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000000001

第1章 少年游 (1)

那时幼儿园还很少,我三四岁时,上了永光寺幼儿园,这是北平南城相当不错的幼儿园。在幼儿园中记得最清楚的有两件事,一是吴佩孚大帅(北平人简称为『吴大帅』)有个孙辈的小孩与我同班;另一件事是分发美国援华食品及衣物。

少年旧事忆城南

也许人老了都爱忆旧,我也不例外。一个夜晚与我太太在街上散步,看到灯光相映的店铺和熙来攘往的人群,不禁想起小时候在大栅栏、观音寺购物和游玩的情景。现在我居住在东三环外城乡结合部,其热闹繁华程度足以与20世纪40年代北平购物中心相比,可见北京变化之大。从少及壮,我都住在北京城南,对城南有着一份特殊情感。

所谓“北京城南”,从地理上说是指“前三门”以南,可是从文化上说,多指宣武门之南,也即通常说的宣南,因为清代以来,这里多居住汉族的文人士大夫,遗传到民初仍未有多大改变。林海音先生的《城南旧事》所写的“城南”也是指椿树胡同、西草厂一带。我小时候的居所比林先生所写的还靠北一些,地名叫西西河沿。所谓“河沿”是指“前三门”南面的护城河(现在的一号地铁线),本来前门以西的河沿都叫西河沿,民初开通了和平门,打通了南新华街,那么南新华街以西的“西河沿”就叫“西西河沿”了。

西西河沿旧事

1942年我生在和平门大街以西的西西河沿160号,那是我们租的一个小四合院,北屋三间半,南屋三间,半间门道,东西屋各两间,有个十四五平米的院子,这是北京典型的微型四合院。

1.后街的日本人

我生在日本占领北平时期,而且后街(也称后河沿)住的都是日本人,但不是占领军,而是一些小商人、小职员之类。后河沿的房子显然比西河沿的差,一律极小的院子,大约五六间房,低矮潮湿。有些人是在“七七事变”之前就在这里住了,多是朝出晚归,很少与中国人来往。唯有双方的孩子有点交往,但多是打架。中国小孩多,往往占上风,但日本孩子吃了亏好像很少向家长哭诉,也不见日本大人拉着他们孩子来找中国家长的;偶尔中国小孩被日本小孩打了,中国家长也不敢找日本家长说理,这使得中国人很愤懑。

虽然日本投降时我才三岁,但对日本占领还是留下些恐怖印象的。自生下来就有一种怪病,年年(主要是1943—1945)一到夏秋之际就泻肚,这是“虎列拉”(霍乱)的典型症状。而日本鬼子是“谈‘虎’色变”,搞了一个“活埋‘虎列拉’”的政策,这使父母一直惴惴不安,唯恐大祸临头,害怕我的病被日本人知道了,为此不敢让我出门,好容易等到日本投降了,病也好了。日本统治的后几年里,太平洋战争越打越糟,许多物质被日本人征用,北平缺吃少喝,山西老家寄来点儿大枣、葡萄,一进北平火车站(站在前门),日本人就打“六六六”消毒,喷得全白了,弄得谁也不敢吃了,只好扔掉。另一件震动北平的大事是“逮麻子”,有位中国“地工”人员暗杀了日本一个军政大员,传说这个“地工”是个“麻子”,于是北平的“麻子”倒霉了,都不敢上街,弄得人人自危,恐怖阴云笼罩全城。

西西河沿一带居民最反感的是后街日本人的生活习惯。上面说过后街日本人住的院子极狭小,日本男人特别爱洗身子,不论冬夏他们脱得赤条条的,只用一根布条子兜裆,在街上大洗特洗,这让中国人很不习惯,甚至是痛心疾首。街坊聚在一起就爱骂日本人“洗澡”这件事。“日本人真不是个东西,光天化日,竟敢赤身露体!”“谁家没有大姑娘小媳妇,真是禽兽!”所以中国人很少走后街,即使从街口过,也是目不斜视。

1945年抗战胜利,后街的日本人悄无声息地搬走了,前街的居民去了一块心病。日本人走了,我们家也起了点变化,买了164号院,成了有房一族。这房子的原主人是东北人,姓司,夫妇两人带着一个小姑娘过活,是日本翻译官,似乎没有什么劣迹,只是日本人走了,他失业了,要回老家,住房出售。那时北京房子便宜得让今人难以想象(近百年来北京房价六起六落),164号是个三合院,北屋三间半,东、西屋各两间,没有南屋,但院子大,约有二十多平米,北房与东、西房之间各有夹道,可盖小房。就这样一个院子售价仅为一百匹本色粗白布(最便宜的布)。当时一匹为十丈,按现在价格也就是二三百元,那么,一百匹合现在的两三万元。买了这个小院后,粗装修(主要是把室内地面改为水泥地,纸窗户改为玻璃窗,墙壁用可赛银粉刷)花了20匹布。给我留的印象最深的是司家即将搬走时,给我们留下一副网球拍子,这是我小时唯一的、带有点洋气的玩具。

2.幼儿园

那时幼儿园还很少,我三四岁时,上了永光寺幼儿园,这是北平南城相当不错的幼儿园。在幼儿园中记得最清楚的有两件事,一是吴佩孚大帅(北平人简称为“吴大帅”)有个孙辈的小孩与我同班;另一件事是分发美国援华食品及衣物。食品是美国军用罐头,外包装呈绿色,有猪肉、牛肉、奶粉三种,每桶有三四斤,大约每人发了十几桶,小孩拿不动,是用洋车拉回家的。衣服是卷成包袱状,编号摊在地面,同学抓阄,我希望能抓到一套运动装,但抓到的却是一件白底儿细碎绿花、精布连衣裙,十分遗憾。听说有的同学抓到的衣服兜里还有美元,老师说,衣物都是街头募捐来的,有人在街上把衣服脱了下来,交给募捐人,所以常常在衣兜里发现零钱。

那时独门独院的家里都不愿意孩子到门外去玩,总感到不安全,这是日本统治的后遗症。母亲常常告诫:不要跑出去和“野孩子”玩!在她心目中,凡是常在街上玩的小孩都是“野孩子”,这样使我与街坊的孩子自然有了隔阂。日本人在时,家里就不许出门,在我心中,大门以外,是个神秘世界,值得去冒一冒险,于是常常偷跑出去。外面还真是有风险,北平围城时(深秋),气氛很紧张,到处是麻袋(里面装黄土)做成的掩体与荷枪实弹的士兵。我和一个小孩,从马道跑上城墙,疯跑、疯玩,在凛冽的秋风中摘取从城墙砖缝中滋长出的酸枣刺上的残余酸枣。此时一个穿着黑色警察服、背着三八式步枪的人把我们喝住了,举着枪说要毙了我们。当然,这是他利用那点小小的权力逞逞威风,吓一吓对他毫无危险的孩子,俩小孩都吓哭了。他满足了,又去管一个登城的大人,我们俩分两个方向跑下城墙,不停脚地一直跑回了家,庆幸“死里逃生”,有好几天不敢出门。

老不出门,显得很不合群,有点孤单。与我们隔三个门有家煤铺,煤铺掌柜的孩子最多,有三四个,他们自成一伙,也是街上的孩子王。有时我也想加入他们一伙,被拒绝了。其中老大说:那不成,你拿铅笔来,我们才跟你玩;你拿馒头来,我们给你讲故事。我曾用铅笔和馒头换得这一切,但我总弄不清楚,为什么馒头的功用如此短暂(讲一个故事只五分钟),而铅笔却能维持半天呢?

20世纪40年代末,北平仅仅有80万人,街上行人稀稀疏疏,宽一点儿的街道的两旁,夏天青草离离,秋天草一黄就显得很荒凉,到了下午四五点钟,像西西河沿这样的街上就没有行人了。但时时有算命的盲人,或敲着“报君知”的小锣,或吹着单调的笛子(1—2—3,3—2—1)从门前走过,更显得凄凉。

四十年代的春节(上)

北京的春节越来越淡,特别是新式小家庭,一到春节“新马泰”旅游了,完全没有过春节的意思。春节的风俗绝大部分都已绝迹,这很令一些迷恋传统民俗的人士痛心疾首。春节产生于农业文明和宗法社会,几千年形成的春节习俗是以这两者为背景的,随着向工商社会转型和社会的小家庭化,春节民俗赖以存在的背景逐渐消失,春节日益淡化是个无可奈何的事。20世纪40年代,老北平的社会环境还为农业文明所包围,城市里还保留着一些宗法精神,因此,那时过春节(当时称“过年”)与现在迥然不同,特别是对于无忧无虑的小孩子来说,过年是一年最大的梦想和欢乐。

小时候最盼的就是过年,每到腊月二十九的晚上总是兴奋得睡不着觉,于是就面向墙紧闭眼睛,默想:再一醒就是大年三十啦!有时睁开几次,仍然是床上的幔帐和墙壁。

1.祭灶——过年的前奏曲

那时过年不是三天五天,而是一个序列,要过完这个序列,大约要一个多月。北平一进腊月就有了过年味儿,无论来客,还是街头邂逅,都不免要问一句,“年货准备得怎么样了”,商店特别是与“年货”有关的买卖铺都要披红挂彩,提醒人们“年就要到了”。这种氛围日渐浓烈。腊月二十三,算是正式进入过年序列,所以这一天又称“小年”,可以说是正式过年的前奏曲。这一天最重要的节目是祭灶,俗称灶王爷上天。

灶王爷是一家之主(侯宝林的相声说:“说是一家之主,可是户口本上没他”),平时供在厨房里,简单的就在炉灶上贴一张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双人画像;豪华点的,有个灶王爷龛。灶王爷龛的样子有点像前些日子新建的“永定城门楼”。龛的两边写着“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上联有些虚夸,平常很少有给灶王爷磕头的,这也有道理,既是一家子,何必那么多礼?下联多少有点写实,灶王爷离灶火近,点香很方便,所以灶王爷像前常常是香烟缭绕。有的还供上一杯清水,平日烟熏火燎的,灶王爷也需要清水润一润。进了腊月,灶王爷的待遇明显改观,这时家家都要买些糖瓜(麦芽糖做的,所以只在入冬以后才卖),恭恭敬敬地供在灶王爷面前,勤快点的还要换一副新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腊月二十三的夜晚,灶王爷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去。汇报内容是其所主持的一家子的善恶功过。本家希望灶王爷能在玉皇那里多为自己美言几句,嘴甜些,所以在其上天之前要上供糖瓜,说穿了也是一种贿赂。国人对待鬼神有些像对待贪官,总认为多上供、实行物质鼓励就会给自己带来好处的。

腊八以后,小年之前,郊区进城卖芝麻秸儿和柏树枝儿的农民逐渐活跃,基本上是挨着门推销,这些都是祭灶用的,一般人家多少都要买点。汉族风俗是“男不拜月(中秋节不参与祭祀),女不祭灶”,因此,恭送灶王爷上天是男人的活。二十三的晚上,天黑如漆,把供桌搬到院子里,上面供着北平月饼的四大样——自来红、自来白、提浆月饼、翻毛月饼,自然也少不了粘嘴的糖瓜。父亲穿上簇新的长袍马褂,把一捆芝麻秸儿,分成三脚架状,立在地上,上覆以柏树枝,把灶王爷龛放在上面,再撒上些料豆(这是给灶王爷坐骑吃的黑豆),从下面点火,然后三跪九叩。芝麻秸儿含油易燃,燃烧时料豆和秸秆一起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柏树枝儿放出一阵阵清香。灶王爷上天了。然后演奏国人过年特有的音乐——鞭炮齐鸣,它告诉我们新春就要开始了。这是北平民谚中说的“二十三,糖瓜粘”。

2.办年货

那时过年(从三十傍晚到初五)除了戏馆子外,一切买卖铺都要停业休息,因此过年吃和用的东西都要年前准备好,这叫“办年货”。对小孩来说,新年准备期办年货是最开心的事儿,孩子可以向大人正式提出自己的要求,北平民谣说到过年有“闺女要花儿,小子要炮,老头要个新毡帽”的句子,这都是要女主妇操办的。另外,每天都会有新东西进门,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过年才得一见的(如“灯儿节”用的走马灯等)等等,这些都足以刺激孩子们过年的热情。办年货时,我常跟着去,这是一乐,不能放弃;即使不能去的,待买进门后也要仔细查看。

办年货包括买各种新年的吃食、用具以及祭祀用品。那时,除了信仰洋教的(天主教徒或基督教徒)和回族人,北平人一般家里都有个神位,或供祖先,或供仙、佛。家境稍好点的,要专门腾出一间房子作为“家庙”(供祖先)或佛堂。

我们搬进西西河沿164号后,因为北房与东、西房之间都有空当儿,可以搭盖小房,我家在西面搭了个小房作为佛堂,祖宗的神位待过年时请出,在北房祭拜。所谓“佛堂”供的却是位“大仙爷”,大仙爷只是一位不见佛道经典著录的北方民间信仰的神仙,据说很灵验,有求必应,在老北平人信仰中很有地位。有佛堂和祖先牌位,逢年过节,必有祭拜,这样就少不了祭神用品,如香烛、金箔、银箔等。

买香烛要到香蜡铺,我们常去的是西琉璃厂西口的香蜡铺。这是个古老的行当,北平的香蜡铺的铺面门楣有些像牌楼的横匾,门楣下垂着些蜡烛等幌子,很少开玻璃橱窗的,一般都是糊纸的窗户,铺子里很阴暗,给人以古旧的感觉。这里不仅卖香烛,还有金箔、银箔(做金银元宝用),各种彩纸、神龛、神码儿等。祭拜的蜡烛不能用洋蜡(现在许多佛寺道场上供都点洋蜡),那时人认为祖宗不认洋东西。洋蜡,不管红蜡还是素蜡都是石油的副产品,是半透明的,而土产蜡是用蜂蜡制作的,不透明。我们家还有一付(两根)“电蜡”。外观上做成蜡烛形状,顶上的两团火焰是电灯泡。当时连“洋蜡”都不认,但更洋的“电蜡”却能通行,因为它省事又安全。这是国人西化的出发点。

同类推荐
  • 购物小窍门

    购物小窍门

    日常购物中的小窍门。米面油料的选购米质量辨别优质的大米颗粒整齐,富有光泽,比较干燥,无米虫,无沙粒,米灰极少,碎米极少,闻之有股清香味,无霉变味。
  •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是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兵库 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共同设立的翻译编辑委员会 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灾害特点与行之有效的防灾对 策,从日语版的《灾害对策全书》全四卷中精选了39 篇文章翻译,集成一册。 《灾害对策全书》包含了应对灾害所需的法律、 政策、方针,各种应对手段和工作流程,防灾教育和 防灾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从事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和研 究者提供参考,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的 灾害对策指南。本书是以真实的自然灾害为案例,对 灾后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和针对性,提高 灾害对策的能力,为构建安全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
  •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本书将告诉我们不断进取诚然是我们人生意义的所在,但顺应自然规律、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也未必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与其为名利外物所困扰,还不如以平常之心来对待生活、对待生命。书中的老子将给我们一种人生境界。他告诉我们那些只注重眼前利益和为物欲所左右的人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而追求内心的恬淡和宁静、追求思想的自由与致远、追求与自然界万物和谐一体的美妙体验,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素质教育在中国

    素质教育在中国

    中国的素质教育要做什么,我想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做人与成才。从古至今,海内外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做人这一方面都有共识。北宋的张载和现代的陈鹤琴都论及过做人。陈鹤琴认为在具备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的基础上,不仅要做中国人,而且还要做世界人,要以宇宙为学校。要做世界人必须具备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素质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还要让他们成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现在西方社会中提出的把学生放在“适应性领域发展”的观点与朱熹的思想大致相同。
  • 谚语荟萃

    谚语荟萃

    集经典谚语于一家,给你不一样的谚语体验。既是增长知识的必备宝典,又是方便的谚语工具书。
热门推荐
  • 浮尘

    浮尘

    有一段日子了,秋妹每次背着割给羊吃的青草从山上下来回家时,都要站在路过的河埂上,望着沁河对岸镇上新建的那栋教学楼出神:那撩拨人心“叮铃铃”悦耳的上课铃声,用洁白瓷面贴墙耀人眼晕的五层教学楼,以及操场上高高矗立着的旗杆上随风飘扬发出“啪啪”声响的鲜红国旗……望着望着她的眼睛就模糊了,于是,她赶紧用手背擦擦眼角快要落下的泪水,低下头匆匆朝家里赶去。
  • 纨绔傻后

    纨绔傻后

    轩辕国的一国之后竟然是个傻子,这让轩辕国成了全天下人的笑柄。可想而知这样一位傻后,在后宫的待遇会如何。浑身的伤痕累累足以说明她的悲催。结果竟还遭来太后婆婆和皇上夫君的一起下毒,你说,你不死来,谁死啊!而当傻后再次睁开眼睛,已不是她。她,是叱咤黑道的公主,一场黑白两道最瞩目的豪华婚礼,却成了这位黑道公主的葬礼。一朝穿越,附身傻后身上。曾经任人欺负的傻后,如今已经改头换面。打贵妃,毒嫔妃,挑衅太后,恐吓宫女太监。恶整大臣,更是一脚把皇上踹的下不了龙床,上不了朝堂,轩辕皇帝自登基以来,第一次罢朝。她的到来,让轩辕国前朝动荡,后宫都不得安宁,她更是坚决的戴稳了祸国妖后的头衔,在古代混的风生水起。【精彩一】一位蓬头垢面,衣服邋遢,让天下人最鄙视的女子,却抱着轩辕国最尊贵的东西站在御花园中,傻傻的笑看着面前一群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人,用孩童般的语气道:“各位姐姐,今天婵儿和你们玩一个游戏,我们玩打人好不好?谁若是打赢了,我就把这块石头给谁。”咧嘴一笑,白牙在这张如黑夜般脏兮兮的脸上特别的显眼。此话一出,全场一片哗然,石头?那可是轩辕国所有女人梦寐以求的凤印啊!片刻的怔愣,一群女人被利欲熏心蒙蔽了双眼,居然相信了一个傻女的话。轩辕后宫起火,这一天,成了轩辕国史册上最可笑的一天。【精彩二】:“轩辕俊,不要以为你是皇上就很了不起,你若是再敢对我动手动脚的,你信不信我一掌把你拍到南墙里,扣都扣不出来。”这一晚,注定要成为轩辕史上,第十五代皇帝最丢人的一刻。虽然她是众人眼中的妖女,而他却依旧对她宠爱有加:太监:“皇上,不好了,皇后娘娘要烧凤仪宫。”皇上:“只要她喜欢,多找些人帮她一起烧,到时朕再给她盖个更大的。”太监:“皇上,皇后娘娘打了后宫的嫔妃。”皇上:“她是皇后,有这个权利,让她不要给朕留面子,下手重些。”太监:“皇上,皇后娘娘说要让你后宫起火。”皇上:“让皇后搬到前朝来,别烧伤了她。”太监:“皇上,皇后娘娘要杀太后。”皇上:“陪朕走完一生的是老婆,让母后自求多福吧!”“婵儿,这天下,你若喜欢,朕为你守住,你若不爱,朕愿为你抛弃,弱水三千,朕也只取你这一瓢饮,朕会宠你一生,爱你一世,只愿与你牵手一生一世一双人。”如此震撼人心的誓言,是真心,还是阴谋,帝王家会有真情吗?而他又是否真如传闻那般无能呢?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若爱只是擦肩而过

    若爱只是擦肩而过

    顾瑜从未想过有那样的一天,自己爱了十一年、等了七年的从深溪会带着一个女人重新走进自己的世界;更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会走进温文翩翩的洛阳的世界。一场没有尽头的暗恋对比一次突如其来的心动,当被岁月掩埋的秘密被人赫然翻开,又该做怎么样的选择?
  • 医鸣惊仙

    医鸣惊仙

    你想卸我的胳膊,我先卸你的胳膊!你想灭我的锐气?我先灭你的威风!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是我的个性!现代生物工程学博士蓝明歌穿越到一个修仙世界,炼丹,看病,做手术,补经脉,养灵花,逗灵宠,训婴儿,走出了一条上达通天的金丹大道!医鸣惊仙第二部《魔医神女:绝品大小姐》火热连载中
  • 鉴宝大师

    鉴宝大师

    一张神奇的鉴灵牌,带你畅游名画古瓷、珍珠美玉的世界,让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终成一代鉴宝大师。一株神奇的何首乌,能够促进万物生长,从此种种花,养养鱼,什么三宫六院金皇后,什么红龙狮头水泡眼,统统滚到我的碗里来!......简介无能,直接看书吧,绝对比第一本强。书友群:331719917,欢迎加入!VIP群:543858947,全订可入,需验粉丝值截图,欢迎加入!
  • 妃即是王

    妃即是王

    温馨提示:如阅读中发现乱码,点击刷新页面即可恢复正常。^_^上篇【遗世情缘】妃即是王!王亦是妃!究竟是王?是妃?呵呵……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是真亦假!所以……不可说,不可说啊!树欲静而风不止,是讽刺?是无奈?突然出现与她大打出手的男人,借疗伤为由对她毛手毛脚的男人,来意不明却想要活捉她的的男人,还有那只隐在暗处伺机而动的黑手,有人想要她的命,亦有人舍命相护,步步紧逼的杀机,处处小心的护佑,面对这一切,她只是冷然一笑,饮尽杯中酒,嘲弄道:与我何干?现在的她,是她!亦非她!既然本非其人,又何需为此用心?下篇【千年之恋】繁樱曼舞狂风如蛟,青丝飞扬笑靥缥缈。颠倒间流转的乾坤,遗留下亘古无解的谜团。隐藏在灰色眼眸下的痴爱,将带她寻回遗忘的千年之恋!**********************************************************《妃即是王》视频网址:?prand=1*********************************************************【冷漠貴妃酷皇帝】【爱我,又怎样!】【我暖不暖床】【富可敌国之相公宝贝】************************************************************
  • 式神勾阵

    式神勾阵

    那边白虎继续:“小蝎子,还有那谁谁谁,我带了好多你爱吃的小虫子哦。”撇撇嘴,继续腹诽:“你丫才吃虫子呢,咱是要当神仙的蝎子,能吃那么俗气的东西吗?”“小蝎子,快出来吧。”大白虎四处张望着边走边唤。你们至于跟我这只小蝎子过不去吗?本以为他们接近自己是因自己性格所致,但谁想原来每个人的目的都不是那么单纯。突然,那只虎,一阵微弱的声音从地下隐隐传来,“臭白虎~,我在你脚下,你丫要把我踩扁了。”片段二:”一只大白虎口吐人言,语调故作温柔的呼唤着。“小蝎子,你知道我是谁吗?”男子微眯着眼睛,眼底一道冷光闪过。“你自己都不知道,内容介绍:咱不过就是一只努力修行,我怎么会知道。”蝎子天真无邪。男子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会听到这样的答案。“不管你知不知道我是谁,不要和任何人提起你见到过我,记住了吗?否则——”男子威胁的意味十足。且看这蝎子如何克服各种苦难,一心成仙的蝎子而已,笑到最后!小蝎子躲在地下,心里腹诽着:“我才不要跟你玩呢,脚一抬都能把咱踩死。”片段一:“小蝎子,小蝎子,你在哪儿?我来找你玩了。蝎子眨了眨眼,“记住记住,我在这生活这么些年,在修真的道路上还真是历尽艰辛困苦。那条龙,根本就没见过人,谁问我我都这样说。”男子总是觉得这句话哪里有点不对劲。想想又作罢,何必和一只毫无灵力的小蝎子过不去。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绝对巧合!
  • 墨舞纤红

    墨舞纤红

    一缕空之界的灵气飘渺在三界中汇聚幻化成人,隐居山林、闯荡江湖、大闹皇宫。调皮淘气如落尘精灵,落落大方如大家闺秀。生杀予夺,翻云覆雨夜罗刹。不论尔虞我诈的商界,亦或是水深火热的皇朝,且看她如何迎刃有余游闯于天地。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宏图霸业笑谈中,不胜人生……
  • 我本妖娆:丑颜皇后很销魂

    我本妖娆:丑颜皇后很销魂

    她是最受宠爱的小公主,有倾国倾城的容颜和一颗七窍玲珑心,可惜她太善良。她以为他真的爱她,她以为她真的疼她,却没想到他们竟然联手要杀她,当毒入心肺的那一刻,当剑刺入身的那一刻,她才知道自己的愚笨。意志不甘,灵魂不灭,她竟然重生,可惜毒入心肺,半张容颜如鬼魅,自此,她被人当做鬼魅的转世,被丢弃在乱葬岗中,天也怜她,被神秘高人收养,十六年的隐忍和苦练为的是讨回所有的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