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43

第43章 唯识学的实践理论(4)

心心所色等法,和合假有的有情,已如上说无常一主宰的我性,而心所所色等法,亦唯是依他众缘所成,如幻缘缘生,只有虚假事相,亦无主宰自在的我性。然其虚假轨持体用,念念生起,相续流转,相似有坚实自性胜用,众生迷妄,不了解其依他缘生如幻,假有作用,即执为实有色声等法,起常一主宰自在的法我见。而实则一切法,无论心色,都是待缘而成,依他而起一一作用。皆由互相资助,相信相待,显现存在,相似有一实体,实则坚实自性了不可得。要是诸法有坚实的自性,就不应该借缘而成,依他以起,应该是恒时常住,自力独存,但以常识的观察,道理的推征,圣教的印证,任何一法,无论为心为物,都无不是依赖他缘而存在者,缘聚以生缘散则灭。决无常一主宰、自在不变的固性存在,所以诸法亦是无我的。

五位法中,色心心所,是实法尚无我性存在,非色不相应行,既是心心所色三法的分位,更明显易知的不会有我性的存在了。无为法是诸法的真如实性,众生从无始已来即未触见过,更不会有众生计执的我性了。

问:如上所说,一切诸法皆是虚假,无有主宰自在的我性,则诸法中应当无假实种种的差别,何以前说色心心所等法时,又言有实有假?答:此言虚假如幻如梦,乃推入真门空理而谈,若依世俗谛道理门说,自有种子所生诸法,多名为有为实法。此处惟就真门空理而言,皆名假法,故与依世俗谛道理门说有假有实全不相达。

2.五位唯识

既然五位百法都无人法二种我性,为何现见世间有诸有情,人畜等之形状宛然当眼?而五蕴法体,事相显然,色可见,声可闻,乃至识能分别了知,体性作用,显然存在。若全皆虚假,诸如人法相状作用等,都不应该存有,五位有法亦无可说了。解此疑惑,就须明了唯识的意义。所谓色心心所等是虚假幻有,有人法的我性,只是破除情计增益的二种我性实执,并不拨色心心所等法依他缘生的作用。虽然人法的我体实性求不可得,但五蕴和合的假补特伽罗,与依他众缘所成,有虚假事相作用的法,却并非全无,都宛然存在。怎样存在的呢?就是假我假法,俱是依识所变。前文所说的五位百法,皆从有情自心现起。总要而言,以熏习与转变的两种道理,五位百法之总别相状,人法的作用,一切的一切,都显现起来了。所以五位百法虽然都无人法的我性,由唯识的熏习与转变的两种道理,而业果不亡,亦无紊乱,人法诸相的总别相状作用,宛然显现存在。而五位百法何以唯识呢?如《成唯识论》卷七说:一识言,总显一切有情各有八识,六位心所,所变相见,分位差别,彼空理所显真如。识自相故,识相应故,二所变故,三分位故,四实性故。如是诸法,皆不离识,总立识名。五位法中,第一位心法,是识的自相,自相即是自体。这就是说,八个心王,是识的自体相故以为唯识。第二心所法,决不能离开心王单独存在,凡有心起,心所即起而与心王相应,助成心王分别缘境,所以心所是相应故以为唯识。第三位色法,为心王心所二种所变的相分。心王心所为能变,根尘等色为所变,故色法是识所变故以为唯识。第四位二十四不相应行法,是心心所色三种的分位,以此二十四法不能自起,借前心心所色三位差别假立故是分位。前三位法是实,此即假法,故不相应行是三分位故以为唯识。第五位无为法,是识实性,识性即真如。以真如为识性的别名,如《唯识三十论》说:“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所以无为是识实性故以为唯识。”前文曾经说过,五位百法,包括一切法尽。但五位百法如《成唯识论》所说,又皆不离识,故五位百法皆是唯识变现。

总上所立五位百法前四位为事相,后一位为理性,而五法事理皆不离识,故一切法唯识。

如是一切法中,虽无人法的我性,以诸法归有为之主,一切皆为识故,因果不乱,作受不失。了知一切法皆从自心现起。诸法如梦幻义忽然现前,则无始妄心息故,实我法执速除,增益损减,一异等一切妄执,皆得止息,无分别智忽然现前,冥合一真法界理,而证得无生法忍,入圣者位,生如来家。

二、五重唯识观

1.遣虚存实识

三界内外,天地之间,动物、植物、矿物、力能、空间、时间,无论是有精神作用者,无精神作用者,有漏有为法,无漏有为法,无漏无为法,所有一切,法与非法,都为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所摄。没有哪一种法是超出三性之外,不为三自性所摄的。故《解深密经》,《阿毘达磨法蕴足论》等说,一切法者,即三自性,谓遍计、依他、圆成。以三自性可以说明宇宙万有、森罗事相、染净虚实、有漏无漏、有为无为,其所以显现生起。有情在三界中生死流转,业果因缘、依正果报、福德智慧,一切一切,既没有一法超出三性之外,也都可以有条不紊地阐说清楚。

(1)遍计所执性,即周遍计度的虚妄分别性。我们眼睛看见的青黄赤白、长短方圆等的色法,耳朵听到的可意不可意俱相过的声音,鼻子嗅到的好恶平等的香气、舌识尝到的苦甜、咸淡、甘辛等百味,身识所缘的滑涩、轻重等感觉,乃至第六识所缘有质无质的法境,起我法二执,自觉不自觉地都以为自性固实、主宰自在,而欲趣向逃避占有远离。确切地说,这都是迷执的心理虚妄,分别的显现。其过程是由第六、第七识等的能攀缘思虑的虚妄分别,即一切能起遍计于依因托缘的依他性,依他起的人物事相上,周遍计度而起的遍计所执心性。以佛教的义理来讲,即于所缘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一切义理,起我法二执的自性及差别义,都是心外非有的法,只有能计度的心体,计有之物,随能计度虚妄分别心所计的无体物,但在妄情识上,亦有种种形相。这种所妄计的自性体与差别义(都是心外非有的法,只有能计度的心体所有之物,随能计度虚妄分别心所计的无体物,但在当妄情识上亦有种种形相。这种所妄计的自性与差别义),以道理圣教去推求,都是不可得的,所以是情有理无,总名遍计所执性,于中能遍计识,依护法义,唯第六、第七,心品执我法者,是能遍计。

(2)依他起性,众缘所生,心心所体,及相见分,有漏无漏,皆依他起。依他众缘而得起故。众缘所生,就是依他性。依他众缘而得起故,即依他的意义。一切杂染清净的心心所法,皆名分别。能缘虑故,如是可知一切染净依他,皆是依他起摄,但说到有情的造业受果,都约染分依他说,净分依他亦通圆成故。在我们见闻觉知的一切色心诸法的事相,其本体都是依托各自的亲因和众多缘法而生起的,除无本质者外,它们都是有体性业有的客观存在,是理有情无的法,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都是不认识而存在的法,是为依他起性。

(3)圆成实性,在依他起法上,远离了遍计所执的我法二空所显的圆满成就诸法实性,名为圆成实。依我法二空门所显的真理,一者圆满,二者成就,三者真实,具此三义,名圆成实。换句话说,一者体遍,无处无故,即是圆满义;二者体常,非生灭故,即是成就义;三者体非虚谬,诸法真理,法实性故,即真实义。体遍简诸法自相,诸法自相局限于法体,不通于余法,若通余法,便非自相,惟有真如,能遍诸法。体常简共相,诸法无常、空、无我等,虽遍诸法,体非实有。即诸法上无体无用,名空无我,非有实体,贯通余法。唯有观心无共相体故。言真如常,彼不应说就是常法故。体非虚谬,简虚空我等。非虚言句,简异虚空。非谬之言。即简我等。唯诸法真如,具上述三义,故名圆成实性。

上述三自性,皆不离识,故名唯识所变。变有二种:一因能变,即第八识中等流、异熟。二因习气,等流习气由七识中善恶无记熏令生长。异熟习气,由六识中有漏善恶熏令生长。二果能变,即前二种习气力故,有八识生现之种种相。等流习气为因缘故,八识体相差别而生。名等流果,果似因故。异熟习气为增上缘,感第八识,酬引业力,恒相续故,立异熟名。感前六识酬满业,从异熟起、名异熟出,不名异熟,有间断故,即前异熟及异熟生名异熟果。

简略地知道三自性,我们就可修唯识观了。唯识二字,具一切法。“唯”有三义:一、简持义,简去遍计所执生法二我。持取依他圆成识相识性。二、决定义,谓俗事中定有真理,真理中定有俗事。识表之中,此二决定,显无二取。三、显胜义,说唯识空,但举主胜,理兼心所。识字具表心心所色,不相应行,无为五法。五法中前四是事相,第五是理性。五法事理皆不离识,故名唯识。一切法者,即三自性。《阿毘达磨杂集论》就一切法,以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为所观体。通观有无性故。性者体性,非真如。遍计所执其体性既无,如何得言唯识耶?由妄识变现不离唯识性,亦称唯识。窥基《大乘法苑义林章》之《唯识章》中引证无著菩萨在《摄大乘论》的颂说:“名事互为客,其性应寻思,于二亦当推,唯量及唯假。实智观无义,唯有分制三;彼无故此无,是即入三性。”第一半颂,证遗虚义。第二半颂及后一行,证存实义。两颂的大义是,初颂四寻思观,后颂四如实观。初颂前半,观名与事更互为客,即是悟入遍计所执自性。初颂后半,观彼二种自性差别,唯有分别,唯有假立,即是悟入依他起自性。第二颂中,即是悟入圆成实自性。四寻思者,一名寻思,二义寻思,三自性假立寻思,四差别假立寻思。四如实智者,一名寻思所引如实智,二义寻思所引如实智,三自性假立寻思所引如实智,四差别假立寻思所引如实智。差别假立寻思所行如实智,四智之体,即别境中的慧心所。“名事互为客”者,一切凡夫从无始以来,攀缘诸法的时候,先缘能诠诸法的名称。名即诠表诸法的名言,事即诸法的体相。由名执体是实有,由体执名是实有。如缘瓶、笔、书、盒、水、火等之名及体,执名与体相属著,是即遍计所执,体用都无,不可行也。“互为客者”即暂住非常住名客,随缘暂名暂有体故。名与事互相为客,没有属著实性,然愚夫迷执,于名称与事相,记为常相属著,是即遍计所执。今由四寻思观,寻思名、义、自性、差别假有实无,故知名事常互为客,非是主实,是名四寻思观。

“其性应寻思”者,其字指上句名与事,名事体相名性。愚夫迷执名事属著,名之为性,是计所执。然今寻思名、义、自性、差别假有实无,是即观互为客而非主实。即名于事为客,事于名亦尔。“二”者于上句所言名与事二法,名是能诠,事谓所诠,即名与义。此名与义各有自性、差别,此二言二种二。此二言中,有名、义、自性、差别,是二种二。智周记说,思名义俱有自性、差别,名之为二。于上句名、事之一,各具自性、差别之二。“当推”寻观察,是劝策修观行者之意。“唯量及唯识”者,重彰依他非计执。唯量者,标“事”观,唯有分别,即唯识门。量即分量,心用分限。智周记说,名义俱有其识,名为唯量。唯有假立,即是悟入依他起自性。为什么要双观,唯量唯假呢?是为遣除二种执,观唯量遣心外执,观唯假遣实有执。

“实智观无义”者,实智即从寻思所生四种如实遍智。“观无义”即观其义本来无有。“唯有分别三”者,谓法有三种分别,即名分别、自性假立分别、差别假立分别。“彼无故此无”者,彼指心外各事自性差别一切境义。“此”指能缘三种分别心。无彼所执之境义故,亦无此能执之三分别心。故《成唯识论》说:“既无实境能取识,宁有实识离所取境。所取能取相待立故。”谓义无故,观此三种能分别亦无。“实智彼无故此无”。悟之名能所故。以四如实非安立智以悟入圆成实性,故云是即入三性也。

存实的意义如《成唯识论》说:“识言总显一切有情各有八识、六位心所,所变相见,分位差别。及彼空理所显真如。”这一段话,表显很有深刻的意趣。即显初地所证百法明门:故修唯识观,则入初地证百法明门。“识”之一字,所表显凡有五类:一、八识心王自体分;二、六位心所自体分;三、心王心所所变相见分二分;四、前三分位不相应法;五、于前四法观遍计所执以空为门所显的空理。初显四俗事。是依他起,后一真理是圆成实。总显所存依他圆成二性是有,以证明存实义。如上所说五类之法,皆不离识,总立识名。论又说:“唯言,但遮愚夫所执定离诸识实有色等。”等者等取心心所不相应无为,即遮遣遍计所执五法事理,唯虚妄起体用都无证明遣虚之义。故说“唯言”。

窥基《唯识章》说:“由无始来,执我法为有,拨事理为空。故此观中,遣者空观,对破有执。存者有观,对遣空执。”此说遣虚存实观之所由起,所以有此初重视法之建立者,遣诸有情无始以来,执遍计我法为有,拨真俗事理为空,是故最初遣彼迷执,令知法性。故最初建立用此观法。“遣空观”等,即说明观行的运用。

《唯识章》又说:“今观空有,而遣有空,有空若无,亦无空有,以彼空有,相待观成。纯有纯空,谁之空有!故欲证入离言法性,皆须依此方便而入。”此说明观的意义,依所治病有计执有与空,约能治药可有空有。若所治病无增益的有执和损减的空执,应能治药亦无遣存了。因迷悟相对方成观行,岂有纯有纯空的空有吗?故欲引起无分别智,证得真见道离言法性真如,要先于资粮位及加行位中修此遣虚存实观。诸法体性,言语道断。非是定有,亦非定无。一切言诠但是世俗虚妄施设。以证真实位,一切诸法,非有非空,离诸分别,性离言故。

《唯识章》又说:“此唯识言,既遮所执,若执实有诸识可唯,即是所执,亦应除遣。”意说为遗妄执心心所外实有境故说唯有识,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是亦法执,亦应遣遮。

这初门唯识观,至关重要,修止观的人应该重视依修。先知三自性的意义,然后于行住坐卧中修习,特别需要每天以一定的时间静坐而修之。先观想三性三无性的道理,然后停息心上的活动,摄心专住一境,即住于心上不散,不外驰,心念若起,即知是见分于相分上的虚妄分别,当体消灭,摄令安住。念起即觉,觉之即灭,久久忘缘,自成一片。久修正观必成,得大受用。

按:太虚太师对遣虚存实唯识之特胜义,有简短的论说,特附录于下:

《成唯识论》卷七云:“识言、总显一切有情各有八识,六位心所,所变相见,分位差别,及彼空理,所显真如;识自相故,识相应故,三分位故,四实性故。如是诸法。皆不离识,总立识名;唯言、但遮愚夫所执定离诸识实有色等。”此即五重唯识观中第一重遣虚存实观;而唯识观之最胜点,即在乎此,以本只要此第一重唯遣虚妄识,存真实之唯识观。后之四重,只是为钝根人辗转离过,以入真耳。若利根人,只此一观,一了百了,直到究竟;以遣虚则妄无不尽,存实则真无不圆故。

同类推荐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是《陕西历史文化丛书》系列之一的《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佛与佛的故事、中国佛寺的早期记录、陕西古代佛寺的建筑特色、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佛寺、佛教在长安的继续发展、宋元明清时期的佛寺等内容。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热门推荐
  • 第一女商:盛世耀倾城

    第一女商:盛世耀倾城

    玩个网游也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原主的身份还是一个冷情冷性的少女,只是和她性格中的一面相似,而她刚醒来就不得不面对妖孽帅气的侄子,随即又发现还有暗恋肉身的超级美少年。胆敢把她当替身,小心她玩死你不偿命;胆敢把她当软柿子,对不起,本人前世的愿望就是当一个富可敌国的奸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菡萏乱

    菡萏乱

    穿越,大景王朝。白菡萏,京城首富白家的弃女。十岁时被药王带离白家,隐居西南药王谷,十七岁前从未离开。她温婉淡漠,她笑得牲畜无害,可惜,都是表象。她有一个姐姐,白芍药,白家宠在手心的宝贝,大景渊王的王妃。可惜,死了也不让她好活。她十岁时救下一对兄妹,他们一个妖娆倾世,一个英武不凡。可惜,都tm喜欢男人她一十二岁时救了个妖孽,叫落尘寰。妖孽要以身相许,妖孽成立了天下楼,妖孽还一统江湖。可惜,走了五年都没有回来。她喜欢晒太阳,喜欢研究香料,她没心没肺,还有点脑残。她誓要作个看客,欣赏一出家庭伦理剧。却被众人拉入大幕,强迫演出。她笑看明争暗斗,宁愿被人圈养。只是,有仇必报是她的做人守则,拉她下水,就要做好被淹死的可能。端木渊:大景战神,手握重兵。他的心里有一段埋藏了十年的爱情,他以为这辈子他不会再爱,当他得到一切,转身,手掌成空。端木泽:大景王朝太子殿。他恨,没有一刻不在恨着,他要那个至高的位置,即使踩着最爱的人的尸体。端木泓:大景王朝六皇子。他们给的一切都不及,她牵着他的手,带他看时光荏苒。卷一长安细雨她初到长安,一脸无辜。没什么不良记录,就是随手杀了几个人。卷二王府风云所谓帝王,在水一方。“我要天下。”“为了她。”“我许你皇妃之位。”“看我心情。”新文发布:《魍魉鬼姬》伏日大陆,五国四城————————————“我想要一只猫,取名叫西髅。”“你有了。”“我想要一只狗,取名叫骷洛。”“你也有了。”“我想要睡觉睡到自然醒,成天里阳光暖煦,清风徐徐。”“这些,你都有了。”差不多吧“我想要,有一人,能执我之手,敛我一世疯癫。”笑话“——”“没有她你会死啊。”“其实已经死过一次了。”“她不爱你。”“——”“她也不恨你。”“这话真让人难过。”“那你还执着什么。”“她还活着。”多好谢谢ty3807帮妖精建的群,么个!群号:51918103敲门砖:本书任意主角名!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魔武极仙

    魔武极仙

    受屈辱,逆修仙,修得无上妙法,俘获绝代佳人!凡间卑微的小人物机缘之下获得魔道圣物,从而踏上逆天修真之路!夺宝库、翻云覆雨、踏六界、唯我独尊。
  • 妖瞳:都市异能巫女

    妖瞳:都市异能巫女

    巫丫丫一直静静的看着权昊天的所有动作,满腔疑虑,“昊,你不是要和我结合吗?”这回权昊天可以猜出来她问的是什么了,对着疑惑的巫丫丫摇摇头,不是他不想,而是他突然觉得自己很坏,就这么拥有一片空白的她吗?连他自己都有些觉得自己病了,可是若是让他教会巫丫丫一切,放她和外面的世界接触,他又做不到,这样一片纯白,可以填补他内心的空虚和寂寞,他真的很自私。巫丫丫看着沉默的权昊……
  • 食物排毒与养生保健全书

    食物排毒与养生保健全书

    永葆青春、延年益寿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医学界通过多年的科学实践,开辟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它能够使人不早衰,少得病,并且可以达到养颜美体、延年益寿的效果。这条路就是清理体内的垃圾和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