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500000016

第16章 李白在巴蜀的事迹 诗作及交游考(3)

李白还访过茂州石泉县(北川县)的禹穴。汉代学者扬雄在《蜀王本纪》中认定“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今北川县属之)人也,生于石纽,其地名刳儿坪”。以后魏晋学者也认为禹出生于北川禹穴沟。李白前去探访,题写了“禹穴”二字,系楷书,字径18米,据《升庵外集》载:“蜀之石泉,禹生之地,有‘禹穴’二字,乃李白所书。”《大清一统志》、《龙安府志》、《石泉县志》等都有类似记载。题字在禹穴沟金锣崖峭壁上,笔力遒劲,豪放雄浑,确有李白笔风,刻字至今犹存。禹穴沟口建有太白亭,北川还有太白乡、太白庵,都是纪念李白的。

李白第一次隐居匡山的期间,正值“开元盛世”,国内政治统一,社会安宁,经济繁荣,达到了开国以来未有的高峰,文化也有长足的发展和相当成就,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盛况,真是“海晏天空,万方来同。虽秦皇与汉武兮,复何足以争雄!”胸怀大志的李白,处于这样的时代,当然不甘于老死林泉,十年隐居,勤奋攻读,为积极入世做好了充分准备;大鹏鸟的羽翼已经长成,将要在无限广阔的寰宇中翱翔!

开元十二年(724),二十四岁的李白,怀着“四方之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他辞别家乡的亲人,离开隐居的匡山时,写了一首《别匡山》:“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摇风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依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诗中表现了对故乡依依不舍的情感,也抒发了雄心壮志。虽然故乡的美景吸引着他,亲友们也劝告他、挽留他,他本人在隐居匡山的过程中也曾有过“少年早欲五湖去”,“去合到三清”,远避尘世的想法,但这一切都压抑不住他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他向亲友们说:“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大鹏鸟终于飞离了故土。

李白从十五岁辞去昌明县之职,上匡山隐居,至二十四岁辞亲远游,这十年黄金般的青春时期并没有白白度过。在这段时期他勤奋攻读、寻师访友、求仙学道,获得了渊博的知识,为他诗歌创作上的辉煌成就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他学习剑术,登山涉水,锻炼了强健的体魄;他还饱赏了故乡秀丽的景色,雄奇的窦圌山,巍峨的太华山,清幽的戴天山,广阔肥沃的川西平原,绿波荡漾的涪江水……这一切陶冶了诗人豪放的性格,孕育了诗人瑰丽的诗魂,为李白成为伟大诗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开元十二年夏,李白离别匡山后,到成都峨眉山等地作过短暂停留,然后乘船沿岷江而下,写了《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中表现了远游的喜悦和对故乡亲人的深切依恋。应当是写于从清溪出发,经峨眉山下,向渝州前行的船中。平羌江即岷江下游,《乐山县志》:“平羌江:岷江下游。自平羌峡至乐山城东四十五里一段,旧名平羌江。”这段江也叫青衣江,苏轼诗云:“慈姥岩前人唤渡,青衣江畔人争扶。”陆游诗云:“瑞草桥边水乱流,青衣渡口山如画。”张船山诗云:“平羌江水绿迢遥,梦冷峨眉雪未消。爱看汉嘉山万重,一山奇处一停桡。”李白诗中的平羌江也指的这一段。清溪是平羌江边的一个驿站,《乐山县志》:“板桥溪出平羌峡口五里,廛居十余家,高临大江傍岸。清邑宰迎大僚于此。盖唐时清溪驿,即宋平羌驿也。”诗中的三峡应指长江三峡。岷江也有从北到南的三峡: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诗云:“夜发清溪向三峡”,说明他已经走过岷江三峡了,清溪在平羌峡下游五里,他从清溪出发当然不是逆水而上,向着岷江三峡,只能是顺流而下经渝州,向长江三峡,后人为纪念李白游平羌江,在平羌峡上面的锦冈山顶建太白亭。

李白出三峡之前曾在万县停留约半年,在万县留下了太白岩遗迹。明代曹学佺《万县西太白祠堂记》云:“县西有太白岩,在西山,即绝尘龛也……相传李太白读书于此,有‘大醉西岩一局棋’之语。”《万县志》(同治版)云:“李白,字太白,彰明人,往来夔州,题咏甚多,万邑西山名太白岩,相传太白读书于此……距岩数里有天仙桥,亦以谪仙曾经得名,后人于岩置祠以祀,明曹学佺有太白祠记。”李白到开元十三年春三月才出三峡,写了《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宿巫山下》、《巴女词》等诗。李白出三峡时,曾经过巫山阳台,相传为楚王之行宫。李白曾在此题诗:“我到巫山渚,寻古登阳台。”(《古风其五十八》)又有题词:“山高水长,物象万千,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阳台即阳云台,在巫山县西约一公里。据《大明一统志》卷七○《夔州府》载:“阳台。在巫山县西北。南枕大江,宋玉赋云:‘楚王游于阳云之台,望高唐之观’即此。”阳台现仍有遗迹可寻。据《巫山县志》卷三○《文物胜迹》(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载:“高唐观遗址,县西2里许,传为楚王行宫,始建年代不详。光绪年间重修,仅存玉皇阁,木结构,单檐硬山式屋顶,抬梁式3桂17架梁……今为巫山党校。”

李白《万愤词投魏郎中》云:“兄九江兮弟三峡,悲羽化之难齐。”说李白有个弟弟在三峡。据奉节县的民间传说李白的弟弟在奉节东三十里的石马河畔经商。这个弟弟应当是李白攀亲所认。李白出蜀时在他弟弟这里住过一段时间,后来将这里的一驿站改名青莲铺,将青莲铺以下的石马河改名青莲河,以纪念李白。据清修《奉节县志》卷八八“四疆域”载:“青莲河距城三十里。”又卷八“水利”载:“青莲河大堰在治东三十里……农民以河岸为防,蓄水以灌青莲铺一带之田……青莲河因李青莲得名。”

李白二十五岁出蜀后,未再回故乡,虽有学者认为李白在开元二十一年曾归蜀,逗留过两年,但证据很不充分。

综上所述,李白诞生于蜀,二十五岁离开蜀,生命旅程有将近一半是在蜀中度过的,在蜀中留下了三十多处遗迹。

$第二节 李白“少为小吏”考辨

李白曾在十五岁时做过小吏,并对以后的生活道路产生重大影响。然而有不少学者对李白曾为小吏的事,持否定态度,其否定理由是: (1)依据的史料不可靠,《彰明逸事》算不上史料,是不可靠的传闻;(2)《彰明逸事》记李白续诗是低级趣味的调笑诗篇,绝非李白所作;(3)李白家为富商,没有必要去做小吏;(4)李白十四五岁的小小年纪,没有能力去做小吏;(5)李白从小志向远大,连科举考试都不屑于参加,更不会去当小吏。

对以上诸多质疑,作如下答辩:

一、《彰明逸事》是可信的史料

把《逸事》视为茶余饭后随意编造的事故,排除在史料之外,这是不妥的。唐代著名的史学评论家刘知几在《史通》中,专门论述过“逸事”:“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其所由来尚矣……史氏流别有十焉……三曰逸事……国史之任,记事记言,视听不该,必有遗逸,于是好奇之士,补其所亡,若和峤《汲冢纪年》,葛洪《西京杂记》……此谓之逸事者也,街谈巷议,时有可观,小说卮言,犹贤于己,故好事君子,无所弃诸……逸事者皆前史所遗,后人所记,求诸异说,为益实多……故学者有博闻旧事,多识其物,若不窥别录,不讨异书,专治周孔之章句,直守迁固之纪传,亦何能自致于此乎!”刘知几对逸事的史料价值评价是很高的,列为史氏流派之一,可以补正史之不足,而且正史本身也采集了不少的“逸事”为史料。被赞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也曾“广采民间逸存,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司马迁在写《史记》时,不仅查阅了国家收藏的图书典籍,各种档案材料,还多次出游,采访遗文逸事,收集民间传说,才能成书。若仅靠国家收藏的史料,不收民间遗文逸事,《史记》也就写不出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遍阅旧史,旁采小说,抉拾幽隐,荟萃为书”。除正史外,所采杂史多至二百二十二种。他还说“实录正史未必皆可据,野史小说未必皆无凭”。胡三省给《资治通鉴》作注,也自称“有异书异人,必就而正焉”。清人王士祯说:“野史奇闻往往存三代之真,反胜秽史曲笔者倍蓰……礼失而求诸野,惟史亦然。”他认为野史比正史的史料价值还高。就以研究李白所依据的史料来说,正史所记未必都是真实,如《旧唐书·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山东人……父为任城尉,因家焉。”早就被学者否定了。《彰明逸事》也不能因其为野史,就一概否定其史料价值。如果传闻不算史料,远古时还没有文字记载,全靠口头世代相传,那时的历史就会一笔抹掉,变成空白。李白在蜀中的史料本来就少,再把逸事、传闻、碑碣、方志都排除在史料之外,那就无法研究,或随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推测想象,那就很难恢复历史本来面目。

刘知几在《史通·杂述》中也说过,如果“逸事”是“妄者为之,则苟载传闻,而无诠释,事是真伪不别,是非相乱”。但杨天惠并非“妄者”。杨天惠是梓州郪县(今四川三台县内)人,距李白故里仅几十公里,后来他又做了彰明县令,对李白的事迹当然是很感兴趣,又很熟悉的。他不仅是一位了解民情的县官,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学者,生平著作很多,据《宋史·艺文志》载有《杨天惠集》六十卷,现存的《彰明附子记》就是他对附子生产深入实际、全面考察之后写的科学价值很高的著作,他写《彰明逸事》也绝非胡乱编造。他是“从学士大夫求问遗事”而后写了《彰明逸事》,家乡父老对少年李白干过些什么事,是最清楚的,家乡既然出这样一位闻名天下的伟大诗人,对他少年时代就显露才华的事,当然会津津乐道,世代传颂。杨天惠把这些口碑史料收集起来,变成了文字史料。杨天惠说李白当小吏的事,还有宋碑可以印证,早在杨天惠写《彰明逸事》前30年,北宋熙宁戊申年(1068),立在大匡山上的《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就说“翰林学士李白字太白,少为当县小吏,后止此山,读书于乔松滴翠之坪有十载”。这两者绝非偶然巧合,也不是杨天惠简单地抄袭碑刻,因为他记的比碑文更详细,更具体。北宋宣和五年(1123)彰明县令在大匡山立的《谪仙祠堂记》碑也说李白做过小吏,但非简单地因袭前两种说法,碑文云:“敕建大匡山李白祠堂记:彰明县之西数十里,有群山巍然,孤峰秀拔,盖不减岷峨气象……考之图经,详之地志,实曰匡山,而唐谪仙之祠堂在焉……观绵州刺史高柷记之于前,县令杨遂记之于后,崔令钦之文泛论其出处,杨天惠作石刻于县廨之西厅,盖必得其详矣。”然后才谈到李白的简历:“尝为邑小吏,其成立时始从学于潼江,而观礼于赵蕤,逆旅于成都,而见知于苏颋。”由此可知,这位北宋宣和年间的彰明县令在写这篇碑文时,看过四种材料:(1)“绵州刺史高柷记”,据郁贤浩先生的《唐刺史考》,高柷在中和、光启年间(881—888)任绵州刺史,上距李白去世120多年;(2)“杨遂记”,杨遂北宋淳化年间任彰明县令,上距李白逝世230多年;(3)“崔令钦文”,崔与李白同时代,与李白还有过交往;(4)“杨天惠石刻”,立于李白曾做过小吏的彰明县廨之西。总之,《谪仙祠堂记》说李白“尝为邑小吏”是有充足根据的。曹学佺是明末学者,曾在四川为官,深入各地调查研究,曾写《蜀中广记》,他在《万县西太白祠堂记》碑文中云:“太白先生,金行之精,陇西帝裔,产于昌明,起家小吏,不习逢迎。”以上这些史料都可相互印证,不能因有相同记载就简单地说是相互抄袭而予以否定。

有学者说《彰明逸事》所记李白的那些诗是低级趣味的调笑诗篇,不可能是李白所写,其实这是冤枉了李白,我们再来看看《彰明逸事》的这段记载:“白本邑人,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令妻怒,将加诘责。太白亟以诗谢云: ‘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必问牵牛?’令惊异不问。稍亲,招引侍砚席,令一日赋山火诗云: ‘野火烧山后,人归火不归’,思轧不属。太白从旁缀其下句云:‘焰随红日远,烟逐暮云飞。’令惭止。顷之,从令观涨,有女子溺死江上,令复苦吟云: ‘二八谁家女,飘来依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朱。’太白辄应声继之云: ‘绿发随波散,红颜逐浪无。因何逢伍相?应是想秋胡。’令滋不悦。太白恐,弃去,隐居戴天大匡山。”李白回答县令妻的诗,信口妙语,寓庄于谐。不能说用了牛郎织女的典故就是“轻薄”或“调戏”,须知唐代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妇女经常在外抛头露面,男女之间交谈、开玩笑是常有的事,若真是“调戏”,县令又怎会“惊异不问”。《观涨》的前四句为县令所吟:“二八谁家女,飘来依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朱。”身为父母官,对溺死的姑娘并未表示悲怜之情,反而以“鸟窥”、“鱼弄”来调戏已死的女子,的确是“只有毫无心肝的人才会这样做”。李白面对这个毫无人性的糊涂官,义愤填膺,“应声继之云:‘绿发随波散,红颜逐浪无,因何逢伍相?应是想秋胡。’”前两句写“绿发”、“红颜”随波浪而“散”、“无”,把悲惨之状勾画了出来,也表达了作者对少女不幸溺死的同情,接着追寻死因,引用“伍相”、“秋胡”两个典故,说明少女可能是遇上了“秋胡”式的好色之徒的凌辱,才如“伍相”那样含冤而死。或谓“因何逢伍相”是用典不伦不类,窃以为没有什么不当之处,伍子胥含冤被迫自杀后,遗体抛入江水中,此句说少女溺死于水与伍相相逢,暗指少女也与伍相一样受了冤屈而死。很显然李白是借“秋胡”来讽刺县令,秋胡调戏活着的佳人,行为可鄙,县令戏弄溺死的少女,更为可恨!所以李白的续句使县令大为恼火,因而“令滋不悦,太白恐,弃去”。从《彰明逸事》所记少年李白做小吏时所吟的诗句,不仅看出他才思敏捷,知识丰富,而且可以看出他富有正义感,敢于讽刺卑劣庸俗的县官,这与他的任侠性格是一致的。我们不可将县官吟的调戏溺水女子的诗句,误会成李白的诗句,更不能以此来否定李白曾做过小吏。

二、李白做小吏是为家庭环境所迫

有学者认为:李白出身富商,不会去做一个政治地位低下的小吏。前面已经论述:李白家庭不是富商,出身寒微。“富商说”是近代人的推测,并无史料依据。而“小吏说”是有史料依据的,不能以没有史料依据的“富商说”去推翻“小吏说”,而应以有史料依据的“小吏说”去否定“富商说”。李白“少为小吏”是家庭环境所迫。王琦说过:“李白诗绝无思亲之句,疑其迁化已久。”在李白故里有李白胞妹李月圆墓,而无父母之墓,说明李白之妹死于李白出名之后,爱兄及妹,其墓能保存下来。李白之父死于李白出名之前,因出身寒微,在青莲只是“孤门细族”,无祖茔归葬,默默去世,草草埋葬,后世也就无墓可寻。据当地民间传说李白做小吏是因家庭发生变故,父亲去世,不得不应募去做小吏以维持生计。李白的家庭环境是他直接碰到的、既定的、无法摆脱的条件,是这些条件决定了去做小吏,李白虽从小心怀大志,“心雄万夫”,但也不能全凭主观愿望选择干什么,不干什么。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

    国学大师蔡元培不仅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思想,而且还撰有关于国人道德修养的丰富著述,为后人提升道德境界、加强内炼修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典读本。本书编者重拾瑰宝,文白并存,精编细选,结集成书,凝聚了他论述国人修身立德处世的全部精髓,是今天的我们思考社会人生、加强内在修养不可多得的道德范本和践行宝鉴。
  •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建筑历史悠久,已有近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就在孔子故乡曲阜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立庙,内藏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等,“岁时奉祀”。这是中国最早的孔庙。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热门推荐
  • 农家贵女

    农家贵女

    重生到农家,爹死娘嫁人,日子很艰难,文瑾都不怕,种田采摘加经商,致富道路有办法!遇良人,甜甜蜜蜜好生活!
  • 至尊妖娆:邪妃扛上腹黑王

    至尊妖娆:邪妃扛上腹黑王

    【已完结】她,21世纪杀手,铁血无情,生杀予夺;他,异世王爷,冷酷腹黑,权倾天下。为寻灵石,绝色杀手只身穿越到到玄幻异世,成为代嫁公主,当铁血对上腹黑,凡人对上妖孽,注定惊涛骇浪。陷阱诡计,仙侠妖魔,她又何惧。沦为“棋子”?休想!且看她运筹帷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让天下男子诚服在她脚下。————推荐完结文《绝世萌货:玩转邪帝360度》,推荐新书《狂帝盛宠:狐妃de玩物》
  • 妖孽,离我远点

    妖孽,离我远点

    “死女人,你走到哪里本少爷就跟到哪里!”“死人妖,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本小姐滚多远!”她,过往成谜,一心想要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嚣张跋扈,一心想要将她拉下水陪他横行校园……她在前面跑,他在后面追……“女人,跟少爷我横行校园!”“人妖,你做梦!”追追跑跑,走走停停,在这场追逐游戏里,是谁的心在跟着沦陷……“对不起,或许,我们都错了……”樱花飞转,花开花谢,苍白了谁的容颜……
  • 密爱

    密爱

    宁语林下楼提着八盒外卖,困难的摁亮电梯摁扭,看着电梯楼层显示的数字,从18一直变成1后电梯门打开,宁语林依然没精打采低着就准备走进去,丝毫没注意到电梯里一位西装笔挺的中年男人和一位穿着进口天鹅绒套裙,劲间系着一条真丝宁巾的高贵夫人正准备走出来。宁语林一不留神迎面撞上这位夫人,一盒外卖跌落在地,压在高贵夫人的脚上,“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宁语林一连声道歉,“你怎么这么莽撞……”
  • 听雪传奇

    听雪传奇

    她是公主,身份高贵,却因为以外,而流落民间。寻亲之路漫漫,她遭遇了一切的爱恨情仇,最后,再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第一首席夫人

    第一首席夫人

    知道贱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劈腿的男友居然寄来一张结婚请柬。程可恨恨地在心里骂道:这么个极品,当时怎么就瞎了眼看上的。在闺蜜的义愤填膺下,她被打扮得漂漂亮亮出席宴会。本该是一场闹剧,她却淡定处理,徒留旧人一片悔恨。当她退场时,一双俊朗之目已认定她,而那双邪魅之瞳亦紧锁这倩影。他是人前冷面邪佞的总裁,人后更显霸道而紧逼,他对她说:“交易总有结束的一天。”而他是商业界的奇才,温柔待她,从无恶意,诺她道:“有我在,就不允许有人欺负你。”她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男人间迷失自我,当期望得到一份天才地久的感情成为奢望时,她又该如何抉择?
  • 大清棋情录

    大清棋情录

    倾力打造中国第一部长篇围棋文化言情小说。以江阴“抗清三公”的后人恩怨为线索,叙述大清乾隆年间,中国围棋最强时代的人文传奇故事,善解跨越两个地球的情爱纠缠。水墨江南,情迷棋中,小说家言,专家达人不必深究。
  • 工作要有好心态,做事要有好方法

    工作要有好心态,做事要有好方法

    你也许无法选择工作,但可以选择对工作的态度!态度是平庸和卓越的分水岭!优秀的人,懂得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找接口找方法就是一种积极心态。本书教你成为一个主动思考、彻底解决问题的高手,开拓出一片自己的事业天地,收获一个完美的人生。
  • 责任心·快乐也是一种责任

    责任心·快乐也是一种责任

    责任是人生中必须要承担的,因为人从生下来,就被赋予了各种责任。当你年少的时候学习和成长就是责任,当你长大以后拼搏和奋斗就是你的责任,当你拥有自己的孩子以后,抚育下一代就是你的责任。每一个人都要有责任心,这是人类不同于其它生物的条件之一。这是一本讲述责任感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