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4800000023

第23章 行走

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三木老师为我题的一幅书法作品,立轴,草书,五个潇洒狂放的字——天地一沙鸥。七年了,一直就挂在那里。当初洁白的纸张已被熏染成了老旧的暗黄,浓郁的墨迹仿佛也柔和飘逸起来,只有赤红的两方印章依然鲜艳。挪开画轴,墙上有雪白的痕迹,是再也消弭不了的时间之痕。墙上的纸已经泛黄了,纸背的墙完好如初,时间就在如此平淡的张贴之中露出了行脚。再看这五个字——“天”字浓墨重彩,是结结实实的一方穹庐:“地”字纤巧秀丽,有些像一块晶莹的“顽石”,闲倚在海天一色当中:“一”是轻松的一个点儿,起笔落笔全没费心思,但折回来的“沙鸥”已是枯毫渴墨,自上而下,天地全然不见了,只有一双豪迈的翅膀,是笔触极深的——懂得。若非了解,老师不会题赠这五字给我的。若非爱惜,我也不会一读就是七年。这幅书法,几乎可以代言我对行走的期盼——天地一沙鸥,有一点儿孤单,更多的是自由。在沙鸥的目光里,天地任我行,在天地的怀抱里,全是本色和性情的体现,一展一合,一动一静,所谓天地的大美,尽在行走之中了。这几个字挂在北墙上,稍一侧身我就能看见它,空闲时,我就看一会儿字,已经没有什么感触了,是习以为常的一个场景。南窗的阳光照不到它,反而在阴霾的雨季,这几个字尤为皎洁。这字、这窗形成一种经年的对视,我坐在中间,一边是理想的或者说曾经的天地,一边是熟稔的现实的四季。窗外,就是我的西山了。遇见天气晴好的日子,我一遍又一遍用目光勾勒那一笔温婉的曲线,起落处是树、是楼,它们都在不断地生长,向蓝天和白云索取空间,我的西山越来越矮了。原来,我坐着看山,现在只能站起身来,才刚刚够着那一抹快要被覆没的山脉。用不了多长时间,山注定会被掩埋于钢筋丛林之中的,这里坐着的,也肯定不会是我了。关于离开,倒没有过多的想与不想这些主观的方向,该走的时候那就走吧——也是一种行走,在九月的风,四月的雨里。我又看了看山,今天浓雾紧锁,我看不到山,但是我知道,山在那里。

山在那里,几乎是所有远行者的铮铮之言,成了淡定中的一种信念。山不再只是山,诸如前路、明天、抵达、经过、回忆、永远等等代表时光或时间的词语均可落座,它们会奠基成一个人的山脉,那个地方,我们知道它——存在。即使永远不能抵达,也是一种肯定会有的经过,在时间里,在生命中。我没有机会或奢望遇见许多山,仅此一座,也就足够了。前路的山水不曾许诺谁的约期,明天的晴朗或阴雨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色,那么,走吧。在行走之中,我想告诉你,抵达只是一段插曲,有则更好,没有也不必遗憾。在途中你会读到许多值得记取的地方——山穷水尽处的一块碑石,镌刻着一个人曾经在这里挺立和安息;茫茫戈壁的一棵胡杨,让人在无人之境看见了绿色的生命的象征;寂寂渔村外的一条破船,用疲倦的身躯展览破浪的历史;竹林深处的小楼,艳粉色的一角儿衣裙转瞬不见;冬日的海,是个肃穆的长者,与老一辈的灯塔喃喃叙说,悠长而细软的沙滩上是字字句句的沙砾,涌上来,退下去,一夜一夜来来往往……类似的印象和片段,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回忆行走的历史,我将其归结为血脉里的动荡因子。做一个纯粹的浪荡子曾经是我长久的梦想。从上路开始,我就接近了远行的真谛,用心、用目光去爱一路的“种种”——这两个字可将其视为空格,可以自由填写由心而生的字句,可供选择的有:风光、民俗、历史、人文、气候、猎奇、眼界和心胸。通过行走而改变的视野,通过心胸而拓展的世界,相比之下,我看重后者,后者不仅仅是一个字词,而是随时随地涌现地“敞开”,几乎可以细化到以厘米为单位,我能用内心的标尺去衡量,在某一瞬间似乎可以达到完全敞开,那,也许就是“天地一沙鸥”的感觉了——你相信自己张开双臂就可以飞翔,你相信自己能用双脚丈量世界——世界在此仅仅是一条首尾相牵的长路,只要走,哪儿都可以走到。看看脚下,你也许仍在原地,可是会飞的心却在高处俯瞰大地,那里有翅膀的影子,也有路过的一块石子。

影子和石子,虚实如此和谐统一。在路上,你所要的是影子还是石子呢?如果说追求影子的是理想主义者,寻找石子的就是现实主义。我没有两全的答案,也不会自作聪明地说两者兼得。在家是梦想者,出门是实干家,也许是最理智的结合。我更希望留下的是石子,带走的是影子——影子和石子都是记忆。我还相信会有那么一天,我连石子都不要了,那是真正完成了行走之后的放心,不是时间的缘故,而是更轻松的看山、看云、看海,这些凝固的往事,往事如烟。

相对行走而言,我已留下太多的文字,几乎躲之不及。但是在这篇长长的文字里,行走是不可或缺的一章,为此我很犹豫。当然,我想记录的不仅仅是至爱的事物,而是生活的某一部分。关于行走中的目光已经在所有的文字中澄清了,在某段旅途有过如何感受也成了确凿,我没有一个更高的角度纵览小半生的痕迹,那么,权当是一纸索引吧。让我引以为荣的旅途文字是《西行漫记》,十一章,时间、地点、目光所及。现在想来,那几乎是为了文字而走的一条长路。在颠簸的车里,细沙呜咽的苍原,阴云密布的草原上一束圣洁的光,百年沉睡的胡杨林得到的那一篇是豪华至极的写作,在小城微笑的眼睛里微笑,在西域亘古的城池里漫步,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声不息。心底却没有任何感慨,走了,就不再回来,每一站都是结局,文字就是结局之后的空白。

不知怎么回事儿,在许多陌生的地方都有人向我问路,在云南有人向我打听西山的景区,在海南有人问我港口在哪里,在威海有人问我韩国城的方向,在内蒙有人问我九道桥的位置,在缅甸还有人问我金殿怎么走……我从背包里拿出地图说,我们一起找吧。我想,可能是因为我经常在路边席地而坐,并且我从不带大大的背包,或者仅仅出于我安静的神情。不论去哪儿,都是一个深蓝色的自由马的帆布包,我不需要背负什么,在路上,什么都可以自行解决。我欣赏的行走是一种放逐,自我放逐。我的祖先逐草而居,我连草都不要,是一心一意地行走。已近中午,虽说雾散了,天色依旧。

你看见过如此昂扬的行走吗?昂扬,没有其他字句来替代它。他的脸映着高原的阳光,双臂在缓缓舒展,似乎借着一阵风就可以逃脱地心的引力,那是比“飞翔”还要自由的状态,飞或不飞都不再需要某一个理由。他的脚步坚定而轻飘,走得很快,却不是为了奔向哪里,只有行走——才是《行走》的主题。他的身影被牵扯得细细长长,路过的土墙和他一起浸润在纯净的阳光中,是和草一样的坚强。

行走,更多的时候不是“看见”,而是“想见”。同一个人,同一种心思或目光,把不同的山水看成一样的风光,一样的平静和坦荡。他还在行走,在内心行走。

这不是行走中的某个段落,是终极。

如果说那幅书法作品是开篇,是结局之后的留白,那么现实中的行走应该多一些断定了。真正的旅行是精神上不断延伸的地平线,不需要归属感,也许,连“记得”也不要——这是我听见或感受到的——关于行走最“冷酷”的断言——连“记得”也不要的旅行,那么只剩下走了吧。

也许对每个真正的行者而言,旅行的唯一通途就是不断前往,他只有“出发”,没有“回来”,不存在通常意义上存在的这个圆。

精神上不懂得放弃的人也许根本不懂得旅行。如此想来,一次旅行有了些许“悲壮”的意味。但是能够发现这种视角,却不是一次旅行所能达成的,或者可以说,这是一种另一层面或另一高度上的旅行,可以引入哲学的意境。

在当今旅游繁荣,温情款款的行列中,一个不要归属,不要记得的人显然是另一个疏离、异端的存在。那个正在前往的地方,也是我们的原乡。

在“旅行,怎能没有这温柔的心意”或类似的软语呢喃中,如果完全接受这种“真正的旅行”还真的不容易,那是需要阅历、胸襟和性情衬底的。

为什么酷爱行走呢?我想是为了获得或体会一种最大程度上的自由。从起初的见山见水,到后来成为一种日子,一种如约而来的节气。人在旅途,应该是一种敞开的状态,因为陌生,所以能尽情吸收,因为融合,所以能达到如鱼得水的宽阔的快乐。

我们不断地寻找更为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个“更”字既是源泉,也是动力——热闹的、安宁的、需要许多诉说和聆听的、需要许多陌生的地方来敞开内心的、富足的、知足的……不一而足。反正都是和我们现在不太一样的生活方式。

你找到了吗?期待变化是一种本能,当然这种变化更多时候是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授意于我们的。有时干脆想,其实改变我们的仅仅是时光。

《春——夏——秋——冬——春》……这部电影被译成了《春夏秋冬又一春》,虽说朗朗上口,可毕竟少了一些韵味,少了一些过程渐变带来的停顿和畅想。从前,常常去扫院子里的落叶,它们甚至都变成白色了,仿佛已经吐尽最后一抹绿意,变得轻脆而短促,它们窸窸窣窣地聚成一堆儿,随后被清理干净。我经常把落叶埋在土里,当然这比倒掉麻烦一些,是想让它们继续生存,用另一种方式。

当落叶化作泥土时,才完成了真正的使命,可是它们的心里还会有花儿吗?一直在寻找,生活因此多了许多意味,你找到了吗?找到的人应该庆幸找到了,还在寻找的人也应该欣慰找过了。

我的生活方式我希望定格在路上,我喜欢在异地的街上游走,透过一扇扇小窗打量另外的生活。窗子是必要的,正因为深知这里不属于自己,所以才多了一些肆意和松懈。人在异乡,更容易发现自己——不被人知的,自己也不常追究的,或者视而不见的——坚强和脆弱。

既然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那么至少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这个“宽”字,既是眼界,也是心胸。走的地方多了,自然也就增强了面对困难的韧性。人这一辈子,仅仅在大平原上纵横是不够的,还应该置身一种生命的高度,放眼望去,云海一色,那时候我想应该能放弃困扰你的小恩小怨,潜心体验无风无浪的平静。

这种寄望追求宽阔和体验的过程,是旅行的前提。真正走在大地上也只有不断延伸的地平线,一个不要“记得”的人一定会完整地投入到当下的行走之中,因为深知不可重复,不可描摹,甚至连记录都是可有可无的,我能想象到他的宁静——更远,更行,还生——的觉悟。

同类推荐
  • 越南星空下

    越南星空下

    本书一本旅行小说,一本在旅行中探讨爱和生死的虚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天熙因父亲去世和爱人的离去,而产生极大的痛苦,故孤身去越南旅行,寻找自我。在飞机上遇到越南人Kimminjong.在他的引领下,走遍越南的各个城市。在行走过程以及与越南人的相处中,产生对爱和生死的领悟。最终生活平顺,爱人回归。
  • 梦想与升华:十七岁 我走进非洲

    梦想与升华:十七岁 我走进非洲

    在这本被喻为“青春成长的心灵钙片”的散文随笔集中,作者不但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她出国留学,从心理变迁到生活变迁的真实故事,同时也将非洲的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校园文化等展现给读者。孟梦用真实的笔触撰写了游历非洲的惊险、兴奋和异同于东方的趣闻轶事;在现实生活中体认到非洲民众的达观、热情和近原始状态下的煎熬与苦难;在学习和交流中明晰了多元文化的相抵与相容……
  • 时光里的欧洲

    时光里的欧洲

    雅典的文艺与民主,罗马的教会和共和,米兰关于信仰的扩散,巴黎经典的哥特风格,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维也纳的古典主义……自公元前800年到今天,从英、法、意到西班牙、奥地利,整个欧洲的脉络在大地上勾勒。这是一本深度旅游背景书,为所有准备前往欧洲的人介绍城市的故事。
  • 梦游者的地图

    梦游者的地图

    《梦游者的地图》主要介绍了著名的风景旅游地,也分了几部分:布衣北京、名士风流、城市备忘录、梦游者的地图,没有故乡的人。把旅游过的地方作为一张地图
  • 故乡的原风景(指尖上的中国)

    故乡的原风景(指尖上的中国)

    本书集结了中国现代名家朱自清、周作人、郁达夫等对儿时的美好回忆,通过对民俗风情、家乡亲朋、儿时乐土、美食游戏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童年趣事的怀念。同时,也讲述了民国时期的人性、习俗和风貌,完整地呈现了当时的历史风情和民生状态。
热门推荐
  • 陶娃子的爱恨情仇

    陶娃子的爱恨情仇

    后来制陶人的妻子不得不背井离乡,他们追踪过女魔头、降服了吸血怪兽、跟火狐狸斗智斗勇……然而,拜刘志为师傅,陶娃子也失败过,师徒二人历经千辛万苦,陶娃娃本是陶瓷世家祖传下来的一个镇窑之物,他在与山大神周旋时,在她临走时把陶娃娃送给了刘志。种种磨难……他们得到了玉仙神龟和跟屁虫神奇的帮助,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妖魔鬼怪,因为被宦官的孙子发现,非要这个陶娃娃。陶娃娃显灵之后,发誓要为陶人怪讨回公道。制陶人怪死后,用智慧和勇敢清除了障碍。一路上,县太爷刘志为了给制陶人伸张正义,却被奸人顶替。于是,喝下了不该喝的忘情茶……,他的妻子到县衙去告。制陶人哪里会把镇窑之宝送人?便惹来了杀身之祸
  • 世界500强全集

    世界500强全集

    世界500强企业选人、用人、育人的真实记录,企业管理者的科学管理依据,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实用工作手册,职场奋斗者的标准行为准则和求职应聘者的最佳指导工具。本书的特色在于将世界500强企业的用人理念、工作规范及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让你离梦想更近一步。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神农传承者之位面诊所

    神农传承者之位面诊所

    在位面总部,有一座不受位面法则约束的建筑,但已关门谢客数千年……这日,吴睿终于揭开了神农氏传承千年的黑珠之谜,原来是个独立于五行之外的诊所,可接受治疗宇宙大千位面患者,不仅仅是人族,还有美丽精灵、彪悍蜥蜴、强大神族等等。同时,通过治疗还可以换取各位面的丰富资源,灵药、武器、功法、宠物,一切应有尽有。但其实吴睿的理想很简单,平日里在街头为百姓看看病,偶尔找个富豪压榨一番,有空去各位面到处走走,淘宝、冒险、装逼、踩人,再时常来点奇遇,简直妙不可言。………………新书已经上传,下面有链接《我体内有本山海经》
  • 你不必完美

    你不必完美

    活着是为了追求什么?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怎样的一生才不后悔?几乎每个人都不止一次在心底叩问过自己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既要了解社会,更需认识自我。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标准答案永远只存于自己心中。涉江而过,芙蓉千朵。生命厚重漫长,却又似浮光掠影。在缤纷迷离的光影交错中,你望见自己的倒影了吗?打开《新语文课外读本:你不必完美》,看看那些名家们是如何看待时间与生命、思索自我与人生吧。
  • 极品透视

    极品透视

    【纵横龙堂出品】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乃是每一个男人的终极目标。一个普通青年,从一个老骗子的手中得一奇异石头,令人惊奇的是,借助石头,他竟然拥有了透视的能力,且看他如何玩转都市,笑傲人生。书友群,有兴趣的可以加:67398649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借一首歌的时间说爱你

    借一首歌的时间说爱你

    欧阳依然暗恋一个叫林篪的男生;讨厌一个叫宫明的男生,他是林篪的好兄弟,她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自以为聪明、自以为体贴、自以为风趣的人。但正是他,让她明白了爱和暗恋是不一样的,暗恋是只有自己上演的一场寂寞的戏,而爱是一座连接着彼此和未来的桥……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