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0600000011

第11章 公 器(7)

一次我到贵州一个景点去玩,看到整整一个山头,全是从地市、省 到中央一些领导的题字,一个碑接一个碑,弄得好好的一个山头像坟场 似的。那些字,说实在的,有的真不敢恭维,小学生的描红也比它们要 好些。

再仔细一想,古人好像也如此,严格地说,是某些皇帝如此。比如 乾隆,一笔字本来不怎么样,却喜欢到处题字,弄得全国上下,好一点 的名胜,都是他的字。“文革”时破“四旧”,居然都没怎么动它们。 一直到现在,好些乾隆题字碑还在那里现眼。

官当得足够大,大到像陈绍基这样,到了省级,而且曾经大权在 握、根深叶茂,有个书法家头衔,不光是得了艺术家的名头,而且还有 额外的好处。当年做过江西省副省长的胡长清,据说书法在江西特别值 钱(只是不知道江西的书法家协会,给没给他一个主席的头衔),如果 有人想要找主席办事,直接买他老人家一幅字就可以了,艺术无价,给 多少都合情合理。官大不仅书法秀,而且书法值钱。

从护官符到特权车一览表

《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乱断葫芦案中,贾雨村就任应天府府尹, 接了薛蟠打死人的案子。门子递给他一份当地的“护官符”,说是如今 做地方官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名单,上书本地豪门大户的姓名、官爵, 人称“护官符”,省得不小心触犯了这里面的人家。

《红楼梦》是小说,但小说讲的故事,往往是真事。从来在地方 为官者,大抵都知道为政不得罪巨室的道理。类似的“护官符”,在一 些地方,肯定是有的。只是未必由门子递给长官,长官的幕僚,早就给 主人准备好了。新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去拜门,挨着一家一家走动走 动。此后本地豪门大户如果有事,一个片子递上来,能办的事,就该照 应,面子要给足。比如佃户抗租不交,一个片子送到衙门,地方官一见 名刺上的名讳,这个佃户就要被押起来,至少要吃顿板子。如果涉及这 些人家的官司,无论怎么说,都要偏着点。反过来,地方官维持地面, 豪门大户也要给面子,征粮征税,维持治安,该帮忙的,自然要帮忙。 如果当地的豪门大户来头足够大,即使平时不给地方官面子,不帮忙, 地方官也照样得小心应付。否则,就像那门子说的那样,轻则官位

不保,重则性命堪忧。

这种现象,过去我们称之为“封建特权”。今日观之,虽然封建未 必,但特杈却是真实的。这是一种专制时代特有的现象。

如今,曹雪芹描写的“护官符”,变种犹存。报载,河北那郸市的 某些公路收费站,都有一个镶着镜框的本地特杈车一览表。其中详列市 委、市政府四套班子加上市纪委和顶头上司市交通局的车辆牌号,这样 的车,一律免收过路费。据邯郸市有关管理收费站的负责人说,这样做 是为了方便领导工作。(据2009年11月21日《齐鲁晚报》)

我相信,这样的特权,哪儿都有。邯郸公路收费站的人,倒不见得 对特权有特别的喜爱,想必是脑子比较笨,记不得如此多的特杈号码, 不得不抄录出来,挂在墙上,结果被人曝了光。

其实,秘密不在这里。据有资格享有特权的人讲,特权绝对是种特 别的享受,有的时候,比多给钱都过瘾。比如开车吧,有资格犯规而不 受惩罚的特权车,开在路上,如果不犯规,尤其是当着众人的面不犯点 规,比如闯红灯、该禁行处不禁行,简直浑身难受。在众目睽睽之下, 别人走不过去,自己可以走过去,别人要缴费,自己可以扬长而去,那 个感觉,就像做了皇帝似的。这就是为什么公车改革嚷了那么多年,而 且各地的改革方案,对于不再使用公车的人都有大量的补助,在钱上面 得益颇多,可是就是改不动的真正原因。因为公车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 特权,而特杈是用钱换不来的,尤其是那种飘飘然的“精神享受”,是 多少钱都换不来的。现在大家不都喜欢做“特别的你”吗?有特权者, 就是恃别的你。

借来的车

2009年,内蒙古阿荣旗的女检察长开豪车,被网上发现。当地纪委 调查,说车是检察长借当地一家企业的。

跟许多网民不一样,我认为这个结论有几分可信性。因为,在我们 的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好些官员开的豪车,真的是从企业借来的。

只是,这种借,跟企业给也差不了多少,甚至可以说,比企业送给 他还要合算。因为这样的借,无论是企业有心,还是官员有意,反正一 借,就借得成了官员的座驾。而且,汽油由企业出,修理费也由企业负 责,一直借到车子旧了,再换辆新的,或者官员下台为止。如果干脆送 给官员,至少油钱和修理费官员得自己掏。

更妙的是,这样的借,一旦被人发现,就像阿荣旗这位检察长一 样,马上就可以滋溜一下开溜,把车还了,把自己择得干干净净。任你 怎么查,反正不能说我贪污腐败。官员也是人,怎么说也不能不让我借 东西吧。

当然这样的借,背后肯定有名堂。总之,企业不傻,没有让官员白 占便宜的道理。如果企业如此乐于助人,怎么不把这车借给福利机构,

借给普通老百姓?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无非是一些聪明的官员可以 借此逃避法律的追究。

不信去查一查跟企业发生关系的部门,不用细查,就会发现, 这样借来的车,实在是太多了。不仅车可以这样长期地借,而且人也 可以借,东西、房屋设备都可以借。杈力机关种种开支,在自己这里 报销不了,就到企业去报,等于变相把钱都借了。不仅一些民企跟权 力机关有这样的出借关系,很多机关跟国企也有这样的关系。有一阶 段官员用车,豪华程度有级别的限制,但是官员又特别喜欢豪车,于 是,就纷纷从企业借,借了就不还。不仅官员私人这样借,机关作为 集体也这样借。

这些年,“借”像传染病一样在官场流行。也许,在开始的时候, 出借豪车的企业,还是一种隐性的贿赂,但是走到今天,已经成了不言 而喩的惯例。凡是在某地的企业,都得这样孝敬某地的权力机关,不这 样做,反而会被视为怪诞。

当年“狗肉将军”张宗昌统治山东的时候,手下的军官看上了商 家的东西,或者马车什么的,也说是借,看上人家的钱,也说是借。在 这种环境下,好东西被人看上了,不借也得借。只是,借了就肉包子打 狗——有去无回。

借的背后,是吴思所说的权力机关的“合法伤害杈”。漫说给你小 鞋,就是紧紧鞋带,也够你喝一壶的。

问责与起复

官员犯错误,丢了乌纱帽,再次被起用,这是个古已有之的现象。

清朝的时候,管这叫起复或者开复。在那个时候,哪怕位至一品, 一辈子不出错的官儿非常稀罕,在仕途上混,总是免不了在罢免、起复 之间折腾,只要错误犯得不至于一下子丢了吃饭的家伙,即使被发配充 军,也有翻身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经常会见到某位官员的处分上写 明:永不叙用。但是,过了若干年,人家还是被叙用了。官家的话,即 使皇帝说的,只要用在官员身上,大抵当不得真。

那个时候,开复两字的前面,要加一个“谋”字,凡是官员被免 职,稍微歇歇,就得谋开复,怎么个谋法?无非找关系,递包袱,包袱 里的“货色”充足,开复的希望就大些。

幵复必须得有个时间段,不能太快。在清朝的时候,是等皇帝情 绪凉下来,或者干脆把这事给忘了,能在皇帝身边说上话的人,有机 会的时候递个话上去,皇帝一含糊,另一顶官帽子就落到免职者的头上 了;如果皇帝气还没消,无论谁,这话也递不上去,递上去,事办不成 不说,给自己找不自在。有时候,是等舆论凉下来。犯事的官员所犯的事,往往是会激起民愤的,舆论不凉下来,一开复,说不定御史要说 话,所以开复的事,急不得0

到了民国时候,官员的开复,因为有了媒体,最需要畏惧的是舆 论,官员免职,人称避风头,风头过了,换个地方照旧做官,风头不 过,天下大乱0所以,那时候被免职的大官,一般都出国转一圈,几 个月甚至几年在国内销声匿迹,舆论自然会把他忘了,然后再回来戴 官帽子。

1949年以来,对于官员的问责,时紧时松。眼下似乎属于松的时 代。官员犯事,只要不被关进监狱,再次做官的可能性非常大,在甲地 犯事,转个身,到乙地接着做官。某些惹出大娄子、闹出世界名气的官 员,风头还没过,或者没有完全过去,就复出了。理由有一个是“人才 难得”。

当然,即使不是人才,我们也没有理由把犯过事的官员一棒子打 死,让他们永不叙用。但是,当今之世,犯错误,尤其犯得挺大挺有知 名度的官员,开复的过程最好让公众看得清楚一点,为什么开复,改正 了没有,得拿出点证据来。

总而言之,这个过程不能像个灰箱。

即使躲风头,丨以乎也应该躲得时间长一点,像过去那样,少则两三 年,多则三五年。不能这边人们记忆犹新,那边就粉墨登场,也太不给 公众面子了吧?

国学与干部考核

成都温江区提倡官员学国学,把国学学习情况纳入干部考核。 到目前为止,国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事实上人言人殊,莫衷一 是,谁也说不清。

国学这个概念的提出,是晚清民国的事,跟国术(武术)、国医 (中医)、国剧(京剧或者平剧)属于同一系列的东西。但是国术、国 医和国剧所指还算清晰,唯独国学,从那时起到今天,一笔糊涂账。

说起来,一系列‘‘国”字号的概念提出,是被“西”字号的玩意 给逼的。西学东渐,中学衰落,有人感慨国将不国,于是提出“国学” 这个词。最初,所谓的国学仅仅恻重于经学,既讲义理,也论考据。后 来,才逐渐扩展到史学和子学。但是今天人们嘴里的国学,已经变成一 个无所不包的大筐,凡是中国的玩意,都可以装进去,天文地理不说, 小说戏剧也在里面,把原来的国剧,也吞进去了。用人民大学国学院的 话来说,他们讲的是四部之学,经史子集,无所不包。包含京剧剧本也 就罢了,连京剧唱念做打也一并包进去,那人家国剧千什么去呢?

当年提倡国学,要是为了拯救传统文化,还是可以理解。如果是为了重振传统,用经学救国,就比较可笑了。

今天如果人们学点传统的东西,读读《论语》、《孟子》,念念唐 诗宋词,尤其是跟自家孩子一起读,是件好事,总比闲来无事打麻将赌 博强上百倍。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字,可以陶冶14情,也可以益人心智。 可是,如果像某些提倡国学者所说的那样,在21世纪的今天,重建儒学 的独尊地位,把儒学尊为国教,靠儒学或者国学重振国威,治国平天 下,那可就离谱了。国学如果能救中国,近代中国就没有可能总是挨人 欺负,我们也就没有必要一代接一代地引进西方的器物、学术和思想, 改造中国的学术和教育,艰难地在现代化之途上跋涉。

我相信,我们的官员未必都像某些儒学迷和国学迷那样,视国学为救 世的法宝。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的确对国学有功利的期待。至少在某 些官员眼里,国学的某些成分,可以帮他们做好官,可以从中学会很多治 人治国之术,也可以让下属学会怎样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本分。

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国学,一般性地读读,倒也无妨。如果真的迷 进去了,忘记了我们身处的时代,在上者忘乎所以以为自己是君,在下 者毕恭毕敬权当自己是臣,就难免走火入魔了。

帝制时代,科举考试无论考什么内容,儒学都是必不可少的。明清 考八股,代圣贤立言,都是就四书五经说事,还必须以朱熹的注释作为 范本,出了范围,不惟考不上,还要治罪。这可以算是国学进入古代官 员考核的典范,今天成都温江的做法,跟古人比,不过是小巫而已。

要不要学得更彻底一点,干脆重新考八股,像某些热衷此道的教授鼓 吹的那样,真正让国学威风一回?重回大唐有点远,干脆回到大清吧。

送礼买太平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原副主任卢锦洪因受贿受审,宣称有些 时候,他拿了人家的钱没办事,不算受贿。(据2009年7月31日《羊城 晚报》)

这年头,总是有官员能说出惊世骇俗的话来,用现在的时髦用语, 叫做“雷人”。

从晚清到民国,黑道膨胀得很快,有些黑道团伙已经不是拿人钱财 替人消灾,而是本身就变成了平民百姓的灾。老百姓得定期给他们钱财, 这些钱财不是支付让他们为自己办事的代价,而是赎买不受伤害的赎金。 如果不给,那么轻则大大地破财,重则丢了性命。黑道的做法毕竟属于违 法行为,至少,从理论上,被伤害的人还可以诉诸法律,找警察。

但如果握有公权力的官员也这样做,那么其辖境内的百姓或者其 下属,就比较麻烦了。到了这种时候,就会出现很多人给官员送钱,但 其实不求官员办事的现象。更加严重的是,如果这种现象形成风尚,那 么,即使官员并不胡作非为,不办事也送礼的事也会存在。

一些地方官场的规矩,逢年过节或者上司有了什么事情,其管辖下

的单位或者下属,都要送礼。一个国有企事业单位,即使普通员工,也 要给头儿这样送。现在的礼,早已升格为现金,或者储蓄卡、购物卡之 类。一个比较大一点的官员,即使不主动贪污,仅仅简单的礼尚往来, 每年的收入也相当可观。

为什么要这样送?除了某些别有用心的特意想要巴结之外,更多 的人,理由只有一个,就是大家都送,如果我一个不送,心里害怕。送 礼,只是为了买个太平。

同类推荐
  •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射洪中学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射洪中学的办学思想是:“德才厚重、博贯兼容”。办学的主体教育思想是:“让学生喜欢,助学生成才;让老师喜欢,我们要成才。”这种办学思想要求整合传统和现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兼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师生德行上乘,才能足备;这种教育思想是将情感、智慧、行为三者整合起来的、师生互动的、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射洪中学教育思想的表述是简单的,但内容是丰富的。
  • 语言理论与实践

    语言理论与实践

    这个集子收录的是个人零散的思维碎片,如果其中存在一种教学思想的话,这种思想可以说属于“工具论”。这种“工具论”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现在绝大多数国家认识高度统一后推行的语文教学思想与方式(形式训练)高度一致。
  • 中华词源(超值金版)

    中华词源(超值金版)

    每一个词的背后郜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故事,每一个俗语的形成都记录着一段历史生活。在故事中r解词汇的历史、典故、深意,使你成为一个更懂表达和倾听的人。《中华词源(超值金版)》精选汉语中妙趣横生的近千个历史典故,可以让广大读者朋友充分体会词语的奥妙,了解历史的真相。为完成《中华词源(超值金版)》,我们参考研究了大量专业书籍,从人类灿烂的文明中撷取最光辉、最耀眼的词语典故一一辑录在此,希望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词语的来源。
  • 珞珈兰台文集

    珞珈兰台文集

    本书收录39篇论文,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的档案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档案馆的基本建设、人员的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等。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是这一趋势和规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将持续而快速地上涨,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热门推荐
  • 盘古之龙神

    盘古之龙神

    天地间更是有一段遥传古话,“造化之剑,天下第一,盘古不出,谁与争锋!”这盘古,就是指的盘古石,造化之剑是当年造化仙王的随身佩剑,造化仙王在数百个宇宙年前,已经陨落无踪,他的佩剑也落入了仙界第一大派——造化门的手中,为门主掌握,是造化门镇门之宝,绝不轻易示人。
  • 潘依

    潘依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混血老公悍匪妻

    混血老公悍匪妻

    莫宝贝,X市行政特区海军34狮政委委员长的千金简.罗斯,某海外联合国驻X市特派国防代表她19岁,性情如悍匪,刁蛮霸道,一开始就对相亲抱着反对态度他33岁,绅士风度,斯文却腹黑,未见面就已经对她感兴趣俩人缘起相亲之事,从此一路火花带闪电当悍匪女遇见斯文腹黑男,俩人之间开启怎样搞笑的故事一切就在书中…精彩花絮一:“小四儿,去,给我一杯30年珍品茅台。”一生气就想喝酒的莫宝贝低声吼着。“宝贝,你还是喝柚子茶吧,茅台太…”罗斯准备劝教。“你说不喝就不喝啊,我老子都没有这样管我。”莫宝贝吼道。“老子?你是指春秋时期的李耳吗?他的《道德经》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我曾经拜读过,写得非常的好,只是他为什么要管你?难道你也喜欢他的《道德经》吗?”罗斯颇感兴趣的问道。“你这个…老外,你是在讽刺我还是怎么样?”莫宝贝被《道德经》三个字给气得发抖。精彩花絮二:某父女二人针对某相亲对象进行谈论:“好男人当然要紧紧抓牢好好把握住啦,便宜了别人多可惜啊。”“好男人便宜别人怎么啦,党还教育我们要为人民服务呢,我们应该无私奉献,这么好的男人怎么能够自己独享,还是让给别人吧。”“这…宝贝啊,我说不过你,可是你总要说说为什么你就不喜欢罗斯啊,他究竟哪一点让你不喜欢了?”“没有为什么,人就看眼缘,没有眼缘的话,他再好也没有用啊。”“究竟什么是眼缘?”“眼缘就是看着对眼了,而我,只要看见他那褐色的头发和绿色的眼珠子我就觉得刺眼,你说还怎么有眼缘呢?”“那是因为他混血儿,你不是一直说不能有种族和民族的歧视吗?”“是不能啊,你看见我什么时候虐待他了吗?没有吧,老子你知道我的性格,我对于国产货品忠贞不渝,像罗斯这样的进口货,我实在难以接受,你放过我吧。”精彩花絮三:“过来。”“不要。”“听话。”“我不是遥控娃娃,听什么话?”“今夜是我们的洞房花烛夜,乖,过来。”“我很爱国,我不会堕入外国人的怀抱的。”“我已经有了中国国籍了,只是混血而已。”“那你把那绿眼珠子给我变黑,我晚上看着像狼。”“好。”某人下床,去戴有色隐形眼睛。
  • 论人生(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论人生(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在剑桥大学三一院校深造时,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立思考社会和人生。此本《论人生》一书,是培根的散文集,分为上卷《论人生》和下卷《古人的智慧》,并以上卷名来命名。固然,丰富渊博的培根在科学界、自然界、哲学界都有着出类拔萃的成就,我们不能割裂他的社会思想和哲学思想来阅读他的文,然而,大师的造诣,即在于融会贯通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于以他的人格魅力和思想魅力凝结成优美华丽的文字,供后来人感悟。
  • 总裁—妈咪偸下蛋

    总裁—妈咪偸下蛋

    情人酒吧。有三个女孩躲在酒吧老板的办公室里头秘密商议着一件事情,一件很有趣很刺激很好玩的事情。猜猜?啥事情?她们分别是,秦依瞳、夏甜甜、苏浅夏。苏浅夏是情人酒吧的老板,别看她才十八岁,外表狂野性感又清新,人却是绝顶聪明,不然怎么能开了一间酒吧呢,这间酒吧生意非常好,每天只经营四个小时,从凌晨00:00至04:00结束营业。夏甜甜长滴甜美动……
  • 乖,摸摸头

    乖,摸摸头

    真实的故事自有万钧之力.《乖,摸摸头》讲述了12个真实的传奇故事,或许会让你看到那些你永远无法去体会的生活 ,见识那些可能你永远都无法结交的人.《乖,摸摸头》一书记录了大冰十余年的江湖游历,以及他和他朋友们的爱与温暖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与风花雪月无关,与鸡汤小清新无关,有的是无畏的奋斗和孤身的寻找,有的是疯狂的爱情和极致的浪漫……12个故事,12种善意,如点点星光与烛火,给所有心怀希望的人们以温暖和光芒。 请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忽晴忽雨的江湖,祝你有梦为马,随处可栖。
  •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本书全景式地再现了"雪龙"号船在严酷的南极冰海上演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幕:"零经验"救援--身陷险境--抓住时机--脱困突围,在大片式展现的同时,将事件置于人类南极探险史、中国30载南极科考史、中国海洋战略发展成就和对南极科学考察的巨大贡献等宏大背景下,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全书汇集280张极其精美的相关图片,让本书极富现场感、震撼感。
  •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书中详细介绍了游牧文明的兴衰历程,着重讲解了蒙古高原数千年的游牧历史,并将其与其他国家的游牧发展做了比较。作者在书中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迁徙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的轨迹,让人信服地剖析了草原畜牧业发展必然超越游牧生产阶段,达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的现代化畜牧业阶段的趋势。
  • 我爱你,时间没什么了不起

    我爱你,时间没什么了不起

    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险恶是它的事,我们自己得真实善良,勇敢坚强。全书辑录了豆瓣网大获好评的32篇文章。这些充满深情的文字,记录了对青春、对爱情的至真感悟,讲述了或美丽动人,或痛彻心扉,或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爱情、亲情故事。或许,每个人的青春都有那么一段短暂的痛,但却不妨碍本书这18位青春代言人,娓娓道来的、发自肺腑的爱的感言。他们还热爱美食、旅行,以及生活中的许许多多。
  • 生存的突破(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生存的突破(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此套书撷英采华,精心分类,不但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欢乐、轻松的成长环境,而且更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可以说是一套让青少年全面提高、全面发展的青春励志经典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