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500000018

第18章 浙中阳明学者的个性特征(6)

“世有谓释氏只见此心虚灵知觉之妙,不复能向上寻之以知其性,遂至贻祸之酷,其意专指良知之学同于禅耳!岂知见心不见性之说,正自背乎孔孟之训,而非吾之所为尽心也。”(556页)他曾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对“友人”的一些错误观点提出过尖锐批评:“夫格物者,致知之实下手也,不格物则悬空无致力之地,良知从何以致?忽于行持保任,正是不见学问头脑,功夫无着落。良知万物皆备,若体当得物所由来,是良知感应处,则致知格物自不能分为两事,何缘轻得格物?……其云言下直见本体,所谓言下解耳……今曰无难,恐未尝实体认之过也……若真实体认,能知见得之难,则所以求之者,功夫自有着落。”(559页)而这个“友人”,其实就是指的王畿,这从文中所引王畿之言予以批驳即可看出:“答书屡空之学,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无方员(圆)之规矩,而天下之方员从此而出,此入圣之微机,无典要之大法云。此本夫子称颜子之忘贫耳,非其心忘乎!贫则其空不屡,至于屡,即见其学之所至,恐非以空为学也……大抵圣门之教在实地上用功,事即是学,学即是事……今以空为大法,学者从何捉摸,是佛家之说偈语,非夫子之为教也。”(561页)“屡空之学,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即为王畿之观点; “言下直见本体,所谓言下解耳”,亦为王畿所提倡。

而所谓“言下解”,即“当下解”,孙氏亦对此深表担忧:“只此致良知三字,果能自信当下了彻否?真可忧也。”(576页)第二,“提醒良知”。“提醒良知”亦是王阳明的重要命题之一。

阳明《与黄宗贤》云:“若良知一提醒时,即如白日一出,而魍魉自消矣。”[161]后其弟子王臣(公弼)将此说概括为“提醒良知”。阳明《与王公弼》云:“来书‘提醒良知’之说,甚善甚善。所云困勉之功,亦只是提醒工夫未能纯熟,须加人一己百之力,然后能无间断,非是提醒之外别有一段困勉之事也。”[162]王畿、钱德洪两位高足对这一思想亦多有发挥,如王畿《南游会纪》载:“友人问:‘寻常闲思杂虑,往来憧憧,还须禁绝否?’予谓:‘心之官则思,原是心之职。良知是心之本体,潜天而天,潜地而地,根底造化,贯串人物,周流变动,出入无时,如何禁绝得他?只是提醒良知真宰,澄莹中立,譬之主人在堂,豪奴悍婢自不敢肆,闲思杂虑从何处得来?’”[163] 《桐川会约》载:“今日之会,诸友习染已久,岂敢便谓人人发有必为圣人之志?但人生世间,却须了结此身,寻个做人道路。连日与诸友所论说,无非提醒良知、保护性命之事。不起于意,不动于欲,不作盖藏,一念灵明,便是入圣真种子,便是做人真面目。时时保守此一念,便是熙缉真脉路,无待于外求也。”[164]但与龙溪在“提醒良知”后加上“真宰”概念不同,钱德洪在听了弟子有关“提醒本体”的提问后,先是“默而不应”,后才以答非所问的所谓“功夫略见端倪,正好用力”来凸显自己的“见在功夫”论:

“明日又问:‘默体良知广大高明,原无妄念可去,才有妄念可去,已自失却广大高明之体矣。今只提醒本体,群妄自消,如何?’先生(绪山)又默而不应。拱极固请。先生曰:‘功夫略见端倪,正好用力,必求此心,真信真悟,才着分解,即已浅矣。’”[165]孙应奎的“提醒良知”说,紧跟阳明的思路,而欲与龙溪保持距离。他说:“提醒此良知为主,不使昏昧放逸,则私意无所容,而不正之事无所隐,有以复于至善而心正矣。”(539页) “意者,良知感应其几萌动处,善恶介头也。”(540页)“提醒良知”,就是一方面要克服“看得致良知太易”的“直见本体”说:“致良知三字,师传口诀,及门者类言依本体便是,固不差,不知本体何以依得随其气质清浊而所以求? 依本体者,学利困勉多少层数在,非立志勇决,实用其力,而不使一毫放过,则因循自欺,终身迷误而不自觉,其于本体何有?此体固言下即见得,若可持循,殊不知愈精进,愈无穷尽,只觉就手不得。学者狙于初见得,以为此良知矣,而不知愈无穷者,即此良知也……间有谓看得格物太轻者,却亦不知是看得致良知太易耳!”(547页)另一方面要“求理于良知”而不可“求理于闻见”:“求理于良知,以致良知为主,拳拳服膺而勿失,则随所见闻,感动触发,为吾致良知之用……求理于闻见,以闻见为主,则因所闻而后闻所未闻,因所见而后见所未见,虽而识而择,亦不能外于良知。但倚于闻见,无本立道生之机,未免忆而中耳,此学术内外之辨也。”(559页)至于“良知”的内涵,首先孙应奎认为“良知”即“虚灵不昧之心”:“《大学》明德即虚灵不昧之心也,具众理而应万事矣。”(557页)“心本寂然,而其感通者不出于寂然之外,故功夫只翕聚,以复其寂然者而已。”(553页)“苟非虚灵,安得有理有事哉?”(556页)所以他对陈白沙的“致虚”说也表现出赞赏的态度:“白沙先生致虚之所以立本也……虚是心之本体,舍慎独无以为致虚之功。”(552页)同时又认为“天地之撰由良知而后有”,强调“以格物为致知之实地”:“用即天地之撰也,天地之撰由良知而后有。故物者知之物也,知者物之知也,无内外而一之者也。若以吾良知而体其撰,是知与物犹二。格物本于致知,恐功夫犹有先后,似于致知宗旨少差。”“来书格物致知实地,吾儒所以异于禅家者此也云。彼意谓看格物太轻,如前之说以吾学是禅。殊不知正以格物为致知之实地,但恐其于所为实地者,亦未知何如作用有以异于禅耳!”(560页)所以他说:“学莫病于虚见,莫要于实得。”(542页)总之,孙应奎所理解的良知学说,乃是体用合一的“先天之学”:“抑二先生(指庞弼唐、周谦山,皆为甘泉门人)之学今再传矣,此升降明晦之几也,其能以无隐忧乎?由致知之学而失其宗,则必入于禅矣。何者,不知格物以为功,将专求诸内也。由体认之学而失其宗,则必入于霸矣。何者,拟议于忘助之间而不知顺天理以为则,将用智也。”(584~585页)第三,调和王、湛。尽管孙应奎对湛甘泉的个别言论颇有微词:

“尝观《甘泉先生文集》,有‘天理正中处为立教’语,盖谓勿忘勿助之间使学者体认之。如此,夫既曰‘天理’,则自无偏倚,而又加‘正中’,不其多乎?”(556页)对曾入湛门的许孚远的一些做法也略显惋惜:“吾敬庵必自验有得力处、有致力处,惜乎未遂合并,徒怅然耳!”(568页)但是在为学宗旨上,孙氏却认为王、湛“其志同,其旨诀同”,尤其“是二师之继往圣以待来学者,固未始不同也”。

他在送别庞弼唐、周谦山的序文中曾写道:

以其师甘泉先生,吾师阳明先生,同时倡道继绝学,其志同,其旨诀同,二先生不可作矣。不究其微,则不要其归;不要其归,则不继其志。故博求诸同志,而思以承其绪,其所负荷大矣……泉师旨诀“随处体认天理”,以感应而条理出焉,天然自有者也……勿忘勿助是之谓体认,非有毫发加于天理之外也。吾师以“致良知”为旨诀……良知天然自有之条理谓之天理,天理自然之明觉谓之良知;勿忘勿助以体认此天理,则虽不言格致诚正,而实不离格致诚正以为功。是二师之继往圣以待来学者,固未始不同也……则明之于粤者此学也,明之于浙者此学也。处以此,赠以此,推而明之于天下,亦惟极于此而已矣。(584~585页)孙应奎的这段话,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阳明“致良知”说与甘泉“随处体认天理”说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王、湛二人的学说可以彼此互补、相得益彰;二是无论粤中学者还是浙中学者,都必须“究其微”、“要其归”、“继其志”,亦即会通王、湛,取其精华;三是王学虽为浙学之核心,但浙学中也包含了湛学,换言之,湛学也是明代浙学的组成部分。总之,孙应奎坚持王、湛调和的立场,主张通过阳明的体用、内外合一说来打通王学与湛学。不过,在调和王、湛的同时,他也对湛学滑向“多识多知”的朱子学的倾向提出了警告,并提出了与王畿相近的“无知之旨”说:“夫虚灵知觉之谓心,空空如也,何尝倚于有所知乎?有所焉,不得其正矣……今之病良知者,正缘多识多知,玄觉妙见,穷日夜言之不尽,失却良知本体,非所以语学矣。孔子盖直指虚灵之为良知,使学者日求于无知以自得之也。观绝四之说,则无知之旨益明矣。”(583页)欧阳德曾就此与孙应奎展开讨论,并讲述了自己从误入迷途到“深悔痛艾”的痛苦经历:“因思前此虚谈泛说,自己未有道学自修、恂慄威仪之实,而徒以意气语言动人,使有志者习高谈而惊外,无志者疑实行而生厌,误己误人,罪不可逭。近方深悔痛艾,日征月迈,但有懔然,蒙泉何以教之?”[166]这无疑是在提醒孙应奎:千万不可重蹈自己的覆辙!

而孙氏则不仅接受了欧阳德的忠告,而且显示出更加坚定的立场,明确反对脱离实际的“玄见虚谈”或“虚谈泛说”,强调“玄见虚谈,须痛涤除,而一瞬一息,皆须真的”(575页)。这种求真务实的作风,反映了孙氏在掌握和运用阳明学基本精神上的灵活性。

第四,作《朱子抄》。“朱子之学,无所不通,与门人亦无所不讲。黎氏《语类》以二十六目举其大凡,包括尚有未尽,读者茫无津涯”。于是“明人递相选录,几于人有一编”[167]。然所纂动机各有不同。有的见朱子著述最富,辩论亦最多,为把握其思想实质,而作朱子抄,如吕柟的《朱子抄释》二卷:“是编惟摘切要之词,而不甚以攻击为事,于学问大旨,转为简明。然于与陆子静论意见一条,注其下曰:陆氏终近禅。则是非之辨,亦未尝不谨严矣。”[168]有的见朱子“早年、晚年,持论或异;门人所记,或以己意增损之,亦往往彼此不同,读者亦莫能决其去取”,于是作朱子抄, “其大意乃在于胜负相争,区分门户,不过借朱子为名,未尝真为明道计也”[169]。孙应奎的《朱子抄》便属于后者。他采取阳明《朱子晚年定论》的方法, “乃复取《朱子大全》,撮其要领,自壬午应诏封事纪至《伊川先生年谱》止,分为十卷,名曰《朱子抄》。抄中所录,大有圆平日注解之所未圆处,可以想见朱子晚年面目”[170]。此书不仅在规模上要大大超过阳明的《朱子晚年定论》(《朱子晚年定论》只有一卷,而《朱子抄》则有十卷),而且还增加了许多注解,以“圆平日注解之所未圆处”。如果说阳明作《朱子晚年定论》的目的,是通过对新安理学集团有关朱、陆异同之辨的回应来达到与当时的朱子学者争夺话语权的话[171],那么孙应奎作《朱子抄》的目的,便是通过“圆平日注解之所未圆处”的手法来调和朱、王,并使王学与禅学彻底分离。

由于该书今已不存,所以我们只能从时人有关《朱子抄》的评论中了解它的大致内容。王学权威欧阳德的评论是:

来教“丝毫假即全体假,无此丝毫即本体直达”,警发多矣。说到此,须造到此,始是修辞立诚。不然,总是虚见虚谈,无益于学。《朱子抄》未曾详观,大意与先师采刻《定论》同意,而序中发明却似未尽。末后引朱子新得数语,其命意发端犹是旧学。以此为定见,恐未足破疑解惑,而反助之波也。以合之尽其大为存心,朱子意本不如此,异时恐有援此为辨者。

省去文字,休养静观,亦起人疑。学得其道,多识前言往行,亦是畜德。苟失其道,虽休养静观,省去文字,亦未有入手处也。尊意如何?“以通其故”一语,上下不相承。“注述”二字,古不并用,此犹是小疵。凡此等论学传世之文,前辈往往反复商榷,不肯轻出,今即入刻,犹可及改否?然语意雍容,气象宽大,殊无矜逸猛隘之态,足知近来学力所进,而观者之所感必深矣。中间数觉有局缩处,却恐是气习消磨未尽,而用意收敛调停简择不得,矢口而发,故尔以此益见得学尚有进步处,须精义乃入神也。道远,无由面承。语多直致,谅不以为罪。[172]欧阳德未详细研读《朱子抄》即已知道该书“大意与先师采刻《定论》同意”,说明孙应奎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人所皆知的。然欧阳德仅通过对该书序文及末后所引“朱子新得数语”,便断定“序中发明却似未尽”, “其命意发端犹是旧学,以此为定见,恐未足破疑解惑,而反助之波也”,则显得过于武断。这可能说明,欧阳德不“详观”此书,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对孙氏之作甚为不满,于是随手一翻后便大发议论,给人以不屑一顾之感觉。在欧阳德看来,《朱子抄》虽然在形式上是“语意雍容,气象宽大,殊无矜逸猛隘之态”,但在内容上却是“矢口而发”,粗制滥造,不求甚解,问题多多。因此,若把孙氏所选内容作为朱子“定见”,不仅不能破解朱、王之间的分歧,反而会加剧朱子学者对王学的攻击。欧阳德的这段评论,实际上反映了两人在对阳明学基本精神的把握上存在差异,亦即究竟是“省去文字,休养静观”呢?还是“多识多知”, “学得其道”?

“三教合一”鼓吹者管志道的评论是:

唯载有答吴斗南、陈卫道等书,则犹未必出自悟后心境。

盖朱子尝有祭禅师祭文,称其具正遍知而自谦一莫能窥;亦重佛证,而解《金刚经》“诸相非相”之旨,以为离相即名为佛。

此出暮年真悔真悟,正不必为之讳也。然而,讲良知之流敝势必淫于狂禅,孙公或先见而预间之耶?是《抄》大有功于考亭,可与文成公之《定论》相表里。[173]认为该书不仅“大有功于考亭”,而且可与阳明《朱子晚年定论》

“相表里”,只是觉得孙氏讲的“良知之流敝势必淫于狂禅”未必正确。说明管志道的评论要比欧阳德的正面、积极许多,所以管氏赞成重梓该书。但管氏基于个人的思想立场,要求孙氏不必避讳朱子“暮年真悔真悟”的“佛证”、禅语,则可以说是把“六经注我”的方法发挥到了极致。欧阳德与管志道对《朱子抄》的不同评价,进一步凸显出王门内部的意见分歧。

同类推荐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宠妻无度之千金太腹黑

    宠妻无度之千金太腹黑

    父母被谋害葬身火海,至交好友夺权,亲人背叛,这一切对夜若霏来说就是一个噩梦.,在一贯对她宠爱有加的丈夫手上死去的那一刻,她才知道一切不过是为了夜氏,她发誓,若有来生,她定必让他们一个个生不如死!十倍尝还!再次睁眼,她重回十五岁,重回到父母陷入火海那一天。既然老天给她新生,她定要重新来过,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然而她没想到,重生的那一霎那,她得到了一种特殊的能力——兽语!同时拥有操纵水的能力!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收养了一只小白猫。却不想此猫非彼猫,竟然是号令百兽的山中之王——白虎!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他。一个霸道!狂妄!冷峻!桀骜不驯的他!一个同样懂得操纵火的他!一个天生是她克星的他!一个宠她如命的他!女人你就算把天捅破了,我也会给你补好的,一切有他!权倾东市?早晚让你滚下来!商业霸主?街边乞丐就是你的下场!亲人的背叛?没关系,早晚让你知道后悔怎么写!高高在上?开玩笑,有我在什么时候轮到你?白莲花?高人一等?笑话,我会让你尝尝变成地上泥的滋味!…只要对她,对她在乎的人有威胁的,她绝不放过,一定铲草除根!看她如何利用异能与智慧,不断成长,展开璀璨徇丽又精彩的人生!看她如何利用上天赐予她的一切,铲恶锄奸,遏恶扬善,造福人民,挽救苍生!宠妻片段:“老大!大嫂把你刚拍回来的孤本拿去给闹闹…垫…垫屁股了。”许铮满头大汗的奔进来说道,心里外加了一句,是刚刚拉完粑粑的屁股。某男纹风不动的点头回了一句:“在你工资里面扣。”“为什么?!”许铮满脸惊讶。“看到不会换一本娱乐杂志给你大嫂,不扣你的钱扣谁的?扣你大嫂的?”某男理所当然的道,一副你敢说扣大嫂试试,你就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了。许铮欲哭无泪,某男接着又道,“告诉你大嫂,书房还有很多。”许铮当即踉跄栽倒,你狠!书房里的都是孤本多啊…“老大!大嫂把冥辰的业绩给拉下来了!”许铮可怜兮兮的说道。“让她慢慢玩,玩的开心点,不够在你工资里面扣。”某男继续淡定的说道。“老大,我工资已经扣到2050年了,还扣?”“噢,那就在你分红里面扣。”“你狠!”“老大!大嫂把我…”许铮顶着熊猫眼跑进来话都还没说完就被踹开了“敢让你大嫂亲自动手打你?活腻了是吧!”许铮心里哀嚎着:妻奴!我以前的护短老大去哪了!还我护短老大!我不要患了妻管炎的老大!呜呜…
  • 重生之安之若素

    重生之安之若素

    她出生世家大户,却生性懒散,练功不上心,读书倒是马马虎虎,从一流大学到保送读研,然后在家乡唯一的象牙塔中教书,除了在恋爱中跌倒爬起外人生平顺的像笔直的柏油马路,直到回头看到他。他外向开朗、豪爽大气,憨厚却有些臭屁,部队长大难免好勇斗狠,拥有北方男孩该有的优点和毛病。自从不小心爱上那只飞在空中的火凤凰后,只希望能够小心守候,从此守成一种执念,对生活没有任何多的奢求,直到凤凰回头。她说:木头,我喜欢你。她说:你不喜欢我试试看。他说:等我回来。他说:死了也值。一语成谶,他走了。从他走后,她的世界只有黑白两色。她一袭白裙,低眉浅笑,温婉动人,烹茶、插花、读书,下厨,在姥姥面前尽孝,期待在她突然离去时老人不要太伤心。她化身黑色,挥舞修罗峨眉刺,希望用鲜血洗去心中无尽的痛。她是暗组中最出色的杀手,为早日拿到和他一样的烈士勋章,执行最危险的任务,杀最难杀的杀手,有时顺手料理些不入流的坏人。常常想如果早这样,杀他的坏人是不是会早早死于非命,他是不是就不会离开…如果有一天…生离是人祸,死别是天灾。重生,只为有你。
  • 每天学点心计学(大全集)

    每天学点心计学(大全集)

    本书分别从职场、销售、办事、生活、恋爱、家庭、处世、谈判、管理、说话、社交等多个方面详细讲解了不同领域使用心计学的方法,立足于现实,取材于生活,内容生动,语言轻松,相信你能在随意的阅读中学到严肃的生活哲学。
  •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超值金版)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超值金版)

    相信《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一定能为您的成功之路加油助推!,小处着手”,才能打造企业品牌,铸就企业辉煌!这是一个精细化的时代,只有从“大处着眼。最终极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抓住了细节,对于个人来说,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能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对于天下的企业来说,也就抓住了成功的手。凡禹等编著的《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全方位地为您介绍职场、管理、处世、说话、应酬以及生活中不可忽视的方方面面的细节
  • 热爱祖国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热爱祖国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凰女逆天

    凰女逆天

    【已完结,放心阅读】推新书:【狂妃NO.1:尸皇逆宠小僵后】一朝重生异世大陆,她照样混得风生水起。灵宠异兽自己送上门,那她就勉强收了吧!打怪、升级、寻找身世之谜。她长相亦男亦女,一袭男装,美女为之倾倒,美男为之苦恼。他回到她身边之时,她身边花花草草多到碍眼。他霸气宣言“凰儿,今生你是跑不掉的。”“嗯,我不跑。”“真的?”“嗯,我不跑,我走。”“…………”
  • 人生健康枕边书全集

    人生健康枕边书全集

    本书针对现代人保健养生的迫切需求,集中提供了营养、运动、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健康知识、从营养健康、运动健康、心理健康几个角度全面介绍了生活中应当注意的健康细节。通过本书,你可以轻松把握自己的健康状况,提高健康素质,消除自身存在的健康隐患。举手之劳,让健康常伴左右。
  • 海洋刺客

    海洋刺客

    战争并非人间才有,动物界也充满了争斗与厮杀。在《海洋刺客》中,看“海上霸王”虎鲸如何称霸海洋世界,看“丑陋毒王”纹腹叉鼻鲍如何吓退掠食者,看“伪装高手”石鱼如何隐藏自己……《海洋刺客》生动揭示动物界鲜为人知的战斗场景,告诉小读者一个真实的大自然;并以高清晰图片从多个角度展现所选动物的风采,努力为孩子们奉献一道视觉上的美味大餐。
  • 大宋王朝2

    大宋王朝2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