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35

第35章 罗汝芳:泰州学的终结(3)

因为在他看来,“仁”是一种人文精神、道德意识的集中表现,而“礼”作为一种人文制度,毕竟只是成就“仁”的补充手段。故他又说:《大学》、《中庸》二书若“一字以蔽之,则仁而已矣”。这是因为,“仁”之一字是孔孟宗旨,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概莫能外。

令我们关注的是:“仁是归重在《易》”这句命题。当近溪说孔子一生独重“仁”、“礼”,而两个字“常相为一套”的时候,他是就孔子“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而言的,而当他说“仁是归重在《易》”之时,则是将《论语》的“复礼”与《周易》的“复,其见天地之心”的两个“复”字贯穿起来说。其云:

《易》所以求仁也。盖非《易》,无以见天地之仁,故曰:

“生生之谓易。”而非“复”,无以见天地之易。故曰:“复,其见天地之心。”我们知道,“复卦”之复与“复礼”之复,在具体所指上是不尽一致的,“复礼”之复,是指回复或恢复,属于后天人为的结果,含有“失而后复”的意思。相比之下,“复卦”之复则与此不同,它是“天理自然”之“复”、“天机自动”之“复”,不涉及人为的意识作用,而是指宇宙存在的根本原理,是生生不息之理的自然表现。从“一阳来复”到万物萌生,“复”便是宇宙生化的开始,也是阴阳变化的端倪。同样,在人伦社会、日用常行当中,也有个“复”,这便是“复个善”。近溪认为,这两种“复”在根本原理上是完全相通的。

因为,“复”是“生生之理”,而“仁”也是“生生之理”,所以孔门的“求仁”宗旨与《周易》的“复卦”又可“统之以‘生生’一言”。意谓“生生”观念是打通“复”和“仁”的依据。正是在此意义上,“求仁”之关键在于一个“复”字,故云“仁是归重在《易》”。

四 仁即是心

至此我们已经明了,孔门宗旨在于“求仁”,此乃近溪坚持的一个观点。那么什么是“仁”呢?近溪常以孔子的“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来进行解答。对于何谓“仁者人也”的问题,近溪有一基本界定:“仁为天地之性,其理本生化而难已;人为天地之心,其机尤感触而易亲。故曰:‘仁者人也。’此个仁德与此个人身,原浑融胶固,打成一片,结作一团。”这是说,仁是天地之性,人是天地之心,仁之理具有生生不已之特性,而人之心尤有感应之能力,故仁德与人身原自浑融一片,仁与人原自浑然一体。

近溪还认为仁是根植于人心中的“真种子”,他说:“今日为学第一要得种子。《礼》云:‘人情者,圣王之母也。’必本仁以种子。

孔门教人求仁,正谓此真种子也。”所谓“种子”,当然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意谓在“人情”这片可以成就圣王的田地里,必须要有“种子”的存在,而“仁”作为天地之性,正是人情中的一点“真种子”,同时也是孔门“教人求仁”的一点“真种子”。近溪接着指出:

然其正经注脚,则却曰“仁者人也”。人即赤子,而其心之最先初生者,即是爱亲,故曰“亲亲为大”。至义礼智信,总是培养种子,使其成熟耳。仁作为人心中的“真种子”,具体表现为“爱亲”和“亲亲”,这是赤子之心“最先初生”的一点真实感情。“仁者人也”,是指“人而不仁非人也”,仁是“天地之性”,同时也是人的本质;“亲亲为大”,则是指人的一种道德情感,是赤子之心的具体表现。因此,孔子对“仁”字的“正经注脚”就是两句话:“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而“义礼智信”这些具体的德目则是“培养”仁之种子,“使之成熟”的条件。

我们知道,孟子对“仁”有一个定义:“仁,人心也。”意即“仁”是内在于人心的本质。近溪的“种子”说应是顺着孟子这一思路而来。不过,近溪更为强调的是:仁是人心中的一点“真种子”,是人身中的“主宰”。正是由于仁在心中,仁在身中,故能保证“心不放失”,如果人能把握住这个自身的“真种子”,“便心即是仁,仁即是心;内则为主宰,发则为正路矣”。又由于“心是活物,应感无定而出入无常,即圣贤未至纯一处,其念头亦不免互动”,所以“仁”作为人心之种子、人身之主宰,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仁”是决定人心之走向的关键性因素。

那么,仁与心又是什么关系呢?近溪认为仁不能直接等同于“应感无定”、“出入无常”的经验之心,从根本上说,仁之全体就是“浑然本心”、“良心之知”,显然仁具有本体的意义。前面所说的“种子”或“主宰”这类比喻性的说法,其实也就蕴涵着仁便是心之本体这层意味。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仁即是心,心即仁”。重要的是,由于仁即心体,而心体属于本体概念,所以仁又是一种“虚名”,它必然有实际的指向。结论是,仁是虚名,孝弟是实。他说:

“仁义之实,只是爱亲从兄。”“爱亲”指“孝”,“从兄”指“弟”。

唯有“孝弟”才是构成“仁义”的实质内容。近溪又说:

盖天下最大的道理,只是仁义。殊不知仁义是个虚名,而孝弟乃是其名之实也。今看人从母胎中来,百无一有,止晓得爱个母亲;过几时,止晓得爱个哥子。圣贤即此个事亲的心,叫他做仁,即此个名而已。三代以后,名盛实衰,学者往往知慕仁义之美,而忘其根源所在。……今即《孟子》七篇看来,那一句话离了孝弟,那一场事曾离了孝弟?陈王道,则以孝弟而为王道;明圣学,则以孝弟而为圣学。这个观点非常重要。近溪通过对仁孝之名言虚实的关系界定,强调了一个观点:仁义之道德价值必须在具体的孝弟行为中才能得以落实。孝弟既构成仁义的真实内涵,同时也是实现仁义的根本方法。

在他看来,由于“三代以后,名盛实衰”,导致人们只在名义见解上讨论、想象,却忘却了实现仁义的根本方法就在于孝弟,甚至忘却了成就内圣或外王都离不开孝弟这层道理。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近溪为何要强调“孝弟慈”之观念在道德实践论上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孝弟慈

一 孝弟慈

承上所述,“求仁”、“孝弟”不仅是孔孟宗旨,其实也是近溪思想的宗旨。不过,近溪往往以“孝弟慈”并称,构成了其独特的伦理学思想体系。他说:

由一身之孝弟慈而观之一家,一家之中未尝有一人而不孝弟慈者;由一家之孝弟慈而观之一国,一国之中未尝有一人而不孝弟慈者;由一国之孝弟慈而观之天下,天下之大亦未尝有一人而不孝弟慈者。又由缙绅士夫以推之群黎百姓,缙绅士夫固是要立身行道,以显亲扬名、广大门户,而尽此孝弟慈矣;而群黎百姓虽职业之高下不同,而供养父母、抚育子孙,其求尽此孝弟慈,亦未尝有不同者也。……总是父母妻子之念固结维系,所以勤谨生涯,保护躯体,而自有不能已者。其时,《中庸》天命不已与君子畏敬不忘,又与《大学》通贯无二。这是说,从家庭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整体性来看,孝弟慈是人人皆有、天生具备的,既是“自不容已”的人伦情感,又是“天命不已”的道德天性。由此,《中庸》的“天命之性”与《大学》的“孝弟慈”正可彼此贯通、互为诠释。近溪强调孝弟慈是推之于一家、一国乃至天下,由“缙绅士夫”乃至“群黎百姓”,由“供养父母”乃至“抚育子孙”的普遍道德法则。也就是说,孝弟慈不仅是家庭伦常关系的基本要素,更是“治平天下”的基本原则。

有弟子向近溪提问:“治平天下,其礼乐法制多端,今何只以孝弟慈为言?”这个问题很朴实。其意是说:从“治平天下”这一社会问题的角度看,难道“孝弟慈”便能代替各种具体的“礼乐法制”吗?应当说,这一问题触及了家庭伦理原则与社会礼仪规范之间的关系问题。对此,近溪作了长篇回答,其基本要旨是:从王者经纶天下的角度言,“礼”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相对而言,“乐”和“法”只是“礼”的一种辅助手段,不可与“礼”并言;但是“礼”有经礼和曲礼之分,重要的是礼之经, 《大学》便是整部“礼”之“大经”;而《大学》是圣人精神(“圣心”)之体现,圣人《论语》“孝弟”才真正是《大学》“治国平天下”的骨子。结论是,不是礼乐法制而是孝弟慈才是治平天下的根本大法,其他诸多礼乐制度则是这一根本大法的具体体现。可见,近溪把“孝弟慈”提到了治国平天下的高度。他又说:

此个孝弟慈,原人人不虑而自知,人人不学而自能,亦天下万世人人不约而自同者也。今只以所自知者而为知,以所自能者而为能,则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人自法之,便叫做明明德于天下,又叫做人人亲其善、长其长,而天下平也。近溪认为,孝弟慈既是处理家庭内父子兄弟之关系的法则,同时也是内在于人心中的自我“法则”,孝弟慈不仅仅是行为法则,更是根植于人心的心性原理。如同“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一样,孝弟慈便是内在于人心的良知良能。由此可见,孝弟慈作为治平天下的行为原理,其依据则是人心的良知良能。

严格说来,孝弟慈作为行为原理,其内涵并不等同于良知本身。

近溪之意在于强调:孝弟慈这一伦理观念如同良知一样,是先天赋予的,生而具足的;从其根本特征来看,孝弟慈作为一种先天的道德意识同样也具有良知良能的那种“不学不虑”之特征,是“自知”、“自能”的,也是“自生”、“自法”的,而非后天的经验意识所能强制安排,亦非后天的社会环境所能扭曲改变。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孝弟慈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法则。故近溪又说:

此三件事(指孝弟慈)从造化中流出,从母胎中带来,遍天遍地、亘古亘今。今试看此时薄海内外,风俗气候,万万不齐,而家家户户谁不是以此三件事过日子也。只尧舜禹汤文武,便皆晓得以此三件事修诸己而率乎人,以后却尽乱做,不晓得以此修己率人。……却不知天下原有此三件大道理,而古先帝王原有此三件大学术也。由此可见,后人之所以称近溪思想“以孝弟慈为的”,是有一定道理的。的确,在近溪看来,孝弟慈是人类社会乃至万千世界的普遍原则,是尧舜以来,圣人所讲的“三件大道理”、“三件大学术”,既是家家户户依此“过日子”的法则,同时也是“帝王修己率人”的“规矩”,是使人人都能成就“大人”、“君子”的保证。总之,人之作为一个人,原是父母所生,“既是个人”,就必须“立身传道”,如何“立身行道,以显父母”呢?就必须首先明白“其为人孝弟”的道理,然后还必须“负荷纲常,发挥事业,出则治化天下,处则教化天下。必如孔子《大学》,方是全人”。显然,孝弟慈不仅是人之初生时从母胎中带来,而且还是成就自己一生、实现“全人”之理想境界的依据。

近溪有一个坚定的政治信念:不仅应以“孝弟”成就自己,更应当以“孝弟”齐家治国、“治化天下”、“教化天下”。在他看来,这就是孔孟以来“为政以德”、“道之以政”的儒学传统。所以他说:

“只一心为政,便万善咸集,此善政所以不如善教之得民,而政刑所以不如德礼之‘有耻且格’也。何况此心良知,人人皆同,处处皆同!”在他看来,再好的“政刑”也不如道德教化来得有效,因为“政刑”作为一种外在强制并不能唤醒人的善良本心,相比之下,“为政以德”的教化则是以“此心良知,人人皆同”作为自身依据的,由此便能唤醒人们的道德意识、善良本性。因此,孝弟慈既可从道德上讲,也可在政治上讲。从内在人心的角度讲,孝弟慈即是天生具足的良知良能;从外在教化的角度讲,孝弟慈又必须落实在“为政以德”上,而不能泛泛而谈。故近溪强调指出:

若泛然只讲德学,而不本之孝弟慈,则恐于民身不切。而所以感之、所以从之,亦皆漫言而无当矣。若论“以德为政”,却有个机括。俗语云:“物常聚于所好。”又曰:“民心至神而不可欺。”今只为民上者实见得此孝弟慈三事是古今第一件大道、第一件善缘、第一件大功德。在吾身可以报答天地父母生育之恩,在天下可以救活万物万民万世之命。现现成成而不劳分毫做作,顺顺快快而不费些子勉强。心心念念言着也只是这个,行着也只是这个,久久守住也只是这个。在近溪看来,孝弟慈不仅仅是家庭内的伦理行为方式,而且也必然外化为政治行为方式。反过来说,治理天下的政治理念、社会理念也必须建筑在孝弟慈的基础之上。否则,所谓“德学”便会脱离“民身”、“民心”。再从哲学上说,孝弟慈作为一种道德意识,是每个人天生具备、现成圆满的,故而容不得丝毫做作、一点勉强。

近溪从诸多的伦理规范中抽出孝弟慈,将其提升至本体的地位,并视其为人伦社会中的“第一件大道”,是人生中的“第一件善缘、第一件大功德”,与儒学重视“德政”、“德学”之传统观念正相契合。

要之,孝弟慈不仅是个人的道德情感、家庭内的伦理法则,也应当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政治理念。反之亦然,社会治理等政治问题完全可以按照人伦关系的一般法则———孝弟慈来加以解决。

总而言之,《大学》的孝弟慈就是《中庸》的天命之性、《孟子》的良知良能、《论语》的“为仁之本”,甚至是《周易》“‘生生’一语化将出来”,而生生不已之天地生化原则“是替孝父母,弟兄长,慈子孙,通透个骨髓”,这是因为《周易》中的“生生”原理正是父母、兄弟、子孙乃至人类与宇宙能够彼此感通、互为一体的根本依据。由此可见,孝弟慈是贯通四书的普遍原理,且有易学思想作为其义理根据。从其言说的形式来看,近溪将良知本体等抽象观念落实在具体的道德情感上来加以叙说、推演,突出了良知所具有的道德情感的层面;从这套言说的结论来看,德性、德学、德政以及民身、民心、民命等涉及社会政治伦理等一套价值观念都可在孝弟慈这一基本伦理情感中得以真实的体现。其理论意义在于:他通过对儒家经典文献的意义发掘,揭示出孝弟慈具有贯通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的普遍价值和意义,进而丰富了儒学的孝弟思想以及注重人伦亲情的人文传统;同时,与本心良知等抽象的道德观念相比,孝弟慈这套言说方式无疑具有贴近普通百姓生活的世俗性特征,是以真实的个体生命、道德情感作为其理论依据的,因而孝弟慈作为一种伦理学说,可以打通“缙绅士人”与“群黎百姓”的界限,也不受家族/社会、道德/政治的局限,而成为普遍性的道德法则。应当说,近溪的有关孝弟慈的学说,既是建立在“不学而知、不虑而能”这一良知观念的基础之上,同时又是对阳明的作为先天判断准则的“良知”作了更具“世俗”意味的解释,是对阳明心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其思想风格的主要表现。

二 赤子之心

上面提到时人对近溪宗旨所作的归纳中,都提到“赤子良心”或“赤子之心”是其思想宗旨之一。大量史料显示,在阳明后学中,对“赤子之心”的强调,莫过于近溪。他从《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一语中提示出“赤子之心”这一概念,以此作为良知本心的一种“通俗”解释,其目的在于为“仁孝”原则寻找理论依据。在他看来,光说“仁,人心也”还不够,因为“人心”复杂多变,从人心发生的源头上看,唯有诞生之初的赤子之心才是纯粹无瑕、浑然至善的,人心之有“孝弟”,即可从人人都曾亲身经历过的“赤子之心”中得到见证。更为重要的是,在近溪看来,人性至善这一抽象观念可以在作为经验事实的赤子之心中获得证明。从工夫修为的角度讲,既然《大学》即是“大人之学”,既然“大人”就是“不失赤子之心”,因此若要成就大人、完善自我,就必须回归赤子之心的本然状态。

同类推荐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毒心嫡女

    重生之毒心嫡女

    她是大夏国京都第一美女,也是丞相府幼年失母不受父喜的嫡长女。一朝嫁为人妇,夫妻五载。她为他付出所有,他却伙同她的庶妹和好友,做出杀妻灭子之事,甚至连她唯一至亲兄长也不肯放过。含恨而死之时,她发誓,若有来生,一定要他血债血偿。上天垂怜,她重生在与他的大婚之夜。毒妇归来,同样的人生轨迹,她却不再是原来的她!高门深户,相公奸诈,婆婆贪财,公公伪善,婶婶恶毒,叔叔凶残。夺财、害命接踵而来,她巧施妙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让你悔不当初!承相府里,父亲不仁,姨娘不义,庶弟乖张,庶妹跋扈,恶仆仗势。陷害,暗杀纷涌而至,她从容以对,惩恶父灭娇妾杀弟妹,毒妇之名远扬天下!这一世,她誓将毒妇进行到底。这一世,她不再渴望爱情,只愿守护着自己在乎的亲人到老。却不想,发誓要让她死的男人,却非她不可。更不料,那个芝兰玉树高贵如仙前世今生都不曾有交集的男人,更是指名要娶她。*****精彩片段一*****“人生最有趣的是什么?”“是什么?”“是你娶了一个娇滴滴美艳艳的新娇娘,而这个新娇娘却隔三差五的在你碗里下个毒,晨起晚落的想着怎么弄死你!”*****精彩片段二*****“我心如蛇蝎。”“挺好,够狠才能站在我身边。”“我是残花败柳。”“无防,我也不清白。”“我悍妒,心毒,绝不与人共侍一夫。”“我也没打算铁棒磨成针,你一人足矣。”
  • 替身宠妃

    替身宠妃

    她是皇上最宠爱的公主,却不是皇家的血脉。虽然经常毛毛燥燥,可她是大家的开心果,皇宫里除了他,每一个人都喜欢她。但是,就因为这一个他,让她所有的开心和快乐都没有了意义,所以为了他,她决定改变自己。只是,她终究没能改变自己,不过她有一个好姐妹帮助她,所以她不担心。互换身份,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原本以为这样他就会喜欢她。可是,她怎么觉得,他好像也不喜欢这样改变的她。原来,一切都是他错了,他喜欢的是原来那个她。
  • 八岁小狂后

    八岁小狂后

    传说她是一个煞星,她一出生,她那温柔美丽的娘亲就到阎王那里报到去了。别人都说是她克死了她自己的娘亲。于是乎!她那王爷老爹就故意将她遗忘,任其自生自灭。在这陌生的古代,她照样能够随心所欲,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江湖、皇宫,乃至整个天下,都尽在她的手中掌握。没爹疼、没娘爱,她照样活得精彩!要知道,其实她可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暗夜公主,IQ200,跆拳道十段九级的顶级高手!更是古老而又神秘的隐世家族后人,她一出生,灵魂便带着神秘异能,且那异能会随着自身的修炼以及灵魂的增长,不断变强。想欺负她,找死!不屑她,找抽!敢命令她,欠扁!管你是我老爹还是天王老子,敢惹我,我就让你们瞧瞧什么叫混世小魔女!感情,什么东西?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对于一切未知的东西,没兴趣!可当他散尽三千后宫,放弃帝王之尊,只为博她一笑时,她,迟疑了·····
  • 花花校园之女生寝室

    花花校园之女生寝室

    刘诗涵,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平凡而不普通的女高中生,她,希望好好读书,从未将儿女情长绕上心头。但是因为偶然的意外,爱情来敲门,为了坚持自己的想法她被驱逐,又被接纳,小小的心灵受创……何依依,性格开朗外向,愿意跟所有的人交朋友,但是背后总是藏着自己的小九九。为了让自己在寝室里有一席之地,她不惜出卖自己的朋友,在女生之间挑拨离间。为了爱情也可以恩断义绝。她不愿意随遇而安,只相信事在人为。叛逆的少女时代,热情的校园学生,喧闹的女生寝室密语不断。女生间的矛盾,学生间的纯爱,看似复杂,实则简单的青春时代。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驱魔少女与暗夜守护

    驱魔少女与暗夜守护

    (实体书已上市)学园处处布满浓浓妖气,火焰一样的触角正探向中间的人群。初飞为了儿时心仪的小男生宋景轩而转学,谁曾想他竟是被妖魅附身的吸血鬼后代,一手遮天掌握了学生会以及学园中的各大社团。每当初飞体力不支即将溃败的时候,一个花美男总会及时出现,墨绿的长发变成炫目银色,指尖点燃幽蓝的火焰,将逼近初飞的那些危险逐一化解,笼罩学园的重重妖雾随着他们的不懈努力逐渐散去。孰料,经历生死劫的斗鱼在即将参加初飞的成人礼时,命运之轮却意外地扭转了方向
  • 撒旦倾情:邪魅总裁的烙痕

    撒旦倾情:邪魅总裁的烙痕

    十三岁,她被他莫名其妙地被收养,然后被打包放在礼物盒里送给他,以为是救赎,却是从此跌入地狱。在别人面前,是挂着招牌式,淡淡笑容的公主,而在萧家则是被关在别墅里。她努力地生活,努力地笑。十八岁,他修长的手指过处,衣片纷飞,撒旦再次降临,他亲手打开她的封印,带着嗜血的味道,手被匕首穿过,生日上带血而旖旎。他开始报复,她逃,他抓,她才知道,有一种逃亡叫做逃无可逃。那么就面对吧……隐忍多年,她破茧成蝶,以为逃开他的掌心。只是,她突然发现,一切不过是一个黑暗的阴谋,他竟然是……推荐我家亲爱的姐姐的作品:http://m.pgsk.com/a/270029/《王爷,别再逼臣妾了!》小棉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