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怜花为何不将《怜花宝鉴》传给李寻欢?你看李寻欢的师父是谁?
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王怜花这个人再次被古龙提及。之所以王怜花被提及,是因为王怜花要跟随沈浪一同出海归隐了。归隐意味着江湖生涯结束,此后就是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再也与武林没有瓜葛。

王怜花惊才绝艳,琴棋书画,星象占卜,武功一流,文采一流。突然间要放下这一切,告别江湖。王怜花的内心还是很不舍的,尤其是他一身的才华,难以割舍。所以在出海归隐前,他将自己的生平所学,写在了《怜花宝鉴》上。
准备在出海归隐前,交给一个可靠的传人传下去。可是靠谱、忠厚又天赋异禀的传人实在是不容易找,时间紧迫,根本无法慢慢找下去。于是王怜花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李寻欢。他决定将《怜花宝鉴》交给李寻欢,让李寻欢帮他找一个靠谱的传人,然后将《怜花宝鉴》传下去。
可是不凑巧的是,王怜花来找李寻欢,李寻欢却去关外了。王怜花等不及,只好让林诗音保管《怜花宝鉴》,等到李寻欢归来的时候,再让她将《怜花宝鉴》交给李寻欢。当时王怜花因为不放心,还让孙驼子在李园的对面开设了一家酒馆,专门负责保护《怜花宝鉴》。

那么既然王怜花当时对于李寻欢的武功不放心,又对《怜花宝鉴》看得那么重,为何不将《怜花宝鉴》传给李寻欢呢?李寻欢的人品没得说,武学天赋那也是世上罕见。王怜花既然放心让李寻欢保管《怜花宝鉴》,就说明王怜花是信得过李寻欢的。可是王怜花为何不把《怜花宝鉴》传给李寻欢呢?李寻欢的资质和人品都没得说,从王怜花找到李寻欢也可以看出来,两人的交情是不错的,王怜花绝非唐突找到李寻欢。那么既然如此,为何没有传《怜花宝鉴》呢?你看看李寻欢的师父是谁?
在武林中,尊师是规矩。既然王怜花放弃李寻欢,而让李寻欢帮他找个传人,那就说明李寻欢已经有师父了。那么这个师父是谁呢?自然是不是沈浪,因为沈浪只有一个徒弟,那就是公子羽。也就是在《天涯·明月·刀》中称霸江湖的公子羽,开创了古龙笔下的最后一个江湖十年。既然不是沈浪,又是谁呢?天机老人曾提到过,说李寻欢年幼时曾得一位异人传授武功,这位异人是谁呢?天机老人没有说。但是既然天机老人都知道,王怜花自然也知道,这并不是秘密。

既然李寻欢有了师父,又有自己精通的武学,特别是小李飞刀,假以时日,必成火候。那么王怜花自然不能再传《怜花宝鉴》给李寻欢了,因为尊师重道是江湖的规矩。在那个时候,弟子是不能随便拜别人为师父的,除非得到师门的许可。所以王怜花考虑到此,就没有将《怜花宝鉴》传给李寻欢。那么王怜花的心血《怜花宝鉴》最后到了谁的手里呢?到了龙小云的手里,龙小云并没有练《怜花宝鉴》上的武功,而是钻研医术部分,最终成为一代名医,也许这就是《怜花宝鉴》最好的归宿。
读了想哭,史上最凄美9首伤感诗词,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
读着满是凄美,这9首伤感诗词,竟然那么美,那么伤!每句都能让你红了眼眶!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有些故事来不及真正开始,就被写成了昨天;有些人还没有好好相爱,就成了过客。《夜雨》唐.白居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读书号2023-04-23 14:20:100000子女有福的三大“征兆”,哪怕有一个,也很了不起!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有出息。其实能力只是一方面,真正决定孩子未来人生道路是否宽敞的,还是他的福报的大小。这方面当然有来自父母以及祖辈遗留下来的厚德,更重要的还是他自己一手创造来的福报。一个真正的有福之人,未来一定前途光明。读书号2023-05-10 13:20:410000朱元璋去地摊测字,算命先生竟要他赶紧逃命
明太祖朱元璋从乞丐到当上皇帝,本身就充满着传奇,而有关他的故事也不胜枚举。例如朱元璋打败强敌陈友谅之前,就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明太祖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充满传奇故事(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当朱元璋跟陈友谅决战之前,他亲率大军自“和州渡江取太平路”,然后暂时驻扎下来。朱元璋是闲不住的人,由于身世悲苦,总喜欢四处探探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这天他身穿一身粗布破衣,也没带侍卫,就一个人跑了出来。读书号2023-05-10 21:00:560002早上打工人,夜晚码字人,网文作者的“双面人生”
读书号2023-05-23 12:57:4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