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3900000008

第8章 禅修与静坐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2)

禅修与静坐在出家众中,多在寺院的禅堂或静室中进行。而现在禅堂制度多不复存,皆各自修行。不管出家或在家众,禅修静坐的环境选择十分重要,特别是初习行者,宜选择安静并且较为固定的地方,如果条件许可,最好有一间专门的房间,或者是房间的一角。安置一张椅子,或者蒲团、垫子,在床上也可以,但均应置放60毫米左右厚的软垫,使坐着舒适,座位的前面要有一张矮几,用以置放法本(书籍)或作观想用的图像。如果有信仰的行者可在座位的左边或右边,布置出一个佛坛,佛坛上供奉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或者其他的佛像及图片,放个香炉,供养鲜花、净水及水果。佛像要请具有一定资格的出家僧人装脏和开光,所谓装脏,就是在佛像的肚里装入一些药物及经卷、珠宝等,然后由法师诵经和举行一定的宗教仪轨,佛像方具有灵性,否则与艺术品无二。如果没有信仰,安置一张你自己最喜爱的图片,布置得越舒适、淡雅、美观越好。尽量布置完美,而使之对你自己有极大的吸引力,平常即使不在静坐的时候,只要一想起这个地方,便立刻想要去静坐。如果条件不可能办到这些,在房屋平顶上,或者公园的一个场地,也是可以的。地点一定要清静和洁净,最好能不受到外界的骚扰。

座位的方向选择也应该适当注意。按照中国传统的观念,用八卦、五行来确定方位的好坏。一般分为两大类。八卦分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五行分为水、火、木、金、土;方位分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以人的五行所属,根据八卦来择其最佳的方位。论述这方面的的古典文献很多,简单地说,八卦中的坎、震、巽、离;五行中的水、火、木;方位中的南、北、东南、东,列入适宜方位。八卦中的乾、艮、坤、兑;五行中的金、土;方位中的西、西北、西南、东北,列入适宜方位。

禅修静坐的地方,还应当注意风势。室内要注意空气的流通,要有柔和的轻风徐徐而来。在室外的旷野,也不能在疾风中禅修静坐。有太阳时,面对太阳光要错开30度角左右,不能直对太阳,以免伤眼。不论在室内或室外,静坐时要用毯子将脐下至脚的部位盖好,即使是夏季,也要用毛巾被之类较薄的被毯覆盖。若选择室外,地下不能潮湿,垫子之下要有隔潮的物体,绝对不要选择草坪,宜在混凝土或石板上。另外不能面对尖角物体和尖角建筑物,以及厕所、粪池污秽的地方。

以上这些要求是按一般的禅修静坐而言,一些特殊的禅修静坐方法其环境和应用的物器也有不同的要求,这里就略而不述了。

(第四节 依止师的选择)

古人曰:“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禅修静坐的行者,应该跟随一位老师(师父)。因为行者希望通过禅修静坐而发展一个清晰、积极和慈祥、怡静的心意,那么老师(师父)必须熟习心意的性质和懂得转化心意,并且应该博学多闻,慈悲,对事物有正确的见解,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诚恳的态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师父)不应该单一教给学生(弟子)禅修静坐的方法,更应该以身作则,教给学生(弟子)做人的道理。佛教提倡“学佛学做人,人成即佛成”,就是这个道理。

老师(师父)应该首先告诉禅修静坐的行者:禅修静坐不即是知识,知识并不离开禅修静坐;禅修静坐不即是哲学,哲学无法超越禅修静坐的领域;禅修静坐不是科学,但科学重实践,重经验的精神,亦正是禅修静坐的要求。所以告诫学生(弟子),千万不要从好奇的心理来探索禅修静坐的内容,不能把禅修静坐误解为神秘经验,去追求获得超自然的能力。当然,在禅修静坐的过程中,可能使生理及心理的感觉上,产生前面提到的种种奇异现象。所以老师(师父)必须告诫学生(弟子)从身心统一的练习中,达到以心意力来控制或转变外界事物的目的。一些视为宗教神通和气功奇迹的现象,不是禅修静坐行者的目的。

再者,在现实社会中,有很不如意的烦恼,给人带来种种的痛苦,所以老师(师父)还应该指导学生(弟子)正确地面对生活,去处理各种矛盾,不能用禅修静坐去指导学生(弟子)逃避现实。因为禅修静坐决不是自我催眠术,也不是唯心论。要用禅修静坐的方法消除自私“小我”,这在佛学上被称为“人执”,进而消除“大我”就是“法执”,这在哲学上被称为真理或者本体。去除人、法二执,就是二空的道理,也就是绝对的解脱。一个禅修静坐的成功者,不会觉得各种的责任和义务是一种负担或压力,而是在生活的种种障碍中,永无止境地发挥生命的活力。所以禅修静坐的老师(师父)和学生(弟子)的生活,必然是正常的、积极的,充满了愉快和开朗。禅修静坐的行者,在老师(师父)的指导下,智慧宝藏的开发会越来越深,使其追逐名利权势或者逃避艰苦的心意得以减少或者消除。

目前在社会上教习气功、禅密功法及太极拳等的人很多,两者都要收缴一定的“束修”,这是应该。但一些老师(师父)借以暴敛钱财,搞不正当的经营活动。更甚者假自然物体称之为具有神灵仙气,骗人钱财。还有一些老师(师父)口出狂言,说什么“包三月开悟……”。禅修静坐是循序渐进的修持,不是工商企业的经营承包,这些“我慢”的人是不能为师的。禅修静坐的行者遇到上述之人,应该远离,千万不要与之为伍,更不要这样的人做老师(师父)。学生(弟子)择老师(师父),老师(师父)亦择学生(弟子),学生(弟子)的道德行为不好,老师(师父)也是不会授教的。

传授禅修静坐和接受禅修静坐的正确态度,就是要知道禅修静坐的目的在于学生(弟子)得以开悟,同时,老师(师父)在令学生(弟子)受益的过程中,使身心得到解脱。因此,老师(师父)和学生(弟子)的教学和受学都不能有不良的动机和邪念。老师(师父)应具备八种品德,以开示学生(弟子):

一、自己的行为规范,必须合乎传统道德及国家法律。佛教徒还必须遵守实行解脱戒,不能有直接和间接伤害他人的行为,广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以利他为己任。

二、博学多闻。佛教提倡五明,即五门学问:(1)声明,即语文、声韵、诗词歌赋等,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2)工巧明,要有一种技艺,从更为广泛的意义来讲,必有自己的一种生活技能或正规工作(职业),不能靠传授禅修静坐来养活自己,故而,不提倡收学生的“学费”。(3)医方明,即医学和药物学,其中特别强调心理医疗法及生理学。学生在禅修静坐中的偏差才能得到对冶。(4)因明学,即逻辑学。(5)内明,即佛教的经、律、论等典籍。

三、对禅修静坐有实践的经验。不仅分析观点交待清楚,而且能以直观的经验的观点来教学,有能力澄清学生(弟子)的疑问,除去其缺失及障碍。

四、有能力并具有慈悲之心。乐于负责教导学生(弟子)走正确的禅修静坐之路,而无任何诳语及夸大之词。

五、有无畏的精神。不论任何困难和复杂的环境及事情,均能善待学生(弟子)的学习和修持。

六、忍耐的精神。这与无畏有密切的关联。要有耐心地教导学生(弟子)。

七、开朗的胸怀。禅修静坐应有活泼、怡静的心绪,决不能呆板。

八、对事物要有正见。有通过闻、思、修而指导学生智慧增长的能力。

当然,要找到一位具备资格的老师(师父)是不容易的事。所以古人说:“圣人无常师。”孔子曾向郯子请教官制,向苌弘请教音乐,向师襄学过琴艺,向老子学过周礼,所以他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因此,在没有明师之前,在禅修静坐的过程中,可以和有一定经验和成就的善知识在一起互相交流,检讨得失,互得益彰,亦可以多读一些前人的著作,如蒋维乔先生的《因是子静坐法》和现今大德的著述。

(第五节 禅修静坐者的行为制约)

禅修静坐者,不是现实的逃避者,更不能离开社会单独存在。相反,应该在现实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典范。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而与社会相融洽。自古以来,其优异的气质及良好的道德规范,一直为人们所称誉。

禅修静坐者的行为应该规范,这称之为助行道或者加行道。古印度的瑜伽行者的助行道为:

一、持戒。包括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邪行,不贪,清静,知足,苦行,读诵。

二、助行法。在《瑜伽经》中,归依唯一的神。

三、静坐法。跏趺坐,半跏趺坐,两足跟合置会阴处坐等。

四、调息法。调整呼吸,由粗而细,由静而止。

五、制五根法。制服眼、耳、鼻、舌、身等五种官能,不受色、声、香、味、触所动。

六、制心法。将注意力分别集中于脐轮,心莲,鼻端,舌端等。

七、禅定。心住于一境,没有其他虚妄杂念。

八、三昧。心境合一,心不住念,亦不住境。

古印度的瑜伽派大约产生于与释迦牟尼相近的时代,提倡瑜伽的修持方法,后来引用了与古印度数论派(The sastras of the sarvā sdins)相同的哲学思想,立足于一神教的立场,但其实践方面的基本精神仍在于禅定的修持,是印度外道禅定思想的集大成就者。它把社会行为的制约放在第一位,可见其对道德规范的重视。佛教密教中期的纯密瑜伽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佛教采用瑜伽,始于佛陀,但是,释迦牟尼不以瑜伽为达到解脱的最高方法,必须配合戒、定、慧三学才受到鼓励。提出了“以戒资定,依定发慧,依慧断除迷惑,显发真理”的修行主张。由此可见,对禅修静坐行者的行为制约是多么的重要。

禅修静坐者的行为制约可以统称为戒。除了国家的法律以外,用“戒”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按其内容分为止持和作持两大类。“止”是防止、止息,意指止非防恶。“作持”是指修习善行,养成良好的道德。

戒字的含义,《说文解字》解为“警也”,警觉的意思,不能做,做不得的事,就不要去做,就是戒,实际上是一种道德标准的限制。比如通常说戒赌、戒烟、戒酒等,便是一种行为的约束。作持则含有提倡,提倡善的行为,如“五讲四美”就属于作持的范畴。禅修静坐者为使其自身的行为规范化,故多提出严格的要求,防非止恶。古代印度各宗教都提倡五戒,其内容都大体相同,甚至基督教十戒的后五戒,也是如此,现分别列举如下:

一、佛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二、《摩奴法典》的五戒: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非梵行(不淫),不贪嗔。

三、《包达夜那法典》的五戒: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忍耐,不贪。

四、《钱多法耶奥义书》的五戒:苦行,慈善,正行,不杀生,实语。

五、耆那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淫,离欲。

六、基督教的后五戒:勿杀,勿盗,勿淫,勿妄语,勿贪他人之所有。

由上面的比较,只佛教提倡不饮酒,其他各宗教没有戒酒的。因为佛教是通过禅修静坐而开发智慧,饮酒能使人昏迷沉醉,而酒的本身并无罪恶,所以饮酒在佛教属于五戒中唯一的遮戒。饮酒之后可能造成罪恶,为了遮止因饮酒而造成犯戒的罪恶,故不许饮酒。三杯酒下肚,往往使人失去理智的控制,可以骂人、打人、杀人、强奸、放火、抢劫……至于其他各宗教所标的贪欲、贪嗔等,那不是行为,而是心理现象,正是通过禅修静坐可以减少或根除。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五常相匹配,通常以不杀生配仁、不偷盗配义,不邪淫配礼,不妄语配信,不饮酒配智,从而形成中国民间传统的道德标准。五戒与五常相匹配不能说是绝对的,只是相近相接,就不饮酒一戒而言,虽然含有礼与智的精神,但儒家的礼与智更为广泛,绝不等于不饮酒,实际上儒家不设酒戒。但禅修静坐时绝不能饮酒。

作持提倡的行为,禅修静坐者应以十善为其准,十善的内容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邪淫包括在邪行之中)、不妄语、不两舌(即搬弄是非)、不绮语(不阿谀奉承)、不恶口(骂人)、离贪欲、离嗔恚、斋邪见。印度古瑜伽行者所倡导的请静、知足、读诵属作持的范畴,和中国儒家一脉相通。儒家提倡“清心寡欲”,“知足常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苦行在我国也很受倡导,有“劳其筋骨,饿其饥肤”之说。释迦牟尼也修过苦行,但他没有从苦行中得悟,故而他提出了“八正道”。八正道成了佛教的圭臬。

“道”在梵文的原始意是道路、方法或姿态的意思。要解脱人生苦恼的现象,必须修道,其修道的方法就是戒、定、慧三学。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次传教,讲他得悟的理论是“四圣谛”,但从现有的经律中研究,认为他不是一开始就讲“四圣谛”。而是先讲了一番中道。这是符合事实的,因为原来随侍他的五人,看他抛弃了苦行,感到失望才离去。释迦牟尼宣传他的悟道理论,必然是先批评了苦行和其他学派的主张,提出自己不苦不乐的中道观,来证明苦行不是正道,只有中道才合理。

苦行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学一些禅修静坐者提倡,并积极为苦行正名。笔者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的老年化和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提倡苦行既不能为禅修静坐者所理解和接受,或许有副作用的产生,应以倡导释迦牟尼的“八正道”为好。“八正道”的具体内容是:

一、正见:正见就是正确的见解。因为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里,要依见解而决定取向,以认识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如果没有正确见,便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处理事物。正见的反面是邪见,即错误的见解,容易使人执假为真,积非成是,执邪为正等,使人迷惑而导入歧路,造成社会之不安,团体之不和,家庭之不谐,个人之心态反常等。所以正见列为“八正道”之首。

二、正思维:也称作“正思”、“正志”。是指由“正见”而引发的正确思维活动,以纯真的智慧去思索,离开邪妄迷谬。

三、正语:是指由正见的推动,生起正确的思维,从而远离一切妄语,颠狂语,恶语,绮语,离间语,是我们所提倡的“语言美”。

四、正业:是善于正确的认知与理解而作出一切如法、合理的行为。亦即是说对一切衣、食、住、行、言语动作都能正知而住,全乎传统的道德和法律的规范,当然包括了人的行为和工作,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及不作一切恶行在内。

五、正命:是指正确、合理的求生活命的方式。即指从事合法的正当职业,以维持生计,远离一切不正常职业。如自谓有奇异功能而诈现奇持,自说功德,看相算命、占卜等。

六、正精进:又名“正策励”、“正方便”。正确的努力,止恶行善,不断地完善自己。不要懒怠。

七、正念:即正确地记忆。在禅修静坐时,或依止,或依观,或止观双运时,于所修习的境界能照了不忘,便是正念。

八、正定:又名“正等持”,就是正确的禅修静坐,即正身端坐,专心一志,身心寂静,注心一境,远离散乱心,思想集中,深入深思,以般若智慧观察整个世界,洞察人生的真实,从而获得身心的解脱。

“八正道”可以分为两类。精神生活以正见为主,正思维、正念、正定为辅;物质生活以正命为主,正业为辅。正语和正精进是双关的,正见和正命分别是禅修静坐者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重点。“八正道”对指导我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热门推荐
  • 霸道娘子温柔相公

    霸道娘子温柔相公

    原名《狂女霸爱》,应编大要求改名。她狂——是因为她有狂的资本她霸——只对在乎的人霸道情景一:“衣儿,你在干嘛?”某男看着眼前正在某大树面前‘努力’的女子,嘴角直抽。“没看到吗,我在爬树。”某女头也不回的说道。“可是,你不是会轻功吗,直接飞上去就行了。”“笨,直接飞上去怎么能感受到爬树的乐趣呢。”“…”情景二:“你是不是喜欢我?”某女突然奇想的问着身边的某男,只听‘嘭’的一声,“咦?”某女四处看着,人呢?“衣儿,我,”某男满脸通红的从地上爬起,一脸尴尬。“恩?”“是的,我喜欢你。”看着眼前美丽的容颜,某男鼓足勇气,说出埋藏在自己心里的话。“吖,我决定了。”某女振臂高呼,完全不顾某男受惊的眼神,向世界宣布,“我们交往吧。”情景三:“哥哥,我有嫂嫂吗?”某女问着自己最亲的大哥问着。“呃,还没有。”某大男额头冒出一滴冷汗,他怎么有不详的感觉。“吖,哥哥,你也太逊了吧,都几十岁的人了,竟然还没找到女人。”某女递给某大男一鄙视的眼神。“…”某大哥接着来自四面八方各异的眼神,欲哭无泪,他什么时候又惹着这小祖宗了。她,时而聪明,时而迷糊,时而可爱,时而霸道,她对世间的任何事任何人都不放在心上,但是,一旦她将某个人放在心上的时候,她会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那个人。本文穿越+架空+轻松+温馨+偏正剧,喜欢的亲们记得收藏喔,这样春才会更加的有动力。春的广告区:连载中:替情敌养儿子*现代:已完成:冷面夫君追逃妻*穿越:弃妃也抢手*架空:穿越之冷心仙儿*半价:
  • 五谷膳食养生经

    五谷膳食养生经

    本书分为五谷为养,为身体提供基础能量;滋补保健五谷膳食方;对症调理五谷膳食方;四季养生五谷膳食方四个章节,讲述五谷杂粮的养生功效、不同功效的五谷膳食方。每种五谷杂粮的基本信息全面,全面解读其养生功效,还从滋补保健、对症调理、四季养生的角度介绍相应的五谷膳食方,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五谷膳食的养生功效。
  • 花醉沉香慢慢老

    花醉沉香慢慢老

    季风艽这个女子穿得很“囧”,去旅游被一只臭猴子给PIA飞到山崖,不幸地一命呜呼。然,还是有幸运滴,可能是阎王觉得对不起她,让她的灵魂穿到一个架空时代,很俗的是成了一小丫鬟。不俗的是“她”伺候的小姐中了剧毒,她就华丽丽的去帮她找解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废材逆袭:女王在异世

    废材逆袭:女王在异世

    她是妖界之王火凤凰。因为妖界的成王之礼而来人界历劫,附身废物小姐身上,从此废物翻身,浴火重来!
  •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从家族角度出发,通过多种史料还原历史细节,以通俗的笔法对大唐王朝李氏家族进行重新解读。帝王、权臣、英雄、宦官,你方唱罢我登场。李唐王朝造就的历史,无不显示出它的残酷与不可抗拒。兄弟相残、家族之争、奴才欺主……一幕幕的血腥书写着李氏家族的历史。围绕李氏家族的传承和纷争,再现大唐帝国的兴亡史。大唐王朝是让我们为之自豪的一座历史巅峰,大唐盛世的辉煌始终令我们向往。这个气势磅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帝国给后人留下了无数遐想与疑问。
  • 装太后

    装太后

    齐朝皇帝驾崩太早,留下年幼的太子继位,有意谋位的庄丞相表示,有必要把大龄待嫁长女庄宜珺送进宫装一下太后,对此庄太后表示:啧啧,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娃儿啊,教哀家如何下得去手啊。皇上则表示:太后,还满意你看到的么?
  • 做大单Ⅲ:业务流程管控八步体系

    做大单Ⅲ:业务流程管控八步体系

    本书是《做大单》系列第三本,通过对大客户销售案例的分析,构建了一套有效提升专业销售力的流程体系——业务流程管控八步体系,通过项目立项、初步接触、方案设计、业绩展示、方案确认、项目评估、合同谈判、签约成交八步骤有效挖掘、引导大客户需求,从而助您精准锁定大客户,拿下大客户,持续耕耘大客户。八个步骤、八大配套案例,为您提供最为实用的操作蓝本,助您快速实现企业利润几何级增长!
  • 冰山公主的恶魔王子

    冰山公主的恶魔王子

    校园的生活永远是那么的快乐,无忧无虑,但同样的事情在这个年龄阶段是时有发生,暗恋,朦胧的情感时常在这群未经世事的还在中间发生着,纯真的情感,是似懂非懂。多少人怀念的年代,多少人都想永远停留的年代是一去不复返的,面对升学的别离,又是满心的伤感。
  • 特案A组

    特案A组

    黑暗、血腥、金钱交织着的罪恶结出一朵朵恶之花,扭曲的心灵将他们推向了罪恶的深渊。这是一个不为人知的黑暗世界,掀开尘封的档案,一桩桩血淋淋案子触目惊心。A组扬起了手中的正义之剑,就此拉开了与险恶较量的序幕……
  • 四季滋补汤

    四季滋补汤

    《四季滋补汤》根据季节变化时人体所需的营养结构,精选了近百道滋补汤的做法,配料科学,运用巧妙,富含营养,让你吃得营养,补得滋润。《四季滋补汤》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普通大众的有益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