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38

第38章 唯识义(7)

3.依“习气依处”立“牵引因”。习气依处者,种子之别名,凡种子未得助缘尚未成熟之际名“习气”。某一种习气必为某一种行为之原因,依于某一种习气引起某一种行为,如恶习气引起恶行为,善习气引起善行为,如是,习气是因,行为为果,而习气与行为之关系并不十分紧密,尚待助缘然后结果,只是由因引果,并非由因生果,故依“习气依处”立“牵引因”。

4.依“有润种子依处”立“生起因”。有润种子者谓“因”已成熟,补缘具足即能生果,如豆遇水则生豆芽,遇水之豆种即“有润种”是因,豆芽是果,豆芽由豆种直接生起,故依“有润种子依处”立“生起因”。

5.依“无间灭依处”、“境界依处”、“根依处”、“作用依处”、“士用依处”、“真实见依处”立“摄受因”。

所谓“无间灭依处”,即心与心所之“等无间缘”,是等心理作用念念相生,毫无间隔,因无间灭故,前念能生后念,前念为因,后念为果,如有间隔,便失去因果关系。

所谓“境界依处”,一切心理作用不能离开客观境界而凭空产生,必依客观环境而起。

所谓“根依处”,即一切心理作用,在外不能离开客观境界,在内不能离开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必须根境相对而后心理作用方能生起,如眼(根)见花(境)而生喜悦心,耳(根)闻雷(境)而生惊惧心。

所谓“作用依处”,即凡成作一事业,不能离开所必需之工具,如煮饭用锅,裁衣要用剪刀,必依工具所起之作用而后事业得成。

所谓“士用依处”,即成作一事业,不能离开能作之人,俗云“事在人为”,无人如何能办成事业?人之作用名为“士用”。

所谓“真实见依处”,即欲成作一事业,必须依据合理合法之真确见解,如见解误则事必失败,虽有能作之人及必需之工具均归无用。

依以上六依处立“摄受因”。所谓“摄受因”,即指一切助缘而言,除种子为“亲因”外,其余一切助成结果因缘,皆摄受于果内,故统名“摄受因”。

6.依“随顺依处”立“引发因”。所谓“随顺依处”,即前因生后果,而后果又自成因,引出新后果,如是前因后果同类随顺以次相生,例如种子生芽,芽生茎,茎生花,花生果,形态各别而同一系列,由于互相随顺而生,互相引发,倘不相随顺,便不能互相引发而断绝了因果关系,故依“随顺依处”立“引发因”。

以上“牵引因”、“生起因”与“引发因”有相似之处而实不相同。“牵引因”依“习气”而立,是指未成熟之种子。“生起因”依“有润种子”而立,是指已得助缘之成熟之种子。“引发因”依种子生结果过程中之所必不可少之步骤而立。至于“摄受因”,则依种子外一切必须之外来助缘而立。牵引、生起、引发三因为主,摄受一因为客。

7.依“差别功能依处”立“定异因”。所谓“差别功能依处”者,即世间之种子无际无边,而一类种子有一类之功能,类类不同,种种各异,如黄豆种能生黄豆,小麦种能生小麦,惟其因各有差别功能故结果亦随之相异,故依“差别功能依处”立“定异因”。

8.依“和合依处”立“同事因”。所谓“和合依处”者,即以上“领受依处”至“差别功能依处”所立观待、牵引、生起、摄受、引发、定异等六因,有和合力,同结一果,如是六因,统而为一,依于此处,立“同事因”。不取“随说因”,是因为就普通事物论,“随说因”属于“理”的一方面,而其余六因属于“事”的一方面;就一有情众生论,“随说因”属于“名言种子”,其余六因属于“业种子”,由于过去世之种种见闻觉知(名言)与种种行为动作(业)而生现在心理及物质一切形态。

9.依“障碍依处”立“相违因”。所谓“障碍依处”者,即与生住成得之事能相障碍,与违缘之义相同,如旱涝之于禾稼,善法之与恶法,故依此处立“相违因”。

10.依“不障碍依处”立“不相违因”。所谓“不障碍依处”者,即与生住成得之事能不相障碍,与“无力增上缘”同义,虽不能助生彼果,但依不障碍彼果之生成,故依此处立不相违因。

相违及不相违二因,于生住成得之事(果)无主动力,如其他因缘具足,又无“相违因”则得生,有“相违因”则不得生;如无其他因缘,虽无“相违因”,或有“不相违因”,亦不得生。

四、释五果

由上述因缘所生之果,可分五种,即异熟果、等流果、士用果、增上果、离系果,现分别简述于下:

1.异熟果

此果专就有情众生(包括天、人、阿修罗、鬼、畜生、地狱等六趣)而言,有情众生所以流转于六趣之中者,由于身、口、意三业所招致,以身、口、意三业为因,以六趣为果,如是果报,名“异熟果”。一切有情过去的身、口、意为因,现在的身心器界为果,如是因名“异熟因”,如是果名“异熟果”。十因中则“随说因”、“观待因”、“牵引因”、“生起因”、“定异因”为主,“摄受因”、“不相违因”为附,得生此果。

2.等流果

“等流果”者,六因中“同类”、“遍行”二因所得之果,因果相似,故名“等”,同类相生,故名“流”。“等流果”有两种:一曰“真等流”。“真等流”依唯识义又分为二种:(1)善、恶、无记等种子自类相生,善、恶、无记分别生善、恶、无记现行,或善、恶、无记现行分别熏成善、恶、无记种子,均名“等流”。(2)同类上品生自同类下品。如小善生大善,小恶生大恶,亦名“等流”。二曰“假等流”,谓以前因类相似之后果,如先作不正义之杀、盗等恶业,后受到枪决或判刑等,以相似故,假名“等流”。

3.士用果

“士用果”者,六因中“俱有”、“相应”二因所得之结果,“士用”即“人士”之作用,包括能作之人与其人成事业所用之工具而言。此又有“人士用”与“法士用”之分。“人士用”者,凡从事农、工、商等业而得财利、器物、稼穑等果,即为“士用果”。“法士用”者,凡因此法之作用而生之果,如蒸水为气,凝云为雨,与因人成事同例,亦为“士为果”。于“十因”、“四缘”中,“人士用”则“观待”、“摄受”、“同事”等因为“增上缘”所得者。“法士用”则“观待”、“牵引”、“生起”、“定异”、“摄受”等因为“因缘”、“等无间缘”、“增上缘”所得者。

4.增上果

“增上果”者,六因中“能作因”所得之结果。宇宙间任何一事物(除无为法)对其他一切事物或与力,或不为障,故为其他一切法之“增上果”,而其他一切法,对于此法亦与力或不为障,故亦为此法之“增上果”。“十因”、“四缘”中,任何一因缘皆能引生此果。

5.离系果

“离系果”者,谓依真实道理所证之结果。此果即主客观之统一,事理之统一,空有之统一,变与不变之统一,心物之统一,亦即涅槃,不为一切之烦恼所系缚,故名“离系果”。涅槃本来存在,不从因生,而众生不受,为迷惑妄想之所系缚(蔽障),必借契合真理之智力割断系缚、打破障碍而后证得。

佛教的因果律,适用于一切事物,特别是对于有情众生前世、后世因果报应,生死相续的道理,为佛教哲学所独具。可惜千年来,为一般糊涂人所曲解,正如赵老朴初所说,“佛教由于历史所付给的污染和困难”,使因果律黯然不彰,变化为庸俗的“宿命论”,或“幽冥论”,更甚者说人生为“阎王爷”、“判官小鬼”在阴间主宰,把人看成了“鬼”、“神”的奴隶,因此养成了畏鬼神、畏特权的心理。希望读者能通过对佛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业力因果关系的理解,负担起我们佛教徒发掘真理破除迷信的权利和义务。宇宙人生万事万物都有个因果规律,不会有例外的,所以正确的因果论就是真理,佛陀说法重教,目的就是教导人们认识真理,把握真理,达到事理统一的境界(正觉、涅槃)。

(第七节) 杂染流转义

杂染,系指有漏法,为“清净”之对称。杂,即间杂、和杂之义;染,是染污法,即指不善及有覆无记之法。通常杂染与染污同义互为通用;但《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末载,单称染、染污之际,即指烦恼;而称杂染之染,则通指善、恶、无记等三性。

一、三杂染

杂染分为三类,即三杂染。

如前所述,一切色心诸法,皆是阿赖耶识之所变现,是假非实。然而,诸有情类迷暗不知,执为实实在在的我法,由此执著而起烦恼造业,由业而招生死苦果。《成唯识论》说此为有情生死相续之因果,名惑业苦。如论说:生死相续,由惑业苦。发业润生烦恼,名惑。能招感后有之业,名业。业能引生众苦,名苦。《大智度论》及《显扬圣教论》等论,称此为杂染,即烦恼杂染、业杂染、生杂染。杂染者,杂乱真性名染,相似于极污垢之物名染。即一切有情,由无明之愚痴力,起贪嗔痴等诸惑。由惑及思心所的作用,于身、口、意上造作杂生等不善业,或求人天果报之善业等。由善恶业力,资助第八阿赖耶识中所藏无记名言种子,由现世惑业,招未来之苦果。从无始以来,尽未来际,生死相续,名无始流转。

1.惑——烦恼杂染

惑,即是根本烦恼及随烦恼。由这二种烦恼,误认心内之影像相分为心外实有之迷执。这迷执分为二种:一人我执,二法我执。若缘无常五取蕴相,妄执为我,名人我执。若不了解五蕴和合诸法的作用,执为常、一、主宰的实我;又缘自心所现的假法,执为实有,名法我执,即不了解五蕴之法体如幻化不实,而执此为心外实法。

此二执于十烦恼中属于萨迦耶见所执。由于我法二执,而生烦恼、所知二障,能障碍成就佛果。(1)烦恼障,由我执(人我见)而生,以贪嗔痴等一切诸惑,发业润生,烦扰有情之身心,使之流转三界五趣生死中,而障涅槃之果,不得解脱,名烦恼障。以执遍计所执的萨迦耶见为上首。(2)所知障,由法执(法我见)而生,以贪嗔痴等诸惑为愚痴迷暗,它能障菩提妙智,使有情不能了知诸法的事相及实性,名所知障。以执遍计所执实法的萨迦耶见而为上首。

此烦恼所执二障,皆以根本烦恼随烦恼为体,特别是于同一烦恼中,有我执法执,故立二障名。即迷于事的惑名烦恼障,迷于理为惑名所知障。又二障可分为俱生、分别二种:

我执

俱生我执:即先天性之我执,从无始以来虚妄熏习的内因力,恒与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别,任运而转,故名俱生。

分别我执:即后天所执之我执,乃由现在外缘力,非与身俱,须待邪教及邪分别然后方起,故名我别我执。

俱生我执,能起“润生”的作用;分别我执,能生“发业”的作用,二者皆能扰乱恼害众生之身心,而令其轮回生死。

一切

俱生法执:乃无始以来,熏习成性,常于一切法妄生执著,法执亦即与俱生之法执。

分别法执:对于邪师、邪教所说之法,分别计度而执为实法。

分别法执,菩萨见道顿断之;俱生法执,菩萨于修道渐断之。

所以说烦恼障是流转之根源,所知障是迷妄之根源。

同类推荐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热门推荐
  • 无限终焉

    无限终焉

    一群来历莫测的神秘轮回者……一切只是为了当初那最淳朴的愿望——只想……活下去!现在……远古的遗迹,恐怖片世界……降临!”“位面重叠开始,一群来自主神空间的回归者……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布局斗智,欢迎加入本书书群(135558117),末日的预言!到底怎样才能拯救自己的家园?生死搏杀“轮回世界第二阶段启动……”
  • 装太后

    装太后

    齐朝皇帝驾崩太早,留下年幼的太子继位,有意谋位的庄丞相表示,有必要把大龄待嫁长女庄宜珺送进宫装一下太后,对此庄太后表示:啧啧,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娃儿啊,教哀家如何下得去手啊。皇上则表示:太后,还满意你看到的么?
  • 铸天记

    铸天记

    异世重生,这是一个以修炼天魂为主的世界,一位被众人唾骂为废物的少年将遇到什么样的劫难,将如何修炼成仙,将如何铸造新的天宇撑控万千宇宙!!!偷的乾坤法宝,穿越时空只为伊人,结局却是天注定,万般艰难只为铸天,只为能够改变命运结局,我命由己不由天。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泥沙鬼魅:滑坡与泥石流的防范自救

    泥沙鬼魅:滑坡与泥石流的防范自救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成长过程中应受到各方面的特殊保护;同时,青少年自身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一些必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对于防范自然灾害来说,居安思危才能处变不.晾,防患未然才能游刃有余。青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树立防范意识,知道防范的方法,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本书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常见的自然灾害的防范常识,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同学们如何面对突然的灾难,保持冷静、勇敢,及时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 凤舞江山青宁篇

    凤舞江山青宁篇

    她是杀手界的无冕之王,一朝穿越,成为帝国的废柴太子。女扮男装,横行天下。什么?那一笑倾天下的摄政王想篡位?放马过来好了!等等,皇上下令广招天下美女,要给本太子选妃?靠!赶紧溜啊!神兽在手,重宝不愁,妖孽美男,想抢就抢!这个半路杀出的妖孽美男,本太子就选你为太子妃了!
  • 丫头,吻你上瘾

    丫头,吻你上瘾

    在我们最美好的年华里,总会遇到一个难以抹去的人,一件难以割舍的事,一段不忍放下的时光。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 明朝遗民的大清岁月

    明朝遗民的大清岁月

    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 盛世绝爱之吾本红妆

    盛世绝爱之吾本红妆

    东海,南凌,西决,北漠,蛮疆,缥缈峰六大势力会晤。众名媛、大臣齐齐发难。“凤倾岚目无尊长,不懂礼数!”某男:“我惯得。”“她为人狠毒乖戾,杀人如麻!”某男:“我喜欢。”“她不学无术,女红针线一窍不通!”某男“我去学。”“她图谋不轨,意在争夺天下!”某男:“要你管。”“洛紫宸,你就这样维护这个贱人?”某男眸中杀意闪过,某女袖中红绸已经飞出,唇角带着嗜血笑容,字字妖异冷厉,“我替他说,你该死!”——————天煞凤星,可逆乾坤,统四国。因着这预言和不为人知的辛秘,凤倾岚自幼便女扮男装,成了南凌三皇子凤倾澜。二十一世纪杀手之王魅影不幸穿越到了凤倾岚的身上,醒来听到那句“南凌质子醒了!”险些又气晕了过去。居然穿越成一个阶下囚,还是个伪娘?既来之则安之。区区东海皇宫,还能拿她怎么样?这身子似乎藏着许多秘密,那就由她一一揭开,且看她如何素手乾坤,在这异世掀起惊天巨浪。魔宫宫主硬要带她离开?——拜托,我真的不是你的救命恩人!东海太子对她眉来眼去?——拜托,难道看不出我现在是个男的么,你丫是断袖么?西决皇帝对她百般欣赏?——拜托,不要这样直勾勾的看着人家,人家会害羞的!南凌国师千里修书问候?——拜托,不是听说这货以前傲娇的很么,怎么还会写书给她问候?紫宸“公”主对她另眼相看?——拜托,你不是已经知道我是女人了么,为何还动不动一副吃醋的样子!◇◇◇◇◇◇◇◇◇◇◇◇◇◇◇◇◇◇◇◇◇◇◇◇◇◇◇◇◇◇◇◇[小剧场]“殿下,那军事防御图..”暗卫颇为焦急的问道。“岚儿想要,给她又何妨?”某男漫不经心的应道。“可是..”可是那毕竟是南凌的质子,就算是个女的,也是南凌人,殿下就这么放心将东海的军事防御图拱手相送?“只要她要,只要我有,哪怕是东海江山,哪怕是我的性命,给了又何妨?”某男字字笃定。“是。”暗卫只得应下,纵然万般不愿,可是殿下的话,向来不容违抗,只是还是忍不住开口道,“殿下,现下她的身份是南凌质子,殿下怕是不能娶她为妻。”“那本殿嫁给她便是。”某男应得干脆利落。“…”暗卫终于无话可说了。殿下为了这凤倾岚,江山性命甚至连男人的自尊都不要了,他这做暗卫的,还有什么可说?本文一对一。绝对宠文。女主时而冷厉时而抽风。男主腹黑天下无敌。喜欢的亲们请点击加入书架。——————推荐下我的完结文,走过路过不要错过^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