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400000049

第49章 附录(4)

至于王宁提到的比较文学东方学派仿佛已成绝唱的空谷足音,多年来很少有印度、日本学者在正式场合进行回应。笔者留印期间,曾经在2005年7月和8月分别访问了印度第二和第一个比较文学系(我被主人告之是第一个访问两个系的中国大陆学者,而印度第一个比较文学系即贾达瓦普尔大学比较文学系成立于1956年)。由于两国多年来关于比较文学的学术互动微乎其微,因而双方都显得非常陌生。他们一些有国际知名度的学者对于中国比较文学所知有限。我们对于他们的比较文学理论及实践也是非常陌生。例如,他们高度重视颇具印度特色的“比较印度文学”(comparative Indian literature)研究,而这是绝大部分中国学者感到陌生的一点。接待本人的阿米亚?德维先生(Amiya Dev,加尔各答贾达瓦普尔大学比较文学系退休教授,前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曾经到过北京大学,他出人意料地告诉笔者:“比较文学的第一个学派是法国学派,其次是美国学派和苏联东欧学派,再次是我们的印度学派。中国学派应该是第五个学派。”笔者告诉他,目前中国学者正在倡导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从而建立真正的比较文学中国学派。鉴于中印均属东方文明古国,我们有这么多年比较文学研究实绩且有一些思路的交汇,因此完全可以酝酿建立一个比较文学的“中印学派”,进而建立一个地域更为广大的比较文学“东方学派”。德维先生的回答是:“在这个全球化时代,西方或曰欧洲中心主义依然存在。但欧洲中心主义并不是唯一的敌人。我们还有一个敌人即对于自身独特性的坚持。我很欣赏乐黛云关于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我们不要本质主义。你们中国学派是以西方主义去理解东方主义,这大可不必。”通过这些思想对话,可以发现,中印学者离建立比较文学东方学派的目标还是遥遥无期的事情。之所以如此,背后当然不乏中印关系的若干复杂因素。更复杂的是,由于印西关系比之中西关系更加紧密,印度比较文学界所谓的比较往往是印度文学加上西方文学的比较,或者干脆是内部区域文学比较即前边提到的“比较印度文学”,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等很难进入他们的比较视野之内。这是中印两国学者所面对的事实。总之,要改变这一状况、甚或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印学派乃至东方学派,我们前面的路还非常非常的漫长。目前,这些设想只是一个美好的童话而已。

就当前比较文学研究而言,不管是后殖民理论、女性主义还是生态文学思想研究,还是对西方作家进行文本分析,或进行中西诗学比较,首先要重视西方学界的成果。毕竟,比较文学本来就是一个西来话语,西方学者的声音在国际比较文学格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研究英国作家笔下的印度题材,西方的研究成果是我们进入这一领域的第一张通行证。笔者所见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英国学者罗伯特?森科特的《英语文学中的印度》(Robert Sencourt,India in English Literature, 1920)。之后,西方出现了更多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另外,由于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很多都具跨文化性质(跨越中西或跨越东西甚至跨越中印、中日、中非等),这就必须注意研究对象涉及的异文化特别是东方文化,还需认真参考东方学者的研究成果。他们也有资格评判西方文本涉及的东方因素。例如,在研究殖民文学大家吉卜林时,某些中国学者由于没有接触到印度学者的研究成果,将探索吉卜林在代表作《基姆》中构建的“箭河”意象这一重要任务完全忽略了。实际上,印度学者指出,吉卜林的“箭河”意象来自于印度大史诗,这样,吉卜林心中的东方之梦就显得真实起来。如果是研究其他西方作家如康拉德、奈保尔等人,或研究其他跨文化的文学现象,第三世界学者的声音必不可少。原因不再赘述。当然,既然是中国学者的研究,自己的学术立场也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匍匐在西方研究成果和其他东方声音面前,独立的判断应该存在。西方的话语扎根在西方土壤,东方的声音难保没有民族本位的偏激,中国学者的清醒判断必不可少。以上所言似乎是非常简单的常识,但是,明确一个常识、采纳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过,只要明白赛义德的后殖民理论有阿拉伯世界的复杂背景、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有割不断的黑非洲文化姻缘、雅各布森在捷克教过梵语对其新批评诗学有直接影响、德里达解构主义哲学曾被印度学者以佛教思想的维度加以研究、印度和中国的经典文献早就存在生态主义的朦胧意识、吉卜林笔下有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因子、而T.S.艾略特学习过梵语,其诗歌受到中印文学的双重影响,那么,我们会慢慢地开始思考或接受前述“常识性”的研究方法。

综上所述,进行跨文化研究时,进入东方文化语境非常必要。例如,研究赛义德后殖民理论,首先就得弄清巴勒斯坦文化和政治背景对他构成了怎样的影响?研究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不清楚她论述的印度妇女现状、印度文化背景,怎么能真正进入斯皮瓦克话语体系?研究吉卜林,要先看看他与印度的生活与思想关联,研究一番英国殖民印度的特殊历史和印度学者对他的文本解读,这样才能发现他的《丛林之书》并非真是一个狼孩在丛林中快活嬉戏,才能发现“箭河”的复杂含义。研究比较诗学,道理也是一样。

比较文学的研究策略还应独具“中国特色”。这种“中国特色”能在一定程度上挽救西方学界所谓的比较文学“危机”。目前,西方学界,甚至包括印度和中国学界,比较文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研究的冲击。文化研究主张研究文学以外的东西,如意识形态、性别、族群、身份认同等。这种“泛文化”会导致“比较文学无边论”,最终会导致比较文学学科的危机甚至学科的消亡。笔者所谓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国特色”是指文化研究和文学性阐释相结合的路径,其中重要的是对东方诗学阐释西方文本重要性的强调。这是对当下西方学界强调身份认同、性别意识等倾向的一种中国式矫正。新世纪以来,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地球村”,身份政治、性别意识、新历史主义探微等扩展了比较文学的内容和视野,使某些被冠冕堂皇地视为经典的西方文本走下了“神坛”,这是比较文学在文化研究维度下的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研究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但挽救比较文学的危机不能仅仅寄托在文化研究身上。因此,引入文学审美维度即为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西方文学理论当然可用,但引入东方文论的尺度更是迫在眉睫。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必然是跨越东西异质文化的比较研究。印度学者长期进行的“梵语诗学批评”已给我们确立了榜样和范例。比较文学研究中涉及的东方文化现象不能完全以西方文学理论来解析。引入“诗意”十足的中国古代文论和梵语诗学,有助于比较文学研究的东西对话。

在比较研究中引入东方诗学的维度还有一个更现实的战略考虑。目前,中国文论在东西方文学阐释中的现代运用还未正式“启航”就已屡遭指责,原因无他,是我们没有在中国文论的现代运用上下够工夫。目前,印度学界在运用梵语诗学批评东西方文学方面存在许多得心应手且成效可观的例子。梵语诗学由于其系统性和逻辑性强,更适合用于当代的批评运用。单纯的中西对话有时会遮蔽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而三维研究场域和对话空间会带来一些新发现。有了梵语诗学的批评运用,中国文论的现代运用就找到一个有效的参照。于是,中国文论、梵语诗学与西方文本三者之间也就建立了一个真实而敞开的三维空间。中国文学理论的当代失语问题会逐步得到克服。

比较文学研究应是跨文化研究的新模式,这一模式来源于上述“三维空间”的理想建构。以影响研究为例。目前中国比较文学界已经以系列丛书形式出版了《跨文化丛书?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包括中国文化在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美国、南北欧、日本、阿拉伯波斯、印度和朝韩等国家和地区的流传和接受影响。这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是极大的促进,它使文学研究圈内和圈外人士都看到了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外文学交流史,见识了一幅真实的中外文化交流图景。但是,我们的学术界还应有更宏阔的研究思路。乐黛云先生说:“如果说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在法国,第二阶段主要在美国,那么,在全球化的今天,它已无可置疑地进入了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比较文学的根本特征是以维护和发扬多元文化为旨归的、跨文化(非同一体系文化即异质文化)的文学研究。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跨文化,二是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是继法国、美国比较文学之后在中国本土出现的、全球第三阶段的比较文学的集中表现,它的历史和现状充分满足了这两个条件。”乐先生的话将中国比较文学的特征之一归纳为“跨文化”,这非常精当。当然,乐先生所谓第二个条件即“文学研究”也非常重要,这也是前边提到的东方文论实践运用的理论前提。站在二十一世纪学术研究的新高度来看,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者在“跨文化”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表面上看来,我们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一派繁荣景象,实际上,我们自行遮蔽了一些在东西(而非中西)文学关系探索时方能发现的有趣现象。如将英国作家笔下的印度叙事与其中国叙事进行比较,将会发现很多迷人的学术景致。它是单纯研究英国作家中国叙事时不能获得的学术“发现”。究其实,这是由“跨文化”的“跨”字所决定的。中国文明是东方文明,英国作家属于西方文明,而印度文明、日本文明、阿拉伯文明、非洲文明等各具特色。中西跨文化或跨文明的文学关系研究归根到底还是属于中西这两点一线式的研究,如果再加上西方和印度、西方和阿拉伯世界、甚至加上印度和阿拉伯世界、印度和日本等相互之间文学关系的清理,我们就会有无数个文学关系研究的“三维世界”,这会将“跨文化”研究体现得更加名副其实,我们的比较文学研究将会有理由在世界学界展示风采。只要地球还在运转,人类还在生存,比较文学这一曾备受质疑的学科还未彻底消亡,若干年甚或若干世纪之后,这样的跨越式研究必然是世界比较文学发展“明天的方向”。既然是属于明天的方向,我们就必须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从技术角度上讲,如果有意识地不断培育人才,积累研究经验,若干年(也许若干世纪)之后,我们将会看到东西(而非中西)文学关系研究中“三维世界”、甚至“多维世界”的绚丽多彩。这将改变许多人的思维方式,促进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新发展,从而真正引领世界学术新潮流。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二十一世纪的比较文学研究者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并不断有所发现和创新,才能让怀疑、质疑、抨击这一学科的声音逐渐降低分贝乃至消失。

同类推荐
  • 台州农民革命风暴

    台州农民革命风暴

    何建明先生是江苏苏州人。1976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至1988年,历任团、师、军、兵种新闻干事,报社记者。1989年至1992年转业到中央某机关报社当记者、编辑。现任《中国作家》副主编、编审,文学和哲学专业研究生。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环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书为其纪实文学小说本《台州农民革命风暴(改写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史)》。
  • 落在胸口的玫瑰:20世界中国女性写作

    落在胸口的玫瑰:20世界中国女性写作

    它有着丰富深邃的内涵。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是女人自己,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任何一个女性都不可能只成为其中的一项而置其他为虚无。作为一个独立的自信自足的生命个体,女性应视责任为生命的必需,“女性”一词不是一个空洞的能指,视苦难为生命的营养,视爱和成功为生命的追求。她应圆融、明净、厚重,与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共谋发展。只有当她在事业追求和日常生活中都能敞开心胸去面对时,生命的魔力、智慧的光芒、梦想的花苞才会灿烂地绽放,自由地舒展在蓝天白云之下,风来舞蹈,雨来欣悦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8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短诗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席卷长江

    席卷长江

    国共交锋亲历者的往事回忆,时代剧变见证者的战地写真……共和国军史丰碑上镌刻的经典战事!《1946-1950国共生死决战全纪录:席卷长江》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1946-1950国共生死决战全纪录:席卷长江》由桂恒彬所著,改朝换代参与者的最后报告,讲述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这一胜利粉碎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企图“划江而治”的妄想,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热门推荐
  • 盗妃凶悍,王爷难眠

    盗妃凶悍,王爷难眠

    她行人所之不行,夜黑刨人坟,却有一身逆天的针法,还喜欢来点睚眦小报。她是将军府最不受宠的嫡女三小姐,空有倾城之貌,却是个连下人也可以踩上一脚的花痴傻女。姨娘刻薄伪善,庶姐庶妹阴毒可憎,受尽欺凌浑不知。一朝穿越,她成了她,从此,锋芒绝世。那些欺她的、负她的、辱她的,她都要千百倍索回。渣男几次欲索她之命,她却每每逢凶化吉,而他却落得个自食其果五马分尸。她与他缘定三生,今生来相逢,为了她,他可以以命相搏,只为守她一生。片段一:被渣男追杀落得不慎掉落万丈崖谷,某男纵身跃下与之相会。半空中被一只温和之手揽腰抱住,某女面色一喜,惊讶说,“该死的混蛋,你怎么也下来了?”某男耸耸肩,嘴角噙着一抹迷人的笑容说,“好巧,你也在啊,爷看这里风景不错,要不一同欣赏如何?”某女直接翻了个白眼,冷着脸蔑视说,“如此悠闲就带我上去,我看你也是个不行之人。”某男青筋爆闪,挺胸说,“男人不能说不行。”…………片段二:一个粉嫩精怪的小娃娃跑了进,“父王,母后和人种瓜去了。”某男低着头继续奋起疾书,淡淡说:“你母后难得有这闲情就随她去吧。”小娃眸中闪过一丝鬼魅,吱吱唔唔道:“可是母后说她要尝尝鲜,给宝宝再添个妹妹。”某男脸色一绿,风一般的跑了出去。小娃背负着小手摇摇头,长叹一声:“聪明绝顶的我怎么会有这么笨的父王,要不让母后把他休了,再找一个去……”只听“砰”的一声,好似一个重物落地声响起,小娃拍着手笑道,“父王你去吧母后我会保护的……”
  • 剑指至尊

    剑指至尊

    是仇人还是恩人,他又该如何抉择。怎样的剑法让他有怎样的人生,一步一步的旅途通往什么样的道路。敬请关注《剑指至尊》,给您一个最满意的答复。
  • 听傅雷讲艺术

    听傅雷讲艺术

    傅雷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更是一位成绩斐然的文艺批评家,他在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中精深独到的见解,给后学者众多启示。
  • 淘气宠妻

    淘气宠妻

    她有点调皮,有点可人,有点恶魔,又有点神气。试问,有谁能像她那样,让这附近的混混闻风丧胆呢?大树?她一跃而上,不沾一丝尘埃。学业,她更是众老师心中的高材生,只不过,同时也是同学们心中的魔鬼……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清晨,咱们可爱美丽的女主安心,降生了…额…安心…为什么要叫“安心”呢?据说,额,只是据说,女主的祖父,曾祖父,曾曾祖父,曾曾曾祖父…都对咱们这个小姑娘的出生感到异常的兴奋,她让他们觉得安心了,所以,可怜的女主啊…为着这个让她很火大的名字,女主时不时地就对那帮无知的“老人”进行报复…“乖孙女,为什么我们非得要躲进这黑漆漆、丑不拉几的瓶子里啊?”某人很不怕死地问。“因为你可爱的孙女我怕你们会被灵异人士抓起来,拿去做标本啊…我这是为你们着想呢!”某女奸笑“那你为什么老是晃瓶子呢,我们都一把老骨头了,经不起这么…”很委屈地扁扁嘴“那是为了让你们锻炼一下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某女丝毫不觉自己哪里做错了…问题是,他们不是人,不需要锻炼身体啊!!可怜的“老人们”就这么敢怒不敢言地苟延残喘在“乖孙女”的淫威之下…“翊哥哥,为什么那个姐姐一直在往别人身上靠啊?”某女一脸纯真的问。“额…这个,可能是她身上有点痒吧,想让别人给她挠挠…”深情地凝视着眼前如娃娃般干净清纯的人儿,心里却被她的问题难得冷汗都快要流下来了。“哇,翊哥哥你看,那个姐姐的手往下面去了!那个哥哥也痒吗?为什么要让别人帮他挠啊?”某女再次展现她的求知欲…“额,这个,应该是吧…”天啊,谁说来夜店可以让他的小淘气学到东西的!!他要灭了他!!看着不远处那对男女的“表演”,再看看旁边一脸好奇的人,他满脸黑线“那心儿儿回去也帮翊哥哥挠挠好不好…”…上官翊眯着眼,享受着两人的亲昵时光,任她的小手在衣服上作怪。可是……抓住游移到小腹处的邪恶小手,将那份骤然升起的灼热感极力压下,他慵懒地睁开眼,性感的薄唇在另一边耳朵上吹气:“心儿,你确定还要继续往下吗?”看来以前真的是小看她了,啧啧,居然已经邪恶到了这种地步。“当然了,如果你邀请的话。”安心将手机拿开一点,一脸色相,对着男人邪笑。美色当前,叫她怎能不开心。“还满意现在看到的么?”上官翊一改之前的严谨,也学着点火的小女人,邪肆一笑。“不错,肌肉结实有弹性,看得我想流口水。”安心擦一擦快流到嘴角的液体,色迷迷地在腹部东捏西摸,眨巴着迷蒙的眼。
  • 一等阴毒女

    一等阴毒女

    就莫名成了别人口中那个“毒”女人,她冤枉有木有?前世是天才,今生是名门嫡女。她讨厌天才,※穿越成嫡女又不是她的错,只想当个安乐的米虫,守护善良的母亲,奈何有些麻烦总会自动找上门。姑奶奶想让她做媳妇,姨娘们一个比一个心机毒辣陷害她和母亲,庶姐庶妹整天觊觎她嫡女的位置,就连堂堂的王爷也想设计她……阴谋阳谋一个接一个来心慌慌有木有?反击是必须滴!态度是笑眯眯滴!手段是不能透露滴!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栏目中刊发的作家专辑、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纪实文学等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领衔(开垦荒田的N种方式)》由百花洲杂志社所著,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妻势汹汹

    妻势汹汹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别人穿越非后即妃,唯她云端却成为乔府倍受冷落的大少奶奶。婆婆不疼,妯娌不爱,好不容易相公死而复生,偏偏又引得小三纠缠不止。她欲脱身而去,却奈何生若浮云,不能逆风而动,放荡不羁的三叔、腹黑专情的相公、神秘妖孽的九王……每人都有神秘背景,却偏与她纠纠缠缠。待雨停风住,她又该云归何处?!
  •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文章主要以亚洲现代文学精品和非洲现代文学精品来讲述。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
  • 神巫之爱·一个天才的通信(沈从文小说全集)

    神巫之爱·一个天才的通信(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一个天才的通信》《沈从文甲集》,发表于1929年7月至1930年6月。作者的短篇创作趋向成熟,无论是对话,还是心理刻画,包括对人物所处的周遭环境的烘托,无不体现出沈从文满腔的热情。
  • 无声情歌

    无声情歌

    年度最惨烈青春小说,一个少女同三个男孩,绝处不逢生的爱情路。宣传语:不爱的人,用力的方式,怎样都不对。年度最惨烈青春小说,偏执同青春残酷告别。一个少女同三个男孩,绝处不逢生的爱情路,终有人狼狈出局。生命中,有些人用来回忆,有些人用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