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6100000019

第19章 文阵之中战事酣

“钟英小姐”的称谓只是一个偶然的巧合,但沈雁冰在这一时期对于政治活动和文学活动的热情和投入,简直称得上是“以身相许”。白天搞文学,晚上夜深人静了搞政治活动,根本无暇顾及妻子、儿女。这期间他和孔德沚已经有了一儿一女,家中事务全仗着母亲料理。

从主编《小说月报》起,沈雁冰的文学活动差不多就是围绕着几场文学论战展开的。

这几场文学论战都是以文学研究会为一方,沈雁冰总是论战中的“主攻手”。

第一场论战是在文学研究会与“鸳鸯蝴蝶”派之间展开的,沈雁冰又将它称为“礼拜六”派,这是以“鸳鸯蝴蝶”派最早的一个刊物《礼拜六》命名的。

自从沈雁冰主持《小说月报》全面革新以后,“鸳鸯蝴蝶”们失去了这个重要的领地,他们对沈雁冰、《小说月报》、文学研究会的攻击就没有停止过。沈雁冰在《小说月报》第13卷第7号上发表了《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一文,算是对“鸳鸯蝴蝶”们一年多攻击的答复。由于他在这篇文章中批判了“鸳鸯蝴蝶”派“浅薄的慈善主义”嘴脸和“封建思想”的“各色各样的翻版”的本质,而且不作谩骂和人身攻击,只作义正辞严的分析批判,所以引起了“鸳鸯蝴蝶”派小说读者们的注意和深思。这当然令“鸳鸯蝴蝶”们更加恨之入骨,除了骂声不断,还向商务印书馆施加压力。

第二场论战是在两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之间发生的一场遭遇战。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学史上最早成立的两个文学社团,也是新文学史上最重要、影响最为广泛深刻的两个文学社团。

就在沈雁冰、郑振铎他们在《小说月报》上刊出文学研究会成立宣言、简章的同时,一批在日本留学的文学青年也在酝酿着成立一个文学社团——创造社。他们是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田寿昌等人。这两个几乎同时成立的新文学社团,却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大相径庭的文学追求和美学理想,并且立即诉诸一场难解难分的文字大战。

创造社一班文学青年都是正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他们所学大多并非文学,郭沫若学医,郁达夫攻经济,成仿吾入工科,张资平读矿业……但是他们都对文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且立志要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创造真正的新文学作品。这从他们为社团所起的名字即可看出。

不过,他们大多尚未步入文坛,或者至多只能算初入文坛。或许是年轻气盛,或许是看到文学研究会一批已经叱咤新文坛的作家心中有所不服,于是,在创造社创办的第一个刊物《创造季刊》的创刊号上,便刊出了沈雁冰、郑振铎以为是攻击他们的文字。

郁达夫在《艺文私见》一文里宣称:“文艺是天才的创造物,不可以规矩来测量的”,时下的中国却是“新旧文艺闹作了一团,鬼怪横行”。他无情地讥讽“现在那些在新闻杂志上主持文艺的”,是些“假批评家”,只有把他们驱赶到“清水粪坑里去和蛆虫争食物去”。“那些被他们压下的天才”,才能“从地狱里升到子午白羊宫里去”。

在一篇题为《海外归鸿》的信中,郭沫若也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国的批评家——或许可以说是没有——也太无聊,党同伐异的劣等精神,和卑陋的政客者流不相上下,是自家人的做作译品,或出版物,总是极力捧场,简直视文艺批评为广告用具;团体外的作品或与他们偏颇的先入之见不相契合的作品,便一概加以冷遇而不理。他们爱以死板的主义规范活体的人心,甚么自然主义啦,甚么人道主义啦,要拿一种主义来整齐天下的作家,简直可以说是狂妄了。”

沈雁冰、郑振铎看到这两篇文章,认为是针对他们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极为愤愤不平。他们觉得一年来努力提倡新文学,大力推介进步的外国文学作品,坚决反对“鸳鸯蝴蝶”派的低俗倾向,却被创造社扣上“党同伐异”、“压制天才”的罪名,委实是不能接受,也不能容忍的,于是“愤”起反击。

沈雁冰在《文学旬刊》中发表了《“创造”给我的印象》,针锋相对地反驳郭沫若、郁达夫。在文章的结尾,不无刻薄地写道:“我极表同情于创造社诸君,所以更望他们努力!更望把天才两字写出在纸上,不要挂在嘴上。”一场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就此以笔墨铺排在双方的刊物上。论战的话题,从创作批评到文学理论,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价值判定到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介绍。它们涉及了文艺的本质、艺术功利观、文学创作与现实人生的关系、文学批评的标准等许多方面的问题。

双方都是写文章的好手,又都年轻气盛,双方也都有自己的刊物。于是,这些刊物变成了阵地,一篇篇文章就成了短兵相接的拉锯战。你一个回合,我一个回合,常常语露“杀机”,直斗得“昏天黑地”,最后沈雁冰、郑振铎以他们两人名义,在《文学》周报上借一篇给郭沫若来信的答复,挂起“免战牌”,创造社也“鸣金收兵”。

一场持续三年的文学论争才算结束。

一场新文学阵营内的遭遇战,发展为一场文学论争的持久战,其中固然不乏宗派倾向、小团体主义在作祟,也夹杂了许多意气用事、个人攻击、揭人之疤、护己之短的弊病;但究其实质,这是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所代表的两种不同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交锋。它是处于开放态势的五四新文学在接受西方近现代各种文艺思潮的影响,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五四新文学各种文学思潮、创作流派时必然要发生的一个文学现象。

在与创造社激战正酣之时,沈雁冰和文学研究会又对“学衡派”展开了第三场论战。“学衡派”以《学衡杂志》得名,它是南京东南大学的几个教授——胡先骕、梅光迪、吴宓等人组成的。

这几个教授都是穿西服的留学生出身,但提倡复古主义,给所谓“国粹”披上一件洋装,用以攻击新文化运动。鲁迅先生首先对“学衡派”展开反击。沈雁冰和文学研究会同人也积极参加了这场论战。

不过,“学衡派”的复古主义本质不堪一击,所以很快就在新文化思潮的冲击下彻底垮台了。

也就是在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这两个在新文学“一条路上走的”青年们正相互交战的时候,商务印书馆内的保守势力蠢蠢欲动了。他们的目标是沈雁冰。

事情还得往前说到1921年夏季的时候,身为编译所所长的高梦旦因为自己不懂外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大潮中,益发感到主持商务编译所的事务力不从心,因为编译所内留学归来、术有专攻、通晓多种外文的人才大有人在。高梦旦征得张元济同意,亲自到北京请有留洋资历、博士头衔,在新文化运动中曾颇有风头的胡适来当这个所长。当然,胡适这时已经是北大教授中保守势力的领军人物了。胡适南下上海,在商务考察了一个多月,却推卸不干,推荐了他当年的英文老师王云五代替自己。

王云五其实没有什么学问,只是一个官僚、市侩式的小人。但他的保守倾向很得商务印书馆内守旧势力的青睐,1922年初,他被任命编译所所长。

王云五上任不久,就以沈雁冰在与“鸳鸯蝴蝶”派论战中写的文章点了《礼拜六》杂志的名,《礼拜六》将要提起诉讼为由,要求沈雁冰在《小说月报》上写文表示道歉。沈雁冰断然拒绝,并且声言要把这件事(与“鸳鸯蝴蝶”派论战)的原原本本在《新青年》杂志和上海、北京四大报刊的副刊上公布出来,看《礼拜六》还打不打官司。王云五怕事情闹大了不好收场,只得作罢。但他不死心,改明压为暗打,悄悄对《小说月报》发排的稿子实行检查。沈雁冰很快发觉了这个做法,正式向王云五提出抗议。他说当初商务请他接手主编《小说月报》,他是有条件的,即馆方不得干预编辑方针。既然馆方违约,只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一是取消内部检查,二是他辞职。王云五当然巴不得沈雁冰辞职,但又怕他离开商务另办杂志,所以馆方研究后同意沈雁冰辞职,但坚决挽留他继续在编译所工作,并给予做事的充分自由,一切由他自己提出。

沈雁冰这时其实已经很想离开商务印书馆了,因为馆内整个的文化氛围与他热情从事的新文化活动和政治活动格格不入。但是,陈独秀得知此事后,坚持要他留在编译所。陈独秀考虑的是,沈雁冰目前的工作身份最适合担任中央联络员。若是他离开商务,中央需另找联络员,但暂时又没有合适的人选。

这样,沈雁冰同意了商务馆方的安排,只做图书编辑工作,编辑什么书,由他自己考虑。《小说月报》的主编,从第14卷,也就是下一年的1月起由郑振铎接任。商务印书馆安排郑振铎接任《小说月报》主编,是想向外界表示,主编虽然换了,办刊宗旨不变。他们毕竟还要识时务,不能背离新文学发展壮大的历史趋势。

同类推荐
  • 居里夫人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居里夫人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玛丽·居里原籍波兰,后加入法国国籍,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研究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她也因此被称作“镭的母亲”。
  •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精选了贝多芬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蒙古族英雄史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必须靠自己闯出一条血路,如果你不满现状,希望以新形象更上一层楼,那这些自白绝对有助于你登上成功阶梯。 艾伦·纽哈斯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他把加内特公司发展为美国最大的报业公司,如果你出身贫寒,并创办了全美销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 迄今为止,他已出版了《美国各地有话直说》《权力剪影》《真正的一个国家》《世界之窗》《近距离看世界首脑》《差不多一个世界》等作品。目前,他正在写一本新书,讲述人生中“难堪的年代”,该书将为他的第8本著作
  • 莫言:诺奖的荣幸

    莫言:诺奖的荣幸

    本书是国内唯一部零距离、长时间,及时而又深度解读莫言的权威读本。莫序,道出了他们同窗同道之间的深情厚谊;朱文,更见证了莫言从北京魏公村走向斯德哥尔摩红地毯的神奇道路。附录中朱寒汛的万字散文《小鼠侃象》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80后”文学青年对莫言的别样观察,前后呼应,形成了父子两代研读莫言的独特景观。代后记,全面真实地回顾了近30年前,莫言与朱向前们追逐文学梦想的小环境和大背景。
热门推荐
  • 弑情

    弑情

    一朝穿越,失去所有记忆,穿越后,在家人的照顾下,感觉到亲情的温暖,这来之不易的温暖,却被自己亲手毁灭!“珩,这个女人是谁?”狼狈的出现在王府,四周质疑声也不去理会。只是直视着当初说要对自己一生一世的人。“兮儿,你还不觉悟吗?芡挽才是我心爱之人。”端齐珩环抱这新婚妻子丞相之女全芡挽,看着面前质问的人满脸戏谑。镇远将军独女,元若兮,受尽宠爱,又和当今手握重权的珩王爷情投意合。人人称羡的命运在一夕之间全部破灭。大婚之日,将军府上突然出现的禁军,一道就地处斩的旨意,那大红的绸缎染上的都是血,更显妖艳,家人牺牲性命换来自己的逃脱,但这一切才只是开始...本该是自己的婚礼,而现在却变成破坏他人美满婚姻的坏人。将军府被灭门,亲人一个一个在自己眼前被杀,心爱之人迎娶她人。原来所有的柔情都是假象...而身上的这身红衣更显得是讽刺,那是用自己亲人鲜血染成的,多可笑啊?!一切都是眼前这个人造成的...都是他...都是他!!!是他让自己家破人亡...是他让自己变的这么不幸!!!“端齐珩,今日我元若兮所承受的一分痛,他日定要你千倍万倍来偿还,你我情份犹如此玉——恩断情绝!”★★★再见面时,她早已是封妃大典上的主角,皇帝的宠妃——凌玥侧脸,勾唇,她笑得风淡云清。看见一脸僵硬的端齐珩,好心开口询问,“王弟,一切安好?天下负我,我亡天下,情若阻我,我必弑情!!!*****************************************************喜欢就=【收藏】+【票票】+【留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最受感动的励志成才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励志成才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聪明人会从中吸取经验,让个人的人生折射出许多人命运的华彩,从而使生命在有限的时间无限延展。快乐成长让你的内心充满温暖,就像一颗魔力药丸,让你心中时刻充满欢乐,像一把万能钥匙,为你开启任何艰难的关卡大门。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命运。
  • 学会走商路

    学会走商路

    本书《学会走商路》,说到底也是念生意经的学问。书中再现了古今中外大大小小的商家和各有千秋的奇招。以精湛的故事,列举并评析了商人在创业、经营、招揽人才、搜集情报、新产品开发、销售、广告、公关等不同战场上的决胜过程,俾使今天的经商者在对“前度刘郎”们的经验有所参照和参悟。从而运用商战的技巧,在攻与防、进与退、新与旧、苦与乐、胜与败、兴与亡等方面,得心应手地趋吉避凶。历史上的商人千千万万,限于“商家典要”之故,仅精选出些许学习之楷模。
  • 销售为王:成交才是硬道理

    销售为王:成交才是硬道理

    是众多优秀销售员的智慧结晶,会教你如何将自己培养成一个成功的销售员,让自己在销售中尽可能地保证成交。《销售为王:成交才是硬道理》依照销售的顺序,为读者传授了各个环节的秘诀,并辅以丰富实例、名言警句和生动比喻,将哲理寓于文学之中,使读者读来轻松。
  • 灵变之传说

    灵变之传说

    校园里一座被废弃的宿舍楼接连发生连环命案,死状惨不忍睹!血性手段,不寒而栗!是人为,还是厉鬼所致?细细的品读本文会将你一步一步的带进恐惧中,准备好了么?窒息般的惊秫正在占据着你的神经!
  • 古龙文集:风铃中的刀声

    古龙文集:风铃中的刀声

    花错向着白色的小屋里的爱人狂奔而来,可是还未奔到身子便已断开成两截倒地死去,鲜血染红沙地。屋子里面的花景因梦经历从激动到狂喜到恐怖到绝望的心情……
  •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对于没有掌握成功方法的人来说,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人有无限的潜能,如果能开发并利用它,就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朋友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带上希望上路,创造我们的传奇人生吧!
  •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

    本书作者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文学大师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风风雨雨,有起有伏、有悲有喜。内容主要涉及:杨绛先生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以及她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从而描摹出一位博学、睿智、宽容、淡定、从容、坚强和韧性的奇女子。此外,杨绛先生对抗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的态度,堪称生命的正能量。翻开《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你将看到一串串精彩的故事,经受一次次精神的洗礼。
  • 官商大鳄:桑弘羊

    官商大鳄:桑弘羊

    桑弘羊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著名的理财家。他出身于洛阳一个商人家庭,13岁时就受汉武帝赏识,提拔为侍中,后做到大司农。池先后协助汉武帝处理政务几十年,从财政经济等具体措施和理论上支持并捍卫了汉武帝的政治主张。汉武帝时桑弘羊是参与改革政策制定、执行和实施的重要人物之一。汉昭帝时他做了八年的御史大夫。是一位杰出的理财专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官商大鳄:桑弘羊》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官商大鳄桑弘羊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