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600000010

第10章 历代名人过往萍踪(3)

从同为四川人的角度来看,“三苏”与我有乡谊,自然受到我的喜爱。但有乡谊的人太多,喜爱的人却太少,因为乡谊不宜演变成毫无做人底线和是非原则的乡愿。“三苏”中的苏轼是我特别喜欢的文化人,他在中国古代是真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全能冠军”。我承认杜甫、李白的诗歌,苏轼没法比,李、杜是真正的诗歌冠军。但纵观苏轼的文、书、画、诗乃至旷达的人生态度,都使他在中国文化史上领袖绝伦。“三苏”因赶考、省亲、还葬等原因,多次往返路经成都,他们路经成都的历史,我还没看到过专门的研究,这实是“三苏”和巴蜀文化研究的损失。

“三苏”路经成都多次,但在成都停留的时间也不长。停留时间长短,与情感的深浅自然是有关系的,但也并不绝对如此。1030年苏洵22岁,尚无子嗣,是年到成都玉局观里无碍子嗣卦处亦卖卦求子处,看到一幅眉山得道仙翁张霄远的画像。据传他回家供奉这张画像而喜得苏轼、苏辙二子,实在灵验得很,此事明代所刻《重瞳观新修殿宇记事碑》有载,不免有附会自高之嫌。苏轼文集卷六十八里《书章詧诗》中,还记载一位蓬州高士李士宁——连欧阳修亦有《赠李士宁》加以盛赞——与章詧父子均有往还,均准确提及章氏父子神秘死亡事,苏轼再加上这一条他的佐证,可见李士宁提及“尝见余于成都,曰‘子甚贵,当策举首’,已而果然”。这么剽悍的自我表扬,让你不把他看做文曲星下凡都难。上述诸事虽不必尽信,但说明“三苏”特别是苏轼很早就与成都结下了不解之缘。

苏轼直接歌咏成都之作并不多见,但当他写到成都的时候,常有出人意表的深情。因与好友一起醉酒吟诗、游山玩水,自然要想起成都的美酒来,“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成都秀才王缄来看他——有很多人说此人是苏轼妻弟,从苏轼文章说其为王秀才,可断定其不是苏轼妻弟,苏轼妻弟名王缄字元直,此事《苏轼年谱》作者孔凡礼辨析甚清——苏轼很感慨,于是提笔写下深情的诗句:“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临江仙·送王缄》)。成都这座城市因人因物,都使他牵肠挂怀。而“须烦凌云手,去作入蜀星。苍苔高朕室,古柏文翁庭。”(《送家安国教授归成都帖》)则是勉老友为四川文化的繁盛作出新的贡献。至于在湖州作而寄冯当世(京)的《河满子》就更像居母丧时他给当时成都知府王素所写的《上知府王龙图书》一样,对成都、对四川有深切的爱;“高才本不缘勋阀,余力还思治蜀兵”(《次许冲元韵送成都高士敦钤辖》),无不充溢着对治理故乡者的热望。

却说寄冯当世的《河满子》算是苏词里少见的叙事性作品,却也写得这般文情并茂,实属难得。“见说岷峨凄怆,旋闻江汉澄清。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唱着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前半阕盛赞冯京保卫成都,安抚少数民族的功劳,后半阕则写成都的民俗风情,要冯京学治成都的前辈如宋祁、田况、赵抃、薛奎一样——如薛奎治理开封时以严厉著称,故号“薛出油”;入治成都,则与民同乐,春游踏青,故名“薛春游”——入乡随俗,“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其委婉劝慰情致,跃然纸上。

“三苏”不仅多次经过成都,而且与彼时成都的领导关系都很好,除前述王素和冯京以外,尚有另外二位。举荐苏洵并提携苏轼、苏辙的张方平就不用说了,当张方平1054年11月知益州,赓即苏洵撰有《上张益州书》,并于第二年带着苏轼、苏辙两兄弟去拜谒他。1056年苏轼画了张方平的像,苏洵作《张益州画像记》存于成都净众寺,其文曰:“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威,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1060年8月8日曾在成都当过益州转运使回京做官的赵抃荐苏洵为秘书省试校书郎,苏辙在《太子少保赵公诗石记》里说:“辙昔少年,始见公于成都,中见公于京师,其容色晬以温,其气肃然以清。”以苏轼、苏辙在做官之前未曾分开过的情形来看,或许苏轼也见过赵抃亦未可知。不特此也,一些著名的书帖和石碑如《成都西楼书帖》《送家安国教授归成都帖》《法舟帖》、永康军迎祥寺钟楼碑等都与成都有相当深的关联,可见苏轼对成都的沾溉是广泛而深远的。

苏轼一生与其所到之处寺院的方丈、僧众等交游甚多,所做各种与佛教有关的文字非常之多。《清风阁记》里言:“文慧大师应符,居成都玉溪上,为阁曰清风。”在《成都大悲阁记》里他更为直接地说:“成都,西南大都会也。佛事最胜,而大悲之像,未睹其杰。”惟得法师敏行乃请高手作佛像,使其庄严生动,“余游于四方二十余年矣,虽未得归,而想见其处”。从时间上推算此作应写于1082年——据赵耆《增修大悲阁记》有云“元丰壬戌,有大法师,敏行其名,造大悲像……复建大阁”——可见他对成都长久的怀想。59年后,绍兴十一年(1141),大悲阁因风雨剥蚀,得以重修,于是赵耆撰《增修大悲阁记》,赞赏东坡先生的文章是“此阁有坏,而文不泯”。虽然如此,重修还是得记录如次,“余于是乎记之,不以附于东坡为嫌也”。

苏轼对成都的感情,固然与后来他妻弟王缄和同科进士家安国居住成都,而添一分挂牵外,最早且历久弥深的系念还是他的宗兄、大慈寺胜相院的住持、宝月大师惟简。1055年9月苏洵带着苏轼、苏辙两弟兄到成都盘桓几日,除了拜谒刚到任的益州知府张方平外,苏洵带着两弟兄专门去游历了大慈寺中和胜相院,见了惟度、惟简。后来苏轼分别写过《中和胜相院记》(1067年9月15日)、《胜相院藏经记》《四菩萨阁记》(1068年10月26日作)三篇文章来专谈大慈寺胜相院和自己捐建的情形,是大慈寺值得记取的第一手史料。关于第一次的见面,苏辙在《祭宝月大师宗兄文》里说:“览观药市,解鞅精舍,时始见兄。”(《栾城后集》卷二十)可见大慈寺药市之盛,在宋时春秋两季均有,而此处“精舍”当指中和胜相院。说到药市,其实大慈寺有名的蚕市,苏轼、苏辙二兄弟也应是经历过的,他们自己的故乡眉山也有相同的市场,苏辙曾说:“眉之二月望日,鬻蚕器于市,因作乐纵观,谓之蚕市。”这与成都包括大慈寺的蚕市是一脉相承的,当然成都的蚕市由于人口众多、供需旺盛,集市开展的时间要长一些。1063年正月苏辙写《蚕诗》,而苏轼则有《和子由蚕诗》“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分叙四川蚕市的习俗和盛况。

1056年苏洵携苏轼、苏辙二子进京赶考,再次路过成都。两兄弟一起游大慈寺的极乐院,观看了卢楞伽的画,有题名,其名曰:“至和丙申季春二十八日,眉阳苏轼与弟辙来观卢楞伽笔迹”(《苏轼佚文汇编》卷六)。卢楞伽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弟子,不只在极乐院有画,且在保佛院也有罗汉一堂,其壁画被范成大称为“妙格上品”。1057年4月7日苏轼、苏辙的母亲程氏去世,他们与父亲一道返乡葬母,1059年4月苏轼住在成都,与惟简往还颇多,苏轼离开成都时,惟简送行很远,依依惜别。文章中虽然没有直接点大慈寺的名,但应该算是苏轼第三次到大慈寺。

苏轼离开大慈寺回眉山第二天,即于4月3日给惟简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收入《苏轼佚文汇编》卷四,因涉及许多事,颇值一说。“昨者累日奉喧,既行,又沐远出,至刻厚意”,这说明他们相谈竞日,惟简还相送很远,这不是很寻常的情感。且有加者,苏轼用许多琐细之事劳烦惟简——“前买缬一匹,花样不入意。却封纳换黄地月儿者一匹,厥直同否?聒噪!聒噪!”——“冗事甚聒雅怀,非宗契不至此也”。因苏母忌日4月7日马上就到,所以“今趁追荐”,一系列繁杂之事,需要惟简的帮助。要绣观音礼佛,“所要绣观音,寻便召人商量,皆言若今日便下手绣,亦须至五月十间方得了当。如成都见卖者即甚不佳,厥直六贯五六。见未令绣,且以咨报,如何?如何?”而“请检点妆佛”,不知是否指苏洵《极乐院造六菩萨记》中所说“造六菩萨并龛座二所”,尚不得而知。总之,一些饾

竹木之事,拿来烦渎尘世中人尚有人不能忍,何况方外出尘之人?

到了十月,苏轼、苏辙服母丧满,苏洵带上全家包括苏轼、苏辙兄弟的乳母前往京都。行前,苏轼特别想见惟简一面,但惟简失约,以致他心情不好,只好请人给他带信问候。“延望不至,何故爽前约也?怏怏。来早且解缆前去,渐远,无由一见,惟强饭多爱。”(苏轼致惟简佚简第二简)苏轼的至情至性,读之跃然纸上。苏轼与惟简如此情性,非只一见,以罪废之身贬黄州的困厄之中,仍不忘请其派来索文要字的僧人悟清捎去礼物为赠:“黄州无一物可为信。建茶一角子,勿牙尘浼”(苏轼致惟简第三简)。

同类推荐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以风趣的语言将我国的历史分为:两宋:两京梦华;元代:大漠烟尘;明代:浮华世家;清代:天朝日暮;民国:走向复兴。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大明二十四监

    大明二十四监

    《道界之旅》简介弃婴李泰,无缘得到可以隐身的隐珠。被啄木认发现,带其到滞留在地球养伤的雷公身边,沉睡六年学得'病气化真诀',师傅死后,留下灵药园让他送回道界。啄木变身成大将,成俑为永守师傅墓。传驭灵术,可收宠物从小到大九名。察人等级求,比知高出自己三级。神农架路遇野人绑架,智救救赌城司空逸馨。出了森林,得死士龟甲,收服杀手,利用灵药园的特征,放到无人飞机上可以驾驶遨游天地……口头禅。请不要叫我医生:因为医生在古代是太医院的学生,我已经出师。请不要叫我中医我有自己的名字,请叫我疾医、医家我就是用针法,针是针,灸就灸,根本不是一回事“毉”请大家记住这个字,这才是最古老的医'匚'指抑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矢',表砭石,就代表针法'巫'是指大巫沟通天地以上才构成一个“毉”医。请大家来大大雷泰怎样演绎自己的《道界之旅》不见不散。
  •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是郑振铎先生重要作品之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总结了国外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发现,例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等重要遗迹的发现和发掘历程,资料详尽,条理清晰,文辞生动,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和可读性。
  • 丰臣遗梦

    丰臣遗梦

    文禄年间,丰臣秀长久病不治,大和丰臣氏危若累卵:丰臣秀胜病逝朝鲜,美浓丰臣氏就此断绝;丰臣秀次自害高野,近江丰臣氏彻底肃清。四年间,丰臣氏旁支尽数凋零,浮华盛世之下暗潮汹涌。少年王翎机缘巧合下来到这个乱世,成为了丰臣秀长的独子,是随波逐流,任由关原之战后德川独大,大坂之阵后全族夷灭?还是扛起大和丰臣氏的大旗,为丰臣一门留住这如梦似幻的锦绣江山?
  • 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考古本身是对真相的负责,没有天马行空的幻想,没有逃避现实的揣测。当你翻开这本书,接受一个个来自远古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时,一定会感慨历史迷人的魅力和生命的神奇。它们跨越了时空,在千万年后的今天出现在我们眼前,却丝毫没有阻隔感,而让距离消失的正是人类文明共同的生命温度。
热门推荐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古诗三百首

    古诗三百首

    汉魏六朝诗上承先秦,下启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汉诗、汉乐府民歌,有古诗十九首、曹操、曹植、蔡文姬、嵇康、阮籍、陶渊明、谢灵运、庾信等大家名作,也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优秀乐府民歌,《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古诗三百首》内容精彩纷呈,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古代诗歌的全貌。古诗风格有质朴与瑰奇之别。但在直抒胸臆、自然成文上,则精神相通,从而将对声文辞采的追求与对自然情性的崇高统一起来,为唐人完成古今体分流,臻于“格高而律清”的艺术胜境,作好了准备。
  • 废弃狼妃

    废弃狼妃

    (一对一,小喜的第三个文!)她,本是一只雪山上的狼,懦弱的狼。魂断于猎人的枪下,穿越时空,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她是王妃,懦弱的王妃,丫环小妾随便欺负的王妃。王爷丈夫拿她的血去救他心爱的女人。王爷丈夫亲手打掉了她的孩子。面对王爷丈夫一次又一次的折磨,她还是走到了最后。多年后她又出现在了王爷面前,可是她已经不是从前的她了。自己的文文【肥婆皇后】连载文小喜的读者QQ群:104841161★☆★☆★☆强力推荐的文文【入戏】强力推荐的文文【黯殇】自己的完结文文【无爱侧福晋】亲亲雪雪的文文【弃妃的怒放】亲亲自恋的文文【王爷奴家有了】亲亲老沙的文文【第二十房男妾】★☆★☆★☆******喜欢的亲请收藏,投票,谢谢~******
  • 到爱的距离(影视小说版)

    到爱的距离(影视小说版)

    才华横溢,行政管理手段另辟蹊径,引得漫天非议的青年院长凌远;专业出类拔萃的外科医生李睿;高傲暴躁其实内心苦闷的富商千金郁宁馨;美丽浪漫而又脆弱敏感的音乐天才许楠;冷静理智却过度压抑克制的医学生苏纯……这是一个医院背景中,主人公如何在现实的种种制约下,不懈地追求职业理想,努力向爱走近的故事。医院作为故事的背景地独具魅力,每一个病例都来自真实原型,在医患之间尖锐关系一触即发之际,作者一环扣一环地讲述了白色战场上人与人的冲撞、生与死的交锋、行业理想与现实情况的矛盾……危机四伏中更见医者侠骨柔情,惊心动魄中凸显患者交付信任的感动,好故事就是让读者不仅能得到巨大的阅读快感,更能从中看到自己心底热血未冷。
  • 武霸天下

    武霸天下

    杨决出生将军世家,后遭到奸臣陷害,家破人亡,隐居在萧家村埋头修炼武技。十几年后,金军入侵。为了正义,杨决一人独闯江湖,展开了一个小市民与整个军队抗争的故事。也由此引发了无数爱恨情仇!
  • 天朝风月之离歌

    天朝风月之离歌

    第一次见面,红绣艺惊满座。第一次牵手,月下花间漫游。第一次爱……也有意外……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小小骂道:真是麻烦,还要写这么多东西,我指头都出老茧了,哭啊~~~~~~~~)各位读者:从风雪之颠开始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朱门春深

    朱门春深

    "穿越到病重卧床的皇商嫡次女身上,被继母的女儿、同父异母的妹妹害死,带着本尊记忆重生到十四岁。那一年,亲姐姐未遭不幸、幼弟不曾惨死,而自己,也还没有碰上心机深沉的夫君。朱门绮户,富贵无边,深陷其中,她只是一个不甘屈从命运的弱女子,誓要从深深庭院中走出一条锦绣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