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500000001

第1章 绪论:当代视野下的魏晋南北朝骈文研究(1)

当时间进入了纷繁、甚或喧嚣的21世纪,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研究而言,凝视、打量,甚至盘点、反思这一时期的诸多研究,似乎很有必要,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毕竟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时代。不管你是否清醒地意识到或肯定过,20世纪业已过去;而过去的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上个世纪关涉这一时段文学研究的视野、角度和方法,仍需要进一步论辨、反思、质疑或肯定。从清儒到近代、现代,甚至当代,古代文学研究明显地走向了一条越发宽广的道路,也累积了一些足以让我们分析、借鉴和思索的古代文学研究的视野、角度和方法;特别在史学领域,新的观念日益冲蚀、颠覆传统的史学而走向现代、当代。文史自古一家,史学领域的更易、革新又足以给文学史的研究带来特有的冲击;或者说,从借鉴的角度,能构成文学研究变更、增长的一个基点。不可否认,20世纪以来文学视野、观念的变更正是发端于史学的研究,“六经皆史”,“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等,都正是标准的史学畛域。因此,凝视、打量之余,如何在新的视野、角度和方法上,让有效的视野、方法浮出地表,以资所用,来进一步深化文学研究,无疑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有时,必要的回视昔日路径,展望未来,能构成文学研究者前行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任何研究都有一些不言自明的前提与理据;对不同时期的文学研究,也必然要有所区别而不可一概而论。1930年,一代学人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称:

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这话当然也适宜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只不过,与先秦、唐宋元明清文学研究相比,这一时段的文学研究却不免有自己独特的前提和条件:

这一段文学史,不象某些领域一样有什么“珍密材料”和忽然冒出来的“重要文物”,所能见到的都是人所常见之书。

大凡研究中古文学史的学人都知道,这一领域已很难有孤本秘籍的发现,材料大致现成,前人也有种种既成说法,重要的是深入钻研,从头开掘,才会有所发明,有所创获。

之所以多加例举,意在说明这一时段新材料确实是比较少的;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的说法。如《唐钞文选集注》的著录,最早见于日本森立之在孝明天皇安政三年(1856)所撰的《经籍访古志》卷六“总类”。进入20世纪初,日本学者如斯波六郎等,陆续开始对其研究。光、宣以后(1908),中国学者如罗振玉、董康等,也渐次接触到这些珍本,罗氏甚至还不惜以变卖房屋的巨资影印,编成《唐写文选集注残本》而广为流布。2000年,南京大学周勋初又广加搜罗、编成《唐钞文选集注汇存》一书出版,更为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文献基础,也能极大地推动“《文选》学”的相关研究。但基础史料的搜集还未完毕,2011年又略有补充。世人所熟知的1996年7月到11月长沙走马楼施工时发现的高达十万枚以上的三国吴简,无疑能极大地推动三国吴史的研究;然而,另一个问题是,这些内容——主要是长沙郡一地的户籍、名刺、请安、问候等,要直接用于文学研究,却不免勉为其难;毕竟,这些内容与文学悬隔了一段不近的距离。当然,敦煌文献中保留有一些文学作品,比如饶宗颐先生就曾“网罗世界各地收藏《昭明文选》古写本之残缣零简”(《敦煌吐鲁番本文选?序》)而编成《敦煌吐鲁番本文选》;然其系统性、完整性却颇为欠缺,零散、残破、漫漶的记载似乎很难构成对这一时段文学研究的有力冲击(当然敦煌文献对《昭明文选》研究的推动却委实不可忽略)。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先生所指涉的“新材料”对这一时段的文学研究的作用,无疑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当然,这一时段文献自身的传承也有不可忽视的原因:一,当东晋末年桓玄发布以纸质代替简帛时,纸质文献的普遍流行无疑极大地推进了当时知识、学术的发展,这从此后(即宋齐梁时期)私人藏书的数量可窥一斑。经过永嘉大乱,几乎散佚殆尽的东晋,元帝时的书目总数才三千余卷。之后,经过东晋、宋一百六十年的发展,才慢慢有了些藏书。但史籍可考的也仅是寥寥数家,如谢弘微分家产时,“唯受书数千卷”,褚彦回“唯取书数千卷”,沈亮得“赐书二千卷”就是说藏书达数千卷的就已进人了史臣载人的视野。这三人都是当日的高门士族,谢弘微是当日一流高门陈郡谢氏,褚彦回出自阳翟褚氏,其父褚湛之尚刘裕七女始安哀公主,沈亮则是南地土著吴兴沈氏。这一情形到了南齐就有了长足的进展,已出现了藏书万卷的人,如崔慰祖、陆澄。尽管南齐末年,萧衍举兵向阙时兵火延及秘阁,但对藏书并无特大影响,而且随着梁朝近五十年的承平,藏书量急剧增多,几千卷已不稀罕,万卷以上的所在多有。这些都说明了随着纸张的普遍应用而带来知识的倍增。但也毫无疑问,受纸质文献留存年代的限制——这些文献实在不易或不能穿越漫长的时光而走出地面,走到现代。再者,这一时期的文化中心建康,因原野卑湿,无疑又加剧、恶化了这一问题。这一时段地下文物出土之少,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二,禁碑的存在。据《宋书》卷十五《礼志》载:“汉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建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凋敝,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此则碑禁尚严也。……晋武帝咸宁四年,又诏曰:‘此石兽碑表,既私褒美,兴长虚伪,伤财害人,莫大于此。一禁断之。其犯者,虽会赦令,皆当毁坏。’……义熙中,尚书祠部郎中裴松之又议禁断,于是至今。”基本上都是因要减杀厚葬之风,同时也憎恶碑铭记载的失实而令行禁止;因此,其间虽有反复,但基本上是一直禁断。这一时期出土的墓志碑铭较少,也直接证实了这一点。三,历经侯景之乱、江陵焚书,江南的国家藏书几乎荡然无存。这是客观的限制,今人已无如其何。这样,陈先生所说的“新材料”对这一时段的研究就不免有了虚置的意味。然而,追溯下去,这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对这一段文学的研究,在学术坛里是比较寂寞的,远远比不上唐诗研究或者《红楼梦》研究那么显赫。

中古文学的研究,在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确是较为冷寂的。

请注意“寂寞”、“冷寂”的字眼。“自然难以形成热门或热点”,傅先生客气的话语中,仍透露出这一时段文学研究无可置疑的冷寂,话语之中甚至不免杂有一丝苦涩。1998年,刘跃进先生曾对《文学遗产》的稿件进行精确却不无模糊的表述:

从近年来稿情况看,上古、中古文学研究稿件,平均每年在一百篇到一百五十篇左右。其中,多数是中古文学研究论文,通常占三分之二。

刘先生话语似乎还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其他时段文学研究的来稿,则远高于这个数字;不过,不管怎样,数据的客观无疑彰显了这一时段学者研究的一个难堪境地。这是因为,一时代文学研究的问题和困境固然很多;但这种现实却无疑有一个重要,且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这一时段的文学研究,如何摆脱这种难堪的境地,走出低谷,或浮出水面?这中间,背景的凸显和浮出,就不失为一种较有效的视野、角度和方法。先看上个世纪早期发表的三篇文章:

1917年2月,王国维发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1927年鲁迅在广州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1934年,陈寅恪发表《四声三问》(原刊《清华学报》第九卷第二期)。

这三篇文章,虽不足以代表那一时代学术研究的视野、角度和方法,但至少能提供一些思考。1909年,日本人白鸟库吉在《东洋时报》第131号上发表了《中国古代传说之研究》一文。白鸟说,尧舜禹是儒家的传说,表现了上层的思想。白鸟的目的很清楚,是“瓦解中国古史在亚洲的地位,解除古代中国对日本文化的笼罩”。正是在这一时期,“古史辨”派开展得如火如荼,顾颉刚与胡适等人,以“层层累积”的“箭垛式”的思想,清除了附着、包裹在古史上的种种传说。因为“疑古”,古人有意无意地裹袭、涂抹的色彩几乎被一扫而光。王国维《先公先王考》的意义就在于,它在清扫光了的纸上重新涂上了被人为割断了的古史脉络。王氏以甲骨卜辞充分地证实了《世本》、《史记》所载的上古殷商世系的正确性——这自然也给了白鸟类的人以有力的反击,有了民族家国上的意义。

实际上,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学术的视野、角度和方法开始跨进了现代。清儒的思想是使用十三经、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诸种文集等传世的精英思想的文献,来审定、考据、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但是,西方思想的涌入,甲骨文、敦煌遗书、汉简以及清宫大内档案的次第出现,却迫使学术研究在不得不接受这些新材料的同时而建立起新的视野、角度和方法。得风气之先,王国维先生提出“二重证据法”,陈寅恪先生提出“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藉互相补正”,就不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冲击下一个必然的结果;史料的扩展、延伸必然会带来方法的更新和视野的拓宽。陈寅恪先生的《四声三问》就充分彰显了他的学术主张。《四声三问》中,陈氏所用的资料,虽仍不脱传统经典文献的范围;其思路却无疑是崭新的,即异域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陈氏证明了“四声”即声律与佛教“转读”等实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佛教东渐”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成了在中国扎根、变异的过程;士人的接受,也正带来了新的思想,以及新的文学体裁和表现内容。陈氏对异域文明文献比较熟悉,又有深入的研究——这无疑投射到了他的历史研究领域。陈氏深刻地洞见了这一时代的重大变迁,并以具体的研究做出了回应。鲁迅的洞见则在于他以简明、深刻的剖析,揭示了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清晰地展示了那个遥远时代士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当然,这也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即鲁迅此文中所概括的四个特点“清峻”、“通脱”、“骋辞”、“华靡”,实际上是源自刘师培先生在《中古文学史?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中所推举的内容;一时间鲁迅显赫的声势也似乎遮蔽了刘氏不凡的洞见。这是三篇内容不一的文章,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都着力凸显、系联上了因时光漫湮、史籍散佚而带来的解读断裂,清晰了含混、模糊的存在背景。这样,散漫、零碎的知识,正因了背景有力的支撑而明晰、系统,有了解读的可能。这正是凸显背景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这样,背景的找寻、勾勒,就在断裂、零散的资料和价值判断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50年代,鲁迅未竟的研究为王瑶先生所继承。在勾勒、阐述这一时期宏阔的思想、信仰等背景时,王氏又添进了鲁迅所未涉及的内容,如《隶事?声律?宫体——论齐梁诗》、《论希企隐逸之风》、《拟古与作伪》等文,从而使得那一时段的社会生活、思想和信仰得到了比较全面、广泛的展示。这样,魏晋六朝这一时段的整体生态环境、氛围,因了这些文章的存在,就比较清晰地浮现出来;以此为发端,也构建了一个后人可资前行稳固、可靠的根基。具有历史意义的是,刘师培、鲁迅二人都是在时代思潮的鼓荡下,表现出特有的视野、角度和方法。刘氏受益于深博的家学,实际上带有总结清儒研究视野和方法的意蕴。刘氏在传统的诸子学、经学、理学、考据学之外,又将地理、小学等纳入文学的视野。刘氏的《中古文学史》之所以受人喜爱,历传不衰,就不得不归功于他对历史变迁本来态势的尊重,即对历史文本的尊重;鲁迅赞誉的着眼点,也实在于此。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学背景的凸显,刘氏曾概括:

今之研治汉魏六朝文学者,或寻源以竟流,或沿流而溯源,上下贯通,乃克参透一家之真相。

《中古文学史》撰成于1917年,刘氏始任北京大学教授,得风气之先而有了总结的意味。但刘氏的视野未免有所不足,至少,1902年梁启超先生的《新史学》已在倡导要摆脱帝王为中心的政治史——即已开始有意摆落精英、经典的历史,而遥指向一般与边缘。如果把刘氏的《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跟梁氏《中国历史研究法》第四章《说史料》作一比较,就发现梁氏又涉及:一、金石及其铭文,二、外国人的著述。这两点刘氏只字未提,就未免是一个大的遗憾;因为在那个时节,至少敦煌卷子已面世十多年,罗振玉、王国维等正研究得如火如荼,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也正发表在这一年。按照梁氏的思路来审视这一时段的文学,无疑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当然,按照后现代史学的观点,历史中因为掺进了价值、思想和情感,而成了文学性叙述的“文本”;由此中间有了种种虚构、叙述、遮蔽和掩盖。但是,那个真实的历史存在却无疑会始终限制着历史的书写。就是说,历史尽管是“叙述”出来的,有书写者的价值、思想和情感,但毫无疑问,也在反映着那个真实存在的历史——只不过,程度深浅不同罢了。也因此,即便我们不能真实再现历史,但却可向这个目标渐次靠近,绝非是一无作为。在这个意义上,背景的凸显不仅是有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它能够让我们系联上因时光沉湮、史籍散佚而带来解读的断裂,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价值、思想和情感。毕竟,零散的、被遮蔽,甚至杂乱的史料要梳理,就不得不去借助于背景去想象,去填补,去推测这中间缺失的环节;否则,零散、杂乱的史料就成了拆碎的七宝楼台,仅仅是一些断片而已。这当然有些勉为其难;但却不妨是不得已而求其次的一种策略。那么,历史的背景如何凸显呢?

古今论陶渊明的文章数不胜数,但不可否认的是,立论的基点大抵都承袭梁昭明太子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古今隐逸之宗”的观点,即因“耻事二姓”而隐居,推为隐逸诗人。而对陶渊明的研究能灵光独具,恐怕不得不推陈寅恪先生的《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与曹道衡先生的《略论晋宋之际的江州文人集团》。

同类推荐
  • 财富如水

    财富如水

    《财富如水》是警世大言,给一个时代提供了一种道德方向,伦理精神,带有启示性。书里面充满一种庄严感和良知感。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一本书,充满了智慧,充满了问题,提供了很多很可靠的答案。 财富对每个人都极其重要,然而如何获取财富和如何对待财富将是一个与人的生命同等深奥和深刻的问题。《财富如水》为我们透析了这样一个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因而读它有无限益处。这部书看起来不厚,但每一篇东西都充满经典。
  • 愤怒的乡村:鲁彦作品精选

    愤怒的乡村:鲁彦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荷塘

    荷塘

    《荷塘》是梁必文步入生命之秋后出的又一本诗集,字里行间已没有了年轻气盛时的外露与浮躁,代之的是内敛与平和,追求的是一种诗的静美的诗思。
  • 红墙警卫

    红墙警卫

    《红墙警卫》作者根据毛泽东的卫士李银桥的回忆,记述了他跟随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许多鲜为人知生活工作片断、描绘了真实生活中的毛泽东伟大而又平凡的一面,书中还专门记录了“第一夫人难伺候”的真实故事,反映了毛泽东与江青当时的生活情景。
  •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它无孔不入,世界上最伟大的间谍都为之服务,全世界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握之中,令对手心惊胆战;它冷酷无情。跨国追杀前任领导人,使其喋血他国;密探遍布全国,国人谈之无不色变:高效!强悍!无所不为!一个人抵得上一支军队,这就是它——前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本书揭秘世界上最大的超级间谍组织。
热门推荐
  • 囚禁的生命

    囚禁的生命

    从一开始就已经是被囚禁的生命,注定了寂寞和孤独的如影随形,而要想结束这个悲剧只有用另一个悲剧交换,如果是你,你愿意吗?
  • 总裁前夫追逃妻

    总裁前夫追逃妻

    她--桑偌汐,刚踏出校门就被父亲半推半送嫁给了他他--楼墨衍,只因父母一再逼自己相亲,不想有人自动送上了门让他简简单单就交了差结婚当天,他就对她立下了规定--不管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但是你没有资格管我,你只不过是让我用来交差而已,懂吗?(嗏第一次写文,写得不是很好,亲们可要多多包含哦!)
  • 早安,男神

    早安,男神

    竹马表示:二十年前抱大腿求嫁的青梅居然不认识自己了,求破!青梅表示:要贴身保护男神了,我该怎么做?急,在线等!——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儿就是,我爱你,恰好你也爱我。
  • 红楼之黛玉皇后

    红楼之黛玉皇后

    前世,她是天林王朝一国皇后,有着各种复杂的身份,为了深爱着自己的丈夫,暗自撑起整个王朝,为他扫平所有的障碍;关注着自己所有的亲人,极尽全力满足他们一切的要求。只是,一夜间,原本自己苦心经营的幸福尽毁,爱人背后冷箭,亲人全体利益熏心的背叛,还好只有他在生命的最后都始终站在自己的身边。他被她所救,心甘情愿成为他的影子,折服于她惊人的才华,心疼着她为爱的辛苦,痛苦着她独自面对一切的痛苦,他只想告诉她,其实只要她回头,他一直都在。于是,在为她献出生命的最后,他终于说出了埋藏在心底的话,得到一个幸福的承诺,含笑离世。他,舍弃了她的爱情,不是不爱她,只是为了自己毕生的追求。回头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一切,全是因为有她在支持,仅仅三天,他便从一国皇帝沦为亡国之君,只因为她的爱不在,他似乎就一无所有,而可笑的是,这一切终究是他自己的选择。她,本是她最心爱的妹妹,嫉妒着这个什么都比她强的姐姐,终于,费尽心机,看到了她始终宠爱自己的脸上,出现了自己希望的伤心欲绝的表情。却在还没有来得及高兴之时,所有的一切都被她摧毁,包括自己,她才明白,她的包容也是有底线的,而触碰的结果,是恐怖的深渊。重生,来到另外一个她不知道的王朝,前世的记忆让她封闭自己的心,不在相信任何人,冷清,孤傲,活着,只为等着另外一个承诺,不过还好,她依旧叫林黛玉。而她们的故事,在这个世界,仅仅是开始而已。
  • 汤姆·索亚历险记(青少版名著)

    汤姆·索亚历险记(青少版名著)

    一个最顽皮男孩惊险百出的成长历险记。本书是一部懵懵少年的成长之歌,海阔天空的梦想的惊险、跌宕的故事情节间闪烁着光芒。正义的伸张、情感的力量,深深打动着孩子们的心。三个顽皮的男孩鼓足勇气划着木筏离开家,到孤岛去露营。流尚不息的河水刻录着男孩们的成长足迹。男孩们飞扬的勇气与雄心,与他们曲折惊险的寻宝历险,共同构成了这部默、紧张、扣人心弦的小说。
  • 剑道真解

    剑道真解

    一个因为妹妹异能者身份,而导致牵连被杀的普通青年,重生到平行空间的自己身上开始的新的人生。一个真正的反派boss成长之路。前世平凡而无力反抗,今世却是等待重现那一刻的扭转。另剑道真解231786531为vip群,大家可进入讨论有什么意见和看法可以在其中提出,大家一起讨论。新书永恒剑主,已经发布,有兴趣得可以来看看。另外(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搜索——作者滚开或者laogun123456789即可关注,我会不定时在上边发放各种我所感兴趣的东西)
  • 繁花落舞

    繁花落舞

    蓦然回首,原来,她从不是他心中的那支舞?那么在他心中,她又是什么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盛世天才魔医

    盛世天才魔医

    (枼玥新文,且看且收藏,求收藏!)她本是天才般的人物。明,她是世界最年轻的医学博士,在医学上的创举让这个世界的医学都得到了革新。暗,她是世界最神秘的生化博士,世界各个组织的人都对于求才若渴,可对于她的行踪,却无人知晓。对于医学,她却并不热衷,不过是掩饰世人的面具而已。曾经的她,为了承诺而活着,却不知承诺是导火索。将她打入了地狱。临死前,她才知道妒忌是这个世界对致命的毒药。那个时候,她才发现,这个世界最信任的人永远只有自己而已,她曾经以为,她的人生会就此终结,但上天却给了她再来一次的机会。个中苦楚,只有她自己知道。血狱三千年,她逢魔重生。三千年的时光,磨练了她的心智,她是天使,也是魔鬼,心事从无人知晓。她,以武力制人,如影。她,以智慧伏人,如光。今生,她不再有仇与恨。仇,当场报了。恨,当场斩断了。重生后她知道了随心而动,原来是那般美好。她从来不对人做出任何承诺,可他却打破了她的面具,让她明白了,情,原来是如此的美好。她是天使亦是魔鬼,他是魔亦是神。为她,他可以颠覆世界的一切,乃至泯泯众生。为他,她亦如是。片段一:玫瑰园响起了华尔兹的舞曲,曼妙的身姿在园中舞动着,一个看上去入天使般的女孩,可双眼却想是魔域一般,静静的坐在一边,看着一张张虚伪的笑脸。“我听说她就是寒少救回来的野丫头”“寒是好心,她挺可怜的”……众人的议论,并没有穿过她的双耳,这些,她从不在乎。不在乎不代表她会容忍别人的挑衅。露出了一个冷笑,她即刻转身离开。在她离开之后,满园红色的玫瑰,却变成了食人花,看到众人的求救声,她露出了一个如天使般的笑脸。一旁,及时赶到的他,看她没有丝毫受伤,露出的一个宠溺的笑容,没有丝毫救人的打算。小剧场:“寒少,你最幸运的事情是什么”“救了她”“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给她收拾烂摊子”“你喜欢她什么”“全部都喜欢”“请问你喜欢她的理由是什么”“你烦不烦”寒少一个冷眼之后,立刻去实验室外面候着了,他希望,她出实验室,第一眼看到的是他。女强,男强,强强联手,颠覆世界。女主,强且腹黑。男主,强大同样腹黑,最爱女主,女主的话,就是唯一的真理。本文一对一!求收藏!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樱子

    樱子

    九寨沟之旅,导游青松爱上了日方领队樱子。旅行团团长松田先生欲玉成其事。樱子妈竭力阻止。青松赴东京看望樱子后,樱子前来浦东与青松私会,青松把樱子介绍给神山读友会,神山读友会拜托樱子盛邀松田先生率松田汉诗会成员来浦东与中国青年举行浦东世纪公园诗吟会。盛会举行前夕,樱子妈突然来到浦东,临时改变主意,决定亲自护送樱子前来与青松成亲。接机时刻,青松陡然发现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