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700000027

第27章 《文心雕龙》书名英译探疑(1)

关于《文心雕龙》书名的含义,国内学者也有种种讨论,比如“文心”与“雕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每个字词的来源与含义是什么等等。西方的学者在翻译和引用《文心雕龙》时都可能涉及对书名的翻译,从诸多学者对书名的不同处理方式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西方学者对刘勰书名的理解和思考。

$第一节 《文心雕龙》书名英译词义解析

首先让我们从组成书名的两个词入手,看翻译者是如何理解“文心”与“雕龙”的。

一、“文心”英译词义解析

学者在揣度“文心”一词的含义时,大多以《序志》为根据。刘勰说:“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学者如范文澜等指出,昔有出家开士法胜曾作《阿毗昙心》探究佛理,序者曰:“《阿毗昙心》者,三藏之要颂,咏歌之微言,管统众经,领其会宗,故作者以心为名焉。”《文心雕龙》从主旨、结构上来看,与《阿毗昙心》颇为近似,而刘勰又深谙佛理,极有可能取此“心”义。值得注意的是,刘勰本人并没有提到佛教的“心”,所提到的涓子《琴心》在《汉书?艺文志》中列属道家,王孙《巧心》(王孙子)则列属儒家。刘勰这种不拘家门的选择是巧合还是别有深意,不得而知。不过刘勰确实受到佛家思想的影响,则此心为道、儒、佛三家之合,绝不可简单视之。翻译者对此则更需多加揣摩。

首先我们来看汉语中“心”的含义。心者,“人心,土藏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故其本意指特定的人体器官。又《荀子?解蔽篇》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则心为肉体的统帅,为精神、灵魂的主宰。此外心又衍生为中心、根本等意。在古代中国,心作为最重要的人体器官,是人的意志的统帅,故各种实际上与大脑更紧密的活动都体现在“心”上,如“心思”、“成心”、“机心”等,莫不与人脑的思维活动相关;又如《文心雕龙》中“心生而言立”(《原道》)、“声萌我心”(《声律》)、“夫心生文辞”(《丽辞》),则心为创作之源泉。关于“心”字在汉语中的根源与含义,李敏儒博士有十分详细的论述。

与汉语“心”对应的词一般有“heart”、“mind”、“core”等,所表示的意义各有所侧重。heart在英语中的本义就是解剖学意义的“心脏”,和汉语中所指人体器官一致,从词源来说和心的本义最为接近。此外heart也引申为中心、核心等意义,在表示人的意识活动时,含有爱、勇气、同情、意志、性情等元素。mind主要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相关,指人脑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思维活动,表示思想、智力、记忆、注意力等元素,虽然并非“心”,却适于表达汉语中“心意”、“心思”等意。Core的本义指事物的中心部分,比如果核、磁核、地核等,也可表示抽象的意义,比如文章、思想的核心部分或者说中心内容。由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心”不仅是人体最关键的器官,还常常与“脑”混淆,被认为是产生思想的地方,因此,也有的学者用“mindheart”或“heartmind”来翻译“心”,企图同时表达“心”的客观概念和主观概念。

文的含义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说文》道:“文,错画也。象交文。”故文为相交的图案。《说文序》中又说:“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可见文也指文字初创时出现的文字符号。对于《文心雕龙》而言,最重要的参考资料当然是刘勰自己的话。刘勰在《原道》篇中“原道”的同时,其实也在“原文”。他先从宏观的宇宙集中到微观的人,即由天地“道之文”到自然万物,再到万物中的有心之器——人。接下来又从朴素的自然具象返溯到抽象的文,即由河图洛书所现的图案到文字,再到文章,再到“道之文”。在这样一个既闭合又具开放性的整体中,刘勰最后将文辞视为道之文的关键所在。由此看来,刘勰的“文”是一个综合性的变化的概念。

从现有的译名来看,不少人选择了literary mind一词。literary mind对英语读者来说不算陌生。形容词literary通常指“文学的,和文学相关的”,但是在字典上可以查到,该词源于拉丁语littera,也就是字母,因此和文字的产生是有紧密联系的,故“literary”可以和汉语“文”字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且“literary mind”作为词组在英语中也有所应用,比如麦克斯?伊斯特曼1931年就出版过一本书,名为The Literary Mind: Its Place in an Age of Science,我们不妨将其译为“文学思想在科学时代的地位”,或者干脆用“文心在科学时代的地位”也不为过。杨宪益和戴乃迭在翻译“文心”时选择了core of literature,说明他们侧重的是文学的核心思想;柯立夫则用了literary heart,表现出他对汉语“心”在文学创作中所具有的特殊的情感作用的强调。

大多数译者把“文心”看成偏正式名词词组,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欧阳桢在评论杨国斌的翻译时,则提出文心与雕龙应该严格对仗,在他看来文为动词更恰达。恰如龙是雕琢出来的,心或意则是通过文学创作表现出来的,所以他建议使用writing out our feelings 或 manifesting the meaning来翻译“文心”。又如赵和平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可用the (an)literating of the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也是把“文”和“雕”同看作动名词形式,把“文心”看作“使心灵精通文学、得到文学素养”,作者称这样的题目暗示学文者要“如雕龙般训练文心”。众所周知,汉语中“文”确实可以作动词使用,比如“文过饰非”、“被发文身”等,文即指修饰、装饰等义,因此把“文心”理解成动宾结构也并非没有理由。但是刘勰在《序志》中开篇第一句就把“文心”解释成“为文之用心”,与陆机《文赋》中“窃有以得其用心”相呼应,因此解释成偏正结构应该比较恰当。

二、“雕龙”英译词义解析

诸位译者对“雕龙”的翻译也有不同处理。一些人采用了直译的方法,沿用了刘勰的形象化比喻,如柯立夫和索马达尔的carved dragon、施友忠的 the carving of dragons、杨宪益的carving a dragon、杨国斌的dragoncarving、欧阳桢的carving dragons等,其优势是能够向英语读者展示古人用语形象化的特征。但是因为龙和“dragon”存在历史文化的差异,因此这样的翻译也有可能带给英语读者错误的信息。《说文》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广雅》言:“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由此,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龙为一长形动物,类蛇,能飞天,可以有翅有角,这一形象和英语中的蛇尾、有翼、体型巨大、属于爬行动物的“dragon”有些相似。不过,西方的龙近火,且多有邪意,甚至直接是撒旦的化身;中国的龙近水,为王室的重要象征,表示尊贵,龙的形象常常出现在绘画、雕刻等艺术作品中,“雕龙”需要极高的艺术造诣。

刘勰使用“雕龙”,让人不得不联系到“雕虫”一词。汉扬雄《法言?吾子》中写道:“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此处雕虫指孩童启蒙时学习书写,和篆写刻符一起都属于小技末道,故扬雄用来自谦。与刘勰几乎同时的裴子野曾作《雕虫论》,对南朝诗赋过于注重藻饰的风气大为不满。相比之下,刘勰的宏愿是要“弥纶群言”,“按辔文雅之场,环络藻绘之府”,作文之精艺唯恐不能备,和所谓的雕虫相对之意不言而喻。所以,当英语读者在未获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看到“dragon”所产生的联想和汉语读者是不一样的。不过,翻译中信息的丢失或扭曲是在所难免的,译者只有通过注解来对翻译进行补充。此外,当译著进入目的语语境之后,会逐渐对目的语境产生影响,从而使读者逐渐意识到源语无法由目的语表达的内容。近年来,随着中华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传播,“dragon”的中国含义逐渐被西方人所接受。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英语读者在看到“carving dragon”之类的翻译时,会联想到精雕细琢、气势磅礴的中国龙形象。

翻译者对“雕龙”的理解又有动词词组和名词词组两类,如carving a dragon、 carving dragons、dragoncarving等翻译强调的是雕琢的行为,carving of dragons强调的是雕琢或创造的过程,carved dragons强调的则是雕琢的结果。不少译者在翻译时都强调“文心”与“雕龙”的绝对对仗,故他们对“雕龙”的理解和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心”的解释。比如索马达尔使用carved dragon这种译法,是典型的偏正式结构,表示雕琢好的龙。他非常留心《文心雕龙》的骈文特色,故有可能认为“carved dragon”与偏正结构的“literary mind”正好相对。不过,刘勰在书名中是否用了对称结构,他强调的究竟是过程还是结果,只有见仁见智了。

此外,译者对“龙”的单复数形式处理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汉语里的名词本身并不具有单复数的区别,往往通过和其他专门表示复数的词比如“们”、“群”等合用来表示复数形式,或者添上数词和单位词来表示数的概念,如“两个人”、“三条蛇”等。而古文中因为单位词的缺乏,数的概念更为模糊,所以刘勰所谓雕龙可以是一条龙,也可以是一群龙,到底应该用单数还是复数呢?汉语读者对此不必深究,因为显然这里龙是泛指一个概念,可是翻译者遇到这种情况则必须做出选择。不可数名词如water(水)表示泛指时前面不需加冠词,而dragon这样的可数名词表示泛指时通常有几种方式:用单数不定冠词加单数名词,如a dragon,可以泛指任何一条龙;用复数,如施友忠和索马达尔所用的dragons,泛指所有的龙,或者龙这一概念;另外,也可以用定冠词the加名词的单数形式如the dragon,含义与dragons大致一样。这样看来,似乎英语中用单数还是复数并不十分重要。但是,复数的形式总容易让英语读者产生一种联想,把“雕龙”与工匠大批量生产工艺品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刘勰虽然有意突出文章的修辞技巧,却并不赞成繁采寡情,更不愿作文者视文为单纯的工艺,并对“邹奭之群言雕龙”不屑一顾,因此读者的这种联想并非刘勰的初衷。由此看来,使用单数来表示泛指,似乎比复数形式更为贴切。

另一种处理方法是采用意译的方式,比如刘若愚的elaboration、侯思孟的baroque ornaments。刘若愚跳出中文修辞的限制,大胆使用elaboration来意译“雕龙”。elaboration为elaborate的名词形式,指精巧,注重细节。后者既可作动词,指详细地说明、精心推敲、细心去做等,又可以作形容词用,表示精细的、详尽的、精心的。这个词源于拉丁语elaborare,指费力、尽心完成某事,做某事,和劳动labor一词也有词源上的联系。由此看来,elaboration不但指精巧,注重细节,还特别强调其中所包含的种种苦心精思,这和刘勰的本意倒是非常吻合的。但是,刘勰使用“雕龙”一词还有另一种语境,也就是邹奭的“群言雕龙”。有学者认为“雕龙”一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一贯为贬义,依据是邹奭“文具难施”如海陶玮书评中所言。《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曰:“驺奭者,齐诸驺子,亦颇采驺衍之术以纪文……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刘向《别录》道:“言邹奭修饰之文若雕龙文也。”范晔《后汉书?崔骃列传》中沿用该词,赞曰:“崔为文宗,世禅雕龙。”两处典故中,一为“颂”,一为“赞”,似乎并不能和贬低挂上钩,评价者的态度至少是中性的,对评价对象的文字功夫更是有褒无贬。刘勰在解题时特地指出自己并非步邹奭“群言雕龙”的后尘,点出“雕龙”可能存在的贬义,另一方面又偏偏执著地采用这个他自己认为有贬义的词作为书名;一边说“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一边又感叹“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在他矛盾的表述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一种张力。如黄侃所言,“实则彦和之意,以为文章本贵修饰,特去甚去泰耳。全书皆此旨”。刘勰对六朝时期言贵奇诡的浮风感到担忧,故欲正源流;同时,尚文的时代特征在他身上也留下深深的烙印,甚至引发了他的审美自觉,因此他撰书论文,述及文学创作和欣赏的种种要领。龙的比喻在这里除了给人意象上的联想,还有深层次的文化含义。当译者用elaboration来意译雕龙时,未免太过直白,与原来多元的汉语文义产生了差距。

采用类似处理方法的侯思孟,在书评中提议应该用Baroque Ornaments for the Literary Mind来翻译书名。Baroque一词,汉译巴洛克,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原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故可以指一切精巧新颖的东西,在此意义上和前面所说的“elaborate”相近。但是,大写的baroque则指17世纪初源于罗马的崇尚夸饰与复杂细节的艺术风格,也可以指此种艺术风格风行的时代。从16世纪起,罗马天主教会提倡教堂的艺术作品应该精致具体,不仅受过教育的人可以欣赏,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应该看得懂。这一提议给巴洛克风格的产生带来灵感。随后,巴洛克风格被广泛应用到雕塑、绘画、文学、音乐等领域,并从罗马走向整个欧洲。巴洛克艺术的特征是极尽奢华的装饰和有些离经叛道的追新。如巴洛克音乐往往旋律精致,加入许多装饰性音符,给人以华丽的感觉,巴洛克建筑则外形自由,色彩鲜艳,喜好富丽,这些特征和六朝时期的文风确实有相通之处。Baroque 一词真正得到应用,是在巴洛克盛期之后。一开始,这个词就是带有贬义的,特指过于重视细节、追新好奇的风格,和文艺复兴时期所推崇的清晰、理性的风格相对立。生于瑞士的艺术史学者沃夫林(Heinrich Wlfflin)在其《文艺复兴和巴洛克》(Renaissance und Barock, 1888)一书用到这一词,之后逐渐得到法语及英语作家的重视。尽管在当代,巴洛克被看作欧洲伟大艺术风格之一,其贬义仍存在,常用来形容过分注重修饰、过于复杂的文学、艺术作品,甚至有内容含混不清的含义。从baroque的历史渊源来看,其词义中也含有一种矛盾的张力,这和我们所说“雕龙”一词在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中的演变有一定的联系。

同类推荐
  • 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阅读,是通往人类文明的旅程,100位先行者的心得与感悟,洒播了一路的智慧之光,像路标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沿着满径的书香走来,我们一定会收获人生最丰硕的果实……本书精心擷取了古今中外100位名人、伟人的读书心得,按编年的方式编排,分为上、中、下三卷,力求做到条分缕析,让人读之有轻松之感。
  • 解放天津(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天津(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毛泽东声东击西诱敌固守围而不打,蒋介石试图拉傅作义南撤,以加固长江防线。傅作义主张“固守平、津、塘依海作战”。由此为解放军创造了战机。林彪天津还未开战就坦言胜券在握,用鲜血钻穿“铜墙铁壁”活捉陈长捷……
  • 红墙警卫

    红墙警卫

    《红墙警卫》作者根据毛泽东的卫士李银桥的回忆,记述了他跟随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许多鲜为人知生活工作片断、描绘了真实生活中的毛泽东伟大而又平凡的一面,书中还专门记录了“第一夫人难伺候”的真实故事,反映了毛泽东与江青当时的生活情景。
  • 说人物谁是人物:脍炙水浒人物

    说人物谁是人物:脍炙水浒人物

    何处不江湖,随处皆梁山,山不高,名却大。有逼着去的,有裹挟去的,有去发财的,有曲线做官的,有龙有蛇,有猪有狗――最后,人去了,山还在。
  • 我读.4

    我读.4

    《我读4》万象包罗地收录了关于思考,关于生活,关于爱,关于家园的书籍,温暖而博大,细腻并客观。梁文道以他的独立思考和敏锐的眼光为我们选择各种好书,期待着与读者分享作者的精神世界。每个读者都能在这本小书里找到与自己的精神领地,也可以循着其中的线索和脉络,挑选最合宜的读本,完成这场愉悦而柔软的阅读之旅。在这过程中,我们的心灵会逐渐变得强大而丰盈,写作者和读者之间,也实现了某种连结。
热门推荐
  • 世界上最复杂的落水者

    世界上最复杂的落水者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佛悟人生

    佛悟人生

    一个心如明镜的人。能将万物看得清清楚楚:而一旦用心去思量如何实现愿望,如何攀缘,那这面明镜就会蒙上尘土,就会看不见万物的形象。因此,禅的目的就是擦掉我们心灵上的灰尘。扭转我们这些现代人生活意志委靡的趋势,改善我们的生活。正如一位禅师所说:“禅是对生命完整意蕴的领悟”。
  • 舞剑雨潇潇

    舞剑雨潇潇

    一场战争,一世恩仇,一次次毁灭,一场场无泪的撕心场面,时空里,谁爱上了谁,谁错过了谁……当故事不再是故事,当你我错过了起点,是否会在终点偶遇?
  • 雨落在旧光的原点

    雨落在旧光的原点

    忌司牵头组建了一支乐队,带着自己的伙伴们毅然投身到全国声势浩大的选秀比赛中。在一路过关斩将中,社会所展示出来的另一面则像一块巨大的阴影压向他们,这个小团队开始分化,最终走向分崩离析,忌司宣布放弃努力,安格无奈单飞。默默支持着他们的爷爷的弃世更是扯断了他们和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丝情感牵挂。迷惘中的安格东渡日本,希望在这里实现自己的音乐和艺术之梦,结果一无所获。几年后,当她拖着满身疲惫重返故地时,意外发现:那个宣布放弃音乐梦想的人——忌司,他还在努力...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腰酸背痛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腰酸背痛一扫光

    书中内容介绍了作者多年精心收集的最齐全的腰酸背痛老偏方,经过医学证明是最安全、最有效、最实用的。
  • 凤仪九天:武乾孽凰

    凤仪九天:武乾孽凰

    未婚夫君将她弃如蔽履,悦她之人将她换了权位,最卑劣的阴谋诡计明枪暗剑,一纸圣命将她代嫁至遥远的西域古阗。她医术非凡,美若谪仙,却做事狠绝,心如刀剑。她琴棋书画,还有最惨烈的战场硝烟,却凉薄冷漠,性如冰川都道她忘恩负义,不念故国,谁又知晓,最彻骨的生死离别……且看她如何走过这坎坷艰难,碎了心肠的孤凄女子,背负着污名,经了多少生死艰难?天玄最神秘的第十九国太子,最阴森的鬼国鬼王,与他携手天下!(群号:384289972),京城之内再无她容身之处,机谋万千,当初那奢华嫁衣红盖纱下,最古老的乾元古国阴阳五行术。最忠诚的五凰尊,京城第一贵女大婚前夕失了守宫砂,惨遭退婚,盛世良缘顿成茶余笑料。
  • 家庭急救百问百答

    家庭急救百问百答

    孩子咬断体温表,水银入肚怎么办?浴室里洗澡时突然晕倒怎么办?蛀牙引起牙髓炎疼痛怎么办?落枕怎么办?头皮外伤出血特多,怎样急救?头部受伤后起“包”怎么办?大块头皮撕脱伤怎样急救?下巴掉下来怎么办?挤车后胸部疼痛怎么办?小儿手臂被牵拉后,肘关节不能活动怎么办?……《家庭急救百问百答》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一,对上述关于家庭急救问题进行了全面解答。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美丽女人的贴身保养秘籍

    美丽女人的贴身保养秘籍

    读过这本“秘籍”,你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20到40岁的女性都将是本书的受益者。在这里我们将一起聊一聊怎么吃得美味、吃得健康,你还会获赠好多美颜瘦身的饮食小秘方! 20到40岁的女性都将是本书的受益者,在这本“秘籍”中你会知道怎样才算吃得美味、吃得健康,会获赠全面细致而又实用的美容护肤知识,会得到女性健康、卫生、睡眠、工作、生活和穿着打扮等全方位的保养“小贴士”,还会一同学习和分享作为女人的小秘密,聊聊女人一生中的重大转折和蜕变:如何作好孕妈妈。
  • 帮助孩子成长的30个创造发明故事

    帮助孩子成长的30个创造发明故事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性格爱好的形成过程。锤炼性格,培养爱好”是“帮助孩子成长系列”丛书的要旨,本书也禀承情商、智商并举的思路,从古今中外无数历险探谜中,精心翻译编写了30则故事,为方便读者阅读和讲述,特加注了拼音并配彩图。发明创造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制造出前所未有的生产生活用具,改变人类生活方式,造福社会的壮举。《发明创造故事》再现了人类发明创造的艰辛,彰显了发明家们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告诉我们生活并非本来如此,社会是不断进步的,而这得益于无数发明者的智慧和奉献。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