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300000067

第67章 中外文化传播视野中的阿吒力教(1)

中外文化传播视野中的阿吒力教

张泽洪

阿吒力教是流行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密宗,并与南诏大理国各族群有着密切联系。阿吒力教作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佛教教派,曾一度在南诏大理国流行并占据统治地位。阿吒力教在南诏大理国的传播,经历了地方化、民族化的历史进程,从多方面影响到南诏大理国的宗教文化,值得我们从中外文化传播视野的角度予以探讨。

一、唐宋元明时期阿吒力教的传播

阿吒力一词是梵语Acraya的音译。在云南的地方文献和碑刻中,也常译为“阿阇梨”、“阿阇黎”、“阿左梨”、“阿佐梨”、“阿佐黎”、“阿叱力”、“啊吒力”、“啊哩”、“阿叱唎”,略译作“阇梨”、“佐梨”、“叱力”、“吒力”,意译作“轨范僧”、“轨度僧”。意为“轨范师”、“导师”、“正行”。“轨范师”的说法,是沿袭中原地区的话语。宋叶庭珪《海录碎事》卷十三下《梵语》门释“阿阇梨”说:“阿阇梨,华言轨范师,又云悦众。”在汉文文献中,阿阇黎有阿阇梨、阇梨、阇黎、阿祇利、阿折里耶、阿左黎、阿左梨、阿左利、阿佐梨、阿哩、阿吒力、阿叱力、阿叱唎等不同译写方法。所谓“轨范师”,即以规则仪范依法教授弟子之意。在佛教的话语系统中,阿吒力本是对密教上师的尊称,南诏大理国则用以泛指密教僧侣。云南白族所称的“阿吒力轰”,直译为汉语就是阿吒力教。

天竺佛教密宗在唐代初期传入南诏,堪称中外佛教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但南诏时期并无“阿吒力”之称。源于天竺的瑜伽密宗阿吒力教,在大理国时期的佛经写本中称为“阿左梨”。大理国写本佛经有“国师灌顶大阿左梨赵泰升”、“国师阿左梨王德彰”、“灌顶阿左梨释智生”、“大阿左梨周梵彰述”等题记。在明代云南地方文献中,始将宋代流行的“阿左梨”一词,译写成“阿吒力”、“阿拶哩”、“阿叱力”、“阿叱唎”等,现学界则多使用“阿吒力”一词。

文献所见南诏时期阿吒力教的传播者,是来自印度的高僧赞陀崛多,梵文名为Candragupta,又名室利达多(Sridatta)。清圆鼎《滇释记》卷一就说:“赞陀崛多尊者,又云室利达多,西域人,自摩迦陀国来,又号摩迦陀。游化诸国,至鹤庆,乃结庵峰顶山。……又于腾越州住锡宝峰山、长洞山二处,阐瑜伽法,传阿吒力教。”云南地方史乘记载唐代佛教在南诏地区的传播,屡屡言及赞陀崛多的传教活动。南诏劝丰祐保和十六年(841),赞陀崛多自摩揭陀(Magadha)到达南诏境内,在永昌、鹤庆、剑川、宜良等地修行传教。明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卷十三永昌军民府“仙释”说:

摩伽陀,天竺人。蒙氏时,卓锡于腾冲长洞山,阐瑜伽教,演秘密法,祈祷必应。至今云南土僧名阿叱力者,皆服其教。

所述摩伽陀即赞陀崛多,因其来自摩伽陀国(Magadha,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南诏遂以国名称呼其人。而且云南史志所载摩伽陀不止一人,这些号称摩伽陀国的僧人多传播阿吒力教法。云南史志所谓西域多指称天竺,李家瑞就指出云南史乘所称“西域”、“西天”,其实都是指天竺。

传播阿吒力教的室利达多,又被称为纳西东巴教的创始人。据《僰古通纪浅述》载南诏第十一主劝丰祐:

唐穆宗长庆四年甲辰四月初二即位,改元保和。以赵文奇为国老,迎西方摩伽陀国僧赞陀崛多为国师。赞陀崛多为瑜珈教主,其师(室)利达多先入僰国,主不识其智,恒慢易之,至是闻国师路经吐蕃,将至。主令利达多负鼓随众而行。行至蒲陀崆,崛多见其〔师〕利达多,遽下车。其师止之曰:“吾道不行,世莫我知,切勿泄言。”二人正相问安,溪声如雷。达多以一符掷水上,响遂止。即今石牛卧处之下,水静无声者此也。利达多自此相别,路指喇嘛而去,其教传于喇嘛尤异。

文中赞陀崛多之师“利达多”,即“室利达多”,被阿吒力教尊为创始人。室利达多在南诏的活动踪迹,著名的中甸白地村白水台摩岩诗,落款为“嘉靖甲寅长江主人题释哩达多禅定处”。“长江主人”指丽江土知府木高,此摩岩诗题写于明嘉靖甲寅年(1554)。此诗最早由人类学家陶云逵于1935年发现,诗称“五百年前一行僧,曾居佛地守弘能。”和泰华曾经考证摩崖所称“五百年前一行僧”,是指来南诏传教的摩揭陀(Magadha)国僧人室利达多,并非指纳西族东巴教的祖师丁巴什罗,并且认为此室利达多就是赞陀崛多。

阿吒力教的创始人赞陀崛多,确乎在纳西族地区留下传教踪迹。清乾隆《丽江府志略》卷上《山川略》“神僧迹异”条记载说:“在剌是里西南山麓。传曰:昔水涝不通,西僧麽迦陀,趺坐石笋丛中,以杖穿穴,泄其水,留有足印,今建指云寺于其上。”指云寺位于拉市海西南山麓,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为丽江五大藏传佛教寺庙。清乾隆八年(1743)纂修的《丽江府志略》,称西僧麽迦陀为“神僧”,即指南诏蒙氏劝丰祐时来自西域摩迦国的赞陀崛多。邓廷良致力于研究西南丝绸之路文化,也指出有人怀疑在圣地白水台修行的东巴先师哩达多,即初唐时入南诏传法的印度密宗大师赞陀崛多。因“赞陀崛多”往往又被译为“室利达多”,有人认为可能与“哩达多”为同一人之异译。《僰古通纪浅述》说(室)利达多为赞陀崛多之师,与其他云南地方志乘的记载略有不同。

赞陀崛多来南诏传教的时代,史籍多载为蒙氏保和十六年。明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卷一三鹤庆军民府“仙释”载:

赞陀崛多,神僧,蒙氏保和十六年,自西域摩伽陀国来,为蒙氏崇信。于郡东峰顶山,结茅入定,慧通而神。晋天启二年,悯郡地大半为湖,即下山以锡杖穿象眠山麓石穴十余孔泄之,湖水遂消,民始获耕种之利,后莫知所终。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的这段记载,是引自元代成书的白文秘籍《白古通记》,又称《白古通玄峰年运志》。

保和为南诏劝丰祐年号,蒙氏保和十六年即公元839年。天启(840-859)为南诏劝丰祐的年号,天启二年为841年,由此可知赞陀崛多活动于南诏中后期。

关于赞陀崛多在南诏的传教活动,云南地方志还有相关记载,可知剑川、宜良亦是其活动地区。明李贤《明一统志》卷八七剑川州“寺观玄化寺”注称:“在府城西南,昔蒙氏因梵僧赞陀崛多卓锡通水,遂建此寺。元世祖南征时,赐僧以袈裟、火珠、珊瑚。”清康熙《剑川州志》卷一八《方外》载:“赞陀崛多尊者,唐蒙氏时,自西域摩伽国,来经剑川,遗教民间,悟禅定妙教,曾结庵养道于蒙统东山。”

明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卷一三载:“习仪僧会司法明寺,在宜良县城东隅,唐僧摩伽陀建。”

清乾隆《云南通志》卷一五《祠祀附寺观》“宜良县法明寺”注称:“在城北门内,唐僧摩伽陀建。”

清乾隆《宜良县志》载:“法明寺,唐僧摩伽陀建。胡敬德重修,明天启二年重修。”[清]李淳纂修:乾隆《宜良县志》,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刊本。明天启二年(1622)重修的宜良法明寺,相传该寺大殿为南诏时期赞陀崛多所修。位于宜良县县城内的法明寺,相传始建于汉而重修于唐,有“滇境无双寺,宜城第一山”之称。明代宜良县法明寺设立习仪僧会司,明代在县级设立僧会司的僧官机构,习仪僧会司的地位足见该寺历史悠久。

赞陀崛多将天竺密教传入南诏,与南诏各族群的地方信仰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阿吒力教。云南白族的“摩伽陀开辟鹤庆”的传说,讲赞陀崛多在石宝山顶洞中十年面壁,历尽艰辛,开辟出鹤庆坝的故事。赞陀崛多开辟出富饶的鹤庆,让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折射反映民间对赞陀崛多传教的历史记忆。“摩伽陀开辟鹤庆”的神话故事,以象征的叙述表达白族阿吒力教的信仰叶舒宪概括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Frazer)《金枝》关于神话发生学的经典论述:“神话是文化的有机成分,它以象征的叙述故事的形式表达着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基本价值观。”。赞陀崛多传教所到之处广修庙宇,鹤庆玄化寺就兴建于南诏劝丰祐时期。清胡蔚《增订南诏野史》卷上载劝丰祐天启年间(840-859):

西僧赞陀啒哆建鹤庆元化寺。先是,鹤庆地水淹,僧杖刺东隅泄之。水中得樟木段,刻为佛,咒之忽灵,远近名曰活佛。……佑女至崇圣寺进香,回至城西,为一乘白马人摄去,寻之不得。佑告于西僧赞陀啒哆,哆曰:“此山神也。”乃设灯照之,果在苍山下。哆怒,欲行法,移山于河。山神惧,献宝珠供佛,佑乃已。

清倪蜕《滇云历年传》卷四亦说:“僧赞陀建元化寺于鹤庆。王嵯巅建大理崇圣寺。”鹤庆玄化寺是鹤庆境内最早建造的佛寺,也是南诏劝丰祐时期三大建筑之一。玄化寺修建于公元825年,清代因避清康熙帝的名讳,故清代地方文献称为“元化寺”。明代玄化寺设立鹤庆军民府僧纲司,作为明代府级僧官机构所在的寺庙,玄化寺出过不少大德高僧。白族神话《掷珠记》记载,鹤庆坝子开辟之后,南诏国师赞陀崛多修建了玄化寺,其得水中樟木刻佛为咒的灵异,《僰古通纪浅述·蒙氏世家谱》有详细记载:“国师往石宝山修道,见谋统地方为水所占,乃以锡杖决其东南隅。水泄涸,得一香樟木,刻为释迦佛像,以安息香、白檀、龙脑、牛黄、麝香、六味布漆之,书光聚咒一万八千遍,呼像曰:‘佛’,佛应之曰:‘嗯’。师恐佛像能言,人以为怪,再呼佛曰:‘吐舌’。师书哑字于佛像舌。自是佛像不言。”谋统即鹤庆古称。

腾冲宝峰寺位于腾冲县城西5公里的宝峰山上,因雄奇美丽的宝峰山而得名。宝峰寺山门石坊上书有“宝峰仙境”四个大字。清释圆鼎《滇释记》卷一记载赞陀崛多游化南诏各地,曾住腾越州宝峰山、长洞山,阐说瑜伽法,传播阿叱力教。明代徐霞客游历云南各地宗教圣迹,曾亲自踏查宝峰山赞陀崛多修道之处。徐宏祖《徐霞客游记》卷十下西南游日记十八云南记游腾越州尖山宝峰寺说:“寺颇寥落,有尼居之,此昔之摩伽陀修道处。他处皆释盛于道,而此独反之。”民间传说南诏赞普钟十六年(767),印度高僧摩伽陀在宝峰山初建草庵,后来逐渐兴建宝峰寺殿宇。作为一代名僧赞陀崛多的修道处,必然是后来信众崇拜的宗教圣地,宝峰寺的兴建和赞陀崛多修道的传说,符合阿吒力教传播兴起的历史实况。

对传播阿吒力教的神僧赞陀崛多,大理国时期还有画工专门描绘其形象,这在文字记载之外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图像资料。《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第56号画像,绘一位着圆领华丽僧服的盘坐梵僧,上方文字标明是“赞陀多和尚”。图像所见的赞陀崛多是面目和蔼的长者,深目、高鼻、络腮胡须形象,穿通肩宽黄色袖衣,法衣有花纹。梵僧正身盘坐右手结印举与肩齐,左手执一巾陈胸前。此《张胜温画卷》第56号的梵僧图像,赞陀崛多的形象究竟是根据前代的记载,还是画工根据民间传说而创作,今天我们已不得而知。《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中,以图像的形式描绘了南诏时期的八大高僧,即和尚张惟忠、贤者买□嵯、纯陀大师、法光和尚、摩诃罗嵯、赞陀崛多和尚、沙门、梵僧观世音。其中赞陀崛多、梵僧观世音为阿吒力教高僧,其余则为汉传佛教禅宗的祖师。

赞陀崛多致力于在南诏各地传教,先后在鹤庆、蒙化、大理开建五密坛场,在南诏大力弘扬佛教密宗的瑜伽法。清释圆鼎《僰古通纪浅述·蒙氏世家谱》说南诏劝丰祐赞陀崛多为国师,“凡诸祈祷镇禳皆有神效”。赞陀崛多的弟子亦有役使鬼神、召制风雨的法术,受到南诏政权的崇信。明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卷一三大理府《仙释》说阿吒力僧:

杨法律、董奖疋、蒙阁陂、李畔富、段道超,五人并能役使鬼神,召制风雨,降龙制水,救灾禳疫,与张子辰、罗逻倚,皆西天竺人,先后为南诏蒙氏礼致,教其国人,号曰七师。

明诸葛元声《滇史》卷五说南诏第五世王阁罗凤“好奇诡,于是招致西蕃技术,如张子辰、罗逻倚、杨法律、董奖疋、蒙阁陂、李畤富、段道超,皆西天竺人,先后礼致,教其国人,号曰‘七师’。”“南诏七师”主要活动于阁罗凤时期,而南诏地方志乘称他们是追随赞陀崛多的弟子。明刘文征天启《滇志》卷十七也说:“杨法律、董奖疋、蒙阁陂、李畔富、段道超,皆西天竺人。”此七人由天竺至南诏传播阿吒力教,先后成为南诏政权的七位灌顶国师,说明天竺僧人进入南诏传播阿吒力教,在当时并不是个别僧人的行为,而是有一批僧人致力于在南诏地区传教。又据《僰古通纪浅述·蒙氏世家谱》载晟罗皮“以杨法律和尚为国师”。阿吒力僧的职能之一是驱鬼去邪,禳灾降福,一些阿吒力僧获得国师称号,显示其宗教职能受到南诏王室的礼敬。南诏景庄皇帝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即位,以阿吒力僧宗保师为国师。《僰古通纪浅述·蒙氏世家谱》载宗保师之神异说:“宗保师乃鄯郸宗江人,渔者妇夫在舟,常见一黑龙累窝于崖,及往视之,有一婴孩啼。夫妇抱回乳养长成,令学阿叱力密教,法名通达,祈祷有验,拿龙役虎,鞭山助阵,无所不通。王闻,召为国师,所向皆胜。”阿吒力僧以其密教法术的神异,甚至被招致进入南诏军队,在战场上施展法术以图制胜。

晟罗皮之子皮罗阁开元十六年(728)继位,于开元二十五年(737)统一六诏,翌年皮罗阁建立雄踞西南的南诏国。唐玄宗也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皮罗阁在位时又以段道昭(段道超)、张子和(即张子辰)为国师。大致南诏七师活动的时代,是在晟罗皮(712-728在位),皮罗阁(728-748在位),阁罗凤(748-778在位)时期。而此时中原正值唐玄宗先天元年(712)至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

这些来自西天竺的僧人,在南诏传播阿吒力教的同时,大兴治病救人、兴修水利之事,因此也在民间赢得信众。据南诏地方志乘的记载,阿吒力僧杨法律就曾建大理荡山寺。《僰古通纪浅述·蒙氏世家谱》说:“杨法律以神通天神,请帝释库舍利,造塔于荡山之班,建荡山寺。”大理荡山寺又名感通寺,相传汉摩腾竺法兰由西天竺入中国时建。明代史籍关于大理荡山寺的规模,已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和介绍。明谢肇淛《滇略》卷二《胜略》载:

大理之南有荡山寺,一名感通,汉摩腾、竺法兰由西天竺入中国时建也。唐南诏重新之。其地山峦回合,林樾葱蒨,佛堂之外,僧院三十有六,四壁绘人天诸相,皆极工丽。

明李贤《明一统志》卷八六《云南布政司》载:

感通寺在点苍山四峰之半,旧名荡山,又名上山。中有三十六院,其南三峰之下,有金相、法真二寺,一峰之下有法图寺。

可知杨法律兴建的大理荡山寺,在明代已成为点苍山甚为宏丽的寺院。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典文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
  • 西口文化

    西口文化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三晋人文资;T.彼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在中华民族的煌煌文化巨著里,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是其中极为绚丽和厚重的重要篇章。进入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板应对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形势。
  • 民间演艺

    民间演艺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论文集包含方位系统与古蜀文化、鱼凫文化总论、鱼凫文化与考古遗存、蜀王鱼凫与历史文化、鱼凫文地理与名号考论、鱼凫文化与田园城市、鱼凫神话与传说掌故、等几部分,共收录42篇研究文章。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娱乐天王

    重生之娱乐天王

    数娱乐风流人物,靠着前世屌丝记忆,还看今朝!拍拍戏,三流歌手龙套杨铭重生异界地球,写写小说,踩踩天才,装装逼。当杨铭横扫国内一切纪录,然后一路向西,唱唱歌,剑指欧美!看我天王在世,铸造传奇人生
  • 为了弱者的尊严

    为了弱者的尊严

    文主人公梁雨润到任山西省信访局副局长,主抓群众接访工作,经他之手处理的民事案件和化解的难题数以千计,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中央、省里挂名的“老大难”问题。由于文章的篇幅限制,笔者不能一一记述。但在采访日子里,所到之处,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梁雨润同志在百姓中的威望之高,令我常常敬佩与感动不已。
  • 破解企业战略决策风险

    破解企业战略决策风险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各种各样的风险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书便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根据无数知名企业的成败起伏,认真总结出企业面临的十大战略决策风险,它们分别是:经营决策风险、企业环境风险、多元化风队、市场决策风险、并购决策风险、目标决策风险、资金动作风险、合作战略风险、领导决策风险、企业文化决策风险,对每个风险都做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之道。通过这本书,你将学会如何以正确的战略决策去规避风险、少走弯路,最终抵达成功之巅!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鹰无泪

    鹰无泪

    本书为钟正林中短篇小说集,是“巴金文学院书系”其中一本。钟正林的小说,从小说的内质到语言,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地方特色,但与过去的乡土小说不同,钟正林的小说所反映的商品经济、工业化对农村的冲击成为小说的一大特质,他一方面眷恋田园般宁静纯美的故乡,一方面又痛心于城镇化、工业化对农村人生活与精神的撞击以及对环境的戕害,既有无奈又有反思,并对因此而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揭示,提出警示,主体非常鲜明。
  • 女人,挣钱才是真漂亮

    女人,挣钱才是真漂亮

    对于现代女性而言,在和平年代,经济上的解放才是真正的解放,在男人面前,女人的财富,能保障自己的尊严。当然有钱不一定就有尊严,但是,没有钱会在某种程度上让女人丧失尊严。 女人如果不能从经济上解放自己,往往很难保障自己身为女人的尊严。女人不能挣钱,现实生活中往往把自己搞得很狼狈。连起码的生活自主能力都没有,这是对生命尊严的亵渎。女性朋友,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人生创造得更美丽一些呢?现在开始,正是你需要改变的时候,为了美丽人生,努力地向前冲吧!
  • 倾城妖孽:双重性格甜妃

    倾城妖孽:双重性格甜妃

    她,玉玲珑是仙音界预言之神命定的妻,身为天界前战神传承的战神,却阴错阳差的爱上了魔界魔君。她迷茫亦师亦夫的白衣人姚枫瑾和阴柔腹黑魔界魔君冥璃殇之间。大家兜兜转转,最终她明白他在她心中早已生根发芽,永远拔出不去。他和她之间本是仙魔势不两立,天地不容。妖孽男心甘情愿死在她的战剑下,她亦是生无可恋。他与她的爱恋最终如同那曼珠华沙,花叶两不见,相生相错。千年之后,经过千百次的转世,这一世的她有着全新的记忆从现代依照穿越到古代,命运的交织,那份情是否依然存在?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庙堂往事

    庙堂往事

    为何混官比升官更难?为何文人做官总不长?为何太子党不易取胜?为何身正也怕影子斜?为何官德出了问题比杀人放火还严重?为何新科进士好升官?为何发脾气要抓机会?为何新官最怕”泼冷水”?为何一名技术官员能快速晋升?为何“默许”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为何京城里也有很穷的官?这是一本语言幽默诙谐的官场历史解析读物。
  • 卡耐基成功处世艺术

    卡耐基成功处世艺术

    戴尔·卡耐基的成功得益于他高超的处世艺术,他在自己的奋斗历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而有效的处世经验。卡耐基认为,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具体的,因而个性各异,与这些独特的个人交往必须倾注满腔的热忱和诚意,饰外修内,表现出坦荡和真诚的品性,对方才能相信自己,这是成功处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