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律学知识的分享-2023年5月5日
昨天我们讲到,“绝句”这个名字是来自晋南北朝文人的联句活动的。但这种五言四句的诗体,唐初还不叫“绝句”。叫什么呢?叫“五言二韵诗"。为什么叫“五言二韵诗”呢?因为每首诗只有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四个五言句,押两个韵,所以叫作“五言二韵诗”。后来,第一句也可以入韵。但多数只有二韵,所以仍然叫“五言二韵诗”。虽然第一句也可以入韵了,但第三句是绝对不许入韵的。第三句不入韵,是这个诗体的严格规定,没有商量的馀地。关于绝句的知识,暂时就讲到这里。现在讲四声和平仄。我们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唐宋时期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到现在,南方有许多方言,如苏州话,老派上海话等,还保留着平上去入四声。但大多数北方话没有了入声,原来的入声字改读平声或上声或去声。平上去入,叫四声。平声的声音可以平平的展开,而上去入三声都不能。唐朝人发现这点不同处,就把上去入归为一类,称为“仄声”,平声则独自为一类,还叫“平声”。一句诗,一首诗,如果平仄搭配得好,读起来就带音乐性。举个五言二韵诗的平仄搭配的例子: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叫做“调(tiáo)声”,把平仄调匀。平仄调匀,合乎声律,吟诵就跟唱歌似的好听。有许多老先生,诵读文言诗文时,入声字读入声,平上去三声字则用文读,以为这样读,平仄就对了,归韵就对了。其实仍然是错误的,因为这并不是读书音。有人用昆曲唱蒋捷《虞美人》。其下片开头二韵是: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下”与“也”押上声马韵,读书音,下念上声xiǎ,也念上声yě。非常和谐。但唱昆曲的人,用文读音唱,“下”是去声xià,“也”是上声yě。和谐的变为不和谐了。我举个例子,说明这些老先生都搞错了。我自己开头也这样,走了弯路。复活读书音,并不是很容易的工作。
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 不要把孩子养的太过善良
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不要把孩子养的太过善良,过多的善良就是愚蠢,糊涂蛋。一个真正善良的人,一定有他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底线,他一定不会为了任何人打破自己的边界。要想让孩子不太过善良,告诉孩子以下几句话:1.如果在公共场合,有人求救于你,比如让你带路、帮忙买东西......一定要懂得拒绝,街上那么多人,为什么不找别人,非得找你一个孩子,这是不是很奇怪呢?!0000衡水老师:我将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十大解题方法,汇成35页纸,存好
众所周知,圆锥曲线作为高考数学重难点,经常以大题的形式出现,很多想要考高分的同学,都希望能把这部分的内容拿下它!关于圆锥曲线方面在考察时无外乎是两种形式:一种是选择题,但一般不会太难;另一种则是大题,一般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为主,这类题目综合性很强,难度其实一般,不过计算量很大,在计算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小的失误。读书号2023-04-23 10:25:410000《宋诗精华录》(七绝·北宋卷)
按:兹从《宋诗精华录》中辑录北宋七绝三十八家一百四十二首,以飨读者。【钱惟演一首】对竹思鹤瘦玉萧萧伊水头,风宜清夜露宜秋。更教仙骥傍边立,尽是人间第一流。【郑文宝一首】阙题亭亭画舸系寒潭,直待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魏野一首】送王希赴任衢州判官秋江四十有馀程,称作红莲泛去清。从阙到州堪羡处,船中坐卧看山行。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