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700000060

第60章 时间维度上的城市重建:城市景观变迁与城市记忆(6)

第三节 景观的变迁:从"名贤胜迹"到"人间会客场"

--以成都武侯祠为例

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从景观中接受和理解的信息不同,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价值观、文化观、审美观都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这决定了不同时代人们看待、使用景观的态度和方法不同。城市人文景观似乎是城市生活的一个舞台,不同的人群、力量--国家、官吏、地方士绅、市民在不同时期的城市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此消彼长中,城市在变化发展,景观的角色与目的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从武侯祠由"名贤胜迹"变成"人间会客场"的过程看到清代成都城市重建的轨迹康熙十年(1671)四川按察使宋可发在《重修忠武祠碑记》提到武侯祠重修的原因时说到:"名贤胜迹坐视堙废,观察之义何居!"。武侯祠作为圣贤专祠,在清前期只是国家教化、文人雅聚、道士清修之所,到19世纪初的成都,武侯祠已成为繁华忙碌、人声鼎沸的"人间会客场"。17世纪到19世纪城市景观的变迁清晰地投影在武侯祠的发展上。应该说,当民众开始成为城市景观的主角之时,城市的重建才真正结束。

早在清代之前,武侯祠在成都城市记忆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早已成为成都城市形象的象征之一明代杨慎在《全蜀艺文志》中所编辑的十五首关于成都的诗咏歌赋里,其中有五首明确地提到武侯诸葛亮及祠庙,是出现频律最高的题材。武候祠之名来自诸葛亮(181-234),他谥号忠武候,纪念他的祠庙称武侯祠。唐代之前,武侯祠、惠陵、昭烈庙三个景点合一,人们把它们统一称作武侯祠。诸葛亮与刘备的故事汉末以来深入人心,在史书中,刘备慧眼识英,而他成就蜀汉帝业也得力于诸葛的智慧和忠心耿耿,这段君臣相得的故事是封建统治的核心--儒家忠义思想的最好范本。这一切为这个名胜景观注入长久不衰的活力,使武侯祠始终是历代官方政权庇护下的景观,唐代以朝廷的名义,首次把诸葛亮作为忠臣,并列入每年春秋必须祭祀的范围,成为三国人物中唯一列祀的。见《旧唐书·玄宗下》,《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卷二八四,"名宦乡贤祀典部"。甚至化为封建大一统政权的思想护身。因此,这处景点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地方性纪念景观,而成为全国性景观。

一、教养民众:国家意志与清代早期的武侯祠重建

在满人统治的清代,武侯祠地位更为显赫,在清代,武侯祠前后得到了七次重建或维修。成都武侯祠的修建过程伴随着城市恢复发展的过程。武侯祠在清代的修复从康熙七年四川巡抚张德地修建了三绝碑碑亭和惠陵牌坊开始,随后康熙十至十一年(1671-1672)四川湖广总督蔡毓荣、四川巡抚罗森、四川布政使金俊、四川按察使宋可发全面修复武侯祠,乾隆三十年,曾对武侯祠中的惠陵及其殿宇进行过一次较大的维修。乾隆五十三年,成都县丞黄铣等,具体负责了对惠陵和汉昭烈庙的维修,《重修工程批札》中提到:"每年责令地方防护,年终汇摺报部核奏。"可见武侯祠的维修己在此时提上了政府的工作议程,因此也日益受到重视。道光五年(1825),省属各大衙门官员率属吏捐资修建了惠陵围墙。

作为异族入侵的清统治者,面对明末社会思想的动荡,从统治伊始就以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为圭臬,在从顺治到乾隆一直努力推行的教化中,来自传统思想的忠孝节义一直是文化政策中的重要内容。清廷通过全面倡导忠义,树立了清朝是传统道德捍卫者的形象。因此,清政府给予了忠臣诸葛亮以崇高的地位《清史稿·礼志三·吉礼三》"历代帝王陵庙"条记载:顺治初年,该庙入祀的三国人物中,仅诸葛亮一人,在"先师孔子"条记载,清历年祭孔,陪祀的三国人物中,也只有诸葛亮。康熙朝朝廷曾专门下旨"成都祀诸葛亮",乾隆帝也亲自写有《蜀汉兴亡论》,认为像孔明这样的"贤人"为"国家之宝"。在这种背景下,成都武侯祠成为了具有国家意义的重要景观,不自觉地成为统治思想自上而下的宣传工具,这也是为什么各届封疆大吏对武侯祠的维修趋之若骛,甚至认为它比国计民生更为重要的原因。1671年的成都,地方官员们面对"生聚之计",但仍然选择尽先恢复建设一些对于巩固封建政治统治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在思想上对广大民众进行控制的设施,武侯祠因此成为了最早重建的人文景观之一。

四川观察使金俊提到,诸葛受祀除了他予人民以威行之外,更重要的是"事先后主忠矣",让人感动的是"武侯之忠贞死而后巳",而身为臣子的他们要表明的就是这份忠贞之心"万世不死"。康熙十一年(1672),四川地方官员完成了重建成都武侯祠的工作,四川巡抚罗森还专门疏请朝廷,春秋祭祀昭烈、武侯,并得到了恩准。武侯祠得到了被国家承认的崇高地位,它是成都清代受政府关注最多、维修次数最多的景观。

二、"抒情表意"之地:地方官吏与士绅阶层对景观的建设及使用

在武侯祠在清代的数次维修中,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人群参与了武侯祠的维修。随着城市的恢复发展,参与的力量默默地发生着变化。康熙年间,主要是地方官吏主持的维修,维修资金也大多来自官吏捐俸。雍正年间,道士取代了僧人主持武侯祠,参与了祠庙的维修建设。乾隆以后,除了地方大吏组织的维修外,乾隆五十三年(1788),中央政府曾直接参与了武侯祠的维修,由政府出资,地方官吏监工进行了维修。道光年间后,由于白莲教起义,政府资金匮乏,有影响的地方士绅也参与了修建。

(一)地方官吏与景观

清初成都城市景观的修建大多是由地方官吏们发起的,而且主要在这些官员的私人捐款的基础上进行的修建。清初的地方政府官员大多都积极地参与到城市景观重建中,对于这些官员来说,景观的重建有着两重意味:一方面中央政府考察政绩的主要条件之一就是地方建设,对著名景观的整理重建,标志着在地方社会"重申中央集权的价值及对晚明社会混乱的摒弃";另一方面是作为地方官员的主要责任就是整顿社会秩序,而作为地方官员迫切需要把分散的群体融合在一起,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和凝聚力,建筑物在此的象征与凝聚力有助于地方的管理。

清代仍继续了新任地方首脑到成都后要先拜谒武侯祠的习俗。朝廷大员、外地过路的大员,到了成都,一般都要到武侯祠拜谒。康熙十一年(1672)六月,王士祯奉命典蜀试,在成都逗留一个月二十二天,值得注意的是他作为外来官员,在短短时间内三次光临武侯祠,临走时"藩臬诸公饯于武侯祠"。武侯祠此时尚且只有荒土废祠,但由于武侯祠作为忠臣良相的象征对于官吏文人们有着特定的精神崇拜作用,即使它荒残破败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清初关于武侯祠的咏赋是极多的,大多出自于来此拜谒的官员。就时代而言,清初的官吏文人们大多经历了朝代更替的乱离时代,这使他们对诸葛亮这位安邦定国的忠臣良相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传统教育使他们都有着致君尧舜、救民水火的远大政治理想,得志时,待着和诸葛亮一样在这偏居一偶的成都一展雄才,不得志时,自认和诸葛一样空怀抱负,"霸业空怜付小儿"从陈祥裔的武侯祠诗中可以看出身为成都府通判的他心中淡淡的惆怅。"万里桥南丞相祠,日笼烟树汉旌旗。幽魂犹自依先主,霸业空怜付小儿。衰草萋萋迷古壁,秋花淡淡护闲墀。嗟予久宦来游熟,野犬相迎坐片时"。清陈祥裔,撰凡六卷,祥裔本姓乔氏,康熙中官成都府,督捕通判。不同的原因、不同的境遇都可令人们与相隔近千余年的武侯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武侯祠的多次修复中,1672年的重建值得关注。这次完全由官员主持的建设活动反映了清初的价值观和朝廷官员的立场。康熙十年(1671)至十一年(1672)重建工程的发起官员有:总督蔡毓荣、巡抚罗森、布政使金俊、按察使宋可发等。以上诸人中,对此事最热心的是按察使宋可发,他在《重修忠武祠碑记》曾谈到其原因,梦见武侯托梦于他,他说:"侯殆以祠事属我乎,名贤胜迹坐视堙废,观察之义何居!毅然谋所以复之。"

宋可发的事例可以说明一个外来官员热心参与武侯祠维修之事的原委。依宋氏本人所说,他主持此次维修事出有因:诸葛在梦中"殆以祠事属我",是为人情;作为观察之职,不能让"名贤胜迹坐视堙废",是为义务。而宋氏得到了最好的结果。赵吉士在其《寄园寄所寄》里记载有一段传说:谓宋取土筑墙时得石如古砖,上书:"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下书"千一出"。四句之前三句隐含"清康宋"三字。此传说表明,诸葛亮预知千年后,清代康熙朝有宋可发者会为其修其庙。在当时的城市社会留下这种名声的好处不言自明的。

按察使宋可发发起的维修事业,得到了前来巡视的四川湖广总督蔡毓荣、四川巡抚罗森的支持,于是在这些官员捐款的基础上,开始了这次全面重建武侯祠之举。这次维修从1671年9月持续至1672年5月,因工程浩大,帮助宋可发完成其事者,还有提督郑文焕、布政使金隽、学使张含辉。

可见这次维修所发动的地方官员,从上到下,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地方大吏。而维修的规模也不同凡响,因明末昭烈庙毁于火,这一次的修建是全部重建。不仅整个祠庙整修一新,还改变了祠庙的格局,其中的改变也可以看出维修的主持者--地方官员的良苦用心。

明代武侯祠在明蜀王朱椿整修陵庙时更改了诸葛亮祀位依伴刘备的格局,以礼制之由将诸葛亮祀位置于刘备庙东庑,张飞、关羽列西庑,以合君臣一体之宜。清初宋可发们作为封疆吏臣们的维修与明代藩王持有不同的立场,他们要给诸葛亮以特殊的地位,和偏安一隅的汉昭烈帝一样拥有专祠,但又要表现出不敢僭越的忠臣情。因此,他们为诸葛亮新修专祠,但位于昭烈殿后,刘备的昭烈殿比武侯殿台基高,装饰等级也高。昭烈殿内,刘备像在正中,其孙北地王刘谌像在备像东侧稍后。昭烈殿东偏殿祀关羽及其卫将周仓、义子关平、管粮都督赵累,东庑祀庞统、蒋琬、费苇、董允、法正、刘巴、陈震、秦宓、许靖、吕凯;西偏殿并未祀张飞,因为张飞与被朝廷敕封为"在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的关羽并不匹配,于是西偏殿只好被空置。西庑祀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向宠、廖化、邓芝、傅金、姜维、张嶷、张苞、李彪、张虎。

在人物塑像的排列中,本次维修以职位和功劳为标准安排人物秩序,更现实化、功利化。三国人物中,职高位重或立下大劳的蜀汉人物更受关注,而对忠贞事一主的道德要求相对宽松,所以曾身事二主的法正、李虎等人也位列其中。以上种种清初地方官员的价值观均投射其中。

同类推荐
  • 治蜀要览

    治蜀要览

    我们生活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新情况与新问题层出不穷。回答历史与现实提出来的难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不断探求新的答案,是我们这一代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出过“新世界需要新史学”的著名主张。他认为“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历史。”从历史提供的经验中汲取于现实有用的智慧和知识,这始终是每个时代的史学和中心母题。
  • 抗日之无敌强兵

    抗日之无敌强兵

    现代特种兵孙卫国魂穿抗日战场,打鬼子灭汉奸,成就无敌强兵。“我们手中有枪,腰中有剑,何以让区区三岛倭奴亡我中华。宁碎头颅,还我山河!”——孙卫国。
  •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

    这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千百年来,各代学者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议论纷纷,各执一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将各代学者的不同观点汇总起来详加介绍,可视为一种学术上的总结。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对一些学者的相同观点和相反观点兼收并蓄。不同学者手中掌握的材料,有的重复,有的有出入,有的截然相反,但都言之有据,值得重视。
  •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是继梁氏《新史学》后又一杰作,系以传统史学所积累的方法为基础,结合当时西方史学最新进展,运用新的学术眼光编纂而成。作者以其宏阔的学术视野,对史料鉴别、史事考订、史迹论次、史书编纂诸层面都有详细阐述,建构起独具一格的史学理论体系。《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散落各处的经验之谈,对于史学初学者颇为亲切有味,堪称培植史学研究趣味的极佳读本。
  • 盛唐夜唱

    盛唐夜唱

    这是最好的时代,无与伦比的辉煌和荣耀,为后人留下了“唐人”的名字。这是最坏的时代,四境的烽火,内患的种子,都已经深深种在这片土地之内。是谁乘着星槎破空而来,在这无限的江山田园夜夜歌唱,绣口一张,便是整个盛唐!
热门推荐
  • 雎鸠声声

    雎鸠声声

    他为了她,顶住各方压力,让东宫主位虚悬多年。正当他们即将成就花好月圆的时候,她却因绝世美貌,成为天下共主——天子的猎艳目标。政治形势波诡云谲,各方角逐势力粉末登场。上辈子的是是非非,牵扯着后辈的恩恩怨怨,盘根错绕。为爱矢志不渝是誓言,更是信念!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3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3卷)

    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如《世说新语》《唐元话本》《聊斋志异》等,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影响中小学生成长的66个人物

    影响中小学生成长的66个人物

    荟萃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66位名人,采用富有启发性的小故事,传达成功的道理。希望孩子们能够领略这些名人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受到启发和教益,并激励他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他们的人生道路和成长历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道神

    道神

    剑道天才,转世重生,覆灭王朝,横扫四方!修帝经,肉身无双,徒手抗神兵,一剑光寒千万界!为兄弟,两肋插刀,火海刀山,肝胆相照!为红颜,征战天下,血染八荒,至死不渝!血雨腥风,扬眉淡笑,指剑问群雄,谁敢与我一战?雄鹰下山,猛虎冲天,谁主沉浮,唯我道神!你命由我不由天,灭你只在挥手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降伏万兽:诛天九夫人

    降伏万兽:诛天九夫人

    让世界黯然失色的霸王花凌霜,一朝穿越成废物小姐的奴婢,废物小姐的日子已经很不好过了,她更是受尽凌辱。不曾想,她因胆识过人巧结仙缘,得天河图、割天匕、驭兽牌、青皇令、诛天镜等法宝,从此回眸浅笑,万兽臣服,亿木膜拜,玉指轻扬,风云大变,日月无光,敌军灰飞烟灭。只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但终有一日,与君携手摘星辰,茫茫天地任我行。
  •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为了进一步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发挥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服务特色,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经过精心遴选,我们编写了《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本书依据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要求,汇集了近年来国务院、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开下发的相关文件,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中医药文化建设、科室建设为重点,便于医院领导、各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系统掌握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政策、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知识及管理知识,同时,也可作为医院及科室开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相关工作的依据,增加医院日常管理及监督考核的针对性和客观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