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2000000009

第9章 不堪承受的脆弱心灵(1)

导语: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持续不断地对我们脆弱心灵进行刺激的历史,人类群体的心理在这一过程中渐渐成熟,但那曾经的痛苦与哀鸣,却始终徘徊在我们的梦魇之中。

第一、愚昧距邪恶不过是一步之遥

本节导读:寻找更有效率的刺激同类痛觉神经的方法,是从愚昧开始,但是大概没有人能够想到,如果愚昧与罪恶的心理相掺杂,便很容易堕为邪恶。

【1】斯大林流放史

流放是俄国沙皇曾经使用过的手段,而遥远寒冷的西伯利亚则是首选的流放之地。但当时对流放者的看管比较松懈,对逃跑者的惩罚也不很严厉。俄国十月革命前,斯大林就曾被流放到西伯利亚。1903年7月9日,斯大林未经审判就被流放到离家1.12万千米的西伯利亚,七个月后,他很容易地逃走了。1908年3月斯大林再度被捕,并于当年9月29日被再度流放到西伯利亚。他第三次被捕是1910年3月23日。此后,他又经历了几段流放和坐牢的日子。1916年,他在北极附近一个营地获释,此后再未被捕。

心理学感悟:正是这种艰辛的历程,培养了斯大林坚忍不拔的性格,苦难多磨的环境,铸就了他良好的心理素质。

【2】血腥之塔

一位少年国王和他的弟弟一起在伦敦塔被杀,这是英国历史上最引人关注的谋杀谜案。那位少年国王便是爱德华四世12岁的儿子--爱德华五世。

爱德华四世去世时,王子的叔父,即格洛斯特公爵理查德,被指定为王子的保护人。年少的爱德华只当政了77天,就被叔父关进了伦敦塔。诡诈的理查德借口小国王太寂寞,说服六神无主的太后把另一个幼子送去伦敦塔陪他。这是1483年6月的事情,从那以后,再没有人见过这兄弟俩。

理查德随后以策划阴谋的罪名把爱德华五世的主要支持者全部处死,然后自己戴上了皇冠。王子兄弟的命运不得而知,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猜测。人们曾多次要求见王子,但他们从未出现。于是,人们认为一定是理查德谋害了他们。1484年,法国国家议会的发言人指控理查德为杀害王子的凶手。杀死儿童是极其恶劣的罪行,大多数民众都开始反对理查德。

按托马斯·莫尔爵士的说法,是伦敦塔看守迈尔斯·弗特和一个叫代顿的人把王子兄弟闷死在床上。1674年对伦敦塔进行修缮时,人们在一堵墙中发现了两具遗骨,经检测是两个男孩的遗体,多数人相信这就是遇害的王子兄弟。

但案件仍有疑问,理查德真的会冒着触犯众怒的危险去杀死侄儿吗?这是否是亨利七世为赶理查德下台而设计的骗局?这起不幸的事件给英国留下了一个洗刷不掉的印迹,那就是伦敦塔的别名--血腥之塔。

伦敦塔的囚犯还包括简·格雷夫人和她的丈夫吉尔福德·杜德立,他们在波弗塔墙上划出“INAE”字迹,至今仍清晰可见。探险者沃尔特·拉雷爵士被詹姆斯一世处死前曾在这里关押了13年。

伦敦塔的最后一名囚犯是**德国的第二号人物鲁道夫·汉斯,1941年希特勒派他做代表出使,英国妄想与**政府和解,结果汉斯却叛逃了。

心理学感悟: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大名鼎鼎的建筑,其中能够在人心理上形成最深刻印象的,毫无例外地都是那些最恐怖、血腥的建筑。

【3】学者的评论

英国学者约翰·霍华德曾说:“据我个人1771年到1774年间的观察,我完全确信,在监狱中死于斑疹伤寒的犯人比全国各项死刑中处决的犯人要多得多。他们消沉、堕落,对于疾病毫无抵抗能力。”

心理学感悟:古时监狱里恶劣的生存条件,在摧残身体的同时,还击垮了罪犯的意志,让他们丧失了最基本的疾病抵抗力。

【4】最后的示意

当国王面对行刑人时,国王请求他们,直到他做出伸展双臂的示意手势时再给他致命的一击。

在行刑人和一名服务主教的帮助下,国王把他歪斜状的锁掖到白色缎帽下面,然后朝垫头毡躺去,作为一个虔诚的人,他开始祷告。行刑人已准备好了,但查理一世还没有准备好。“等着手势呢!等着手势呢!”行刑人喊道。片刻后,国王伸出他的手臂示意可以砍头了。随着斧子的下落,此刻的英国没有了国王。

数千人挤在现场,但是气氛一点也不快乐,大多数人觉得他们看到了一场国家的灾难。一名17岁的旁观者亨利·菲利普写道:“我看到那一击,老实地说当时心情很难受。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到场的数千人都发出了一声哀叹声,那是我从未听过的,并且我希望永远也不要再听到。”

心理学感悟:惩罚公众人物,特别是那些曾身居高位的公众人物,对于普通民众的心理有极为强大的震慑力。

【5】一个绞刑吏的想法

“我是代表国家来对犯人执行绞刑的,我所考虑的是怎样让一个罪犯最不痛苦、最有尊严地死去--不管死亡的命运对你是否公平--但我必须从人道主义出发,去培训其他国家的绞刑吏,让他们也采用英国的绞刑方法……我的试验成果事后品味起来是带着丝丝苦涩的。现在,我认为死在我绞刑下的成百个人中的任何一个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不是阻碍光明的凶手。死刑,在我看来,什么目的也达不到,只能激起人们的仇恨。”这段话出于阿尔伯特·皮埃尔庞特的口中。他是一个专职的英国绞刑吏,于1956年辞职。在自传《刽子手皮埃庞特》里,他表达了自己对于死刑的质疑。

心理学感悟:随着文明的逐渐进步,即便是刽子手也开始认识到死刑带给民众心理上的负面效应。

【6】好人不怕火

从远古时代,人们就相信,如果一个人没有罪,他就不怕火烧,因为神灵会保佑他。中世纪,在基督教控制下的英国也接受了这种观点。在考验开始前,先进行持续三天的宗教仪式,被告要经历斋戒、祈祷、用圣餐饼、驱邪和祝福,然后就到了接受火烧的时刻。有的做法是让被告拿着一块烧红的铁走一段规定的距离,大约3米远。被告受指控的罪名较轻时,用约450克重的铁块;罪名较重时,用1.5千克重的铁块。另一种做法是让被告蒙着眼晴从火红的煤块上走过,然后把火烧的伤口包起来。三天之后验看伤口,愈合了的无罪,否则有罪。公平地讲,这种考验的结果注定对被告不利。除非是执行的神职人员贪图贿赂,行过贿的犯人所用的铁块和煤块都不太烫,能够忍受。

心理学感悟:人们存在着庇护心理,即对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宽容,却对其他人实施双重标准。

【7】侥幸逃生

1777年5月,一个因减低铸币成色被判死刑的14岁英国女孩,侥幸逃脱了在火堆上痛苦死去的命运。当时,她已经被行刑者绑在了火刑柱上,下面的干草捆也放好了。这时,正巧威茅斯勋爵路过。他看到一个如此年少的孩子要接受这么残酷的刑罚,很是吃惊,于是出面干预,救了那女孩一命。

心理学感悟:我们应当对一些处境较差的人抱有同情的怜悯心态,这不仅仅是道德高尚者的良好品质,更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怜悯之心。

【8】诺福克岛上的叛乱

同诺福克岛前任长官弗维奥克斯一样,詹姆斯之所以恣意妄为,是因为他发现诺福克岛上除了毫无权利的犯人之外,再没有人能证明他的暴行。只有从澳大陆来访的人才会怀疑这里有公然的虐待,并提出一些批评。岛上的行政状况难以得到监督,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诺福克岛的苛政严刑使犯人们心中充满了怨恨,但他们绝对无路可逃,犯人们只好把时间花在构思诡计上,并借此缓解一点痛苦。有人用锄头凿伤自己的脚趾,以便能在医院里躺上几天。有人用浆果毒害自己。这个岛只有8千米长,48千米宽,确实没有任何可藏身的地方。

但自由的强烈诱惑占据了犯人的头脑,他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叛乱。1834年1月15日早晨暴乱开始了。犯人们攻击卫兵,并为同伴打开铁链。但因叛乱的计划不周密,最终失败。打斗开始的几声枪响惊动了全岛卫兵。全副武装、怒气冲冲的卫兵捕获了叛乱者,平息了骚乱。

叛乱的结果适得其反,犯人们完全被当做奴隶对待了,卫兵们进行了报复性的惩罚,叛乱者被折磨得骨瘦如柴。五个月后,威廉·伯顿法官来到诺福岛,岛上的管理制度没有什么特别,但犯人的惨状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岛上的问题引起了悉尼方面的关注。

最初有35个犯人被判死刑,但伯顿法官立即改判他们缓刑。他与总督磋商后,最后只有14人被绞死。当这些人得知要上绞架时,他们都感谢上帝让他们脱离苦海。而被判缓刑的人却流下了痛苦的泪水。

心理学感悟:对于长期遭受肉体和心灵双重折磨的人来说,死亡是一种逃避痛苦的解脱。

【9】刽子手传奇

早期的许多刽子手,本身就是一些无赖或恶棍。阿特维尔是亨利八世时期的刽子手,他的工作比较忙。他是凯奇之前的刽子手,在职约半个世纪。在刚开始工作的四年里,一直都是他亲自给那些抢劫犯实行绞刑。

1611年,乔治·布兰顿成了伦敦的刽子手。他认为自己有皇室的血统,因为他的父亲是萨克福公爵的私生子,而萨克福公爵是国王亨利八世的姐夫。

给瓦尔特利奇先生行刑的是老格雷戈里,1640年死后,他的儿子理查德接手他的工作。可以说,理查德是以小格雷戈里而出名的。当他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就十分想当刽子手,并常拿猫和狗来练习他的砍头技术。

心理学感悟:环境对于人的心理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人格的塑造,往往在他幼年的时候就已经定型了。

【10】宗教改革与密探

中世纪的欧洲普遍存在着心肠歹毒的私人侦探。他们的谋生手段就是告发那些据说批评了教会或者对教义持怀疑态度的人们。如果身边没有这样的人,他们就人为地制造一些,然后用严刑拷打逼他们承认。那些不想被诬告的人,就只好用钱贿赂他们。

那些专门负责处理宗教事物的托钵僧侣也在差不多两个世纪里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他们披着虔诚的法衣,闯入受人尊重的公民家里,吃最好的饭菜,睡最好的床,还唠叨不休地跟主人说这些是他们理应得到的。他们有力的武器是恐吓施主不许去宗教法庭告发他们。

这样,不满情绪逐渐开始在民间积累,直到马丁·路德掀起宗教改革运动。

心理学感悟:任何人都存在着求安稳度日的心理,为了能保持自己优裕稳定的生活状态,便愿意作一些小的牺牲,这就给密探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第二、文明脚下的无辜冤灵

本节导读: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即使在文明社会中,也同样存在着对人的摧残,究其原因,不外乎打击人心理中最薄弱的环节。

【1】弗雷德利希大帝的试验

弗雷德利希大帝要作一个试验,如果男孩子从小无人与之交谈,那么他们长大将会采用哪种语言和说话方式。因此他命令乳母和女性看护者,当孩子们想吃奶时,就应该给他们奶喝,也应该帮他们洗澡,但不能用任何方式打扮他们或与他们交谈。他是想研究,孩子们是把希伯来语作为最初的发音,还是以希腊语作为最初的发音,或者是阿拉伯语,抑或是生下他们的父母的语言。但是他白忙了一场,孩子们全死了,他们不能生存,因为没有女抚养者鼓励的拍手、欢快的微笑和爱抚的话语。弗里德利希想知道的另外一件事也很疯狂:他某次让两个男人大吃了一顿,然后让其中一人睡觉,另一人去打猎。第二天晚上,他让人当着他的面把两人的肚子剖开并掏空,以辨认谁消化得最好。医生们判断,睡觉那人消化得最好。

弗里德利希还曾把一个人活活地闷在桶里,直到那人死在里面,以便查看死者灵魂是否从桶里出来。由于没有看见任何东西,皇帝满意地断定,这证明了灵魂并不存在。然而一位廷臣当时说,人们能够听见从桶里传出来的叫声,却不能看见它。听了这一说法,皇帝陷入长时间的沉默,然后他下令,改变他以前的判断,没有证实灵魂确实不存在。

心理学感悟:任何人都存在猎奇心理,即渴望探求未知事物原理的愿望。但当这种愿望需要用血的代价来作为交换的话,就失去了追求的意义。

【2】吉卜赛人

许多世纪以来,吉卜赛人长期遭到迫害并常被流放。尽管“gypsies【吉卜赛人】”这个名字是从“Egyptian【埃及人】”这个词中分离出来的,但吉卜赛人并非出自埃及。对吉卜赛人的偏见是广泛存在的,本地人如果加入吉卜赛人的群体,就可能被法律追究。这种偏见一直持续到20世纪,希特勒曾采取行动清洗吉卜赛人,约50万吉卜赛人葬身于死亡集中营。

心理学感悟:在同一民族之间,存在着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还表现在对其他民族的排斥上,这种排斥的行为往往令人发指。

【3】教皇镇压新教派

11世纪末,在普罗旺斯和阿尔比等地出现了反对罗马天主教的新教派。终于有一天,一个胡作非为的教皇代表在普罗旺斯被杀。教皇英诺森特三世遂号召全欧洲一起讨伐普罗旺斯和阿尔比等地的教徒。

攻打富裕的普罗旺斯等地显然可以获得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双重好处,这样远自北欧的海盗、波兰的达官贵人,近自英国和法国等地的贵族和坏分子统统集合起来,纷纷赶往欧洲的南端。数目不详的大量人口被施以各种刑罚处死,当贝齐尔斯城被占领后,士兵们分不清谁是异教徒,教皇代表就说:“把他们全都杀死吧,上帝知道谁是他的信徒。”

心理学感悟:许多人在处理繁杂事务的时候,都因为过于繁重而不胜其扰,陷入恶性心理状态中,从而采取一刀切的极端措施。

【4】最早的入教典礼

早期的西方邪教徒入教的神秘象征是,把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浑身裹着面粉,捧到一个手持匕首的新入会的教徒面前,由他闭着眼在这个代他赎罪的牺牲品身上胡乱砍杀;而在这一残酷行动完成以后,教徒们便大口大口喝干那婴儿的血,把那还在颤动的小肢体大块撕来吞食,同时通过这共同的犯罪意识以保证彼此永守秘密。更有人煞有介事地证明说,“在这种惨无人道的献祭仪式之后,紧接着是大家一起吃喝,这时全都以狂饮来刺激各自的兽欲;然后,到了某个预定时刻,灯火突然全部熄灭,于是羞耻之心全被抛弃,人的天性也全被遗忘;大家在黑暗之中全都不顾伦常,姊妹和兄弟、儿子和母亲也可以胡乱交配。”

心理学感悟:邪教通过共同犯罪的心理来控制入教的人,并使其本性显露无疑。

【5】烧死吃人者

同类推荐
  • 开心心理学600问

    开心心理学600问

    本书摒弃了以往心理学书籍中那些长篇大论,而是将心理学知识精妙地融汇在一道道题目中,通过答题的形式让你在开心问答中不知不觉地学到心理学知识。读完本书,你就会具备一定程度的心理学知识,就可以了解人们每个行为的背后,究竟表达了什么意义。
  • 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

    紧张、焦虑,这成为对当今中国人心理状态最贴切的描述。其实,中国人一直过度紧张,供奉中庸与和谐的中国人一直没能学会淡定平和《过度紧张》作者臧一民从国民性出发。从历史典籍和当今社会现状中寻找分析的素材,深挖中国人过度紧张的心理渊源,总结七种造成中国人过度紧张的心理基础。
  • 微勃症:乐嘉的坦白从言

    微勃症:乐嘉的坦白从言

    为何我总谈人性?因为我记录在哪儿吃喝拉撒对你没价值,对我也没有价值;我想谈国家兴亡,但我谈不到点子上,也压根儿没能力谈到点子上。我谈人性,是因我以此为生。更重要的是,时代会变,观念会变,制度会变,但人性不会变。假设你我素不相识,如果你喜欢我超过喜欢我的书,那将是你的遗憾;如果你喜欢我超过喜欢性格色彩,那将是你最大的损失。
  •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作者在长期从事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病人”,这些“病人”看上去很正常、很健康,但实际上正在遭遇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他们大多都是遇事不能主动化解,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责、心烦、不快乐……心事越积越深,逐渐形成了“心病”。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并排解心理障碍。而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能帮您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带给您幸福美满的人生!
  •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心理课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心理课

    30岁后是人生的一道关口,30岁后的人生需要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没有良好健康的心理,将难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局面,把握命运的航向。自助者天助,解铃还须系铃人,命运并非天注定,改变心理可以改变生活,30岁前的心理修炼决定你30岁后的人生格局。本书精选了33堂心理精华课,对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阐明了塑造积极心态的方法途径,提供了社交、职场、爱情、生活、财富等各种场合中的心理战术,引导读者在30岁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信,以健康的心理迈人社会大世界中,游刃有余于人生的各个场合,掌控自己的人生,创造精彩幸福的生活。
热门推荐
  •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本书用唯美而诗意的语言,力图诠释鸿儒钱钟书的人生传奇。众所周知,一部《围城》,享誉国内外,让一位男子声名鹊起,他便是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钱钟书是吴敬梓之后最有力的讽刺小说家。才华横溢,奈何斯人已逝,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然而,时光无法掩盖他生命的光芒,反而在岁月的洗礼后越发明亮通透。《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围绕着钱钟书一生,开展了一系列地描摹。钱钟书的年少光阴,青春年华,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出口成章的才情,浓郁的幽默与睿智,淡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以及经营家庭的脚踏实地……多个角度给“《围城》之父”画像。
  • 白雾

    白雾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下一站幸福:幸福如沙漏

    下一站幸福:幸福如沙漏

    天王巨星,天才作家的终极PK!每个女孩子十八岁的时候都有梦,可是她的梦却早在她七岁的时候被人一起带走了。她的幸福是触不到的,她的爱是受过诅咒的。幸福就如沙漏般不断的从指缝间溜走。华丽的忧伤,沙漏般的爱情.....
  •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蕴涵着人类文学活动的某些普遍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它的现代意义日益显示出来。本书第一次将中华古代文论放置于现代学术视野中进行观照,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问题,并就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做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尝试,这对处在现代立场的人们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诗学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 我和猫妖有个约会

    我和猫妖有个约会

    老天,我只是安分守己听从母命的都市灰姑娘,谁知大学时严禁恋爱,现在却被逼嫁人——我的人生就是折腾and死命折腾!事业焦头烂额也就算了,委委屈屈相个亲,怎么眨眨眼猪头中年男就成了迷死人不偿命的猫妖?!还口口声声为了报十三年前救他一条小命的恩,他要和恩人我幸福生活到终结!No!我不想和妖怪扯上任何关系!不愿过虚假的快活日子!但我的弱势反抗遭遇惨败,爹、娘、朋友、同事一致认为我和猫妖尚尚如胶似漆!遭遇陷害失业失意后,双亲大人更是要求我跟着尚尚远走他乡。认命的我“嫁猫随猫”,从此奇怪的事情接二连三:绝色黑狐狸不请自来,又有清秀猴妖凑热闹,最后居然跑来货真价实的九尾白狐、帅哥神仙!挟持、麻烦、考验……然而妖心难测,我不知不觉喜欢上的猫妖是否对我也有些心动?血琉璃到底和我有什么牵扯?我和尚尚能修成正果吗?
  • 这样写作最高效

    这样写作最高效

    本书是一部专门针对中、高考作文的训练书,旨在帮助中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快速、准确、高效地写出好作文,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本书在内容上紧扣考试大纲要求,准确地把握考试内容;在形式上紧跟中、高考话题文的发展趋势,取材典型,重点突出,是中学生理想的作文训练教材。
  • 娘子驾到:假面王爷傻傻妃

    娘子驾到:假面王爷傻傻妃

    (温馨提醒:本文是轻松小白文,不喜慎入。)她相府三小姐从小痴傻,空有倾城之姿,有人避她如蛇蝎,也有人把她当作乐子。当她把扑倒在地的五王爷压在她身下的那一刻,五王爷毫不怜香惜玉就是一脚,断送了她的小命。再次睁开双眸她已不再是她,看她如何大放异彩。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弃妇的美好生活

    弃妇的美好生活

    她无情无爱,穿越来此却疑雾重重,前方的路看不清,身边却美男围绕,无情的她真的这样的吸引人吗?爱情是什么?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样的爱情很唯美,可是却只能是梦!不到黄泉心不死,那若是喝下由黄泉水配置的忘情水呢?无情无爱,冷心冷情,是受伤后的选择。穿越异世,是命运的安排还是捉弄,未知的灵魂融合,究竟是为何?在这个充满了迷雾的大陆中,在这个层次分明的世界里,且看她如何笑傲天下,走向世界的巅峰!推荐梦儿的新文《》,希望大家喜欢!~~~~~~~~~~~~~~~~~~~~~~~~~~~本文是玄幻+穿越+架空+.☆☆☆【娇柔篇】☆☆☆初来异世,她只是一个娇柔无力的小女子。为了生存,也为了报复,她学会了演戏。用娇柔来掩盖自己。“姐姐,你——”苏箴儿像是受惊的小鹿一般的看着苏婉儿,眸子中甚至有着几分的水雾,那纯真与妩媚的结合,真的会让神仙都沉醉其中。“啪!苏婉儿你该死!”借他人之手让可恶的人得到教训,这是弱小的人保护自己的方法。☆☆☆【腹黑篇】☆☆☆“啧啧,你就是黑龙吗?那你的选择呢?放心,我这人一向很民主的!你要是不喜欢没关系的!”黑龙看着自己伤痕累累的身体,在看着面前这无辜的女孩子,很是咬牙切齿,他还有别的选择吗?“哦,对了,听说你这里有一部《魔天玄女秘籍》是吧?反正我也是你的主人了,我看看没关系吧?”黑龙脸色苍白了看着这个主人,无语问天。。。。☆☆☆【倾情版】☆☆☆他,星辰,神界最高贵的神子。爱她千万年,哪怕为此万劫不复。“爱上你,是情不自禁!但我从不后悔!”他,摩羯,摩羯最强大的魔皇。他看着她长大,却沉浸在了这份为人不齿的感情之中,从不后悔。“魔儿,我说过,你是我的!”还有他,他,他,一个个男子为她痴,为她狂,从不后悔。。。。☆★★【人物领养】★★☆女主由亲95555717(茗)领养!恭喜恭喜,撒花撒花~~~~~~本文qq群是102279909,敲门砖是书中任意主角名!希望大家跟梦儿讨论!么么~梦儿不喜欢看批评的评,所以请喜欢批文的读者们手下留情!O(∩_∩)O谢谢~另外本文每天两更,早晚各一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