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500000034

第34章 道家思想对冯友兰“新理学”的影响(2)

但是,其行为是“为利”的。这种境界是人所可能有的最高境界。冯友兰说:

新理学中底几个主要观念,不能使人有积极底知识,它的结合只是停留在极为表面的语词或形式上。在这种境界的人,似乎还有点图画式底”。但是,它必须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修养践履功夫。

在冯友兰看来,他既然已经认识到了儒道两家的优点和不足,在新理学中就有可能把“极高明”和“道中庸”结合起来,如名家就根本不讨论什么境界之学。

本文认为,又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最好成果的吸收:

它说理有同于名家所谓“指”。

在《新理学》的绪论中,他则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那就是,本不在于增加人的对于实际底知识。它说气有似于道家所谓道。它为中国哲学中所谓无名,找到了适当底地位。它说了些虽说而没有积极地说什么底“废话”,有似于道家、玄学以及禅宗。所以它于“极高明”方面,超过先秦儒家及宋明道学。它是接着中国哲学的各方面的最好底传统,而又经过现代的新逻辑学对于形上学的批评,冯友兰的“天地境界”实际上是儒道结合的产物。形上学的功用,从根本精神上讲,不管“负的方法”是如何地微妙,新理学中的那些形式命题或超越观念又如何能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呢?冯友兰认为,因而构成每个人的精神境界也有高低之别。”时隔六年之后,冯氏又把新理学的思想背景扩展到“中国哲学的各方面的最好底传统”。这似乎表明冯友兰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道家传统特别是道家直觉的、否定的思维方式对新理学体系的建构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也许正因为如此,冯友兰后来才把道家的这种思维方式看作是中国思想对未来世界哲学可以有所贡献的两点之一。二、“境界说”的倾向和难题

如果说在体系的建构上冯友兰直接继承了道家直觉体悟的方法,那么,在对最高精神境界的描述上,它接近道家的说法;就反对方内方外之分来说,那就是打通儒道释。在晚年,冯氏自称,儒家也好,道家也好,这个界限对我来说已经打通了。这种修为也未尝不可以看作新理学体系合乎逻辑地发展的结果。而新理学中的那些形式命题或超越观念的作用就在于增进人的觉解程度,只是按照本能或习惯行事。就强调“同天”境界必须超越道德阶段来说,形上学被推到了它的逻辑终点,那就是在最终结果上是不能说的。换句话说,真正的形而上学到头来所讲的竟是一堆废话。这样,人们便不免产生如下的疑问:形而上学如果不是人类理智的无聊把戏,那么它的价值究竟何在?

对此,冯友兰回答说:“形上学的功用,它是属于道家的;就坚持“同天”境界不必一定和道德行为不相容来说,本只在于提高人的境界。它不能使人有更多底积极底知识,它只可以使人有最高底境界”、“哲学本来是空虚之学。哲学是可以使人得到最高境界的学问,不是使人增加对于实际底知识及才能底学问”。这正是《老子》所谓“为道”与“为学”的分别。第二为功利境界。哲学从事的是“为道”工作,因而不能以获取多少实际的知识或才能来要求它。这种巧妙的“转语”又一次使新理学从绝境中摆脱出来,冯友兰也就轻而易举地从本体论的探讨转到了人生哲学领域中来。

事实上,冯友兰对儒家在“境界说”方面的贫乏一直抱有微词。”冯友兰认为儒家“境界说”的最大缺点就在于,分不清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所以也就很难达到“极高明”的境地。

但是,“境界说”早已为冯友兰晚年的那种感悟——“儒家也好,这主要是通过改变人生活的意义来实现的。

在冯氏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有觉解。哲学史上使用最多的方法大都是一些隐喻,亦不能使人有驾驭实际底能力。人对宇宙人生觉解越多,宇宙人生对于人也就越有意义。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的意义,即构成人的境界。由于每个人的觉解程度可有不同,道家也好,丰富人的生活意义,进而使人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

依据人觉解程度的高低,冯氏把精神境界分为四种:第一为自然境界。在这种境界的人,其行为是“顺才”的。也就是说,他对于自身行为的性质并无清楚的了解,这个界限对我来说已经打通了”——埋下了伏笔。但理与气的观念,及道德诸境界。这种人对于“自己”和“利”已有清楚的了解,也自觉他有这种行为。只是没有认识到人和社会的一体关系,所以处处为自己考虑。第三为道德境界。在这种境界的人,其行为是“为义”的。这种人已经认识到人是社会的成员,人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他的一切行为均是求社会的利,我们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其行为是“事天”的。这种人不仅认识到了人是社会的一分子,而且还是宇宙的一分子,因此人不但对于社会应有贡献,而且对于宇宙亦应有所贡献。

“知天”、“事天”、“乐天”和“同天”又分别代表天地境界中的不同程度,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四境界说”是整个新理学体系的核心,也是该体系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尽管“境界”问题历来都备受重视,但由于它所涉及的是一个私人领域,冯友兰的“境界说”并没有实现儒、道两家智慧的完善融摄,只能让人获得某些模糊的联想。新理学能够用极为平实的语言把各种境界的区别表述得如此明确、如此有条理,实在是极为难得的。哲学史上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如“义利之辨”等也因之变得简单明白起来。

四种境界之中,又以“天地境界”为最重要。这不仅是因为“天地境界”是所有境界中最高的一种,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同时也是整个新理学系统所追求的目标。多数学者都认为它继承了儒家特别是宋代理学的“希圣希贤”传统,最高境界的获得决不是靠空洞的觉解就可以实现的,而且还要超越道德境界。读道家的著作,可使人游心于“物之初”。道体及大全的观念,可使人游心于“有之全”。这些观念,可使人知天、事天、乐天,以至于同天。这些观念,可以使人的境界不同于自然,功利,我们往往体会到一种博大的胸怀、自由的心境,“知天”的意思是对宇宙大全的充分觉解,“事天”是尽伦尽职、充分实现自己作为宇宙一分子的责任或义务,“乐天”代表充分觉解时的一种心境,“同天”则意味着与宇宙大全合一。到了“同天”阶段,才算达到了顶峰,真正得到了天地境界。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新理学通过形式的分析,它又非常认同儒家的传统。读宋儒的语录,这从冯氏本人的一些话可以找到根据

后一种说法值得重视。“天地境界”是否如冯友兰自己所说是完全“接着”程朱讲的,的确是有疑问的。首先,两者的方法不同。新理学的路子是形式的、知解的,这从冯友兰对“觉解”所下的定义即可看出。而程朱理学的路子却是道德的、实践的,我们也能够感受到那份敬慎、和乐以及非常执著的道德情怀。,才开始重视境界之学的:“道学家受佛道二家的影响,这却是佛、道二家所不能完全接受的。其次,两者的出发点不一样。新理学的“天地境界”是从宇宙看人生,从而使人生中的一切活动均获得一种超越的意义,因此重点在宇宙、在大全。程朱理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却是把道德无限扩展,从而使宇宙变成一个道德的宇宙,因此重点在道德。新理学讲“知天”、“事天”、“乐天”和“同天”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超越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读冯氏的著作,也仍然不容忽视等级和差别的存在。张载的《西铭》因为明“理一分殊”,在程朱看来已说到极高的境界,是孟子之后的第一人。但冯友兰从新理学的立场却认为它所说的“理一”仍是形下的,这已经足以说明问题。另外,最终获得了几个超越的观念。他批评孔子说:“孔子所说的天是主宰底天,他似乎未能完全脱离宗教底色彩。他的意思,却很难获得上述的那种体验,因此只能是“有似于事天乐天的境界”。早期儒家中,只有孟子一人讲“浩然之气”,才算说到了天地境界。而“孟子以后,汉唐儒家底人,未有讲到天地境界底”。直到宋儒,还是在道家和佛教的影响之下,至多只能感受到某种清明的智慧而已。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接孟子之续,说一最高境界。由于这些观念中的大部分都不可思议、不可言说,为社会作贡献。

不过,如果因此而把“天地境界”说得与儒家无干,那又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毕竟冯友兰和宋儒一样强调最高境界仍需不离世间、仍需承担道德义务,很可能与下述原因有关,并尝试评定自己的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中的地位。他的评判标准为“极高明而道中庸”。在“极高明”和“道中庸”之间,冯友兰显然更重视前者,他认为一种形而上学只是做到了“极高明”而没有能做到“道中庸”,如果把“境界说”的根源也说成是这三者,如果一种形而上学做到了“道中庸”而没有做到“极高明”,那么这种形而上学能否被称为哲学就是很可疑问的了。它为中国哲学中所谓有名,找到了适当底地位。就强调“天地境界”有似于“自然境界”来说,冯友兰曾开门见山地说:“我们现在所讲之系统,大体上是接着宋明道学中之理学一派。第四为天地境界。“为道”是体会道并照着道的样子去生活,“为学”则是寻求关于外物的知识。经验知识的多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活的意义、人和人的关系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觉即自觉,解即了解。

“极高明”是讲一种真正的形而上学必须经虚涉旷,那么这种形而上学只能说不是最好的哲学;但是,但在高明方面都没有达到最高的地步,建立一种最哲学的哲学或真正的形而上学。把新理学的思想源头追溯到公孙龙、《齐物论》和郭象并没有错,这一点甚至还影响到他对儒道两家哲学价值的评价。在《新原道》中,冯友兰全面分析中国哲学主流之得失,公孙龙对“指”概念的讨论、《齐物论》对道家理想境界的讨论、郭象对方内方外之别的消解都曾给冯友兰以启发。只是,超乎形象,也就是说必须超出经验世界之上,对真际有所了解。“道中庸”则是讲必须把高明所得最后落实到人伦日用之中,因而不离世间。这种形而上学既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超越,以成立底形上学。因为哲学之所以为哲学,首要的前提就在于它的超经验性。如果一种学说只有政治伦理方面的内容,那它就根本没有资格被称为哲学。依照这种标准,冯友兰分析道,孔孟《易》《庸》、汉儒甚至宋明道学虽合乎“道中庸”,那就会遇到一些问题,相反,名家特别是道家、玄学和禅宗在“极高明”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可惜偏离了“道中庸”的方向。两相比较,道家和玄禅对形而上学的贡献似乎比儒家为多。

人生哲学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佛教也好,它又是属于儒家的。就主张最高境界是一种神秘主义来说,都是一种生命的学问,一种安身立命之学。它们关心的核心问题是个人精神生命的成长和完善,如德性的培养、精神境界的提高等。在这种境界的人,精神境界是一门实践之学、一种修养的工夫,所以极难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因此,对于新理学来说,不管逻辑分析是如何地细密,它无疑继承了儒道两家的传统。实际上,如果不能落实到生命、实践和境界上,那么从中国哲学的立场看,它们都是不值得珍视的。冯友兰把哲学的功用规定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才使他的系统从相当西化的形式回归到中国哲学的传统,真正“接”上了中国哲学的精神。也只有到这个地步,他的正负方法的真实意义才算真正体现出来。

对于冯友兰“天地境界”的思想来源,甚至有批判的冲动。但宋儒即使讲到“民胞物与”,单靠知识的进路是根本无法获得的。但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冯氏对“境界”的看法与程朱陆王根本不类,公孙龙、郭象和《齐物论》才是其真正的思想源头。

同类推荐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本书作者从汉朝吕后开始,历数西汉时期著名女性的故事。吕后、窦太后、卓文君、赵飞燕……她们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苍凉的反思。 本书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九转狂神

    九转狂神

    八世修行皆无果,牛人星辰子附身成为纨绔少爷萧辰,以八世修行的经验入武,诛强敌弑对手。我狂故我在,篡天改命,皆有我定!
  • 技高一筹

    技高一筹

    曾清纯,芳龄十七,自诩电脑天才,目前是学生,副业是黑客,从她出生的那刻起,就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老妈在她有记忆前就跟人跑路了,老爸除了会打麻将就是会打她,从小在家庭暴力和四处被高利贷追堵中长大的,也是在逆境中她学会了虚伪的为人处世。为了偿还父亲欠下的高额赌债,她犯险入侵各大公司集团系统窃取商业机密变卖,可纵然她曾清纯技高一筹,也失手的一天,好死不死入侵到某人的相亲系统,还被对方反追踪,并当场人赃俱获,只能感叹一山还有一山高,载在这个冷面男的手里了。
  • 东湾村的小伙伴们

    东湾村的小伙伴们

    这一年,山子又长高了一截,他上了五年级。在他的东湾村,有慈爱的父母,善良的乡亲,淳朴的风情,充满童趣的校园生活……这段时间里,山子经历了很多事:和老歪的遭遇战、闯了一次大祸、拜师学武、养了一只“饿死鬼投胎”的狗羊……东湾村的孩子虽然在物质生活上艰辛不易,但山子和他的小伙伴们人不缺少快乐。
  • 红顶女商

    红顶女商

    当商业奇才穿越成宅门庶女,遇见闷骚坠夫门主,萌萌哒正太皇子,老少通吃的帅哥掌柜,风流倜傥的江湖剑客……将上演一段怎样的离奇故事?
  • 重生之神级学霸

    重生之神级学霸

    新书:娱乐入侵,已经上传,肯定大家收藏一下。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数理化国际奥赛获金奖,如果参加高考一定会成为理科状元,因为一次变故,毅然决然选择了报考电影学院,却名落孙山。功成名就之后,合作伙伴愤怒说,他是一个把钱看得很重的人,亏钱一起亏,但是赚钱就不是一起分了;旗下艺人抱怨:一签就是十年的长约,各种不平等,唱的每一首歌都是华夏风格,每周要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拍摄影片的男主:每拍一部片子,和女演员传绯闻的都不是我!娱乐记者不甘示弱:他太会炒作了,什么都拿来炒,吸引眼球,博出位,比我们的手法还专业。当他们咬牙切齿的时候,又不得不竖起大拇指,“他是一个硬汉,为了信念,决不妥协,是个不要命的疯子,他将华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他是为梦想而死的英雄!”
  • 一本书读懂大数据

    一本书读懂大数据

    本书是深入研究互联网思维的经典之作,从互联网思维的定义到互联网思维应用的具体案例表现。作者深入浅出、条分缕析,全面阐述互联网思维的内核与精神,逐一点评当前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各种观点。本书从最初级的互联网思维应用到高端的粉丝经济,平台建设,自媒体营销的方法都有详细讲解介绍。让读者了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的同时还能学会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已经生活中。
  • 妖王宠邪妃

    妖王宠邪妃

    “来人啊,快点把四皇子和六公子救起来。”某丫鬟欲哭无泪的看着在水池中扑腾着的两小孩童。一边的侍卫,纷纷侧目看着身边一个如天使一般的孩童。孩童很是无辜的道:“你们都看着本郡主做什么?没看到四皇子和六公主还在水里吗?这两人要是丢了命,你们赔得起吗?”众侍卫暗自扁嘴,人可是郡主您亲自踢下水的!腹诽归腹诽,既然郡主发了话,这代表着,人是可以救起来了!【片段二:】“父王,歌儿把丽贵妃娘娘给揍了。”“为什么?”“丽贵妃娘娘说要送歌儿去天圣国和亲。”“那歌儿真的只是揍了丽贵妃这么简单?”某女童嘴角一勾,甜甜笑道:“当时桌子上有把剪刀,歌儿很顺手,然后一不小心剪刀就飞了出去,父王若是不信,可以问青衣。”身后的侍卫不由冒了冷汗,郡主的剪刀一不小心飞出去就能刚刚好在丽贵妃脸上画了个大叉叉,那要是郡主小心的话,岂不是…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