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6100000020

第20章 那一群早期共产党人

还是在1921年初冬时节,陈独秀与当时中共中央宣传主任李达商议,提出了创办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的想法。办这样一所学校,既可以为党培养从事妇女运动的干部,又可以作为掩护地下活动的机构。他们的设想得到中央同意,并派李达兼任校长,具体筹办的事情由李达和他的妻子王会悟负责。

王会悟与李达是1920年下半年在渔阳里二号陈独秀家里结为夫妻的,婚事由陈独秀的妻子高君曼一手操办。沈雁冰这个比他年龄小几岁的表姑母已经不是三年前湖郡女塾里那个热情激进、有些毛躁的女学生了,孔德沚当初就是从她那里学习到不少的新名词。五四运动给王会悟的思想带来很大震动,她毅然只身离开家乡来到上海。几经周折后,在上海学联的介绍下,她进入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在会长黄兴的夫人徐宗汉那里做文秘工作。在这里,她认识了来女界联合会联系工作的李达,两人情投意合,很快热恋起来。

王会悟后来加入了由陈独秀创办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这是一个准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筹建期间,王会悟协助李达为成立大会选择安排了会场和代表住宿地。在“一大”召开时,王会悟担负了为会议警卫放哨的任务,她及时发现会场附近的异常情况,使代表们迅速安全地撤出。此后,她又出主意,想出去嘉兴南湖租一条游船的办法,保证了“一大”顺利圆满地结束。王会悟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活动中,而且成为一个办事干练的革命者。

学校很快办起来了,叫作平民女校。开始学生不多,而且都是外地的,本地学生一个也没有。全校学生只有二三十人,文化程度又参差不齐,便设了高级、初级两个班和一个工作部。王会悟、高君曼在高级班作旁听生,同时兼初级班的教员。高级班学生有王剑虹、王一知、蒋冰之等六人,要学习英语。沈雁冰受李达之托兼平民女校的英语教学工作,教王剑虹等六人。王剑虹后来与瞿秋白结婚,蒋冰之即是后来成为著名女作家的丁玲。

平民女校的教员都是尽义务的。沈雁冰每周三个晚上去教英语,陈独秀、陈望道、邵力子等人都去讲课,沈泽民从日本回国后也在那里讲过课。学校的主课是妇女运动和社会科学的一般知识。因为学生不多,学校就想办法吸收青年女工,为她们办起夜校,教她们识字读书,讲授一些资本家如何剥削工人、工人如何团结斗争的革命道理。

孔德沚那时还在爱国女校学习,但她很羡慕平民女校的学生,因为受到周围亲友的影响,她也向往参加妇女运动的工作。平民女校成立不久,孔德沚在振华女校时最要好的同学张琴秋也来到上海,进了平民女校。张琴秋在这里结识了沈译民。

1923年春季的一天,沈雁冰认识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瞿秋白。他们是在上海大学一次教务会议上见面的。瞿秋白刚刚受命担任上海大学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沈雁冰则在中文系、英文系兼职任课,讲授小说研究、希腊神话等课程。

这所上海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办的第二所学校,并不是社会上那种正规大学,而是被称作“弄堂大学”的那一种,但是它为中国革命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上海大学的开办有一点偶然性。原来这是一所叫做东南高等师范学校的私立学校,校长发财心切,打出名流、学者的招牌招揽学生。

他在报刊登出广告,宣传有多少著名学者在校任教,如陈望道、邵力子、陈独秀等。于是,全国各地的许多学子慕名而来,而且都是思想倾向进步的青年。开学上课后却不见广告上的那些名人授课,学生们知道上当受骗了,就团结起来与校方斗争,索要回已交的学费,并且赶走了校长。

学生们原本就是仰慕陈独秀等具有革命思想的名人而来,其中亦有与中国共产党有联系的进步青年,于是,他们派代表找到共产党人,要求中共接办这所学校。中共中央经过认真考虑,认为还是以国民党名义出面办学,有利于这所学校的发展,从各方筹款也方便,就让学生们派代表去请国民党中著名的人物于右任出面。

1922年,更名为上海大学的这所学校在闸北青云路青云里开办了。于右任担任校长,但只是挂名,实际办事、教学的教职人员全靠共产党人。学校设有社会学、中国文学、英国文学、俄国文学四个系,著名共产党人邓中夏担任管理学校行政事务的总务长。

沈雁冰虽然是第一次见到瞿秋白,但早就对他留有深刻的印象。

瞿秋白与郑振铎五四时期曾在北京一起办过一个周刊,郑振铎多次谈起瞿秋白的才气,文笔过人。瞿秋白以《晨报》记者身份在十月革命后的苏联考察时写成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两部书稿,都是作为“文学研究会丛书”出版发行的。从这两本书中,沈雁冰不但对十月革命以后的俄罗斯有了更真切的了解,而且非常欣赏作者风趣幽默的文笔和善于描写的手法。他记得书稿是由陈独秀力荐来的,那时瞿秋白尚未回国。陈独秀称赞瞿秋白的文章是“贾生才调更无伦,文笔、风格都有过人之处”。沈雁冰则从两部书稿的书名恰是一副巧妙的对联,想象到瞿秋白一定是有一种文人风流潇洒的气质。可惜商务印书馆不喜欢“饿乡纪程”四个字,将书名改为《新俄国游记》,平淡乏味,落了俗套。

在校务会议上的这次见面,使沈雁冰得以结识这位心仪已久的朋友。而瞿秋白对沈雁冰也毫不陌生,早就知道他为新文学的成长所付出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从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战斗在领导革命文学运动的第一线。

瞿秋白的确文如其人,是个风趣幽默、性情洒脱的人,与沈雁冰的严谨、不苟言笑有很大不同。这一年秋天,两个人的好友郑振铎新婚大喜,新娘是高梦旦的小女儿高君箴。郑振铎决定举行一个新式婚礼。可直到婚礼的前一天,郑振铎才发现他母亲没有现成的图章。

按照当时流行的文明结婚的仪式,结婚证书上必须盖有双方家长、介绍人、新郎新娘的图章。他立刻写了一封信,找人送到瞿秋白处,请秋白为他代刻一章。不料,送信人带回瞿秋白的一封信,信上手写了一张“秋白篆刻润格”:“石章每字二元,七日取件;如属急需,限日取件,润格加倍;边款不计字数,概收二元。牙章、晶章、铜章、银章另议。”郑振铎知道秋白素喜幽默,不是真的索要刻章的润格,恐怕是手头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刻章,便又转求沈雁冰代刻一枚。他知道沈雁冰也会篆刻,只是不及瞿秋白的技艺高。

沈雁冰连夜赶刻了一枚印章,第二天上午赶到郑振铎寓所,亲手交到郑振铎手里。过了一会儿,瞿秋白差人送来一封大红纸包,上书“贺仪五十元”几个字。郑振铎遣走送包的人,口中正说着:“朋友之间,何必送这样重的礼!”沈雁冰已经替他把红纸包打开了,只见三枚印章:一枚是为郑振铎母亲刻的,另外两枚是郑振铎和高君箴的。新郎、新娘的两枚印章可以合为一对,上面分别刻着边款“长”“乐”二字。这真是寓意双关:郑、高两家都是福建省长乐县人,两个长乐人合为一家;新婚夫妻长乐,表示白头偕老的吉祥祝福。瞿秋白可谓奇思妙想。还不止于此。沈雁冰悉心在那里计算了一下:润格加倍,边款两元,恰好是50元整。秋白幽的这一默,实在出人意外。他与郑振铎忍不住捧腹大笑。自知篆刻水平不如秋白,沈雁冰让郑振铎将他刻的那枚印章收起,改用秋白刻的盖在结婚证书上。郑振铎、高君箴原不打算用章,只签字,见两枚印章刻得有趣,也用了秋白刻的章。

下午举行结婚仪式,瞿秋白赶来贺喜。郑振铎请他讲话,他也不推辞,但不说那些这样婚庆场合下人们常说起的祝福语、吉祥话,独出心裁,用了《红楼梦》上一回“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作题目,对着出席仪式的男女宾客,大讲一通男女恋爱要自由,妇女要争得解放的话。他讲话的语言亦庄亦谐,满堂宾客中,有人听得瞠目结舌,有人听后鼓掌欢呼。

沈雁冰、瞿秋白这些共产党人在上海大学任教,并不为养家糊口,而是将其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所以教课非常认真。沈雁冰所教学生中,丁玲、施蜇存、戴望舒等后来成为著名作家。沈雁冰在中文系、英文系任课的课时虽然不多,但后来他撰写出版的《西洋文学通论》、《小说研究ABC》、《神话研究》等著作,就是以此时教学中的研究、积累为基础成书的,足见其讲授的课程的份量和他为此花费的心血。

丁玲是在平民女校停办之后进入上海大学的。她后来回忆听沈雁冰讲课的感受时说:“我喜欢沈雁冰先生讲的《奥德赛》、《伊里亚特》这些远古的、异族的极为离奇又极为美丽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产生过许多幻想”。“我还读过沈先生《小说月报》上翻译的欧洲小说。他那时给我的印象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但是不会接近学生。他从不讲课外的闲话,也不询问学生的功课,所以我们以为不打扰他最好。早在平民学校教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的英译本时他也是这样。”丁玲走上文学道路受到沈雁冰很大影响,从她的回忆中也可以一见沈雁冰的性格特征。

1923年7月,中共中央将建党以后成立的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改组为兼管江浙两省党务的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沈雁冰当选为五位执行委员之一,邓中夏任委员长,沈雁冰为国民运动委员。当时上海的党员分为四个小组,沈雁冰、张国焘、沈泽民、刘仁静等人在商务印书馆那一组(第二组)。这时,国共两党开始实现合作,在中央指示下,上海地方兼区执委会决定设立国民运动委员会,负责上海及江浙地区与国民党合作,发动社会上各个阶层的进步力量参加革命的工作,沈雁冰兼任委员长,林伯渠、张太雷、张国焘等八人为委员。

因为担负了这些党的工作,沈雁冰更忙了,有时甚至天天得开会,用他的话说,过去是白天搞文学,晚上搞政治,现在却连白天都要搞政治了。

同类推荐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自幼父母双亡,沦为乞儿。为了出人头地投靠青帮头目黄金荣;献媚于黄金荣的大老婆桂生姐;镇压工人武装,杀害共产党人取宠于反动势力;上攀“天子”蒋介石;中靠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下用青帮、“恒社”等帮会社团组织……一步步登上了民国年间名噪一时的“教父”宝座……本书除了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杜月笙用刀枪、鸦片、赌器、官印、女人、金钱,凭借黑道势力发迹于十里洋场的过程;同时又客观的记叙了杜月笙在抗战时期不惧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坚持支援国共抗日、并清剿汉奸特务的业绩;描叙了他对蒋介石攀附、希翼、失望、离心的四个阶段;刻画了他从“教父”宝座上跌下来,客死在香港的结局。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家

    希腊文学大家,古罗马文学大家,意大利古代文学大家,英国古代文学大家,法国古代文学大家等世界古代文学大家。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胡适新论

    胡适新论

    本书是作者1987年至1995年间胡适研究的相关成果。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从《新青年》的思想及“新青年”群体的分歧乃至分裂,到胡适本人的思想及其与各界的关联,如胡适的文化观与价值观,他在国语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他在抗战前及抗战期间的思想与活动,他与蔡元培、陈独秀、梅光迪的关系及其思想、学术与政治态度的比较,等等。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一文,批评某些人以所谓“全盘反传统”来否定新文化运动是不实之词,反响很大,纠正了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阶段的认识偏差。作者认为:对胡适的认识的改变和深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反映出开放社会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5)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为爱而来

    为爱而来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和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虽然是孩子的养父,但是朱邦月却奉献了连生父都不能给予的疼爱。本书是朱邦月的二儿子朱邵华以父亲的口吻写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几十年来遭遇的辛酸,屈辱,委屈以及磨难,但是,在这样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下,他们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共伴今生。在当今社会下,这本作品极富教育意义,它能给人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面对苦难,永不言弃的力量。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爱无须解释

    爱无须解释

    她一直把他当作哥们一样,开心时可能会把他遗忘掉,但在她失意、伤心时,却会借他的肩膀来靠,也不知为什么,每一次只要靠在他的肩膀上,她会有种莫名的安心。直到后来,当她发现原来自己一直爱的人是他时,他的身边已经有一个女孩子了…不知从何时起,他一直默默地爱着她,甚至不想给她造成负担,他都没有把他的爱意表现出来,看着她一次次的跟别人恋爱,可是这样默默地爱真的让他感觉有些累了,让他有些想放弃,却偏偏管不住他的心,依然爱着她,何时他的心才会被她发现呢…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神级上门女婿

    神级上门女婿

    新书《奶爸的科技武道馆》已发,欢迎收藏阅读!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修命者,堪破命数,超脱生死,诡秘至极。修运者,建立运朝,收集天下气运。修风水者,沟通阴阳两界,聚合天地之势。修阴德者,创立道门圣地,积攒无量功德。修读书者,调用文道法则,琴棋书画,各显神通。这是一个主角在修行者世界里摸爬滚打,偶尔吃吃软饭,过过打情骂俏日子的故事。严正通告: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算我抄你。本书Q群:593131841VIP群(需5000粉丝值):279426223
  •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两个家族世代为仇,但双方的儿女罗密欧与朱丽叶却一见钟情。迫于家族之间的仇杀,两人秘密举行了婚礼。后罗密欧因替友复仇刺死了朱丽叶的表哥而被放逐,朱丽叶也面临被逼婚的窘境,服安眠药装死。罗密欧赶回,不明真相,自杀殉情。朱丽叶苏醒以后,见爱人已死,也在悲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妩媚则天

    妩媚则天

    本书写武则天从幼年到入宫一步一步成为昭仪的故事。全书以第一人称抒写,缠绵悱恻。内容大多真实,但也有不少虚构。更有穿越的元素在内——武则天的母亲风明就是穿越的人物。情节跌宕起伏,注重心理刻画,深刻剖析了古代一个原本天真纯洁的女子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大数据在中国

    大数据在中国

    也许是迄今为止最易懂、最实用的大数据类图书!因为,除了本书,再也没有另外一本书让你如此接近中国大数据时代的现在与未来!本书中用最精简的文字、最详实的案例分析了大数据的特点、原理以及在当下中国各个领域的运用。同时给我们企业与个人提供了新的参考——大数据时代将对中国企业转型提供哪些支持?我们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如何将“大数据思维”转化运用到管理、营销以及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我们个人又该如何搭上“大数据”的快车实现商业价值与个人理想?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