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1600000001

第1章

长年生病的父亲躺在床上,渴盼着天下大雨。大雨来临之后,他总要叫我和姐姐去河埠头看看洪水来了没有。洪水是可怕的,泥沙俱下,骇浪涛天,在倾斜的河床上如游龙翻滚。村里人站在高高的山坡上,他们的心情跟父亲恰恰相反,洪水溅起的浪花和拍击河岸的巨响,让他们担心灾难的降临。

他们回忆起了1973年的那一场洪水,金塘河两岸的稻田被洪水淹没,洪水冲毁了桥梁,漫到了村子里,酱色的浑水里漂浮着动物的死尸,庄稼的秸杆,支离破碎的木头,还有人畜的粪便。那一场洪水把我们村里的十五头猪、四头牛、三口人吞进了肚子,若干天后他们在下游的水库里浮了上来。可以想象,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哭声在水库边的油泥里打滚,使平静的水库不再平静。那一场洪水被村里人口口相传。

那一年,我三岁。我的父亲就是我们村那三个被洪水冲走的人之一。母亲得知父亲落水的消息后,一手拉起比我大四岁的姐姐,一手抱起年幼的我,一路上,母亲的哭声、身体的战抖比凶猛的洪水更叫我恐惧。我是在母亲的喘息和自己的哭泣声中睡着的。睡着之后,母亲将我用一条破烂的围裙捆绑在她的背上。此后的景象,我如同在一条漆黑的隧道里穿行。

父亲是落水者当中唯一的幸存者。他在急速的洪流中抱住了一根圆木,直至河流的拐弯将他送到了河心的一块岩石上。父亲在这块被洪水包围的岩石上,在饥寒交迫中和芦苇丛里的水蛇、蚊子、疲倦战斗了三天两夜。当洪水消退,父亲被人从岩石上救下来,父亲已经站不住了,他的腿软得像两截腐烂的肠子。更要命的是,父亲的肺被冻坏了。他虽然没有死,但在以后的日子里,汹涌的洪水在他的胸腔里泛滥成灾。他咳嗽、哮喘,呼吸困难时,只好蹲在路边,眼睛翻白,满头大汗,嘴角挂着黏糊糊的痰。

父亲的病让他挣不到工分,家境一日不如一日。从三岁到分田单干,其间正是我记事的开始。我记得父亲半夜的咳嗽怎样将我吵醒,他的头从床沿上垂挂下去,脖子伸得笔直,母亲不安地拍打他后背上的骨头。父亲需要很多的力气和很长的咳嗽,才能在声嘶力竭之后吐出一口痰。他每吐出一口,就像打完一场战争,他告诉母亲窒闷的胸口舒畅了,他没事了,劝母亲躺下睡觉。母亲等了一会儿,然后才熄灯睡觉,不料光亮一消失,父亲的咳嗽就像黑暗卷土重来。父亲常常因为怕吵醒我们而将自己憋得身子发抖。

父亲不得不相信医学的力量。他开始服输,习惯别人的目光,此后看病、吃药成了他活下去的重要前提。我家的抽屉里逐渐塞满了父亲吃剩下的药瓶、药盒,厨房里漂浮着草药的怪味。一段时间之后,父亲的病却不见断根。由于经济拮据,父亲决定让母亲自学注射,这样可以省下不少费用。母亲的双手是干粗活的,当她拿起小小的针桶,颤抖的手如同狂风中的枯枝,她没有勇气将尖利的钢针扎向丈夫的皮肉。

我的父亲软硬兼施,百般诱导,将裤子一遍遍褪到臀部以下。他的不厌其烦和不怕流血的决心感动了母亲,母亲在父亲的指挥之下寻找钢针落脚的地方。尽管父亲的屁股已经被赤脚医生扎得稀巴烂,但是母亲在几个肿块之间还是找到了一处柔软的组织,她将手中的钢针瞄准了那个地方。最后,我看见大汗淋漓的母亲将针扎了过去。在那个瞬间,父亲做出了痛苦的表情。

没有想到母亲自学注射的第一针,针就断了。父亲扭身拔出了弯曲的针头,笑着说没关系没关系,母亲却跑到一边,伤心地哭个不停。

1973年的洪水夺走了父亲的健康,给我们家带来了疾病,疾病又给我们家带来了痛苦。紧随而来的是贫穷,贫穷比疾病更可怕。我们的肚子终日饥肠辘辘,唧唧咕咕的声音听起来像一首歌曲,却是对肉体和意志的双重折磨。饥饿成了一家人最大的敌人……

或许是事物之间都存在辨证关系,父亲的脑子在他的体力衰退之后,似乎变得更加活络了。关于这一点,连村里人都看出来了。当父亲提着篮子,在一些别人没有想到的地方摘回来鲜嫩的蘑菇或者可口的野菜,人们会用怀疑的眼光打量他:我们怎么就没有看见呢?

父亲一面要与疾病做斗争,一边还要与饥饿去搏斗。父亲在无米下锅的窘迫里,拿一根玉米秸咬一口,尝尝是甜的,就递给孩子,总算心里好受一点。还有南瓜叶、番薯藤、芭蕉头,一度成了我们家做泡饭的材料。我记得我家屋后的水坑旁边原本有一片芭蕉林的,后来芭蕉林渐渐死光了。原来是父亲背着村里人把芭蕉树挖起来,切下头吃了后,又把秆子栽在泥巴里。

记忆中,只有家中来了亲戚,才会吃到一顿有油的菜。那油不是猪油,是平时舍不得吃的菜油,菜油是油菜籽榨的。但家中来了亲戚,往往会带来一包鸡蛋糕,或者一瓶罐头。它们的到来让我心旌摇曳。我真不敢相信世上竟有如此美妙的食物,以至现在我还经常到小店里去买鸡蛋糕和罐头吃,但现在的食品再也不复当年正宗了。

最难忘的是那些吃到肉食的日子。这样的日子除了过年过节、红白喜事,往往遥遥无期——然而,我们还是吃到了肉食。事情就是这样,有时候一顿突如其来的肉食犹如不请自到的远房亲戚,简直叫人没有心理准备。那时候,我们的面容与其说是面黄肌瘦的,不如说是眼放绿光、面露贪婪的。我还记得这样一个寒冷的早晨,我家的屋檐上出现了一只黑黄相间的公猫。它像天外来客只停留了片刻,然后消失在高高耸起的宗祠屋顶。父亲在它离去之后,显得魂不守舍。他拖着病躯,向人打听猫的去处,村里人的回答让他断定这是一只从外村跑来的猫。

接下来的一天,父亲倒腾起了一副绳套,一天里他的牙齿数次咬破了腮帮子,鲜血直流,他激动地说:“牙齿咬到腮帮子,有肉吃,有肉吃。你们不想吃肉吗?”

此时的父亲俨然成了村里的一个游魂,父亲已经在打那只猫的主意了,而我竟然蒙在鼓里。当我和姐姐在一肚子植物纤维的安慰下沉入梦乡,我的父亲却爬到了自家的屋顶上。屋顶上寒风呼啸,父亲忘记他的疾病了,他像老妇哭丧那样学起了母猫发情时的叫唤。他的叫声那么难听,凄厉,以至半个村子的人以为听到了鬼叫。

盘旋在村庄上空的猫叫和回荡在村里人心中的恐怖感,一直持续到那只不明身份的公猫情欲勃发,死在父亲的绳套之下。到这时,我和姐姐被父亲叫醒了。那只公猫赤身裸体,发达的肌肉就像火焰一样红彤彤。不一会儿,这团火焰被一只乌黑的锅盖压在了铁锅里,锅盖底下冒出了热气。父亲说:“如果再逮上一条五步蛇就好了,咱也炖上一锅‘龙虎斗’吃。”

但是,这已经很让人激动了!我和姐姐围坐在炉火熊熊的灶台旁,口水流到了脖子上,肚子就像油煎一样难受。我们问父亲还有多久才炖熟,父亲说:“还没有放盐呢。”我们又问,父亲说:“还没有放酱油呢。”当我们再问时,父亲终于说:“让我揭开锅盖看看。”当他揭开锅盖时,我们的鼻子好比掉进水中的快要死的鱼,鼻子连着打了许多喷嚏。

父亲用筷子为我们分别夹了一块猫肉,父亲对我们说:“吃吧,吃吧,吃完了把骨头吐在空碗里。”

常年不能挣工分的父亲,因为这次为家里人逮住了一只猫吃,表现得有些亢奋,好比为自己争了一口气。可母亲的态度却是冰冷冷的。就在我们要大吃猫肉的时候,母亲的声音从卧房里传了出来:“汉民,要吃你自己吃吧!猫有九条命,吃了过不了‘奈何桥’,小孩不要吃!”

母亲的话夺下了我们吃到嘴里的猫肉。我当即哭了起来。谁还能记住人不可以吃猫肉的古训?

这就要说到父亲下河捕鱼的情节了。因为在吴村,似乎只有金塘河里的鱼,是父亲力所能及、仿佛随时就能抓在手中的美味佳肴。

是的,父亲在他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就已经是村里有名的捕鱼高手。他赤身跳入潭中,就像一只鸬鹚,能凭空手抓住水中的游鱼。如今疾病却剥夺了父亲下水捕鱼的权利,因为河水冰凉,会使父亲的疾病加重。父亲常常坐在小河边,悲哀的神色显露出他对往昔的怀念。

父亲又打起了鱼的主意。他从山上砍来一根竹子(严格地说是偷),用竹片编制成一副“竹晾”,将它布置在小河的浅滩处,父亲等待浅滩上的野鱼自投罗网。这“竹晾”的微妙之处是河水能从竹片间的缝隙里流走,而随同水流掉落在“竹晾”上的鱼却被搁浅在上面。它们在“竹晾”上跳跃,直至将生命终止在“竹晾”悬空的那一头。

刚开始,父亲一早起来总能从“竹晾”上捡回数斤死鱼。那是我们感到快乐的时光。死鱼剖膛后父亲将它们贴在墙上,墙壁因此闪闪发亮。而后,“竹晾”上的鱼就越来越少了。父亲有一次只捡回来几只死去的蝌蚪。父亲说:晚上又有人去“竹晾”上偷鱼了。

父亲吩咐姐姐和我白天守在“竹晾”旁,他自己则负责看护黑夜。白花花的金塘河在晴朗的天气里因为萎缩而清澈,宽阔的河床上到处躺着滚烫的石头。可是聪明的鱼在白天藏在洞中,直到夜幕降临才来浅滩冒险。而父亲由于咳嗽的原因,把夜里出来冒险的鱼全吓跑了。父亲只好夜半去溪中检查“竹晾”,结果,父亲被偷鱼的人揍了。

当父亲浑身湿透回到家中,他的嗓子哑了,牙齿咯咯作响,母亲拿热姜汤喂他,他摆摆手,他说:“以后家里再也吃不到鱼了。孩子们怎么办?!”

母亲说:“没有鱼吃就吃别的。你不要胡思乱想。”

这个时候,父亲像个女人一样哭了起来。在哭声中,他表达了对洪水的仇恨。他比谁都清楚,他的人生是被两个波浪毁掉的。当时他正在浑水之中捕鱼,一个不该有的波浪从身后打在他的小腿上,他的膝盖哆嗦了一下,这时又一个波浪打在他的后背上,他就像踢到一根横木那样跌到水中,他成了洪水的俘虏……

可是洪水毕竟让父亲收获过。浑水中的鱼虾就像喝醉酒的人,每次洪水经过父亲总能从中捕捞到数十斤,那是特殊年月的救命粮。然而,随着久治不愈的疾病在他体内安居乐业,父亲对洪水的仇恨渐渐转化成了美好的回忆。当他看到乌云滚滚,听到雨点打在瓦片上,阴郁的眼睛会变得明亮。他在雨声喧哗中,向我们讲述捕鱼的历史和乐趣。他的语气中既充满自豪,又掺杂惆怅。

然后,父亲就会叫我和姐姐去河埠头看看洪水来了没有。我们冒雨来到河边,看见河水汹涌,浊黄,金塘河比平时壮大了数十倍,它从目光所及的上麦畈滚滚而来,撞在金塘背的岩壁上拐了一个弯,我们从河岸的战抖之中,感觉到了洪水发怒的力量。眼前的金塘河,是一条陌生的河流,不再是平日里那条瘦骨嶙峋的山溪,它让人害怕,头晕。它变得像恶魔一样面目狰狞……

同类推荐
  • 爱玛

    爱玛

    主人公爱玛是个美丽、聪慧而富有的姑娘,同时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热心关注身边的浪漫故事,却又固执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陷入其中。她自作主张为孤女哈丽埃特导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当哈丽埃特误以为自己爱上了地方官奈特利先生时,爱玛才惊觉原来自己也在爱着奈特利先生。
  • 来生再见

    来生再见

    如果还有来生,我们还在一起打日本鬼子。黄抗日,原名黄山猫,20岁顶替哥哥应征入伍,名字是那一年被一个国军营长改的。长着一张猩猩脸,参加了长沙的三次会战。五年后,在常德会战期间,被日军俘获,为日军搬运炮弹,后来被收复失城的国军官兵解救。半年后,于著名的衡阳保卫战结束时,他与他的弟兄们在团长的指示下一起向日军举起了软弱无力的双手,当时他们饿得要死,几天没吃一粒米,喝的是阴沟水,都没打算再活了。那时黄抗日是排长,休整后被编入伪军。几个月后又被湘南游击队捉拿,于是弃暗投明,成了游击队员。五年后又被国民党的地方武装逮捕,被关了五天。五天后,一支游击队折回来解放了黄家镇。黄抗日再次获得自由。
  • 世界文学经典文库:巴黎圣母院(青少版)

    世界文学经典文库:巴黎圣母院(青少版)

    本书是法国大作家雨果写于1831年的一本爱情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 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 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 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 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雨果第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长篇小说。
  • 谈诗说情

    谈诗说情

    一个是粉壁题诗,一个是破镜重圆,一个是玉枕难眠,一个是以死殉情,好像天下有情人的磨难永远走不完……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晚风干,泪痕残,欲传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 柯岩文集(第三卷)

    柯岩文集(第三卷)

    寻找癌症患者的生命世界、常接触。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俱乐部,但只有CA俱乐部不但给你以知识,而且给你以力量;不但给你以勇气,而且给你以榜样。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俱乐部,但只有CA俱乐部,教你在受伤之后,怎样挺起脊梁!教你在折断了翅膀之后,怎样继续飞翔!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俱乐部,但只有CA俱乐部里充满了亲情、友情、爱情和人情,在残酷中有温柔,在绝望中有希望,在痛苦中有诗意的梦想。
热门推荐
  • 男人,别对我说谎

    男人,别对我说谎

    男人都会觉得对不起旧情人,就算是旧情人先离开他,也会觉得是自己对她太坏才让她失望,但是很少有男人觉得对不起身边的女人。如果你是他身边予取予求的女人,他当然懒得花心思去想你的情感需求,这是恋爱中低级的姿态。懂点恋爱手段的女人都明白,对待男人要若即若离,才能激发他们的男性荷尔蒙,让他们产生占有欲,不顾一切去追你。
  • 带着雷锋精神去工作

    带着雷锋精神去工作

    本书将雷锋精神、雷锋工作方法、爱岗敬业、团队合作、人生规划等职场概念完美巧妙地结合起来,以现代视角重新解读雷锋,为学习雷锋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在全社会学习雷锋的大环境下,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是所有职员全面提升自身能力,成为优秀员工的向导。
  • 三日长过百年

    三日长过百年

    生活在黄土地上的“草根”百姓,因为一场骤然降临的巨大灾难,生命中迸发出令人惊叹的血性,义无反顾地投入抢救生命的战场。“小人物”的人生轨迹、性格命运,灾难中的生存与死亡、希望与绝望、亲情与责任,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较之于外来大军轰轰烈烈的救灾行动,他们显得默默无闻,鲜为人知。
  • 魂牵梦绕回大清:蝶落初尘

    魂牵梦绕回大清:蝶落初尘

    刚刚接受某人的告白,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将她送回了前清。为了心中那个承诺,她化身姚府木兰,在一班相继结识的名流重臣间苦苦寻找,跟他展开一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谁说指腹就能成婚,在她和未婚夫之间却横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深沟。是好事多磨吗?NO,当她看到妹妹身披嫁衣牵起他的手时,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周围的追求者纷至沓来,有霸道铁腕的皇上,强势凌人的蒙古王,侠义多情皇阿哥,历经一番风雨,最后她终于找到了心中能牵手一生的人。
  • 蜜婚之萌妻嫁到

    蜜婚之萌妻嫁到

    大龄未婚男青年裴少钦在婚纱店被相亲认识的女友放鸽子幸得婚纱店兼职店员乔雨珊好心相助,方才解了一时之难却不想,施恩者非但未得回报,反引来了‘失身’之祸——“爸爸,这位阿姨好像很喜欢小孩子,娶了她吧。”他家闺女迫不及待“碰上这么好的女孩子还不知道先下手为强?”他家老妈也是心急如焚☆某天,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她成了他管辖科室的实习护士近水楼台先得月,先下手为强似乎是‘手到擒来’之事事实却是前有桃花、后有情敌,他处处示好,她却避之如鬼神逼急了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连哄带骗地拐她去领了证再说☆一句话:腹黑军医与呆萌小护士的甜蜜婚恋史暖萌系宠文,双处,无虐无小三,J——Q不断
  • 解密中国大案(三)

    解密中国大案(三)

    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之外,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还对“中国房号诈骗第一案”、“北京大学博士驱逐岳母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
  • DOTA2电竞之王

    DOTA2电竞之王

    看他如何步步为营,王亚飞偶然进入DOTA世界,称霸游戏!看游戏大神是怎样炼成的!,升级打怪,邂逅美女!面对对手的咄咄逼人,组队比赛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破译成功人生的个性密码

    破译成功人生的个性密码

    《破译成功人生的个性密码》着重叙述获得成功的个性因素。个性是缔造成功及维持不败的基础。该书从科学的立场揭示个性的奥秘,研究成功的个性表现,剖析个性成因并指出培养个性的途径和创造优良个性的法则。书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智慧和思想,能给人巨大的启迪和帮助。
  • 万圣夜惊魂:魅装

    万圣夜惊魂:魅装

    几件华丽的民国女装,几段看似美好的爱情,几场繁华背后的阴谋……2008年10月31日。这一天,恰好是西方传统的“鬼节”——万圣节。传说,这年死去的鬼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红光熠熠的篝火能引导迷失的鬼魂回归。而这一夜,似乎也因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流传着许多骇人的恐怖故事。更有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正神不知鬼不觉的隐藏在我们身边,静悄悄的发生着。女大学生舒敏和室友齐芳在参加化装舞会时遭遇神秘事件,一桩桩惨案背后,引出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她们步步逃亡,却遭凶手步步追击,最后方才发现,原来真正的凶手,就是他和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