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300000032

第32章 年代新诗"边缘化"现象解读 (2)

无论是从新诗的"现代本质"方面,还是从它在社会文化空间的位置方面,"边缘性"的概括并不能完全切合事实,中国新诗历史也存在连贯的、强大的靠拢、进入"中心"的潮流。

奚密对新诗"边缘性"的考察,与唐晓渡、臧棣对新诗"现代性"的考察在一定意义上重合。"边缘性"和"现代性",两者都是双方研究中的新诗的"出发点",他们强调新诗的评价标准,只能在它自身性质的"完成"过程中所形成和诞生。柯雷提出,我们在讨论新诗"边缘化"时所站的价值立场有问题,可以重新选择。奚密与柯雷两位学者是目前大陆学界比较首肯的新诗研究者。奚密的新诗研究把时间推向五四新诗草创之时,具一种历史纵深的眼光,其研究中所透出的历史意味,让人启发多多,但是她没有对90年代的新诗处境作出具体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距离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清醒。柯雷置身另一个文化场域对中国先锋诗歌的打量,倒是得出诸多发人深省的结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应和了福楼拜的话:"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受得越少,他就越可能按它真正的样子去表现它。" 另一文化场域的立场,使柯雷避免了诸多文化积习思维因子的纷扰,也许人们在柯雷文中看到的中国诗歌的样子,反而更近于真实。就国内而言,洪子诚在《新诗的边缘化》一文中,归纳了一些现象,却没有作深入的阐述 。此外,还有一些零星的文章,更多是以边缘化现象作为一个引子或出发点,作一些泛泛之谈。

总体观之,涉及新诗边缘化研究的立论有各自不同的倾向,它们表现于:大陆学界多以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情状作背景参照,以此展开新诗"边缘化"的指认,探讨其成因和出路;而诗人圈子及海外学人则多从社会化与新诗自身及其艺术成长发展的角度来展开阐释,为新诗终于获得了自己艺术上的发展空间而进行论证与鼓呼。以上研究各有得失:以80年代作背景,充分考虑到了新诗在80、90年代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转变,却没有顾及到新诗作为一门现代艺术的本质属性,这样一来,眼光就为一种庸俗的社会学视野所囿,以"文学运动"的热闹程度来代替对文学本体的认识。这种认识停留于表面的现象之上。如果我们仔细探测,还会发现其中有着微妙的心理动机,即一种在时代环境中的"过气了"的精英心理所滋生出来的失落、怨气和某种不甘,他们不甘于就此被时代所抛弃,期求文学与大众文化争短长。

以整个新诗史作背景,其社会化的大视野给人提供了诸多启示,却也必然留下对某些新诗历史的细节叙述欠乏说服力的遗憾;从中国现代文学诞生之日起,"为人生"与"为艺术"便一直纠缠不清,其辩论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这与中国现代特殊的历史环境相关联,与整个中国的历史文化相关联,是"载道"还是"言志",从来都在磨砺中国文人的心灵,何况我们还有那么长的以"载道"为尊的历史。我们期待,在当下的物质与精神已相对大繁荣、各国文化交融空前的时空隧道中,我们的作家诗人有能力抓住一个契机,去解开这个悬在作家诗人头上的斯芬克斯之谜。以目前来看,未来值得期望,毕竟我们身边可资利用的精神资源有很多;也有人开始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了。这从另一方面提醒我们,面对一个问题要打开我们的思维,避免用单一的思维局限自己。任何一个单纯的答案都不会简单,文明的发展与价值的多元使它无法处于一个静止的凝固状态,而只能是永远的发散状态。关键是我们要有了解认识它的能力。

笔者以为,新诗在大众心目中的位置的边缘化,从现象上来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就新诗自身来说,"边缘化"就是一个伪命题;我们看到,一大批诗人在90年代成名,一大批优秀之作在90年代涌现。如朦胧诗那样充满意识形态对抗和理想主义的写作方式已然失效,诗歌写作开始专注于私人内心与世界的对接,像其他的现代艺术一样,以发掘对事物的新的关系为己任。而人们对这种新的现代艺术的修辞关系并不适应,仍然按照过去认知上的思维模式(二元思维)去理解新诗,按照历来的对"运动"的关注去理解文学理解诗歌,"诗歌运动"在90年代的沉寂使新诗脱离了人们惯性的视野。这是"诗歌的边缘化"这一说法背后所隐藏着的脉络。如果我们再往前溯源,会看到它背后更宽广的空间中所存在的逻辑出发点,即"为人生"还是"为艺术"的争论纠结的影子。诗人及评论家从新诗在90年代终于获得了自己的相对独立的艺术发展空间出发,否定新诗"边缘化"现象,肯定新诗的艺术获得了大发展;"为人生"的要求使人们只看到新诗与社会人生的脱离,看不到它正获得一个宁静环境所提供的艺术生长空间,当然就会判定新诗已坠入"边缘化"的境地。

新诗作为一门现代艺术的品种,它在成长过程中发生偏斜,其实是正常的现象,诞生于它自身体系之上的艺术评价系统会自动纠正这种偏斜,使之回复到"正直"的成长轨道上来,回复到社会与人生的关怀上来。因为艺术是关于人与社会的学问,以表达现实人生为目的,对人类提供帮助或给灵魂以慰藉。评论家针对新诗写作中出现的晦涩、低俗现象提出的批评,呼吁打通"个人历史通道",建立有方向的写作等,正是其发展过程中的纠偏行为;某种意义上,"边缘化"的呼声也是一种对新诗的纠偏行为,它对新诗写作在"个人化写作"中的走远给予了积极意义上的提示;"边缘化"的呼声也表明了人们对于新诗一些新的艺术特征的不习惯,暴露了人们自身审美理性的欠缺。同时,"边缘化"声音让我们看到了市场化、大众传媒给新诗带来的生机和制约,让我们思考新诗在此境遇下该如何寻求自身抗力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要放大这种"边缘化"观点。比如就此宣布新诗"死亡"、"衰退",则是一种错误的感觉。关键是我们要有一双清醒的眼睛,能够发现对方观点背后的立场、出发点的不同内涵。也只有具备这种认识,我们才能对新诗以正常的期待和评价尺度,纠正自己非艺术范畴的行为,不胡乱地对新诗说三道四。

或许我们应当接受这个事实。帕斯告诉我们,"无论多少,诗的读者向来很难成为一个社会的多数人" ,而只能是"少数"。然而,真正在文化传承中起作用的,正是帕斯所称赞的那"无限的少数人",帕斯的一本集子题名即是献给"无限的少数人"。此外,"从伟大的象征主义者们起,诗歌成了孤独的反叛,语言或历史在地下的捣乱。没有任何一位开创现代性的诗人寻求大多数的认可,相反,所有人都选择了'蓄意与公众情趣为敌的写法。'"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现代社会,边缘化或许就是现代性的新诗的宿命。如此,我们需要害怕统计得出的数据吗?一如柯雷所强调的,先锋诗歌在中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高层次和高素质的圈子(或社区),正是他们在稳步地推动着当代中国诗歌的发展,与世界诗歌发展大势的对话和评论也只能靠他们的努力和能力完成。对当代诗歌的了解我们怎能从市场化入手?那是一个首先就错了的问题。

于此,在这个商业娱乐时代,诗人们需要注意自我的定位。程光炜指出诗歌一个区别于小说创作的特点,就是它的"实验"色彩往往很浓,这就决定了诗坛始终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中;诗人们总是担心自己落伍,形式感不够先锋,不能继续吸引读者,这往往使诗人一直要坚持一种强烈的实验性,要让自己的形式不断变化。但小说界就不这样。像贾平凹、莫言、王安忆的创作虽然也在不断变化,但总的说,是一种历史性的"积累式"的写作。即是说,作家在个人大的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始终在向更为艰苦、复杂和带有某种综合性的方面发展,如此就使他们最近几年的小说创作无论在历史容量还是思想内涵上,一直是在往上走,显示了当前小说创作的一种少见的高度。然而诗歌呢,仍在那里争论"是与非"、"对与错"的简单问题。一些先进的诗人,把怎样拥有号召力看得非常重,反而不太注意怎样不断超越自己的问题了 。程光炜的警告值得诗人们留心,诗人自我定位的错误,使诗坛风气混乱,也使一部分评论家逐渐远离了诗歌。同一个时代其它文体的发展,给诗歌带来了有意义的启发。

有识之士开始呼喊诗人精神品格的重建。老诗人郑敏指出诗人必须自救。她说,90年代商业主义指派给文化的角色"文化搭台商业唱戏",对于诗歌创作是致命的。因为诗歌和哲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塔尖。而目前我们的诗人们正在吃着一种恶果。它是十年动乱及其后各种更换包装的轻视文化、虐待文化、歪曲文化所馈赠给我们的恶果。今天诗歌界的失调,严肃文学奄奄一息,出版界轻重倒置,低级书报充斥街头巷尾,装帧求助于粗俗的半裸......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严肃诗歌几成讽刺,我们又如何能期望出什么传世之作?郑敏强调,诗人们要想突破这种野草杂蔓遍野的境况必须自救。努力通过自学,进行有计划的中外文、史、哲补课。因为"只有健全的文、史、哲架构才能载起传世佳作。" 谨记老诗人郑敏的警告,进行文、史、哲的全面的学习,要敢于丢下那些眩目的诱惑,要勇于承担时代社会所要求的责任,实现如诗评家吕进所说的目标,"诗以它的独特审美通过对社会心理的精神性影响来对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内在地发挥自己的承担责任,实现自己的社会身份,从而成为社会与时代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正视诗歌的"边缘化"现象。"自80年代末以来,诗歌在当代中国文化空间中的位置已相当边缘化,诗歌的发展一直处于相对完整的'隐形空间'或曰'隐形圈子'之中" 。但同时我们要明白,诗歌自有诗歌的发展路向,它的路向由其发展历史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审美要求所规囿,我们不必用它的社会意义去要求它的艺术意义,我们要分开去看它的社会意义与艺术意义,不要彼此混淆不分,并让它们相互指责相互要求、制约、指责另一方的发展。历史的教训已足够我们铭记。我们通过对诗歌"边缘化"现象的解读,其目的就是要深刻地理解这种"边缘化"。

诗人周伦佑在《沉默之维》中如是写道:

通过我的写作证明,活着是重要的

叶芝是什么?萨特是什么?

商品的打击比暴力温柔,更切身

也更残暴,推动精神的全面瓦解

商品的打击也许确如周伦佑所说是残暴的,但我们以为,问题的着眼点,是我们对于艺术的态度。有了一个正确的态度,就会正确地理解艺术在生活中的位置,正确地理解和评论我们与文学的关系。林庚有一段关于艺术的话,非常准确、非常有力、非常清晰地向我们传达了这种态度。他是这样说的:

艺术并不是生活的装饰品,而是生命的醒觉;艺术语言并不是为了更雅致,而是为了更原始,仿佛那语言第一次的诞生。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物质文明越发达,我们也就越需要这种精神上的原始力量,否则,我们就有可能成为自己所创造的物质的俘虏。

让我们努力去培养、去增强、去葆有这种精神上的原始力量。有了这种力量,我们才能在滚滚商品大潮中坚定自我的精神意识,才能正确地去打量身边洪流中的事物,才能如卡夫卡一样去忍受生活中不堪忍受的状态,如此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里尔克所言的"挺住"。

(指导教师:蒋登科 教授)

同类推荐
  • 其实你就是人物

    其实你就是人物

    谁都希望得到他的眷顾,有一个词叫“机会”。他的青睐,有一个词叫“缘份”,他才是偶像,很自圆地说。前一个词很中国,是人们永远要追逐永远拥有的。明星明星,不成叫无缘。后一个词永远很酷酷地走来,对,明天指不定是不是星。,如果这个词具象的话,缘分。任何事情,成了叫发,是大众情人。而机会,也许是用一半的头发遮住一只眼睛那样的?一副我是机会我怕谁的牛样
  •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若我足够好,终将遇见你

    若我足够好,终将遇见你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种好姑娘:或弱柳扶风,或英姿飒爽,或嗲言撒娇,或才华横溢……如果不被接受,她能继续下去的力量;如果遭遇挫折,她能有重新再来的勇气。她应该是冬日的暖阳,不仅能温暖你,也能让你的世界变得明亮。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能安安分分地守住自己的好姑娘,一点一点地朝未来努力,一点一点地向对方迈进,也不失为最质朴的幸福。虽然将来未知,却终究握在自己的手上。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用最好的自己,遇见最适合的那个人。
  •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当你在唐诗中感受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在宋词里体会清新浪漫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在元曲里领略苍茫寥廓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在明清文艺中读懂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那么你的语言水平,你的意境格调,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你的思想情操都会得到升华。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总有一天,你会徜徉于优美的文化典籍中欲罢不能,你会陶醉于中国最精华的语言中并能将其运用自如。这就是名著的力量
  • 记忆的痕迹

    记忆的痕迹

    本书文笔流畅优美,视角独特,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值得读者收藏!
热门推荐
  • 芳冷歌已尽

    芳冷歌已尽

    一曲红颜歌天下,她只希望能成为他的良人,跟他一起携手,看尽红尘。
  • 许我向你看(上)

    许我向你看(上)

    那一天的很多细节,韩述都已经成功地忘记了,记忆好像有块黑板擦,悄无声息地抹去了他害怕回想的片断,留下满地粉尘……唯有一幕他怎么也擦不掉——她站在被告席上,而他在台下。韩述不敢看她的眼睛,却期盼着她能望他一眼。可是她没有,他知道,一秒也没有。桔年的心里住着一个人,她坚信那个人只是闭上了眼睛,很多年后,她做了一个梦,那个人终于睁开双眼对她微笑,然后她却哭了。521级台阶上的那颗石榴树,年年开出一样火红刺目的花朵,曾经一笔一划刻下的“hs&jn”,谁陪着谁一起来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就爱女汉子:一不小心汉化了

    就爱女汉子:一不小心汉化了

    21岁的林麒家境殷实、身高够高、皮肤算白、姿色中上,可她是个“恋爱绝缘体”。活21年没谈过一次恋爱的林麒被闺蜜麦莉笑话为“叔女”。不仅如此,身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女汉子,她经常遭遇各种糗事,如果吉尼斯有一项“个人囧事纪录”,林麒早破了千百次的最囧纪录。但林麒认为她在二十一年的人生中经历的大大小小的糗事,都不如遇见“淫魔”苏烈之后发生的糗事惊天地泣鬼神。初次见面,她就让苏烈见识到了她的大叔本质,两人第二次交手又差点把人家搞残废,苏烈为此对林麒发布了“追缉令”——扬言要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把林麒追到手,并要她答应他三件事。但女汉子林麒就像是天生来克他的,苏烈的王子光芒对她来说根本就毫无威慑力。
  • 绝色狐妃倾后宫

    绝色狐妃倾后宫

    冷蝶冰冰被一直跟踪她的绝色美男扔到雪地上,虽说不痛,面子上却如何也是挂不住的。头脑一阵昏沉,她“唰”的一下从雪地上跳了起来,满脸通红的窜到那人身前,大声道:“你欺负我,我要告诉我爹爹听,你叫什么!快报上名来!姑娘绝对不要饶你!”男子却不慌不忙,邪魅的一笑欺身上前……
  • 预见最真实的自己:梦的心理学

    预见最真实的自己:梦的心理学

    《预见真实的自己》通过对梦境的探究,揭示心理的秘密,从而帮助我们认知内心真实的自己。本书使用生活中丰富而鲜活的例子、启发性的引导来梳理出梦境中潜藏的象征与逻辑。作者是知名心理学家大卫?方特那,他在荣格、弗洛伊德等心理学界先驱人物的成就的基础上向我们揭示梦境世界的心理规律。他向我们解释梦境的原型,揭露梦境如何用丰富的象征词汇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反映我们日常的欲望、紧张甚至焦虑。同时,他训练我们掌握记住梦境的技巧,以便叙述出梦境的故事、细节乃至情绪,从而联系起我们的个人环境进行解释。
  •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此套《弗洛伊德文集》(12卷)是中国第一部且唯一一部关于弗洛伊德文萃性的经典恢宏译著,由中国研究弗洛伊德第一人、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权威、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主编,经全国四十余位专家教授严谨翻译多次修订,堪称海峡两岸最权威、最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版本。本卷仅收录《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弗洛伊德用动力心理学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事件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从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常见的遗忘、口误、笔误、失误行为等现象入手,挖掘了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的制约性,说明了潜意识的活动和对潜意识的压抑不仅存在于变态心理活动当中,而且广泛存在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当中。
  • 君妻不可追

    君妻不可追

    “娘娘,听说帝君要休了你。”平地一声惊雷,激起天界万千八卦浪。古板严肃的东岳帝君,居然要休妻?是阴谋吗?是外遇吗?还是一枝红杏踏墙去了吗?最新最真实武罗版本解说:“其实帝君不能那啥道了。”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