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3900000009

第9章 禅修静坐的姿式和调身运动(1)

(第一节 禅修静坐的一般姿式)

心意和身体相互影响而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静坐的姿式是否正确非常重要。据笔者所闻视,现在静坐者动辄就讲双盘腿,这对从未修持者,未必合理,甚至因此而有许多欲尝试的学习者生畏而止。

在我国古代,未用高桌高椅时,人都席地双脚跪下,两脚的大拇指上下交叠,将臀部坐落在两脚跟上。据说秦始皇派徐福东渡扶桑觅不死药,徐福在日本定居下来,迄今的日本人在室内仍以此坐姿为正式坐姿,故称为“日本坐”。以后高椅高桌的出现,我国人民已经离席地而坐于与膝同高的椅子和凳子上,两脚平放于地,两小腿垂直,两膝之间约一拳距离,仅臂部坐实,背不依造任何物体,大腿宜悬空与小腿成一直角,这种坐姿被称之为“正襟危坐”,古之儒者多用此坐法闭目养神。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模仿菩萨八相成道的由兜率天下降人间的坐姿,在脚如跏式,曲向内,脚跟置于会阴前,右脚垂立,曲膝置于右胸侧,左右两手平覆分置于左右膝,甚为如意自在,故称为“如意自在坐”。另外还有“天神坐”,左脚坐如半伽式,曲向内置于身前,右脚向外曲,置于身后侧。这也是一种席地的坐法,迄今南传上座部佛教徒仍用此坐姿作为静坐的初步坐姿。更方便者乃交脚的坐姿,将两脚置于地,向内向后收,使两脚掌向上,置于两小腿乃至大腿之下,还有打马叉也行。这些坐姿都适合于初学静坐的行者选择。

两千多年来,经过禅修静坐者认定而遵照执行,可以达到禅修静坐目的,培养慎定、清晰心意的标准姿式如下:

一、脚

如果能力允许,可以双盘跏趺坐,就采用此种坐姿,即盘腿脚底朝天,右脚放在左边的大腿上,左脚放在右边的大腿上。这种姿式也被称为“金莲花式”。再者就是单盘跏趺坐,即盘腿,左脚盘在右腿底下,贴着地,右脚盘在左脚大腿上。另外,还有一只脚都不放到腿上去的更简单坐法,盘着双腿,两只脚都贴在地上,就是前面所说的马叉式。

不管采用什么姿式,要用一个不太软的垫子放在臂下,这样能使脊椎骨保持挺直,又可以避免脚部麻木。如果任何坐姿都觉得不舒适,那就坐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靠背软微斜一点便可以,一定要坐得舒适,这是很重要的。

二、手和臂

双手轻叠,放在大腿上,置于脐下二寸左右的地方,右手在左手上面,手心向上,两只手的手指,上下平衡相对。手要微微弯曲,两大指拇要互相接触,形成一个三角形。

手臂和肩膀要放松,双臂不要紧贴身体,应该有三至四寸的间距,能使空气流通,从而能避免睡意,对治昏沉。

三、背

背应该挺直,但要松驰而不机械,微微朝天,这样能使脊椎骨保持像叠铜钱那样的挺直。这种姿式初习时较难,但慢慢地会觉得有一股活力在脊椎骨上畅流。当呆滞感完全消失,就会体觉到舒适而不想下坐。

四、眼

应该轻微的张开,有少量的光线进入,眼睑下垂,望着两手大指拇。但初习者往往觉得闭上眼睛,精神能比较集中,这也是可以的。但闭上双眼易落昏沉,引起睡意、梦幻和呆滞。

五、颚

颚要保持松弛,上排牙齿不可以贴着下排牙齿,应该有少许空隙,口也应该放松,双唇轻轻的贴着。

六、舌

舌尖应该触着上颚,以减少唾液的分泌,就不会接二连三的吞唾液,吞唾液的次数太多,会妨碍集中力。

七、头

头应轻微向前,不要抬得太高或太低,适中的头部位置可以对治昏沉,防止梦幻和睡意。

以上被称为静坐的“七要”,纵然初习者未能一下就达到标准,但每天上座之后,先用几分钟的时间来练习,日久就会成自然,也就能体验到它的益处。

(第二节 七支坐法)

一般静坐姿式的“七要”,是从“七支坐法”中简明厄要地总结出来的。据传说,古时候的“仙人”经过无数的困难,修道不成,后来在雪山深处发现一群猴子,正在进行禅修,仙人便模仿猴子的坐姿修成了道。故事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们,轻举妄动的猴子,也能禅修静坐,何况人类。仙人模仿猴子的坐姿流传下来,便是“七支坐法”。

七支坐法是将坐姿和修习止观相结合,藏传佛教将其定为密法的预备先修法,凡在座上的修持都离不开七支坐法,故贡噶活佛开示说:

“加行者,正行之基也,基础不固,不啻于坚冰上建筑楼台,无论如何庄严,一旦日出冰消,终归倾倒,行者亦然;……故宜先修加行,安奠基法,辛勿轻忽。且加行为求身、口、意三寂……以身为要,易得加被故,应如大日如来七支坐法。”

由此可见七支坐法在藏密修行者中的地位。现将“七支坐法”的要点介绍如下:

一、跏趺坐:盘双腿,足心向上。但因人的体质年龄不同,亦可以单盘,左足压右足。为令下气,或名下出气(主小便,以“地大”为体,黄色,住于脐下三脉会合处略下的海螺脉部位)易入中脉。除疑烦恼,修忿怒母,暖相易生,不为诸障所损,令地气入中脉。

二、等持印置脐下:等持印即禅定印,两手悉展五指,左掌叠于右掌之下,呈思维之相,故称之为“禅定印”。结印置于脐下,为令平住气(即命门相火,主消化。以“风大”为体,深绿色,住于心轮的前方)易于中脉,除嗔烦恼,令火炽盛,可解七万二千脉结,修忿怒母,易得安乐,令风气或水气,易入中脉。

三、脊直肩张:为令遍行气(主行、住、坐、卧一切动作,以“水大”为体,白色,住于心轮左方,遍体全身)易入中脉,除痴烦恼,可除修气之病,令地气入中脉。

四、领压喉结:为令上行气(出入息、饮食、思维及声音宏亮,以“火大”为体,红色,住于喉部)易入中脉,除贪烦恼。令两颈动脉缓引,心忿易停,妄念就能熄灭,令火气入中脉。

五、舌抵上颚,适宜视量:为令命根气息(以“空大”为体,蓝色,住于脐下四指三脉会合之处)入中脉,断出慢烦恼,观想易明,令风气收入中脉。识依眼转,因为眼根较其他根(耳、鼻、舌等器官)易动,特别注重适宜视量两旁之幅约二尺左右,前视鼻端四指,向下斜为度。

六、口吐浊气,禁语。

七、心于过去不追(忆),未来不引(想),对眼前境不起分别,不念一切。

七支中前五支称为身支,后二支称为心支。如果身体有缺陷,无法做到这些姿式(特别是第一支)也不要强硬去做,可以采用较为适合自己的坐式。笔者即是垂足坐于椅凳及蒲团之上,两腿下垂,二足踏地或二足交叉足尖点地,效果亦较显著。

五气之中最重要的是命根气。命根气是生命之气,有持续寿命之功用,人之死亡是命根气断的缘故。中医学上谓命根气住顶;佛教的典籍中谓住于脊中,上通于顶,或住于心,或住中脉者种种不同的说法。我在实践过程中,和很多有经验的禅修静坐者探讨,则多数认为中脉即命根,命根即中脉。中脉清净为所依,命根为能依,命根相续为所依,其余气为能依;命根为色蕴,中脉如大日;命根如妄念。中脉如本觉。上行气居身体的上半部,有使流泪、脸部红涨的功能;平住气能够消化食物;遍行气遍布全身;下行气居身体的下半部。当诸气从命根流换时,能量精力也就消失。因此。要防止气的流失,使其能保住。“七支坐法”就是为了保存人体内五气,逐渐能开发出持久的定,依定而增进智慧,显发真理,这在佛教中被称之为悟达自心的本性,开悟成佛。当然,增长定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能使心不散乱,观想吸入的气从鼻孔进入,一直深入到肚脐,然后自然地呼出,观想气体以一种光的形式,以鼻孔出去,这样的观想就可以除去昏沉和掉举。

七支坐法所产生的效能,是使行者身、口(语)、意得安稳和控制四忆念。首先是身安稳,出现无分别智。无分别智是离却虚妄而与真理冥合的智慧。七支坐法将空中的五种气摄于中脉,让人体消化。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感觉等机能控制的灵息(佛教密教是在地、水、火、风四大之外,加入空大。所谓空大即空中之灵息,灵息即气),亦入中脉。中脉是人体灵力的运输要道,在脊骨的中轴线上,下起会阴(海底)、闭口;上达到顶梵门、开口。灵息入中脉,全身机能得到调整,消除各种烦恼,妄念从而得到减少,进入宁静之境,身得安稳。故贡噶佛爷开示说:“五气悉为不净业气,能令齐入中脉,即成无分别智,一切业气,凡三万一千六百,身依七支坐法,如宝库之门,已得固锁,盗不能侵,盖身仪合法,则拙火易起,甘露易生,自能引发无上大乐。其由业气引动之妄念,不劳对冶之力。所得无分别定。……以身调则脉调,脉调则气调,气调则心调,心调则气不外散,易于专一而注。其他利益如调和四大祛病延年。消除风疾,健康身体,气与脉通,力量增大,向之不胜,今亦能矣。”此外,身安稳尚有五个要点:

1.身直如矢,腹不现纹,中脉直左右二脉之气易入其中,各脉亦因以舒,结亦因以解。

2.喉曲如钩,两颈之脉如鱼腮,开合不停,以此引伸无限分别,曲则能塞脉道,俾妄念减少,本生智易生。

3.腿夹如织,身稳不为一切魔鬼、罗刹所扰。佛陀成道时,据说就依此坐。

4.修带系身,如式缠绕,松紧合度,长短适宜,能令七支坐法,身得其正。

5.坐以绒毡(绒或羊绒制成之球),用适体棉心绒毡,坐抵肛门,俾使下出气不散,趋入中脉,速生暖乐相。

以身不直,易落昏沉、掉举,初习七支坐法时,不要坐得太久,时间宜短,次数宜多,一个小时约修三次为度,以后逐渐增多。

第二是口安稳。口安稳实际泛指五官,对五官引起之印象,不说是,亦不说非,说是说非,即落两边而非中道,只有中道观才能心不动,脱离想念,进入禅定的状态。这种状态最为安静而非昏沉,犹如婴儿之睡眠,而证取先天之俱生境。就可以修高层次的禅修功夫,如大手印、大圆满和参活头等。要达到口安稳,按“九节佛风”之呼吸方法,在寂静中吐故呐新,吐出浊气。

第三是意安稳。行者在禅修静坐中,应不想过去、未来,亦不想自己在禅修静坐,如此不执于禅定,方能入定。否则,必不能入定。

禅定中所执空有观,应是非空非有,真空妙有,有无双照,妙契中道。古德有“不禅定”的教诲,所谓“不禅定”并非不进行禅修静坐,而是指禅定中切不可想自己正在禅修静坐的意思,要求心一处,即心不外驰。心不外驰含有身、口、意三者充分清静之意。

第四是四忆念。即控制于身,控制感官,控制于意和不断守护此三者之门户。龙树菩萨说:“大王当知四忆念,诸佛菩萨不二道,时时坚固守护此,修持就会不失败。”

七支坐法是禅修静坐调身和调心的最佳坐法,练习纯熟,就等于高层建筑的基础打得特别牢固了。

(第三节 头部运动及手臂伸曲的禅修方法)

一般禅修静坐的调身,主要讲上座的姿式。但是除了坐姿之外,还有行走、站立及躺卧的禅修方法。在坐前坐后,也应当有适当运动及按摩的法则。我们身心的健康,必须动静并重,动中取静,静中含有动,便能使血液循环通畅,气脉运行活泼,肌肉和神经松弛,才能使得身体舒适,即能达到气和而后心平。所以,古印度的禅修静坐者创造了瑜伽操,中国则有少林拳法、易筋经等。道家丹道派的运动方法则尤其繁多,以少林内功为基础,以手印相结合而演为太极拳最为出色,广为人民所喜爱。据体育运动的专家们研究,东方人的各种运动方法,大多与禅修静坐有连带关系,是为了禅修静坐者于修行之际,身体自然发生规律的柔软动作。正合中国医术的针炙原理所依,身体的经脉和穴道部位,最初也是从静坐运气中发现的。久而久之,很多专家学者,将运动的拳法与针炙,与禅修静坐分了家,这就很难去评其对与错了。禅修静坐的行者的调身运动,在上座后,可先作头部运动。将两手轻轻地置于两膝,身体坐正,头向下低,再往后仰;头向右倾,再往左倾;头向右后转,再向左后转;头顺时针方向,前后、仰、左转,再逆时针方向,前后、仰、右转。每式要做到身体不动,肌肉和神经放松,各作三至七次。动作缓慢柔软,眼要睁开,呼吸自然。这样可以使血液减少,降低思潮起伏的动力,使头脑清新,渐渐宁静。

除此之外,现将曲臂伸手和坐姿的体察禅修介绍如下:

按七支坐法或日本式坐法上座后,注意自己的呼吸,然后上下慢慢地先移一只手(左手或右手皆可),另一只手则放在大腿上。将移动的一只手作为体察,先放在膝盖,然后向肩膀上慢慢的提起,提起——停——提起——停,再提,再停,间歇地停,同时手指也不停地一直开合。在做此动作时,集中注意力在掌心和手指的动作上。把手提起,到最靠近肩膀直到手觉得不能再提时为止。然后再开始慢慢地放下——停——放下——停,又放下,间歇地停顿,同时手指也不停地开合,一直回到膝盖上。然后又再向上提,即重复上述的动作。

同类推荐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热门推荐
  • 我的吕布兄弟

    我的吕布兄弟

    章辕某日醒来,意外发现穿越到汉末,成了九原县令公子张援。幸机缘凑巧,结识了杀虎救杜鹃的吕布,与他结拜兄弟,并且爱上杜鹃。杜鹃却爱着吕布。吕布杀仇人判徙边。
  • 农门悍女

    农门悍女

    不过,家里穷的叮当响不说,要从何下手呢?苏雅瞄上了眼前这个虚伪的小妖精,人生无处不狗血。老二陆天福要给黑包头扛活,还差点逼着她去给有钱人家做丫鬟。她好不容易混成了有房有车一族,先扒了这妖精的皮再说。她好歹也是21世纪受过高等教育的有为青年,就不信靠自己的一双手改变不了这糟心的生活?苏雅怒了,却不想意外穿越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村姑。陆家逃难到此地,尼玛,穿越第一天要债的逼上门要拉她抵债,活人还能让尿给憋死?铲除妖魔鬼怪,再带着一家子脱贫致富奔小康,家里唯一一口煮饭的锅都被人砸了。老大陆天佑为还债要签卖身契,顺带着解决一下大龄剩女的婚姻幸福问题。眼见着一家子垂头丧气、困苦到卖儿卖女的境地
  • 千万别要结果

    千万别要结果

    正如作者自己高呼的那样:“没有结果,都是扯淡!” 在当今社会,没有结果的个人,没有结果的企业,再怎么将自己鼓吹得天花乱坠,终究也只是成功者的垫脚石。结果?到底什么是结果?如何获得结果?又如何获得好的结果?著名系统建设管理专家,卓越演说家周士人先生在《千万别要结果》一书中,直面员工、企业、领导者、团队、客户等群体,从创造力,驾驭力,策划力,合作,竞争,精神等各方面详细生动地指导如何获得优质完美的结果,给所有渴望成功的个体、团体指明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
  • 花样女生

    花样女生

    据说这口学校里有N+N只帅男,也许真的是吧,可这关她什么事啊?她又不是为了捉他们才考进来的……轻松,幽默,浪漫,感动,曲折的校园故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典藏版)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典藏版)

    舍与得的境界:远离浮躁,淡然处之,即使遭遇挫折也能在跌倒时看到风景;安贫乐道,宠辱不惊,即使目标模糊也能在转角处继续前行;释怀过去,豁达大度,即使红尘纷扰也能在浮沉中延伸幸福。
  •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从青年时代闯入文坛,巴金就以火焰般的激情感染着读者。与激情相伴的是他的超常的勤奋与率真:“日也写,夜也写”;坚持说真话;向读者“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正是这三条,激情、勤奋和真诚,铸就了他的人格和事业,也使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这本由阎焕东编著的《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巴金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