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700000005

第5章 《文心雕龙》的英语翻译(2)

和以上评论者相比,耶鲁大学的华人汉学家柳无忌(Liu, Wuchi)对施友忠译本的评价显得比较宽容。他盛赞《文心雕龙》英译本的出版对中国文学研究史有着重大的意义。柳无忌对《文心雕龙》及作者刘勰作了简要的介绍。他指出《文心雕龙》五十章均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前五章为总则,剩下二十章谈文体;下半部分二十五章则讨论文学评论的方法、原则和应用。笔者认为,柳无忌对前五章的划分显然比侯思孟前四章的分法更为合理。

柳无忌指出中国古代文论家们对抽象的文论、思潮关注不多,倒是对创作者个人颇为留心,因此《文心雕龙》一书中大量涉及人名、篇名。施氏的注解对作者理解本书有很大的帮助。柳无忌知道这样一部文论著作很可能让不少普通读者望而却步,因而有意从《神思》、《史传》、《情采》等篇中摘录了几段精彩文字,以示即使没有相关中国文学史知识的人也同样能欣赏该书。

此外,柳无忌也指出了翻译中的一些错误,并建议译者在以后的修订本中将人名统一,并于附录中注明各人的字号职务等,再附表将文中的关键词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列出来。后来,施友忠在修订的版本中确实采纳了这些意见。

除上述书评之外,还有一些学者专门从文学翻译的角度对施友忠的译本进行分析,如姜台芬(Chiang Taifen)和邱锦荣(Chiu Chinjung)的一篇文章就从文学用语、关键词、比喻、典故、句法、助词等多个角度对施友忠译本的特点、得失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文章指出,施友忠的翻译在文学形式上并不完全忠于原著,但是由于《文心雕龙》主要是一部理论著作,主旨的阐发才是其最重要的问题。作者认为,在翻译过程使用汉语拼音造词法有时候比借用原有的关键词或外来词更有利。尽管新造词一开始会显得过于异类,但能引导读者逐渐接受其中的新含义,并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比理论更能决定翻译的去向。

此外,针对施友忠的《文心雕龙》全译本,还有一些零散的评论,大多从翻译的意义和瑕疵入手。尽管不少学者对施友忠的翻译颇有微词,我们还是要承认此书的重要意义。海外汉学研究发展的初期,大多数汉学家的着眼点在文学作品上,有关中国文论的译著并不多。海外汉学家在文学文本的欣赏研究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文学评论的重要性,才出现了中国古代文论作品的翻译,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一下子出现了三个《文赋》的译本。《文心雕龙》虽然仅几万字,但对文言著作来说却已经是鸿篇巨制,且用典繁杂,又以极工整的骈体文写作,当然让不少翻译者望而却步。之前虽然在有些论著中有零星散译,却并无全译本。正如柳无忌所说:“(施友忠的《文心雕龙》英译本)对于中国文学研究来说是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

作为第一个译本,其中难免出现纰漏,包括对原文衍文、关键词的理解以及翻译时目的语的选择等,都存在一些问题。不过,至今而言,这本译作还是海外《文心雕龙》研究者的必备参考书。此书翻译之后,逐渐有了其他语言的译本,大多以此书为重要参考。

$第二节 黄兆杰对《文心雕龙》的英语翻译

黄兆杰是《文心雕龙》的另一个重要翻译者。黄兆杰在香港受教育后,求学牛津,并于1970年获得牛津大学的博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中文系名誉教授。他早年以研究王夫之著称,并翻译了大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及文论。说起黄兆杰对《文心雕龙》的翻译,首先得提他的《早期中国文学批评》(Early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一、《早期中国文学批评》中的《文心雕龙》篇章英译

《早期中国文学批评》出版于1983年,书中共收录13篇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作品的翻译,并附原文。每篇译文后面又有介绍与注解,其中包括《文心雕龙》中《神思》、《序志》两篇。

在序中,黄兆杰直言不讳自己对刘勰的推崇,认为刘勰是所选文论家中最伟大的一位。在总介绍中,他又指出刘勰与钟嵘一样,都以写评论为己任,但这并非他们的初衷,只是由于前人的评论不尽如人意,他们不得不担起这一责任。特别是刘勰,他在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时,不断向儒家经典靠拢,甚至把文学批评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在《神思》译文之后,黄兆杰对刘勰进行了介绍,指出《文心雕龙》结构精妙,所涉甚广。与施友忠不同的是,黄兆杰感兴趣的是文学评论本身,而不在于文本,因此他所强调的是刘勰文学理论的内容。不过,黄兆杰在此介绍中的目的似乎并不清晰。他一方面承认《文心雕龙》体大意精,一方面又认为《文心雕龙》并不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有体系的文论著作,内容也并非独创,而且他指出自己这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把刘勰从“占据了几个世纪的宝座上”拉下来,前后未免有些抵牾。事实上,正如黄兆杰在前文中所承认的,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文心雕龙》在清朝之前的文学史上并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影响,自20世纪以来,此书才开始受到非同寻常的重视,这和后人逐步发现其价值是分不开的。

在《序志》译文后,黄兆杰讨论了刘勰对存在的看法。他认为刘勰把传统的“不朽”与他所处时代之动荡结合起来考虑,故以为人只有在写作中才能达到永恒。不过,刘勰所谓的写作,并非简单的文学创作,而有更深一层的含义。黄兆杰认为,刘勰这种说法其实就是要把“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的说法统一起来,从而赋予“立言”以重大意义。正因如此,《文心雕龙》中似乎对人的存在毫不在意。黄兆杰指出,刘勰一方面不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主张,一方面又深信自己的评判能力,这表现了儒家思想与文学评论之间的不可避免的矛盾。

和施友忠的译文相比,黄兆杰所用语言流畅,但有时候显得太过随意。比如《神思》的赞中最后一句为“结虑思契,垂帷制胜”,刘勰本意是指作者应以神思为主,构思清晰,努力积累知识,最终才能够获得成功,也即一切尽在掌握。这和所谓“志气统其关键”及“辞令管其枢机”其实有明显的联系。关于“垂帷”,一般学者均认为和董仲舒所谓“下帷讲诵”有关,强调积学、博见对作文的重要性。黄兆杰将“垂帷制胜”翻译为“Draw the curtain, lower the blind, and triumph is there, For your to find”(拉上帷帐,放下窗帘,胜利就等你去发现)。这一翻译显得过于简单、直白,而且并没有把“垂帷”的特定含义表现出来,很难让英语读者产生任何“神”为统帅的联想,也不可能使读者了解“垂帷”所引申的含义。黄兆杰可能认为中文的典故对英语读者来说太复杂,无法掌握,因此不如以归化的方式,用英文读者所熟悉的语句来简化典故的内涵。但是,一个读者在翻开《文心雕龙》的书页之前,或许已经预料甚至期盼一些陌生化的语言和表达。这种简单归化的做法,反而会使原文丧失大量的信息。

另外,黄氏的译文后面有不少注解,多为对词句的简单解释以及作者翻译过程中的随感,有较大的随意性。乍一看,语言轻松诙谐,贴近西方文化,对初学者而言,可能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仔细翻阅起来,除少数注明出处的注释之外,黄兆杰并没有对书中所涉史实、作品、人物等作严肃解释。《文心雕龙》中许多字句的含义建立在事例、典故的基础之上,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很难理解,因此相关注释十分必要。译者在前言中说本书可适合初习汉语的非中文专业本科生使用,但译者过于浅显的注释对缺乏中国古代文论基本常识的读者而言不但没有太大帮助,甚至会带来误解。比如《序志》中“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黄兆杰翻译为“The Wenxin diaolong is written with the great truth as its root……”文后注释为“当然是儒家(孔夫子)的道”(of course the Confucian “truth”)。用great truth来翻译“道”是否准确,我们暂且不论,“道”是否为儒家的道却是个需要深思的问题。学者们关于“道”的概念和含义有不少争论。刘勰在《原道》篇中上诉天地,下问动植,“道”首先是自然之道;然后他引征大量儒家经典,又把“道”与儒家之道相联系;此外,不少学者认为“道”还受到道家之道和佛家之道的影响。因此,用一句“当然是儒家的道”来轻松地打发读者是不妥的。

二、黄兆杰的《文心雕龙》英文全译本

《早期中国文学批评》出版后,时隔16年,黄兆杰与其他两位学者合作翻译了《文心雕龙》全文,译名为“The Book of Literary Design”,大概可以理解为“文学设计之书”。

引言照例对刘勰生平和《文心雕龙》的结构有所介绍。黄兆杰提出要理解《文心雕龙》,首先要审视本书的结构。他认为本书总的来说可以分上下两部分,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看法并无二致。在黄看来,最重要的为前三篇和最后《序志》一篇。前三篇统摄全书,其重要性依次推进。也就是说,《原道》与《征圣》实际上都是为《宗经》作准备,真正发后文之条枝的恰为第三篇《宗经》。刘勰在《原道》和《征圣》中为“文”的重要性追源溯流,然后在《宗经》中概述五经生发出来的种种文类,此后上篇所提到的文类均能一一从“经”中找到根底,因此,黄兆杰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虽然《宗经》看似后文的源头,《原道》和《征圣》对整部文心雕龙的布局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评价这两篇的重要性应另当别论。事实上,前三篇环环相扣,均为《文心雕龙》的重要枢纽。此外,黄兆杰认为从《辨骚》到第二十五篇《书记》都为分体述文的内容,属于上篇,而《正纬》则不被列在正式结构之内,被称为所谓的“异文”Freak一词。在他看来,《正纬》似乎不是刘勰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事实上,《正纬》在《文心雕龙》中并非没有作用。尽管有的学者认为《正纬》是刘勰在“话语机器”的作用下为了和《宗经》相对应而硬生造出来的,更多的学者则相信《正纬》有其特殊意义。纬书在刘勰的时代常被用来佐证经典,一贯不太受到现代学者的重视。刘勰提出纬书可以为文用,虽无益经典,却有助文章。可见《正纬》一方面纠正时人对纬书的盲目信赖,一方面又不抹杀纬书的文学价值,从美学角度对《宗经》进行补充。纪昀曾在《正纬》题下评道:“此在后世为不足辩论之事,而在当日则为特识。康成千古通儒,尚不免以纬注经,无论文士也。”显然他也认为《正纬》篇在当时意义匪浅,是很有必要的篇章。《正纬》一篇的意义和功用值得人们加以更多的思考,不过至今仍少有人讨论。《辨骚》的地位则更为特殊,“骚”既可看作一种文类,又可看作中国古代文学流变的一个关键阶段,刘勰本人也指出“骚”是“文之枢纽”的重要部分。因此《正纬》与《辨骚》的位置如何,意义何在,恐怕不是一两句话能决定的。

总的来说,观此书之译文,译者意识到原文典多意繁,对英文读者而言是很大的挑战,因此有归化的趋向。首先从书名来看,以往学者常就“文心”与“雕龙”二词之涵义讨论不休,此书译者根本不提这两个关键词,而是直接以“book of literary design”来概括书名大义。这种做法正是要避免读者在繁琐的用典中迷失方向。当然,逃避的做法也必然使原文中一些重要信息被忽略。《文心雕龙》的性质究竟应该如何判断,学界还没有定论。当黄兆杰以“文学设计”来概括书名时,其实已经把该书的性质定为文学创造论,而《文心雕龙》中论及文学品鉴、文学欣赏、文类、文学史等内容的部分就难以归属了。另外,黄兆杰在后文中对《序志》开篇几句话进行翻译时,不得不提到刘勰采用“文心”与“雕龙”二词作书名的原因,为了使段落风格一致、语意连贯,他还是无可奈何地采用了“literary mind(wenxin)”和“dragon carving(diaolong)”来分指“文心”和“雕龙”,而英文书名中并无相应的部分,对于英语读者来说,刘勰对书名的解释未免有些空穴来风,恐怕读者看了只会茫茫然不知所指。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3)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中国船

    中国船

    军人加诗人,他的诗,首首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忱,对历史的关注,对生活的深情,他是把自己整个心灵都放进诗句中写作的诗人,因此写出的诗有血肉、有骨骼、有痛感、有生命,有极大的情感冲击力和震撼心灵的力量。
  • 责任心·快乐也是一种责任

    责任心·快乐也是一种责任

    责任是人生中必须要承担的,因为人从生下来,就被赋予了各种责任。当你年少的时候学习和成长就是责任,当你长大以后拼搏和奋斗就是你的责任,当你拥有自己的孩子以后,抚育下一代就是你的责任。每一个人都要有责任心,这是人类不同于其它生物的条件之一。这是一本讲述责任感的书。
  • 我心永恒

    我心永恒

    民国名人是名副其实的风流一代,其婚恋故事更是长久以来后人关注探索的焦点。他们留下了大量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又自然流露出学识趣味的情书,这些文字便成为一份岁月的动人遗赠。名人们的日常生活、心灵世界在其中得到了最至情至性的展现。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热门推荐
  • 美人卷珠帘

    美人卷珠帘

    【广西师大出版社策划出版】珠帘秀,一代名伶,风华绝世,色艺双全。有人说她与号称梨园领袖的某男甲是未婚夫妻,有人说她与翰林学士某男乙是知心爱人,也有人说她与一位神秘小道长丙过从甚密……她蠕动着花瓣一样的嘴唇,娇羞地辩解道:“不是你们想的那样,我们只是好朋友啦。”……请看一位古代女明星的成长与情感故事。我的另外两本完结书:《极恶皇后》,《砚压群芳》
  • 小银,我可爱的憨驴

    小银,我可爱的憨驴

    《小银,我可爱的憨驴》娓娓道来的是作者与一头毛驴(小银)齿唇相依的真挚的情感。小银是作者的兄弟,朋友,或者孩子,他们亲密无间。在作者眼里,毛茸茸的小银玲珑而温顺,外表是那样的柔软,软的就像一腔纯净的棉絮,没有一根骨头,唯有一双宝石般发亮的眼珠,坚硬得像两颗精美明净的黑水晶……
  • 异想天开大课堂(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异想天开大课堂(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丛书旨在通过向青少年提供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文化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科学和热爱科学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拓宽视野,不断创新,最终达到提升综合性素质的目的。其中涉及到青少年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青少年学习的最佳读本。
  • 我爱上了美女导师

    我爱上了美女导师

    蓝莹莹带女儿林小雨到超市购物,小孩子因调皮撞到了年轻女子戴小芳,使两个女人彼此认出了对方,并找家清静的咖啡屋坐下细聊,蓝莹莹对戴小芳好友讲述了自己在校园里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罗曼史……那天,林春雨自驾车返校来到交叉路口问路,与蓝莹莹邂逅相遇,被她的那双迷人眼睛深深地勾住了魂。蓝莹莹是名大学女教师,性格活泼开朗,豪气大方,美丽贤惠,喜欢捉弄人。知道林春雨是名新生,自驾车上学,误认他是名官二代或是富二代……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沈从文的长篇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阿丽思中国游记二》和短篇小说集《好管闲事的人》。“阿丽思中国游记”系列长篇,是作者的一个创作尝试,沈从文模仿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奇遇记系列童话而进行的一个创新写作,借阿丽思之名游中国,用寓言故事等写中国现实,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好管闲事的人》延续初期创作风格。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双面公主的幸福之源

    双面公主的幸福之源

    她是性格多变的双面公主,乔装打扮丑化自己,偷偷潜入哥哥就读的学校,只为过上几天平静生活,找到她的幸福之源。谁知老天不如她意!哥哥身边的那个腹黑冰山殿下,处处和她作对。他嫌她坐脏了他的椅子?呸,她还嫌他抓她的手脏呢!比腹黑?比拽?比冷情?谁怕谁啊!"再相逢,是擦肩而过,还是纠缠不清?且看神秘迷人的双面公主和霸道强势的殿下爱与被爱的精彩甜蜜故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