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300000034

第34章 分离与融合 (2)

莱辛的分析很大程度上也是从物理层面进行的,且明显地受到科学时间观的影响。莱辛在对诗画的论述中认为语言可称之为"时间"的艺术,绘画则是"空间"艺术。如莱辛对于"孕育性顷刻"的分析,就认为绘画应表现时间过程中将要到达顶点但还未到达顶点的那一刻来描绘,显然,莱辛是把绘画的对象作为一个在时间流中的事件来对待的。这种思维方式是科学的思维,并不是艺术审美的思维,在审美的思维中时间并不是物理性质的,而更多的是一种过去、现在、将来的三维的交集。绘画中的时间就像是"宇宙整体承载着过去,也孕育着现在和将来,这就像一棵橡树的果实既是全部橡树的结晶,它沉积着、浓缩着橡树过去的全部发展过程,又孕育着橡树将来要发生的全过程" 在西方绘画的空间中,视点是固定的,空间是封闭的,所有的视线聚焦于一点。依据莱辛在《拉奥孔》中的理论,"绘画由于所用的符号或摹仿媒介只能在空间中配合,就必然完全抛开时间。" 因此,在时间当中持续的动作,由于它的持续性,就不能成为绘画的对象。依莱辛之见,那些在空间中并列的动作,或者是单纯的静止物体,才能满足绘画符号在空间中的配合。如此以来,在莱辛的理论视域中诗歌与绘画势必彼此分离,难以相融合。

(二)

中国绘画与西方截然不同,西方的绘"要求掌握世界固定的形状,求真,求得现象的完全一致。中国绘画并不求真,而是追求某种关系,加以形象的抽象。" 中国画是在表达一种主体与宇宙的联系,在这个联系的过程中,造型即便有稍稍抽象,但是这种抽象后留下的虚白空间使它更易与诗歌相合。

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其实质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观物,这样一来注重的必然是事物的内在层面和主体的自我感悟,这与苏轼"诗画一律"的论点内在相通。强调第一人称的视角,也就是从主观的"意"出发进行创作,而在意的层面诗歌与绘画所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所谓的"逼真幻象"。

中国的绘画与苏轼的诗画融合有两个方面的联系,一是书法与绘画本体的联系,便于在形式上与诗歌融合;二是绘画的空间的"第一人称"性便于与诗歌在意境层面相融合。

作为书法家的苏轼,书法对于其提出"诗画一律"的论点也有一定的联系。画面用笔的书法化是宋元及其之后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尤其是在元代赵孟頫的倡导下,中国文人画书法化的趋势更加明显。首先,书法作为汉字的书写艺术,在诗歌和绘画的表层物质形式结合中具有连接作用。在文人画中,书法既是书写的是语言文字,又是画面的构成元素。书法既承载着诗歌的内容,又兼具了绘画的构成。

书法的这种"兼具"文学语言和绘画造型的特质,决定了书法既连于语言,古代诗歌的书写形式就是书法;又连接着绘画,比如书法点画、运笔、虚实、润枯、干湿等都类似于文人画。书法文字的结构以字立形、相互呼应;笔画的布局与绘画的骨法用笔、构图虚白契合一致。在中国独有的汉字基础上,书法无疑具有特殊的"形象"之美,它天然地为中国文化语境中的诗画融合搭建了一个沟通融汇的桥梁。现代不少日本的书法家摈弃书法的语言性,转而追求书写文字的形象性,这不谛是对书法中造型性因素的高度重视和理解。中国特有的汉字是书法的符号载体,"汉字是借助于带有绘画素质的线条美来进行书写的。" 诗歌的语言(书写出来的语言)就是由书法构成的,而书法本身又具有绘画的因素。这是中国诗歌与绘画走向融合的又一重要契机。

苏轼在绘画方面也颇有造诣,中国画的"第一人称"透视空间,或曰"散点透视"空间,与苏轼提出诗画融合的观念也有内在联系。宗炳所谓的卧游便体现了中国画空间透视特征。"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中国画讲究空间的卷收与展放,通常人们可能会从收藏的方面上来思考,认为卷轴的展放或卷起,是方便人们收藏。其实不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是中国时间与空间观念的反映,一种延续的、展开的、无限的、流动的时空观念,处处主宰着艺术形式最后形成的面貌。" 与诗歌相互融合的中国古代文人绘画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中国画讲究深远、高远、平远之法,面对同此一片景观,也会有仰看、俯瞅、平望的各种视角。在中国绘画中人们的视点是变化的、游动的。由近及远、由仰及俯、由高及深,全景式的画面尽现人们的视野。

中国绘画的"第一人称"透视方法既可以人随景动,让观者"走进画面"中去,体味叙述主体的所观、所感之物象。中国画的自由时空观念反映出了中国人独特的生命意识,即以生命为中心的,将时空在心理中统合为一体,这是具有审美意味的统一体。"中国艺术直接将其化为艺术认识方式和意象创造方式,在艺术意象中展开时空合一的妙谛。"

苏轼对于中国画身体力行的实践促使他深切体味到中国画的内在体悟性特征,而中国画的这种特征与诗歌诗理、诗境自是血脉相连、息息相通的,由此,从中国画这一层面来看,苏轼提倡诗画融合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莱辛、苏轼诗画观差异形成之思维原因

语言的差异和绘画图像的差异归根到底是由深层的思维差异所决定,中西的思维方式差异是导致莱辛与苏轼诗画观差异的深层原因。西方注重逻辑与推理,中国则偏重感悟思维,中西不同的思维偏向使得两者的诗画观大相径庭。

首先,莱辛的诗画分离观由西方的思维方式所决定。西方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艺术思维是相当发达的,但古希腊的思想家除了运用艺术思维外,更发展了形式逻辑思维,成为西方传统思维的基本特征。这种思维"主要特征是它们有能力处理假说而不只是单纯的处理客体" 并且能够只凭借想象或者演绎的事件去同化现实,进而得出必要的认识和结论,从而构成假说即演绎推理。"就是这个对运演进行运演的能力使得认识超越了现实,并且借助于一个组合系统而使认识可以达到一个范围无限的可能性。" 西方哲学家泰勒斯、毕泰戈拉等人推进了这种思维,后来欧几里德把这种思维运用到几何学中,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这种思维。

西方思维中注重实在对莱辛诗画思想的形成至关重要。在西思维中,是以"有"(being)为本"从有到实体(substance),因而在实体与虚空合一的宇宙中只注重实体,把实体从虚空中独立出来进行认识,由此必然会走向形式逻辑。形式(form)就是对实体世界的具体化和精确化,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形式就是本体(noumenon)。所以,西方人在这种形式原则的基础上,注重物体的大小、比例以及它们之间的秩序和安排,注重对事物的性质进行种属等级划分,认为形式和内容是契合无间的,形式既是外形又是本质。" 因此,西方思维对于实体的重视,使得莱辛在诗歌和绘画上,也注重表达的精确性和明晰性,这必然致使诗歌就是诗歌,绘画就是绘画,绘画和诗歌不可能结合,更不可能会融合一体。

莱辛在他的时代"摧毁了寓于一切基督教精神中的悖论:即既为永恒的逻各斯却同时又通过基督教降生而使这种逻各斯受制于时间。他将基督教的逻各斯从它已经变为历史的奥秘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理性的逻各斯。" 理性的逻各斯必然促使莱辛朝着诗画分离的方向前行。理性与诗性在莱辛这里显然存在着这样的矛盾,一方面他是在讨论的艺术(诗歌、绘画),艺术自有自己的标准与存在依据,另一方面莱辛又以科学的标准去衡量,科学与艺术、理性与感性的矛盾在这里交织,倾向于理性与科学一方的莱辛最终走向诗画分离,而倾向于内在感悟一方的苏轼恰恰走向与莱辛相反的方向,主张诗与画的融合。

其次,苏轼的诗画融合与中国的思维方式相契合。中国的思维方式注重内在与感悟。杨义曾在《感悟通论》中认为,感悟乃是中国思维能力和智慧的传统优势之所在。感悟是在中国丰厚的文化土壤上,所滋生出来的一种诗性哲学。这个诗性哲学滋长的过程借助了印度佛教的内传,也融合儒学心性论以及老庄之道学理论。尤其是禅宗以及理学的思维方式对中国内在体悟式的感知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古人们"由哲学、宗教而日常生活化、审美化、骋怀于山川人境,迂回于书画琴棋,从而展开了自己复杂的结构、层次、脉络和功能"。 东西方的思维方式并无高下之分别,"东方的感悟性和西方的分析性,在人类思维史上双峰并峙,可以相提并论、互释互补。"

另外,苏轼的美学思想是在儒、释、道三家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从时代原因上来说,"苏轼处在经学由汉学过渡到宋学的转折时期。......宋代统治阶级也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以补世教。" 从个人原因上来说,苏轼从小就好读书,奋厉有志;少时读《庄子》,又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苏轼在任杭州通判时曾经聆听海月大师宣讲佛理,也受到佛学思想的影响,尤其是苏轼晚年思想更是归于佛道。佛儒道思想的汇集与吸收势必对苏轼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显然,苏轼在文艺审美思想和表现技巧方面,吸取有儒道佛思想的影响。比如,儒家的经世致用,诗言志,以及抒情、养气、驯辞、交质相济等观点;禅宗的感悟、机锋、兴会、形象启发、妙含说理以及神在象外的思想;道家的自然奔放、汪洋恣肆,巧借寓言、形象比喻、富有妙理和趣味的文采等都汇集融合在一起,使人难分彼此,只感到儒释道的影响在苏轼的美学思想中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结 语

研究比较莱辛与苏轼的诗画观的实质是比较中西的文化艺术以及思维差异。不论是莱辛或者是苏轼,他们在谈论诗画的时候,都没有把两者的关系绝对化,这与诗歌和绘画的本质属性有着内在的关系。虽然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但它不可能是纯粹的语言表达,它必然涉及到语言背后的语象,最终必然联系于我们生活世界的图景;绘画是图像,它同样也不是纯粹的色彩和线条,它必然涉及到寓意的表达,最终也必然指向我们的生活世界。换言之,不论是诗歌语言或者是绘画图像,都不单纯地是它自身,它必然要指向自身之外的事物或景象,这就决定了诗歌和绘画必然有一定的联系,不管这种联系有多么潜在和隐秘,它都是存在的。

本文从语言、绘画及思维方式等层面研究莱辛与苏轼诗画观的差异,也仅仅是深入比较研究中西诗画观差异的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莱辛与苏轼分属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其中的语言差异、图像差异、思维差异等都有待进一步深入发掘和研究,另外语言和图像之间的关系也极为纷繁和复杂。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期待更多的同仁和后来者能够从更深和更新的视角关注这两个东西方文化巨人对相同问题的不同回答。

(指导教师:向天渊 教授)

同类推荐
  •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沈从文的长篇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阿丽思中国游记二》和短篇小说集《好管闲事的人》。“阿丽思中国游记”系列长篇,是作者的一个创作尝试,沈从文模仿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奇遇记系列童话而进行的一个创新写作,借阿丽思之名游中国,用寓言故事等写中国现实,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好管闲事的人》延续初期创作风格。
  •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民国时期,中国积贫积弱;但民国时代的大学却闻名遐迩,在东西方国际上都享有盛誉。这是为什么呢?有史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学校长个个都很“牛气”。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校长怎么样,大学就会怎么样;如果要想造就一个伟大的大学,有干练的校长还不够,还必须有卓越的校长”。
  • 优美的青春散文集(散文书系)

    优美的青春散文集(散文书系)

    让心灵得到洗礼,让灵魂得到涤荡,让情感得以升华,让智慧得以延伸。漫步最经典的散文,你可以收获更多的快乐人生……。美丽的东西都值得珍藏,值得耐心地去细细品评。感性的文字、睿智的语言、美丽的心情勾勒出了经典散文。隽永婉约的散文,音韵优美发人深省的散文,经典传诵的名篇,一篇篇散文都是滋养心灵的鸡汤。每日给人生注入新的力量与智慧。朝阳初映,手捧散文,诵读默念,令人久久难忘……。
  • 心灵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心灵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岁月觅踪

    岁月觅踪

    全书分我的人生、诗词选录、近期文辑、方志文摘等四个部分,记述了从抗日战争时期至改革开放时期的人生履痕和社会变迁:抒发了对亲情故土喝国家发展的情怀:探索和总结了十余年编纂方志的经验。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灵与肉

    灵与肉

    张贤亮说:"世界如果没有女人便不成其为世界,如果我在摇篮中发现这个世界没有女人,我一定在摇篮中自我窒息而死。"《灵与肉》是张贤亮的中短篇合集,包括《灵与肉》、《刑老汉和狗的故事》、《吉普赛人》、《四十三次快车》、《霜重色逾浓》五个短篇和中篇小说《土牢情话》。其中,中篇小说《土牢情话》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一个年轻的“摘帽右派”在文革中蹲土牢时遭遇的一段感情经历。姑娘姓乔,丰腴、妩媚而又端庄,是看押我的班长。因为爱我,不顾危险夜里送饼子给我,夏天利用职权把我安排在靠窗凉快的位置,冒死往外递条子,得知我将被迫害,大胆提出私奔。可我,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对信念虔诚的悔悟,全部向当局坦白,导致善良的乔姑娘被领导糟蹋。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职场疲劳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职场疲劳一扫光

    本书是医学博士朱晓平收集编写的最古老、最齐全、最安全巧治职场疲劳的经典老偏方。偏方来源: 传统经典医药典籍,经过民间千年验证和作者多年医疗实践。本书的撰写原则: 既见效,又安全,既管用,又省钱。
  • 名门盛宠:早安,老公大人

    名门盛宠:早安,老公大人

    关于名门盛宠:早安,老公大人:结婚两年,老公一月催一次离婚,苏慕容很淡定的在某个月黑风高夜,把她丈夫给睡了! “老公,我们这是履行夫妻义务。你不满意没关系,我们继续,做到你满意为止。” 他是商界权贵,高高在上,却不近女色,警惕家里妖娆的老婆,“你干什么?” “一星期一次,直到你习惯。”苏慕容勾唇扑上来。 她是商界女强人,为了家族企业跟他联姻。 他想离婚,她就睡他,不择手段,肆无忌惮!直到他上瘾,对她束手无策! 终于,苏慕容如愿以偿的怀孕,坐稳了莫太太的位置,一脚把被窝里毛手毛脚的男人踢出去。 “莫总...
  • 穿越:王的金牌宠妃

    穿越:王的金牌宠妃

    她是时尚嫩模,不料穿越千年附身在了苏府千金身上,还兼容了对方的记忆。她落入贼窝,巧舌如簧成了黑风寨大当家,凭借机智成功将黑风寨带上正道。家破人亡,血海深仇,她不曾软弱,当敌人就在剑下,她却心在滴血,咫尺天涯莫说爱......他是大唐皇帝,长得没那么帅,看起来有点傻,惊鸿一瞥注定守她一生。他爱吹牛、爱吃醋、爱臭屁,当然最爱的是她!如果杀了我,可以解你之恨,我愿意!
  • 故事里的事

    故事里的事

    《最好看的当代名家小小说:故事里的事》收录了作者田洪波写就的六十则小小说,共分为六辑-彩云追月、天空之城、泪光翅膀、带刺玫瑰、烟雨凤凰、断桥残雪。作品大多弃绝修饰,力避娇作,直面人性。在叙述故事时,作者故意弱化写作技巧的运用,敞开心扉,或幽怨倾诉,或直面人生百态,以平实追求自然逼真的艺术效果,读后引人深思。作者善于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和善,能够以小见大,于尺寸篇幅中彰显人生况味。这与当代中学生甚至成年者所需要的精神补给是相契合的。
  • 20几岁耐住寂寞,30几岁打破沉默

    20几岁耐住寂寞,30几岁打破沉默

    20几岁的年轻人要学会在寂寞中生存、学习和发展。只有具备极强的专注力和承受力,才能保证自己比同龄人奠定更雄厚的人生基石,才能得到更多的赏识和机会。而30几岁正是人走向事业巅峰的加速阶段,在这个时候要打破沉默,学会主动争取更多的机遇,学会利用关系,变人脉为财富。
  • 108个江湖阅历

    108个江湖阅历

    无论是生意场、官场、职场、情场,还是社交场、朋友场,都存在江湖。有江湖就有争斗,有陷阱。尤其是20几岁的年轻人,阅历浅,难免会走一些弯路、碰一些钉子、上一些当;也难免在残酷的生意场、官场、职场、情场、社交场等方面的竞争中吃亏,又或者因为不懂某些规矩而得罪人、办错事。
  • 安全责任无小事

    安全责任无小事

    从胶济铁路火车脱轨到杭州地铁一号线塌陷,从深圳舞王俱乐部的特大火灾到致74人死亡的山西矿难,残酷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证明,事故的发生总是由一点一滴的不安全因素积累而成的。安全系于人人,细节确保安全。只有人人负责安全责任,做好每一个安全细节,我们的生产才能够不受威胁。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