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600000018

第18章 提倡文学革命(2)

这年秋天,就在胡适即将离开康奈尔大学时,他的一位同乡好友梅光迪(字觐庄)正在绮色佳度假。梅是安徽宣城人,就读于威斯康辛大学,已取得文学学士学位,正准备入哈佛大学去跟当时有名的文学批评家白璧德(Irving Babitt)继续深造。9月17日胡适为了送梅光迪入哈佛大学,作诗一首相赠,其中有云:

“梅生梅生毋自鄙,

神州文学久枯馁,

百年未有健者起,

新潮之来不可止,

文学革命其时矣。

吾辈势不容坐视,

且复号召二三子,

革命军前杖马棰,

鞭笞驱除一车鬼,

再拜迎入新世纪,

以此报国未云菲。……”

此诗甚长,共60句,420字。其中用了11个外国人的名字,如:“天生几牛顿(Newton)”、“辅以无数爱迪生(Edison)”等等。这不过是互相勉励为国出力报效的话,没想到这首打油诗竟引起了另一位好友任鸿隽的诗兴。任与胡是中国公学时的同学;1911年赴美留学,又与胡在康奈尔同学,彼此交往甚厚。这时他把这11个外国名字(其中10个为专有名词,1为抽象名词)的译音连缀起来,于9月19日也作了一首打油诗来戏耍“博士”(胡当时的浑名),题名《送胡生往哥伦比亚》。诗云:

“牛顿、爱迪生,

培根、客尔文,

索虏与霍桑,

‘烟士披里纯’,

鞭笞一车鬼,

为君生琼英。

文学今革命,

作歌送胡生。”

(自牛顿至“烟士披里纯”,皆谓之一车鬼,词义非全是。鬼者、洋鬼子也。实则“烟士披里纯”意为灵感、并非人名,故不当为鬼耳)胡适20日离开绮色佳,坐在火车上,思来想去,总不是滋味,认为自己是很严肃在作诗,却遭到友朋的奚落,“文学革命”句是在挖苦他,于是气愤不过,又回敬了一首,并请任鸿隽转致诸友人,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文学态度,诗云:

“诗国革命何自始

要须作诗如作文。

琢镂粉饰丧元气,

貌似未必诗之纯。

小人行文颇大胆,

诸公一一皆人英。

愿共努力莫相笑,

我辈不作腐儒生。”

胡适本来对文学革命的方向是很模糊的,但这时他想清楚了,第一次提出作诗需要跟作文一样用白话来写。这个观点提出后,他的朋友任、梅两位及其他朋友,激烈反对,于是又展开了一场笔战。胡适在争论中,不断思考,到1916年春得出一个观念:死文学不能产生活文学。他说:“一部中国文学史也就是一部活文学逐渐代替死文学的历史。”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他写了一些文章阐述:在中国文学史里面曾经有过许多次“文学革命”,自《诗经》以下,中国诗歌的流变便是一连串的革命;散文也是如此。他们这群留学生,经过几次辩论后,梅光迪也被胡适说服了,赞成他的主张,说:“文学革命自当从民间文学入手,此无待言、惟非经一场大战争不可。骤言俚俗文学,必为阳派文家所讪笑攻击。但我辈正欢迎其讪笑攻击耳。”这时,胡适更加坚信自己的主张正确,于是有《沁园春·誓诗》之作。词曰:

更不伤春,更不悲秋,以此誓诗,任花开也好,花飞也好,月圆固好,日落何悲?我闻之日,“从天而颂,孰与制天而用之?”更安用为苍天歌哭,作彼奴为

文学革命何疑!且准备搴旗作健儿。要前空千古,下开百世,收他臭腐,还我神奇。为大中华,造新文学,此业吾曹欲让谁?诗材料,有簇新世界,供我驱驰。

此诗为1916年4月13日初稿。胡适认为下半阙有点狂,心里不安,后来修改了十来次,均不满意。他说回头看看,还是原稿最好。在这首词里胡适以战斗的笔触抒发了对文学革命必胜的信念,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力量。它是文学革命的宣言书。

同年夏天,胡适到克利佛兰城参加“第二次国际关系讨论会”。来回要经过绮色佳,故有机会与在那里度暑假的一班老同学会面了。以文会友,当然少不得谈的又是文学革命的事情。7月8日那天,胡适与任鸿隽、陈衡哲(她是沃莎女子学院的学生,时为《留美学生季报》编辑)、梅光迪、杨铨、唐钺等人在绮色佳的风景区凯约嘉湖上划船。忽然遇暴雨袭击,他们忙将船靠岸,慌乱中几乎把船划翻,大家都被雨淋湿了。这是一件寻常小事,不料竟引起一场不寻常的辩论。事后,任鸿隽写了一首《泛湖即事诗》寄给胡适,请他批评。胡适认为他写覆舟一节,未免小题大做,而且用了许多的陈词老调,比如:“鼍掣鲸奔”、“冯夷所吞”、“言棹轻楫,以燑烦疴”,“猜谜睹胜,载笑载言”等一类的句子;于是写了回信,说他的诗写得不好,因为用了一些“陈言套语”、“文字殊不调和”。任鸿隽是善于作诗的,听了胡适这个批评,心里不服,于是互相又论争起来。在一封信里,任对胡说:“白话自有白话用处(如作小说、演说等),然却不能用之于诗。”正在他们争论时,梅光迪态度起了变化,又插进来参战。他写信给胡适说:“文章体裁不同,小说词曲固可用白话,诗文则不可。”他的理论是,“文学的文字——尤其是诗的文字——一定要由第一流的诗人和美术家加以美化,才能成为诗之文字。”因此他笑话读胡适写给他的白话诗,好像儿时听“莲花落”一样,真所谓革尽古今中外诗人之命者

胡适发现他二人的论调有共同之处,承认白话文生动,可以用到写小说、民歌、评话等方面,但就是不能用在诗里面。这时他中国公学时代好友朱经农到美国任在华盛顿任教育部学生监督处书记,也写信劝他说,“白话诗无甚可取。”又说“兄之诗谓之返古则可,谓之白话则不可。”总而言之,就是白话文不能作诗。胡适认为,这是一年来争论的结果,也是最后的一个堡垒。如何去攻克这个堡垒呢?他思来想去,决定以身作则,自己来认真尝试用白话作诗,取得成绩,方可说服反对他的朋友们。故于1916年8月4日,他写信给任鸿隽说:“我自信颇能用白话作散文,但尚未能用之于韵文。私心颇欲以数年之力,实地练习之。倘数年之后,竟能用文言白话作文作诗,无不随心所欲,岂非一大快事?”又说“公等假我数年之期。倘此新(诗)国尽是沙碛不毛之地,则我或终归老于‘文言诗国’亦来可知。倘幸而有成,则辟除荆棘之后,当开门户迎公等同来莅止耳。”从此,胡就不再写旧诗词,而专门用白话来作诗了,并作了一首《尝试歌》以表达自己的心愿。诗云:

尝试成功自古无

放翁这话未必是。

我今为下一转语:

自古成功在尝试

请看药圣尝百草,

尝了一味又一味。

又如名医试丹药,

何嫌六百零六次

莫想小试便成功,

那有这样容易事

有时试到千百日,

始知前功尽抛弃。

即使如此已无愧,

即此失败便足记。

告人此路不通行,

可使脚力莫枉费。

我生求师二十年,

今得“尝试”两个字。

作诗作事要如此,

虽未能到颇有志。

作“尝试歌”颂吾师,

愿大家都来尝试

1917年他任《留美学生季报》主编,于是将所写的白话诗选了数十首发表出来,供世人评论。因该刊在上海中华书局发行,所以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与此同时,还为将来的诗集取了一名,叫“尝试集”。

经过一段试验后,他总结写作白话文的经验,于8月21日在日记里归纳出文学革命的八个要点,(一)不用典,(二)不用陈套语,(三)不讲对仗,(四)不避俗,(五)须讲求文法,(六)不作无病之呻吟,(七)不摹仿古人,(八)须言之有物。他说,我主张以白话文作诗、作文、作戏曲、小说。倘有愿意从我,无不欢迎。同一天,他写信给《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谈了自己的主张,并对《青年杂志》第3号上登载谢无量的长律诗提出批评意见。他说谢君的诗,用古典套语不下百余事,而记者(编辑)却附云大为推荐,称它是“希世之言”;胡适认为这与陈主张写实主义,反对古典主义相矛盾。陈接信后很快回信,向胡解释说:“文学改革,为吾国目前切要之事。此非戏言,更非空言,如何如何?《青年》文艺栏意在改革文艺,而实无办法。吾国无写实诗文以为模范,译西文又未能直接唤起国人写实主义之观念,此事务求足下赐以所作写实文字,切实作一改良文学论文,寄登《青年》,均所至盼。”陈的来信正与胡适主张不谋而合,于是回信,将自己对文学革命的八点主张,加以解释写成文章,题名为《文学改良刍议》,内容与前同,后人称为“八不主义”。胡适后来回忆说:提出的八条是温和的建议,题目也很谦虚,不用“革命”的词语,而且是刍议,说明不是结论。之所以如此,是怕引起老一辈保守分子的反对。由此可看出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态度是比较温和的。

这篇文章1917年1月在《新青年》,前身为《青年杂志》2卷5号上发表后,在教育文化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北京大学教授钱玄同非常赞赏,写信给陈独秀表示自己意见,并指出:“胡先生‘不用典’之论述最精,实足祛千年腐臭文学之积弊。”陈独秀起初对胡适提出的八条还有点怀疑,但他见了胡的《文学改良刍议》后,便完全赞成胡的主张,只是觉得文章写得太平和了,因此他写了一篇《文学革命论》在《新青年》2卷6号上发表,正式打起“文学革命”的大旗。他说:“文学革命之气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一)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二)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三)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最后以坚定的口吻说:“予愿拖四十二生的大炮为之前驱!”表示了他坚定不移的信念。与此同时,他写信给胡适说: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信中特别提到,希望胡适早日回国到北大任教,愿将北大文科学长位置让给胡适。胡适后来写文章说,自己历史癖太深,故不配作革命的事业。文学革命的进行,最重要的急先锋是他的朋友陈独秀。他们彼此谦虚,说对方是急先锋。其实他俩的文章在当时都成为青年的“圣经”。这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他们联合起来,一致向封建势力宣战。陈的文章发表后,把已经掀起的文学运动又推入了一个新的高潮。钱玄同、刘半农、鲁迅、周作人等都表示赞同,并以实际的行动投入到这个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行列,共同奋斗。此后三四年里,白话文便成了我国的正式“国语”,因为当时的教育部于1920年1月颁布小学秋季起一律改用语体文。白话文成为正式的国文,这在我国文化史上是一件极其重大的事,对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有巨大影响。

同类推荐
  • 毛泽东的情趣

    毛泽东的情趣

    《毛泽东的情趣》共分七篇,分别是体育篇、览胜篇、博览群书篇、 交友篇、诗词篇、书法·题词·对联篇、戏曲·文娱篇。全书从毛泽东日 常生活、娱乐等的七个侧面,全面展示了毛泽东的爱好、习惯、娱乐、趣 味等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人们看到毛泽东在工作之余,是怎样生活、休闲 的,有哪些特殊的文化娱乐和爱好,从而可以从这些方面探寻毛泽东人格 魅力和过人才能的源泉。
  • 比尔盖茨传

    比尔盖茨传

    本书是根据众多有关比尔·盖茨的传记资料编纂而成。比尔·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与两个姐姐一起在西雅图长大。他们的父亲,是西雅图的律师。盖茨的母亲是学校教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盖茨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了在计算机方面的天才,并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将这一天才充分地发挥出来。他曾就读于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的湖滨中学。在那里,他发现了他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13岁时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1973年, 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在那里和现在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结成了终生朋友。在哈佛的时候,
  •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青年茅盾的人生旅程,可以称得上是有声有色。亦文学亦政治,他都满腔热忱,也都有过精彩时刻。但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一茅盾的生活轨迹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变化,他拉开了与政治的距离,专心进入文学创作领域。
  •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分册)》攫取唐朝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其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的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此书,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 压不垮的左宗棠

    压不垮的左宗棠

    为什么梁启超说左宗棠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为什么曾国藩说左宗棠才是“当今天下第一人”?为什么美国《时代》周刊将左宗棠与毛泽东、成吉思汗并列,称为全球最智慧的三位中国名人?左宗棠的旷世伟大到底是怎么炼成的?本书以当代鲜活的视角,入木三分地剖析左宗棠独具个性的政治韬略智慧,细致晒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晚清官场剧烈权斗的台前幕后和为官升迁之道。全景式展现左宗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热门推荐
  • 唯你是爱

    唯你是爱

    她爱上助养自己二十年的总裁,在订婚前却被告知他是杀害父母仇人的儿子。为了报复他,她落入另外一个男人设下的圈套。纵然你恨我,这一生我仍唯你是爱。跌跌撞撞才明白,爱恨情仇,逃不过命运翻云覆雨的手。
  • 脸要穷养,身要娇养

    脸要穷养,身要娇养

    全书分为五章,分别从女人的心绪、颜面、身形、疾病、特殊时期(经期、孕期)五大方面出发,展示了女性身体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女性在美容保养方面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和容易走入的误区,从专业角度指出众多流传甚广的美容方法的本质,辨别那些所谓新技术、新产品的圈套。并深入剖析问题背后最深层次的原因,给出相应的调理建议和具体的保健方案,不但包括大量的内外兼修保养方法,还有许多简单有效的养颜祛病食疗方,实用、简便、易操作。
  • 重生之步步升仙

    重生之步步升仙

    叶天灵前世被自己堂姐叶天媚一剑斩杀,重生归来,回到了自己小时候,她发誓,前世没有得到的法宝,功法,灵药,灵丹,通通的要到姐碗里来。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推荐新书《仙道难修》,欢迎大家收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红楼之四爷在上

    红楼之四爷在上

    外有九龙夺嫡的血雨腥风,内有贾史王薛的勾心斗角!且看穿越而来的黛玉父女如何在群敌环视之下拼杀出一条血路,在这风雨飘摇的年月中立足。
  • 毒妃倾天

    毒妃倾天

    全能佣兵女王魂穿废材花痴,医毒双休,天赋禀异,庶姐、后母统统虐死。杀手王爷百般刁难,某王妃:“不好好表现,照样休了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华美德3

    中华美德3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鸿蒙邪君

    鸿蒙邪君

    吞噬天地灵丹,修成霸世魔体,秒杀荒古魔兽,挑战远古众神。废柴大少郭慕受尽嘲讽,一次机缘唤醒神秘血脉,从而一飞冲天!杀贵族,灭强者,纵横天下莫敢不从!调戏调戏诱惑妖姬,勾搭勾搭豪门圣女,推倒众多绝色佳丽,祸害万千清纯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