯革职为民。

在京师的这段时间及其后几年,刘宗周作为思想家的成就应该大于他在政治上的成就。他更强调了儒佛之辨,并开始以《大学》的诚意、《中庸》的已发未发之说示学者。在对《中庸》、《大学》表现出极高的关注之外,他也极其重视周敦颐的《太极图》。这个时候,可以代表他哲学思想特色的慎独、诚意说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由此出发,刘宗周开始将向来支离的学说在自己的体系下统归于“慎独”一路,解说也似乎更加左右逢源。刘宗周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宋儒五子合刻序》、《独证编》、《体认亲切法》等等,而他此时的更多议论则见于他和道友们相互切磋的信件以及收在《学言》里的一些灵感火花。通过这些议论可以看出,刘宗周所创立的蕺山学派的思想此时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刘宗周认为,阳明后学的逃禅败坏了人心,是晚明社会动荡、国力衰微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堵住阳明后学逃禅的可能,于是他于崇祯十一年删定《阳明先生传信录》。他认为阳明的后学败坏了阳明家法,“阳明先生宗旨不越良知二字,乃其教人惓惓于去人欲存天理,以为致良知之实功,何尝杂禅?”他在给王金如(朝式)的信中说:“然学阳明之学者,意不止于阳明也。读龙溪、近溪之书,时时不满其师说,而益启瞿昙之秘,举而归之师,渐跻阳明于禅矣。

则生于二溪之后者,又可知矣。”可以说刘宗周清晰地看到了在学术传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借他人路径表达自己思想的现象(他本人一些思想的形成即有这种现象)。在刘宗周看来,阳明的后学并未因此而使得阳明学得到发展,反倒使得阳明学走入歧途了。在一封书信中,刘宗周说:“(阳明后学之所以杂禅)只为后人将‘无善无恶’四字,播弄得天花乱坠,一顿扯入禅乘,于其平日所谓‘良知即天理’,‘良知即至善’等处全然抹杀,安得不起后世之惑乎?阳明不幸而有龙溪,犹之象山不幸而有慈湖,皆斯文之扼也……古之有慈湖,今之有忠宪先生(高攀龙),皆半杂禅门,故其说往往支离或深奥,又向何处开攻禅之口乎?”所以,为了避免逃禅的危险,刘宗周欲以自己的诚意说取代王阳明的良知说,认为:“阳明虽说致良知,而吃紧在‘《大学》之道,诚意而已矣’一语。故曰:‘明善是诚身工夫,惟精是惟一工夫,道问学是尊德性工夫,博文是约礼工夫,格物是诚意工夫。’此可窥其主脑所在处。后人便以良知为主脑,终是顾奴失主。”但是刘宗周所说的“诚意”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意思,与阳明说的“诚意”并不相同。可见,此时的刘宗周虽然仍盛赞阳明,但已经有了后来“辩难不遗余力”的苗头,只是当时尚无充分的自信批判阳明的一些观点而已。刘宗周所担心的是人们以“恶”为“良”,以良知说作为行为恣肆的理由。他的忧虑不无道理。

这一时期,刘宗周在家乡做了不少实事。他建社仓,赈灾民,醇风化,并辑《古小学通记》。《通记》是在两年前《集记》的基础上修成。由于前有许瑚对他才谞不足、经纶无用的病诟,后有时人对《集记》“有体无用”的批评,所以刘宗周此次辑《通记》就着重于“明治天下之大经大法”。《通记》凡四编:首政本,次问官,次入官,终之以王道。但此书只辑成十之八九,未果而终。

崇祯十五年元旦,山穷水尽的崇祯皇帝欲团结大臣,做出以师礼待阁臣的姿态,并说:“自古君臣志同道合,天下未有不治平者”,自己要遵古训修身、尊贤、敬大臣、礼群臣,“词甚温厉”,诸臣反倒不知所以。此时他又想起了刘宗周,下旨“刘宗周本以清望起改佐铨,著即遵旨前来供职,不必剖陈”。四年前已经幅巾野服以示不再有仕途之意的刘宗周不得不再次违背心愿北上,赴吏部任职(后出任左都御史,官至正二品)。是时,刘宗周患癃闭未解,接邸报时正在踌躇,忽闻清兵已经攻占了关外的松山、宁远、锦州等重地,李自成已经攻破归德,并进围开封,便意识到国家已处危难之中,心中不觉涌起奋发之意,一种使命感和燃烧自己的愿望油然而生,随即打消了以病固辞的念头,表示:“际此时艰,岂臣子言病日乎?一日未死,一日为君父之身。”未及省城官员的迎接,他便携子刘汋出发北上了。

行到扬州时,他草拟了一封奏疏,从中仍可以看出他欲以内圣开出外王,以所学济世的努力,也可以看出他对当时士大夫的看法。

在这封奏疏中他说:

臣以为天下治乱之机,总系人主之一心……主之以诚,而出之以正,无为一切好题目所动,一切好议论所移,则匡济时艰之第一义也……今诚欲求善反之图,为亡羊补牢之计,请士大夫先诚其意……然而士大夫平日相聚而谋,亦必曰真心真事功,谁甘居假者?而孰知良心掩覆之下,往往千层万节,不可推讨。近而为声色,远而为官爵,浊而为货利,清而为声名,小而为得丧,大而为生死,激而为意气,浮而为文章,滥而为交游,护而为局面,无不足以陷溺其心,而趋之假。假之极,并其假者而真,亦何真不假?……今欲更弦易辙,宜莫若从受病之源痛洗而拔除之。而转移之地,仍自皇上之心始。这封奏疏虽未上,但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心学救国、治国之策。

他对当时士大夫的批评表现了他超凡的洞察力,只是他并不清楚产生“假”的社会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只把“假”归罪于个人的修养,如此一来,他对于复杂的社会现状的处理也自然显得过于简单。

其实,正是这种让个人承受过多社会制度问题产生的弊端,才是产生各种“假”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行到淮安时,刘宗周又染腹泻,“日每十数遗,遗必闷绝”。因此他又再次上疏请求回家调养,同时再次进谏崇祯“尧、舜之道即皇上之道”,皇帝所要做的就是:明圣学以端治本;躬圣学以建治要;崇圣学以需治化。只要皇帝“从事慎独之学,先去其欲速见小之私,而日就月将,以卜化成”,不要又以“迂阔”而置之不理。但是他的上疏还是没能引起崇祯的足够重视,因为崇祯关心的是:

“目下胡马南下,如何堵截?且国家败坏已极,如何整顿?”这些问题他在刘宗周的上疏里没有得到具体的答案。他需要有才望的人而不是有操守的人。而刘宗周则认为“真才望出于真操守”,应该“先守后才”,所以他的廷对和上疏多突出一个“严”字。这大概也因都御使职责所系吧。我们从君臣之间的这场辩论中已经可以看出崇祯皇帝对刘宗周的态度了。他其实已经否定了从刘宗周思想里反映出的儒家思想中通过内圣实现外王的观念。如果我们结合当时晚明危机四伏的时局来看,就不能不认为刘宗周的想法是有些不合时宜,他把养生之道当成了治病之方了。儒家的思想如果不开出新的内容,是很难应付日益复杂的环境的。

崇祯与刘宗周终是志同而道不合,刘宗周的再次被罢免就是难免的事情。这次是因为刘宗周上疏申救获罪的姜埰和熊开元,罪名是“偏党”。是时,崇祯皇帝欲求直言,开弘政门,廷臣可以当面奏事。给事中姜埰在上疏中提及祸乱人心的二十四气之说,加之言语唐突,触怒了崇祯。而熊开元在廷尉孙晋的授意下欲密参首辅周延儒受贿,因为当时周延儒在场,崇祯要熊开元具本上奏,结果熊在周的压力下又不敢尽发其事,崇祯大怒,认为熊“阴阳两可”,几欲置其死地。刘宗周认为“皇上方开弘政门,求直言,一日而逮二言官,非所以昭盛德也”,而且处置程序也有不当,并愿意为二人担保。崇祯认为刘宗周偏党,甚至认为“开元疏必有主使,疑即宗周”。结果刘宗周和申救他的金光辰一同获罪。崇祯本欲将刘宗周“刑部拟罪”,后在周延儒的劝说下只革了他的职。

同类推荐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间的精妙故事,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通天武神

    通天武神

    破落家族废柴弟子江南,不甘为人后,逆天崛起!身怀宝塔,独尊十二力,披荆斩棘,终成通天之道。手握金石,帝尊十二诀,乾坤苍穹,妖魔仙道,我通天武神之怒,谁人敢接!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疯癫

    疯癫

    胡冰心的孪生妹妹杨子楠在某个深秋的夜晚,独自驾车在七夕街上时发生了车祸。醒来后,不仅失去了记忆,而且变得如惊弓之鸟般弱不禁风,在她调查车祸原因的过程中。胡冰心打听到了一件关于七夕街的骇人事件——常常有人在深夜遇见一位身穿红裙、怀抱白狗的女子。她总是冷不防地出现在树下,又悄无声息地消失不见,如鬼魅般来去无踪。失忆后,杨子楠的家里发生了一连串诡异的事情——原本关严实的窗户会在半夜莫名其妙地洞开;无人使用的电脑会自己启动,一朵艳丽的红玫瑰赫然跳跃到屏幕上;深夜的窗外似乎总有一双眼睛窥视着房内的一举一动……
  • 医妃冲天

    医妃冲天

    异世重生,她成为首富千金,倾城之姿,惊才绝艳,却只愿做个隐世医仙,潇洒一生。他,是帝国的战神王爷。高官厚禄?不要!金银美女?也不要!他只愿与她牵手一生,做对快活神仙。那一眼情深缘浅,是谁迷了谁的眼。那一场惊魂之梦,又是谁沦了谁的心。当一切结束归于尽头,他们能否再次执起彼此之手,潇洒自若的笑看人生。冰冷的剑抵在胸膛,刺破皮肤,谁的心在滴血?凤眸紧眯,银牙紧咬:“你到底爱不爱我?!”
  • 帝王独宠:朕的皇后要逆天

    帝王独宠:朕的皇后要逆天

    (包月免费,已完结)写博士论文也穿越,穿越异世惨遭灭门之灾。她看着地上滚动的头颅,她惊恐,她挣扎,挟持监斩官,威逼皇上,要翻案。面对他,她的一个小动作,让情住入他的心,“朕很欣赏你。”“可惜了,臣女不欣赏皇上。”转身离开背对着他拜拜手。她嚣张他放纵,她惹祸他收摊,她要男人,他赐她美男。任她胡作非为,宠她宠上天。
  • 优秀小学生应该阅读的中外神话故事

    优秀小学生应该阅读的中外神话故事

    亲爱的小朋友们,去推开那扇古老的门,探寻一个美丽、未知的世界吧!本书力求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小学生在生理、心理及学习方式方面的特点,考虑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内容不仅注意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还注意尽量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尽量联系小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感兴趣、有新奇感和愉悦感的学习中,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受到启迪,知识得到拓展,眼界得到开阔,能力得到培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网游之幻化成神

    网游之幻化成神

    二年前的不辞而别,今天我回来了。身怀超神兽血狼王的皇室血脉,肩上坐着万器至尊的千古灵器,各大超级魔宠层出不穷的相继出现,天下还不任我驰骋。时而忽明的记忆,让我那尘封的记忆慢慢浮出水面,我的真实身份到底是谁?答案就在不远处。而这这一切的一切就从灵舞这款游戏开始。现在就出发...
  • 不愿离开牢房的人

    不愿离开牢房的人

    悬疑之父,大师之中的大师,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巅峰,直逼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心理极限,你永远都猜不到故事的结局,你也无法预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精品、经典、精装、超值价蕾遇生与死、罪与罚的灵魂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