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800000004

第4章 绪论 (4)

按照中国学界的一般理解,作为"业外"的电视知识分子有四种类型:一是业外"嘉宾",如上面陶东风先生所言,他们主要是在电视上面作为特邀专家或嘉宾解答电视观众的问题或者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央视《今日说法》以及一些谈话类节目中常见的电视嘉宾;二是业外"策划",指那些介入到电视节目策划、制作等内部过程中的学者,如郑也夫;三是业外"主持",即有本身的专门职业,利用"业余"时间进入媒体担当主持的知识分子,如王鲁湘;四是业外的"讲演者",利用"业余"时间进入电视学术节目演讲,如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中开坛讲演的各位学者。虽然在电视上的展现方式不同,但其统一点是知识分子身份,由于对"知识分子"概念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以,有学者就界定为:"这些知识分子大多来自于高校、研究院或权威学术性平面媒体,多为大学教授、研究员和高级编辑,属于高级知识分子阶层。"当下中国社会,不考虑学术界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的良心"的定义外,尤其在普通民众心目中,这样的人群属于"知识分子"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2005年以后,上述的电视知识分子大量出现,尤其以《百家讲坛》这类节目为"孵化池",正成为中国电视文化的一大特色。

第三,职业的电视工作者中的高学历者,也有被学者称作"电视知识分子"的情况。

有学者认为,"我们可以将电视台中节目制作流程中的脑力劳动者和决策者同样称为电视知识分子" 。还有,黄匡宇在著作中谈道:"《艺术人生》制片人王峥本科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文艺编导专业,读研究生时在电视系师从王纪言专攻纪录片。本书引用了她发表在央视国际网站上的《解读艺术人生》一文中的系列观点。本书作者认为,该文展现了一个年轻'电视知识分子'应有的业务能力与理论水平。"诚然,我国曾一度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定义为知识分子,但是,如果把电视媒体内部的管理者、经营者和一般记者编辑都作为电视知识分子的话,这个研究的范围就无法掌握了,而且这与多数学者论述的"电视知识分子"或者"学者介入电视"行为有较大出入,所以,这种定义不在本研究范围之内。

在本研究中,"电视知识分子"被作为一个本土化概念对待,指介入到电视运作当中的电视业外的知识分子,此类知识分子大多指来自高校、研究院或权威学术性平面媒体,其身份多为学者、教授、研究员、作家、科学家等。笔者区分"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的重要标准是:一、"知识分子"身份的社会认可来自于电视行业以外;二、通过"知识分子"身份介入电视运作;三、从电视媒体获得利益。

第二节 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研究综述 (1)

由于国内外在解读"电视知识分子"概念时存在一定的差异,关于"电视知识分子"的研究在我国相当丰富,而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几乎难以看到"电视知识分子"这样一个专有名词。剥去"电视知识分子"这个概念的表皮,将发现中国有关"电视知识分子"的研究,其实质是"知识分子"与电视传媒的关系、电视与学术等问题,笔者认为该研究存在两个阶段和三种观点。

一、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3年。

这个时期的特点:知识分子介入电视现象开始被问题化;本土化的"电视知识分子"概念被提出;明确提出该概念并研究它的文章数量少;研究文章尚未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多为杂文和随笔;学术界尚未真正把其作为一个重要话题进行研究,有关论述多是在文章中提到的只言片语。下面将这些学者的观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90年代中期,学者介入电视运作已经粗露端倪。"邀请学者主持电视节目,或进行电视访谈,近年来成了许多有影响的电视台上台阶的重要手段。1996年开始成为热潮,尤以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广东电视台为甚,其许多经济、社会、文化等栏目都有学者参与。" 这个时期,一些学者对于介入电视的知识分子曾经给予了批评。如上所述,1997年何东提出"电视知识分子"时,给予他们以严厉地嘲讽:"他们所向披靡又无所不通最方便的窍门,就是随时都将复杂的思想简单化、深刻的问题肤浅化......如此继续脱口而秀下去,相信他们还能把其它更为艰深的什么学问话题,也都能改造而成能让电视之下观众听着嘻嘻哈哈的学术相声和研究小品。

"1997年胡志毅也发现了这种现象:"在电子媒介领域,所谓传统的知识分子或者说精英分子,除了给电影以适当的命名和承认之外,对于广播电视,不是不屑一顾,就是嗤之以鼻。对于介入和参与电子媒介的知识分子视为离经叛道,近期在印刷媒介对于频频出现在电视中的学者的揶揄就是如此。" 当然,曲秀锦、闫忠军在1997年也提出了正面的看法:"可以说,学者介入电视,构成了20世纪最后十年中国电视的新景观,电视由此被注入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思想内涵。就目前的实际运作来看,学者介入电视基本上是对节目的创意策划、撰稿、编导采访、嘉宾主持等多个层面的参与,尽管发挥作用的方式和程度有些差异,但学者所拥有的文化和电视传播的契合有点问题却是共同的......学者介入电视,是电视走向繁荣和成熟的内在需要,也是必然结果。"

1998年,谢泳在杂文集中写道:"实际上那些成为学术明星的学者却糊涂得很,他们以为自己在电视上频频出镜,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众,我看这是自作多情。多数人并不这样看,作为学者,老百姓是希望他们能在电视上出现的,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他们更希望的是听到学者在电视上说出真话,说出良知,说出不同于常在电视上露面的那些人的语言,但他们常常是失望。说实话,有个别学者在电视上谈起问题来,实在不像个学者,而更像个官员,假话、套话满嘴,老百姓怎么能不叫你们学术明星呢?" 周华安在1998年谈道:"与电视传媒担负的浩大使命相比,'电视知识分子'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知识圈应当更自觉、更充分地占领声像世界,以科学的头脑和丰富的学识,以敬业的姿态和细致的运作,参与电视事业。"

2001年,旷新年对明星学者的批评甚至有些刻薄,"今天许多浓妆艳抹在电视报纸杂志上不断'放送'其玉照尊容的明星学者,那些有如世纪之初上海滩花谱上的'花魁'、'四大金刚'什么的" 。

第二个阶段是2003年至今。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电视知识分子"概念被认为是由布尔迪厄提出的;学术界开始高度关注此论题;参与研究的学者和研究文章大增;研究文章具备一定理论深度;有关讨论甚至扩散到大众媒体,成为公众话题;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出现争鸣现象。

如前所述,2003年成为"电视知识分子"研究的分水岭,此后多数学者在论及"电视知识分子"时,都将其作为布尔迪厄提出的概念。2001年夏天,清华大学发布的《清华大学文科科研量计算办法》(讨论稿)中规定:"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每个专题节目(20分钟以上)10分,省市级电视台每个专题节目5分。"电视媒体的影响直接引起学界轰动,也客观上促使了"电视知识分子"研究的发展。陈平原也谈到,学者明星化以及学术传媒化,目前已粗露端倪,难怪清华方案"一石激起千重浪" 。

2003至2004年,学术界曾经就"教授走进直播间"进行了一场争鸣。起因是郭五林发表在《当代传播》2003年第6期的文章《教授走进电视直播间的学理思考》。该文提出:"教授走进直播间,使得电视信息多而知识贫乏的状况得到改变......教授走进直播间,不仅完善和提升了电视节目层次,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电视的知识性和权威性......媒介时代的教授,不再是仅靠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就能成名的了,而善于与媒体合作、经常在媒体上露面的教授才能更快成为名教授。塑造教授的知识英雄形象,对于促进全民的教育,对于确定知识的基础地位,电视都功不可没。"对于这些观点,李明伟和陈力丹在《当代传播》2004年第2期发表《教授走进电视直播间的学理追问》进行批驳,其中李明伟谈到:"电视有其自身的思想轨道和逻辑安排,在节目和教授之间,教授通常被要求服从于节目的整体播出。

"对于郭五林的"教授走进直播间将使电视发生构成性改变,顺利完成了浅俗向深刻的转变"的观点,他提出了批评:"我认为这是片面的,也是不合实际的。"李明伟也在这里借用了布尔迪厄的相关理论对"电视知识分子"进行批判,并认为郭五林只"发现了教授在电子时代出名的技巧,但没有对这种成名之道予以质疑"。陈力丹也在该文中指出,郭五林得出的结论不无道理,"但确实有点乐观了",还建议"有些经常做客电视的教授,如果愿意到电视台做专家型主持人,这不失为一种加强电视从业人员专业学科力量的途径......教授走进电视,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电视节目的权威性和知识层次,但并不会自然提高节目的道德水平" 。针对这场争论,黄顺铭也曾在2005年撰文《"教授走进直播间"与"布尔迪厄式批判"》,文章在对比前两篇文章中观点的同时,全方位地采用了"布尔迪厄式批判",详细介绍了"自主性的丧失"、"快思手"、"固有的思想"、"媒介常客"等一系列观点,认为郭五林的观点"是典型的'他救'心理,'仰视'心理。更合理的认识应是从根本上依赖'自救'"。或许,"当'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得到普及的时候,我们的电视可能就真正上水平上档次了" 。

2005年是"电视知识分子"研究第二阶段的一个重要时期,央视《百家讲坛》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使得一部分"学者"也悄然走红。尤其是2006年,易中天"品三国"的系列讲座火爆,带动其《易中天品三国》一书达到上百万的销量。有关"电视知识分子"的研究不再仅仅限于"知识分子"该不该介入电视,是否能提升电视品格,而是逐渐拓宽视野,探讨知识分子与电视文化、电视与学术、学术与大众、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电视时代知识分子使命、道德与品格等问题。"电视知识分子"问题不再作为一种简单的电视媒体本身运作中出现的现象,已经开始被作为文化现象、社会现象来关注。此后,有关该方面的研究文章层出不穷,甚至在广大电视受众间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公众话题。

二、三种观点

目前,对于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的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状态,基本上表现为三种观点,即批判的声音、鼓励的态度、折中的认识。

1.批判的声音

第二节 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研究综述 (2)

如上所述,从何东开始,对于电视知识分子的批判声便一直作为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观点。他讽刺道:"对于将电视学术的通俗简化还是功不可没的。"李明伟、陈力丹在上述的文章中认为:"教授在这里变成了一种电视台的工具性符号。"周宪先生认为,部分知识分子以"上镜率"和"收视率"来获得附加资本,并扰乱学术自身的游戏规则。黄顺铭认为"教授走向明星化"是知识分子浮躁心态的一种表现。刘晔指出:"频繁出现于各种媒体的知名学者往往并非顶尖学者,而顶尖学者由于机会成本反而会拒绝媒体。

同类推荐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 看见

    看见

    本书精选了阿来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40篇,反映了其行走的经历和读写心得。其中,有对熟悉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风光的新观察,有对在病床上经历的点点滴滴的感悟,有对文学新的理解和自己作品新的反思。文字清新、朴素,充满了抒情的气质。读阿来的小说,就像在听他讲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和传奇;读阿来的随笔,则像走进他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 解放徐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徐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徐州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人重视品茶,使用茶具也彳艮考究。茶具的好坏,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有直接影响。中国古代茶具种类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各个时期的茶具精品折射出古代人类饮茶文化的灿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历代饮茶史的全貌。茶与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适合大众阅读。
  • 东溪乡

    东溪乡

    书中分《青春寄语》《诗歌习作》《灯下漫笔》《夜读辑录》四部分。
热门推荐
  • 步步生泉

    步步生泉

    撒得了小谎,吹得了小牛,吵得了小架,打得了小人,骂得了小街,说得了小段子……强大无比的女汉子因为旅行时发现了一个不该发现的秘密,被人一棍子敲回几百年前,重生成为一个小小萝莉。当水都没有得用的时候,你可能也不会去抱怨吃不饱饭了。什么什么,竟然将洞庭湖一起带来了?发达了发达了,从此不再缺水不说,洞庭湖那可遍地是宝啊……
  • 异海

    异海

    20世纪80年代,一个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下战功的军人吴××接到国家指派的神秘任务:化名曹沧,参与一个中美合作的物理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尝试进入另外一个空间——异海。随着中美联合实验在诡秘异海的展开,一系列离奇惊险的状况不断发生,很多神秘事件的谜团也慢慢浮出水面:疍族的《水路簿》、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西汉黄金的消失、罗布泊实验、大西洋科考、星球大战计划、末日黎明计划、费城实验……曹沧逐渐发现此次联合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在异海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 每天读点金融史2

    每天读点金融史2

    《每天读点金融史2:影响世界的金融巨头》为系列丛书的第二册,详细介绍了九大金融巨头的成长历史,对他们在创业中所显现的创新精神、在经营管理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韬略,以及在处理各种复杂的政经关系、人际关系中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和手腕进行了介绍。《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以金融史为主线,把一百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格局演变的巨幅画卷为你徐徐拉开,是你理解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的理想读物。 “金融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使用者的目的。”这句关于金融的著名论断写在这里与读者诸君分享。
  • 躺下去会舒服点

    躺下去会舒服点

    《躺下去会舒服点》收录了曹寇的二十一个短篇小说,其中部分在网络刚刚流行的年代就已在文学BBS发表。这些以单纯的文学热情和严谨如工匠的态度琢磨出来的作品,一出手便即成熟,冷静狠雄,风格独具。相较于后来的作品,它们“更加曹寇”。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鳞西爪集

    东鳞西爪集

    本书分三辑:风俗人情、禽兽鱼虫、草木花果。作者从历代画家常撷之入画的某一种题材入手,阐述其文史渊源、民俗特征、审美导向,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同时细说画境、画意、画法、画理,既具有宏观上的认识性,又具有操作上的实用性。
  • 离婚365次

    离婚365次

    【完结】结婚前一个月,她和一个陌生男人有了纠缠。几天后,她被逼在昏暗逼仄的电梯一角,男人英俊不凡的面容噙着意味不明的笑。她屏住呼吸,“我马上就要结婚了,到底要怎么做你才能放过我!”“你有两个选择。”男人竖起两根修长的手指,桃花眼中闪过一丝邪气的笑容,“一是不结婚,光明正大跟我在一起,二是结婚以后,背着你老公跟我在一起!”
  • 劫仙传

    劫仙传

    楚羽因困仙结被神秘道人所救,对方观其仙骨奇佳,遂引荐观云阁仙尊,成为观云阁的一名小仙童,因得仙尊的独宠而被众师兄弟打击陷害,甚至差点丢命,机缘巧合,结识了千年莽神,得到自尊秘籍,至此,凡界,仙界,修真界,神马的全部沦为下饭菜……
  • 隐婚俏佳人

    隐婚俏佳人

    顶尖设计师撞上失意高富帅?她脑子一热给个草戒将他拐走,没想到他更过分,没有聘礼不说,九块结婚证都是她掏的!好不容易隐婚一年,熬到给她正名,不想,他把婚礼变成了笑话!她气火攻心,昏了……男人!说好的盛世婚礼呢!
  • 小故事大道理(全集)

    小故事大道理(全集)

    一书在手,尽览人生哲理;触类旁通,领悟成功真谛。一滴水,可以折身太阳的光辉;一本书,可以滋养无数的心灵。本书共收录近1000则小故事,它们涵盖了幸福人生的所有诠释,有习惯养成、职业生涯、财富金钱、潜能激励、爱情婚姻、交际处世、心灵境界等47辑32类。这些精辟的小故事背后,都隐藏着无穷的思想和智慧。如果把一盏灯放进全黑的房间,黑暗会瞬间消失,房间顿时有了光明。这时,如果增加十盏、百盏或千盏明灯,房间就会变得越来越亮。愿书中的这些哲理故事能成为点亮你人生的灯,在它的照耀下,我们可以把不快的忧伤变为沉醉的美酒,把午夜的黑暗化为黎明的曙光,使原本没有意义的人生之旅变得格外轻松、欢快、达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