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500000026

第26章 章太炎 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3)

最后,治学的态度有别。章太炎无论是考证经史还是发明诸子,都与他独特的经世观分不开。在他那艰涩难懂的文字背后,永远都包含着现实的内容。但也正因为过分重视学术与现实的联系,使他的治学难免会受到个人好恶的干扰。胡适则不然。胡接受的是现代学术训练,更容易自觉地信守客观的原则。这一点从他下面一段话可以看得很清楚:

做学问的人当看自己性之所近,拣选所要做的学问,拣定之后,当存一个“为真理而求真理”的态度。研究学术史的人更当用“为真理而求真现”的标准去批评各家的学术。学问是平等的,发明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

胡适对传统批判得很激烈,但在考史方面,他从不以个人的好恶歪曲事实,就是明证。胡适会为一种版本、一条材料的发现而惊喜,可一旦结果出来,考据的任务就完成了,他决不愿意再由此引申或比附一些与学术无关的结论。对胡适而言,考证的目的只能是,证明一件史实,或者,再一次验证他的“科学方法”的有效性而已。

章、胡二人治学立场上的这种不同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国故”问题的看法。

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知识界发生争执。对立的观点主要有两派,一派主张“保存国粹”,一派主张“整理国故”。后一派视胡适的言论为圭臬,前一派则多以章太炎的主张为依据。如果把这场争论看成是章太炎和胡适的较量,那似乎也并不能算太过分。

甚至,两人关于如何治经和治子的讨论,其实也可以归到这同一个问题下。

章太炎这样解释“保存国粹”的必要性:

为甚提倡国粹?不是要人尊信孔教,只是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

尝谓治乱相寻,本无足患,浸假至于亡国,而学术不息,菁英斯存,辟之于身,支干灰灭,灵爽固不随以俱澌,若并此而夭伐之、摧弃之,又从而燔其枯槁,践其萌孽,国粹沦亡,国于何有?

说到底还是那个亡国亡种问题!前段话讲于1906年,后段话说于1923年。这期间正是近代社会最动荡的十几年,章太炎对“国粹”的看法并没有发生什么明显的变化。胡适曾指出:“国故这两字,是章太炎先生提出,比以前用的国粹好多了,其意义即中国过去的历史文化,包括一切。”但这种说法并未缩小两人之间的距离。事实上,章太炎根本无意于在“国粹”和“国故”之间作出区别。

胡适就不担心亡国亡种问题。作为一名忠实的世界主义者,胡适并不为自己传统的失落而担忧,相反他认为,凡是合乎现代文明(西方文明)的东西,就没有理由担心会失掉;而那些与现代文明相背离的,即使淘汰掉也不值得可惜。在这种信念支配下,胡适认为,目前的任务根本就不是如何去“保护国粹”,而是先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对“国故”进行一番整理:

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只有一个主张,——就是“整理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必须指出的是,胡适在“整理国故”问题上,表现得相当矛盾。现代学术的训练,使他意识到无论对什么问题都应尽量保持理性和客观,但两种文化的反差又使他对自己的传统从心理上感到厌恶。当他攻击自己的民族是一个“又愚又懒”、“一分像人九分像鬼”的不长进的民族时,当他说“故纸堆”里有无数的老鬼能吃人能迷人时,这种厌恶之情表现得至为明显。甚至,他竭力表彰乾嘉朴学的方法,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于心理补偿的需要。

胡适曾经告诫自己的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应当坚持的是“为真理而真理”的态度,不应当先存一个“有用”“无用”的观念。这种慎重的言辞表明,胡适在对待传统这个敏感的问题上,也曾试图尽量保持一种理性的立场。

可是,这样的例子并不多。更常见的情况是,他把“整理国故”看成了评判历史、重估价值的一种手段:

用精密的方法,考出古文化的真象,用明白晓畅的文字报告出来,叫有眼的都可以看见,有脑筋的都可以明白。这是化黑暗为光明,化神奇为臭腐,化玄妙为平常,化神圣为凡庸,这才是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他的功用可以解放人心,可以保护人们不受鬼怪迷惑。

用“保护人们不受鬼怪迷惑”来说明“整理国故”的功用,很难说是什么客观的态度。由发生在胡适身上的这种矛盾可以看出,在涉及文化传统这个个人情感最易介入的领域,要想保持一种比较理性的态度是多么困难。

总之,民族主义的情结使章太炎对本国文化充满敬意,他始终相信,本民族特有的东西是最可宝贵的财富。普世主义的信念使胡适更多地看到自己传统的不足,他总想把本国的文化溶入到世界的潮流中去。这两种态度实际上也正是文化冲突中最常见的两种情形。只要文化冲突尚存,发生在章太炎和胡适身上的这种情况就可能会一再重复。五

回顾20世纪的中国学术史,人们总爱从章太炎和胡适讲起。这不仅是由于他们在世纪初学术界的核心地位,而且更关乎延续至今的学术发展走向。考量历史,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反省现实。

个人认为,对章太炎和胡适最好分开对待。无论是为了考量历史,还是反省现实。

就历史而言,章太炎影响到“五四一代”,胡适影响到“后五四一代”,这本是自然常情。但常情中也有不寻常之处。章太炎出于传统,入于传统,一生反复多端,可他给“五四一代”的启示,肯定破坏大于建设。鲁迅的估计并没有错:“我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学术史上还要大。”正是靠反清、诋孔、与梁启超、康有为等斗争的那些言论,使当时的激进青年热血沸腾。“有学问的革命家”这个称号本身就很有趣,“学问”变成了“革命”的修饰语,个中因由不就很值得我们认真回味吗?在某些专门的领域,如音韵、训诂,章氏的影响犹在,但他大量的经世文章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把学术与政治勾连起来,无论是借发挥微言大义还是考证经史,都是属于经学时代的做法。章太炎终究是一位经学家。他亲手埋葬了他竭力加以维护的传统。

胡适的不同处在于,在摧毁一种传统的同时,又积极参与创建一种新传统。无论胡适反对旧传统的言论在年轻一代中的影响有多大,但从学术史的角度看,他的贡献却在于对“后五四一代”的示范作用。他是一位开风气的人物,他那几种“半部”著作都有助于树立一种新范式,尽管未必都是优范式。胡适所代表的这种新传统来自西方,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它以理性为指导,着重客观、科学,坚持价值上的中立,并且有一套形式上的规范等等。经过胡适的宣传和实践,经过“后五四一代”的努力,这套规范主宰了中国学术界,至今依然如此。从开新的角度看,胡适在20世纪学术史上的地位远比章太炎重要。

问题还有另外一面。正像任何一种传统一样,新的总会变成旧的。每一种传统都有它的局限。建立在现代文明之上的新传统,有一些基本的假定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科学理性适用的范围是否有限定?客观性如何在人文学科中体现?现代化是否一定要斩断历史?民族性能否在现代学术中加以体现?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加以重新检讨。

从这个意义上讲,章太炎就会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清除掉种族主义的痕迹之后,对民族特性的重视、对民族传统的珍爱,也许可以重新被现代学术所容纳。陈寅恪的那段著名的话——“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近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乐道,已经足以说明问题。另外,章太炎对“主观之学”重视、对“直观自得”的强调同样值得我们回味。在那些与个人内在体验相关的领域内,只有不再以客观性相约制,像《齐物论释》这样的深造自得之作才会重新出现。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热门推荐
  • 阴阳珏

    阴阳珏

    宫明珏,东凌宫家嫡系四公子唯一的“儿子”,襁褓时期的一场横祸,让她半侧身体严重灼伤,半数筋脉随之尽毁。丑陋至斯,阴阳双面,天生废柴,灵气全无,身为嫡系,却贱如猪狗。一次无情的家族审判,一次命悬一线被迫跳崖,却意外相遇改变她一生的人。历经残酷的筑筋锻骨淬体,她宫明珏就此重生。当曾经的少女褪去伪装,脱去稚嫩,修灵气,掌阵法,习炼药,风华万千,倾世惊华,引无数男女尽折腰。然而,真正引导少女女命运的却是一块碎玉。古老的碎玉解开神秘的枷锁,命运之轮从此运转。历经万年的生死大战,人应何去何从?稚嫩的双肩又当如何肩负起大道苍生之责?一笑天下倾,一怒沧海寒,一念震风云,一手撼乾坤。一切的一切,敬请关注《阴阳珏》。----我是坑爹片段分割线----“我是你的什么?”“你是我的光啊。”“啊?原来我只是灵素啊!”“这样,我就可以把你装进身体里了,四肢百骸,无处不在……”“小野猫,你可知道那些曾经见过本尊真正样貌的人如今都如何了?”“呵呵,如何了?”“灰飞烟灭,死无葬身之地。”“不过,本尊倒是可以考虑给你多一个选择……”“什么选择?”“嫁给我!”“我有一个梦,那个梦很小,小到没有爹娘,没有宫家,没有阴阳会,没有四大陆,有的只是——他。”“神又何妨?魔能如何?我宫明珏从一开始就屏退三界超脱五行,我本阴阳,阴阳本我,天地又能奈我何?”
  • 夺心攻略:金主追妻36计

    夺心攻略:金主追妻36计

    一个离婚女,一个钻石男。她眨巴着大眼睛:“你又想当金主,又不想救我爸,天下哪有这等好事?”他唇角勾笑:“除了救你爸,都可以答应你!”她气得炸毛:“滚!”这前脚才出狼窝,后脚又入虎口。他捧她上天:我要当你一辈子金主!她恨他入地:做梦!你才是害得我家破产的幕后黑手!前夫和金主,反复纠缠。亲情爱情,阴谋阳谋,真相揭开,令人诧异……她到底缺少了哪一部分的记忆?
  • 终身监禁

    终身监禁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私营企业决胜要懂的200条锦囊

    私营企业决胜要懂的200条锦囊

    企业家只要做两件事,第一增加收入,第二控制成本。每砍掉一分钱,企业就增加一分利;每消除一个成本浪费,企业就增加一分利润。本书就是那些菜鸟老板的智多星,要成事,怎么能少得了军师呢!
  • 三言二拍精编(4册)

    三言二拍精编(4册)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二拍”的有些作品反映了市民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二拍”善于组织情节,因此多数篇章有一定的吸引力,语言也较生动。
  • 坐吃等死的穿越人生:玉儿传

    坐吃等死的穿越人生:玉儿传

    【本文纯属虚构】她坐车怕撞、过桥怕倒、走草地怕蛇咬、怕楼塌、怕天压…最大的心愿,就是活到自然死!可她只顾向老天祷告,忘记跟鬼差交好。当某鬼差很不负责的将她勾进地府,她只能哀怨的看着他…“我还你一命,再给你一个补偿!”判官无奈…而她,带着补偿的特异功能,穿越去也
  • 谁在记忆里流连

    谁在记忆里流连

    也许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双生子天生有着心灵感应。倾心离开后,没有人再跟我提过关于她的任何事情。从那时起我陷入了记忆的死角,每晚重复做着同一个梦,梦里有着跟回忆中不一样的人和事。我一直以为,是我的记忆出了错。直到遇见时宇锋。那个总是在我梦中出现的人,我才发现原来一切并非臆想。循着往日的痕迹,抽丝剥茧,我渐渐发现了倾心的秘密,还有那段被遗忘在角落的旧时光?
  • 美人与美食:珍馐传

    美人与美食:珍馐传

    亦珍自幼失怙,与寡母生活在宁静安闲的松江小镇。散淡的生活因母亲曹氏骤然病重,戛然而止。亦珍稚嫩的肩膀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支撑起家中的生计。在小小的茶摊里,亦珍遇见欢笑与悲哀,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迷失的国度

    迷失的国度

    在这座城市里,关于工作,处在时尚潮流杂志这个华丽浮躁的圈子的种种潜规则之中。跌宕起伏的公司间的竞争还有内部的明争暗斗,商界精英与都市丽人之间的情感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