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600000011

第11章 历代名人过往萍踪(4)

苏轼每见吴道子的画,必欲观之而后快,而且对吴的画赞赏之高,也是罕有其匹——他的朋友鲜于铣1077年曾以吴道子的佛画为赠——如他曾在1083年在临皋亭看过吴道子的《地狱变相》并作跋、1085年给史全叔所藏吴道子画作跋,名为《晚香堂书帖》:“道子,画圣也。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者耶!”因此苏轼能将献给父亲的吴道子的四菩萨图又捐给大慈寺,那是需要一点舍弃精神的。其经过原委如次:1064年苏轼在陕西凤翔得吴道子的四菩萨图以献给父亲,1067年4月父亲苏洵去世后,1068年苏轼作《四菩萨阁记》叙述将父亲心爱之物施舍给惟简所在的胜相院之经过。四菩萨图是广明之乱残余的旧物,价值连城。父亲去世后,苏轼“所尝与往来浮屠惟简,诵其师之言,教轼为先君舍施必所甚爱与所不忍舍者。轼用其说,思先君之所甚爱,轼之所不忍舍者,莫若是板,故遂以与之”,“既以予简,简以钱百万度为大阁以藏之,且画先君像其上。轼助钱二十之一,期以明年冬阁成”。四菩萨图安置在胜相院也算胜相院的镇寺之宝,如此隆重的捐赠与受助,也只有像苏轼与惟简这样深厚的友情和宗亲关系,才能完成。

虽然吴道子的画如此令人宝爱,不忍释手,但苏轼在捐舍了四菩萨图后不久,又通过惟简送胜相院一幅吴道子绢画释迦佛像。他在致惟简的第五封信里说道:“某有吴道子绢上画释迦佛一轴,虽颇损烂,然妙迹如生,意欲送院中供养。如欲得之,请示一书,即为作记,并求的便附去。可装在板子上,仍一龛子。此画与前来菩萨、天王无异,但人物小而多尔。”苏轼厚爱惟简及大慈寺胜相院,由此可见一斑。大慈寺曾经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应该记上苏轼浓墨重彩的一笔。

苏轼对大慈寺绘画的贡献,远不止于捐献与吴道子有关的画迹。他在观看了大慈寺寿宁院画家蒲永昇24幅画水图后,十分赞叹:“近岁成都人蒲永昇,嗜酒放浪,性与画绘,始作活水,得二孙(指孙位、孙知微,亦彼时知名画家——冉注)本。自黄居寀兄弟、李怀衮之流,皆不及也。”(《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六十之《书蒲永昇画后》)大慈寺里蒲永昇的壁画不仅北宋时健在,即在南宋范成大时代亦还留有“山水十堵”的记载(《成都古寺名笔记》)。北宋著名的画评家郭熙在《图画见闻志》卷四为蒲永昇作传时写道:“……善画水,人或以势力使之,则嘻笑舍去。遇其欲画,不择贵贱。苏子瞻内翰尝得永昇画二十幅,每观之,则阴风袭人,毛发为立。子瞻在黄州临皋亭,乘兴书数百言寄成都僧惟简,具述其妙,谓董、戚之流死水耳。”苏东坡和郭熙对蒲永昇的评价大致相同,唯郭所云苏之评价则更高——“阴风袭人、毛发为立”,亦更具体——南唐时善画龙和水的董羽,以及北宋时善画江河波浪的戚文秀,与之相较都只不过是等而下之的小儿科。苏轼给惟简数百言谈蒲的画作,应是实有其事——郭熙在蒲传末尾注释道:“惟简住大慈寺胜相院,其画刻石在焉。”——且蒲画水作品的石刻似乎还在,或许近百年后便失传,而范成大未及见了。

1067年9月15日,惟简从成都来吊丧兼请苏轼写《中和胜相院记》,同日苏轼跋苏辙从河朔的摹本《兰亭》——《书摹本兰亭后》中说:“子上自可朔持归,宝月大师惟简请其本,令左绵僧意祖摹刻于石。”这说明惟简在寺院的建设上,非常注重历史和文化的建设,认为对古物的收集和重新刊刻,都是寺院魅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人说苏轼“与惟简可谓厚矣,此文独戏之不以为嫌”,是嫌《中和胜相院记》太过诙谐取笑吗——“吾之于僧,慢悔不信如此。今宝月大师惟简,乃以其所居院之本末,求吾文为记,岂不谬哉!”——其实这是于佛理于苏轼都没有甚深的理解。在苏轼看来,佛故庄严,然其体现未必不在嬉笑狂痴中,况以禅宗闻名之大慈寺,何不可于调侃中寓佛理讲法道?

1068年7月28日,苏轼与成都学官侯溥会食于嘉祐院,向侯溥推荐妻弟王缄,观看佛牙,随后立即回眉山。虽然这文中没有提及大慈寺和惟简,但大慈寺原96院,现斑斑可考的名字尚存71院,其中就有嘉祐院,所以我断定这是苏轼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到大慈寺。颂本是做峨冠博带的高头讲章的,在苏轼看来吃猪肉、喝豆粥也可以用“颂”写成文章,那么何妨马上来篇《油水颂》呢?

熙宁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元叔设食嘉祐院,见召,谒长老,观佛牙。赵郡苏轼为之颂曰:

水在油中,见火则起。

油水相搏,水去油往。

湛然光明,不知有火。

在火能宝,内外净故。

若不经火,油水同定。

非真定故,见火复起。

苏轼一是幽默,二是非常懂禅偈之人,所以信手写来,涉笔成趣,在有趣之中让人明了许多道理。过了三年后,侯溥替苏轼的《油水颂》写了跋,颇见有趣之处,因兹全录如下:“仆尝与子瞻学士会食于嘉祐长老纪公之丈室。子瞻识其行于壁,又书水去真定之喻十二言于其所谓禅版者。纪曰:‘壁有时以圮,版有时以蠹,不幸而及于此,则吾之所宝去矣。我将宝其真笔,而摹其字于石,垂之绵绵,使观者知大贤之所存。’熙宁四年八月九日,河南侯溥元叔题。”彼时苏轼的文名和书名均已渐大,走到哪里,哪里的寺僧就求文字和墨宝若渴,所以侯溥所记纪丈之宝爱,并非夸大之词。

1071年6月当苏轼除杭倅之前,蔡子华和史厚(史厚系苏轼表兄程之才的女婿)两人带来惟简的书信,苏轼相当高兴。我们都知道惟简在29岁和36岁时分别被仁宗皇帝赐紫袈裟和封“宝月大师”称号,系惟简能力的表现。但事实上,此中也有运作的结果,如此次苏轼信中说“累示及瑜、隆紫衣师号,近为干得王诜驸马奏瑜为海慧大师文字,更旬日方出。……文潞公亦许奏隆紫衣,然须俟来年,遇圣节方可奏。已差祠部吏人到王驸马宅,计会与瑜师文字,才得即入递次,莫更一两月,方得敕出。此事自难得,偶成此二事也。”大概惟简的这两位徒弟的封赐均已办好,所以苏轼才说“偶成此二事”的轻松话。这说明世俗生活中的勾兑实是古已有之。一佛寺的僧人能得皇上御赐封号,可抵挡很多地方官员和豪强的凌侵,还可以引来更多的香客朝拜,这是寺院增加竞争力的一种方法。至于惟简被仁宗所赐封是否也经过这样的运作,因无资料证明,就不好妄揣了。

1080年9月12日,惟简派他的徒孙悟清到苏东坡处,求撰《胜相院经藏记》,以便利用苏轼炙手可热的名声,进一步增添胜相院的历史及文化内涵。苏轼致惟简的第三简中说:“屡要《经藏碑》,本以近日断作文字,不欲作,既来书丁宁,悟清日夜监督,遂与作得寄去。如不嫌罪废,即请入石。”苏轼此时被诬而谪贬黄州,因此即便亲笃若惟简,也要像予他人信件一样来一句惯例性质的“如不嫌罪废”,可见无所不在的专制皇权对苏轼这样热爱自由生活的知识分子桎梏有多深。同简苏轼继续说道:“碑额令悟清持书往安州干滕元发大字,不知得否?”滕元发是苏轼好友,大抵擘窠书有时名,彼时系安州知府,故苏轼求友为胜相院经藏碑书额:“近有成都僧惟简者,本一族兄,甚有道行,坚来要作《经藏碑》,却之不可。遂与变格都作迦语,贵无可笺注。今录本拜呈,欲求公真迹作十大字,以耀碑首。况蜀中未有公笔迹,亦是一缺。若幸赐许,真是一段奇事。”(《与滕达道》第二简,见《苏轼佚文汇编》卷三)滕元发系知苏轼者,岂有不买账之理?“蜀僧遂获大字以归,不肖增重矣,感怍之至。”(《与滕达道》第十五简,见《苏轼文集》卷五十一)

苏轼不仅替惟简、替胜相院这个经藏碑的内容殚精竭虑,还考虑请滕元发擘窠书书额的事,更从细节上给惟简立此碑以技术上的指点:“其碑不用花草栏界,只镌书字一味,已有大字额,向下小字,但直写文辞,更不需写大藏经碑一行及书写姓名,即古雅不俗,切祝!切祝!又有小字行书一本,若有工夫,更入一小横石,亦佳。”(苏轼致惟简第三简)以苏轼之旷达不羁、大行不顾细谨,其心细如发若此,非至情至性,孰克臻此?苏轼的可爱可亲故不只在其诗书文书画,去世几百年,真虽死犹生也。简及寺院事后,苏轼意犹未尽,另附一简专及抒情:“每念乡舍,神爽飞去,然近来颇常斋居养气,日觉神凝身轻,他日天恩放停,幅巾杖履,尚可放浪岷峨间也。知吾兄亦清健,发不白,更请自爱,晚岁为道侣也。”(苏轼致惟简第四简)。可惜的是,此种他渴慕的晚境终身未得实现,真替东坡一惜。

却说苏轼所作《胜相院经藏记》,不但文思巧妙,而且禅道深邃,更包蕴俗世的哲理。苏轼由赞美惟简的努力开始,再从生活来巧加衍说,妙譬日常,宝与宝山、梦与梦中人、蜜与甜等,均以常人所见,而出以非常人之所能见之道。以“我今说此偈,于道亦云远,如眼根自见,是眼非我有。当有无耳人,听此非舌言,于一弹指顷,先我千劫罪”作结,结穴之处,禅宗之理存焉。一篇“经藏记”,千载之下,犹能见出苏轼郢人运斤,舌灿莲花,此之谓也。

苏轼对大慈寺胜相院、对惟简的关爱远不只此,1080年11月15日作《赵先生舍利记》,以从赵先生那里所得之舍利交予悟清,让他持归胜相院。接着在该年12月18日,写《水画记》亦即书蒲永昇画后寄给惟简,惟简将其刻在石头上。查现存苏轼致惟简书信共存八通,文集里五通,佚文集里包括残简三通,大部分书信我都曾论及,现在用一残简的论述,来了结他们的弟兄之情、佛缘盛景。“……成都大明叟,雅故相知之深,礼当拜伏。以罪废之余,不敢上玷。或因问及,即道此意,如不言及,即不须道也。”(苏轼佚文集第三简)这是苏轼于1095年4月王觌(明叟)以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后不久所作,可能是苏轼写给惟简的最后一简,不久惟简就坐化了。苏轼在罪废之中,且在痔疮频发时,还不忘以自己的人脉关照惟简,让他能与成都的地方官搞好关系。不过,旧交是否买账,苏轼就不敢打包票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充溢字里行间。

同类推荐
  • 一句话读懂中国史

    一句话读懂中国史

    本书是一部以历史上88位关键人物的真心话及其背后的故事而串起来的中国史。每一句“真心话”,就是一扇了解历史的窗口,反映的是历史中权力游戏的规则、名利生活中的利害算计,以及人性中固有的弱点乃至阴暗面。这些“真心话”,读来既让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思。故事轻松简单,文字活泼,是一本别开新意的历史知识普及读物。
  • 唐非唐:中晚唐的风流与阴谋

    唐非唐:中晚唐的风流与阴谋

    喧嚣过后、浮华散尽,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也终未逃脱王朝兴替的历史铁律。大臣权争、家奴作乱。煌煌大唐由一个无赖瘪三划下了休止符。百年的明丽华美之间,有着怎样难以破解的隐秘与奇诡?中晚唐的团团迷雾之中究竟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真相?深度解读中晚唐的绝密隐私揭秘唐朝灭亡的历史真相。让我们拨开中晚唐的神秘面纱,重新阅视阴谋与背叛,一究大唐沦亡的细节。
  • 两汉时期的生存法则

    两汉时期的生存法则

    楚汉相争,为何最终刘邦坐拥天下?指挥千军万马尚游刃有余的韩信,竟死在一个女人之手!两朝栋梁的周亚夫,为何落了个”不反地上,亦反地下”的罪名?书生难开国,草莽却成英雄,这又是什么道理?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时代,两汉历史蕴藏了无尽的智慧,其中有关谋略、有关人性、有关处世……
  • 新史学讲演录

    新史学讲演录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但历史研究的观念和手段却与日俱进。本书据著者近年在北京大学等校的讲演写成,阐述并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历史研究的种种趋新的倾向:一、突破“大写历史”的理念和以民族国家为历史研究中心的方式;二、注重以往史家所忽略的“边缘”层面,提倡“自下而上”的新文化史的研究;三、倡导“记忆研究”,将普通人对过去的口述回忆纳入历史研究;四、回应全球化的挑战,尝试全球史的写作,以求在新的认知基础上,重拾、重建史家叙述历史演变、诠释历史走向的传统。
  • 大元王朝3

    大元王朝3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女帝憨夫(下)

    女帝憨夫(下)

    他豪门士族的少宗主,世人皆以为他笨如阿斗,却不知他才高八斗,不知他只是韬光养晦;皆知他善良敦厚,却不知他为了她,也可以心狠手辣!权贵财富以及地位在他的眼中皆如粪土,娘亲的去世让他卸下了多年来的枷锁。于是,他毫不犹豫,领着心爱的她私奔去!她延烜皇族的小王爷,世人皆以为她男生女相,却不知她女扮男装;不知她面对他也可以温柔可人!权力皇位以及仇恨在她的心中皆没他重,因此,即使是难以抉择的选择,也没能阻止她想与他厮守终生的念头,于是,她为他抛下了一切,随他远走他国!自此,一对恩爱鸳鸯逍遥地浪迹天涯,却不知在踏上他国境内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一场母女相对,手足相残,腥风血雨的开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阿拉伯童话16篇(世界传世童话宝库)

    阿拉伯童话16篇(世界传世童话宝库)

    大喊一声“芝麻,开门!”,强盗藏宝的洞门便自动打开了“擦一擦阿拉丁神灯,它就能满足你的任何愿望,”阿拉伯童话以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奇特诡异的想象撑起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阿拉伯风情画卷,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走进神秘的世界,体验其中隽永不朽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
  • 丫头,吻你上瘾

    丫头,吻你上瘾

    在我们最美好的年华里,总会遇到一个难以抹去的人,一件难以割舍的事,一段不忍放下的时光。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有些人似乎什么都不必做,好运气就会伴随终生。而有些人卖艺的时候必须专心卖艺,才会随着岁月的沉淀变得越发有底气。这本书记录着这样一些人:一个不需要照顾,女汉子性格的白领;执着并拧巴的女推销员;死心眼的BJ男和他的十个姑娘;长得好看的拉面师傅;乐此不疲的“喜当爹”……看着他们的故事,你会想:有些好运气,还没有来找你,不是说他们永远不会来了,只是为了让你多走一些路,再遇到属于自己的甜。
  • 高平之战(高平作家丛书)

    高平之战(高平作家丛书)

    大唐末年,官吏普遍腐败。他们不思朝政,靠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贿赂上司,得到提拔重用后再变本加厉欺压百姓,从而导致了公元877年的黄巢起义。各地农民揭竿而起,战火迅速燃烧了全国十几个省,动摇了唐王朝的根基。
  • 至爱九尾狐

    至爱九尾狐

    ‘我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狐,千年修行千年孤独,夜深人静时可有人听见我在哭,灯火阑珊处可有人看见我跳舞……’怪事年年有,到她这就特别地多!没错,她正是一只修形了千年的九尾狐,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本所向往的人类世界当中,又该死的掉入了一个又一个的圈套,陷阱之中,成为被它族算计的对象!虽然失去了原有的灵力,可怎么说她也是九尾狐不是,正所谓,头可断,血可流,修形道路不可无啊!什么,有捷径?找雄性?那也得她看的上地好不!罢罢罢,成仙最好,变魔也罢,她已在弦上不得不上地说,再怎么也比打回原形地强。不管现实是什么样,就算用尽手段,上天入地,她只能硬着头皮的说——“偶来也!”不管你是人是怪,她看上了,那她只想说——“亲爱的,我是你丢失的至爱,现在,我回来了!”(本文多帅哥,本文玄幻,本文1VN,入坑需谨慎,嘻嘻!!!)【爽文玄幻创意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