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500000015

第15章 李白在巴蜀的事迹 诗作及交游考(2)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人以有道,并不起。此则白养高忘机不屈之迹也。”李白说他隐居于“岷山之阳”,究竟在哪里?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中的“李白杜甫年表”确定“岷山之阳”在青城山,隐居时间在开元十年至十二年,李白22—24岁时。葛景春又认为“岷山之阳”在三台长平山安昌岩,东岩子就是赵蕤。其实,杨慎早就指出,“岷山之阳则指康(匡)山,杜子美赠诗所谓‘匡山读书处’,其说见晏公《类要》,郑谷诗所谓‘雪下文君沽酒市,云藏李白读书山’者也”。杨慎的看法当然是对的,从地理位置上看,匡山正是“岷山之阳”,岷山主峰在平武与松潘交界处雪宝顶,山脉绵延于川甘两省,“蜀以山近江源者通为岷山”,“岷山跨古雍、梁二州,自陕西巩昌府岷州卫以西,大山重谷,谽谺起伏,西南走蛮菁中,直抵四川成都府之西境”。大匡山正是南北走向的岷山山脉中的一座山,北距岷山主峰雪宝顶只有一百多公里,不论从“山之南为阳”或“向日为阳”两种意义来说,大匡山都可称之为“岷山之阳”。《江油县志》(光绪版)云:“郡治之北,有大匡山焉。在唐书,为岷山之阳。”李白说他隐居时,曾被“广汉太守举二人以有道”,广汉是沿用汉代旧名,绵州是汉代广汉郡的腹心之地,梓潼、涪县(绵阳)曾是广汉郡治所在地,因此广汉太守即绵州刺史,而大匡山正是其管辖范围之内。这位绵州刺史不可能跑到非他管辖的蜀郡青城山去推举人才。宋朝的人都说李白曾隐居于匡山。匡山上的《中和大明寺住持碑》叙述了大匡山上的大明寺兴建于唐贞观年间,到“唐第七主玄宗朝翰林学士李白,字太白,少为当县小吏,后止此山,读书于乔松滴翠之平有十载”。《谪仙祠堂碑》云:“匡山,唐谪仙之祠堂在焉……杜甫所谓匡山读书处岂其是耶?其迹显然,历历可考,则匡山遗迹,能信之可也。”“旧宅碑”也说:“先生旧宅在青莲乡,后往县北戴天山读书。”《彰明逸事》说:“太白……隐居戴天大匡山……今大匡山犹有读书台。”戴天山和大匡山上的李白遗迹有多处,而青城山上无一处李白遗迹,也无一首李白咏青城山的诗。《青城山志》明确说:“蜀中传为李白读书处所在,非只一地,更不得附会李白遗址于此山。”总之,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李白隐居读书处在大匡山,不在青城山。

李白自叙的隐居岷山之阳是不是指三台长平山呢?与他同隐的东岩子是不是赵蕤呢?否。《彰明逸事》说得很清楚:“太白恐弃去,隐居戴天大匡山。往来旁郡,依潼江赵征君蕤……太白从学岁余,去游成都。”隐居大匡山与到三台拜赵蕤为师是分别叙述的两件事。李白说在岷山之阳与东岩子“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他与东岩子并不是师生关系,时间是“数年”而不是“从学岁余”。长平山是在当时的蜀中第二大城市梓州城附近的一座小山,不可能“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绵州刺史(广汉太守)也不会跑到梓州刺史眼皮底下来推荐李白。长平山距岷山甚远,是浅丘陵,不能称之为“岷山之阳”。东岩子是“逸人”,就是从未被皇帝征召过的隐士,而赵蕤是被皇帝征召的隐士,故称“征君”,李白在寄给赵蕤的诗中就称之为“赵征君”,与东岩子显然是两个人。从时间来看,李白与东岩子同隐大匡山在去梓州拜赵蕤为师之先。据《唐大诏令集》载,开元四年(716)七月下诏“宜令各巡本管内,人有清介独立,可以标映士林,或文理兼优,可以润益邦政者,百姓中文儒异等,道极专门,或武力超伦,声侔敌国者,并精访,具以名闻”。下这道诏书时,李白已在匡山隐居一年多了。“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广汉太守闻而异之”,把李白与东岩子看成了“道极专门”的人才,想把他们推荐给皇帝,表演驯鸟绝技。胸怀远大政治抱负的李白对此推荐当然不屑一顾。后来又才去梓州拜师,学经邦治国之道,那应当是开元六年(718)。总之,李白自叙的隐居岷山之阳,不在三台长平山,而是江油大匡山。

北宋乐史编撰的《太平寰宇记》卷八四“龙州”条下云:“大匡山在州南八十里,高九百丈,阴洞潜穴,气蒸成川,有飞泉下流,一百里入剑州阴平合白泽水。”宋朝龙州州治在今平武县南坝镇,“大匡山在州南八十里”肯定在今江油境内,不是在南面二百多公里的三台长平山,更不是在青城山。“高九百丈”,应合二千多米,与大匡山背靠的戴天山差不多。“阴洞潜穴,气蒸成川,有飞泉下流”。在大匡山下有白鹤洞,洞中的阴河从洞口流出,形成飞泉,下泻于老龙潭,老龙潭就是百汇溪的源头,百汇溪流入平通河(即雍村河)再汇入涪江。不过该条目说:“大匡山在州南八十里……有飞泉下流,一百里入剑州阴平合白泽水。”似应指平武、江油交界的藏王寨,藏王寨在南坝正南三十多公里,大匡山在南坝南偏西约六十公里。北宋的阴平县在今江油小溪坝、厚坝一带,潼江有一支流从藏王寨的白阳洞流出,约三十公里在阴平村(即古阴平县治所在地)附近汇入潼江。也可能李白在来往江油时,曾游过或在藏王寨住过,《太平寰宇记》认为就是李白隐居的大匡山。其实大匡山与藏王寨相距不远,可以相互眺望。《大清一统志》、《龙安府志》、《江油县志》、《彰明县志》等都肯定大匡山在江油县西(当时县治在今江油武都镇),彰明县之北,虽里程有出入,但方位是肯定的,不能因各种记载的里程小有出入,就根本否认大匡山在江油境内。

李白隐居读书处除了大匡山还有一个小匡山,《彰明县志》云:“小匡山,县西三十里,亦名读书台。孤峰秀拔,宛如文笔,李白尝读书于此。”《江油县志》(光绪版)云:“读书台有二,一在县西大匡山,一在县南点灯山,皆太白读书处。”小匡山位于青莲乡与大匡山之间,李白在往返于老家与大匡山之时,在小匡山小住并读书,在这里留下遗迹和传说。小匡山之所以又叫点灯山,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李白在小匡山上刻苦读书,常常挑灯夜读到天明,周围几十里都能看到山上灯火,故把小匡山叫点灯山。早在清乾隆年间就建有纪念李白的太白祠,门上有“古读书台”匾额一道,正殿塑李白像。光绪年间又重修扩建,有殿宇三重,后残败。今存古建筑有石塔一座,实际上是化字库,读书学子烧废字纸之处,塔上对联是:“倒笔写天,气贯星斗;举杯邀月,诗惊鬼神。”这的确是李白精神的写照。小匡山上还有李白晒书坪、书箱石等遗迹。

李白主要隐居读书处是在大匡山,因而大匡山上李白的遗迹更多,纪念性建筑也更宏大。大匡山在唐贞观年间由长眉僧骇智兴建了一座佛教寺庙大明寺,后因李白曾在此读书而出名。唐僖宗中和年间“敕赐中和大明寺额”,进行扩建,简称中和寺。宋代再次扩建庙宇,并建了太白祠。这时因避赵匡胤之讳,改大匡山为大康山,从此一山有两名,至今大匡山所在的乡镇仍名大康。据北宋末的“祠堂记”称:“唐谪仙祠堂在焉……山旧有读书台,其侧有僧寺曰大明寺,名存实亡,废久不治,宣和己亥之仲秋(1119),命鸠材作屋四十椽,前敞轩楹,中设绘像,英灵似在,美哉,佳哉!吾乡盛事,庶几不泯也。”这说明在北宋末年之前已有谪仙祠,北宋末废而重建,后明清时期仍在重建、扩建。清光绪年间,龙安知府蒋德钧在大明寺边兴建匡山书院,筑殿三重,前有文昌殿,后有太白殿,中有书院讲堂,还有双桂堂、邀月亭等建筑,共九个院落,一百多个房间,常住师生数百人,成为匡山的极盛时期。1958年“大炼钢铁”,匡山树木伐光,寺庙书院拆毁,成为光秃秃的荒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封山育林,树木逐渐成林,在大明寺废址上又新建一座匡山亭。当地百姓捐资,重建了太白殿,大匡山尚存饲鹤池,为李白吟《别匡山》之处。大匡山的佛爷包之上有太白洞,相传李白曾在洞中读书。

李白在匡山隐居期间的主要活动是读书,创作诗赋,练剑术,不时游览名山,求仙学道,往来旁郡,寻师访友。李白自述:“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上韩荆州书》)。“十五”不必拘泥于十五岁那一年,而是指十五岁上匡山后开始的活动。他的这些活动对他一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白在匡山以铁杵磨针的坚韧精神勤奋攻读,博览群书。他自己也说:“颇常览千载,观百家”,“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从李白的诗赋中可以看出,他不仅研究了诸子百家的学说,还熟读了《史记》、《汉书》、《三国志》、《诗经》、《楚辞》、汉魏《乐府》等,对于道教、佛教的经典也很熟悉,真可算得上“读书破万卷”。李白勤奋学习的故事,在他的故乡世代流传,凡是李白停留过的地方,都有李白刻苦攻读的传说。“天才出于勤奋”,李白之所以在诗歌创作上取得辉煌的成就,正是因为在青少年时代勤奋学习,刻苦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千一录》云:“太白读书匡山,十年不下山,浔阳狱中犹读留侯传。以彼仙才苦心如此,今忽忽白日而嘐嘐古人,是自绊而希千里也。”此话说得很有道理。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的这种思想性格,是在第一次隐居时形成的。李白的青少年时代正是统治者大力提倡道教之时,开元二年,唐玄宗置翰林院招徕隐士,其中就有不少是道教徒。玄宗还采取了许多措施,在政治上、社会上提高道教的地位与声势,使道教得以大大发展。李白生长的川北一带,本来就是道教的发祥地,东汉顺帝年间,道教的创始人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首先流行于川北汉中等地。“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鲁雄踞巴汉垂三十年”。李白的故里自东汉末,道教一直十分活跃,在风景秀丽的群山之中,散布着一些道观。李白故居对面的紫云山,又称紫山,峰峦俊秀,林木茂盛,位于江油市西南香水乡的盘江之滨,隔盘江与青莲遥遥相望,距陇西院十公里,也是江油、安县、北川的界山,长约11公里,宽约3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099米。唐代山上就有一座香火很旺、闻名遐迩、颇具规模的道观,据宋人魏了翁《紫云山崇仙观记》云:“其阙则为之始殿,为黄篆宝宫……古松立于庭者,巉岩老硬,盖不知年。而其问所谓黄篆宝宫,则世传为唐开元二十四年神人由他山置于此者也,宫之三十六柱皆檀木,铁绳隐迹,至今不毁。”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邱山居》:“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王琦《李太白全集题嵩山逸人元丹邱山居》注云:“紫云山在绵州彰明县西南四十里,峰峦环秀,古木樛翠,地理书谓常有紫云结其上,故名。岗来自北为天仓,为龙洞;其东为风洞,为仙人青龙洞,为露香台;其西为蟇颐,为白云洞;其南为天台,为帝舜洞,为桃源溪,为天生桥。有道宫建其中,名崇仙观。观中有黄录宝宫,世传为唐开元二十四年神人由他山徙置于此。宫之三十六柱皆檀木,铁绳隐迹在焉。此山地志不载,宋魏鹤山作记,载集中。太白生于绵州,所谓‘家本紫云山’者,盖谓是山欤?”李白曾上此山寻仙访道。

李白第一次隐居期间就是以匡山为基点,游览附近名山,求仙学道。从李白在故乡留下的诗篇中可以看出李白曾到过戴天山、太华山、窦圌山等地。太华山与大匡山为同一山脉,大匡山在南,太华山在北,两山紧紧相连。据清道光《龙安府志·山川》卷二:“太华山,在县西北四十里,三峰奇秀,有似西岳,上有太华观。”《龙安府志·人物》卷八:“唐,毛真人在太华山修炼,道成仙去,今太华观乃其遗迹。”清光绪《江油县志·坛庙》卷十三:“登真观(即太华观),在太华山上。有三峰状如华岳,相传毛真人修炼处,改名登仙观。”可见太华山在唐代已经是道教名山,满山苍松翠柏,山溪潺潺,飞泉道道,清幽秀丽。太华观就深藏于林荫深处,观后有毛真人洞,幽深莫测。李白隐居大匡山到此山寻仙访道,写下了《太华观》:“石磴层层上太华,白云深处有人家。道童对月闲吹笛,仙子乘云远驾车。怪石堆山如坐虎,老藤缠树似腾蛇。曾闻玉井今何在,会见蓬莱十丈花。”描绘了太华仙境。李白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不能不深受熏陶感染,所以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李白在隐居大匡山期间“往来旁郡”,开元六年往梓州长平山拜赵蕤为师,“从学岁余”,开元八年春拜谒益州长史苏颋,随后下渝州,拜访渝州刺史李邕,后游峨眉又回匡山隐居。

李白在隐居匡山期间还到过龙州江油郡江油县,时县治在今平武县南坝镇。从匡山去南坝只能溯涪江而上,在进入涪江峡谷口时曾游了两岸的溶洞,至今还流传着“太白洞对灯笼洞,灯照太白把书诵”的民谣和传说故事。一百多里的涪江峡谷曾是邓艾伐蜀经过的阴平古道的一段,以二郎峡为代表的涪江六峡,山高谷深,江流湍急,峭壁摩天,栈道凌云,李白正是在这段艰苦的行程中,积累了《蜀道难》的素材。李白在江油县访了县尉,留下了《题江油尉厅》:

岚光深院里,旁砌水泠泠。野燕朝官舍,溪云入古厅。

日斜孤吏过,帘卷乱峰青。五色神仙尉,焚香读道经。

这首诗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歌颂了县尉无为而治的道家精神。北宋大书法家米元璋曾书写此诗并刻于石壁上,后又翻刻成碑,今仍存于江油李白纪念馆。该诗中写的“旁砌水泠泠”,至今泉水犹存,叮当作响,故名叮当泉。叮当泉上有太白读书台,至今尚存“太白台”古碑一块,为宋代所刻。

李白经金牛古道游览时,途经梓潼五妇山,即古蜀国五丁力士拽蛇,以至“地崩山摧壮士死”之处。其上两公里即文昌祖庭大庙。

李白肯定到过剑门关,他写的《送友人王炎入蜀》、《剑阁赋》、《蜀道难》都描写了剑门关。剑门关是古今闻名的雄关险隘,属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关口为大剑山的一个V形山口,扼于川陕公路上。北距广元城区南五十公里,南距成都三百公里。大剑山倚天如剑,峭壁连绵,横亘似城。山之中断处,两崖相对如门,故名“剑门”。剑门关为历代军事要塞。后人为纪念李白、杜甫这两位伟大诗人都先后游过剑门关,故在关上曾建过李杜祠、思贤楼等,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六七《剑门关·楼阁》载:“思贤楼。在水门上。有张孟扬、李太白、杜子美、柳子厚画像。因以为名。”又卷六六载:“李杜祠堂。按剑门题诗以太白、子美为重,而世未有并祠之者。会从李参预壁得所赐阜陵御书《蜀道难》,又从李左史得赵忠定汝愚大书《剑门》诗,因建祠,刻二诗于前,榜其堂曰‘文焰’,取韩退之诗语也。”王象之《舆地纪胜·隆庆府古迹》、明《大明一统志》卷六八“保宁府”、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二六都有同样的记载。

同类推荐
  • 解读《宦经》

    解读《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注译者作了解析原文要旨和阐释其指导意义的释译,又根据历朝历代的史实,撰写了相关的事典,对原文精髓加以论证和具体说明。释评视野广阔,事典故事生动,它们和原文互为补充,构成了本书哲理性与可读性皆强的显著特色。
  • 少城轶事

    少城轶事

    本书介绍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底蕴:街道、桥梁、河流、公馆、饭店、寺院、商铺、吊脚楼。甚至是一段老城墙。
  •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精心编就1000多道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的知识竞赛题,内容涵盖人们应该懂得而又易于掌握的各门各类知识。既突出知识性,又把知识性同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和谐地融为一体,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游弋在逸闻趣事点缀的知识星空里,自由翱翔,体味知识带来的无限乐趣。
  •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古代兵勇

    古代兵勇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古代兵勇》为丛书之一,介绍古代兵勇的有关内容。《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古代兵勇》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滋养心灵

    滋养心灵

    感动千万人的88个真爱故事。一个个温馨感人的故事,让你荡气回肠;一个个真实平凡的人物,让你唏嘘不已……在这里,你可以慢慢地、细细地读,像品尝美酒一样,一次尝一点。每次啜饮都会给你一点温暖的亮光,每个故事都以不同的方式滋养你的心灵。蕴藏丰富的情感,传递人生的智慧!
  • 懒懒妖妃要逍遥

    懒懒妖妃要逍遥

    亲们,我改了内容简介,也改了书名,原名叫《莫羡我逍遥》,亲可别走错了地方哦!~~~~~~~~~~~~~~~~~~~~~~~~~~~~~~~~~~~~~~~~~~~~她,遭遇至亲的迫害,被抛弃在不归林中喂野狗,可命大的她只是失了忆活了下来并莫名其妙的契约了四只兽兽。但这一切她并不去追究,也追究不了,能活着就好。天真的她只求每天过得开开心心,其他的就懒得去想,懒得去追究。在学院中挥洒欢笑;在冒险中体现着刺激;在红尘中感受着欢笑与哀伤……随着被刻意封起来的记忆逐渐解开,懒惰的她逼不得已地踏上了一条封魔之路……(简介无能,等我想到比较好的才改吧)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懒懒妖妃要逍遥》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囧穿独占帝王宠:正宫难为

    囧穿独占帝王宠:正宫难为

    她只不过是跟朋友去黄河边上拍拍照而已,没想到被一个黄河之浪给拍到了史书上影子都没有见过的王朝。貌似穿越这潮她也赶上了,穿越的好事也全被她碰上了,有个有权有势的宰相老爹,还有个帅得让人擦完口水再流的美男哥哥。嗯,嗯,不错,在这朝代混吃混喝估计是没什么问题了。可是,她那个该死的美男老哥竟然把她一掌拍昏丢给了那个后宫养了三千多个女人的臭皇帝。哼哼!别以为把老娘嫁了就省事了,想要让她乖乖地做她的皇后?不可能!那要怎么办?努力制定逃宫计划!可是,老天爷,为什么你总是不长眼呢?每次她都只逃到宫门口,就被狗皇帝抓个正着,至少也要让她翻出墙先吧?“霍芷芯,你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太把自己当皇后看了。”“是吗?那我得努力克服这种自卑感才行。”自卑?这个死女人,坐皇后的位子她还敢说自卑?
  • 商业创意工厂

    商业创意工厂

    本书能有效地激发你产生成功的商业创意,并且易于使用。它的结论建立在持续10年对全球顶尖的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和投资家所使用的创意技术的研究之上。这本书读起来妙趣横生,里面包含了很多案例,还有很多小技巧来帮你增加创意的质量和数量。一旦你开始把书里谈到的这些策略付诸实践,你就能经常性地产生成功的商业创意,你的生活也会更加精彩。你将认识到,你脑中所灵光乍现的奇思妙想会给你的商业行动带来极大的快乐和成功,这是其他事物所难以给予你的。
  • 激发青少年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

    激发青少年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战龙

    战龙

    这里有拥有兽人血脉的兽族,有诞生自浮屠血海的血族,有远古异兽魂兽……各种千奇百怪的武魂与兽魂。传承自远古的秘术。玄功与武魂的巅峰对决。这里是属于战龙的世界,一个充满奇幻与玄幻的远古神话世界。当你看见各种威力巨大的玉符层出不穷,各种天才地宝丹药显现于世,各种威力绝伦的武魂、兽魂争芳斗艳之时不要惊讶,属于战龙的世界就是如此。————热血战龙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山西民间笑话

    山西民间笑话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