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000000010

第10章 少年游 (10)

有位高我三个年级的大同学跟我说,先秦诸子有人论述“白马非马”“鸡三足”“卵有毛”“犬可以为羊”“马有卵”“火不热”“龟长于蛇”“飞鸟不动”等惊世骇俗的命题,令我惊讶不已,赶紧借来《庄子》看,尽管看不太懂,但内心喜悦却难以名状,因为总想猎取新知识,来满足好奇心。上初中我每天上学都要从琉璃厂经过,琉璃厂是北京文化一条街,旧书店、文玩店,鳞次栉比,一间挨着一间。每天在这里都能看到挑动心弦的书籍,可是囊中羞涩,只好如老饕过屠门而大嚼。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琉璃厂的海王村是北京第一家开放的内部古旧书店,凭介绍信购书。它吸引了许多爱书者。1973、1974两年,我几乎天天去。那时已经工作了,每月有四五十块工资,面对琳琅满目的古旧书籍,仍是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在琉璃厂买书时,我院物理系老教授孙念台先生(清末军机大臣孙毓汶的曾孙)与我在海王村门口等着九点书店开门,一起冲入书店时,常常跟我念叨一些话:“不见可欲,心思不乱”“闭着点眼睛,碰到想要的贵书,就当没看见”。可是,哪能呢?人长了眼睛不就是为了看的吗?每天从琉璃厂过,都能看到“可欲”,此时,脚步慢下来,心跳快起来,头脑胀起来,心思乱起来……

另外,是读书的恐惧,这一点恐怕现在青年人很难理解。现在学校当局多么希望学生一心一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啊!青年人哪里知道这个口号就是1957年反右斗争、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后批过来、批过去的万恶之源啊。记得80年代,一次回学院办事,院里一位书记对我感慨说,现在学生不读书,真难办。我上大学时,他正是一位严厉批判“白专道路”的领导。我跟他开玩笑说:二十多年前,我们想读书,你老批判我们。说什么“白专道路,一不留神就会滑到反党、反社会主义道路上去”。他也笑了说了声“真是报应不爽啊”。那时全社会日益藐视知识,学校对于爱读书的学生采取打压政策,谁还敢老捧着书本看,特别是“封、资、修”的书。那时班上不断开各种类型的批判会,批的最多的就是读书。

不要说读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那时这些被认为是阶级性很强的领域,除了马列经典著作外,绝大多数被认为是“封资修”),就是潜心数理化的也不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被反复批判。可怜我们这些不爱打球,不打麻将,没事就爱看会儿书的同学,被校方视为另类。有人便趁机专门向组织汇报别人读什么书(这正像1959年农村反瞒产私分粮食,组织一些农民成立“闻香队”,到村里各处闻,侦察谁在家里私自起火做饭一样)。隔三岔两,班上就要开个会,点一点乱看书的同学的名,以为警告,老被点名就成了落后分子。遇罗克跟我一个年级,我在五班,他在四班,也老被点名。班主任对他印象一直不好。直到90年代校庆时,返校,碰到他们班的同学,听他们说,他们的班主任对遇罗克印象没变,依然是落后分子。

20世纪50年代北京大型图书馆如北图、首图对于高中生是开放的,这是爱书而没有能力买书的人的好去处。高中我是在北京六十五中读的,学校西侧的北池子有5路汽车,北行向西拐经北海可到文津街的北京图书馆,约需15分钟。每天我4点钟下学,到北图约4点半,看书到8点三刻(晚上9点关门)。偌大二楼大厅,约有200个座位,每个座位上都有一盏台灯。晚上7点以后,一般也就亮着稀稀落落几盏灯。很长时间里只有两盏灯,一是我头前那盏,一是一位六十多岁的黑瘦的老人,他往往是看线装的有关戏曲的典籍。而我是杂看,乱看,完全是心血来潮。

北图环境优美,又有个养得非常好的花圃。初秋的菊花、深秋的桂花、冬天的腊梅,奇香沁人心脾,使我永难忘怀。然而,这里也不是世外桃源,也不是我这样好奇而无知的青年学子的思想任意跑野马的地方。记得1958年,学校里搞“拔白旗,插红旗”,“向党交心”,批判个人主义,互相揭发。我还是抽空儿就跑北图,不料北图在楼内也开辟了一间大房子(休息室斜对面),供读者互相揭发,贴大字报。恕我孤陋寡闻,大约古今中外,很难找到类似的事情了。读者都是萍水相逢,即使来得比较勤的读者之间,也仅仅是脸熟而已。

有什么可揭发的呢?真是给人以“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的感觉。当然立了“大字报室”,就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居然还有些积极分子贴了大字报,揭发读者中的错误言行。其中还有我一张,揭发我说,“学校很少有人看赵树理的小说”。当时赵树理的小说是文学为工农兵服务的样板。“不看赵树理”就有不革命之嫌(1959年之后,赵因为对大跃进有看法,才逐渐成为打击对象)。乱看书也会引起关注,因为常去北图,与大厅管工具书的服务人员很熟。70年代,一度我老借阅佛学书籍,管工具书的一位大姐警告我说,“别看佛学书了,后面有‘文保处’的注意你了”。此时这我才知道原来公安局也参与图书管理。

恐惧也来自自己,因为读书,就难免说到自己读到的书,或说做点口头评论,这往往是祸之始,后来我横被口祸就与评论书籍有关。可是人长了嘴,这种评论就不可避免,就跟人们吃完饭之后,都不免要说一句食后的感觉一样。记得1960年夏天,邻座一团干部买了一本《胡志明主席诗集》。胡能写汉诗,作为外国人不容易。可是那个印本与毛主席诗集的规格一样。我翻看一遍,不自觉地说了一句“没有毛主席诗词写得好”。那位团干部的脸马上晴转阴,冷不丁子甩过一句“你没有资格评论这个问题”,当时我也年轻气盛,心想只要有足够的知识,本之公义,不私美,不虚誉,任何人都有权评论任何问题。然而,我还是恐惧,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

读书,特别是我们这些把读书视为安身立命的基础的人们,在1980年获得了解放,知识重新被人尊崇,“读书无禁区”被社会普遍认可,读书的恐怖感才与人渐行渐远。

坎坷半生唯嗜书

欣逢《博览群书》300期华诞,庆祝生日,总要说些与寿星有关的话。300期是个不小的数字了,折合成年寿也有25年了。80年代,我看到与读书有关的杂志就有十数种之多,能够坚持下来的是其中的少数。特别在电视泛滥、网络普及的时代,书仿佛是老古董,对很多人来说已经很陌生了。就是某些书籍一时能够掀起某种“热”,也是拜电视或网络之赐,先是在电视上或网络上红,于是书籍出版跟上,实际上这只是做了电视、电脑这“二电”的附庸。到了这个时候《博览群书》还谨守自己的阵地,敲自家的锣鼓,不怕旁人讥笑“螺螄壳里做道场”,该庆寿庆寿,该纪念纪念,这种气度和执著的精神让人尊敬。

“书”这个东西自产生后,对它就有两种态度,有好之者,也有恶之者,其原因都是源于它的重要。据说仓颉造字引起“天雨粟,鬼夜哭”那是因为有了汉字之后,正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说的“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对于单个的“字”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由无数的“字”组成的书了。当然,这些都是从文字书籍的功用的角度来说的。对于像我这类读了多半辈子书,很少感到书的“功用”,只是给我们带来许多麻烦的准老年痴呆症患者来说,还是对它心存感激的,因为在艰难的时刻书给我带来些慰藉,为我除烦驱闷,似乎是不离不弃的老友,不必与我划清界限。书不是人,读时也不必看它眉高眼低。我感到最能与我打成一片者也许就是书。这一点也许只有沉沦于社会底层的人才能理解。

有客曾问,什么是你最艰难时期?

我说,在没有书读的时候。

客很奇怪,你是经过三年困难时期的,难道没吃没喝不艰难吗?大学毕业时,你被整肃,曾被赶到农场被监督劳动四五年,你不艰难吗?70年代因发了点对文革、批林批孔的牢骚被抓至监狱囚禁三四年,你不艰难吗?为什么单以“没书读”为说,这是不是有些矫情、作秀?

我回答,不是。你可能条件优越,许多事情都会给你带来快乐,我则不然,一生当中许多快乐是书带来的。对我来说,读书是学习,后来是工作,更多的还是娱乐。所以读书对我就有特殊的意义,没有书读,只一天,就会没着没落;长了就会使大脑空白,痛苦不堪。半生当中,有时不让读书与你说的那些倒霉的事儿重合,有时并不一定,或者还有分离。

第一:困难时期,身居北京,又在上大学,大学生的定量是34斤(比起四川人一二十斤定量高了很多),所在的学校又是大跃进的产物——北京工农师范学院(此校1962年合并到北京师范学院后,从未见有人在公开的发表的文字中提起)面临解散。这个学校前身是个干部学院,在大连附近有个农场,困难时期,土地要退还给当地农民,但粮库中存着十几万斤粮食,校方借着我们下乡贯彻“十二条”(说具体点就是到农村去解散食堂,鼓动农民开荒,种“十边地”,以度荒年)的机会,把这十多万斤的粮食给全体学生和教职员工分了。那时的领导还比较公正,下乡的同学都得到较多的粮食补助,记得我好像分了100多斤粮票(分数次补给),另外在学校食堂吃饭也受到补贴。在北京粮食最困难近两年时间,只有从那个时期经过的才会懂得100多斤粮食意味着什么。

有了这个补助,困难时期我没浮肿过,还有精力在北京乱跑,不放过每一场精彩的演出和外国电影,跑旧书店,淘旧书、线装书……这时候虽然经济困难,但精神文化生活是改革开放以前最繁荣的时期。而且那时许多老辈的著名艺术家大都还在,他们在首都舞台上留下了最精彩的时刻。我另有文记其盛。书籍出版也很繁荣,就是纸张黑些(没有漂白粉)、糙些(原料大多是稻草),但书出的种类很多,价格很低,一般大学生买得起。特别是学校不搞运动了,也没人批判“白专”了,躺在宿舍(当时校方提倡学生躺着,说是“保存热量”)安心看闲书也没有人管了。同宿舍的同学如果合得来,又没有专门爱打小报告的,那么一屋子八个人,躺在床上,海阔天空,胡聊八扯,谈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聊楼乾贵、李光羲(李光羲演的苏联中亚地区歌剧《货郎与小姐》中的唱段“卖布歌”红遍京城),传告哪里的地方剧种又到北京调演了等,名曰精神会餐。这是我在改革开放之前觉得最快活的时期。这个时期,是我看书最杂,听戏、听音乐会、看电影、看话剧最多的时期。

第二,1964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定为“反动学生”,到南口农场二分场(这是一个正常的农场,并非劳改场,但有少数“五类分子”在这里被监督劳动)“劳动考察”(这是一种行政处分)监督劳动。的确很痛苦,但痛苦不在劳动,甚至不在监督,因为年轻时干活不惜力,监督不监督一个样,痛苦在于不让读书,更不让读专业书。借口是你们上完了大学,但你们在政治上不及格(不是实在的“政治课”,我的四门政治课都是“优”,而是虚无缥缈的“政治思想”),所以要在政治补课,不许看业务书,也不许想业务。后来连马列的书、鲁迅的书也不许看了。理由是你们老用“马列”反毛泽东思想,所以马列的书不能读。1965年林彪提倡活学活用毛主席思想,要贯彻林彪的“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要在‘用’字上狠下工夫”的方针,连看毛主席书也受到批判。最可笑的是曹天予通读《毛泽东选集》四卷,也受到批判。曹说,我通读毛主席的书,通过潜移默化培养对毛主席的感情,把资产阶级阶级立场转过来。

同类推荐
  •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编入科学历史上各领域震撼世界科学界的数百个科学发现。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取得的重大科学突破进行分析介绍,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科学知识之门,引人沉思,启示未来。
  •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平时勤于积累,是打开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那么,我们要如何积累素材呢?一是通过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等前人已经成功运用过的“间接材料”,为此,平时我们可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段,对于比较好的材料事例,可摘剪下来;二是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直接素材,无论是阅读积累还是生活积累,都围绕一个核心观察世界与社会,思考自我与人生,积累生活感悟。有感悟,你的文章才具有思想性。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个仓库,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
  • 社会学精要

    社会学精要

    《社会学精要》介绍了社会学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八位代表人物,九部经典著作,讨论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社会学精要》是我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期间(1982-1988)撰写的一部旧作。当时,我刚刚从历史专业转到社会学,对与社会学有关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热情。所以这是一部刚刚接触社会学的人的充满探索新领域的热情的试笔之作。对于同样刚刚涉入社会学领域的人们,这部书对他们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人物和名著、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或许会有一些帮助。”
  • 梦在数学里

    梦在数学里

    本书收录了多篇关于数学课教学研究的文章,分为五辑,内容包括:课标解读、有效教学、教学探索、教学设计、高考频道
  • 王家岭的诉说

    王家岭的诉说

    “这是一起造成38人死亡、115人受伤的极其严重的责任事故”。这是一部直赴灾难现场,用事实的真实追踪描述还原灾难的内情文学报告,是超越了新闻报道的直观表层描述之后的事实和理性思考与追问。《王家岭的诉说》是一部典型的灾难文学作品。赵瑜率队,五作家察访祸灾真相;矿工诉说,众难友揭秘国字煤田。深度解答网民疑团,王家岭上生死实录;严格拷问矿主良知,黄河赤子气贯全书。
热门推荐
  • 发明的故事

    发明的故事

    《发明的故事》是房龙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一经出版就风靡全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房龙的文笔风趣幽默,若行云流水,让人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他用文字为我们构架的科学世界中。正如著名作家郁达夫形容的那样:“枯燥乏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
  • 剑傲

    剑傲

    一个走街串巷的小货郎,却因为机缘巧合下踏入修真门派,他隐忍,却杀伐果断,他出身名门正派,却亦正亦邪,手中一把宝剑,让正邪两道都为之闻风丧胆,别人想要改变他的人生,他却偏要逆天改命,掌握自己的命运,在修真世界里,有一个传说,那把剑无所不破,那个人无法战胜……
  • 储蓄小常识

    储蓄小常识

    本书针对青少年而编写,一共分为3篇:第1篇从“储蓄”的定义、目的、种类和方式入手,讲述了“储蓄”的基本常识;第2篇讲述了“利率”的基本含义和各种类型;第3篇讲述了“储蓄机构”的定义、分类等基本内容。
  • 女总裁的特种保安

    女总裁的特种保安

    特种兵王,重回都市,搅天动地,登顶为王。七年前,他是社会底层的小混混,七年后,他是经历过战与火考验的特种兵王。因为非法杀人被部队开除,重回都市的他,面对年迈的父母和破旧的小屋,毅然决定从最底层的保安做起面对不断的陷害与追杀,他勇斗杀手,狠斗富豪,智斗贪官带着一腔热血和一帮热血青年,奋斗在这轰轰烈烈的凡尘俗世中。女总裁的特种保安,在枪林弹雨中,创造出自己不朽的英雄梦————————————————微信公众号:边塞之翁QQ 411628041 QQ群174098140
  • 那些无法拒绝的名篇

    那些无法拒绝的名篇

    《每天读一点英文》是一套与美国人同步阅读的中英双语丛书,该丛书由美国英语教师协会推荐,内文篇目取自美国最经典、最权威、最流行的读本,适于诵读;“实战提升”部分,包括导读、单词注解、诵读名句,学习英语的同时提升演讲能力。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猛女拐夫

    猛女拐夫

    本文女主强大,腹黑。人敬她一分,她还人三丈。连她自家的宠兽也是一个得行,有样学样。谁敢欺她半分,必千百倍还之。啊,这种该死的闪电,你劈谁不好,干吗要跟我过不去。什么,我前世居然是天上的神仙。得罪了王母被打下凡间,还好死不死投错地方。这群不良神仙为了弥补之前的过失,主动送上一大堆好处,让我不去告发他们,有这么好的事,当然得好好把握了。结果我被他们送回了原本该去的地方,虽然一身是伤,但好歹还是个美人。咱学法术,拐帅哥。跟一群老狐狸斗智,一步步走上强者的顶端。即使背叛过、受过伤、绝望过。依然坚强的挺过来,相信阳光总会有的。小狐狸:不管有多伤心,多难过。只要你开心,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就算有一天你不再爱我,我依然会在你背后默默的守护着你。南宫少宇:身为凤女国最有钱却也是最丑的男子,对她一见钟情。舍命想救,只求她能注意到自己。就算你不喜欢我,只要我爱你就够了。柳飞扬:腾龙国有权有势的王爷,为了得到她不择手段。悠悠,如果有一天你敢逃离我的怀抱,我就砍断你的双腿。用铁链紧紧的把你捆在身边。叶一:僵尸脸的杀手酷哥,你什么也不需要付出。我也不需得到些什么,只求你让我在你身边保护你。不要赶我离开,否则我会生不如死。凤轩:性格火爆的王子凤轩,夫妃,为什么她从来不正眼看我。即使我这样低声下气了,她依然对我不理不踩。我该怎么办?这么多美男要嫁我,我到底跟谁在一起?还是。。。。本文走的是女强路线,女主会在失败中慢慢强大起来。喜欢的朋友可以先收藏起来,等养肥再看。推荐好友佳作:《冷血王妃要下堂》堂堂一个财团女总裁,爱上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抛弃属于自己地位、财富跟他在一起。结果最后落下新郎结婚,新娘却不是她的下场,而这个相貌堂堂的男人只给了她一句,因为她一无所以,配不上他。再可笑的是,那个新娘居然还是她最亲爱的妹妹。在不凡的身世背后,谁又能猜想到她居然会是被拿来利用的生化人呢。爱人的背叛,妹妹的背叛,让她心灰意绝。不惜暴露一身的异能,亲手将负心人解决,没想到最终自己还是死在妹妹的枪口下。一转身物是人非,她居然变身成第一首富家最不受宠的三小姐。因前面两个姐姐不想嫁给一个白痴王爷,最后一家子将她推下火坑。好,不就是个白痴吗?正好,嫁就嫁,傻了没人管更好,想咋的就咋的。但老天好像偏偏跟她作对似的,让她发现了天大秘密。
  • 医行天下

    医行天下

    繁星点缀着广袤的夜空,如玉盘的皓月当空洒下银辉,照亮这一方天地。此处是楚国与唐国的交界处——万兽山。传闻万兽山乃当世灵山,山内动植物吸天地之精华,但凡植物均枝繁叶茂,动物种类繁多复杂。据说,这万兽山内的动植物皆是世间难求的良药。也正是如此,世间痴迷医术之人、严重伤患的家属、牟取暴利的商人络绎不绝地前往万兽山。但几百年来,能进得万兽山深处且成功走出去的人,寥寥无几……
  • 成功必须要克服的人性弱点

    成功必须要克服的人性弱点

    成功首先是克服自身人性的弱点的过程,人性弱点是成功真正的障碍,只有认清和克服人性的弱点,才能走向卓越。本书介绍了人性中种种妨碍人们走向成功的弱点和缺陷,同时阐述了克服这些弱点的方法和途径,帮助人们认清自己人性的弱点,剔除自己迈向成功的最大阻碍,从而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
  • 赤脚仙尊

    赤脚仙尊

    年少的张长生在五岁掉进石洞中,获得仙缘。七岁被老神医相中收为弟子,开始学医之路。九岁拜入山南门,遭修仙者毒手却侥幸存活。他将何去何从!十岁意外的获得修仙者的物品,开始了修仙之路。十二岁,正式入得修仙门派青云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