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600000056

第56章 唯才是举(1)

办学校教师是关键,没有教师学校办不起来;进而言之,没有优秀的教师、学校也办不好。所以胡适一向重视选拔教师这一工作。他过去在中国公学任校长时,教师的阵容是相当可观的,而今重返北大,同样也物色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从而保证了“北大的中兴”。其中有几个人物值得一提:

第一学年北大共进新教员三十余人,一般程度都是较高的,其中大多数是留学英美的专家学者,但也有个别的不仅没出洋留过学,而且也没有在国内上过大学,但他有著作,这样的人胡适还是大胆选拔到学校里来任教。当时在新聘的教师中钱穆就是这样的一位代表人物。

钱是江苏无锡人,自幼念私塾,上过小学、读到中学为止。后因家贫无从筹集学费,开始在小学里教书。之后钱有教书“十年小学、十年中学、十年大学”之称,其实年代未必十分准确,不过略举其大概而已。这说明他的学问是从边教边学中自修得来的。钱自幼苦读,人非常聪明,国学根底深厚,因此很早就有著述问世了。在苏州中学任教时,曾著有《先秦诸子系年》一稿。当时,顾颉刚任教燕京大学,在家乡苏州见到此稿十分赞赏,便对钱说:“君似不宜长在中学教国文,宜在大学中教历史”(见于钱穆:《师友杂忆》)。之后即1930年秋,顾推荐他到燕大任国文讲师。同年在《燕京学报》第七期上发表《刘向刘歆父子年谱》一文,对康有为著的《新学伪经考》发动攻击。是文由史入经,专论事实,指出康书不通地方有28处之多,因此纠正刘歆伪造群经之说,证明《左传》、《周官》都是先秦的旧籍,并非汉代刘歆所伪造。于是为古文经作了翻案,《左传》等书开始为学人相信了。是文之出轰动一时,胡适看后,十分称赞,表示佩服。

1931年夏,钱穆因与校方意见不合,燕大当局不准备再续聘了。顾颉刚事先已经知道,因此当钱穆去向他告辞还乡的时候,他没有作任何表示。钱在《师友杂忆》里也说:“一日,赴颉刚处,告欲离去。颉刚乃夷然,不对余加一挽留语,亦不问所以。仅云:‘此下北大清华当来争聘,君且归,到时再自决定可也’。余临去,燕大亦未续发聘约。”可见燕大教会学校对待不同意见者,是不能相容的,同时也说明钱是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的。

钱穆离开北京之前曾去拜访过胡适,但未能相遇。次日作书致意,谓,“适之先生大鉴:日昨来城拜谒未得晤教,深以为怅!即日匆匆南旋,不克走辞。”又说:“拙著诸子系年,于诸子生卒出处,及晚周先秦史事,自谓颇有董理有清一代,考史记、订纪年、辨诸子不下数十百家。自谓此书颇堪以判群纷而定一是。”“先生终赐卒读,并世治诸子,精考核,非先生无以定吾书。倘蒙赐以一序,并为介绍北平学术机关为之刊印,当不仅为穆一人之私幸也。”最后说道:“暑中傥蒙示教,请寄苏州西花桥巷28号。”(见于原件,凡此下略)从这封信里可看出钱对胡是十分推崇的,彼此关系也很好。信中还提到请向丁文江致意云云。说明胡适与丁文江对钱在学术上的贡献都是一致肯定的。有此基础,加上顾颉刚的推荐,所以钱返乡后不久便接到北京大学的聘书,聘他为北大史学系副教授,比燕京大学提高了一级,可见胡适爱才及求贤急迫之心情。

嗣后,钱在北大任教有8年之久,在教学与研究上都有很多贡献。但其文化学术观点与胡适始终不一致,比如,胡适提倡白话文,而钱一直是用文言文来著书立说的;胡讲向西方学习,钱则主张发扬传统。此外,在一些学术具体问题上,如对老子年代问题的考证:胡认为老子出于孔子前;钱则不然,认为老子出孔子后。二人为此打了一场笔墨官司。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交往,从一些信函中可以看出彼此还是互相尊重的。

关于老子这个问题,最初是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里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老子出生在孔子之前,所以他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先从老子哲学讲起,其次是孔子、墨子等等。是书出版后,引起当时学术界极大兴趣。梁启超首先提出不同意见。他发表文章作了一番考证,举出许多证据证明老子出于孔子之后。接着冯友兰也表示不同意胡适的看法,并认为从整个形势看孔子是第一个私人讲学的人,第一个私人立说的人,第一个创立学派的人,所以他主张写中国哲学史,孔子应该是第一个出现的人物。后来钱穆也反对胡适的意见,并于1930年6月在《燕京学报》上发表了《关于〈老子〉成书年代之一种考察》一文,他根据此书思想上的线索,及其文体风格,断云《老子》在孔子之后。之后,顾颉刚也在《史学年报》上发表了《从〈吕氏春秋〉推测〈老子〉之成书年代》一文,从文体上来论证《老子》是战国时代的作品,因此,老子也是出于孔子之后。

上述四家都不同意胡适的看法,而且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老子是出现在孔子之后的。但胡适认为他们的理由论据都不能说明问题,因此仍坚持自己的见解,故于1933年5月在北大《哲学论丛》上发表了《评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一文,对上述各家所持的论据一一作了批驳。他说:近10年来,有好几位我最敬爱的学者很怀疑老子这个人和那部名为《老子》的书的时代。我并不反对这种怀疑的态度;我只盼望怀疑的人能举出充分的证据来使我们心悦诚服的把老子移后,或把《老子》书移后。但至今日,我还不能承认他们提出了什么充分的证据。接着他逐个进行了批评:从逻辑学、文体文风、思想线索、文学语言等方面作了分析,最后他说:“我不反对把《老子》移后,也不反对其他怀疑《老子》之说。但我总觉得这些怀疑的学者都不曾举出充分的证据。我这篇文字只是讨论他们的证据价值,并且评论他们的方法的危险性。中古基督会的神学者每立一论必须另请一人提出驳论,要使所立之论因反驳而更完备。这个反驳的人就叫做‘魔的辩护士’。我今天的责任就是要给我所最敬爱的几个学者做一个‘魔的辩护士’。魔高一尺,希望道高一丈。我攻击他们的方法是希望他们的方法更精密;我批评他们的证据是希望他们提出更有力的证据来。”这篇文章发表后,钱顾等人也没有提出新的意见来进行反驳,老子问题的争论就这样不了了之。只有留待后人去继续研究和讨论了。胡适有一次在北大讲堂上很风趣地说:“我反对老聃在孔子之后的说法,因为这种说法的证据不足。如果证据足了,我为什么反对?反正老子并不是我的老子。”

胡适为北大物色优秀教师,不仅仅限于文科范围,理科与法科他都是同时并举的。因此,1933年北大聘请他早年的学生饶毓泰(留学德国)来任北大物理系系主任。翌年,又请饶的学生吴大猷从美返国到北大物理系任教授。他们师生俩后来为建设北大物理系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培养了好几位人才,如杨振宁、李政道等皆是。可见吴在培养人才方面是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而胡适对吴大猷的成长是早已寄予希望的。这可由下列事实得到证明。

吴原是南开大学教物理的年轻教师,1931年秋得“中基会”乙种研究奖的资助到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深造。那时,这所学校是红外分子光谱研究的鼻祖,在美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吴进校后刻苦努力很快掌握了红外光谱的实验技术,并且还在光谱仪上做了一个改进发明,当时引起社会的注意。一些工厂曾利用他的成果进行生产,结果获得很大利润。可见他的基础和创造能力是非凡的。

入学后第二年吴完成了一篇论文,发表了其中的一部分,即铀原子之与f电子能态及铀原子是否可能为一串14个(当时尚未发现)原子的开始问题。他的这项计算为后来原子的发现及计算开了先河,并获得了博士学位。这时他的奖助金已经到期用完,但他还想继续再做一段时间的研究。为此,他写信回国向“中基会”申请延长其奖助金。那时胡适在该会任名誉秘书等职,积极主张支持。于是吴大猷得“中基会”的资助延长了一年的研究工作。在这一年里,由于获得了博士学位,研究经费也解决了,无后顾之忧,业务又比较成熟,因此研究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这年他作了如下几项工作:(一)周期性位能的振动与内转动;(二)氯化乙烯的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及分子对称问题;(三)氮原子的双激起能态;(四)晃光谱的来源;(五)原子核反应实验的解释。上述的成绩,说明时间虽短,但收获是巨大的,为他进一步作好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和珅全传

    和珅全传

    和坤的人生处处充满着各种传奇。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贪官其实也是人,他也有感情。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他善良的一面。其实在那个时代,不管是贪官还是清官都一样只是皇帝的奴才,贪官很多时候只是不幸的成为皇帝的替罪羊,一如和坤。《和珅全传》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为你展现一个真实的、人性的和珅,不再仅仅是一个贪官的脸谱,而他跌宕起伏,颇具戏剧色彩的人生,无疑能让你对历史、对人性有着更多的体会。将门之后,却遭遇家道中落,他靠着自己的努力由一名小小的侍卫逐渐成长为皇帝不可或缺的左右手,然后他独揽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顶峰时一切却戛然而止,前朝宠臣成为了新皇帝的阶下囚,生命终结于一条白绫。
  • 傅斯年传

    傅斯年传

    傅老虎、傅大炮轰遍高官显要;真学问、真胆识,道尽古今中外。是 子路,是颜回,是天下强者;为自由、为正义,为性情铁汉。傅斯年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对于新文化建设、历史学新领 域的开拓、新教育思想的提倡等,均做出过很大贡献。本书以严谨的态度 客观论述了他的一生功过,是一部具有较高水平的人物传记。
  •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孙子谋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孙子谋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热门推荐
  • 媚迷天下

    媚迷天下

    她是21世纪的绝色校花,亦是九尾狐妖后裔。一朝穿越,你有甜言蜜语我却心系地球。逆天之行,爱过人,被妖爱,如梦。颇多荆棘。杀过人,灭过妖,玩过帅哥,弑过神。让这个世界在小女子的石榴裙下颤抖吧!
  • 逆袭心理学

    逆袭心理学

    职场、爱情、私生活心理自测自控指南,独家自测到底谁有病,私藏秘技致胜心理战!作者在自身非常权威扎实的心理学家基本功的基础上,引用一些耳熟能详的热门关注或社会热点现象,来针对职场、情感、家庭等和大众息息相关的不可回避领域。做浅显易懂、轻松愉悦的心理学点拨和指导。令读者在欢笑中阅读,及早发现自身“心理病”,及时“治疗”。教会大家如何不被伪心理学催眠,轻松应对各种自身心理病恐慌。
  • 暴君的宠姬

    暴君的宠姬

    这是一个欢天喜地的喜剧:人物:霸王,当然是强横霸道的王,在他的眼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然,普天下的女人他看上了,就应归了王。姬:抢来的,绝色的,但与其他姬不同的,有本事把霸王整了个一个头两个大的。内容:霸王抢美色,但抢了一个让他终生都后悔的美女,美则美已,但是,美色下面,想不到还有其它,抢了美色,丢了很多,还没吃到嘴边,正所谓丢了夫人又折兵。本文以祸乱纷起的大齐为背景,当时宦官米世仁专权,立了一个白痴皇帝,看这山野的绝色怎么率了一村的乌合之众与王斗,与奸臣斗,斗出水平,斗出笑料百出的笑话……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赢在责任

    赢在责任

    世界五百强金牌员工的成长法则,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业的优秀员工吐血推荐。赢在责任,就是赢在职场。责任是员工与企业缔造双赢的关键;责任是员工在职场获得成长、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如何培养、树立、增强内心的责任感?本书将告诉你答案。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邪神的逃妻:绝色天命师

    邪神的逃妻:绝色天命师

    修行者?炼丹师?驯兽师?聚魂师?符咒师?众人嗤笑,她是可耻的废柴!她冷笑,废柴?笑话,她可是天下人不得不从天命师!说得直白,她就是天命所归!只不过她确实缺少可以修行的体质,所以她只能扮可爱吃老虎的谋尽天下,以报杀父之仇。可戏耍天下之后,她唯独算漏了一个人。这天,她面对大陆所有人的围攻,他问她:“你可曾真心爱过我?”“不曾。”不带丝毫感情,他方知她残忍无情,方知他也只有她可依。再见她,她已是高高在上的一国储君,身后立着的却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美貌男子,他和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清代地方城市景观的重建与变迁

    清代地方城市景观的重建与变迁

    本文的研究以反映清代地方城市景观在明末清初动乱后的重建与发展为主题。本文将围绕着清代成都景观的重建展开研究,以城市景观建设为轴线构建一个...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