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200000044

第44章 《青年进步》初期小说之分析(1)

给“标准青年”看的小说——《青年进步》初期小说之分析

(中国台湾)李宜涯

一、前言

基督教青年会是民国初年最受欢迎的团体之一,它所标榜的宗旨,就是形塑一个符合“德智体群”的现代青年。而早期基督教青年会为了达到目标、推广理念,利用新知演讲、体育活动、平民教育与出版刊物等方式来吸引的年轻人。其中,广为宣传又影响深远的方式,即是透过出版杂志,向广大的中国人推展他们的理念。而又以1917年发行的《青年进步》影响最深,亦最广受欢迎。此刊物不仅是基督教界发行最广的刊物,更历时悠久。从1917年创刊以来,至1932年停刊为止,前后共发行150期,对当时中国的青年有相当大的影响。

1917年创刊的《青年进步》,实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将已发行有年之《青年》与《进步》两杂志合并,更名为《青年进步》。《青年进步》采取“新颖公正之言论,讨论现代各项问题”,并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向读者介绍欧美新知识、社会情况等,不但自创刊以来就获得社会的好评,更曾一度被传教士中的主要论坛《教务杂志》(Chinese Recorder)选为学生最爱读之杂志。其发行量广及各地,从国内的京师图书馆以及各地学校之阅报室,以至于南洋一带、美国纽约公立图书馆等,均可发现该杂志的踪影,可见该杂志的普及性以及受欢迎的程度。

《青年进步》除了向读者传递新知识外,每一期都或多或少地刊载些文艺作品,而尤以小说为甚。此时期的小说,是在新文化运动刚开始下的产物,有些是半文言,也有些是白话文的写作,是新旧交替下的标准产物。虽然形式各异,但都隐含着健康人生的内涵。文以载道的做法,在《青年进步》中的小说中也隐隐呈现。虽然近年对于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发展的的研究已经不少,惟过去尚未有对《青年进步》进行专门研究的专论,更从未有探讨其中文艺作品的著作。本文即分析《青年进步》创刊第一年的小说作品。欲借此了解这份广受欢迎的刊物,自1917年开始所推出与创作的小说为何?其系一份教会机构所发行的刊物,如何保有自己的立场、风格又响应变动的时代?在整体的时代氛围与新文学初始发轫的过程中,又扮演着何种角色?希望藉由这个研究可以一窥当代基督教文学的特色。

二、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的成立及其宗旨

基督教青年会(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简称Y.M.C.A.)起源于英国,发轫于美国。19世纪末,随着宣教事业在华的扩张以及传教士的延引与邀请,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派出干事来华推动基督教青年会的组织和理想,遂造成青年会快速在中国开展。

从基督教青年会的最高精神“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即可以看出,该会为一强调牺牲与服务的宗教性团体。至于其宗旨,纽约青年会总干事麦般霓在1866年将原先的“德、智、体”(spiritual,intellectual and sports)的三育理念加以扩充,增加了“群”(social work),而成为四育理念。自此,青年会的全人理念广为宣扬及贯彻,成为基督教青年会发展与努力的目标。

王正廷(1882-1961)在1912年接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也是第一位担任全国协会总干事之职的国人。他于《青年进步》的第一期中,再次阐发基督教青年会的理念,并对其发展有高度之赞许与期许。他说:

而青年会为其前导,注重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各占三角形之一边,绝无偏颇之弊。而其重心则系乎博爱,一以牺牲为人,服务社会为主旨。其进行不托诸理想,而专尚实践责效;不骛于高远,而务求近易;其立基不狥于流俗,而悉本宗教;其手腕甚灵敏;其方针极镇定;其宗旨最纯正,实从人人良心中推阐而来,故得受社会之欢迎,而为巩固社会,维系人心之第一机关,非私言也。

早期基督教青年会在华的发展,主要分为学校青年会与城市青年会两种形式。自1895年美国籍传教士来会理(David Willard Lyon,1870-1949)接受基督教青年会北美协会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Y.M.C.A.’s of North America,简称北美协会)的指令来华,并在天津创办第一所学校青年会起,基督教青年会的种子遂播种于中国境内,并快速在中国的城市与学校中推展,尤其在20世纪的前20年,普遍受到欢迎,成为中国发展最快速的团体。

1896年,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World’s Student Christian Federation)总干事穆德(JohnR.Mott,1865-1955)访华。在来会理的陪同下,他前往中国南北各大城市,并造访了当时许多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穆德访华期间,不仅促成了22所新校会的成立,更间接促成中国各地基督教青年会派遣代表,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大会。会议后,各地代表决议组成“中国学塾基督幼徒会”(College Y.M.C.A.of China and Hong Kong),此机构即为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之前身。其中,王成勉认为,来会理所组织的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性质上为学校青年会;而赵晓阳则认为,此基督教青年会应为城市基督教青年会。

20世纪之初,随着格林(Robert Reed Gailey)、路思义(Robert Ellsworth Lewis)、巴乐满(Fletcher Sims Brockman)与苏森(WalterJ.Southam)等北美协会的干事来华,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的发展逐渐扩大,“本色化”的情况也有明显的进步。除此之外,海外各地留学生亦陆续组织海外留学生青年会,如留日青年会(1905年)、留英青年会(1910年)等。

1912年,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总委办向中华民国内务部呈请立案,旋即获得批准。后历经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总委办、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组合等改名过程,最终在1915年第七次全国大会上,决议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of China)作为代表名称。虽然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有过不同的名称,“而宗旨也、任务也、机关也则一而已,绝无前后之差池也”。

中华基督教全国协会成立后,其任务主要有四,即(一)在未创立城市、学校青年会之各地方行提倡任务;(二)对筹备中或已成立之城市、青年会行辅助任务;(三)行统一中国各地之青年会之任务;(四)行代表中国参加万国青年会之任务。全国协会主要“居极端之顾问咨询地位,尽提倡、辅助、统一、代表之义务,绝无指挥监督之职权”。至此,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三、《青年进步》的创刊以及编辑政策

中国由于地理广大、人口分散,形成了直接宣教的困难。传教士入华后一直在宣教方法上做各种摸索与尝试。到了20世纪,逐渐发展出教育、医疗与文字出版三个主要协助宣教的方式。青年会虽然来华较晚,但是由于北美协会自己就有自己的书局,所以来会理抵华之后,也期盼能有自己的出版部,来推动青年会的理想。然而起初不易觅得专才,只得先发行英文的期刊。到1903年邀请谢洪赉参与规划编辑部(后称书报部),然因其仍在中西书院专职,所以仅获其在课余之暇协助。

基督教青年会真正扩展中文的文字工作,是1906年争取到擅长文字工作的谢洪赉到青年会专职,主掌青年会文字的工作之后才开始。经过谢洪赉的全力投入,青年会出版鼎盛,广受欢迎,成为“当时中国基督教报纸之销路最广者”。如谢洪赉所接掌之《青年》杂志,1908年销售3,700份,到1912年时,即达64,086份,可见其贡献之大。虽然后来谢洪赉在1916年过世,但是青年会文字工作随之有范子美(范皕诲)的接棒,能够兴旺地继续发展。

也因为谢洪赉的过世,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将出版工作进行整并。原有的《进步》(1911-1917)与《青年》(1897-1917,前身为《学塾月报》,1902年改名为《青年会报》,1906年又改名为《青年》)两份杂志在1917年合并成《青年进步》。

至于《青年进步》发刊之原因,范子美在第一期即先加以解释。因为传统中国的封闭与专制,人民没有现代自由之意识,导致社会无由形成良好的会、社团体,来开启人民的思想及社会风俗,促成潜移默化的效用。然而现今“民国肇造,政治革新。共和国之主权,操诸人民。人民程度之优劣,操诸于社会教育。则青年会者,将为今日至重要一种会、社,入社会而执其中枢。斯亦事实之彰者,而不可诬者也”。于是有了《青年进步》的发刊,希望用它作为全国青年会的言论机关刊物,并达到提倡和引发、启导的责任。

范子美在主持《青年进步》的编务后,即开宗明义地将这份杂志加以定位,一方面表示目的是为了要塑造出全人青年,另一方面则认为这样的青年才能对于国家与社会有所贡献。他说:

《青年进步》当然就是要使青年人进步。那么青年人如何才能取得进步呢?这就必须通过四种美德的培养,只有在品德、知识、身体和协作精神四方取得进步,青年人才能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有所作为。

到底这份杂志与基督教的关系为何?又与青年会的宗旨有什么样的关系?范子美对此特别做出澄清,即《青年进步》虽由教会机构发行,但强调的是四育并重:

我们的目标是从基督教的立场出发,在青年人追求进步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鼓励和指导。我们并不打算给他们提供激进的或是时髦的忠告,而是要向青年人提供一些没有偏见的、客观的建议……尽管我们始终如一的关心宗教问题,但不准备将这份刊物办成一份宗教性的刊物;尽管我们始终如一的关心科学问题,但不准备将这份刊物办成一份科学方面的刊物;尽管我们始终如一的关心体育活动,但不准备将这份刊物办成一份体育杂志……我们希望培养在四个美德方面全面发展的青年。

《青年进步》发行至1932年停刊,共出150期。此杂志自发行起,内容可分十项:一德育,二智育,三体育,四社会服务,五会务,六经课,七通讯,八记载,九杂俎,十附录。最终“综是诸门,虽不必求备于一册。要之或撰或译,或征取名人言论,务求有益青年,而无愧进步,则本杂志发行之微旨也”。每期都有120个左右的中文页面,印刷精美,有汉、英双语索引和广告。广告内容涵盖很广。创刊后9个月的发行总量为46975册,接下来的1918年全年发行量增长为52416册。学生和各地青年会组织是该刊物的主要订户,后者用该刊物来培训会员和骨干分子。

对于《青年进步》这份杂志的编辑方式与期望,范皕诲的解释如下:

今者更以二十年资格之《青年杂志》,纳入同一范围之内,而为《青年进步》之合并,乃俾皕诲以编辑之役,盖以《进步杂志》之高掌远跖,似偏于成人方面,俾城市青年,适用此精神,以出于胜利Effciency之途,而不可不以《青年杂志》之绳墨准则,规法基督,立其基于学校青年中之学生时代,以深造于健全Sound之域。物理学之公例,两异性相交接,则其结果必加良焉。

由此可见,《青年进步》同时保有《进步》与《青年》的传统。而其刊物主要对象是城市与学校中的青年,编者希望藉此份刊物,对青年达到教化的作用,此成为《青年进步》的重要特色。基督教青年会希望通过创办杂志的方式,在“广大的群众中作一种启蒙的工作,慢慢地灌输知识,养成习惯”。

四、《青年进步》小说分析之一:新青年的塑造

《青年进步》自1917年3月创刊以来至当年12月为止,除了8、9月没有出刊外,全年总共出刊8期,而每期均有一篇小说。这些小说又可分成翻译类型的小说以及自行创作类型的小说两类。其中翻译的小说篇幅较多,且大多是介绍新知识,或探讨战争的情况;而自行创作之类型的小说,则多在抨击中国旧社会所作,并对照新时代之青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小说的内容中完全没有宣教的用语或观念,此与《青年进步》的编旨相符。

《青年进步》一至八期的小说依序有《豆花记》、《守塔记》、《一串珠》、《战壕》、《水手》、《侠女救夫记》、《油碧车》、《书呆制造记》等八篇。小说中都暗含新意,包含新人生、新知识,或是对战争的新观点。每篇故事长短不一,在6页到13页之间,字数则为3千多字到7千字。而内容多为以西方人、事为主体之故事。现在分新青年的塑造、新女性的塑造、战争与人性的刻画三个角度来讨论。

这类小说有公达所写的四个故事——《豆花记》、《守塔记》、《油碧车》与《书呆制造记》。若光看这些篇名,可能不会知道作者成文的主旨为何。然而阅读之后就可以发现,作者均是用对比的手法,呈现两个极端的人物,一个陈腐、守旧、粗俗、放纵与愚昧,另一个进步、新知、守礼、节制与聪达。其中《油碧车》一文比较简单,作者先是述说地方上有两个力士(劳罗与白轮芙),因为争名之故,劳罗屡屡挑衅白轮芙,希望一斗以逞其强。然白轮芙因为劳罗在幼年时曾搭救过他,所以一再忍让。最后终于化解心结,并赢得美人归。作者藉此显示好勇斗狠与粗俗蛮横之不足取,亦告诫读者勿作无谓的争执。

在第二册的小说《守塔记》中,则以土著与具现代知识的青年来对比。这篇小说应是引用外国的新闻或故事再加以改写,叙述加拿大之北方有一个西维琴小岛,因该地多暗礁乱石,故时常发生船难。英国政府遂于此地建立一座灯塔,并派一名叫排鲁司的老人值守。但由于该地方的土著大多无知识,认为建造灯塔后会影响他们的生计,因此土著们多方设法要破坏灯塔。然而有个名叫福丁的人,反对土著的做法,认为灯塔是一种进步的表现。福丁答应排鲁司在他返国后,接替他担任守护灯塔的工作。有一天,福丁发现照明灯的某些零件被土著破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福丁决定招集他的妻女,使用人力的方式来操作照明灯,维持照明,支撑到英国派船来岛修理。这篇小说所传达的主旨是,灯塔被视为进步的象征,而土著则代表传统势力,抗拒新知识、新器物的传入;福丁守护灯塔的表现,就可视为捍卫新知识的代表。

同样的对比手法,在《豆花记》与《书呆制造记》两文中就刻画得比较复杂和深入。《豆花记》主要描写一位富商沈仲甘在差旅中意外捡到一位婴孩,由于沈氏夫妇当时膝下无子,遂将该婴孩收为养子,取名为天锡。不出几年后,沈仲甘夫妇产下一子,取名为天赉。对于天锡与天赉两兄弟的个性差异,作者如此写道:

同类推荐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少城轶事

    少城轶事

    本书介绍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底蕴:街道、桥梁、河流、公馆、饭店、寺院、商铺、吊脚楼。甚至是一段老城墙。
  •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屹立千年的文明古迹,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奥秘?流淌万年的文明河流,述说着怎样的智慧心语?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追忆文明古迹,有的针砭社会时弊,有的思索文明走向,让您跨越东西方文化,纵横寰宇,俯仰天地,从整体视角品悟“文明与文化”这部大书。
  •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是何小竹以词典的形式写的一本关于西藏文化与自我思考方面的,集藏文化知识简介和个人随笔于一体的休闲读物。作者从A到Z的顺序列出有关西藏文化的一系列关键词,并给予深入延展的诠释。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小麦加油

    重生之小麦加油

    生命有太多的遗憾,我只想拥有闪光的一面.不要那么多,只要一些些.
  • 在逃皇后迷情记

    在逃皇后迷情记

    他自小在深宫之中长大的皇子,卧薪尝胆,机关算尽,一夕夺得皇位。铁腕除乱臣,灭叛党,巩固皇权。大权在握,认识了她,一夕成婚,原以为可以幸福得过一世,可他终究留不住她,为什么相爱容易,相守却那么难……他是皇室遗失在宫外的孩子,十岁那年,遇上她。匆匆一聚,转首天各一方。再见时,他是十五岁的少年将军,铁蹄所到之处无人不闻风丧胆,她却已嫁为人妇,身心疲惫。为了她,他十六岁官拜丞相,企图登上王位,只为了与她双宿双飞……她,一个来自现代的平凡到骨子里的女人,一次意外来到赤色大陆,从此走上一个不再平凡的坎坷之途。在这铮铮爱意中,她勘不破生死,在这无间的地狱中,她没有救赎,没有皈依。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太空世纪

    太空世纪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有一棵什么苗在心地疯长

    有一棵什么苗在心地疯长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高原上的童话

    高原上的童话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三国之铁骑无双

    三国之铁骑无双

    得谋士,铁血三国,娶美人,颖川陈玉,一揽众美在三国,从傻X成为绝顶聪明之人,建至强骑兵,战骑无双,铁骑所向,收猛将,扬威无敌!,生于世家
  •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老康三十而立,带着老婆,拖着儿子;没有存款,没有房子;读的是烂学校、破专业,一无所长;毕业后混了多年,稀里糊涂,不幸下岗;因为混得差,朋友都断了联系;举目望去,走投无路;看见老婆就内疚,丈母娘面前更是抬不起头;一家三口,低声下气,长期在丈母娘家“蜗居”……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