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倭寇只有日本人吗?
倭寇不是只有日本人,在不同时期日本海盗所占的比重及地位高低不尽相同。早在明朝尚未建立之前,倭寇就已经出没于朝鲜半岛和中国沿海,嘉靖年间倭患达到高潮,在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并颁布海盗禁令之后,倭寇才逐渐消失。

在中国历史上,元朝持续的时间很短,满打满算不足一百年,但蒙古人两次跨海袭击日本本土。主政的镰仓幕府为抗击蒙古而耗尽元气,致使国内矛盾空前加剧,在元日战争结束五十年之后迅速垮台。此后大批在战争中破产的失意武士投身海盗行业,倭寇逐渐开始在东亚沿海地区肆虐,然而真正导致倭患加剧却是由于日本南北朝的分裂。

镰仓幕府覆灭之后,足利尊氏建立室町幕府,与天皇决裂。此后室町幕府另立新皇,而原来的天皇则怀揣神器逃往京都以南的吉野,日本由此进入“两天皇-南北京”的时代,史称“南北朝”。南朝与北朝的对立导致连年征战不止,无数失去土地的农民及无家可归者转而向海外寻求生路,他们从事的营生不外乎就是倭寇。

公元1392年,大明洪武二十五年,北朝击败南朝统一日本,但倭患并未因此稍加减轻。室町幕府追剿余孽的行动,使得南朝武士、浪人和失意政客进一步壮大倭寇队伍。为消除倭寇对中国沿海的侵扰,朱元璋屡次试图同日本建立联系,却未能达成一致,直至明成祖朱棣时期,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才答应配合明朝共同打击海盗,而代价则是明朝开放对日本的勘合贸易。

所谓勘合贸易,事实上就是明朝对外发放特殊的贸易许可证,因为大明自太祖朱元璋开始便实行海禁政策,外国商人只有手持勘合才能到中国做生意。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甚是紧俏,运抵海外往往能获数倍之利,巨大的利润诱惑使得包括幕府在内的日本各大势力趋之若鹜。可惜好景不长,由于室町幕府逐渐无法约束地方上的强势藩主,日本最终在明宪宗时期进入战国时代。

随着日本国内的乱套,倭患规模再次扩大,而不同的日本势力为争夺同中国的贸易时常大打出手,并在嘉靖二年引发“争贡之役”。事件的起因是日本细川氏和大内氏两大藩主因勘合真伪火并,双方在浙江宁波互相攻杀,结果造成明朝官民陪同受害。事后嘉靖皇帝下旨断绝一切对外贸易,本意是希望通过阻隔减轻倭寇带来的损失,结果却导致倭患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

嘉靖没有想到这项决策会,造成数百年来依靠贸易生计的相关产业人员,比如渔业、手工业和造船业的从业者瞬间失去生活来源。为求活命,他们纷纷转行海盗,最后酿成“嘉靖倭乱”,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南直隶人汪直。受海禁政策影响,汪直召集本土帮众及日本浪人组成跨国走私集团,而汪直本人更是自称“徽王”,在日本萨摩建立“宋国”。

规模最盛之时,汪直手下有五千之众,而当时日本最强的藩主也不过三千军队,且汪直富可敌国,各型火器一应俱全,由此日本诸藩无不为其马首是瞻。从国籍来说,这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但却是当时最大的倭寇,后来随着明朝任用戚继光、俞大猷连续在东南取得大捷,倭寇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万历十一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战国时代结束,倭国发布“八幡船禁止令”,宣布禁止海盗行为。由于倭船皆立“八幡大菩萨”旗帜,这道禁令也标志着日本官方与倭寇的决裂。从明朝立国到灭亡,倭患几乎贯穿始终,而倭寇也成为这段历史不可回避的标签。
背熟这些你的政治成绩就稳了
读书号2023-05-26 10:31:320000封神之前,若让商纣和天庭开战,哪方能赢?
看到这个标题,肯定有人会觉得扯淡,天庭里面都是神仙,而商纣则是以凡人为主,神仙手一挥就能撂倒一大片凡人,双方不在一个层面,根本没有可比性。但是别忘了,封神前的天庭是因为人手稀缺,所以才会引发封神大战,而从封神大战的过程来看,在商纣阵营出现了很多修仙者,且其中还不乏高手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自然就有了一拼的可能。那么问题来了,若是商纣和天庭开战的话,哪方能赢呢?读书号2023-05-23 13:32:260000刘备一生最大的失误:请到诸葛亮出山,却错失另一位绝世高人
人们常说“乱世出英雄”,每当天下动荡之际,往往也是人才辈出之时,三国时期就是这句话的最佳写照;当时各地出现的能人异士多不胜数,有的以谋略见长,有的则以武功取胜,哪位君主得的人才越多、越顶尖,越有机会一统江山。众所周知,刘备在得到诸葛亮后,实力大增,开创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其实刘备在请得诸葛亮出山时,却也错失了另外一位绝世高人,可说是他这一生最大的错误!读书号2023-05-23 09:15:510000为了躲避朱元璋,张无忌何去何从?他收了3个徒弟,藏在异国他乡
作为《射雕三部曲》的完结篇,读者们对《倚天屠龙记》可谓是翘首期盼。原来金庸并未在《射雕英雄传》里阐述郭靖、黄蓉的归宿,也没有在《神雕侠侣》讲清杨过、小龙女的去向,于是《倚天屠龙记》成了众望所归的一部武侠著作。读书号2023-05-26 15:34:100000他踢人下阴、咬人手指,却被金庸吹成一流高手,3个传人天下无敌
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拾金庸武侠小说的时候,依旧会被书中峰回路转的剧情所吸引,就算金庸的武侠著作屡屡翻拍成电影、电视剧,我们仍能看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金庸的武侠小说为何拥有如此魅力?除了剧情一波多折、人物跃然纸上之外,笔者认为,金庸的著作还有一种“史诗感”。原来金庸的著作大多沿用了真实的历史,而他的十五部著作又在巧妙地架构之下有着前呼后应、相互衔接的妙境。读书号2023-05-24 04:35:0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