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300000068

第68章 中外文化传播视野中的阿吒力教(2)

赞陀崛多及其弟子传播阿吒力教的成功,逐渐吸引南诏土著人士追随赞陀崛多学法,所阐发的瑜伽教开始为地方土著大姓信奉。写于大理国天开十九年(1223)的《龙关赵氏族谱》,有明天顺六年(1462)南京国子监监丞许廷端的序称:“蒙晟罗时,天竺僧人摩伽陀,阐瑜伽教,传大理阿左梨辈,而赵氏与焉。”龙关即龙尾关,即今大理市下关。赵氏先祖赵永牙是南诏时期著名的阿吒力僧,史称其“游行于渠酋之间”。此记载大略说明赞陀崛多传教初期,已有南诏本地的土著人信教而成为阿左梨。现存云南地方文献的记载,唐代以来的白蛮大姓已皈依阿吒力教。明杨森于明成化七年(1471)撰《故宝瓶长老墓志铭》载:

宝瓶讳德,字守仁,姓杨氏,世居喜睑。……开元初,法律运妙用,取佛舍利置于班山塔,即其始祖也。……传至大容、仲容,俱精妙术。当蒙氏孝桓王迁都喜睑,为世所重,尊大容为灌顶国师,赐金襕法衣。迨至生,能达赞陀屈多四业之阃奥,为世所重。

蒙氏孝桓即王南诏第六世王异牟寻,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即位,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卒。异牟寻于公元784年由太和迁都史城(今大理喜洲),史称为迁都喜睑。白语称喜洲为“亨睑”,称大理为“德麓”,“亨睑”即是“喜睑”,为南诏“十睑”之一。墓志铭称杨氏大容能达赞陀屈多四业之阃奥,佛教的四业是指四种不同的业果报应,根据业的善与不善分,有黑黑业、白白业、黑白业和不黑不白业。明成化二十年(1484)杨政撰《故善士尹公墓志铭》:“公讳山,字允中,世居大理喜睑,九隆族之裔,代不乏贤。”

南诏大姓中除杨氏之外,著名的赵氏、董氏、李氏都是阿吒力世家,还有王、尹、洪、何、苏等大姓都有为阿吒力者,这些皈依阿吒力的都是南诏的白蛮大姓,也就是南诏政权赖以巩固的白族先民。白蛮大姓杨氏甚至自称属天竺婆罗门族,永乐十八年(1420)《大阿拶哩杨嵩墓志铭》宣称:“其先有杨珠、杨珠觉二师,本天竺国婆罗门之种族。观音定国之初,先建叶榆,请二师从西来,护国安邦,筑十方坛,提标祀典,祭以奠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足食。”阿吒力教在南诏社会拥有白蛮大姓为信徒,可以说是佛教密宗南诏化、地方化的标志。同时说明阿吒力教已经在南诏社会扎根。进入大理国时期阿吒力教发展更甚,一些白蛮大姓的名号甚至称国师灌顶大阿左梨。

进入南诏的阿吒力僧人,元明时期仍然被认为来自婆罗门国。明代剑川陈文海撰《修白姐圣妃龙王合庙记》,称“西域神僧摩伽陀传示婆罗门密语”。元元统二年(1334),杨泰撰《故正直恭谦和尚墓碑铭并叙》,说南诏王称阁皮是“乾竺婆罗门僧”。立于明天顺三年(1459)的《超终奇特尹情墓碑志》末署“陋巷婆罗门秩禄述文”。

关于阿吒力教传入南诏的时间,明代云南碑铭还有早在唐贞观年间之说。明杨森正统三年(1438)撰《故宝瓶长老墓志铭》称:“稽《郡志》,唐贞观时,观音自西域建此土,国号大理,化人为善,摄授杨法律七人为阿吒力灌顶僧。”此处所谓《郡志》,指元代成书的《白古通记》。立于明景泰二年(1451)的《故考大阿拶哩段公墓志铭》载:

夫西竺有姓,名曰阿拶哩,是毗卢遮耶族,姓婆罗门,从梵天口中而生,教习秘密大道。唐贞观己丑年,观音大士自乾竺来,率领段道超、杨法律等二十五姓之僧伦,开化此方,流传密印,译咒翻经,上以阴翊王度,下以福佑人民。

明代大理《邓川大阿拶哩段公墓志》说:

唐贞观己丑年,观音大士自乾竺来,率领段道超、杨法律等二十五姓之僧伦,开化此方,流传密印。迨致南诏奇王之朝,大兴密教。

又云:唐贞观时,观音大士自西域来,摩顶蒙氏,以主斯土。摄受段陀超等七人,为阿咤力灌顶僧。

此碑主名为段生,故又称为《段生碑》,立碑者为邓川上邑的段观音海等,此邓川段氏是段道超的后裔。唐贞观己丑年为唐贞观三年(629),故阿吒力教大姓的杨氏、段氏,都宣称其祖上于唐贞观年间奉教。此外,杨森《故老人段公墓志铭》,明正统四年(1439)《赵定碑》,弘治八年(1495)《杨霖碑》,都说观音大士于唐贞观年间来南诏。唐太宗贞观元年至贞观二十三年,即公元627-649年。南诏奇王细奴逻是南诏开国君主,在位时间为公元649-674年。早在细奴逻称“奇王”之前(649),圣人“梵僧”就进入南诏地区,作为南诏国史的《巍山起因》,就记载了梵僧授记细奴逻的“圣人入国授记”故事。《南诏图传》文字卷,称“由是乃效灵于巍山之上,而乞食于奇王之家”,已记载梵僧至巍山点化细奴逻的故事。细奴逻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即位,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卒。由此,阿吒力梵僧于唐贞观年间来南诏之说不虚。《僰古通纪浅述·蒙氏世家谱》载细奴逻“施五事”,其一是“劝民每家供养佛像一堂,诵念佛经,手拈数珠,口念佛号”。其二是“劝民每岁正、五、九月持斋,禁杀牲口”。细奴逻在位时施政的这些举措,也反映其支持佛教传播的态度。

云南地方志乘关于阿吒力教的传播有各种记载,大致时代愈后而记载愈详。云南地方志乘载唐高宗永徽年间,阿吒力僧人点化蒙氏细奴逻已具有神异色彩。元代成书的《白古通记》:

观音显圣,南止蒙舍,北止施浪,东止鸡足,西止云龙,皆近沧洱。第一化:唐永徽间,有一老人,美髯,戴赤莲冠,身披袈裟,手持一钵,至蒙舍细农逻家乞食。时农逻与子逻成耕于巍山之下,其妻、其子妇将往饷田,见僧俨然乞食,遂食之。此一化也。再炊往馌,而僧坐不去,姑妇持馌,中道,前僧业已在彼,复向乞食。姑妇惊怪,又食之。此二化也。返而复炊,持馌且至巍山,则见僧坐磐石,前有一青牛,左有白马,朱其鬛,右有白象,各驯伏,上覆云气,云中有二童子,一执铁杖于左,一执方金镜于右。姑妇惊喜交作,以馌再供之。僧问何所愿,二女不知。僧曰:“奕业相承。”二女趋。农逻等至,则但见五色云中,一人持钵而坐,仿佛见二童子,唯余磐石上衣痕及象、马、牛之迹耳。此第三化也。

《白古通记》又为《白古通》,元代成书的古白文《白古通记》,和清代的《僰古通纪浅述》,都是代表佛教观点的著述。

撰写于中兴二年(898)的《南诏图传·文字卷》载观音第七化说:

保和二年乙巳岁,有西域和尚菩立陁诃来至我京都云:“吾西域莲花部尊阿嵯耶观音从蕃国中行化至汝大封民国,如今何在?”语讫,经于七日,终于上元莲宇。我大封民国始知阿嵯耶来至此也。

保和是南诏第十世王劝丰祐的年号,保和二年为公元826年。南诏自称“大封民国”,隆舜即位后自号“大封民”。南诏王隆舜改国号为“大封民国”,“大封民”即大梵天之异译。《南诏图传·文字卷》载观音七化的故事,梵僧分别在细奴逻、蒙逻盛、劝丰祐时代出现显化,则映射阿吒力教递代相传的历史进程。

《南诏图传·文字卷》还记载说:“大封民国圣教兴行,其来有上,或从胡梵而至,或于蕃汉而来,奕代相传,敬仰无异。”有学者认为“上”为白语“三”的汉字记音,此记载明确宣称圣教传入南诏,分别有天竺、土蕃、中原三条路径。这大致符合唐代以来佛教各派传入南诏大理国的历史实况,如唐代禅宗就是从中原传入南诏境内的。而阿吒力教传播进入南诏境内,应该是沿南方丝绸之路的天竺道和吐蕃道。文献所载大封民国所谓的圣教,包括其时流播境内的阿吒力教、汉传佛教。《南诏图传·文字卷》说无论阿吒力教还是汉传佛教,在南诏都是“奕代相传,敬仰无异”,在南诏社会受到统治者的欢迎。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滇西大理、保山一带的汉晋时期砖室墓中,多出土高鼻深目的“胡人俑”,李东红认为这或许与“身毒之民”有关。早在秦汉时期,连接今四川、云南和中印半岛诸国的南方丝绸之路就已开通。这条又称之为西南丝绸之路的通道,由灵关道、五尺道、黔中古道、永昌道等四条古道组成,由于它以沿途的丝绸商贸著称,因此也被学界称为“南方丝绸之路”。这条连接蜀中与天竺的贸易通道,司马迁称之为蜀身毒道,汉武帝时期已有外交使节沿这条通道出使身毒国。司马迁《史记》卷一一六《西南夷列传》载:

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而汉代永昌郡已有印度僧人活动,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载永昌郡:“有闽濮、鸠獠、僄越、躶濮、身毒之民。”僄越、身毒之民就是缅甸、印度人。这些僧人沿“身毒国道”进入蜀地。汉晋时期的蜀身毒道,唐代已发展为安南通天竺道,或称西洱河天竺道,唐代史籍所称的西洱河天竺道,是大唐与五天竺险路之捷径。《新唐书》卷四十三载贾耽撰《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其中包括边州入四夷道入天竺的道路里程。

唐代在西南边疆崛起的南诏国,与大秦、小秦、骠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唐樊绰《蛮书》卷一○《南蛮疆界接连诸蕃夷国名》载:

大秦婆罗门,在永昌北,正东与弥诺国江西安西城楼接界,东去蛮阳苴咩城四十日程。蛮王善之,往来其国。小秦婆罗门,与骠国及弥臣国接界,在永昌北七十四日程,俗不食牛肉,预知身后事,出齿贝、白虫葛、越诺布。共大耳国往来,蛮夷善之,信通其国。

大秦婆罗门在恒河流域,小秦婆罗门在东印度,今阿萨姆邦一带,而南诏西部的永昌正与这些国家接壤。

唐樊绰《蛮书》卷一○《南蛮疆界接连诸蕃夷国名》载:骠国,在蛮永昌城南七十五日程,阁罗凤所通也。……俗尚廉耻,人性和善少言,重佛法。……有移信使到蛮界河赕,则以江猪、白毡及琉璃、罂为贸易。与波斯及婆罗门邻接。西去舍利城二十日程。

骠国即今缅甸,其时印度佛教已在骠国盛行。骠国与南诏相毗邻,说明骠国与南诏有经济文化联系。河赕即今大理洱海地区,为南诏国王都所在地。《新唐书》卷二二二上《南蛮传》载南诏疆域说:“东距爨,东南属交趾,西摩伽陀,西北与土蕃接,南女王,西南骠,北抵益州,东北际黔、巫。”南诏疆域包括今云南全境及与云南交界的西藏、四川、贵州、广西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元张道宗《纪古滇说集》载唐玄宗开元年间,南诏平服五诏之后,得唐玄宗封为云南王,南诏由此进入极盛时期,与西南各国的交通亦趋繁荣:

自唐进封之后,永昌诸郡、缅、暹罗、大秦,此皆西通之国,交趾、八百、真腊、占城、挝国,此皆南通之国,倶以奇珍、金宝、盐锦、毡布、王车琚、巴具、岁进于王不缺,于是渐有昌也。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七《神宗》注引宋如愚《剑南须知》引杨佐《云南买马记》,文中载大云南驿前有《里堠题碑》记载大理国“东至戎州,西至身毒国,东南至交趾,东北至成都,北至大雪山,南至海上,悉著其道里之详审”。《宋史》卷二○三《艺文志二》著录宋如愚《剑南须知》十卷,所引杨佐《云南买马记》末题为宋如愚东轩录。大理国保持了南诏时期疆域的格局,其西部与天竺的交通畅通无阻。

在唐宋时期西行求法僧侣的著述中,留下了有关西南丝绸之路的记载。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迦摩缕波国》,唐道宣《释迦方志》卷下,宋志磐《佛祖统纪》卷三二、卷四二,可谓是求法僧侣西行见闻的实录。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一,根据晋徐衷《南方记》、唐初魏王李泰编《括地志》等地理书的记载,对西南丝绸之路作了详细的描述。阿吒力教初传路线有天竺道和吐蕃道,天竺道即汉张骞所谓“身毒国道”的西南部分,是阿吒力教进入南诏的主要途径。而在云南地方志乘的记载中,则称赞陀崛多曾在吐蕃雪山圣峰寺。《僰古通纪浅述·云南国记》就说:“观音菩萨悯诸生命,在贞观三年己丑,自西天来,化为梵僧,道经吐蕃,至于僰国喜州城北村,主于张敬家。”《南诏图传·文字卷》也称西域莲花部尊阿嵯耶观音,是从蕃国中行化至南诏。阿吒力教僧人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最早的探索者。其实观音化梵僧取道吐蕃的传说,与佛教传入西藏的时代大致相合,这些来自印度的梵僧进入西藏传教,并进而进入南诏地区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梵僧道经吐蕃进而至于南诏喜州,可能是阿吒力教进入南诏的真实历史。直到后世,喜州所在的大理地区是阿吒力教最兴盛之地,这绝非偶然的事件。总之,阿吒力教僧人沿着天竺道和吐蕃道进入南诏传法,唐代的西南丝绸之路也是阿吒力教传播之路。与梵僧进入西藏形成藏传佛教不同的是,进入南诏的梵僧融摄南诏地域文化,最终形成区别于藏密、也区别于汉传佛教密宗的滇密,这就是南诏大理国时期兴盛一时的阿吒力教。阿吒力教发展鼎盛时期,最北可达镇雄,最东达贵州毕节,最南达玉溪地区。唐宋以后,阿吒力教逐渐回到大理和昆明两个中心点。明清以后随着汉族移民的逐渐增多,阿吒力教分布范围逐渐缩小,最后回到大理白族地区。

二、南诏大理国时期阿吒力教的特点

阿吒力教在南诏大理国时代,受到统治者的信仰和推崇,一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一些阿吒力高僧被封为南诏国师,在南诏政权中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南诏第十一主劝丰祐以赞陀崛多为国师,给予护国法师的特殊礼遇。此外,南诏第三主晟罗皮“以杨法律和尚为国师”,南诏第五主阁罗凤以“买磋罗贤者为国师”,南诏第九主劝龙晟以“张与真、李贤者为国师”,南诏第十二主世隆以“宗保师为国师”,南诏第十三主隆舜则以“赵波罗为国师”。《故恭默思道妙辩大师释智明墓志铭并序》甚至说阿吒力世家周庆之祖周善温为“蒙氏奇王细奴罗之师”,而周氏十二世祖周丰在世隆时任国师,“补与南天佛子、大阿左梨”的尊号。南诏王劝丰祐甚至将其妹越英公主,下嫁给阿吒力僧赞陀崛多,阿吒力高僧董伽罗尤获赐白妃妹为妻。史称阿吒力教“为蒙氏崇信”,南诏王室成为阿吒力密宗的信徒,劝丰祐还取僧号为昭成王。

阿吒力国师出入于南诏宫廷,其政治地位有助于阿吒力教在南诏的发展。在后世南诏大理国的传说中,南诏的立国就与阿吒力教密切相关。《南诏图传》、《张胜温画卷》、《僰古通纪浅述》、《白国因由》、《南诏野史》等云南地方文献,均突出渲染“观音幻化,南诏立国”之说。南诏社会流传的天竺梵僧点化细奴罗的神话,反映出南诏时期阿吒力教影响的历史真实。南诏中兴二年(899)《南诏图传》载第一阿嵯耶之化的《铁柱记》说:

又于兴宗王之时,先出一士,号曰各郡矣,着锦服,披虎皮,手把白旗,教以用兵。次出一士,号曰罗傍,着锦衣。此二士共佐兴宗王统治国政。其罗傍遇梵僧以乞书教,即封民之书也。

在《僰古通纪浅述》的记载中,称各郡矣为郭邵实,罗傍为波罗傍,二人分别以武功文德辅佐奇王细奴罗。而《南诏图传》所载的兴宗王即蒙世宗逻盛炎,又称蒙罗晟,公元674-712年在位。

同类推荐
  • 中国名泉

    中国名泉

    这本《中国名酒》由金开诚主编,于元编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趣谈中国文化

    趣谈中国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本书以生动的文采带你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人们把世界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心中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把文字中最精妙的语言称为诗句,把最动人的画面和最能激发人的想象的言外之意称为诗情。人生最激情澎湃的一刻,是诗;人心最美丽的邂逅,是诗。
  •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谜语文化:自然谜、植物谜、动物谜、常用物谜、工矿交通谜、军事武器谜、商业贸易谜、海外港台谜、文化体育谜、书报刊谜、字谜、词语谜、歇后语谜等。
  •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农门神医嫡妃

    农门神医嫡妃

    她是一个有实力能干的中药医生,跆拳道高手,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穿越了,而且还是一个未婚怀孕的身份不明的女子,寄人篱下,受尽白眼,终于把一双瘦小营养不良的龙凤胎生了下来。种桑养蚕开医馆,又当爹又当娘的带着孩子过日子。她的宗旨是有钱的抬着进来走着出去,没钱的抬着进来拖着出去。别说她黑心无良,她身怀六甲无路可走的时候谁可怜她。谁知道一时善心大发,从河边捡了一个身受重伤,但是帅气逼人,玉树临风的男子回去。本想着养养眼也不错,还可以帮忙烧火煮饭,上山采药。谁知道,那是一个腹黑男,居然收买她的儿女。合起来算计她到床上去。醒来后还一副委屈,大言不惭的道:“你,睡了,我,你要负责。”片段一:赵二婶看着不施粉黛艳压群芳的侄女,心里很是不舒服,道:“今儿个我们给你安排了和太守大人的公子相亲,你为啥吓走了大公子。还落得一个风卷残云,视食如命,肮胀不堪的骂名。”某侄女只是笑了笑:“二婶,我可是悉心打扮了才去和大公子见面的,奈何大公子就是看不上我这种千年老妖的摸样,再说了,我都是两个娃的娘了,还巴巴的跑去和大公子相亲,这本就是落下了笑话了。”“我可是好心好意为你寻得一门好亲事,嫁到太守府做姨娘那可不是人人都有的福分。”赵二婶带着愤愤不平和不甘道。“当真要是好福气,赵二婶怎么就不叫你家闺女去呢,那可是高门大户官家姨娘。我瞧着你家闺女更有姨娘命。”某男嬉笑道。赵二婶气的脸色发青:“不知好歹,有福不会享。装什么清高。不就是一个被人休了的下堂妇。”某女冷笑:“可是我这个下堂妇就是不愿意做一个玉臂千人枕,朱唇万人尝的官家小妾。”片段二:一大早某女娃沉着脸跑去找自己的双生弟弟,气呼呼的抱怨道:“爹爹最坏,明明昨晚轮到我跟阿娘睡的,可是今天早上起来,我就睡在自己的房间里了。阿娘已经不见踪影了。她们都说是我自己梦游走回来的。”她伸手挠挠头:“明明就是爹爹趁着我睡着了把我抱回来的。怎带这样的,连自己的亲生女儿也欺负,为了娘亲还真是不择手段。我心寒了。”双生弟弟瞄了一眼自己的姐姐,叹了口气:“你太大意了。一早就叫你要提防着爹爹,你就是不相信,现在吃亏了吧。想要得到娘亲的正视,你最好现在到爹爹的院子里去哭诉。”女娃不情愿的摇摇头:“娘亲说了一哭二闹三上吊那是小家子姑娘才会做的事情,我才不做,有失身份。”片段三:“你还好吗?”她冷笑一下道:“好,怎么会不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狂妃侍宠:为夫是只兽

    狂妃侍宠:为夫是只兽

    她,前一世为佣兵王者,意外死亡,与一只九尾妖狐签订死生契约。才明白原来自己是残破灵魂。当她灵魂完整之时,虐狗男女,拐萌兽,绝世风华倾尽天下!他,尊贵至极神秘莫测,传闻冷情冷性残忍又暴戾!人见人怕,花见花凋!却唯对她情有独钟,倾尽一切!“你不要跟着我!”苏烟染瞪着身后那个“不明生物”。“不明生物”邪笑道:“我没跟着你,我只跟着我媳妇!”“。。。”〖群号:416464391记得回答问题哟!黎儿在群里等你们到来!〗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铠甲猛士

    铠甲猛士

    五个男孩的血统里都有一种神秘基因,所以他们的体温和体内气压也和正常人有所差别。在光影石的作用下他们会得到中国自古流传的神奇战斗铠甲并成为代表光明力量的炎龙侠、黑犀侠、风鹰侠、雪獒侠及地虎侠。与黑暗势力黑帝及其爪牙进行坚决斗争。恶方势力为破坏社会幸福安定,用大量污染物研制出一个个异能兽,制造环境污染与社会混乱,光影战士们几经努力,终于成功理解“结”之终极奥义,合体帝皇铠甲,彻底击败黑暗方。
  • 神偷盗妃:王妃逆袭霸王府

    神偷盗妃:王妃逆袭霸王府

    “啊啊啊!你要是再咬我,小心我带着娃离家出走。”作为一名逆袭的神偷王妃,她看着身上的一个个牙印,浑身颤抖着指控某人。她夫君皱着英挺的眉,凤眸凌厉地扫过她,说:“我让你再去偷东西,你偷了我的心还不够,还要招惹别人。”神偷王妃对这样的表白表示很羞射,主动伸了一只手凑上去道:“那你多咬几口吧,我不会把心还给你的。”于是乎,怎么可能只咬手……
  • 异世风华之贪财魔法师

    异世风华之贪财魔法师

    因为贪财的小个性而终于自寻死路的岳玥表示非常的悲催。幸好歇菜得不彻底,果然祸害遗千年才是真理:她穿越了。来到了一个她所不熟悉的魔法的世界,在这满是魔法横行,斗气强者为尊的世界,这里更有各种前所未见,只在西方神话中有的种族。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竟然没死,大笑三声!没死已经捡了大运了,她还是身份珍贵的女公爵。可是这未婚夫是怎么回事?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哪有时间娶这别有居心的未婚夫。而且谁说她是废材了,谁说直接一个风刃过去灭了他。她一天成见习魔法师,十天成初级魔法师,雅斯大陆第一天才都没她厉害,以后谁敢在取笑她,直接灭了。
  • 在历史的下降线行走

    在历史的下降线行走

    历史有时候前进,有时则会退后,有上升,则有下降。细碎处的故事,空白处的讲述,才能真正反映历史的原貌。这本书,充斥了这样的故事和讲述。诸如“当牛记者碰到强人的时候”、“戴大头巾状如印度兵的中国士兵”、“懂兵法的和会打仗的”、“对毒与赌的另一种期待”……都是重大历史事件中被正史省略的故事,但正是这些正史瞧不上的鸡零狗碎一样的故事,让你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感受到它的血与肉,并带你看到纷扰世界中另一番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