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100000034

第34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正面与侧面 (5)

他也知道“士可杀而不可辱”,但他又认为士大夫洁身自好,立端行直,就不会出现受辱的现象。如果真是遇到了“昏暴之主”,又触犯了“妇寺之忌”,那么就应该像东林党人高攀龙一样投水而死,而不受辱。这就是这位在野的士人为士大夫设计的一条出路,有点像鲁迅所讽刺的“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走”。他认为绝对的君权是“天下之公理”,不能“以私乱之”;他还认为唐宋一些士大夫关注到自己的权利,这就是“君臣之道丧”,而且是“唐宋之大臣自丧之也”,所以他们应该受到惩罚(上引见《读通鉴论》卷二十二)。明清时代的极端专制正是在“道统”辅助下促成的。“道统”在帮助“治统”建立制度以压制自己,迫害自己。连民间的儒者都作如此想,在朝者谄媚权力更可理解了。

乙:提到王夫之,其实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比如他总结历史规律时说:百姓平时受暴君和官府百般搜刮欺凌的时候,人人都盼着天降神威,将自己头上的这些压迫者统统诛灭;但是等到社会大动乱来临,百姓们如鸡猪、青蛙、蚯蚓一样被任意宰割,这时候遥想当初自己被官府用刑具锁着追逼租赋的日子,就觉得那是很甜蜜的,而这时再回头看那些暴君和贪官污吏,就会觉得他们如尧舜时代的统治者那样是难得的圣明了(《读通鉴论》卷27)——抛开如何评价王夫之个人不说,只就一个民族的政治理念、历史哲学、对百姓命运的设计等等来看,这个传统中竟然能够堂而皇之产生出如此不惜一切、彻头彻尾以统治权力为归宿的法理逻辑,不是让人毛骨悚然吗?而在这套法理体系从来不会受到认真质疑的环境中,“道统”对“治统”的制衡、对自身固有价值的维护又能有多少实际效果呢?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制度环境,所以“传统”中许多理想的设计都被冷落了下去,而“反文化”的膨胀却在权力需要之下有了最大的驱动力,流波所及几乎涵盖了整个社会。从四五百年前流行的民谚“自古有天理倒没饭吃”“黑心人倒有马儿骑”等,直到今天仍是妇孺皆知的“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人不得外财不富,马不吃夜草不肥”“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无奸不成商”等等,所有这些大家痛心疾首的丑陋现象,其实是出于一种深刻的原因。因此,如果现在真要去动员人们“学习传统”乃至“读经”等等,则号召者自己先应该知道,假如大家正在认真“学”和“读”的时候,偏又遇上凭着芝麻大的权力就可以“摸摸孔圣人头脑”之类事情,那么我们何以自处呢?

甲:“道统”不仅被“治统”随意修正和压抑,以便皇权的极端和任意的伸张,“道统”还被流行于下层社会的游民文化所瓦解。儒家的传统是弥漫在文人士大夫所著述的经籍之中的,它的影响有多大?清代钱大昕说“六经、三史之文,世人不能尽好,间有读之者,仅以供场屋饾饤之用,求通其大义者罕矣”(《与友人书》)。文人士大夫如此,对于下层社会的影响可以想见。对于广大民众影响最大的无非是自宋代以来开始流行的大量的通俗小说和由此改编的戏曲。鲁迅先生就说过“我们国民的学问,大多数却实在靠着小说,甚至于还靠着从小说编出来的戏文”(《马上之日记》)。清代史学家钱大昕在其《正俗》一文中指出:“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而这个“小说教”所倡导的价值观与儒释道不同。钱大昕又认为儒家自不必说“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以恶。奸邪淫盗之事,儒释道书所不忍斥言者,彼必尽相穷形,津津乐道,以杀人为好汉,以渔色为风流,丧心病狂,无所忌惮”。虽然作者这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说的,我们不必全部接受。但是他说的还是有几分道理的。因为许多小说作者是江湖艺人,而江湖艺人是游民的一部分。游民由于自己的生活处境和经历有了不同于宗法人的思想意识。生存是他们最迫切的追求,为此他们冲破了许多规范,把本来具有非规范倾向的文化推到极端,因此他们缺少是非观念,总以对自己是否有利划线。他们具有反社会性,只有社会动乱才能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这些反映到通俗文艺作品中,不仅影响着广大民众,而且也波及到其他阶层。我们看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些保守旧传统的人物,如鲁四老爷、四铭、高尔础又有多少“传统”呢?一切在他们那里都是吃饭之道,求利、求名、求官之道。

所以我以为:传统不仅是被西来的异质文化打倒的,更多的是被游民文化瓦解的。在社会安定时还好一些,在社会动乱时刻,下层社会人们的求生与上层社会的人士安定社会的手段都会不约而同地采用游民的办法,圣经贤传早就丢到爪哇国去了。

乙:“传统”在发展过程中,被我们自己体制的内在因素不断消解,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可能也是我们许多提倡“继承传统”的学者们未能注意到的。多年以来一直有一个比较流行的看法,就是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文化激进主义,是这个运动对西化的提倡和“否定传统”导致了民族精神的缺失。

其实,持这种看法的人对于到了“新文化运动”之前我们的“传统”是一副什么样子未见得了解,所以就愿意把“传统”想象成一种纯粹和理想的东西,可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举一个例子: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的时候,北京乃至华北都是“传统”的天下,其狂热程度甚至到了有人用了几根火柴(因为是从西方传入的,所以当时叫“洋火”),结果全家八口人都被以“二毛子”的罪名杀死。但是转瞬之间,当八国联军占了北京以后,北京的大街小巷却到处挂满了“顺民”旗,联军设在各街道的衙署里陈设的也都是士人和百姓送去旌扬联军的匾额,送匾者为了使匾额的内容与接受者的身份更为贴切,于是在德军驻地特意都用与“德”字相关的颂辞,如“德兴”、“德昌”、“德永”、“德丰”等等,其他如意、美、英、日等军队驻地也皆是如此。民间也以使用洋货为荣,甚至“西人破帽只靴、垢衣穷裤,必表出之。矮檐白板,好署洋文,草楷杂糅,拼切舛错,用以自附于洋,昂头掀膺,翘若自喜”。

这种刺目的现象刺激着每一个稍有廉耻心的中国人追问:我们对于自己国家和文化的自信力、我们的“传统”怎么会脆弱衰朽到如此地步?而这也是从清末到“新文化运动”时主张改革的思想家们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比如梁启超在举了“联军入北京,而‘顺民’之旗,户户高悬;‘德政’之伞,署衙千百”的可耻可痛景象之后,指出正是我们自古以来“国民权利”的缺失,才导致了国家和文化信念的崩溃,他的结论很要紧:能够安然忍受专制官府无穷苛索的国民,必然也能够忍受外国侵略者割去我们国家一省土地的耻辱;“其能奴颜婢膝乞怜于权贵之间者,必能悬‘顺民’之旗,箪食壶浆以迎他族之师也”(《新民说·论权利思想》);而后来胡适强调,一个自由的国家不是一群奴隶所能建造起来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可以知道:后人重建对民族传统的自信,这固然是极好的事情,但要想使这一努力获得成功,首要的前提乃是真正摆脱千百年中“(百姓)无丝毫应有必不可夺之权利”的状态;也就是康德所说的“对所有人来说,首先的责任就是进入文明社会状态的关系”。平心而论,近代国门被打开以来的确进来了很多不好、恶劣的东西,但是有一样现在全世界都不得不公认是比较好的东西,除了外来则我们的传统里万万没有,这就是用宪政和法治制度来有效地对付“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那样专制欲的膨胀。1621年,英国国王詹姆斯不得不接待十二位代表国民来抗议他专制行为的下院议员,而此时英王要做的准备就是吩咐手下:“你们摆好十二把交椅吧,我要接待十二位国王呢”——统治者非但不能像刘瑾、万历皇帝那样把臣子和草民们吓得尿裤子,还必须根据法律的传统,恭恭敬敬地把被统治者的诉求当一回事,唯有如此前提之下,人们对“道德”“传统”等等的珍视,才能免于随时被踩进专横泥水里的厄运,对社会伦理的建构也才可能有一个必需的良性空间,这个道理并不难懂。

关于中国科举教育制度与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感想

——废除科举一百周年纪念

2005年是废除科举制度100周年纪念。科举制度自7世纪初实行,至20世纪初废除已经行世1300年,有利有弊,影响巨大。其废除100年后,在一片颂扬传统风中,对科举也多颂扬之词,因此,我和王毅先生有了这篇对话,最初发表在《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9期。

王毅:今年之中,一个很值得纪念的日子,就是废除科举制度一百周年。

科举被废除虽然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之久了,但是它的影响,它给中国历史留下的许多值得思考之处,这些东西的意义还远远没有消逝。所以恰逢这样的时候,我们似乎可以就科举制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以及科举制度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关系作一点讨论。

王学泰: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在这个题目之下,有些什么值得今天特别回味和深入认识的问题。

科举之废与晚清局势

王毅:现在人们对于科举与科举时代的教育和考试制度可能已经感觉十分遥远,举一个例子,汪曾祺先生在1957年发表一篇介绍国子监来龙去脉的散文,文章的开头就说他以前虽去过国子监,但是从外表看不出这座皇权时代国家大学有什么制度要领;他又从首都图书馆借了几十本有关的书来看,还是所得不多;最后他是听了一位当年在国子监当差、侍候过翁同龢、陆润庠等晚清“祭酒”(类似后来的国立大学校长)的杂役聊天中对许多当年情况的介绍,才明白了有关国子监的许多事情。对于传统文化有深厚修养的汪先生尚且如此,别人的情况就不难得知。所以在更具体的讨论之前,还是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废科举的具体过程。

王学泰:一百年前,清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初四(1905年9月2日)上谕,接受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六位大臣的吁请,“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也就是说实行了1300年,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人影响极深的科举制度就此终结了。这个决定似乎有些突然,主持科举的礼部对此一无所知,他们刚刚费了好大的力气破除迷信(人们认为明代修贡院而亡国,修贡院不吉利,所以一直任其破败;庚子事变后简直不能用了),准备重修已经很残破不堪的贡院,没想到贡院从此没用了(北京贡院拆毁最早,一进民国就成为居民区了)!

废除科举是件大事,因为它面对的是几十万读书人和一千多年深入人心的影响。戊戌变法时,康梁虽然也提出“兴学校”,但没有敢提“废科举”,那时只提“废八股”(也许这是个策略,因为学校与科举不两立,学校兴,科举必废),“八股”已经作了五百多年,可以说连新的题目都出不来了(清代八股文题目都要用“四书”原文),八股文的“截搭题”(上句之尾与下句之头,凑成的题。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以截搭为“说乎有朋”)的荒谬,使得这种文体已经弄到人神共愤的地步。

王毅:这种考试方式的荒谬程度,可举一个例子以见一斑:陈独秀在《自传》中记述自己当年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当时出的截搭题是“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陈独秀回忆说:“我对于这样不通的题目,也就用不通的文章来对付,把《文选》上所有鸟兽草木的难字和《康熙字典》上荒谬的古文,不管三七二十一,牛头不对马嘴上文不接下文地填满了一篇皇皇大文。”

王学泰:戊戌变法在老佛爷的干预下失败了,“新政”几乎被扫荡殆尽,但戊戌政变后仅两年就是庚子事变,经过事变,转危为安的老佛爷性格有些改变,用唐德刚先生话说“气焰也低了,私欲也少了;年纪也大了,把握也小了。自此军政大事,也不敢乱作主张”(《晚清七十年》)了,对于社会上变革要求逐渐能够感应了。当时热衷新政、兴学校的地方官都切实感到“学校养士”与“科举取士”之间存在着巨大矛盾(宋代徽宗时,搞“三舍法”也一度废科举),长期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首先提出要在十年之内废科举,当时的军机大臣是遇事模棱两可的、人称“琉璃球子”的王文韶在废科举问题上却态度坚决,持反对态度,而且毫不退让,并扬言“老夫一日在朝,必以死争之”;另一个军机大臣是荣禄,他是满人,非科举出身,不好表态,拖到1905年5月,王文韶因老病离开军机处,主张立即废止科举的袁世凯看准了机会,联合端方又拉上张之洞等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废除了科举制度。

科举虽废,余绪犹存

同类推荐
  •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普通书信第一节概述书信源远流长,流传至今最早的信件是3000多年前周公旦写给召公夷(shi)的信。信是人人必写的,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也不可能不写信,因为书信是感情联络的纽带、信息传递的桥梁。打开本书,让您的个人文书更加完美吧。
  • 王学泰自选集:岁月留声

    王学泰自选集:岁月留声

    这里浓缩了中国社会近六十年的风雨变迁,描绘了那个激情年代的人生百态;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细细品读这些珍贵的独家资料,在流金岁月中慢慢感悟人生,接受时代洗礼!
  •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平时勤于积累,是打开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那么,我们要如何积累素材呢?一是通过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等前人已经成功运用过的“间接材料”,为此,平时我们可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段,对于比较好的材料事例,可摘剪下来;二是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直接素材,无论是阅读积累还是生活积累,都围绕一个核心观察世界与社会,思考自我与人生,积累生活感悟。有感悟,你的文章才具有思想性。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个仓库,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
  •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本书将告诉我们不断进取诚然是我们人生意义的所在,但顺应自然规律、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也未必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与其为名利外物所困扰,还不如以平常之心来对待生活、对待生命。书中的老子将给我们一种人生境界。他告诉我们那些只注重眼前利益和为物欲所左右的人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而追求内心的恬淡和宁静、追求思想的自由与致远、追求与自然界万物和谐一体的美妙体验,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是一本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养之道的书。“觉醒”意味着对我们经历的一切事情保持清醒,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去接受和应对它,而不去妄图控制或改变它。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养孩子的时候,要依从他们的本性,接纳他们的本真。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热门推荐
  • 妖孽当道,请小心

    妖孽当道,请小心

    人潮涌动的街头,雪轻手握一张纸,几乎要将之捏碎一般,虽然身子单薄,看上去与一般的十二岁少女无异,但那张娇俏可爱的脸上却是与之不相符的愤怒神色。紧握着纸张的手揉了揉,刚刚还好好的纸,瞬间变成了碎屑洒落在地。她走进人群中,紧绷着一张脸,漫无目的的走着,憋着的那口恶气不知道该如何发泄。那对毫无责任心的父母,竟然将十二岁的她丢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还美其名曰为了分散敌……
  • 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好孩子成才私房书。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一本习惯养成心灵书,陪伴孩子的快乐童年,播下好习惯,收获好人生。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这样的女人最幸福

    这样的女人最幸福

    感觉会让一个女人具有别样的风情,在女人的感觉世界里包含着善良、明智、浪漫以及对他人的喜厌。跟着感觉走的女人,就有如一缕淡淡的撩人心神的馨香,任谁从她身边走过,都忍不住驻足欣赏;女人的感觉也会让女人在幸福来临的时刻,紧紧抓住它的手,从而锻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做一个跟着感觉走的女人,幸福是那么伸手可及。
  • 阎连科作品:情感狱

    阎连科作品:情感狱

    中国首位卡夫卡文学奖获得者阎连科作品之长篇小说,阎连科最至情至性的作品。书稿真实地描绘了“瑶沟村人”的生存环境、生命意识和生存状态,写出了以“阎连科”为代表的几代人,身处困境中的痛苦与挣扎,并寄予了深切的哲学思考和忧患意识。“阎连科”从稚嫩到所谓“成熟”的成长过程,就仿佛是一场情感的炼狱,它体现出的是几代中国人不断升起又不断破灭的永不停止的梦,这梦可悲可笑,又可敬可泣
  •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当你在唐诗中感受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在宋词里体会清新浪漫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在元曲里领略苍茫寥廓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在明清文艺中读懂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那么你的语言水平,你的意境格调,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你的思想情操都会得到升华。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总有一天,你会徜徉于优美的文化典籍中欲罢不能,你会陶醉于中国最精华的语言中并能将其运用自如。这就是名著的力量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腹黑相公俏皮妻

    腹黑相公俏皮妻

    只是在备课时打了个盹儿而已嘛,想不到一觉醒来便不知今夕是何夕了。被人仓促地像打包礼品一般塞进了花轿里,就要送到新郎家。她杜晓晓还真是有够歹命的,被嫁就如同往外扔垃圾一样,难道她真的这么不招人待见?事实证明,她不止歹命,而且已经到达了悲惨的境地。一个人能多悲惨,她算是在新婚之夜全部都见识到了。穿过来还没见过爹娘就像扔垃圾一样被嫁出去,这不算悲惨;在被嫁的路上由小丫鬟告诉自己她的名声不好,是城里有名的剩女兼荡女,这也可以不算悲惨;洞房之夜,被夫君家里的下人讥笑,替他们的少爷叫冤,好,这可以不算太悲惨;但是在新婚之夜发现自己的夫君是个未成年的小屁孩儿,而且开口就一连叫了自己剩女、荡女、丑女、傻女,还跟自己大战了三百回合,把自己赶到了凉冰冰的地上睡,这总该算是悲惨了吧?老妻少夫?说实话,她对这词儿说不上喜欢,纵使老牛吃嫩草,沾了光的是她。兜兜转转,当自己终于发现喜欢上了那个可恶的臭小子之时,天公却不肯作美,给了他们波折重重。当爱转恨,情变冷,被四段或爱或恨的姐弟恋纠缠不休的她又该何去何从?冷硬霸道的他;阴险狡猾的他;宽容大气的他;温柔善良的他;究竟他们中的谁又是她的情之归处?本文结局一对一,预备轻松、小虐,不太正,小白程度一般。女主非万能女强人,但也非花痴白女,正常女是一定滴,呵呵。某透的群1:8643742(这个群比较安静,喜欢静的来这个!偶尔有空位,加不进的加群2.)某透的群2:56940683(这个群要热闹,进群长期潜水者定时踢!)友情推荐:好友紫鸣的女尊新文《一瓢美男妃》,喜欢女尊的亲们不要错过哦!
  • 重生之盛世清雅

    重生之盛世清雅

    【本文一对一】因为一次意外,年近三十的刘清雅回到了她八岁那年。在那个刚刚将全民所有制,改为自主营业的年代。面对着年轻的父母,年幼的弟弟,她无声的笑了…想起前世,因为家里的贫困而备受冷眼的父母,狗眼看人低的亲戚…因为没权没势,被人随意践踏的尊严…既然老天给了她重来一次的机会,她怎么能够辜负呢?一颗王者的心,加上随着重生而出现的异能,她注定颠覆黑白两道,震撼商界政途,成为打破这世界制定的规则,至高无上,俯视众生的神话般存在!片段:迎宾小姐接到电话,说是有位大人物刘总要到,让她注意形象,马上打起精神,面带微笑的等待着,突然看到门口来了一个穿着随意,肩上搭着个洗的泛白的单肩包却长的非常漂亮的女孩,摸了摸自己的脸,皱了皱眉,“哪里来的野丫头?真是没规矩,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保全!赶紧过来把她轰走!”刘清雅耸了耸肩,掏出手机拨了一个号码,“黄老板,可不是我不来哦,谁让你们这儿门槛太高,咱小老百姓攀不起啊。”说着就要挂电话走人。“刘总!刘总,请留步…”接着就看到门口飞快的滚出来一颗“球”。迎宾小姐诧异,老板这是怎么了?不是说有贵客吗?怎么这么没形象的跑出来了…等等,刘总?老板叫这小姑娘刘总!看着老板点头哈腰的把那小姑娘迎了进去,迎宾小姐的脸色霎时一阵惨白…本文爽文,异能、赌石,掏宝捡漏、扮猪吃老虎,各种帅哥美男,爽点YY…喜欢的抱走,不喜绕道,谢绝人身攻击。
  • 每天给心灵来一次瑜伽

    每天给心灵来一次瑜伽

    破解你在人生旅途中的迷茫,抚慰你在喧嚣世界中的伤痛。每天一句提醒,生活将常常峰回路转,多了一份通达;每天一点智慧,人生将处处得失自如,多了一份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