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8400000008

第8章 老街(2)

平日里,大铜钟总是准时敲响,预备,上课,下课,集合,按部就班。忽一天,大铜钟急促地响了起来,“当当当当”的敲个没完。没有节奏,没有章法,似乎还略带慌乱。正上课的老师同学不知怎么回事,一头雾水。正纳闷儿,便听院子里校长在喊:“集合!集合!都到大街上去。放卫星啦!放卫星啦!”

同学们呼啦一下子冲出教室朝大门口跑去。

老街上已是人山人海,那些人都整齐地站在老街两旁,手里拿着一个小红旗,边摇边喊。远远地有锣鼓声传来,且愈来愈近。不一会儿,便看到一辆牛车拉着一面大鼓,几名壮汉围着大鼓高举鼓槌拼命地敲。后面跟着几架牛车上的人使劲地敲锣敲镲,一帮人使尽吃奶的力气制造出震天动地的响声。我觉得,那响声远没有学校里那颗大铜钟敲出的声音好听。走在最前面的还有几个人,横扯着一面宽宽的红布,上写着几个大字,我往前使劲地挤,却只看清“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几个字,除此之外什么也没看清。到现在忆起那天的感觉,也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震耳欲聋。

不过,好听也罢,不好听也罢。从那之后,这样的锣鼓声在老街经常出现,一出现校长便敲钟集合,让我们去呐喊助威,直到我们放下课本去地里拾麦穗、拾棉花、拾红薯、捡菜帮、挖野菜。

(六)

店铺林立的老街,有那么几年突然格外萧条。老街上不见行人,店铺没一家开张,往日摆摊做小买卖的山民更不见身影。一扇扇店铺大门紧闭,门前上方不见了悬挂着的一面面招牌,门上贴着的推销产品的那些五颜六色的告示,经不起风雨吹打,早已破烂不堪,脱落的只剩下一块块惨淡的瘢痕。

西北风呼啸着卷起街上的碎叶枯草,东冲西撞,在家家店铺门前肆意飞舞。

那时候,我已转到离家很远的另一所完小上学。这所学校管理很严格,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要去上早校,回来吃早饭后再去上学,回家吃完午饭再去上下午的课,晚饭后还要去上晚自习,回来的时候已是满天星斗。天天沿老街走过去,又沿老街走回来,一趟又一趟,老街上坑坑洼洼的青石板路上留下了我无数的脚印。

那时候的阳光惨淡虚弱,苍白无力,老街上的人们感觉不到它的一丝温暖。

老街上空空荡荡,偶有人影掠过,也是急匆匆而去,且多半是上学的孩童。老街两旁倒常看见躺着的人,破衣烂衫,蓬头垢面,饿得蜷做一团,缩在墙角一动不动,不知是死是活。

有一回,那是冬天的一个早晨,刚下过雪,地上一片雪白。我踩着新雪去上早校。

突然,响起一阵“咚咚咚”的敲门声。那急促的敲门声中,夹杂着一个女人撕心裂肺的嘶哑的呼喊:“开门,快开门!救救他们!饿死人啦!是我杀的……”

那声音,来自前面老街路东一个大门口,门口挂着公安局的牌子。嚇人的呼叫声,在这隆冬死一般沉寂早晨的上空冲撞,惊心动魄。我急忙躲藏起来。

女人还在拼命地撞门。那女人衣衫不整,披头散发,在她偶尔回头的一霎那,我看见她满脸是血。

我心惊胆战,浑身不住地发抖。

那女人还在不住地敲门呐喊,后来就开始用头撞门。可还没撞几下就软软地倒下,嘴里仍然不断地嘶哑地呼喊着,只是声音越来越小。

我蓦然明白,不能继续呆在这里,必须马上离开。鼓足勇气,迈开沉重的双腿,踏着深雪,急忙往学校里奔去。跑过大街的时候,皑皑白雪上,瞥见有一片片扎眼的鲜红。

慌慌张张跑进学校,坐在课桌旁半天,那颗惊恐的心还在“噗噗”猛跳。

自那以后,每从老街上的那段路走过,便慌忙钻进胡同,从别处绕过去。

(七)

大萧条过去之后,各家店铺又开了张,五颜六色的商号招牌又悬挂在门前,还增添了好多新的店铺,百货商店,土产门市,自行车店,新华书店,清真羊肉馆,寂寞了好几年的老街再次热闹起来。

那时候我已入中学读书。每日上学放学,都要踏着老街上的青石板,听着商铺小伙计的叫卖声,望着满大街迎风摆动的商号招牌,从一家家店铺门前走过。

有一回,我从一家铁匠铺门前路过,叮叮当当地响声,和那火星四溅的火爆场面将我吸引过去。

一只硕大的火炉烧得正旺,通红的煤块烧烤着一块块同样通红的铁块,一个像瓦片一样的东西压着它们。一只硕大的风箱前,一个光膀子子的壮汉站着拉开架式把风箱拉得“呼呼”作响。

熊熊炉火旁边蹲着一个高大黑亮铁砧,铁砧上游动着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块,一只小锤敲下去,紧接着一只大油锤狠狠砸下来,只听“咚”的一声闷响,火星飞射,霎那间满屋生辉。小锤敲一下,大锤砸一次,火星便飞一次。小锤敲得紧,大锤砸得紧。小锤敲得轻,大锤砸得轻,小锤敲得重,大锤砸得重。小锤敲在铁块上的时候,响声沉闷。敲在铁砧上的时候,响声清脆。大锤小锤交替运作,叮当作响,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再加上风箱拉出的有节奏的呼呼声,铁匠铺里好似在演奏一部美妙的打击乐的乐曲。

持小锤的师傅光着膀子,浑身黝黑,干瘦干瘦,一身肌肉紧贴在骨头上,似乎他只有骨头,没有肌肉,活像一付骨头架子。

抡大锤的小伙子人高马大,膀大腰圆,一身疙瘩疙瘩的肌肉会让人立刻想起举重运动员。也光着膀子,腰上扎着一个围裙,黑乎乎的,布满大大小小的窟窿,脚面上拴着一块厚厚的皮革,也布满一块又一块火星烫伤疤痕。几十斤重的大油锤,拿在他手里似儿童玩具一般。小锤一响,轮得飞圆。

忽然,眼前一亮,接着便大惊。这不是我的高小同学吗?此时他也认出了我,停下手里的活儿,把锤放到地上,两手还攥着锤柄,支着油锤跟我说话。

他没毕业便回乡干活去了,为了多挣工分,便来打铁。那年他刚满十五岁。

没说几句话,干瘦老头的小锤便不耐烦地响了起来,他急忙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又轮圆了大锤。

离开那里的时候,我心里酸酸的。他却只顾不错眼珠地盯着烧得通红的铁块抡大锤,我什么时间走的,他恐怕也不知道。

此后,我从老街走过,又见到过他好几次,有时候见他正聚精会神地干活儿,有时候见他正聚精会神地吃饭。手里端着一枚大海碗,碗里是堆得高高尖尖的黄黄的小米干饭,蹲在门槛上,吃得正香。我悄悄绕到老街对面走过,再也不忍心打扰他。

(八)

繁华兴盛的日子过了没几年,老街突然莫奇妙地轰轰烈烈地热闹起来。

一群群戴红箍的学生一拨又一拨涌上街头,拳头高举过头顶,口号声响彻云天。也有单个行动的。有个学生模样戴红箍的年轻人,一个人游行,自己扛一面大旗,旗杆有茶杯那么粗,红旗飘起来,他几乎控制不住,歪歪扭扭地往前走,红旗上霍然写着四个大字:独立大队。

老头老太太也戴上红箍走上大街的时候,老街两边的墙上、电线杆上早已糊满大字报和大标语。一阵风吹过来,贴在墙上的大字报“哗哗哗”乱响,走在老街上的人们“哇哇哇”乱叫,饱经风霜的老街空前热闹乱糟。

有一天放学回家,东一脚西一脚地躲着散落在地上的大字报在老街上走。还没到家,远远看见我家门口也糊满大字报。大字报封住了大门,要进门得掀开大字报,从下面钻进去,当然还不能损坏了大字报,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大字报上写的全部是些什么,无关紧要,他们让你怎么办你便赶紧怎么办才是关键。所以,下午放学时,我家便早已搬出了老街,“滚到农村”插队落户去了。

谁知道这一“滚”,还真的“滚”出了水平,一“滚”便“滚”了是几十年。后来,我当了兵,全家又从插队落户那个村子搬回了遥远的离开多年的老家,再回老街去一趟,也便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记不清,离开老街的那一刻,是不是预想到将来会有这样的境况;记不清,走出老街的那一刻,是不是回首多看了老街几眼;更记不清,告别老街的那一刻,麻木地站在老街旁围观的人群里有没有我的那些同学和伙伴。

不过,我却记得走离老街时那沉重且迟疑的脚步,一步,两步,三步……

老街上的一幢幢墙面斑驳的老屋在向后退,光滑的坑坑洼洼的青石板路在向后退,一座座大门紧闭糊满大字报的店铺在向后退。而我,此时此刻却在向前,迈着沉重且迟疑的脚步向前,朝着一个未知的、莫名的、陌生的方向,向前,远去。

(九)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几年,我总会时常想起那条饱经沧桑、古香古色、繁华热闹的老街。夜深人静欲睡未睡之时,茶余饭后悠然闲坐之际,旅居他乡独自散步之机,它便悄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有时候,我想,或许,是我老了吧,有人不是说过吗?到了常回忆往事的时候便是老了。或许,是那条老街深深埋在心底时间太久,记忆的闸门有了缝隙,它便悄悄溜了出来;或许,是老街也在把我牵挂,冥冥之中在呼唤着我,可它记得那么长的岁月里曾经居住过那么多的每一个人吗?或许……

还是不要或许了吧。索性回老街看看吧,这么多年了,也该回去看看了。

心里这样想着,便觉浑身轻松许多,随即仰靠在老红木太师椅的靠背上。

蹲在书房墙边的落地扇不停地匀速转动着,送来阵阵舒适的凉风。

老街依然还是原来的老样子,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老街路面从古镇中间穿过,青石板老街两旁是一幢幢十分考究的青砖砌成平房、瓦房,一幢挨着一幢,摆满整条老街。个个店铺门口都高高悬挂着自己的招牌,五颜六色,摇摇摆摆,煞是好看。店铺门前是山民们卖自家山货所摆的小摊,赶集的山民熙熙攘攘,接踵擦肩,买卖人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唱歌似的灌满整条老街,热闹非凡。

一群芦花鸡摇摇摆摆地跑过来,后面还跟着几只笨笨的鸭子,青石板街面上立刻热闹起来。那是谁家的小花狗冲进了鸡群?一阵“叽叽嘎嘎”的乱叫,伴着“扑扑棱棱”翅膀急急忙忙的煽动声,便充满老街,在老街两旁的古屋之间久久回荡。

那不是学校里的那棵银杏树吗?它还活着,好好的活着,如今更是树大根深,枝繁叶茂。茂盛的枝叶掩盖不住挂在树干上的那颗大铜钟,敲响的时候,依然是那么清亮悠扬,传得老远老远,钟声带着水颤音在老街上空飘荡,绵远悠长,余音袅袅。

那不是我家住过的大杂院吗?高高的院墙,高高的门楼,高高的台阶,高高的门槛儿。门前路边靠墙还留有上马石,拴马桩呢。常跟我玩的那个叫破砖的老同学还在吗?也许也已经老了,儿女双全,在家安享天伦之乐吧。

老同学打铁的铁匠铺还在,叮叮当当地响声,和那火星四溅的火爆场面依然如旧。只是拿小锤的干瘦老人已换成膀大腰圆的老同学了。那位轮大锤的是谁呢?是老同学的孙子还是他的外孙呢?不过无论是谁,那大油锤都轮得风车似的,砸在烧得通红的铁块上“咚咚”作响。

突然,大油锤砸出的火星飞起,直奔我的眼前而来,吓得我猛然一惊,急忙睁开眼。只看见蹲在书房墙边的落地扇还在不停地匀速转动着,送来阵阵舒适的凉风。

我明白过来。动了动身子,又端坐在老红木太师椅上。

不过,我打定了主意,回老街看看。一定要去!不再困惑,不再彷徨,不再忧郁。避开这炎热的夏天,待秋高气爽之时,啊!不!不能!不能再等,收拾一下,明天就走!

2010年立夏

同类推荐
  • 我们的故事2

    我们的故事2

    以他们为那个时代的“标本”,已是茫茫40载春秋。当年的知青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们以青春和生命为代价所耕耘的土地上却永远留下了印记。作者用纪实文学的方式描绘出属于一代人的图景:他们和共和国一起经历苦难,从1968年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发表至今,一同迎来崭新的时代
  •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一直被视为纪伯伦一生的巅峰之作,自出版以来赞美始终不绝,被人誉为“小圣经”“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等。纪伯伦因此书声名大振,被世界认识、关注。此书收录了《先知》、《先知花园》、《先行者》等多部散文诗集,讨论了爱、婚姻、施予、悲欢、自由、时光、善恶、美、死亡等多个世界之源问题,承载了纪伯伦最厚重也是最成熟的思想,而散文诗中的语言优美绝伦,因此《芝加哥晚邮报》称:“真理在此,用黎巴嫩式的美、音乐和理想主义表现出来的真理。”
  •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精选了冰心所作的散文。主要内容有、笑、梦、闲情、好梦、往事(一)(节选)、往事(二)(节选)、寄小读者(1923-1926)、再寄小读者(1942-1944)、再寄小读者(1958)、山中杂记、南归、关于女人、像真理一样朴素的湖、小橘灯、忆意娜、一寸法师、樱花赞、一只木屐、尼罗河上的春天、腊八粥、我的故乡、我的童年、童年杂忆、我和玫瑰花等。
  • 哲理小语

    哲理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听钱钟书讲文学

    听钱钟书讲文学

    钱先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之处并不在于体系性的建构,而是从幽微处发端,在几千年浩瀚的文化时空中纵兴穿行,他的魅力就表现在与传统相向时那会心一笑的默契和超脱中。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冷王萌妃对对碰

    冷王萌妃对对碰

    第一次见面,她错将冷王认成现代的青梅竹马,遭冷王横眉挥开,第二次见面,她口出狂言“王爷有什么了不起”,结果看到他黑脸出现在她面前,还森森的因此记了仇,惹不起,她难道还躲不起?她玩转皇宫,游历江湖,看遍美男,吃尽美味,还顺便认了个萌娃当儿子,没想到毒舌冷王阴魂不散,总能换上各种身份第一时间找到她,还分分钟掐断她的桃花!某日她感叹:“我要去泡美男——”某王:“那你相公我也是美男,泡我就行了——”原来传闻中的冷酷无情只是假象,无耻霸道腹黑才是他真面目,老天,她能不能反悔不嫁!【本文集欢脱,狗血,无逻辑于一体,男主强大,女主抽风,萌娃搞笑】
  •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包括:奔向全面小康、唱响和谐之歌、保护绿色赣鄱、建设精神家园、弘扬文明新风。并选取了50个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式新颖活泼,内容丰富厚实,是面向青少年宣传普及党代会精神的好读本、好教材。
  • 回到过去变成猫

    回到过去变成猫

    楚华大学东家属区大院门口,门卫大叔接了个电话之后,拉开窗子朝不远处的小树林中气十足一声吼:“黑炭,你妈叫你回家吃饭!”嗖——一只黑猫从小树林那边茂密的草丛里冲射而出,朝某栋楼跑去,眨眼间便消失在楼道口。在它之后,一个个猫头接连从草丛那边冒出来。饭点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有人说,猫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整个种族都是神经病的动物,元芳你怎么看?------------------无修真,想看修真的可以点“X”了。——————新书《未来天王》已发。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这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描写了封建社会后期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小说主题恢宏,内容丰富,语言自然明快,文笔淋漓酣畅,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中讽刺艺术的高峰。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穿越好事近

    穿越好事近

    女主穿越的当夜,便成功地制造一起恶性谋杀案,将一位长相和她相似的太监秦熙砸死,女主乘夜色黑暗,四周僻静无人,毁尸灭迹。<br/>女主装模作样的做起兼职太监,与皇帝同二位侍卫大哥再三纠缠!此文是慢热文,读者请耐心!<br/>主角是欠扁的腹黑皇帝和少抽的小白女主。嬉笑怒骂,小白,温馨文!&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总经理一定要掌控人脉

    总经理一定要掌控人脉

    ”也许这并不是放诸四海皆准的信条,能成就大业者,"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的成功,一定要拥有广阔而实用的人脉。人的重要性越来越凸现。,但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显示。可以说,在当今社会,15%归功于他个人的专业知识,85%归功于他的人脉关系。在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力要素中。人脉资源的地位也越来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