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1600000009

第9章 苦乐逆顺道在其中

苦乐逆顺,相比较而存在,既对立又统一,而且相互转化。没有苦就无所谓乐,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是欢乐而不会有痛苦。人的身世、遭遇、命运各有不同,世事无常,人生难久。自以为是苦,在别人看来又是乐。有的苦中求乐,有的乐以忘忧。这有个心态问题,承受问题。苦,也有共同性,比如饥饿、失恋、病痛、家庭不睦、妻离子散等等。轻则神经受刺激,重则不能自拔,甚而痴癫疯狂,乃至于自杀。

苦是自心的一种感觉,若能转境,采取乐观态度会不以为苦,或苦中也有乐。普遍认为山区生活很苦,乡亲们处在一起却快快乐乐,那种纯情为城市人所不及。上世纪60年代初我在藏区独闯匪巢,胆战心惊。翻越终年积雪不化的大雪山,穿过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险象环生,无时不提心吊胆,苦不堪言。当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之后,自豪感、满足感油然而生,心情非常愉悦,那便是乐。一次翻越5,000多公尺的高山,冬天遍地是雪,夜幕降落无一处安身。我与同伴见有个小小的空羊圈,大雪封山牧人迁回定居点了。我俩趴进去,取出垫絮被褥睡在一公尺多厚的干羊粪上,没想到还暖烘烘的。在冰封雪冻冷酷的自然环境里,那种温暖比今天睡电热毯、住空调房还舒坦。因为是自己发现的,得之不易,出乎想象之外,当夜两人因此获得的乐趣至今无可比拟,苦中求乐,永生不忘。夏天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一天中要经历几次烈日、狂风、暴雨、冰雹,时而太阳晒得钻皮肤,时而冷得牙齿打颤。可是空气异常清新,眼前繁花似锦,风和日丽之时,信马由缰,口唱牧歌,乐不可支。即是说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我在藏区工作20多年中,亲历险山恶水,多次大难不死,有苦也有乐,丰富了人生,无怨无悔。如今退休后,身体反而好转,心里乐滋滋的。没有前半生的苦,就没有我后半生的乐。我认为人的一生以倒吃甘蔗为好,越吃越甜。今天的某些青年人怕苦、不愿吃苦,难有造就。应当是舍得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先苦后甜,要持这种正见。正确对待苦与乐,方能走好人生之路。

在原始佛教产生的时代,生产力非常低下,印度广大穷苦人民的生活的确很苦,于自然界、阶级社会力所不及,于是认为人的一生主要是苦。释迦牟尼创造佛教时期,各国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政治、经济矛盾尖锐,民族矛盾激烈,痛感人人都生活在苦难中。生也是苦,死也是苦,芸芸众生更要承受种种命运打击之苦。我辈之人,也大半辈子都很苦。三年自然灾害,食不果腹,衣衫破旧,住房简陋,儿女是拖大的。我们那时的乐在今天看来却是苦。前辈们呢?用今天的好日子来衡量,他们似乎终身受苦。即是说苦乐逆顺有时代性,相对性,应辩证地看待,方能认清光明前途。

明代禅师在《法语》中写道:“佛祖出世,只是教人悟此心而已……先教人知此身是苦本,其苦因贪嗔痴爱,烦恼所集而生,故要人先断烦恼(到自己内心去寻求解脱方法),其苦可出(离苦)。”佛家将人的一生认作主要是苦,在释迦时代可谓透彻,然而却回避了社会阶级斗争状况,有失偏颇。今天若是提醒涉世不深的年轻人,不要乐以忘忧,以至乐极生悲,不无裨益。

大乘佛教以利乐他人为重心,自利是手段,利他才是目的。《华严经》上说:“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以解脱一己的生死苦恼为满足,以悲悯众生,乘“六度”宝筏自度度人,将众生从生死苦海的此岸,度向涅槃极乐的彼岸,“刻苦忍受,共生乐土”。是以涅槃为乐,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使信众折服。在人情淡漠的今天,应该大力提倡。

如何看待人生之苦呢?《天如惟则禅师语录》中这样写道:“苦乐逆顺,道在其中……乐是苦因,顺为逆本,四者相依,互为出没,皆世相变迁之常耳,不应遇顺乐而生欣,逢逆苦则反欣为怨。”就是说人生有苦也有乐,有逆境也有顺境,才符合客观现实。苦与乐,逆(境)与顺(境)是相互转化的,不要身处顺境就乐以忘忧,身处逆境就愁眉苦脸产生抱怨。周恩来曾经说过:“逆境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如何离苦得乐,解脱人生的苦难呢?从横的方面探讨,以修四谛(苦、集、灭、道)为途径。它于原始佛教提出,成为贯穿佛教发展始终的最基本教义。谛,是真理的意思。据传,释迦牟尼35岁那年觉悟了一切真理,而通达四禅境界。

苦谛——人生皆苦,有生、老、病、死之苦;爱、憎、离、合、贫穷、求不得之苦;即身体上、物质生活上、精神上都会有苦处。

集谛——招致苦难的根本原因在于“贪、嗔、痴”,做出伤天害理的恶业,最终遭受恶报,自食苦果。

灭谛——灭除欲望,解除苦恼的束缚,达到涅槃境界,了生脱死。

道谛——掌握解除痛苦的方法,即“三学”(戒、定、慧)、“六度”,通达涅槃的途径。

四谛法是释迦牟尼初成道后,在鹿野苑初度五比丘时所说,又名三转十二法轮,即以“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教导五比丘和佛自己的印证。

从纵的方面探讨,解脱人生苦难的方法是“十二因缘”。由“无明”(不懂佛教真理)造作善恶诸业“行”(意志活动),“行”缘“识”(精神活动),“识”缘“名色”(心身),“名色”缘“六如”(眼、耳、鼻、舌、身、意),“六如”缘“触”(触觉),“触”缘“受”,此为“过去、现在——重因果”。“受”缘“爱”(贪欲),“爱”缘“取”(驰求),“取”缘“有”(思想行为,产生未来善恶),“有”缘“生”(来世之果报),“生”缘“老死”,此为“现在、未来——重因果”。十二个环节辗转感果,称为“因”,互为条件称为“缘”。这是佛家非常重视的“缘起论”(因果报应)。万物都处在因果链中,与上帝诸神外力无关。佛禅以因果链来诠释人的一生:过去、现在、未来。说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信众对此也深信不疑。常听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日未到。作恶之人,无以言对。

十二因缘是对生命现象的总结,也是生命痛苦的原因。众生由于无明(无知)而发生的行为,是痛苦的总根源。众生所作的善业和恶业,会遭到相应的果报,来世就在不同的境界中轮回。行善的人随福业上升,作恶的人随罪业下堕,世世升沉,不断地在苦海中沉浮。只有弃恶从善,虔诚修持,才能超出生死解脱。虽然说得玄妙,可以不信,在强大的邪恶势力面前似乎还能自我安慰,要是应验了,岂不快哉!多作善事、好事、世人交口称赞,身心安乐,有益健康,毋庸置疑。

据传浙江有一解元(乡试第一名),小时候他父亲请来一位严谨的老先生教他。老先生从平生所作应考文章选出几十篇让他熟读默记,并说如果参加科考必中无疑。没过多久老先生病重,父子俩毕恭毕敬伺候,去世后备棺装殓,还周济其家眷。到了考解元那一年,其父在梦中见老先生来叮嘱:“你儿子还未将我的文章记熟,督促他一篇也不能漏!”儿子赴考,打开试卷见三个题目有两个是老先生做过的,一挥而就,中了解元。知恩报恩,终得福报。种善因,得善果。

“因”即因素,两种以上因素发生关系(内外因结合)便称为“缘”。多种因素配合,必定产生结果(一果多因或多因多果)。以前因后果说明人生祸福、生死苦乐都是自己言行造成的结果,有很强的哲理性。道家李耳也说过:“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因果经》中说:“欲知过去因,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看其现在因。”“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菩萨重因,凡夫畏果。

2002年12月央视“今日说法”栏目播出:北方某地有一王姓村民,年轻时不赡养父母,借口说有三个儿子要抚养。到了50多岁时孤苦一人,三个儿子谁也不赡养他,而且不给房住。主持人讲:这就是他遭到的报应。

另一例是2006年2月电台播出:东北农村有两姐妹,在街上各拿20元去买彩票。妹张红才18岁,见有母子二人乞讨,给了10元;姐姐见状,一毛不拔。姐姐买20元彩票,一无所获;妹张红只有10元买彩票,中奖300万元,可她并不激动。主持人说:这到底是巧合?或是有因果关系?

有两夫妇到我家补皮沙发,女方说:我们虽然在外打工,见了残疾人也要给钱,进到主人客厅见陈设简单,二老朴实,要价相当低。汶川大地震正在汉源县城,去饭馆总是轮不上我们,平时坐下就可吃上的,待到吃完午饭到大街上,强烈地震发生了。回去时租赁房已垮塌,主人被打死。就那么阴差阳错,现在还挣钱供一个儿子读高中、一个儿子上大学。

佛教哲学在因果关系上,与唯物辩证法有一致之处。有因必有果,没有无结果的原因,也没有无原因的结果。二者互相转化,是万事万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从中我们应当受到启示:自身应当提高内在素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老子曾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在学禅中,应当从知苦的观点出发,转痛苦为安乐,转烦恼为菩提,去做自利利他的事,“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

《法华经方便品》指出:“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囿于世俗欲望的在家人,以追求自身的满足为快乐;出家修道的人,以自在为乐。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苦恼并非由外界注入,它就像流不尽的苦汁,而它的源泉在我们心底。”但我认为:内因是主要的不可否认,也不能无视外在因素,如自然界不可抵御的灾害。唐山大地震死几十万人,都是恶人?还有社会动荡、战争等等,死伤的人几十万,几百万,其中也会有很多善良之人。

同类推荐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日常用品,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热门推荐
  • 西口文化

    西口文化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三晋人文资;T.彼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在中华民族的煌煌文化巨著里,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是其中极为绚丽和厚重的重要篇章。进入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板应对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形势。
  • 女人智慧枕边书

    女人智慧枕边书

    茶余饭后,灯下枕边,读一读本书,您一定会受益非浅。追求心灵的快乐,让你有一个宁静的内心,淡然的心境,去坦然面对纷繁的世事。打造迷人的魅力,使你成为一个优质女人,卓然不群于其她人。经营你的情感,充分展示爱的智慧,可以使你收获完美的爱情。获取幸福的情绪密码,使你拥有很高的情商,超然于物外。锻造优质婚姻,使你成为一个幸福一生的女人。做个智慧的女人,远离那些尖酸刻薄与低级庸俗。潇洒出入职场,是你人生成功的风向标。
  • 仙魔经纪人

    仙魔经纪人

    酒吧门口的一道闪电,改变了一个年轻人的命运。在现实中郁郁不得志的他,被闪电带到了一个修真世界。被闪电带来的这个年轻人,因为这自身朦胧的欲望,而不自觉地走向了与被视为不可挑战的修真阶层对抗的道路。
  • 每天读点世界历史

    每天读点世界历史

    本书以人类历史为主干,取材于历史,又尊重历史,按照主题划分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它以时间为经,以历史名人和重大历史事件为纬,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通过一个个精彩鲜活的历史故事展现五千年世界历史风貌。
  • 萌宠千金:BOSS求宠爱

    萌宠千金:BOSS求宠爱

    他霸道,冷酷,对她采取独裁政策;可是他不一样,他却依旧温柔,热情,对她百般呵护,当她是温室中的花朵,丝毫不在意她曾经伤害过他……他看着他们相挽的手,说:“夏美景,良辰若离了美景,终究不算是良辰……”夏美景却只能淡淡一笑,“谢良辰,爱情不能用来交易,我夏美景并不是非你不可。”“夏美景,屌丝和炮灰都能逆袭,我谢良辰誓要逆袭!这辈子要定你!”为了重新追回爱妻,总裁也能做屌丝,且看大BOSS如何巧计掠夺美人心。
  • 梅子青时雨

    梅子青时雨

    谁说繁华盛世没有红颜祸乱?谁说青楼女子必须身份低贱?青雨逃出青楼以最狼狈的姿态出现在离傲面前,他误会她,折磨她,逼她杀人,又杀了她的亲人。才发现她得心也韧如磐石。青雨逃离他却跌跌撞撞邂逅那个风流倜傥的妖孽皇子。他可以袖手天下只为她折一枝杏花。可她与他低眉浅笑欲语娇羞,却不过只为报复另一个男人?时光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百般疼爱过后竟是决绝?他与别的女人洞房花烛,她就再那夜亲自打掉腹中的胎儿。红墙黛瓦,禁宫拂柳,她如何生存?又如何逃离?她的恨何时放下,她的情归谁所终?几经风雨,寻遍红尘,她看着他冰冷的尸体惨笑艳艳。这就注定是我们的结局么?尘缘已了,那妖娆女子只得削发为尼,青灯常伴,洗清一世的孽缘。柳絮弄春离,只凭栏,望卿若微尘,尘已去。华年锦瑟愁几许?尘缘已尽,心绪空翻,只有梵音颤。~~~~~~~~~~~~~~~~~~~~~~~~~~~~~~~~~~~~~~~~~~~真的很抱歉,这个文停更了很久,朝歌还是决定要把它完成。姑娘们,戳下收藏,不会怀孕的...囧
  • 中外战争的导火索(世界军事之旅)

    中外战争的导火索(世界军事之旅)

    战争的根源是利益之纷争,战争的正式爆发都有一根导火索。本书主要介绍了莱克星顿的枪声、越南骚扰杀戮中国边民、萨拉热窝的枪声、卢沟桥畔的枪炮声、飞机撞向世贸中心、苏格兰女王被处决等战事。阅读完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更深刻地认知这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外战争。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1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1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 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同城热恋

    同城热恋

    他:30岁,三维动画师,痴迷于全息投影技术,构建虚幻的世界。然而现实的生活彻底崩塌,妻子要离婚,情敌是上司,一切都很混乱的时候,又遭遇野蛮邻居……她:27岁,美女空姐,性格直率,行动野蛮。面对纠结又无望的爱情,她害怕孤独,又怕秘密被揭穿……他:30岁,最有人气的外科大夫,英俊帅气,但是人情冷淡,以自我为中心。不想因好奇而变得执着,所以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遭遇失恋女后,一切就都变得不同了。她,26岁,貌美却有着小小的自卑,婚礼前遭遇背叛!偶尔能把自己伪装得很坚强,却经常神经大条把事情搞砸,希望自己变得自信。在这座时尚的城,年轻的城,高科技的城。一群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理想的青年男女。每天都发生着时而搞笑、时而离奇、时而浪漫、时而感人的故事……
  • 2012年中国武侠小说精选

    2012年中国武侠小说精选

    《2012年中国武侠小说精选》中的这些文章反映了2012年度我国武侠小说这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雅俗共赏。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同时,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傲月寒选编的《2012年中国武侠小说精选》精选了2012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武侠小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