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100000012

第12章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12)

我想将来各种改革配套了以后,这种社会将会是一个动态的稳定,不像是宗法社会是一种静态的稳定。那种静态的稳定是以人口不发展,没有天灾人祸,一切以正常为基础的。那种社会从表面上看来是稳定的,但它每隔50年要有小动乱,200年要有大动乱。这些动乱的作用是什么呢?说起来很残酷,就是消灭人口,使一些活生生的生命丧失掉。每次动乱少则消灭社会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二十,多则消灭总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如东汉末到晋)。一个新的朝代建立起来了,人口比较少了,每个人都能有一小块土地了,重新建立小农制度,还有在小农制度上的宗法体系,所以说这个社会也就基本稳定了。社会随着人口的发展,过200年以后又开始这样循环,周期率就这样造成了。但我们现在和过去不同了,因为是全球化带来工商业的发展,这个使农村多余的人口可以进入城市,可以进入一个新的生产体系。粮食不够了可以到国际市场上买,只要你有钱。这种社会的建立应该引起很多新的思考。

对待游民殖民的态度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说中国古代一治一乱就是因为人口问题,人口增多了,解决不了人口的吃饭问题,就要消灭一些人,然后人少了,大家再去种地去,国外是什么样的情况?

王学泰:考察欧洲的人口发展,英国是个好例子可与中国对照。英国可供耕作土地并不多,农业生产的条件也不是太好。苏格兰以北,纬度相当于黑龙江省北部,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并不好,其人口发展也比较快。15世纪中叶英国才200万人,500年后增加了至少100倍。中国那时(相当于明朝中叶)人口接近一亿。中国如果像英国那样,人口应当100亿。英国传统没有安土重迁的观念,自17世纪以来,先是自发地向外流动,政府不管,后来得到政府的支持。应该指出,在民族国家形成(19世纪)以前,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向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流动是正常的,错误的是一些国家以武力支持殖民。急速增长的英国人到美洲、澳洲、亚洲、非洲去了。自古汉民族安土重迁,宗法人长期生活在宗法制度下,个性萎缩,视他乡为畏途;另外,政府对于人口外流不仅不支持反而打压。

乾隆时期,荷兰在南洋(印度尼西亚)杀了好几千中国人,当时清朝还很强大,荷兰人很恐惧,向乾隆致歉。但乾隆说这些莠民,他们不顾祖宗“庐墓”,自己跑到外面去谋生,回来我们也要杀头,你们替我们惩办很好。这就是统治者对于老百姓因为在国内生活不下去而到海外去谋生所持的态度。不仅是乾隆持这种态度,后来很多皇帝都是这样的。我对清代政府很反感。当中国人口发展到四亿的时候,当时的生产率很难养活这么多人的时候,本来有可能要分流到南洋去一批人,这被禁止;向东北流动,则有柳条边政策,连东北也去不了。遂使东北广大疆域人口稀少,清统治者又保护不了自己的土地,让西来的俄罗斯人占领了很多。如果在乾隆时期人口就能够向南、北发展,不管中国现在的领土是什么样的,但是在南洋(包括澳洲)中国人可能更多,在西伯利亚一带,滨海一带中国人可能会更多(清末民初之时,这里的中国人极多,人数远过于俄罗斯人。我听一个曾在此生活过的中俄混血的学者说,那时这里有种不完的土地。关里人逃亡至此都很兴奋,想种多少土地就种多少。牛奶是喝不完的,农民多用来作为肥料浇地),内地的人口压力也不一定像现在这么严重。

过密的人口不能疏散是造成游民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追溯起来还是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系。而英国这个问题就不太严重。

游民文化是“亡命徒”意识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有关游民文化的问题。前面已经基本说了游民的问题。李慎之先生为《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作序时提出疑问,就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而言,究竟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大传统还是以关公为代表的小传统更深?针对这个疑问我想提两个问题:

孔子本人就是游士,用李零先生的话说是“丧家狗”,行动上他为实现他心目中的治国理想、社会秩序周游列国;精神上他“游于艺”。照广义的游民说法,孔子本人即可以归为“游民文化”的缔造者之一。历朝历代的知识精英、士大夫的最高理想也是“少年游侠,中年游宦,晚年游仙”,“游”的心态和文化似乎并不只是限于游民。您能否解释一下您书中所特指的“游民文化”?

王学泰:宗法社会中“游”的人不只游民,游士、游宦、游学、游商、游侠、游仙都是“游”,但游民跟这些人有本质的不同。因为游民是没饭吃被迫流动起来的。宗法人本来是个性萎缩的,有宗法的控制与保护。可是突然要自己去挣饭吃了,他们缺少经验与勇气,长期如此就要被淘汰。他们要改变自己,去争取生存,用个带有贬义的词来形容,就是要有点“亡命徒”的意识。用伍子胥的话说就是“吾日暮途远,故倒行逆施耳”。虽然伍子胥是个“士”,但他家破亲亡,日日被追捕,心态与游民接近。因为有今天没有明天,所以什么都敢干,而且不择手段。游民如果不能用超常的手段夺取属于自己或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就存在不下去了。

而像游民之外的那些“游”,从游民的角度来看是一种奢侈品。他本来可以老老实实地在家里待着,为什么要游呢?因为他有政治理想,而且也想实现这个政治理想,所以要游宦,取得国君信任,做大官,实现理想,如孔子一样。这是吃饱饭之后才会产生的意识。一个人天天挨饿的时候,个别人——像颜回即使饿着也想着“道”,但他毕竟也和游民不一样,他还有自己的郭田。春秋以前的时代贵族是住在城里的,虽然城里也有田地,但是更多的田地是离城郭很近的。因为有田,颜回毕竟有饭吃,一箪食一瓢饮。那些要求生活奢侈的人可能不堪其忧,但颜回追求生活简单化,心态是愉快的。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游民文化有很多的交错,比如说可能跟游商文化不一样,但是游民群体中也包括了游商、游士。

王学泰:是的。游商虽然不像游士、游学、游侠那样是当事者的主动选择。但他们从事商业活动的目的是维持生活与发财致富。他们一般不会成为反社会力量。但也有例外,比如《水浒传》里面写到郭盛和吕方,两个开始都是买卖人,最后赔了本,然后变成了占山为王的寨主。成为社会的破坏力量。这些游动起来的人们,的确比安居家乡的宗法人有更多的风险。“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那时交通不发达,信息交流缓慢或不畅,都给游子带来物质上的困难和精神上的苦闷。在外的游子要托人带封家信,往往都要在信封上写下“游子在外,无不思家,家报代递,感德无涯”或“平安家报,以慰游子,倘蒙递到,感德无已”。从中可见流动与身处异乡的艰难,与现代的旅游大异其趣。游商能够生存,挣下些产业,老能归乡,已属大幸,能够发达、发财者毕竟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说游商、游士有可能变成游民,但是在没变之前还是不属于游民的范畴。比如说游士当初想求官,最后造反了,像黄巢就是这样的,出现这样的人不奇怪,但这类人在游士中也是极少数。

对于游民来说是有饭吃没饭吃的问题,今天过去,明天是否还能活的问题。因此游民的心态就跟其他的游士、游侠、游宦、游商绝对不同的,游仙那更是一种奢侈品了。游民的求生存是他们的第一心态。社会处在常规形态时,即使能够苟活,但决不可能发展。因此游民想要得到大的改变,则寄希望于社会的大变动。说明确点就是希望社会有动乱。正像胡传魁所唱的,“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水浒传》开始也写了一个放走妖魔的故事,这些妖魔正是社会动乱的制造者或参与者。放走妖魔的神话就是把动乱合理化,这是游民的想法。

第二个,游民有主动进击的精神,就是敢于主动发动进攻,勇于去夺取。这一点在宗法人中间是稀缺的。其他人游动起来可能有这种胆识,作为侠客、剑客他们可能也有进击精神。但游侠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游民是为了夺得自己的一口饭吃,所以说他不主动进击就很难存在。

第三个特征是其帮派性。只讲敌我(或只讲利益)不讲是非。游民要想向社会索取的时候,他没有任何力量、资源,只有与相同命运的人组织起来才有力量。这样游民把组织看得很重要。最简单的组织形式就是结拜,梁山也是一种组织形态,它就比较复杂了,更复杂的是天地会这些秘密帮会。游民永远把组织看得高于个人,他只想着这个帮派。像《水浒传》,同样一件事,如果是梁山做的就全都对,其他小贼做的都是错的。因为水浒传的帮派意识就定向为梁山,梁山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都是没有错的。这种意识是没有是非观念的。

第四点,游民脱离了宗法,也摆脱了儒家文化的控制,因为儒家文化中,虽然孔子、孟子有很多超出宗法制度的一些思考,但总的说来儒家思想还是宗法制度在意识形态层面的表现。但是游民脱离了宗法制度,所以它也就脱离了宗法文化。最典型的一个故事就是刘关张的故事,他们三个人要干大事的时候,刘备就对关羽、张飞讲,我没有家,你们两个人全都有家室,咱们要干大事就得把家室全都杀了。关公忍不得杀自己的家室,所以他就把张飞一家杀了,张飞就把关羽一家杀了。后来因为张飞心比较软,当时关公的妻子胡金定正怀着孩子,然后她说你要杀就等于杀了两个人,最后张飞放了她一马,最后她生下那个孩子叫做关索,关索的故事没有传下来,但是在《水浒传》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影子,杨雄的绰号就叫做“病关索”。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来是跟宗法完全不同的观念,宗法绝对不会这样去思考问题。所以游民脱离了宗法制度,它的很多思考就脱离了宗法思想对他的控制,包括儒家思想对他的控制。后来游民在组织化的过程中又吸收了一些儒家的观念,但那是另外一回事了。从总体来说游民是脱离了儒家宗法文化的。当时宗法文化是文化的主体,脱离了这个文化就等于没有文化,就等于走向野蛮。儒家一些文明的主张如“仁爱”“忠恕”“温良恭俭让”等等,实际上是被游民抛弃的。如《水浒传》“以杀人为好汉”,以能打能杀为乐事。这是儒家很忌讳的。《水浒传》中强调杀人和报仇,强调帮派,以梁山为中心,也与儒家强调的“君子不党”大相径庭。还有梁山好汉对金钱的追逐,大家可能对这一点印象不会太深。但你看细一点,像鲁智深这样的好汉,桃花山寨主对他热情招待,他对两个寨主不满,但跑出来时把还金银酒器砸扁了拿走了。梁山每打破一个地方,就把那里的金银财宝都拿走。这些都是跟传统儒家思想意识有很大差别的。所以说游民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摆脱了儒家文化对它的控制,已经走向了野蛮。

这些我在许多文章中反复讲过。

主持人:您能不能对游民文化的载体举一个例子?

王学泰:游民形成群体在宋代,宋代恰恰又是通俗文化产生和发达的时期,跟着就是元代、明代。中国的通俗戏曲、通俗小说都在这三个朝代得到充分的发展,清代就有一点总结的意思了。像《水浒传》、《三国演义》,当然我们看到的都已经经过明代文人的整理了,其原始故事最初应该是江湖艺人传播开来的。《三国演义》之前的《三国志平话》我们现在能看到;我们还可以看到《三国演义》形成之前,有很多三国戏传世,有些戏曲不是文人创造的,而是演戏的艺人创作的。比如元杂剧中《刘关张桃园结义》,一看就知道不是文人撰写的。其观念与文人大异其趣。

另外,元代现在还流传着水浒戏,这些传世的“水浒戏”中的故事、思想倾向和塑造的人物形象与《水浒传》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些戏更多反映了游民的观念。

从“造反有理”到“替天行道”,“小说教”远甚释儒道

主持人:我们如果把您所说的游民文化做一点限制,创造这种文化的人就是游民,他脱离了士农工商的任何一个阶层。他最大的目标就是求温饱,求生存。我们就把这个文化定义为江湖艺人创造的小说、戏曲、通俗文化小传统。那么李慎之的提法好像就认为中国大小传统是截然不同的东西。我也注意到您这本书中强调的,虽然强调了小传统的重要性,你也以关公在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地位变迁也分析了小传统的变化。英国新文化史学家彼得·伯克有本《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他就认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流浪艺人、游民所创造的文化)并非割裂的两种文化,对他而言,精英文化反而是小传统,大众文化反而是大传统。而且两种文化存在很复杂的权利博弈,当统治精英一旦发现大众文化存在对社会秩序的颠覆性和危险性时,精英们就会着手对大众文化加以压制和改造。在这样的权力博弈下,影响后世的大众或游民文化传统是不断被上层精英文化传统不断调适改造的。您对此是怎么理解的?

同类推荐
  •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杨红樱的文学作品是滋养孩子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更是蕴含丰富教育思想的教育指南。秉承苏霍姆林斯基先进的教育理念,杨红樱反对格式化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主张把快乐还给孩子,用情感温暖成长,以博识推动发展,倡导充满人性关怀和游戏精神的生命教育。解读杨红樱畅销书作中的教育智慧,自当会引发我们对儿童教育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加积极的行动
  • 实用广告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广告文书写作大全

    现代广告的文体分类"广告"一词是外来语,其词源出自拉丁文advertere,后来演变为英文adVertise,含有通知、诱导、披露等含义。在中文中,广告就是广而告之,即广泛告知社会公众关于某种事物情况的宣传活动。广告的含义有广义、狭义之分。
  • 千古谚语大观

    千古谚语大观

    谚语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富于高明的语言表达技巧。笔者个人认为谚语的妙处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藏谋略于只言,指迷津于片语,以微言见大义,以前车为后鉴。
  •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一个效应就是一把钥匙,开启你尘封已久的生存智慧;一个效应就是一股不息的力量,帮助你不断地修正从前不正确的观念和做法;一个法则就是一根魔杖,点开你成功人生的洞天,让你窥见其间的奥妙;一个定律就是一条花香小径,让你从此开始梦想的实现之旅……
  •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了中欧现代文学大家:波兰现代文学大家、匈牙利现代文学大家、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大家、奥地利现代文学大家、 瑞士现代文学大家、德国现代文学大家。
热门推荐
  • 马云创业语录

    马云创业语录

    既然“80%的年轻人创业都能成功”,那大部分没有创业成功的人与马云的差别在哪里呢?差的就是马云身上那战胜自己、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缺的是创业的激情以及奋斗的豪情,还有那成功的信心和创新的精神。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偷心绝情剑

    偷心绝情剑

    家仇,国仇,恩怨情仇,腥风血雨。他历经种种磨难,种种欺辱,练就一身绝世武功;他冷漠绝情,却偷走佳人的芳心;他本是平凡的人,真正身世却是出乎意料;他本可以拥有天下,却只愿与爱人浪迹天涯……
  • 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我们也唱着这支歌奔赴了北大荒…… 本书的作者是记者出身的作家,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大概每一个知青战友都会唱这首歌、它是电影纪录片《军垦战歌》的插曲。本书的类型是他最擅长的纪实文学。书中主要描写了哈尔滨、上海、北京的六十多位知青,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产,在“前青知时代”或“ 后知青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又最具个性的故事。一群意气风发背着行李的上海知青坐在大卡车上。这首歌曾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浩荡。,他们高唱着这支歌向塔里木荒原进军
  • 绝对嚣张:逆天小庶女

    绝对嚣张:逆天小庶女

    女主超级强大,冷酷腹黑,一笑百媚生,一怒沧海寒。她,侯府小姐,却是全皇城的笑柄,爹爹不疼舅舅不爱,连奴仆都能肆意欺辱,最后累死病榻。冰冷的双眸睁开,她已是天下第一杀手,翻云覆雨霸气凌九霄!当废物庶女再次展露锋芒,惊绝万古,艳压群芳,引天下豪杰竞折腰……他是优雅的王者,天生贵胄,飘逸不群,民心所向,乱世相逢,自此天上人间。这一世没有谁能够阻挡她靠近他的脚步,皇若阻,则掀翻这皇,天若拦,便逆了这天!(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宁负天下不负卿

    宁负天下不负卿

    她,让皇帝倾心,让权倾朝野的王爷动情。她,却被二人无情推入权利纷争的漩涡,直至死亡的边缘。他说:“你跑到天涯海角,也一样要做朕的女人!”她,究竟是皇兄的宠妃,还是出塞的和亲公主?她,甘愿隐姓埋名只为做他府中一名不起眼的小妾,在他与别人的洞房花烛夜含笑远望遥不可及的鲜红喜字……他却说:“你只不过是本王的掌上玩物!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当事过境迁一切已成定局,长夜里又是谁的眼泪湿润了冰冷的长剑,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否能不负前世那三千回眸,那一眼惊鸿又是否缘定三生……
  •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6111字,似乎每个字都艰深玄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其实,只要抓住兵法的根本思想,就会发现处处豁然开朗、字字明明白白。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孙子兵法二十余年;在本书中,抓住兵法根本思想,通过155个经典战例,将《孙子兵法》的原意剖析得详尽透彻。同时援引2000多年来,解读《孙子兵法》的传世注家曹操、杜牧等11人的注解,从不同角度还原兵法原意。全书通俗流畅,精彩纷呈;背水一战、围魏救赵等经典战例,更是讲解得令人身临其境,犹如置身战场上空,看交战双方兵马调动,浴血奋战,在震天的厮杀声中演绎着兵法的深邃思想。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武霸苍穹

    武霸苍穹

    玄者,以丹田聚天地玄力而成玄丹,高深者,以造物之法,逆转阴阳,掌控星辰,而天玄者,以人身为丹,以精血而聚天地玄力,高深者,掌控玄者。当秦枫整个人成为一个玄者之后,他将走上一条荆棘之路,我以我血以抗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