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45

第45章 唯识学的实践理论(6)

《胜鬘经》说:自性清净心。其具文曰:“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此文不取染净依他起性,唯识真如性离诸染污诸法中实心之本体。自性清净心,指在缠真如,性虽本净,而为客尘所染污,是不可思议的如来境界,所以难可了知。因为刹那善心,非烦恼所染,是无垢真如故。刹那不善心,亦非烦恼所染,此心与烦恼既不和合一味,何得说有染心耶?心者真实义,体即真如。虽然性净,为五住地之所染,实难了知。惟佛世尊如实知见,非除上智菩萨所余声闻情能测处。

五住地者,根本之烦恼,能生枝末之烦恼,故名住地。住地之烦恼有五种:一、见一处住地,身见等三界烦恼之见惑,入见道时断于一处,故曰是一处。二、欲爱住地,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重,故表爱之名。三、色爱住地,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最重,故独表爱之名。四、有爱住地,无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最重,故表爱之名。有爱之有,为生死之义,无色界之爱于生死之果报,为爱之最终者,故名有爱。五、无明住地,三界一切之无明也。无明为痴暗之心体,为一切烦恼之根本,故别立一住。

总之,自性清净心,言亡虑绝,故难可知。经文之意,不取染净依他起性,即是遣相。唯说真如性,离诸染污,显诸法中实心之本体,即是性。故引此经文,即证明遣相证性的妙义。

明体不染,真实法性,名自性清净心,故智唯真如圆成实性,即唯识实性。自体殊胜应求作证,染净依他不可,故遣相证性,是证离言唯识中道。故以此文为遣相证唯识观。

《唯识章》引《摄论颂》云:“于绳起蛇觉,见绳了义无。证见彼分时,知如蛇智乱。”此颂本陈那菩萨所造。陈三藏真谛译云:“于藤起蛇智,见藤则无境,若见藤分已,藤智如蛇智。”今所引者,是无著菩萨所改正者,即《摄大乘论本》卷二中,悟入三性之义。悟入初二性是相似观,悟入后一性是实证观。其文具说:“由何云何而得悟入?由闻熏习种类如理作意所摄似法似义有见意言,由四寻思,谓由名义自性差别假立寻思,及由四种如实遍智,谓由名事自性差别假立如是遍智,如是皆同不可得故。以诸菩萨如是如实为入唯识勤修加行,即于似文似义意言推求文名唯是意言,推求依此文名之义亦唯意言,推求名义自性差别唯是假立。若时证得唯有意言,尔时证知若名若义自性差别皆是假立自性差别义相无故同不可得。由四寻思及由四种如实遍智,于此似文似义意言便能悟入唯有识性。于此悟入唯识性中何所悟入?如何悟入?入唯识性,相见二性,及种种性,若名若义自性差别假性差别义如是六种义皆无故。所取能取性现前故,一时现似种种相义而生起故。如暗中绳显现似蛇,譬如绳上蛇非真实,以无有故。若已了知彼义无者,蛇觉虽灭绳觉犹存。若以微细品类分析,此又虚妄。色、香、味、触为其相故。此觉为依绳觉当灭。如是于彼似文似义六相意言伏除非实六相义时,唯识性觉,犹如蛇觉,亦当除遣,由圆成实自性觉故。”六义者,即名与名自性、名差别,及义与义自性、义差别。

“如暗中绳显现似蛇,乃至由圆成实自性故。”即“于绳起蛇觉,见绳了义无,证见彼分时,知如蛇智现”其义理的说明。“于绳起蛇者”,无著本论释说:“如何悟入唯识性?相见二性、及种种性,若名若义、自性差别,假自性差别义,如是六种义。六皆无故,所取能取性现前故,一时现似种种相义而生起故。如暗中绳显现似蛇,譬如绳上蛇非真实,以无有故。”无性释说:“如暗中绳显现似蛇,由此譬喻成立通达三种自性,譬如绳上蛇非真实有,以无有故。如是似名似文意言,依他起上名等六种遍计所执亦非真实,以无有故。”

《摄大乘论》说:“见绳了无义。若已了知彼义者,蛇觉虽灭,绳觉犹在。”无性释说:“又于此中依绳觉舍蛇觉,如是依唯识显现依他起觉舍于六义遍计所执。”

“证是知彼分时,知如蛇智乱”者,无著本论曰:若以微细品类分析,此又虚妄,色香味触为其相故。此觉为依,绳觉当灭。如是于彼似文似义六相意言伏除非实六相义时,唯识性觉,犹如蛇觉,亦当除遣。由圆成实自性觉故。无性释说:如依色等细分之觉,除遣绳觉,如是依止圆成实觉遣依他迷乱之觉。意谓证见彼绳色香味触分时,证见彼圆成实分时,知取绳之智乱如取蛇智乱,喻智取依他性智乱,如取遍计所执性智乱。

《摄大乘论》紧接说明悟入三自性义:“如是菩萨悟入意言似义相故,悟入遍计所执性,悟入唯识故悟入依他起性。云何悟入圆成实性?若已灭除意言闻法熏习种类唯识之相。尔时菩萨已遣义相。一切似义无容得生故,似唯识亦不得生,想由是因缘住一切义无分别名,于法界中便得现起相应而住,尔时菩萨平等平等,所缘能缘无分别智已得生起,由此菩萨名已悟入圆成实性。

如是菩萨悟入唯识性故悟入所相,悟入此故入极喜地,善达法界,生如来冢,得一切有情平等心住,得一切菩萨平等心性,得一切佛平等心性,此即名为菩萨见道。”

《唯识章》作者窥基大师引无性之意以释前之颂文:“此中所说起绳觉时遣于蛇觉,喻观依他遣所执觉。见绳众分遣于绳觉,喻见圆成遣依他觉。”此义配位释之为:暖顶二位依能取识观所取空。少分悟入遍计所执都无。中忍之位似如实智观能取空,全分悟入遍计所执都无,是为依依他觉遣所势觉。已上是解初二句。然今此能观四寻思,四如实智发蛇智乱故,名为迷觉。何故名迷?谓法执所引带相观心故。相缚有所得,相缚未脱故。此迷乱依他觉,既依他识相,俗故相有别之心观,入见道时,即实证细分,喻如见麻,不现在前。绳相不现,谓见道位一切相分不现是也。即是说为依圆成觉,无所得识性觉,遣依他觉,有所得识相觉。故《中边论》说:“发生正性圣想时除遣如实观。”无我论平等平等之想,此时除遣如实观,即有所得观。

窥基辩解颂意说:“今日凡夫见山河草木瓦堂舍屋宅道路饮食车乘等,谓名事相属实有一物,是即蛇觉(依他上起计执),然于山河草木乃至饮食车乘等起此等色香味触四尘随共业所助感异熟上共相种变见种种相差别,皆是虚妄熏所现,非实有性(体)之觉。是即起绳觉遣蛇觉,是名观依他遣所执也。而又观此异熟识变业果能变缘起之性,如见水处即火,见火处即水等,变现山处即平地,变平地处是山,变林处是屋宅,变饮食处即秽处即饮食等。若尔缘起此(色)处即彼(色香味触)缘起彼(色香味触或有等)处,即此(色空或能缘虑)同时同处,非即非离。离境无识,识处即境,非境非不境,非识非不识。如是观察唯识绝言缘起众分时,自知现前立少物以为唯识以为绝言,以为缘起,如见实绳不见假绳,尚是法执。即空有相末民如蛇智乱。譬观依他,虽知唯识尚带法执未称真理。而今既杂依他尚是可断,泥空有能所相,唯证不可言缘起性。则所谓见绳(缘起)众分(众相不可言处),遣于绳觉(有所得见缘起觉),是云喻见圆成遣依他觉也。”

窥基《唯识章》重释前之义说:“此意即显所遣二觉皆依他起。断此染故所执实蛇实绳我法不复当情。”意说依依他(绳)觉所遣所执(蛇)觉与依圆成觉(麻觉)所遣依他(绳)觉,论其实体即是第六(分别俱生)第七(俱生)能遍计心(妄情),故名依他。所以者何?绳、蛇二种能缘之心染分依他,可断法故(可断者明来暗必去义可断也)。实蛇者所执之觉,通我法二执。实绳者依他之觉,唯法执也。故今云所遣二觉皆依他起也。遣言有二:一者除遣,谓遣染依他妄情,如明来暗去。二者不现遣(亦云不除遣),谓无分别智证真如时,一切相用皆不现前,不作相分,故名为不除遣。智周说:实蛇为我,实绳为法。绳蛇二种能缘心名为二觉,是染依他,可断法故名之为遗。断言随有身性断(体虚妄故自性断也)。复有离缚断(缘彼染彼虚妄心起。今断是离缚断)。复有不生(妄情依他缘缺再不生,无妄情无应起妄执,此是为不生断也)。“不复当情”者,不当情显现。

窥基《唯识章》别释遣相义,通解伏难说:“非于依他以称遣故。皆互除遣。”问难云:何故非皆互除遣?答:依他有二:一染分依他,二净分依他。见道以上后得智中断染分依他,非断非障有漏(异熟无记等)染分及以净分无漏依他。若断则应无后得智所缘依他故。障法依他必须除遣,非障法依他谓有漏善种现异熟威仪工巧。三无记法种现,异熟生无记种现,劣弱无漏法种现,十地间后得智所缘境,第十地竟金刚心解脱道时自弃舍,故名所弃舍。是等大圆镜智第八识显现时自不显现,是不除遣。这里窥基说:“非皆除遣。”问:若不遣依他,则遣相证性之义不成,以不遣依他故。答:如《唯识义演》云:“于真观(绝言)位,虽无依他,不遣其体。”无分别智证真如时,一切相用皆不现前,不作相分,故名遣相。非如烦恼断除其体相故不相克。如前所明二种遣中第二不除遣。根本智证真如时一切相用不现,不作相分夹带遍附体相故名遣相。

窥基《唯识章》解释不遣他之所以说:“蛇由妄起,体用俱无。绳借麻生,非无假用。麻配真理,绳喻依他。”此明依圆二性遣证差别,解释不依他之所以,蛇依虚妄当情显现,蟠体螫用却不可得。喻凡夫由虚妄熏习,饮食车乘等所缘当情显现,执实有体。推求其体用,都不可得,绳依麻生,乱体结用非无其事(喻因缘变性境,色香味触等体,故智依他非无乱体),依真真理所生用故。即显后得智所缘依他(非障有漏净依他),其体非无。

窥基《唯识章》说:“知绳麻之体用,蛇情自灭。蛇情灭故,蛇不当情,名遣所执。非如依他,须圣道断。”共此就根本后得二智相对以明遣断义。知绳麻等者,知绝言缘起理,名知绳麻体用,麻是绝言,绳是缘起。根本智证,后得智知,今明后得智遣断,故说为知。本后二智,证依他圆成二性时,二取自泯。后得智净分依他变现知麻见绳故,蛇情自灭,乃至名遣所执。非如依他等者,非如染分依他烦恼、不善有复无记,别起圣道无分别智而断除之。今文既云须圣道断,明智是染分依他,而非净分。问:上文云,非于依他以称故皆互除遣,今何乃云,非如依他须圣道断耶?答:上下甚异。上云不遣依他者,乃约非有漏依他及无漏依他而言。此云须圣道断者,乃约烦恼执心染分依他而言。故不相违。问:其烦恼执心等者,其体是何?答:即是不善及有复无记迷乱法执。非谓暖等观为迷乱法执。

窥基《唯识章》就有漏智无漏智相对以明其行而说曰:“故渐入真达蛇空而悟绳分。证真观位照真理而俗事彰。理事既彰,我法便息。”渐入真等者,明加行智悟入。以加行智渐次入真时悟入遍计喻达蛇空。悟入依他,起喻悟绳分。起无漏智顿入通达位。正体智先证真如理。后得智次了依他法。故云照真理而俗事张也。正后二智所缘理事已彰,我法二执自然息灭。如《成唯识论》引《厚严》说:“非不见真知,而能了诸行皆如幻事等,虽有而非真。”由此义说:照真理而俗事彰。理事既张,根本后得二智所缘理事,明澈无执,我法二执自然息灭。

窥基《唯识章》总结五重唯识曰:“此即一重所观也。”周记说:此即一重所观唯识者,明出体中,有能观所观两重不同。上来所明两重中一重所观体也。问:“此五重唯识一切法尽为所观耶?”答:《心经幽赞》说,如是所说空有,境心、用体、所王、事理五种,从粗至细,辗转相推,唯识妙理,总摄一切。

(第四节) 唯识修行之根基及次第

众生先天具足不同之性质与素性,系由阿赖耶识中之本有种子所决定,乃无法改变者,故法相唯宗将众生分为五种种姓,作为修行之根基,而定可成佛或不可成佛之说。这就是“五种性”说。

种性,梵文gotra,又作种性。即佛及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各具有可能证得菩提之本性。此有先天具足不变者与后天修行而得者二种,前者称为本性住种性,略称性种性;后者称为习所成种性,略称习种性。说一切有部等不认为众生具有先天之性得佛性,故仅说后者;大乘瑜伽行学派则承认五姓有先天上之区别,故说性种性,此外亦说习种性,此乃属于护法之学派。换言之,种性究属先天或后天,在唯识十大论师中已有异说。据《成唯识论》卷二载,由于对种子之见有异,护月论师主张“本有性种性”(先天),难陀论师主张“新熏习种性”(后天),护法则对两种皆表认同。我国法相唯识宗大抵采用护法之说,华严宗、天台宗等则主张一切众生本具佛性。唯识宗复承认三乘有种性,可分为二种性,即至得三乘果之有种性(有性)与完全无法脱离迷界之无种性(无性),并从中再细分五姓之区别,允许“无性有情”之存在。五种姓即:

1.声闻乘定性,又作声闻定性或定性声闻、决定声闻,具有可证阿罗汉果之无漏种子者。

2.独觉乘定性,又作辟支佛乘性,缘觉定性或定性缘觉。乃具有可证辟支佛果之无漏种子者。

上述二种性法尔唯有生空无漏之种子,故深厌生死,专修自利乐寂之法,唯断烦恼障,记生空之理,定得自乘之果而入无余涅槃,以其不具佛种,故不成佛,即二乘所被之机,故二者合称二乘定乘。

3.如来乘定性,又作如来乘性、菩萨定性、定性菩萨,乃具有可证佛果之无漏种子者。以法尔具有生法二空之无漏种子,故修自利利他行,断烦恼障与所知障,记二空真如,得菩提涅槃二转之妙果,即入无住处涅槃而成大觉圆满之极果。为大乘所被之机。

4.不定种性,又作不定性、三乘不定性,为具有二种或三种之无漏种子者。指由本有无漏种子之差别,而于前三乘尚未决定其机类者。分为四种:(1)菩萨声闻二性不定,具有佛果、罗汉果等二种子者。(2)菩萨独觉二性不定,具有佛果、辟支佛等二乘种子者。(3)声闻独觉二性不定,具有罗汉果、辟支佛等二种子者。(4)声闻独觉菩萨三性不定,具有罗汉果、辟支佛果及佛果等三种子者。

5.无性,又作无种性、无有出世功德种性、人天乘性。虽无三乘之无漏种子,然具有可成人天果之有漏种子。

前四种性称为有般涅槃法,无性则称无涅槃法。无性法尔不具无漏种子,唯具有漏二种子,故不起出世无漏之智,不能解脱生死,但以修习世间之善业,得人天之善果。即所谓无性阐提。五性之中,定性声闻、定性缘觉及无性三者,皆无佛种子,故称“三无”;定性菩萨及不定性中具有佛果者,系有佛种子而必定成佛,故称“二有”。唯识学以五姓各别为前提,立三乘真实、一真方便之说,谓佛陀为声闻及独觉种性说二乘之法,为菩萨种性说大乘之法,又为诱引一类之不定种性,而方便唯说一乘法。其虽说一乘,实有二、三之别。

同类推荐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重拾妖孽琉璃般的梦

    重拾妖孽琉璃般的梦

    夜静悄悄的,偶尔有几声蝉鸣混着风吹树叶沙沙声滑进耳畔,躺在松软的天鹅绒大床上,就好像留声机在放着一首古老而冗长的曲子。索上璃的眼皮沉重不堪却毫无睡意
  • 绝世小蛮妻

    绝世小蛮妻

    某男:我会对你负责的。某女:不用不用,您别客气,请慢走!某男:那你得对我负责。某女:……流氓。某男:谁不负责谁流氓
  • 鬼王爷的呆萌妃

    鬼王爷的呆萌妃

    【本文属于男强女强!一对一!,绝对宠文!】古武世家夜月舞在接任掌门之位的短短几天时间内竟然穿越到一个不受宠,而且还痴傻的小姐身上,本身有着倾国倾城的容颜却被人陷害成为丑陋不堪,武学奇才被人说成废柴,看一个废柴如何在以武为尊的大陆崛起。契神兽,炼元丹,欠我的统统还回来。腹黑狡诈的鬼王轩辕绝一生只痴缠于她,为她受伤,为她送命,在一次次的危险中不知是谁折服了谁。风云变化的大陆,两者携手走向大陆的顶端,为彼此创造自由的天空。精彩片段你在干嘛,某男愤愤的看着夜月舞说,亲你,走开啦,没看见我在喂奶啊,我也要吃,滚,否则今晚没得吃,某男灰溜溜的走了。……………………………………………………………爹,娘把你的南海大珍珠磨碎了,说要美容,某小男孩眨着两个大眼睛说道。随她,某男头都没抬一下。爹,娘把那株千年结一次果的树烧掉炼丹了。随她。爹,妹妹说想跟哥哥一样出去玩。派人暗中保护。爹,娘说宫内太无聊了,出去走一走。某男嗖的一下就不见了。小男孩对着旁边的一个长得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小女孩说道,“跟你说了在爹心里,娘是最重要的,你还不信!”然后就看见小男孩从窗户内飞了出来,这次比之前的几次好像飞的更高,更远了。少宫主的武功又长进了,不知道这次多长时间回来,路人甲暗自叹息!他身边有青龙呢,放心好了。可怜的少宫主啊路人乙感叹道!
  • 穿越之成为黛玉

    穿越之成为黛玉

    她,林潇湘,灵力使用者,现代有名的灵异师,武艺超卓,聪明过人,却无奈逃不过爱情的魔力,明知是欺骗也自愿上钩,落得心痛自杀的下场。阎王殿里,一场交易,带着前世的记忆,她一朝穿越,来到清朝成为那个有名的林妹妹,看她如何改写林妹妹的历史,带着前世情伤的她是否还会爱人?他,胤禛,一代霸主,却为妹妹魂牵梦绕,强势的想把她禁锢在身边:他,胤祀,一代贤王,为了那个倩影,甘心放弃一切,一切的一切只为了得到她;他,胤祥,一代侠王,不愿意陷入争斗,可是为了她,去争去抢,只是为了有能力保护她;他,胤帧,一代将军王,为了她奋发图强,奋勇杀敌,奈何芳心永远不属于她;他,冷傲寒,一代江湖霸主,为了她倾尽所有…他…林潇湘到底情归何处?其实一切的一切在开始的时候就已注定!本文男配甚多,最后一对一推荐自己的新书:《红楼之蝶玉雍祥》《凤帝天下》推荐姐姐的文章:《大小姐驾到》万夜星城推荐妹妹的文章:《绝情杀手妃》断雨一入v,收藏掉的哗哗的,蝶儿的眼泪哗哗的,但是蝶儿会努力写出更好的文文来让大家都接受的!fighting!
  •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狮子座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狮子座

    过去两年,狮子的贵人运、升官运、受提拔的状况非常明显,狮子也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才华,成了一号人物。2013年土星要狮子修炼“家族、安全感”的议题。上半年仍有向上攀爬的好运,前景仍十分看好,下半年做任何事都多了一分忧虑,时时有着“好像会失去什么”的恐惧感。
  • 养肾补肾小百科

    养肾补肾小百科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身体的" 老本",如果只使用而不保养,肾就有可能出现各种虚证,这时就需要我们及时调补,补足肾气。本书立足于中医学之上,除了介绍补肾的相关理论知识外,还从饮食、运动、物理疗法等出发,明确提出最有效的补肾方案,让你一步到位,辨证施治,远离肾虚的烦恼。
  • 让心河绿水长流:最优美的散文(时文选粹)

    让心河绿水长流:最优美的散文(时文选粹)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优美的散文,文字优美,清丽婉转,读来如品一杯冒着热气的茶,让你在饮茶多时之后,仍然回味无穷。这些优美散文从生活的各种姿态、不同人的不同感想、或写实或遐想的剖面作为切入点,将文学的优美和文字的奇特展现无遗,一个个精彩片段的描写,引您进入奇异的殿堂,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以精简准确的慢调咖啡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优美散文之后都有思考和回味,如花瓣飘落一身,芳香久久不散。
  • 悍妻休夫

    悍妻休夫

    她原本是太尉掌上明珠,皇上宠爱的表妹,求婚恩赐嫁于北堂修。一年结发之妻,他冷眼相待,小妾恨她,仆人打她。修王府正厅内,他狠辣一巴掌落在她的脸上;庭院内,她被吊在半空,一条条鞭痕落在她的身上,仅为他的小妾。难道是命运不公?还是自作自受?她的孩子只能悄无声息,小妾的孩子就要拿她的命来垫底吗?她心死如灰,身痛不如心伤,此生无恋。当她再次睁开双眸,精光狠厉,霸道强悍,身怀绝技,一纸休书仍在他的面前,从此她的整个世界便开始了不一样的旅途。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