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500000035

第35章 动词篇(7)

起:《广雅·释诂》:“起,立也。”由于古代席地而坐,“起”并不一定就是由坐而站,也有可能由坐而跪,如我们在“坐”语义场提过的“跪起来”,或是由躺而坐。因此需要我们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起”是否指站了起来。《后汉书》中上述几种表义情况都存在,如《朱冯虞郑周列传》:“行步拜起,何以为容?”这里“起”显然表示“跪起来”;《刘玄刘盆子列传》:“盆子惶恐,日夜啼泣,独与中黄门共卧起。”这里“卧起”说明“起”有由躺而坐的意味;《邓寇列传》:“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这里“欲起相避”显然是站起来走开以避。和语义场内的其它词相比,“起”更侧重于起立的动态过程。

竖:《说文·臤部》:“竖,竖立也。”《后汉书》中“竖”表示物体竖立有6例,可见“倒竖、直竖、正竖”等,如《孝灵帝纪》:“冬十月壬午,御殿后槐树自拔倒竖。”

植:“植”本义指门户关闭时用于加锁的中立直木,也可表示“立”,《后汉书》中3例,可见“植戟、植旍、植其杖”,如《刘焉袁术吕布列传》:“乃令军候植戟于营门。”与“竖”不同的是,“植”表示使物体竖立,因此“植”后往往需要接名词,而“竖”则是物体本身竖立的状态。

小结:《后汉书》中“立”语义场包括人站立和物竖立两个部分,而“立”能兼而表示,尽管从使用频率上看,“立”的本语义场的用法在“立”的总例数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从绝对数量上看,较之语义场内的其它成员,“立”仍占主导,是代表词。现代汉语中,“站”为常用词,“立、伫、企”或见于方言或用于书面语,“峙、竦”已不再表示人的站立了,而“起”的“起立、起身”义却沿用至今,同时“植”不再表示使物竖立,“竖”却可以兼表物体竖立和使物体竖立,二者在此义位上互为消长。

(第四节)其它

1.死(Die)

“死”位于《百词表》第61位。有关“死”的研究,已有一些重要的成果。

夭:《慧琳音义》卷二十二引《慧苑音义》“夭命”云:“少丧曰夭。”《后汉书》中“夭”用于此义21例,多见“夭折、夭没、早夭、冲夭、夭命、夭丧、夭昏、横夭”,而“早夭、冲夭、横夭”中“夭”前的限定词足以表明“夭”的意义,如《皇后纪》:“兄客卿惠敏早夭,母蔺夫人悲伤发疾慌惚。”“夭”也可单用,用例不多,如《五行志》:“帝兄有疾,封为平原王,卒,皆夭无嗣。”

殇:《慧琳音义》卷五十三“夭殇”注引《礼记》云:“男女未冠笄而死者曰殇。”王凤阳先生(1993:804)认为“殇”源于“伤”,带有感情色彩。《后汉书》中“殇”仅用于谥号,如《孝和孝殇帝纪》:“孝殇皇帝讳隆,和帝少子也。”李贤注引《谥法》曰:“短折不成曰殇。”然先秦文献中我们还可见“殇子、殇宫、国殇”的说法,似乎《后汉书》时期“殇”的用法已渐萎缩。

与“夭”相比,“凶、短、折”对于死者而言所发生的年龄要更小。《尚书大传》卷二“厥极凶短折”郑玄注:“凶、短、折皆是夭枉之名,未龀曰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凶、短、折”表“死”义,在《后汉书》中仅有1例,见《五行志》:“厥咎霿,厥罚恒风,厥极凶短折。”此例还是对上古文献的征引,由此我们推测,《后汉书》时,“凶、短、折”在实际生活中已基本不用。

崩:《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后汉书》中“崩”所指范围稍有扩大,除用于指历代天子之死外,还可用于指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之死,如《礼仪志》:“太皇太后、皇太后崩,司空以特牲告谥于祖庙如仪。”《孝桓帝纪》:“夏四月甲寅,孝崇皇后匽氏崩。”

薨:《礼记·曲礼下》:“诸侯死曰薨。”《后汉书》中“薨”几乎全用于汉代国及异姓诸侯之死,但有3例例外,如《皇后纪》:“及少帝薨,京白太后,征济北、河间王子。”此中“少帝”是济北惠王子北乡侯懿,并非安帝之子,且立为帝仅两百余日,查历代纪元表中也无记载;《马援列传》:“及郭后薨,有上书者,以为肃等受诛之家,客因事生乱,虑致贯高、任章之变。”此中“郭后”名圣通,是光武帝皇后,但《皇后纪》云“十七年,废皇后郭氏而立贵人”,可见皇后被废后地位下降;《光武十王列传》:“元和三年,许太后薨,复遣光禄大夫持节吊祠,因留护丧事,赙钱五百万。”此中“许太后”是楚王英之母,只是封国的太后。

卒:《释名·释丧制》:“大夫曰卒,言卒竟也。”《后汉书》中表该义的“卒”,除用于卿大夫外,也可以是诸侯,如《孝桓帝纪》:“祖父河间孝王开,父蠡吾侯翼,母匽氏。翼卒,帝袭爵为侯。”但不见用于普通百姓。

“崩、薨、卒”在所指对象上有一定的范围,特指士大夫以上,而至于“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的古例,从《后汉书》用例情况看,有的保持基本稳定,有的则有些例外。

殪:《说文·歺部》:“殪,死也。”《诗·小雅·吉日》“殪此大兕”毛传:“殪,壹发而死。言能中微而制大也。”《后汉书》中“殪”2例,1例用于表示射死,见《马融列传》:“然后飞电激,流矢雨坠,各指所质,不期俱殪,窜伏扔轮,发作梧。”另1例泛指死,《张衡列传》:“鳖令殪而尸亡兮,取蜀禅而引世。”

毙:《广韵·祭韵》:“毙,死也。”指倒地后死亡,桂馥义证:“毙与立死对言。”也可泛指死。《后汉书》中“毙”还可带宾语,如《郑孔荀列传》:“夫以卫赐之贤,一说而毙两国。”

殣:《玉篇·歹部》:“殣,道中死人,人所覆也。”《后汉书》中“殣”1例,见《马融列传》:“自关以西,道殣相望。”李贤注曰:“饿死为殣。”另有1例“馑”通“殣”,《李王邓来列传》:“今西州新破,兵人疲馑。”

殉:《玉篇·歹部》:“亡身从物为殉也。”后又扩展到为某种目的而死,以死随物之名。《后汉书》中可见“殉葬、殉财、殉名”,如《蔡邕列传》:“贪夫殉财,夸者死权。”《方术列传》:“不殉名以求誉,不驰骛以要宠。”

《后汉书》中“殪、毙、殣、殉”都在死亡方式上有所突出,同时“殪、毙”还能泛指死,且“殪”可用于动物,而“毙”有使动用法。

死:《释名·释丧制》:“人始气绝曰死。”《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死”在《后汉书》中使用频率最高,从适用对象上看,可以上至皇后,如《皇后纪》:“后自致暴室,以忧死。”可以是诸侯王,如《东夷列传》:“其王葬用玉匣,汉朝常豫以玉匣付玄菟郡,王死则迎取以葬焉。”可以是大臣,如《孝桓帝纪》:“前太尉李固、杜乔皆下狱死。”下至普通百姓,如《西羌传》:“延及内郡,边民死者不可胜数。”也可用于禽兽,如《卓鲁魏刘列传》:“三辅、并、凉少雨,麦根枯焦,牛死日甚,此其不合天心之效也。”可见《后汉书》中“死”相当灵活,适用对象已不再限于“庶人”,表义泛化。

亡:《玉篇·亾部》:“亡,死也。”《后汉书》中“亡”多表示逃亡,表示死时常见于“死亡、亡没、存亡、破亡”等组合形式,如《五行志》:“不得生者,亦旋破亡。”也可单用,但用例不多,如《桓谭冯衍列传》:“今故主已亡,义其谁为。”

丧:《左传·文公十五年》:“丧,亲之终也。”《公羊传·桓公十八年》“公之丧至自齐”何休注:“丧者,死之通辞也。”《后汉书》中“丧”多用于父母兄弟妻子等亲人之死,如《第五钟离宋寒列传》:“岁余,迁济阳令,以母丧去官,百姓追思之。”且“丧、亡”都有使动用法,如《文苑列传》:“末嬉丧夏,妲己亡殷。”《李杜列传》:“丧身亡国,可不慎哉。”其中“丧”的宾语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指人,而“亡”的宾语多为国家。

殁(没):《玉篇》:“殁,死也,落也,尽也,今作没。”《后汉书》中多见“早殁、夭殁、先殁、陨殁、战殁、病殁、死没、亡没”等组合形式,既言“夭殁、早殁”,又言“战殁、病殁”,说明“殁”没有年龄、方式的限制,泛指死,故可“死没”连用,如《独行列传》:“建武中疫疾,元家相继死没。”

殂:《玉篇·歹部》:“殂,死也。”《后汉书》中“殂”仅3见,其中“殂殒”2例,单用1例,如《张王种陈列传》:“禀命不永,奄然殂殒。”《李杜列传》:“昔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

殒(陨):《集韵·隐韵》“殒,殂也。”字或作“陨”,《后汉书》中可见“殒命、殂殒、陨首丧元、陨殁”等形式,如《左周黄列传》:“故太尉李固、杜乔,忠以直言,德以辅政,念国妄身,陨殁为报,而坐陈国议,遂见残灭。”

终:《慧琳音义》卷八十八“而终”注引《埤苍》:“终,殁也,死也。”《后汉书》中有的指出对象是“竟年命”而死的,如《儒林列传》:“州郡辟命不就,以寿终。”也有加上限定词“早”指出对象并未“竟年命”而死的,如《荀韩钟陈列传》“谌早终”,可见,“少者曰死,老者曰终”的区别在《后汉书》中已不太严格了。

殊:《说文·歺部》:“殊,死也。”《后汉书》中“殊”用于此义有3例,均用于否定,见于“不殊”或“未殊”,如《马融列传》:“自刺不殊,得赦还,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述,以病去官。”《李王邓来列传》:“蜀人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

“死、亡、丧、殁(没)、殂、殒(陨)、终、殊”都表“死亡”义,与前不同在于:对于死者而言,它们没有年龄、方式的限制,也几乎没有对象上的区别,可以看作泛指。如果从感情色彩上看,那么“殇;崩、薨、卒;殁(没)、殒(陨)、殂、终、殊”则是表示死亡的委婉说法。除了这些单音词外,《后汉书》中还有一些用于婉称的复音词,如:晏驾、早世、弃群臣、大行、登遐、绝命、物故、僵仆、弃捐、消仆、退就沟壑、百岁之后等。各举一例:

(1) 先帝晏驾,因遇大狱,迁居空宫,不幸早世,家虽获罪,事非太后。(《张王种陈列传》)

(2) 是时,灵帝新弃群臣,大行尚在梓宫,大将军何进与佐军校尉袁绍等共谋欲诛废中官。(《五行志》)

(3) 登遐,皇后诏三公典丧事。(《礼仪志》)

(4) 牧守长吏,多非德选,贪聚无厌,遇人如虏,或绝命于棰楚之下,或自贼于迫切之求。(《朱乐何列传》)

(5) 为郡功曹,辞以病免。后奔师丧,于道物故。(《儒林列传》)

(6) 臣超犬马齿歼,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弃捐。(《班梁列传》)

(7) 既已消仆,还合粪土。(《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

(8) 惟受恩累世,今当远离宫殿,情怀恋恋,愿复一入直,得暂奉望太后、陛下颜色,然后退就沟壑,死不恨矣。(《窦何列传》)

(9)“百岁之后,归乎其居。”幸其获称,天所诱也。(《蔡邕列传》)

这些委婉语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了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和崇尚正义、乐天知命等丰富的文化底蕴。

小结:《后汉书》中“死”语义场包括单音词和复音词两部分,我们主要考察的是单音词,它们虽然理性意义相同,但仍存在年龄、对象、方式上的不同侧重;从语法特征来看,除“毙、亡、丧”能带宾语外,余均为不及物动词。同时复音词也包括两部分,一是语义场中原有的单音词互相搭配的组合形式,二是用间接、吉利的词代替的婉称。其中“死”的使用频率最高,用法最广泛,是《后汉书》“死”语义场的主导词。

从古至今,“死”语义场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后汉书》中“死”语义场中的词,在现代汉语中大多已消亡,同时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的表示死的说法,较为正式的如:逝世、辞世、离世、去世、谢世、长眠、亡故、故世、故去、永别等,另外还有较为形象的,如:上八宝山、见马克思、翻白眼、翘辫子、咽气了、撒手了、吹灯了等,而广州话中更是以“卖咸鸭蛋”暗示死亡,可见“死”语义场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色彩。

2.杀(Kill)

“杀”位于《百词表》第62位。与“杀”相关的词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很多,《后汉书》中“杀”语义场中的成员更是纷繁复杂,我们依据用法和意义来源将其分类如下:

杀用于一般范畴本义:杀、戮、弑、戕、刺

引申义:诛、贼、刃、屠、殛、刈、裁、椎、害、刘

用于刑罚特称:斩、磔、绞、烹、醢、枭、夷、族

《说文》中“杀、戮”互训,又“弑,臣杀君也”,“他国臣来弑君曰戕”,“君杀大夫曰刺”,“杀、戮、弑、戕、刺”都是本义表示“杀”的意思,那它们在用法功能上有什么区别呢?下面结合《后汉书》中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在词义上,虽然行为的实质相同,都可以表示把人杀死,但“杀”的范围更广,是对剥夺生命这一行为的通称。从受事来看,“杀”的对象可以是人,如《李杜列传》:“臣节尽而死之,则为杀身以成仁,去之不为求生以害仁也。”也可以是禽兽或是虫类,如《东夷列传》:“有军事亦祭天,杀牛,以蹄占其吉凶。”《方术列传》:“像幼有仁心,不杀昆虫,不折萌牙。”还可以是植物,这时有“残害致死”的意思,如《五行志》:“厥水流入国邑,陨霜杀谷。”且“杀”的对象必是活的。“戕”的使用范围也比较广泛,可以是人或动物,如《文苑列传》:“甲玳瑁,戕觜觿。”而“戮、弑、刺”的对象只限于人,其中“戮”多指有罪而被杀,侧重于对被戮者进行羞辱,因而所戮的对象可以是活人,也可以是死人,《后汉书》中可见“戮尸”3例,“戮死者”2例,如《皇甫嵩朱俊列传》:“角先已病死,乃剖棺戮尸,传首京师。”《天文志》:“荧惑犯舆鬼质星,大臣有戮死者。”“弑”仅用于臣弑君或子弑父,但也并不是以下杀上就只能用“弑”,《后汉书》中可见“杀君”的用法,如《虞傅盖臧列传》:“昔太公封齐,崔杼杀君。”“刺”在《后汉书》中不再局限于“君杀大夫”,同时似乎更侧重于动作本身,也有“刺”而未死的情况,如《李王邓来列传》:“蜀人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

其次,在语法功能上,《后汉书》中除“戕”外,“杀、戮、弑、刺”都可以用于被动句,不同的是,“弑”可用于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如《皇后纪》:“及伏皇后被弑,明年,立节为皇后。”也用于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为“受事主语+弑”式,如《孝顺孝冲孝质帝纪》:“冲夭未识,质弑以聪。”而“杀、戮、刺”常用于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此类用例不胜繁举,但却不见用于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同时,“弑”可用来充当定语,如《桓荣丁鸿列传》:“《春秋》日食三十六,弑君三十二。”这里“弑君”表示被杀掉的君王,而“杀、戮、刺”没有充当定语的用法。此外,从组合搭配来看,“杀、戮、刺”常与同义或近义的动词连用,《后汉书》中可见“杀戮、诛戮、夷戮、刺杀、诛杀、贼杀、斫刺”等,而“戕、弑”没有这种形式,“戕”本身仅2例,均为单用,至于“弑”,可能因为它有“臣杀君、子杀父”这种特殊的定向的含义,所以一般不和其它表示“死”的词并列连用。

“诛、贼、刃、屠、殛、刈、裁、椎、害、刘”也表示杀,只不过是通过不同方式引申而产生杀义的,其中“诛”在《后汉书》中使用频率较高,我们重点讨论一下。《说文·言部》:“诛,讨也。”本义指责问,也可以引申为杀戮,《广雅·释诂》:“诛,杀也。”通常认为“诛”含有被杀者有罪,是正义方对非正义方的惩罚,因此是以正去邪的意味。《后汉书》中“诛”的用例也体现了这一点,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如《郑孔荀列传》:“大逆不道,宜极重诛。”另有“诛杀”13见,这里有一个问题,“诛杀”往往被认为是同义连用表示杀,那么有没有“先责后杀”之义呢?

我们认为是有的,《后汉书》中可见1例,如《皇甫嵩朱俊列传》:“灵帝以周章下三公、司隶,使钩盾令周斌将三府掾属,案验宫省直卫及百姓有事角道者,诛杀千余人,推考冀州,逐捕角等。”此例中若“千余人”直接被杀,那如何“推考冀州”?显然这里的“诛”有“责问”之义,如此方可得到线索以“逐捕角等”。当然,“诛杀”更多的还是同义连用,连用后意义会进一步融合,可泛称指杀,如《董卓列传》:“卓素闻天下同疾阉官诛杀忠良,及其在事,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

“贼、刃、屠、殛、刈、裁、椎、害、刘”表示杀在《后汉书》中用例不是很多,受事对象一般是人,其中“屠”的宾语还可以是动物或地名,“屠+地名”表示屠杀此地所有的人。以上均各举一例:

(1) 二公兵乱败,自相贼,就死者数万人。(《天文志》)

(2) 初,瑗兄章为州人所杀,瑗手刃报仇,因亡命。(《崔骃列传》)

(3) 进屠唐子乡,又杀湖阳尉。(《光武帝纪》)

(4) 《尚书》尧使鲧理洪水,九载绩用不成,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张衡列传》)

(5) 是故上帝哀矜,降罚于莽,妻子颠殒,还自诛刈。(《隗嚣公孙述列传》)

(6) 臣自知言数见厌,而言不自裁者,以为国安则臣蒙其庆,国危则臣亦先亡也。(《杜栾刘李刘谢列传》)

(7) 连缓耳,琐雕题,摧天督,牵象犀,椎蚌蛤,碎琉璃,甲瑇瑁,戕觜觿。(《文苑列传》)

(8) 一家被害,郡县为收敛。(《孝顺孝冲孝质帝纪》)

(9) 瞰瑶溪之赤岸兮,吊祖江之见刘。(《张衡列传》)

同类推荐
  •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是作者花费近十年心血,在有关资料及工具书上选取六千余个韵单字,搜集古今汉语词典、词组约二十六万个汇编而成,为广大爱好作诗填词的读者及苦于汉语词组搭配检索的读者提供了方便。
  • 俗语

    俗语

    本书收入的是从传世的文史典籍中搜集整理的俗语,并加以必要的注释和例句。所收俗语包括:拔出萝卜带出泥、白日做梦、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中“诸子百家”一般是指先秦至汉代时期出现的学术流派。西汉刘歆在《诸子略》中著录各家著作有一百八十九家,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的著作上升到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为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其著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杂家、名家、阴阳家、农家、小说家等。
  •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论语·孟子》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热门推荐
  • 拆散的笔记本

    拆散的笔记本

    那被风掀动的书页里蕴藏着个性化的思想。非常值得一读。这些文字远离精雕细琢的“小美”,本书是作家洪烛的一部随笔作品集。读后使人有一种美的文学享受,记录了生活、情感乃至艺术对作者的影响。书中所收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流畅优美,而向泥沙俱下的“大美”靠拢。洪烛的这本随笔集,就像一本拆散的笔记簿,再现了作者浓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清凉菩提

    清凉菩提

    “菩提十书”之《清凉菩提》:我们不能只有知性,也应该充满清明的感情,知性是看见浩渺宇宙与众生心地都有星星,戌性则是让自己的心恒常亮着一颗星星。我们的星星在交会时有小小的感动、小小的开悟,互相闪烁、互相带来清凉,使我们能痛快积极地生活,并且珍惜人心。本书是菩提系列的第六部,给热恼的人间带来清凉,有如醍醐与甘露。
  • 傲天邪尊

    傲天邪尊

    一部神诀可修炼成神,一本天书可拥天下。皇朝之争,妖魔风云,神界情史。傲天在手,天下我走。持剑望星问月,笑看一代邪尊。幽冥之森走出的少年,从山野刁民到一代邪尊的蜕变史。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的诗歌选集。译者苏杭先生精选了一百来首茨维塔耶娃脍炙人口的短诗,并首次译出长诗《山之诗》。作为主要以诗歌创作名世的诗人,茨维塔耶娃在创作手法上有相当的创新,她披露感情时更热烈、更大胆、更横放杰出。
  • 老婆使用手册(升级版)

    老婆使用手册(升级版)

    你了解你的老婆吗?是否想过要了解她的一点一滴。有没有想过老婆对你的真切感受。本书将带领你深入走进老婆的内心世界,零距离接触老婆的心底秘密,并简单而真切地看清老婆的真实面目。
  • 幸运的三叶草(原创经典作品)

    幸运的三叶草(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陕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雨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这是我的答案

    这是我的答案

    本书展现了一对E时代男女纯粹而彻底的情感世界。习惯于慢吞吞做事而又有着细腻感情世界的处女座大学生丁一书在台北诚品书店闲晃时巧遇了他心目中的完美女孩筱柔,一头飘逸如云的秀发、温柔得令人心动的声音……而对筱柔的坎坷情史和对爱情的伤心质疑,一书用温情和行动给了她真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