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0100000033

第33章 维也纳:古典主义 (2)

随后,音乐迎来了第一座高峰:塞巴斯蒂安·巴赫。巴赫出生在歌舞艺人的音乐家庭,他的父亲、祖父和多位叔伯都是音乐家,他的家族影响了一个时代的音乐品味。塞巴斯蒂安是全能的乐手,他从小在唱诗班演唱,18岁时就以作小提琴手和管风琴师为生。他的音乐在他的生前并未得到太多认可,他活得平静,甚至可以说庸碌无闻。然而他的作品却在死后一百余年获得了重新的发现。巴赫的音乐在于严谨,他将音乐的理性发挥到淋漓尽致,他的赋格完整而流畅,各个声部几乎可以用逻辑推导,最后的效果又自然而然。赋格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它建立在一个主题旋律基础之上,用不同调性、不同的进入时机、不同节奏和顺序将主题变奏,又合成同一首乐曲,如同用多种修辞完成对同一主题的叙述。巴赫的音乐严谨却不循规蹈矩,复杂却显得流畅单纯。巴赫发明了十二平均律,让后来的键盘音乐大大发展。直到19世纪,门德尔松发现了巴赫,他将这个天才被埋没的手稿重新发行,让世人了解到这个因为太深刻而被人忘记的伟大的人物。世人为之倾倒,将其奉为大师之一。德意志音乐开始将巴赫当成自己的骄傲。越到现代,巴赫的作品越受人喜爱,

所有这些都是古典主义到来之前的序曲。18世纪,进入古典音乐的时代。

音乐从巴赫传到海顿,几乎已经找到它最完美的形式与内涵。海顿是维也纳的骄傲,他开创了一种新的曲式,这是18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理性的回响。这种曲式是交响乐。在海顿生活的时代,器乐已经相当完善,提琴与管乐的组合也已经初具规模。乐队和咖啡馆音乐会作为新事物开始风靡,作曲家开始为乐队写作音乐。主调音乐又恢复了,和声的方法引入到乐器,乐器与乐器各自演奏完全不同的内容,最后用和声统合成整体,如同一场对话。

交响乐在海顿手中正式成型,它遵照着几何图形一般完美的结构。我们都知道交响乐,但可能并不知道它是如此规则。它由四个乐章组成,通常情况下是快板—慢板—小快板—急板,分别表现出庄严、抒情、舞蹈和欢乐,快慢相间,结构平衡。有人用身体来比喻这四部分:第一乐章属于大脑,富有思想和智慧;第二乐章属于心灵,在抒情中获得情感;第三乐章属于四肢,让舞动的旋律把身体解放;第四乐章则属于全身,要在风雨般的迅疾中达到高潮。海顿是交响乐的奠基者,他把这种音乐形式固定下来,从此成为基本准则,一直到20世纪。海顿的旋律简洁上口,主题甜美,变化丰富,在当时的维也纳很受欢迎。

交响乐的出现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开始。它是整个理性时代的完美体现:比例、协调、庄严、和谐,像建筑般恢弘、均衡。这是一种几何式的美感,音符与音符的和声符合几何比例,乐章与乐章的结构也充满几何协调。古典主义在古希腊罗马遗迹被发现后一度风靡欧洲,18世纪末,几乎可以在各种艺术中见到古典主义风格,包括建筑、绘画、小说戏剧。直到今天,走在维也纳的街头,仍能充分领略到这种古典主义的精髓。维也纳的建筑规则静穆,有对称的立柱和三角山墙,街心花园有精致的几何设计,线条中协调而安宁的均衡,至今仍飘在维也纳的空中。

海顿的大部分时光都在维也纳度过。他的少年过得很艰难。他早年参与了斯蒂芬大教堂合唱团,后来因变声而离开,17岁起就流落在维也纳街头,住在好心的旧相识家的阁楼,每天拉小提琴挣钱。他生活窘迫,一直接近于入不敷出,直到遇到改变他一生的商人赞助人布赫霍尔茨。无论是流浪的海顿,还是他的商人赞助人,也许都不曾想到他这一生的成就:协奏曲之父,交响乐之父,整个古典器乐音乐之父,所有人的“海顿爸爸”。

海顿比莫扎特年长24岁,在莫扎特1781年来到维也纳之时已盛名在外,两人的一面之缘就惺惺相惜,17岁的莫扎特来维也纳短暂停留,听到了海顿的交响曲,将海顿看作他真正的导师。而海顿则充满激动地告诉他的父亲:“您的儿子是我见过的最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寻找工作机会的时候,海顿不遗余力向所有大人物推荐:“各个国家应抢着把这块珍宝留在自己的地盘上。”1785年,莫扎特将6首四重奏提献给“最亲爱的朋友——海顿”,以表达他深厚的感激之情。两个人的友谊长达10年,直到海顿临行的分别。

海顿和莫扎特的故居都在离斯蒂芬大教堂不远的小巷子,海顿住过的阁楼紧贴着斯蒂芬教堂广场,莫扎特故居在教堂背后,这是他去世前的最后一个住所,如今已是莫扎特博物馆。斯蒂芬大教堂是维也纳的心脏。这座哥特建筑雄壮而美,像每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一样沉静而高耸,它是城市的精神中心,它见证了海顿的少年,莫扎特的成年。莫扎特在这里与康斯坦丝结婚,临终的故里也就在它的脚下。今天进入斯蒂芬大教堂,仍然时常有音乐萦绕。这些音乐属于曾经在这里的人们。

1791年,海顿前往伦敦,莫扎特在病中努力写作。夏天,他为他多年的朋友施卡内德谱写了德国歌剧《魔笛》。他在剧院的排练中找到安慰。他给在巴登度假的妻子的信中谈到他的孤寂和无助,“孩子似的欢乐,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他知道自己的处境,想方设法想要挣脱。莫扎特10岁已名满欧洲行遍天下,但他的成年并不顺利。先与束缚的宫廷决裂,然后为寻求委托四处碰壁。他为工作挣扎,比常人更加艰辛。他的性格天真而单纯,童心,富于柔情,渴望快乐而不快乐。他需要简单的爱,可他的妻子没能给他。

莫扎特的音乐至今仍让人着迷。他的纯真与艰辛是最让我们着迷的地方。他的音乐如他的性格,有世上最甜美、和谐、欢快的色调,也有欢乐背后内心深处的忧郁。最明亮的曲调,在片刻间流露出深静的忧伤。这是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他最后的几首交响乐无不兼具明亮与黑暗,甜美与悲伤。《朱庇特》灿烂而辽远,黑暗持续之后突然明亮,在宇宙深处的圣殿中,驰骋着金色马车。这是令人沉醉的时刻,灵魂的深与广、亮与暗都在其中。

莫扎特的最后一首曲子是《安魂曲》,传说中是一个神秘委托人委托莫扎特写给客户,却最终成为了莫扎特给自己的挽歌、给所有灵魂的挽歌。《安魂曲》是复杂而伟大的作品,合唱与器乐的合作臻于化境。其中有不祥的预感,死亡带着阴影步步逼近,有悲剧感的挣扎,合唱和弦乐在紧张中交替上升,还有最纯净的白色天国,圣洁的旋律盘旋在头顶天空。庄严,缥缈,大开大合的旋律线条。

1791年11月20日,莫扎特在排练中,开始卧床不起。12月5日与世长辞。当莫扎特的死讯传到伦敦,海顿不能相信,他失声痛哭,以后每一次和人提起都会痛哭。

英雄:1791年是时代的转换。遥远的巴黎正在命运中摇摆,大革命的杀戮尚未进入高潮,革命的未来还在岔口前犹疑。《九三年》里的西穆尔丹和戈万还没来得及说出自己的宣言,丹东和罗伯斯庇尔还没有成为生死相向的仇敌。国王尚未处死,断头台还没有沾上四千片血污。启蒙运动仍然保持着它的理想,不曾想到革命最后会以皇帝告终。波拿巴正从大革命的沙场中走来,此时还不曾有人注意。启蒙、理性、秩序仍然是革命的宣言,打造一个理性新世界的梦想仍然鼓舞人心。

然而最终,一切脱离想象。

当革命失控,成为一场流血的屠杀,当纯洁的理性理想不得不以铲除异己作为实现手段,世界陷入非理性的混乱。自由,平等,博爱。战争。革命的宪法还在滚烫的演讲台上发光,作为独裁者的战争英雄已经开始自己给自己加冕。

世界进入战争状态,政治战争,人的内心也经历起伏战争。在大革命之前,整个欧洲在科学革命的鼓舞下,崇拜普遍性、秩序与公正,然而当大革命试图将这些理念贯穿于世时,人们却发现,理性和秩序并非简单可得。用鲜血祭祀,动荡席卷了欧洲。战争给人赤裸裸的争夺的印象,催生了国家与民族主义。理性缺少了用武之地,它所声称的普遍进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怀疑,在很多人看来,它骄傲自负,自以为掌握真理,但实际上只不过是人类斗争的一部分。

对世界失望,个人主义英雄开始诞生。个人主义英雄在文艺复兴时代曾经有一次诞生,但那是从宗教的控制中诞生,从中世纪的荒芜中诞生,而此时此刻英雄的诞生却是要从主宰世界的普遍性中诞生,从内心的理性中诞生,生成一种独特而英勇的气质,为了某种理想付出生命的气质,超越理性的命令,追求内心充分的表达。当理性变成冰冷的命令,个人主义的激情就成为唯一点燃艺术家心灵的温度。这不是革命之后短暂的倒退,而是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百年挣扎。

这是古典时代的落幕,浪漫主义时代的开启。

贝多芬在1792年来到维也纳。

同类推荐
  •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强身手册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强身手册

    整体的健康可细分为三大类别:柔软、毅力和体力,这三个类别都是本书讲述的健身计划针对的内容。年轻人也许会把重点放在体力与耐力的锻炼上,而中老年人则可能花更多时间进行柔软性训练。不过,某种程度的灵活性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
  • 梦游者的地图

    梦游者的地图

    《梦游者的地图》主要介绍了著名的风景旅游地,也分了几部分:布衣北京、名士风流、城市备忘录、梦游者的地图,没有故乡的人。把旅游过的地方作为一张地图
  • 万水千山走遍

    万水千山走遍

    我国地大物博,奇观胜景美不胜数,自古就引得文人政客“江山如此多娇”的赞叹。能将这些美景一一游览,实为人生莫大的荣幸与乐趣。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多数人都要借助他人的画笔去欣赏心中的风景。郁达夫说:“江山亦需文人捧。”为此,《悦读季·名家经典:万水千山走遍》特意精选了朱自清、老舍、张抗抗、舒婷等名家的这类作品,但愿这些锦绣华章绘成的画卷能够定格天南地北、五湖四海那些最美的风景,伴你足不出户纵心游览万水千山!
  • 天界地界

    天界地界

    讲述作者(常年华)三次西部行,看尽八万里路云和雪,历尽艰难险阻,阅尽醉人景色。作者以日记的形式讲述帕米尔高原无人居住区域、藏地至今尚未通车的墨脱县,以及那些遥远、路险、常人很难去的那些地方的所见、所听、所感。《天界地界(两疆穿行八万里)》是一本文化旅游读本,对于向往西藏、新疆旅游的读者起着向导作用。
  • 旅游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旅游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以下几大省市的旅游常识:北京市、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香港、澳门、海南省、陕西省……等等。
热门推荐
  • 别对我撒谎:读心王妃

    别对我撒谎:读心王妃

    白岩:爷!外面来了数十人,说是苏夫人害得他的儿子被钱府小姐给休了。萧逸辰:……白岩:爷!刘将军的千金说要状告苏夫人让她失去嫁入豪门的机会!!萧逸辰:……白岩:爷!林家、王家两位小姐要来讨个公道,说是因为苏夫人的挑拨离间,让她们姐妹撕破了脸。萧逸辰:……让她死在外面别回来!!!某女正在阴曹地府抱着判官的大腿,可怜兮兮的哭着,擦着眼角虚无的泪水,“大哥,我错了,那些缺德的事都是一不小心酿成的,是我嘴贱,求你不要减我寿命好吗,我好可怜啊……膝下无子,上面还有一个面瘫夫君,三等残疾啊!他一定茶饭不思的在等我!你怎么能够狠心阻止我呢……”判官:给本官一个不减你寿命的理由。某女:欸…正在想。黑白无常:……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这本书,反映了韦伯思想的总趋势。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
  • 灭世劫之公主无泪

    灭世劫之公主无泪

    她是被驱逐的公主,带着毁灭性的恨意归来,自以为操纵了所有人的命运,最终却发现自己自始至终都只是他手中的一颗棋子;他是法术强大的国师,爱她护她,终究却是她所有悲剧的来源;一场复仇之旅掀起的灭世之劫,绝世姿容下掩藏的悲凉。是爱还是恨?
  •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

    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及美国总统的摇篮耶鲁大学中学子聆听的人生哲理,现在,你也可以与他们共享。
  • 第一女相

    第一女相

    她,原本是二十一世纪的顶级将才,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却为国捐躯,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之女,受尽疼宠,一次偶遇,芳心暗许,原本以为会是托付终生的良人,可是.嫁为人妻,原本以为会是幸福一生,可是,谁又能想到,她竟然是一枚棋子,心伤,心痛,心哀直至心死,再睁眼,眼底尽显的光华无人能比。片断一:“羽相今儿个怎么如此沉默?”“百官嫌弃本相的话太多,因而,本相决定少数服从多数,从今日起,本相只要在这站着就好!”此言一出,身后的百官无不一颤,人人自危,谁人不知这羽相是皇帝心中的至宝,一个不小心,就是小命不保,果不其然,皇帝嘴角略挑,一片阴冷,“即是如此,那百官从今日起,也都站着就好,朕嫌你们话多!”“额……”百官干瞪眼!片断:某太子殷情诱惑:“羽相如此才能,理应居于更高之位,本太子许你太子妃一位,如何?”某羽不屑道:“本相不喜高位,这儿刚好,不高不低!”某宫宫主霸道道:“罗羽,本宫的宫主夫人只能是你,你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某羽斜睨:“本相对霸道的男人,很是畏惧,为了娇弱的心肝,敬谢不敏!”某少年天子微笑对众男道:“朕已将羽相定下,尔等,有多远闪多远!”某羽嘴角微抽,满脸悔意,误上贼船、误上贼船啊!!!今生的罗羽殇,前世的落羽生!从此天下因她而乱!封闭心门的她,如何面对那些誓死追随的痴情男儿?最后,谁又能撬开并温暖她那已经冰冷坚硬的心房?
  • 凉拌菜精选128例

    凉拌菜精选128例

    《美食天下(第1辑):凉拌菜精选128例》由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推荐,简单!易学!易做!讲解详细,步步分解,人人都会做。营养!美味!健康!科学配膳,口味多样,味道不一般。《美食天下(第1辑):凉拌菜精选128例》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习俗文化也在他的文化性格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他对习俗文化很熟悉,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从来是持批判的继承态度,承其精粹,弃其糟粕。本书收录了毛泽东与乳名习俗、称谓习俗、起居习俗、春节习俗等16个方面的件件趣事和段段佳话。
  • 鸭子呱呱叫

    鸭子呱呱叫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