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500000009

第9章 数词篇

(第一节)数词篇

1.一(One)“一”在《百词表》中居11位。

一:《尔雅·释诂上》:“一,数之始也。”《太平御览》卷七百五十引《风俗通》:“夫数一为特、侯、隻。”“一”数词,表示人、事物或行为的数量。在《后汉书》中“一”大多作定语,也作状语、谓语和宾语。“一”作定语时,可以表示数目,如例(1);也可不表具体数目,而是“全体、整个”的意思,如例(2)。

(1) 初,武母产武而并产一蛇,送之林中。(《窦何列传》)

(2) 时上邽令皇甫祯有臧罪,玄收考髡笞,死于冀市,一境皆震。(《李陈庞陈桥列传》)

“一”可以跟其它数词组合在一起使用。

(3) 固所著章、表、奏、议、教令、对策、记、铭,凡十一篇。(《李杜列传》)

(4) 安帝即位,以定策封龙乡侯,食邑千一百户。(《邓张徐张胡列传》)

例(3)“一”跟数词“十”连用,“一”表示个位数,例(4)“一”表示百位数。“一”还可以和量词一起组成数量结构,作定语。

(5)辛未,白气如一匹练,冲北斗第四星。(《天文志》)

《后汉书》中“一”作定语时有3例用于谓词性成分前,这时该谓词性成分表示指称意义,即谓词性成分表示体词性成分的意义,“一”仍作定语。

(6) 报书云:“如此,仆亦无一可邪?”(《朱乐何列传》)

(7)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列女传》)

(8) 愿泛问百僚,核其名行,有一不合,则臣为欺国。(《郎襄楷列传》)

例(6)“可”表示可肯定的地方,例(7)“可”表示可行的方法,例(8)“不合”表示不合的名行。

“一”可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

(9) 上今使诸将屯黾池要其东,而异击其西,一举取之,此万成计也。(《冯岑贾列传》)

“一”可用作谓语。下例(10)作谓语表判断,例(11)表示“同一”的意思,例(12)为使动用法,使成为同一。

(10)其众虽多,不能为害。一也。(《郑孔荀列传》)

(11) 管视好偏,群言难一。(《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12) 进赴之宜,权时之策,将军一之,出郊之事,不复内御。(《张法滕冯度杨列传》)

“一”还可以用于动词或介词后作宾语,《后汉书》中“一”作宾语用例极少。

(13) 昔在圣帝,舞四夷之乐;今之所上,庶备其一。(《南蛮西南夷列传》)

(14) 以一奉百,孰能供之!(《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上述均为“一”是基数词的例子,在《后汉书》中“一”也可作序数词,多用于表示顺序的“十一月”、“十一年”,或是用来罗列事物,例如:

(15) 十一月,有星孛于张。(《光武帝纪》)

-16

建武六年日食,衍上书陈八事:其一曰显文德,二曰褒武烈,三曰修旧功,四曰招俊杰,五曰明好恶,六曰简法令,七曰差秩禄,八曰抚边境。(《桓谭冯衍列传》)

壹:《说文·壹部》:“壹,专一也。”朱骏声《通训定声》:“壹,假借为一。”《周礼·春官·典命》“其士壹命”孙诒让正义:“大戴礼记朝事篇壹作一。案:壹、一古今字。”“壹”在《后汉书》中共25例,其中14例为人名用字,余11例与“一”相关,除1例“壹”为状语外,皆用作谓语。

(17) 壹天下之众异,齐品类之万殊。(《崔骃列传》)

(18) 陛下深宜割塞近习豫政之源,引纳尚书朝省之事,公卿大官,五日壹朝,简练清高,斥黜佞邪。(《陈王列传》)

从语义上看,“壹”与“一”同。比较而言,《后汉书》中“一”的使用频率远远占优势,具体“一”主要用作定语,表示数目,而“壹”则更多用作动词。

专:《广韵·仙韵》:“专,单也。”《管子·兵法》“一气专定则傍通而不疑”集校引丁士涵云:“专、一同义。”在《后汉书》中“专”有“专一”的意思,如下例(19),也可表示“单独”,如例(20)。

(19)清净无欲,专心经书,方其讲问,乃不食终日。(《儒林列传》)

(20) 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耿弇列传》)

只(隻):《广韵·昔韵》:“只,一也。”《后汉书》中仅有1例,表示“单一”的意思,下例(21)“只偶”犹“奇偶”。

(21)其事虽有时合,譬犹卜数只偶之类。(《桓谭冯衍列传》)

独:《广韵·屋韵》:“独,单独。”《孙子兵法·兵势》“凡治众如治寡”张预注:“一人曰独。”“独”在《后汉书》中大部分表示“单独、独自”的意思。

(22)宏不能独立,遂俱就征,下廷尉。(《陈王列传》)

孤:《说文·子部》:“孤,无父也。”段注:“凡单独皆曰孤。”《广雅·释诂三》:“孤,独也。”《后汉书》多“孤特”、“孤微”连用,表示“孤单、孤立”的意思。

(23) 是以单于孤特,鼠窜远藏。(《西域传》)

特:《仪礼·士昏礼》“其实特豚”郑玄注:“特,犹一也。”《广雅·释诂三》:“特,独也。”在《后汉书》中“特”可指“独”,有12例。

(24) 感鸾鹥之特栖兮,悲淑人之稀合。(《张衡列传》)

介:《集韵·黠韵》:“介,特也。”《方言》第六:“介,特也。物无耦曰特,兽无耦曰介。”在《后汉书》中“介”可指“单独、一个”的意思,有15例,多“一介”、“介特”连用,下例中“孤”、“介”呼应。

(25)何孤行之茕茕兮,孑不群而介立?(《张衡列传》)

正:《广韵·清韵》:“正,朔。”《集韵·清韵》:“正,岁之首月。”“正”有“一”、“始”的意思,《后汉书》中多用作“正月”,表示“第一个月”。

(26)五年春正月癸巳,车驾还宫。(《光武帝纪》)

元:《说文·一部》:“元,始也。”表头的“元”虚化后就表示“开头、第一”了,在《后汉书》中“元”用来表时间,用于“年”和“日”上。

(27)章和元年春三月,护羌校尉傅育追击叛羌,战殁。(《肃宗孝章帝纪》)

长:《说文·长部》:“长,久远也。”段注:“长,引申为滋长、长幼之长。”“长”有“第一”的意思,《后汉书》中有15例,多用为“长子”、“长女”、“长幼”。

(28)汤长子成,左中郎将。(《袁张韩周列传》)匹:《说文·匸部》段注:“凡言匹夫、匹妇者,于一两成匹取意。”《玉篇·匸部》:“匹,一马也。”《后汉书》中有14例“匹”表示“一”的意思,多“匹马”、“匹庶”、“匹夫”、“匹妇”搭配。

(29)邹衍匹夫,杞氏匹妇,尚有城崩霜陨之异;况乃群辈咨怨,能无感乎!(《杜栾刘李刘谢列传》)

单:《集韵·寒韵》:“单,只(隻)也。”“单”在《后汉书》中表示“单一、单独”有15例。

(30)乃遂单车到官,称疾不视事,三年不行县。(《崔骃列传》)

伯:《说文·人部》:“伯,长也。”《后汉书》中“伯”多为人名用字,表示“长”仅有1例。

(31)商卒,子演嗣,永元十四年,坐以兄伯为外孙阴皇后巫蛊事,免为庶人。(《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

以上“专、只(隻)、独、特、孤、介、正、元、长、匹、单、伯”,这些词均与“一”相关。其中“专、只(隻)、独、单”在《后汉书》中较为多见,而“特、孤、介、正、元、长、匹、伯”在《后汉书》中搭配用法较为单一。

小结:“一”作数词古今稳定。在《后汉书》中,其主要语法功能是作定语、状语、谓语和宾语,以作定语为主要多数。《后汉书》中与“一”有关的词共13个,包括数词“一、壹”和表示“专一、单一”的“专、只(隻)、独、特、孤、介、正、元、长、匹、单、伯”,它们在语义、用法上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基本词”是“一”。

2.二(Two)

“二”在《百词表》中居12位。

二:数词“二”与“一”相承相续,和“一”一样,它既可以用作基数词,如:“二子、二人”,也可以用作序数词,如“二月、二年”。在《后汉书》中“二”多作定语,常单独位于名词前修饰人或事物,也可作宾语、谓语和状语。

(1) 是岁,省长水、射声二校尉官。(《光武帝纪》)

(2) 光武曰:“梦想贤士,共成功业,岂有二哉!”(《铫期王霸祭遵列传》)

(3) 将军伐之,令术复明目于遐迩,功二也。(《刘焉袁术吕布列传》)

(4) 而明年严鲔谋立清河王蒜,又黄龙二见沛国。(《朱乐何列传》)

上例(1)“二”是“两个”的意思,例(2)与“一”相对,表示“其它”,例(3)“二”作谓语表示序数意义,例(4)“二”位于动词前表动作行为的数量,可译为“两次”。

“二”在《后汉书》中还有很多引申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也不同。如例(5)是“相比、并列”的意思,例(6)表示“不专一、不忠诚”,例(7)表示“两样,有区别”,例(8)表示“怀疑”。

(5) 继高祖之休烈,修文武之绝业,社稷复存,炎精更辉,德冠往初,功无与二。(《桓谭冯衍列传》)

(6) 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耿弇列传》)

(7) 市无二价,道不拾遗。(《儒林列传》)

(8) 将军张卬拔剑击地曰:“疑事无功。今日之议,不得有二。”(《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贰:《说文·贝部》朱骏声《通训定声》:“贰,假借为二。”《尔雅·释诂下》“贰,疑也”郝懿行义疏:“贰,通作二。”“贰”在《后汉书》中凡13例,多用作动词。

(9) 古者诸侯贰车九乘。(《舆服志》)

(10) 又有军假司马、假候,皆为副贰。(《百官志》)

(11) 初,光武贰于更始,会关中扰乱,遣前将军邓禹西征,送之于道。(《逸民列传》)

上例(9)“贰”同“二”,表示数量,例(10)“贰”是“副”的意思,例(11)表示“不专一”,这是《后汉书》中“贰”用的最多的义项。

再:《说文·冓部》:“再,一举而二也。”段注:“凡言再者,重复之词。”《广雅·释诂四》:“再,二也。”“再”这个数词很特殊,只表示序数不表示基数,只表示动作次数不表示事物个数;即“再”相当于“第二次”或“两次”。王力先生(1980:293-297)认为:“在杜甫时代,‘再’字由‘两次’的意义转到‘第二次’的意义。……到了后来,‘再’字就和‘复’字混用了。”王凤阳先生(1993:975)也认为:“隋唐以前,‘再’不作重复解。”而在现代汉语中,“再”主要表示“重复”,如“再接再厉”,也可专指“第二次”,如“再版”,但没有表示“两次”的情况。我们穷尽考察了“再”在《后汉书》中的175例,《后汉书》中“再”除了表示“第二次”如例(12)和“两次”如例(13)外,有“再三”的用法,共7例,表示“多次”如例(14)。所以我们认为可能在唐以前,“再”由“两次”慢慢有了“多次”的意思,后来就发展成相当于“复”了。

(12)于《易》,一为过,再为涉,三而弗改,灭其顶,凶。(《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

(13) 毁庙及未毁庙之主皆登,合食乎太祖,五年而再殷。(《张曹郑列传》)

(14) 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循吏列传》)

两:《玄应音义》卷十一“两目”注引《说文》:“两,再也。”“两”专用于天然成双的事物,进而二个也可以称“两”,王力先生(1980:291-292)认为:“从汉代开始,‘两’和‘二’的范围渐渐交错起来了。……在先秦应当用‘二’的,到了汉代就可以用‘两’了。……从此以后,“两”和“二”在某种程度上竟成为同义词。”在《后汉书》中,“两”多作定语,也可作状语,“两”、“二”同义的例子也较多。

(15)其耆者言,尝于海中得一布衣,其形如中人衣,而两袖长三丈。(《东夷列传》)

(16) 呼嗟紫宫之门,泣血两观之下,伤和致灾,为害滋甚。(《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

(17) 伏见诏书为阿母兴起津城门内第舍,合两为一,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伎。(《杨震列传》)

上例(15)“两袖”为成双的事物,例(16)“两”位于动词前,表示“两次”,例(17)“合两为一”即“合二为一”,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仍说“合二为一”。除了在表示“两个”、“两次”的意义上,“两”、“二”同义外,《后汉书》中“两”、“二”还有一些不同。首先,“两”的“成双成对”的意义是“二”不能表达的,如“两楹、两袖、两手、两膝、两道”等都不用“二”;其次,“两”不作序数词,“二年”不同于“两年”;再者,“两”不能位于零数的位置上,类似“十二将军”不能说成“十两将军”,这点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样的。

双:《说文·雔部》:“雙,隹二枚也。”“隹”本为短尾鸟的总称,《说文》“隻”下云:“鸟一枚也。从又持隹。持一隹曰隻,持二隹曰雙。”从语源和字形来看,显然“双”侧重于表示合二为一、配成一对的特点,而不是“两”的天然成双。《后汉书》中“双”共22例,可作定语、状语;其中“双”作量词1次下例(20)。

(18) 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方术列传》)

(19) 比目应节而双跃兮,孤雌感声而鸣雄。(《文苑列传》)

(20) 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南蛮西南夷列传》)

“双”在应用过程中逐步泛化,凡是两个一模一样的相互对称的都可以用“双”,如上例(18)的“双凫”。“双”作状语则表示“成对”,如例(19)“双跃”。“双”、“两”均可表“两个”,王力先生(1980:292)认为:“‘双’字强调相配成对,‘两’字指天然成双的事物。”

耦(偶):《说文·耒部》:“耦,耒广五寸为伐,二伐为耦。”“耦”由“二人并耕”引申为“成对、配合”,《后汉书》中“耦”共6例。

(21) 而、梵犹以为元首十一月当先大,欲以合耦弦望,命有常日,而十九岁不得七闰,晦朔失实。(《律历志》)

(22) 皆参天两地,圆盖方覆,六耦承奇之道也。(《律历志》)

上例(21)是“配合”的意思,例(22)表示“双数”。在表示“双数”时,“耦”、

“偶”相通,《文选·陆机〈文赋〉》“徒悦目而偶俗”李善注:“耦,与偶古字通。”《后汉书》中“偶”多表示“配偶”,也可指双数,如下例(23)。

(23)其事虽有时合,譬犹卜数只偶之类。(《桓谭冯衍列传》)

“耦”所指的双方是相对而存在的,它们不必相同或对等,但又缺一不可,“偶”“耦”通,强调成对;而“双”尤其是作定语的“双”,侧重数量关系,指两个相同的东西。

复(複):《说文·衣部》:“複,重衣貌。”《释名·释衣服》:“有里曰复,无里曰单。”因为“复”来自“重衣”义,因而在两两相对的意义上它侧重于“双重的”、“两层的”,它所修饰的事物多有表里两重、内外或上下两层,如下例“复壁”。

(24)寿寻知之,使子胤诛灭友氏,冀虑寿害伯玉,常置复壁中。(《梁统列传》)

对:王凤阳先生(1993∶976)认为“对”在中古后逐渐引申为“成双成对”的意思,彼此力量相当、势均力敌称作“对”。《慧琳音义》卷七“敌对”注引《考声》云:“对,匹也。”《后汉书》中“对”可表示“两两相对”、“配偶”。

(25)初,朝议以州郡相党,人情比周,乃制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蔡邕列传》)

(26) 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逸民列传》)

俪:《广雅·释诂》:“俪,耦也。”《经典释文·仪礼》:“音丽,两也。”《后汉书》中“俪”共3例。

(27)婉娈龙姿,俪景同翻。(《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李贤注:“俪,齐也,偶也。”

小结:《后汉书》中与“二”有关的词共9个,包括数词“二、贰、再、两”和表示两两相对的“双、耦(偶)、复(複)、对、俪”,这些词均有与“二”有关的义项,它们的语源、语义、语用有一定的差别,其中“基本词”是“二”。

吴宝安(2007:205)指出,对比数词“一”,与数词“二”相关的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试从认知的角度去解释这种现象。《说文·二部》:“二,地之数也,从偶一。”《素问·三部九候论》:“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古人对数字的思考体现了朴素的哲学思想。今人对数词来源的研究以李葆嘉和郭沫若先生为代表,李葆嘉先生认为数词来源于名词,“一”源于“自”(割鼻之刑“劓”与“一”音同),“二”源于“耳”(双耳为二)。郭沫若先生认为:“数生于手。古文一二三四字体作一二三亖,此手指之象形也。”这些观点给予我们以启发,我们认为作为“二”体现了古人对客观世界的辩证认识,加之汉民族文化心理中特有的对偶情结,在逐渐的语言使用过程中,于是与数词“二”相关的词变得不是十分稳定,尤其是“两、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同类推荐
  •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朱依真是清中叶广西诗坛上的著名诗人,袁枚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及其声名卑微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人们对朱依真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着重对《九芝草堂诗存》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朱依真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朱依真及其作品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正确评价朱依真的文学成就,弘扬广西地方文学遗产,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六韬

    六韬

    《六韬》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是以周文王、武王和姜太公对话的形式写成的一部兵书。《《六韬》是一部卓有价值的军事经典著作,在战国和秦汉时即已广泛流传,具有很大的影响,深受刘备、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重视。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
  •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在汉代出现了一部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奇书,这部书虽然在当时默默流传,世人很难理解它的奥秘;但唐代后名声大振,宋代时被称为“万古丹经王”、“丹经之祖”、“丹中王”,可谓古今炼丹第一书。
热门推荐
  • 彼得·潘

    彼得·潘

    做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是一个美好的梦。童年是周而复始、绵延不绝的,永恒的母爱将伴随着童年,关注孩子们的成长,这些都将铭刻于我们的心灵深处。然而人总是要长大的,这虽然令人感到遗憾,但人们内心仍然充满希望,“只要孩子们永远天真活泼、快乐无忧。”
  • 成功要读心理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成功要读心理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每个人内心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解决那些阻碍成功的心理弊端。就不会埋没自己的潜能,人生在世,内心深处总希望自己有所成就,就能获得应有的回报。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告诉读者在成功中要注意的细枝末节,也不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自我认知心理学、目标心理学、兴趣心理学、逆境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思维心理学、潜意识心理学、性格心理学、习惯心理学、气质心理学、情绪心理学、记忆心理学等与成功有关的重要心理学知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禀性和天赋,你只要按照自己的禀赋和天赋来发展自己,为广大读者提供走向成功的实用方法和技巧,希望自己能够成功。,不断地去努力奋斗。其实成功并非一场竞赛,它是你生来就具有的权利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六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六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汇集了众多的成语,详细地讲解了其释义及相关出处,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做最好的秘书

    做最好的秘书

    如今的秘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仅仅负责端茶倒水、抄抄写写的小人物,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能:他们是领导的左膀右臂、上下级沟通的桥梁纽带、公司和领导的门面与形象……身为秘书,如何快速适应这种角色的转换?如何出色地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任务?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游刃有余?——这就是本书要探讨的问题。
  • 风月连城

    风月连城

    为与卓王孙“天下”一诺,风流骏赏的武林盟主杨逸之来到漠上,用一袭白衣,万朵桃花,弹奏出一曲千古风流的《郁轮袍》。可惜世事变幻,天涯隔知音。为救他生命中的公主,杨逸之于千军万马中浴血杀进杀出,更身陷地底之城,被作为非天向梵天所供奉的祭品。谶语迭出,江湖风波恶,漠上风尘,万里独人归。而当尘埃化成的一切蓦然在历史中沉碎时,那白色的妖魔发出了凄楚的怒啸。那是流传千年万年的悲哀,更如一件件隐秘出现的天人五衰一般,降临在杨逸之和相思身上。天人将命尽,重入六道轮回。谁是这个谶语的起咒人?谁又是谶语的应验者?谁是宿命的操盘手?谁又是宿命的演绎道具?
  • 史记精华:楚汉风云录

    史记精华:楚汉风云录

    《史记》不但是一部历史巨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巨著,是史传文学的承前启后的丰碑,也是国民必须了解的经典之一。本书用选本的方式将《史记》精华部分呈献给大众,对于普及国学,宏扬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本书对原著文选的导读阐释,实用而便览,包含有三种内容:提示,即在篇首介绍全文的主要内容及文学特色;段意,即对原文加以分段,逐段概述段意;注解,紧接段意,对该段的疑难字词进行注解,并对疑难句子进行疏通。读者循此体例,即可窥《史记》之壶奥。
  • 不会管理自己就战胜不了别人

    不会管理自己就战胜不了别人

    想努力学习,却管理不了自己的散漫和懒惰;想谦虚待人,却管理不了自己的自负与骄傲;想和谐共处,却管理不了自己的自私与偏见。因此,我们随时要给自己准备两盆水:一盆冷水,用来洗头。冷水洗头,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一盆热水,用来洗脚。热水洗脚,让自己永葆管理的动力和激情!
  • 罪妾

    罪妾

    片段一:“拖出去!”孩子甫出世,他就要娶另一个女人,那样急,急得一刻也容不下她。“他是我的孩子!”她不想抗争了,对这个男人凄厉的吼:“我成全你们,但是他是我的孩子,还给我!”“你的孩子?”他的眸子异常阴鸷,示意产婆将孩子交给他的女人:“他不会是你的孩子!给我拖出去!”“你!”望着那双噬血黑眸,她绝望了,笑着,一把抓起旁边的利剪,手起,刀落——“发断,情断,你我从此——”面对他的脸色大变,素手一抛,“——恩断义绝!”片段二:“怎么是你?”冰冷孤傲的眸,为之一震,俊脸瞬息苍白。她一袭玄色凤凰来朝宫装,如一只慵懒的火狐躺在贵妃榻上,“怎么,你认识哀家?”他手中滴血的剑,“哐当”一声摔落在地,僵立原地。“母后,他们杀进来了!”五岁小皇帝凄厉的哭喊划破整个大殿。“母后知道。”她笑,纤手轻捋三千及地青丝于胸前,优雅起身走向他,“皇儿不怕,有母后在,没有人——”云袖翻起,一把利刃,直直刺入男人的胸膛,“——能夺走你的江山!”“你……”他高大的身子猛的一颤,不可置信望着近在咫尺的容颜,“呵,你还是这么恨我。”她狭缝里求生,顺天代嫁,饶是不争不抢,却仍难逃命运的捉弄,不堪一世情他心深似海,暗植权势,自诩可以一手遮天,却错娶了一个女子,赔上了一生崛起蹑高位,倦客知归路,只是燕子楼已空,佳人何在?大梦初醒已寒夜,花非花,雾非雾此为玉版宣亲的精心之作,有兴趣的亲可以看一下(∩_∩)推荐自己的完结文:《虐妃》《侧妃罪》《契约哑妻》
  • 提高思考记忆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思考记忆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天职。当今社会,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使未来的建设者们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但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人文科学的知识。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才。一个民族的全体国民要想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就必须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突破口。本选题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助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